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2024-04-13

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共5篇)

篇1: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筹建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潘集区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管委会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稳步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过去工作回顾

(一)批准筹建情况

2010年12月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皖政秘„2010‟423号),筹建期间有关政策比照省级开发区执行。产业园位于潘集区祁集镇、平圩镇境内,一期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同月,原省长王三运和中石化高级副总裁戴厚良为安徽煤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园和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揭牌。市政府明确一名副市长兼任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园区管委会主任,安徽煤化工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园建设全方位铺开建设。

(三)投资完成情况

截至2012年9月底,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01亿元。其中: 中安联合朱集西矿26.78亿元,煤化工项目4.06亿元,基础设施5.17亿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建成一期10.05公里长的高标准园区道路,相关绿化和安防设施基本完成;2011年9月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园区综合服务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1月开工建设园区净水厂。

(五)工业项目进展情况

1.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已取得政府所有批文,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1年12月31日,省发改

(二)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二期路网工程、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祁集灌溉水渠迁建、2×300MW综合利用电厂、安臵小区工程等在做前期准备工作,计划2013年适时开工建设;三个1000吨泊位综合码头,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计划今年10月底开工,预计2013年底建成,2014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净水厂按计划顺利推进;消防站选址初步确定。

(三)工业项目有力推进

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8月启动煤化工分公司厂区地质勘探和围墙建设。朱集西矿截至9月累计完成进尺15189米。

(四)征迁安臵工作全力开展

基本完成中安联合主体项目和配套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丈量、房屋及地面附属物的清点、登记、存档、公示、补偿、拆迁工作。已完成安臵新村(一期)项目勘定、设计、环评、项目建议书初稿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用地预审。计划2013年6月开工建设。

(五)规划编制有序进行

园区规划编制,完成了《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在总规的基础上,经过两次讨论形成控制性详规编制的初步意见,完成了园区路网名称的重新修订;完成园区水系调整和铁路专用线、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综合码头以及园区内搬迁安臵新村(一期)的规划。

三、2013年主要工作谋划

2013年是园区发展的关键之年,坚持“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基础先行、搭建发展平台”的思路,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成园区投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煤化工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园区投资,力争完成招商引资32亿元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

(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启动并完成园区路网二期(经六路南段、经八路南段)工程项目;启动并完成祁集干渠迁建项目;启动净水厂厂区主体工程建设;协调完善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建设。维护好码头项目施工环境,争取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配合中安联合做好铁路专用线报批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三)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主动服务中安公司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推进。一是全面启动中安煤化一体化煤化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中安公司厂前区行政办公楼、综合服务中心、产品仓库及厂区主干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朱集西矿建设,力争完成进尺2015米;三是启动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前期工作。

(四)做好征迁安臵工作。完成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主厂区未征土地2118亩土地征收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完成中安联合煤化工厂区、经六路南段、经八路南段、祁集干渠、污水处理厂等范围内居民搬迁,并启动安臵新村(一期)工程建设。

四、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未来五年是淮南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园区将把握这段黄金时期,坚持“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开创美好图景。

(一)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下,坚定贯彻市委市政府“四煤”发展战略,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宽思路,改革创新,奋力作为,5

部返工。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中石化内部项目审批及大项目推进缓慢,根据中安联合煤化工主体项目建设进度和实际需要,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市产投公司对项目建设时间作了调整,明确表示在2012年底前暂不启动建设项目,将在2013年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启动。

建议市政府支持市产投公司进一步加大筹资、融资力度,加快园区土地征收工作,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路网、祁集干渠迁建改造工程、安臵小区建设步伐。

4、项目用地报批资料

为确保煤化工产业园建设顺利进行,突破用地瓶颈,恳请市政府协调省国土资源厅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5、凤仙农业园

6、防违控违

7、园区道路移交

篇2: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20XX年,新一轮县级机构改革后,县科技局组建成立,在X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X中X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示精神,立足现有科技创新基础和条件,多维发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县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先后获得了“五大发展美好X”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重点任务和主要成效

重点任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X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均增X%以上,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X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入库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

主要成效:《X县“重点科技”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予以印发,围绕基础农业、生态工业等领域确定了X个研究课题清单并逐步推进,目前,委托省农科院启动茭白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委托合工大启动烟用接装纸新型环保材料技术研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X-X月份,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常态化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X家,研发投入为同比增长X%;持续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X-X月份,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分别为X%,X%,居全市七县四区第二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X家企业申报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入库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工作亮点及特色

创新主体加速壮大。2021年,组织推荐X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X家,目前,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X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X%,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数占比全市第一。

创新平台加速创建。姚河农业示范区获批创建第三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字号”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重大平台中心落户X,安庆瓜蒌研究院推荐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茗香创吧·小镇众创空间”和“岳青创咖众创空间”推荐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安徽公界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荐申报SPF生态实验猪研究与推广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2021年,组织指导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分别高达X%,X%,居全市七县四区第一位。

3.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动能不足。

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高新产业动能转换不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和占比偏低。三是高端创新人才不足。县内企业科研人员比重明显偏低,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与周边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创新体系支撑不够。市县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不够,投入支持不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1.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争创省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围绕“三大一特一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好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组合拳,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奋力谱写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2.工作目标: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X%左右,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X%左右,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力争认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X个。

