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2024-05-15

素质教育评价细则(通用10篇)

篇1: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试行)

1.各班月评价结果比例:优秀占20%(90分以上),良好占50%(70—89分),合格占25%(60—69分),不合格占5%(60分以下);重大违纪(经学校处理),直接定为本月不合格,不占班级比例,评分为班级本月考核最低分;班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比例要与学校规定考核比例相符,计算出现小数点,直接进一位;因加(扣)分项导致的等级变化,不占班级比例。

2.品德评分和学习评分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则,内容不与其它考核项目重复。

3.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各评价小组评分进行汇总,对各小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每月将汇总评分电子版报政教处,并督促各小组每周班会公布“一周清”,做到客观、公正评价。

4.每学期四次月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即为学期成绩,每两学期平均分即为年度评分,以此作为评定星级少年、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毕业考评以年度考核总评为准。

5.连续两次综合素质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以及累计三次评定不合格的学生,毕业鉴定为不合格。

6.获“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集体奖的班级,学期“优秀”、“良好”比例上浮2%。

7.班主任组织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客观、公正的做好全班同学的月评价工作,各班同学可利用学校信箱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反馈。

政教处

2013年3月14日

篇2: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一、道德品质

1、尊敬师长,对老师有礼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2、团结同学,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勤奋进取,明确学习目标,有进取心,勤学好问,敢于发言。

4、正直守信,真诚正直,恪守信用,考试不作弊。

5、关心集体,爱祖国爱家乡,爱护公物,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6、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具有奉献精神。

二、公民素质

7、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愿望,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

8、自尊自信,追求进步,自强不息,敢为个人行为负责,时常反省,有错即改,宽容忍耐,不躁不馁。

9、遵纪守法,遵守校内外规章制度、法规法纪,严于律己,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0、安全环保,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常识,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积极参加环保和安全自护活动。

三、学习能力

11、学习兴趣,喜欢学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并努力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12、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13、计划与反思,能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断改进提高。

14、独立探究,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初步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四、交流与合作

15、团队精神,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6、沟通与分享,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五、运动与健康

17、体质与健康,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有强健的体魄,精力充沛,心理健康。

18、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酗酒,讲究卫生。

六、审美与表现

19、审美情趣,能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健康向上,情趣优雅。

20、艺术活动与表现,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富有创新。

篇3: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音乐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与音乐潜能的发挥, 它必须是综合、全面并具备普适性的, 体现学生真实的音乐学习状况并引领其未来发展。为此,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规律, 探索构建了完整、可行的七至九年级音乐学业评价细则。在实践中, 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多元主体评价等方式综合评定音乐学业成绩, 并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这不仅规范和统一了音乐学业评价标准, 还关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素质发展, 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试将评价细则的构建理念与实践方法加以总结。

一、注重全程评价, 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是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艺术情操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本文提出的音乐学业评价细则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初中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评价依据, 体现音乐学业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内容来源于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3至18册。评价项目设置为表现与聆听两大板块, 其中, 表现板块包含演唱、演奏及综合表演3项 (见表1) 。在实践操作中, 表现板块的评价主要结合于平时的过程性评价, 聆听板块的评价主要落实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1. 过程性评价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不仅“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还应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1]这就是说, 音乐学业评价应该充分关注音乐学习的实践过程, 突出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并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融评价于日常教学, 淡化测试痕迹。

例如, 某试点学校设计了学生音乐素质评价表, 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音乐知识、音乐创编、进步奖励、个人特长、课外活动等。教师将上述评价项目与平时教学相结合, 随时记录在案。待学期总评时, 将学生的各次表现与成绩进行综合, 以优、良、合格、待合格分级呈现, 对“待合格”者给予补测机会。此种分散时间、分项评价的方法, 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而且凸显了评价的反馈调整功能。

再如, 某教师在执教七年级《蓝色的探戈》一课中设计了以下评价点。 (1) 学生说说对探戈的了解。 (2) 听辨欧洲风格与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舞曲。 (3) 教师示范探戈舞蹈, 学生观察并说说探戈舞蹈动作的特点。 (4) 尝试两人合作跳跳探戈, 评出最优雅的一对。 (5)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这些评价巧妙地融合于各个教学环节, 记录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自然的状态, 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2. 过程性评价细则的构建

