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安全管理机构

2024-05-21

防雷安全管理机构(通用8篇)

篇1:防雷安全管理机构

里庄中心小学防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109号)和《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文件通知,结合丹教【2018】14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防雷安全工作,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我校特成立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小组:

一、组织机构: 组长:钱明辉 副组长:黄益群

组员:杨俊 司马炳俊 张洪春 王香宁 全体班主任老师

二、人员职责:

1、组长钱明辉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领导与部署。

2、副组长黄益群负责相关安全工作的开展,制度制订、会议组织、检查督导、总结工作。

3、组员负责日常的防雷工作检查,对本单位的防雷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班主任老师负责利用晨会及班队时间对学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教育。

篇2:防雷安全管理机构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防雷装置检测行为,完善防雷装置检测监督管理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吉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及实施对防雷装置检测行为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是指依法取得省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法人单位。

第四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并在规定业务范围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

第六条 取得省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检测机构,需在外省开设分支机构的,应在开设分支机构后30日内向省气象主管机构登记。

取得外省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检测机构,在本 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应在开展检测活动前向省气象主管机构登记,并接受当地气象部门监管。

第二章 监督检查

第七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八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确保其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对防雷装置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后果。

第九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从取得资质证后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报送报告。报告应当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情况、检测项目表以及统计数据等内容。省气象主管机构对报告内容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示。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省外检测机构,按照上述规定,自从业的次年起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报送报告。

第十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对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下列情形进行监督检查,责令限期整改,采取相应措施或追究法律责任:

(一)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

(二)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防雷装置 2 检测资质证;

(三)无资质、资质证书已失效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

(四)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后,达不到相应资质条件;

(五)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

(六)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防雷装置检测项目;

(七)与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八)在防雷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

(九)不符合条件的防雷装置检测人员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

(十)异地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未向省气象主管机构登记;

(十一)防雷装置检测标准适用错误;

(十二)防雷装置检测方法不正确;

(十三)防雷装置检测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或不足以支持防雷装置检测结论;

(十四)防雷装置检测结论不明确、不全面或错误;

(十五)防雷装置检测档案资料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询或者复制;

(二)就有关事项询问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要求作出说明;

(三)进入有关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气象主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要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检测活动,一般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按照随机抽查计划定期开展检查。随机抽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立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名录库,将本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单位纳入检测单位名录库;

(二)建立执法检查人员目录库,将本行政区域内有气象行政执法资格证的人员纳入检查人员目录库;

(三)按照随机抽查计划,从监管对象名录库中按抽查比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2名以上(含2名)执法检查人员,可根据需要选配1-2名防雷技术专家参与检查;

(四)制定随机抽查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标准及检查程序等;

(五)按照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开展检查;

(六)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在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分为“正常”、“不予配合情节严重”、“涉嫌违反法律法规,需进一步调查处理” 4 等情形;

(七)检查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经检查人员所在气象主管机构分管负责人审查后,自检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相应的处理意见信息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吉林);

(八)市场主体实地核查记录表、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抽查工作书式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保存。保存期限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五年。

第十三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实施不定期检查:

(一)社会投诉及举报较多的;

(二)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

(三)案件查办中涉及防雷装置检测事项的;

(四)根据有关部门通报情况需要进行检查的;

(五)因其他原因需要在定期抽查的基础上,进行不定期检查的。

第十四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建考核组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该检测单位的检测质量评价依据。考核应当按照《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的要求进行,并包括以下内容:

(一)验证检测报告对防雷装置及其相关建(构)筑物真实情况的反映情况;

(二)考察检测方法的正确程度;

(三)检查检测报告所载检测项目的完整性;

(四)检查检测所依据标准的适用性;

(五)核实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检查检测报告与原始数据的溯源性;

(七)检查检测报告综合结论的正确性和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第三章 信息公开和信用管理

第十五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从业情况公示制度,将通过省气象主管机构资质认定及已登记的异地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单位名录、资质等级、信用信息、报告、监督管理等情况及时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建立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管理制度,根据管理权限,将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以下信息纳入信用档案:

(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

(二)质量考核信息;

(三)行业评价、行业管理类信息;

(四)告知承诺、整改类信息;

(五)受检单位反映的表扬、投诉类信息;

(六)报告的提交及抽查结果信息;

(七)气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记录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相关信息。

信用档案记录作为资质延续、升级、整改、撤销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通过省气象主管机构资质认定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被外省气象主管机构行政处罚,在收到相关情况通报后,行政处罚将纳入该单位信用档案。

第十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被检查单位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等违法行为,应当依照《吉林省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等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并依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吉林)进行公示。

第四章 附则

篇3:防雷安全管理机构

1 防雷防灾管理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威力巨大对自然客体的具有较大的破坏, 雷击危害可能会殃及到自然界的每个角落, 因而雷电防护可以看作是一件公益事业。由于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相当复杂, 学术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清楚, 因而在防雷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亦是方方面面的。所以, 从诸多角度说来, 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1.1 我国防雷防灾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 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开创了全新局面。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防雷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系统工程的观念,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管理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自从相关部发布了某些标准提倡全国执行以来, 许多行业都陆续提出了自己行业的标准, 于是出现了各管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尽管国家相关机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以期在全国内形成行业大联合, 实现一致的管理, 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征求广泛的意见, 权衡利弊兼顾各方利益解决。