3.工作重点及举措:

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发明专利实现全覆盖专项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X%左右。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2022年,组织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X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以载体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三大创新平台建设,确保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重大平台中心正式运营;力争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中科云平台,安徽科技学院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我县,安徽公界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SPF生态实验猪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申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三大一特一新”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X%以上。

加快农林科技发展。持续选聘“三区”人才X名,选派科技特派员X名,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实施一批科技扶贫项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深入推进防震减灾。完善“三网一员”工作体系;编制并出台《X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新修订《X县地震应急预案》;完成X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编制项目;完成花果山地震站的搬迁,新站建成完工并投入运行;积极谋划,争取建成县防震减灾科普馆;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X所;继续积极开展地震“七进”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救援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一)2019-2021年工作总结

1.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持续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21年底,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通过评价认定进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X家,省“专精特新”企业X家。

创新活力有效激发。X年,全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X%,规上工业企业现已建科技机构X个,其中现有省工业设计中心X家,省企业技术中心X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院士指导站X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X个。申报获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X家,其中X家获科技部备案,X家获省级备案。申报获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X个。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X亿元。

创新要素多元集聚。园区平台加速聚集,县经济开发区创成获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所属的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获批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姚河农业示范区获批创建第三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关村•筑梦小镇双创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安庆瓜蒌研究院、皖西南蚕蜂技术创新中心、安庆师范大学大别山区域研究院、安徽省梦之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省农科院X县特色农业研究所等相继进驻。县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X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争取省、市、县各类政策奖补资金X万元,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X”项目X个;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X个;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X个;省转移支付县级立项科技扶贫项目X个,县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X个,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团队项目X个。X年,全县完成科技成果登记X项,专利申请达到X件,授权合计X件,其中发明专利X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X件。推荐长城机械、联丰制丝等企业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其中联丰制丝公司的“蚕彩色茧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XX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金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X项护理产品被收录进安庆市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名录。瑞林汽配与德国大众DQX汽车发动机的变速箱阀体件项目成为继美国博客华纳之后全球第二家、中国唯一一家该项核心技术的拥有者,为X县工业企业进军国际精密件高端市场谱写了新章。安庆回音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及盐酸小檗碱进入中试,即将形成产业化。

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X县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方案》、《X县科创平台建设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机制逐步健全,针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市率先设立“科技贷”,出台了《X县推动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等,累计为科技型企业融资X万元。

防震减灾有序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活动以及“X·X”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服务群众X余人次。完成了花果山地震监测站搬迁选址,开发区区域性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城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站正式投入运行;对部分工程项目进行的地震安全专项检查,强化中高考期间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加强地震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充分发挥监测台网综合效能,保障台网稳定运行;严格落实抗震设防监管机制和要求,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坚决不批。

2.取得的突出成绩及工作亮点

一是全省科技扶贫暨科技特派员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岳召开。

20XX年X月X日,全省科技扶贫暨科技特派员助推脱贫攻坚座谈会在我县召开,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办、人社厅及全市科技局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二是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实现突破,我县安庆麦宝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创业扶持资金X万元。

三是联丰制丝公司的“蚕彩色茧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XX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2022-2026年工作谋划

目标任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X%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X%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X%以上。

工作重点:以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围绕“三大一特一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专项行动。

具体举措:

1.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主导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围绕“三大一特一新”等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组织重点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联动发展,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促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重点抓好茶桑药菜香榧等新品种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加工产业化等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打造特色现代农业。

2.实施创新驱动主体培育壮大行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行动,引进高研发投入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企业。在全县遴选一批具备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打造一批核心技术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加大各项惠企科技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3.实施创新驱动要素资源集聚行动。围绕三大首位度产业发展需求,引进省内外大院大所在我县布局分支机构,导入创新要素,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开展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

4.实施创新驱动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加快对接转化科技成果。积极参与中科院合肥分院、中科大先研院科技成果对接、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积极申报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大力拓展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与合肥市科技局开展合作,加强人才、技术、成果及产业化项目、干部挂职对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科技局合作,共建科技平台,共享科技资源,联合申报国家、省重大专项,联合开展科技招商。

篇3: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一、油气开采

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发海域、拓展海外”的思路,重点开拓海域及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依靠科技进步,大幅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完善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油田和大型原油码头为中心,覆盖主要炼化企业,东西衔接,南北贯通,国内原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灵活调节的管道输送网络。扩建和新建原油储备基地,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扩大LNG进口来源和渠道,在沿海地区适当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二、原油加工

提高准入门槛,控制炼油产能盲目扩张。新建炼油项目需按大型化、炼化一体化要求,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年以上。严格控制现有小型炼油装置再次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加快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小炼油项目。

在统筹兼顾全国总量平衡和消除区域供需失衡前提下,以现有企业改造扩建为主,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区。争取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级的炼油生产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炼油能力比重进一步提高,炼油企业平均规模达到700万吨左右。