笔者认为, 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应注重导向性、可操作性, 宜简不宜繁, 并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能发展。通过在试点学校实践和综合分析, 笔者研究团队确定在演唱、演奏与综合表演3个表现板块项目评价细则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在构建评价细则时笔者遵循了3个原则:一是保底性原则, 要求相对不高,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与努力均能够达到;二是递进性原则, 各年级同一项目评价细则的要求基本是对应的, 并根据学力的发展设计了相应的梯度 (见表2) ;三是灵活性原则, 评价细则的要求比较具体, 既紧紧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既便于操作, 又提供了自主选择评价内容的空间。例如, 在演唱、演奏和综合表演3个项目中, 学生可任意选取一项。

二、关注个体差异, 体现评价的公正性

1. 终结性评价实践

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业评价的态度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为3类。第一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好, 或者具备某方面的音乐特长。对他们而言, 评价是展示和肯定自我的良机, 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评价本身。因此, 他们往往渴望评价。第二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弱, 或者学习态度相对较差, 无法通过评价获得自我认同。因此, 他们往往回避评价。第三类, 也是大部分学生, 认为音乐考核形式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状态或全部水平, 因此, 他们对学业评价反应平淡。然而, 无论哪一类学生, 其实都非常在意评价结果。在过程性评价中, 笔者研究团队发现了有待改善的3个问题:一是由于课时数的制约, 过程性评价常常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 或是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不均等;二是学生的音乐才能存在差异, 过程性评价无法涵盖全部音乐学习领域;三是部分学生对评价成绩不满意, 希望有机会重测。所以, 期末集中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仍然必不可少。

笔者在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中采用班级音乐会的方式, 包括吹、拉、弹、唱、舞等, 以演代考, 学生可单独演, 也可合作演。表演既是展示又是补测, 使评价变得丰富多彩。除了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班级音乐会的优势更在于, 即便对在音乐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 由于可与其他同学合作, 表演也是可以承担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差异作出相应评价, 使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师采取针对性指导, 以鼓励为主,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2. 终结性评价细则构建

班级音乐会除了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搭建舞台之外, 更为学生提高评价成绩提供了机会。但它仍然停留于外显的行为, 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音乐主题、音乐风格、音乐体裁、音乐表现要素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而这些内容的评价可以书面形式统一进行。因此, 笔者研究团队在终结性评价中增加了一份音乐测试卷, 结合教材内容, 以聆听答题的形式进行。聆听项目评价细则涵盖感受与鉴赏两个领域, 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4个内容, 并就学生对教材中经典音乐主题的认识与聆听作出了具体要求, 便于落实 (见表3) 。教师可以评价细则为依据, 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主出题, 并录制相应的音响资料, 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编成题库, 随机选取试题。

三、结合多种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1. 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其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对音乐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 是学生自我激励的过程。自我评价可以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即时自评, 二是学期学段自评。试点学校借助“我的成长日记——音乐学习自我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每课时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评价标准分为5级, 最高级为5分。自评内容包括“我对本课内容感兴趣程度”“我对本课主要知识的了解”“我聆听音乐的认真程度”“我认为本课音乐作品优美程度”“我能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能认真倾听他人对音乐的见解”“我能与同学协商并合作学习”, 等等。表格由学生自行保管。通过一课一填的形式, 师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学习状态, 肯定学习态度与收获, 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 取得了较好效果。

2. 教师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中, 笔者要求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评价结果的阐述中作出鼓励性表述, 对优等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性,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对中等生的评价要有鼓动性, 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有鼓舞性, 使他们建立自信。在量化过程性评价和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中, 教师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见表4) 。

3. 生生互评

音乐课堂的许多环节需要通过小组交往与合作来完成, 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 让学生觉得自然和放松。生生互评时, 评价要求宜粗不宜细, 既要力求公正又要方便学生操作。笔者研究团队设计了粗线条的生生互评, 评价项目综合了平时的学习情况 (学习兴趣、态度、习惯) 与期末的强项展示, 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生生互评在每学期期末进行, 促进了学生评价的主动性。