完善原油一次、二次加工配套装置,提高综合加工和炼化一体化能力,积极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争取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6.5亿吨/年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汽油质量标准达到国Ⅳ以上,柴油质量标准达到国Ⅲ以上,轻油收率达到78%。吨原油加工耗标油低于60千克。

三、石油化工

(一)乙烯

依托炼油企业改扩建及新增大炼油项目,综合平衡区域市场容量,适当安排大型乙烯项目建设,提高乙烯自给率。鼓励乙烯原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推进炼油、乙烯、芳烃等一体化的综合大型石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烯烃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创新研究,统筹规划乙烯副产C4、C5、C9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继续对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改扩建,努力使吨产品消耗标油低于600千克。争取到2015年,全国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吨/年左右,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70%左右。丙烯产能2200万吨/年,自给率75%左右。

(二)合成材料

合成树脂聚烯烃树脂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要从通用型向专用型和高档化发展。热固性树脂要提高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加强应用研究。加快吸水树脂、导电树脂等功能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加强可再生“绿色”树脂的研发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发新的聚合技术和新型高效催化剂。

合成橡胶加快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异戊橡胶工业化的技术、设备开发。加快特种橡胶的开发和生产。发展苯乙烯类嵌段共聚橡胶SIS和SEBS等产品,增加专用产品比例。发展有利于提高橡胶工业产品品质、档次的合成橡胶新产品,增加粉末橡胶、液体橡胶等专用品种和产量。

合成纤维提高通用型纤维的质量,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和多纤材料,提高功能性纤维的比例。大力发展特种合成纤维。加快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等装置的技术改造,增加碳纤聚丙烯腈原丝的供应。对二甲苯(PX)力争自给率达到85%左右。

(三)有机化学原料

加快国内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规模化发展。鼓励发展重要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鼓励发展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法制己二腈等先进生产工艺和裂解碳五的分离及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等。

四、新型煤化工

有序开展新型煤化工研发示范,努力提高示范项目技术、经济和环保管理水平。在全面总结示范工程经验、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碳排放指标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在保障经济性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区适度布点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

加大核心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包括:先进煤气化技术、大型空分技术、合成气变换与净化技术、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甲醇芳构化技术、甲醇蛋白产业化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60万吨/年以上规模甲醇合成等基础技术。推进煤的洁净利用,提高高灰、高硫、低值煤的综合利用水平。

防止甲醇、二甲醚产能盲目扩张,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有序推进醇醚燃料示范发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五、农用化学品

化肥严格控制氮肥、磷肥产能的盲目扩张。鼓励发展符合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肥,适合节水农业需求的全水溶性肥料、液体肥,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新型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多元肥料。

氮肥行业鼓励发展大颗粒尿素,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先进净化和合成技术;对具备条件的20万吨/年以上合成氨企业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减少对无烟块煤和天然气的过度依赖。积极推广先进节能减排工艺技术。

磷肥行业重点支持中低品位磷矿精选和利用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等。做好部分关键设备的材质、制造工艺的研究工作。

钾肥行业重点是增加钾肥产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海水提钾和不溶性钾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力度。鼓励境外钾资源开发,建立国家钾肥储备制度。

农药鼓励发展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制剂、专用中间体、助剂的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支持和鼓励农药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到2015年,农药创新品种累计达50个以上,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风险品种的产量降至3%以下。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5 0%以上。组建一批农药原药、制剂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使生产企业数量减少30%。

六、基础化学品

发展重点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实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开发新的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

氯碱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离子膜、干法乙炔、电石渣干法制水泥和低汞触媒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热电联产、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开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聚氯乙烯产品。到2015年,乙炔法聚氯乙烯全部使用低汞触媒,吨聚氯乙烯的汞消耗量下降50%。

纯碱鼓励纯碱生产采用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大型、高效节能设备。继续提高纯碱质量,特别是联碱法纯碱的质量;提高重质纯碱和干燥氯化铵产能,争取到2015年,重质纯碱产能和干燥氯化铵产能分别达到总能力的60%。

无机盐加强对磷、钾、硫、氟、铬、硼、锰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开发资源;鼓励中低品位矿石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副产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降低高耗能产品比重,着力培育锂盐等新型产业,提高精细化率。重点发展无机纳米粉体材料、无机功能性新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高端专用无机化学品等。

硫酸继续进行原料结构调整,3~5年内不再建设新的硫酸装置,充分利用冶炼副产硫酸资源;鼓励石油、天然气、原油加工、煤电等行业回收硫资源。提高行业整体余热回收利用率;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保证尾气SO2、酸雾等指标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电石严格执行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电石产能向资源、能源产地集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企业,打造5~8个百万吨级的电石生产基地。建成若干个“煤-热电(焦炭)-化工(电石-乙炔化工)-建材”的一体化产业基地。积极开发电石下游产品。推进氧热法电石炉的产业化,加大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的推广力度。力争到2015年,密闭式电石炉的产能比重达到80%,吨电石综合能耗下降到1吨标煤以内。

七、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控制总量,严格执行准入条件,限制10万吨/年以下的单体项目建设。提高单体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下游产品的发展和加工应用。

氟化工加强氟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严格限制萤石、氟化氢的出口,鼓励中低品位萤石采选利用和磷肥副产氟硅酸制氟化氢。鼓励干法氟化铝、高分子比冰晶石等高性能无机氟化盐的发展。鼓励环境友好新型含氟制冷剂的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推进系列含氟特种单体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聚四氟乙烯、可熔融性氟树脂、含氟膜材料等产品的生产及开发。

工程塑料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芳醚酮、聚苯硫醚、聚芳醚树脂系列产品。提高聚甲醛和热塑性聚酯等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功能化、专用化工程塑料新产品及其应用研究。加快树脂共混、改性及合金化的进程,鼓励发展环保型改性材料、新型阻燃材料。

热塑性弹性体重点发展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脲弹性体以及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加快助剂和加工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复合材料大力发展以特种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尽快掌握碳纤原丝生产、碳化等关键技术;提高树脂基材环氧树脂的质量;加强应用研究,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加快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和聚氨酯泡沫稳定剂、高效低毒阻燃剂。鼓励再生资源型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原料、熔纺氨纶切片等技术的开发研究。加快聚氨酯新标准制定,大力推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尤其是节能保温方面的应用。争取形成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异氰酸酯生产基地。

八、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

涂料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溶剂法氯化橡胶生产工艺和含有害物质的涂料产品。限制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颜料生产线。重点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建筑、桥梁、航空、汽车、船舶、重防腐等专用涂料,推广溶剂型涂料全密闭式一体化生产工艺。争取到2015年,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

染料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工艺。重点开发和推广催化、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绝热硝化、定向氯化、组合增效、表面处理、“三废”治理、循环再生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环保、高附加值和功能性品种。

胶粘剂淘汰技术落后和质量低劣产品,限制溶剂型氯丁橡胶、丁苯热塑性橡胶、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等类胶粘剂通用型产品的发展,加快推进水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高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高纯试剂、高纯(特种)气体、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水处理剂重点发展聚丙烯酰胺、聚天冬氨酸、壳聚糖等高性能、环保型水处理剂。饲料添加剂重点发展蛋氨酸、丙酸等短缺品种,限制发展氯化胆碱等过剩品种,取缔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的生产。食品添加剂重点发展仿生态、安全型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重点发展高性能含氟、含硅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酸类、葡萄糖类等天然产品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鼓励发展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及高档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等。

九、新能源和生物化工

新能源提高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化工原材料配套水平。发展能量储存、转换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完善盐湖提锂技术。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提高致密砂岩气、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对柠檬酸、赖氨酸、腐植酸、乳酸等传统生物化工产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加快发展单细胞蛋白、酶制剂、生物试剂、生物芯片、干扰素、生物传感器等高端产品。积极推进工业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鼓励发展生物基新材料,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聚合与改性的生物技术。在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领域开发和推广生物法合成技术。逐步扩大非粮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

重点开发生物乙烯产业化关键技术,耐盐性高分子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技术,生物能源制造关键技术及生物能源与化工产品的耦联技术,高效生产菌种构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新型好氧、厌氧和复合的高效反应器、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及应用技术等。

十、橡胶制品

控制轮胎总量,限制斜交胎发展,进一步提高子午胎比例。继续提高载重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产量,特别是无内胎载重子午胎的产量。继续提高轻载和国产轿车子午胎的比例,在增加系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低断面、扁平化、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比例。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传统用途输送带的性能和质量,重点发展具有功能性和特殊要求的产品。炭黑行业要加快低滚动阻力炭黑和功能型炭黑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开发市场急需的专用炭黑新品种。胶鞋行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使高、中档产品占总量的比例由现不足50%提高到65%左右。

十一、装备制造业

大力提高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对苯二甲酸、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大型天然气及LNG、化工气体液化和储运、页岩气压裂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大型反应塔、大型干燥设备、挤压造粒机、特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重点设备自主化率,力争使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推进深水勘探开发重大装备、深水水下生产设施、深水工程施工作业重大装备及应急维修装备的研制。提升橡胶机械制造的竞争优势。争取到2015年,研制10~15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装备。

十二、节能环保

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炉、多喷嘴及清华炉等先进煤气化设备和技术,推进腐植酸原位气化炼铁技术、氧阴极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氧热法电石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开发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应用技术,支持企业采用碳含量低、可再生的原料,发展具有环保特性的产品。积极推广无碳能源技术,鼓励开发石化行业余热回收技术。鼓励LNG冷能的利用,特别是大型空分设备对LNG冷能的利用。

鼓励先进环保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抓好资源循环利用中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重点发展磷矿、钾矿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磷石膏、铬渣、电石渣、氨碱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废塑料、废橡胶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鼓励二氧化碳及其他工业尾气的回收利用,禁止开采地下二氧化碳气井。

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积极开发和推广高效高效换热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设备、绝热保温材料。满足石油化工行业自身发展对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的需要,也为冶金、有色、建材、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篇4: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工作谋划

济阳街道

近五年来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2007年以来,济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街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抓经济、促发展,抓民生、促稳定,抓队伍、促提升,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辖区街容街貌有了新变化,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突破。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