四、综合评价结果, 评定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 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构建过程是以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为基础,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 尽可能科学、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细则的制定, 经历了讨论、实践、修订、再实践的过程。每学期期末, 综合学生一学期的音乐学习情况, 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 得出评价参考值。最终的等级是由学生演唱、演奏、综合表演3项中的最高得分加上聆听测试卷的成绩, 结合评价参考值综合得出的。其中表现项目的参考值为50% (表现项目的成绩取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中的最高得分) , 聆听测试成绩的参考值为30%, 评价参考值为20% (学生自评与互评各占10%) 。总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 75分以上为良好, 60分以上为合格, 60分以下为待合格。“待合格”者可以补测。

注:本表满分80分。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各占50分, 学生视自身情况在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中任选一项作为强项参与评价, 可单人, 可合作。

五、成效与思考

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 有助于音乐学科评价标准的规范统一, 有助于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其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同时, 也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及时反思和适当调整教学行为。评价细则的构建与实践的亮点有3点:一是将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等表现性项目的评价融入日常教学, 关注音乐学习的全过程;二是将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纳入细则要求,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三是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 彰显评价的人文关怀。应该说, 这样的评价体系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后, 其音乐学习的内驱力随之增强, 音乐课程的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积极变化。

当然, 实践操作过程仍存有一些问题有待思考与改进。一是如何有效把握评价尺度, 需要进一步验证;二是过程性评价的效率需要提高;三是评价过程的痕迹有待进一步淡化, 要更好地将过程性评价融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初中生物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细则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有效教学评价    实施细则

有效教学研究热了好几年,可是放眼望去,学期结束了评价一个学生的生物成绩几乎还是以一张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数作为这个学生这学期的成绩。这种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一直不改变,我认为这有碍于有效教学成果的更进一步提高。既然传统的评价方式早已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也不能全面、即时、真实、激励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我谈谈在评价学生的有效教学成绩上做出的一些改进措施、实施细则和大胆尝试。

我的实施细则是这样的:采用分数制,但是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占5%,课堂表现占5%。

学生辛苦学了一学期生物,不管过程和态度如何,最终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一看比一比的。因为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具有费时短、见结果快、知识抽测全面的优点,所以试卷考试是必需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次考好就说他平时都好,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次没考好就说他平时都不够努力。一张试卷决定一切的这个评价,相对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而言还是不够全面,也不够公正客观。因此,原本100分的试卷,考出来的成绩折合成80%计算。我认为,这个多出来的20分可以更好地用于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这是传统评价缺失的地方,也是我要着力加强的地方。

第一个要增设的评价就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一个学生课堂上学习努力认真与否,会有充分体现,而且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将最大限度地决定学习成果。鉴于这是初次尝试和研究,课堂评价分值设置较低,只占5%。通过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到了中学以后,不管知道不知道,课堂上不爱回答也不爱提问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样,不仅课堂作为师生学习交流讨论的主阵地的特点体现不出来,而且无法营造良好的气氛,更不利于互通有无教学相长。一学期大约20周40节生物课,我规定并统计,每个学生只要一学期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并且至少回答对了五次提问,就可以得到5分,一次1分。为了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答案、见解,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回答错了,我们也给予口头表扬和激励。对于答对了问题的学生,除了老师口头表扬外,还可以全班给予热烈掌声。特别精彩的回答,甚至可以全班起立鼓掌,给予那位回答对了的同学肯定、鼓舞和喝彩。当然了,有奖就要有罚。因为,严格的纪律、松弛有度的秩序是课堂高效学习的保证。对于破坏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我们也要给予惩罚。本着治病救人、有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原则,每人每节课上第一次破坏纪律时给予眼神警示,第二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三次是课后教育并扣分,一次扣0.1分,5分全扣完是上限。