1.财税建设再创新佳绩。坚持把财政增收作为推动街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经济强街意识,紧紧抓住守土有责不放松,健全完善综合治税工作网络,不断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既做到了“眼睛向外”,广泛扑捉多方获取信息,拓宽税源渠道,又做到了“眼睛向内”,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壮大街居财源经济。2007—2010年,街道财税收入从1112万元到4522.5万元,增长了306%;地方财政收入从674万元到2736.9万元,增长了306%;招商引资从15600万元到2.12亿元,增长了35.9%,街道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今年1—9月份,街道共实现财政总收入4351万元,占年计划的74.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76万元,占年计划的80.84%。共引进区外资金16091万元,占年计划的71.52%。2011年,街道经济办公室获“全省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街道始终以项目建设为“一号工程”,不断优化项目服务环境,配齐配强了人员队伍,为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市区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倒记时工作法,对照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07年以来,街道先后引进了等国际商业广场、后营城中村改造、王母阁A区回迁楼、纺机片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其中国际商业广场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王母阁A区回迁楼项目已于2011年4月份竣工并通过验收,620户居民喜迁新居;后营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紧张进行拆迁扫尾及土地预购准备工作;纺机片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3.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打造“五型”计生模式,建立健全“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的计生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为辖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每年都圆满完成了计划生育春季秋季集中活动的各项任务目标,街道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0年度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街道”荣誉称号。民政工作:突出“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不断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各项惠民利民举措。设立爱心捐助站,积极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加大对辖区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共为498户低保户,1002人,发放低保金160余万元。共为辖区873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为辖区老人老有所养提供部分保障。积极组织人员为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社会平台建设工作:南门、龙行、草桥口、柳行四处社区服务中心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3300㎡的济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也正积极推进当中;充实调整新建龙行、南门、财工街、后营四个农家书屋,图书拥有量达到3万余册;济阳大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推广;积极协调投入6万余元对京杭社区佳丽日化宿舍区破旧设施进行修缮,整修地面、粉刷墙壁和修建车棚工作已全面完成。百姓课堂、社区讲堂形式多样,每年都成功举办文艺演出、“邻居节”等大型活动,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

4.街容街貌明显改善。坚持把改善辖区环境面貌作为街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实现长效管理、打造公众满意的品质城区”为目标,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辖区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开展辖区水污染防治行动,全力以赴做好迎淮路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完成了辖区老运河皇棚湾河段200多米河道的全面清理;督促佳丽日化公司对职工宿舍进行了卫生清理、墙面粉刷及车棚建设;清理了武警支队北墙积存多年的垃圾,并进行了绿化覆盖。扎实开展创城工作,共完成三处林荫停车场建设,防护林2公顷以上,居住区绿化面积15.835公顷,辖区单位庭院地面绿化6.264公顷,垂直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补植社区苗木220株,专业绿化及社会绿化面积均超额完成任务。近年来,街道一直在全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排名中保持优秀,多次获得市“爱卫杯”红旗,2008年,获“市级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5.辖区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街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首要职责。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明确思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等各项工作,大力开展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效地遏制了重大案件的发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辖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街道先后成功处理了老上访户王田英、残疾人三轮车非法营运人员突发性维稳事件,化解了柳行回迁居民上访及和欣家园因拆迁带来的上访问题,为全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强调“预防为主”,对辖区商场、建筑工地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对安全事故进行预控。探索建立了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及时落实复查效果。近年来,街道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6.基层党建不断强化。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与时俱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党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率先在全区推行党员月例会制度,确定每月5号为街道基层党建例会日,并逐步探索出了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党员小书桌、党员群众联系卡等一些党员管理的新模式。不断健全住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强化议事管理,创新议事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了“党员服务日”、“认领公益岗”等活动,受到辖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为主的组织网络,党组织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玉苑小区12号楼积极探索“楼宇”党小组设置模式,率先成立12楼楼宇党小组,充分发挥退休干部、退休职工中的老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余热,积极开展为社区建设献言献计系列活动。目前,12楼在党小组的带领下,强化居民自治,居民素质明显提高,这一成功做法先后得到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区掀起了学习12号楼文明创建工作经验的热潮。

二、过去五年的基本经验

(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经济建设是始终街道发展的原动力,街道坚持“从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的原则,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了“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新模式开展招商引资。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镇街属地招商责任制,积极探索招商项目包抓机制,大力实施专班运作模式,采取挂图作战的形式,着力构筑大开放、大招商格局,发挥辖区现有资源影响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实施“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对所包抓的重点招商项目定时间、定进度,切实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在街道上下形成了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的共同推进体系。勤征细管确保财税入库。进一步澄清了辖区税源底子,规范了房屋出租等税种的征收标准,使税收征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建立了班子领导对口联系重点税源制度,加强了重点税源的跟踪服务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确保了辖区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新增企业数量的有效增加。

(二)不拘一格锻造队伍,干部活力有效激发。

干部作风是软环境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街道始终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抓作风促转变”这条主线,以深入学习实践观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为重点,狠抓“三支队伍建设”,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居村干部队伍建设。街道16个党组织、375名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真正实现了作风大转变,思想大解放,街道发展上台阶的奋斗目标。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个星期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总结,每半年进行一次自评,积极建设一支学习型领导班子,做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进一步扩大理论覆盖面,提高学习效率,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居村“两委”成员,并且先后邀请了区老干部原局长谢立亭作党性修养报告,公明政和律师事务所杨杰律师作物权法知识讲座,区民政局王培让副局长作新一届“两委”班子培训讲座等,收到明显效果。二是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责任制,根据班子成员各自特点,科学分工,层层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全体工作人员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了“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的良好局面。

三、过去五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西城区的内核,济阳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辖区面积、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辖区整体形象不佳。由于辖区面积小,背街小巷多,特别是税务街、步行街南岸周边,道路狭窄,加上摊贩占道严重,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看起来更加拥挤不堪。

2.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处老城区,受早期规划设计限制,辖区内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休闲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上档次的餐饮、酒店等娱乐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3.社区建设有待加强。一是部分社区工作依赖性强,在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主动性不够;二是社区忙于对工作的应付,在开展居民活动载体方面创新度不够;三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

四、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及创新性举措

今后五年街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宜居宜业街道”为主题,以抓班子带队伍抓作风促转变为主线,紧紧围绕“和谐济阳提档升级”这一目标,实现“项目推进、扩大招商”两大突破,凝神聚力抓经济,立足服务求发展,街居联动保稳定,不断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求真务实、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努力开创济阳街道各项工作新局面。

1.坚持“税收保街”,提升街道综合实力

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抓经济促财源,抓财源促增收”的发展观念,真正实现经济建设、财源建设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以培植财源为重点,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着力做好生财、聚财、理财三篇文章,真正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力、理财有法。今后五年我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计划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将达到7500万元,年均递增15%,比现在翻一番,大幅度提升街道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2.坚持“项目强街”,推进街道提档升级

紧紧抓住全区打造“四心两区”的有利时机,积极谋划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努力实现抢抓紧密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创新跟踪服务与培育引导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建项目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做好拆迁收尾工作,力争早日实现项目的落地开工。全力以赴做好国际商业广场、后营村城中村改造及纺机片区开发建设,辖区老运河皇棚湾河段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实施科级领导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政府主导、街道主办、社区(村)落实”的属地拆迁责任制,以拓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投入项目建设一线,攻坚克难,确保重点项目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上全面推进。

3.坚持“楼宇富街”,大力挖掘潜在财源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路带经济”。面对辖区面积小、楼宇密集度高、集中开发的现状,认真摸排辖区现有空闲楼宇和主要路段闲置商铺,实行网格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以王母阁片区、和欣家园第一街区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国际商业广场和后营村为载体,以环城西路、柳行路、太白路和任城路沿街商铺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楼宇招商和金融服务业招商,全力打造特色路街,不断壮大街居经济实力。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到楼宇走访调查,加强与楼宇入驻企业、小区物业的沟通联系,对新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对入驻楼宇的纳税大户进行重点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入驻楼宇单位的计划生育、卫生管理和周边的综合治理,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坚持“平安保街”,保持辖区大局和谐稳定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强调“预防为主”,探索建立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利用培训、例会、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组织单位深入学习安全生产规程制度,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抓安全”的浓厚氛围。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体系,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5.坚持“服务兴街”,推进大民生工程建设

全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便民快捷、廉洁规范”为目标,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深化便民服务内容,畅通群众办事绿色通道。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星级服务,确保便民服务规范有序运转。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做好待拆迁区域居民和回迁居民的保障工作,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大力推进街居慈善救助网络体系建设,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继续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快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后营村城中村建设步伐,努力打造西城区城市新地标。

6.坚持“党建促街”,实现组织建设广覆盖、全跃升

继续实施“大工委”机制,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着力构建辖区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整合楼宇党建资源,以学习12号楼先进典型为契机,在每个社区都建立楼宇党小组,广泛开展楼宇党员先锋、楼宇党员模范等争创活动,进一步加强居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精心组织“七一”庆祝活动、先进表彰等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使党的后备队伍不断扩大。继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实行上班签到考勤制度,周五理论学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篇5:煤化工园区过去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谋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6-2020年)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鹤城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乡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完成总长16.3公里的鹤用路、鹤梅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完成左右龙、新安源、渔塘、樟源里中心村和乡政府驻地建成区美丽乡村建成,投入800余万元完成污水改造、休闲广场、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士故里、美丽樟源”鹤城新亮点已打造成型;完成四门至虎头岗段灾毁恢复工程;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的鹤城乡水系联通治理项目和总投资280万元的新安源头土壤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300万元的右龙传统村落项建设;完成总投资600万元的六股尖源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2亿余元。产业发展不断加快。通过大力发展有机生态茶园,全乡现有颁证有机茶园面积近1万亩。共新增油茶林2800亩,低产改造油茶林8600亩,全乡油茶面积累计已达1万亩。围绕新安源、梅溪林场流转,完成500亩香榧林基地建设目标。逐步发展山泉水养鱼,新建鱼池30余口,放养鱼苗8000余尾。投资1亿元的小罐茶生产加工基地1期已建成并投入生产。主要经济指标提升较快。预计到2020年底,全乡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8000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实现财政收入约260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