尽管很多学生都怕写作业,可是,不可否认,作业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检测,也可以及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易错点与难点,等等。我认为对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很有必要。在作业评价上,我保留了传统的学生作业批改分为A(答案全对)、B(错一个到五个答案)、C(错六个答案以上)三个等级的形式,增设了第四个等级A+(答案全对,且字迹工整美观)。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之美、书法之美是世界公认的。尽管是生物作业,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尽量书写美观大方,体现汉字之美,有良好的个人素养。除此之外,为了作业的最终量化评价,我还把作业的等级换算成了分数。为了保证生物小学科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生物作业书写评讲几乎都在课堂完成。由于时间限制,一学期我们预设做10次作业,基准分10分。学生作业一学期累计,每个A+得三分;每个A得二分;每个B得一分,C不得分也不扣分。一学期,得满10分为止。为了鼓励学生多得A+,约定共得过三次A+的学生,一学期作业评价直接10分。我始终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人品比成绩更重要。凡是作业弄虚作假抄袭者,发现一次扣1分,不写的也扣1分。会不会做是一回事,做不做、能不能认真做,做好了又是一回事。不会做不责怪,只要学生认真做努力做,纵然做得不好、做得很差老师也不会怪罪,反而会鼓励。那些不管会做不会做,总想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行为绝不宽容。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认为,一个人要想在学业上求好,就只有从求真、求努力开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新课改很注重实验课教学研究,这充分体现了生物的学科特点,生物教师也很高兴。虽然农村的实验条件不是很好,虽然现在先进的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实验,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感、成就感与兴奋感是其他形式不能取代的。为了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和人才的创新能力相接轨,实验课中总分超过五分的,多余分数纳入学期总成绩,不设上限。

篇5:小学生素质评价细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班级评价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与方法

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即“目标+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评价。小目标的确定使学生养成扬长避短,养成奋发向上的好习惯;等级评价和延缓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长评价发展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综合评语采用“优点+鼓励+希望”的基本模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一)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方面的内容。

(二)评价依据。评价以《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依据。

(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要求,确定自评等级。

2、学生互评。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相关要求,学生互相提供相关证据,确定评价等级。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记录档案,要如实填写《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4、小组评价:使学生之间在相互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的同学关系。

5、家长评价: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学期等级。每学期从5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一个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格)呈现。

篇6:初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细则

按照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精神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学生综合评价的指导意见》和赤峰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及本专业室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专业室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也为学生能否就业和毕业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切实做好本专业室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本专业室实际,特就纪律,学习、卫生几方面制定如下条例:

具体做法是:每人平均每周积分为30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奖惩,低于24分者要提出警告,低于18分者要邀请家长一同协商处理,高于30分者进行奖励,此积分进行累计,作为学期末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并纳入个人成长档案,高中阶段有二次学期末积分低于20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如果学期综合考评分每月低于20分者,进行留级处理,如果是高三学生最后一学期的考评分月平均分低于18分,且有违反学校的有关规定的学生在必要时间准其回家待考,并向上级学校建议取消其高等学校录取资格,积分实行微机化管理,档案存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评定助学金、上级荣誉称号的依据。评价方式采用学校评、专业室评、班主任评、科任老师评、班干部评、同学互评。评价结果一周一公示、一月一评比、评价细则如下:

一、纪律方面:

(一)上课及自习纪律

1、上课迟到者每人次减1分,无故旷课者每人次减3分,并由任课老师及时通知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

2、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或小动作者每人次减1分。

3、上课说话,搞小动作、睡觉者每人次减1分,并由教师令其起立听课,并由专业室或学校处理。

4、课上被老师点名批评者每人次减1分,与老师争吵者减3分。

5、上课看小说或与课题无关的书籍者或玩弄其他物品者每人次减1分,并没收其相关书籍或物品.6、上课期间使用手机者手机交给专业室保管到学期未,并减3分。

7、上课期间及自习期间上厕者每人次减1分。8、自习或上课期间串位者每人次减1分。

(二)课间纪律:

9、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上下楼拥挤者每人次减1分。

10、说脏话,骂人污辱人者每人次减2分。

11、打架斗殴者减5分,情节严重者减5—10分,并交由学校或公安机关根据规定或相关法律处理。

12、不服从管理,与班主任或其他老师顶嘴者减5分。

13、课间在班级打闹、喊叫者每人次减2分。

14、依、靠公物或有破坏公物行为者减2分。

15、在楼道聚集说话者每人次减1分。

16、向楼道或其他场所丢弃杂物或吐痰者每人次减2分,并负责相关责任区的卫生一周。

17、随意串班、舍者每人次减1分。并承担其班或舍损坏丢失的赔偿。

(三)两操纪律:

18、不按时出操一次减1分,旷操者每人次减2分。

19、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及广播操的减1—2分。20、大课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的减2分。