(二)生态文明成果不断凸显。守护绿水青山。累计从严处理6起林政案件;累计完成3000亩植树造林任务。累计开展“零点清网”行动25次,罚没渔网和地笼300余副,投放鱼苗10万余尾。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在6个行政村建成生态美超市,累计回收垃圾70吨。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集中攻坚“脏乱差”,累计清理道路沿线乱堆乱放850余处,乱拉乱挂200余处,清理灾后河道垃圾500公里,垃圾245处800吨。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完成倪家、牌楼下等64处无功能用房拆除,新建10处停车场,打造15个景观节点,新建旅游公厕4处,改厕230间。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误砍荫木 勒石示众”等传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开展“生态保护.新安源头先行”、“生态文明.新安源头在行动”等系列活动,评出72户“宜居人家”示范户,制作生态文明标语120处,村规民约11处,悬挂家风家训牌200余户。为新安源古林公园203株古树挂牌保护并建成二维码研学平台。“青清新安江”杭黄青年共护母亲河环保公益行动在新安江源头启动。

(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1467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3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累计完成住房品质提升31户、危房改造80户。推进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帮助贫困户切实解决问题320个,全乡382户1250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出列。关注社会救济。扎实做好五保、低保的核查工作,目前全乡共有五保户61户,低保户137户、262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新农保参保人数累计达到6万余人次,年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累计救助贫困残疾人700余人次,发放“老字号”群体600余人次生活补助资金100余万元。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00余万元。做实民生工程。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工作机遇,投资3800余万元,完成10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行政村48个村民组全部实现了村庄主干道的亮化、通村通组道路的硬化。新建便民桥6座,加固便民桥4座,完成20余处林道拓宽工程。今年,投资83.3余万元,对5处“7.7”水毁设施进行修复。

(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重视科教文卫。投入20万元对鹤城实验小学、鹤城初中校舍进行维护维修,累计500余名学生得到了“爱心午餐”、“爱心资助”等社会救助。积极推广广场舞、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右龙板凳龙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登上央视荧屏。重视计划生育。落实好计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提升、优质服务等工作水平。进一步落实计生奖励帮扶等优惠政策,累计1000余人次享受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重视社会稳定。不断加强“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军警民联防协作机制建设和乡村综治员队伍建设,抓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安置帮教对象、流入暂住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控,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以来,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168起,成功化解165起(其中疑难重大纠纷9起已全部化解),调节成功率达98.2%。重视“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工作,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五)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学习型政府。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参加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各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政府班子的综合素质、执政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听取民声民意,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实践能力。打造廉洁政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注重发挥教育和监督的综合效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坚决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乡党委的领导,乡人大和全乡社会各界的监督。打造高效政府。加强效能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府执行力。大力推进“村为主”、村级“阳光四务”工程,确保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规范公车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聘请“李美琳律师所”律师作为我乡法律顾问,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全乡财政总量仍然偏小,财政收入缺乏企业税源支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特色产业总量规模小,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优势步伐不快。三是农民增收致富力度不大,后劲不足。四是村集体经济仍较薄弱。五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够实,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等等。对于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鹤城乡完成财政收入215.38万元,占预期目标82.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3万元。

疫情防控方面:及时妥善处理全县第2起输入型病例,协助县级卫生部门落实救治及防扩散措施,全力做好群众心理安抚工作。共设疫情防控临时检查点8个,5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值班值守工作。追踪武汉等重点区域来人32人,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14人。

项目建设方面:一二三产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茶叶初精制加工厂房建成、1条小罐红茶生产线建成投产,配套项目——桥梁及护基建设项目完工,试生产红茶10吨。中小河流域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项目——渔塘生态护岸、庄上水坝项目完工。徽言·徽州米酒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完成厂房改造及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脱贫攻坚方面:扎实开展“354+N”问题整改工作,全乡共认领28个问题、制定71条整改任务,6个村共认领89个问题、制定186条整改任务,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开展用余村中蜂养殖、渔塘村固定资产投产入股小罐茶等8个扶贫项目,共完成投资678万元。提升贫困群众住房质量,9户贫困户实施住房品质提升工程、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为80余户贫困户实施住房质量提升工程。对全乡各饮水工程点开展水质检测,各村明确饮水工程日常管护人员。梅溪、用余、新安源、左右龙、樟田等5个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调查工作。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围绕沿线、河道、重要节点等开展集中整治活动5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220余处,清理河道垃圾60余公里,共拆除无功能棚房45处。启动渔塘村4个自然村“五清一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1200平方米的棣甸生态停车场。启动用余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6000亩茶园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模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27个。清理渔塘村段河道淤积砂石2.5万立方米。

三、今后五年(2021-2025年)工作谋划

今后五年我乡要继续实施“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的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改善民计民生,为建设更加文明、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新鹤城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鹤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必须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拉高标杆,坚持品质导向,调优发展结构。

必须切实担当生态保护使命不松劲。牢固树立保护至上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抓好新安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空间容量等因素,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必须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不迟疑。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扣我乡实际,紧盯目标短板,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推进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必须坚持不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不懈怠。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努力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必须强化改革创新与担当破难要求不停步。要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力度,以改革创新激发乡域发展新活力。要切实提升干部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担当力,努力破解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难题,以实干担当推动鹤城发展。

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以申报争创六股尖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加强六股尖等水源地的保护。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等工程,加大封河禁渔、封山育林力度,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和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保护好稀有动植物资源,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华东稀有野生动植物宝库。加强全域环境整治。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清一改”整治为抓手,重点加大对公路沿线、村庄道路、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地的垃圾污水、柴草杂物、广告标牌、建材物料、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的清理,不断改善鹤城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加强名木古树保护。继续加大对新安源、王家田、用功城、施村、枧源、渔塘等地的百余株名木古树的保护力度,打造多处水口古林公园,将水口古林连点成线,形成村落特色景观。加强生态旅游发展。加强徽饶古道开发,努力打造华东地区室外徒步运动精品线路。积极申报右龙板凳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板凳龙由民间艺术转为旅游产品的提升。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合,形成六股尖——新安源古林公园——右龙为主轴的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培育发展生态农庄和民宿型农家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培育。以右龙、樟源里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为契机,注重加强宗祠、古道、古桥、古树、古石栏、古石碑、古亭等古建筑的保护。注重饮食文化、宗族文化、族谱文化、板凳龙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促进文旅深度结合。

(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做强山泉水产业。包装推广“六股尖”山泉水品牌,对鹤城绝佳水资源进行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开发,并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打入并逐步占领中高端水饮料和婴幼儿专用水消费市场。做大有机茶产业。以小罐茶加工厂落户我乡为契机,大力开发生态有机茶园,力争全乡茶园基本达到国际颁证有机茶园标准,打造国家级茶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发展,改进茶叶加工技术,积极探索开发新品种,瞄准高端市场,做大做强名优茶产品,促进茶农增收。做实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机遇,积极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打造万亩高产油茶林。保持并发扬千年传统压榨油工艺,注重品牌包装,开拓高端营销路线,加大科技含量,将茶油作为精油、医用油的原料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加工技艺,提升茶油附加值。做活泉水鱼产业。开发新安源、渔塘、梅溪等地源头活水养鱼项目,同时做好泉水鱼产业规模扩展、品牌打造及市场开发,打造源头农民致富新产业。

(三)在提升幸福指数上狠下功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路网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契机,改善提升乡域内各条道路硬化条件。结合水利“八小”等项目实施,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沿线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注重通讯、通信建设,确保做到数字畅通。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持续精准脱贫攻坚,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生活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新农保、低保和五保的水平和覆盖面,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推进社会稳定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做好社会信息化管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无集体上访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推广积极向上的乡贤文化。大力开展广场舞、篮球赛、乒乓球赛、农民专业技艺大赛等文体活动,继续开展“新安源头宜居人家”评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全力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好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

(四)在打造务实政府上狠下功夫。强化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乡人大的依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案和建议。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执政为民。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强化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提速工程,着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坚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务实创业。坚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做到遇到问题绝不回避,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切实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困难问题和抓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四风”。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监督制约,努力树立崇德尚廉、干净干事的政府形象。

四、2021年工作目标、思路、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目标

202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之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至关重要。我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两山”理论高水平转化,按照“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的发展战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二、思路、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在更高标准上建设生态文明。鹤城乡是新安江的源头,是推进落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排头兵,要自觉落实“最高标准、最严监管、最实举措、最强保障”要求,全力自觉推进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源头治理。推进林业生态修复系列行动,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完善森林消防系统建设,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涵养水源。深化“河长制”,强化河道管理,实施大源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完成河道清淤。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全面严格开展河道禁渔工作,保护渔业资源。完善治污设施。推进农村治污设施深化提标和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运维管理,持续推进自然村整治工作,通过改水改厕,确保农村生活污水“零排放”。强化重点治理。认真落实禁用除草剂的要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生态防虫黄板及有机肥应用,减少农药及化肥污染。推进联动保护。按照六股尖核心保护区的要求,与邻近汪村镇、流口镇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共同推进新安江源头保护。同时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开展绿色创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更优质效上推动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做精招商,做优产业,推动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产业发展。突出茶产业引擎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投资1亿元的小罐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带动鹤城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木竹精深加工、米酒、矿泉水等产业发展。提质发展全域旅游。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自然探索 “四位一体”全域旅游新格局,围绕游客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心灵感觉等全方位体验,优化提升乡村旅游业态。进一步整合樟源里、古林公园、龙井潭瀑布、右龙古村落、五股尖瀑布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统一包装打造。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茶、果、竹和油茶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招商储备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着力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储备招商项目。

在更大决心上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房批建管理和服务,积极打造依特建设、依标管理的美丽乡村。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五清一改”工作,推进村庄改水改厕,实现污水零排放。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推动群众形成争创美丽乡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推进右龙古村和樟源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工作,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留住记忆乡愁。精准实施“消薄增收”。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入股经营等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现象,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发展能人,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创业、经商等人才回归,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先发展乡村的思路,提前谋划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储备项目,全面改善乡村饮水、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城乡通讯网络,打造智慧乡村。

上一篇:某设备间结构设计计算书下一篇:小区业主公示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