21、间操期间与其他同学争吵、打架的减5分。并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

22、做操或跑步过程中说话打闹者每人次减1分。

23、上操期间不按规定的动作去做的每人次减1分。

24、不听老师或体育委员口令的每人次减1分。

二、学习方面:

13、不按时完成作业者每科每次减1分。

14、书写潦草、作业整体不美观者减1分。

15、少做或作业没有按要求做的减1分。

16、考试抄袭者每次减1—3分。

17、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减1—2分。

18、上课积极发言被老师点名表扬者加1—2分。

19、作业质量好受到老师表扬的加2分,背诵任务完成及时的加2分。

20、模拟考试单科前3名,总分前3名的加3分,4-10名的加2分,11-18名的加1分,19名以后的每上升一个名次加0.1分。

21、优秀生帮助后进生进步明显的加1—3分。

三、卫生方面:

22、留长发、怪发、染发的减1—5分,长指甲的减1—2分。佩带装饰品的减2-5分。

23、值日生不听从组长安排的减1—2分,值日完成不好的减1—2分。

24、擦黑板人员不按时擦的减1分。

25、穿奇装异服的减1—2分。

26、吃零食、随地乱扔纸屑的减1—2分。

27、桌箱内有包装物减1-3分。

28、乱丢垃圾及随地吐痰者减1-3分。

四、其他方面:

27、放学后在校门外聚集的减1—5分,打架斗殴的减5—10分,去网吧游戏厅的减5—10分。

28、班干部在周管理值日中认真负责、公正无私的加5分。

29、班干部在周管理值日中营私舞弊、偏袒不公者减1—5分。

30、带手机、MP3、MP4的减1—5分。

32、上操不穿校服者每次减1分。

33、夜不归宿者每次减2-5分。并扣除相应月份的助学金。

34、吸烟者每次减3-5分,并按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罚。

35、异性交往过密者减3-5分,经教育不改者,由其父母领回进行教育。

36、随意出入校门者,每人次减1分。自习纪律方面同上课纪律

篇7: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价目的: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落实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二、评价依据:

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小学管理规程》,以及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

三、评价内容:

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评价学生基础学力为主的学科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和以评价非学科素质(体质、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实践、研究、创新、发明等)为主的综合素质评价。

四、评价对象:学校全体小学生。

五、评价方法:

(一)学科基础学力评价方法

学科基础学力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1.过程性评价

每学期期末之前,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分学科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形成的技能进行测评。各学科测评的主要内容为:

语文:测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普通话等方面的能力。数学:测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测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听读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果,以及学习的自主性等。

科学:测评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精神、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制作、观察、交流与合作等。综合:测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即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

文体:测评学生视唱、音乐欣赏等方面的能力。测评学生的美术素养,如对名词、术语的理解,并能利用名词、术语和基本的美术语言对艺术作品作简单的评述;理解美术文化;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测评学生的体能、体质、健康意识方面的能力。

实践技能:评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以上各学科的具体评价内容,将分学科、分学期、分教材对每个学生每门学科进行测评,过程性评价试题由教务处组织年级组老师分年级研讨命题,然后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测评。单元学习效果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优秀”、“良好”、“合格”评定等级,避免简单打分量化的评价方式。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分为期中测试和期末测查。阶段性评价以等级的形式出现,不得以分数的方式评价,更不能以分数排名。

(1)期中测试:由中心校组织抽测,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全面测试,要求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期末测查

期末测查根据学科不同分为期末考试、期末考查、期末评价三种形式。期末考试、期末考查由中心校统一安排,学校组织实施。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为期末考试学科。期末评价是任课教师在平时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全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评价的学科为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为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教科所每学上期期末将抽取非毕业班一个年级进行调研测查,调研测查与学校期末测查合并进行。调研测查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五科,其中语文、数学分科考试,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综合考查。期末测查,以测查学生的基础学力为主。测查内容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评价要求为导向,试题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测试应有利于促进课改,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二)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客观反映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方面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以等级的形式出现,每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进行总评,评出该生整个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等级。成长记录袋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每学期应经学生家长过目并在相关栏目内签注评价意见,学生转学或毕业时,交给学生自己保存。

五、评价机制:

篇8: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由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批准列入部节能省地型建筑专项工作, 并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 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积极探索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及发展模式, 促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医院建设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编制工作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 经过编制组人员的共同努力, 今年4月底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并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包括9章, 即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其中, 第4章至第9章每类指标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医院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根据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项数, 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价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在施工图完成后评价, 运行管理阶段的评价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众多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其他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截至6月初, 编制组共收到来自40多家单位的近300条反馈意见。

此次召开的第四次工作会议的内容是针对反馈意见进行讨论, 并根据讨论结果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完善和补充。

反馈意见来自全国各地, 其内容涵盖了征求意见稿的各个部分, 例如控制项的取舍、具体参数的确定、概念的界定、评价方法、语法和用词等等。

与会专家对每条反馈意见都进行了细致和深入地讨论, 并且充分考虑了地区的差异, 以期保证《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可操作性, 使其能够引领医院建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天的讨论, 所有反馈意见都得到了处理。编制组采纳了其中合理的建议, 并要求各章节的编制人员尽快按照这些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

篇9: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宽泛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看,主要指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的分类,课堂教学质量也需区分。确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进一步确立学科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以评促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特色,使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当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离不开外部评价。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科学性突出激励性突出公平性;突出整体性;突出发展性。

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内容促使教师教学“两手抓”。教育部门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却给教师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排名。而主管部门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能否被聘直接挂钩,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教师评聘考核成绩的40%。因此,在评聘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的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同时教师在紧抓教学成绩之时,还要准备各种作业,以应付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指导,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运用。

对教师“德”的评价操作不规范。聘任制及学校给教师排名次,致使领导、教师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和谐。学校用同事之间的打分考查每个教师的“德”,而教师往往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评价别人“德”的标准。在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教师要求“过严”,在给教师评分时,就会不顾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故意压低教师的得分,甚至给出反常分数。这样,使得有些教师为了功利目的,一味迎合学生,放低对他们的要求,以获得评估高分。有的教师由此对学生产生看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评价发生偏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奖惩为目的,单纯地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解聘、晋级、加薪、评职称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仅仅落实到奖惩上,就必然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程度。此举不仅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会产生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现象。

教学成绩的评价无统一标准。现在的教学评价过程,一直沿用传统的用学生考试“一分两率或三率”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而此项方法颇不科学,一是学生基础不同,统一比较不公平;二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无法真正做到横向比较。

评价形式不灵活,可操作性差。依据严格的指标体系评价教师,一般只利于淘汰不称职的教师,不利于教师发扬各自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因为进行课改实验时,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否得到很好的提高上,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学成绩有所下降,但这是学校和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于是,教师就会为得到评价者的“指标体系”的认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程序化的教学,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集中从原来单纯评价教师教得怎样转化为注重学生学得怎样,加大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力度,强调了学科教学的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互动性等现代教学特点。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增强学校广大教职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各科教学的特点,注重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加大学生对教学评价力度的同时,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地努力,决不能用考核排名次的方法去伤害教师的自尊和人格。按名次、分数发工资、奖金,还会引发教师抢占学生时间、加重学生负担现象,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关系紧张,破坏工作氛围的和谐与轻松。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是否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让教师感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了,他们就会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之中。评价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内部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对教师的评价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该是公开、透明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学生问卷评价、集体评议相结合的综合结果。让评价与教师的工资报酬挂钩,每个教师每学期可以拿到一张考核表,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在全体教师中所处的位置。但是,每个教师所处的位置,只有这个教师自己知道。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地努力,决不能用考核排名次的方法去伤害教师的自尊和人格。因此,这种评价反馈不会伤害教师的感情,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对教师的考核要完全是公开、公平的,保证没有暗箱操作。尽可能是综合学生、教师、一些校外专家的意见共同给出的。教师拿到自己的评价反馈表,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解释,申辩。学校对申辩的教师不应歧视、打击报复。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和组织体系是质量评价的关键

建立教学巡视组、教学信息组,负责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让教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进行及时协调反馈。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任何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必须有它有效的反馈子系统。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性意见。为获得更为生动的材料,我们还通过走访或座谈会的形式,使调查结果更全面、准确。

改革考试的组织与诊断形式。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不仅是一种手段,它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可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实行考教分离;实行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结合等。通过考试改革,试卷命题质量会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更可打破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

篇10:素质教育评价细则

一、品德及行为规范素质(40分):

1、德育课成绩分(10分)

各门德育课成绩分之和

德育课成绩分=×10%

课程门数

2、行为规范(30分)

基本分20分;

(1)表彰加分:

①省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5分/项;

②厅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4分/项;

③校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3分/项;

校级其他奖项:2分/项;

(注:校级其他奖项由学校自行确认,未列入以上省级、厅级的其他奖项加分分值由学校核定。加分后行为规范分封顶为30分。)

(2)学生干部加分:

①校级学生干部:校团委员会(学生书记或副书记)、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5分;校团委员会、学生会(部长或副部长):4分;

校团委员会、学生会(各部干事):3分;

②班级学生干部:团支书、班长:3分;其他班级干部:2分。

(注:以上干部均应任职一年以上。)

(3)扣分:

①处分扣分:留校察看:10分;记过:8分;严重警告:6分;警告:4分

②通报批评扣分:1分/次

(注:以在校期间受到的最高处分计扣分,在校期间撤销处分的按相应扣分标准的50%扣分,因表现良好提前撤销处分的按相应扣分标准的30%扣分。)

二、专业理论及技能素质(40分)

1、智育成绩分(40分)

第1学期平均分+第2学期平均分+„„+第n学期平均分

学习成绩分=×40%N

(注:学期平均分中应剔除德育课和体育课成绩)

2、技能赛加分

(1)国赛加分:一等奖:10分/项次;二等奖:8分/项次;三等奖:6分/项次;

优秀奖:4分/项次。

(2)省赛加分:一等奖:7分/项次;二等奖:6分/项次;三等奖:5分/项次;

优秀奖:4分/项次。

(3)省属校赛加分:一等奖:5分/项次;二等奖:4分/项次;三等奖:3分/项次;

优秀奖:2分/项次。

(4)校赛加分:一等奖:3分/项次;二等奖:2分/项次;三等奖:1.5分/项次;

优秀奖:1分/项次。

(注:加分后专业理论及技能素质项总分封顶为40分。)

三、文体素质(20分)

1、休育课成绩分(8分)

各学期体育课成绩分之和

体育课成绩分=×10%

学期数

2、文体竞赛加分(12分)

①省级(及省级以上)赛事:第一名:8分/项次;第二名:6分/项次;第三名:5分/项次;第四至八名:3分/项次;

②校级赛事:第一名:5分/项次;第二名:4分/项次;第三名:3分/项次;

第四至八名:1分/项次;

(注:本项分值封顶为12分。体育赛事集体项目主力队员按以上标准加分,非主力队员按

相应分值的60%加分。)

四、综合评定标准

1、总分≥85分者,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优”;

2、84>总分≥70分者,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良”;

3、69>总分≥60分者,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合格”;

4、总分<60分者,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2012年5月5日

说明

1、“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但重要且十分必要,建立后的体系将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引领着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故应充分讨论,并在部分学校试行后,总结推广。

2、“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指标是“可操作性”且简明扼要。

3、下面就我校提出的“讨论稿”作简要说明:

(1)“品德及行为规范素质”权重建议定为40%,即由原来的30%提高至40%。理由是:目前中职学生素质偏低,提高权重,是为了强化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其中:德育课成绩分占10%,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德育课学习,以免德育课进一步被边缘化; “基本分”的设立是为了大多数表现一般的学生能获得该项基本分值;

“表彰加分”是引导学生进步的最基本的措施;

“学生干部加分”是为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精神的需要;

“扣分”,只设立了处分或通报批评扣分是因为:无论是旷课、还是夜不归宿等行为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达到一定量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所以为强化其可操作性才如此设置。

(2)“专业理论及技能素质” 权重建议定为40%,即由原来的60%调整至40%。理由是:目前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这部分的权重过大,必将影响整体评价结果,造成不合格人偏高。同时为体现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该项中设立了技能赛加分,充分与中职培养目标相适应。

(3)“文体素质”权重建议定为20%,即由原来的10%提高至20%。理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其中:体育课成绩分占8%,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学习,以免体育课成为“玩课”或“休息课”;“竞赛加分”,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体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增强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上一篇:机关干部述廉报告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书包的叹息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