1.1.2 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一项防雷工程往往需要执行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 同时还有行业的、地方的标准和规定, 如建筑、电气、采暖空调、消防、交通、防雷以及市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因为我国在标准化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使得这些规范以及标准经常重复出现, 更有甚者会相互矛盾, 导致工程技术参与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然雷电防护相关产品标准的重复或者不一致, 以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所述的内容不一致, 还有同一术语不同的含义等现象偶然会发生。

1.2 加强防雷防灾检测管理

防雷装置的检测, 与一般的工作不同, 它所涉及的方面关系到各行各业, 依法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检测以及技术服务, 需要有着科学、完善的机构组织, 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防雷部门有着防雷技术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有些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配置有较高的实力与基础, 甚至多年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 然而这些部门的防雷系统是部门自成的体系, 没有组成一个完善的防雷体系, 而且还缺乏规范的管理。那么, 怎样才能利用好多个方面不同的优势, 既能履行政府给予我们的职能, 又不在行业内造成垄断现象。

首先应形成防雷装置检测网, 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若单单由气象部门单方面承担安全检测任务, 就难以达成目的, 有的部门或者特殊行业是我们能力难以达到的。

其次为坚持检测管理, 可制定检测资质审批制度、对资质进行年审的制度、相关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资料上报制度、复检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仪器年检制度等, 最大程度地让管理工作规范化。

另外, 领导重视、坚持防雷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 这也是防雷防灾, 确保安全生产, 以及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各行业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其特殊的物理性质, 导致其抗磁干扰能力以及耐过压能力都较为低下, 这使的雷击破坏情况经常发生, 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导致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因而, 在防雷减灾工作中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代防雷技术讲究综合防护, 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基础是其有可靠的直击雷防护装置。其要求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还能为其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网络系统保持良好的电磁环境, 同时为信息系统防雷击提供基础条件。

2.2 智能建筑物防雷要点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的基本含义是:以布线作为防雷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防护桥梁, 综合建筑物内各系统, 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因此,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除了对感应雷、直击雷的防护外, 应尤其注意其综合布线系统。

另外, 防雷电电磁屏蔽、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对智能建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信息系统间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性, 正确地认识这种独特性, 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才能做到全面防雷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防雷安全管理机构

关键词:防雷防灾;防雷管理;防雷减灾技术应用

前言

雷电是多种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压力,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破坏性极大。雷电常常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雷电灾害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较快,电子信息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雷击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雷减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防雷减灾管理及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防雷防灾管理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威力巨大对自然客体的具有较大的破坏,雷击危害可能会殃及到自然界的每个角落,因而雷电防护可以看作是一件公益事业。由于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相当复杂,学术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清楚,因而在防雷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亦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从诸多角度说来,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1.1 我国防雷防灾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开创了全新局面。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防雷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系统工程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自从相关部发布了某些标准提倡全国执行以来,许多行业都陆续提出了自己行业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各管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尽管国家相关机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期在全国内形成行业大联合,实现一致的管理,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征求广泛的意见,权衡利弊兼顾各方利益解决。

第二、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一项防雷工程往往需要执行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还有行业的、地方的标准和规定,如建筑、电气、采暖空调、消防、交通、防雷以及市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因为我国在标准化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这些规范以及标准经常重复出现,更有甚者会相互矛盾,导致工程技术参与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然雷电防护相关产品标准的重复或者不一致,以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所述的内容不一致,还有同一术语不同的含义等现象偶然会发生。

1.2 加强防雷防灾检测管理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一般的工作不同,它所涉及的方面关系到各行各业,依法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检测以及技术服务,需要有着科学、完善的机构组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防雷部门有着防雷技术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有些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配置有较高的实力与基础,甚至多年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些部门的防雷系统是部门自成的体系,没有组成一个完善的防雷体系,而且还缺乏规范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多个方面不同的优势,既能履行政府给予我们职能,又不在行业内造成垄断现象。

首先应形成防雷装置检测网,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若单单由气象部门单方面承担安全检测任务,就难以达成目的,有的部门或者特殊行业是我们能力难以达到的。

其次为坚持检测管理,可制定检测资质审批制度、对资质进行年审的制度、相关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资料上报制度、复检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仪器年检制度等,最大程度地让管理工作规范化。

另外,领导重视、坚持防雷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这也是防雷防灾,确保安全生产,以及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业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导致其抗磁干扰能力以及耐过压能力都较为低下,这使的雷击破坏情况经常发生,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因而,在防雷减灾工作中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综合防雷减灾工作,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直击雷防护是基础。现代防雷技术讲究综合防护,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基础是其有可靠地直击雷防护装置。其要求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能为其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创作优秀电磁环境,同时为信息系统防雷击提供基础条件。

2.2 智能建筑物防雷要点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的基本含义是:以布线作为防雷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防护桥梁,综合建筑物内各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因此,智能建筑防雷减灾除了对感应雷、直击雷的防护外,应尤其注意其综合布线系统。

另外,防雷电电磁屏蔽、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对智能建筑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同信息系统间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性,正确地认识这种独特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才能做到全面防雷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煤矿文件《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煤矿关于认真抓好2018年季节性“三防”工作的通知》渝新能源南矿发【2018】103号文件精神,在2018年季节性“三防”期间,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季节“三防”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切实加强矿井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特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一、矿井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四级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培训工作由安全科负责。

二、由机动科技术负责人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对基层队技术副队长进行培训后,基层技术副队长对本队员工进行培训,特别是变电所司机、瓦斯抽放泵司机、主扇司机、压风司机、主排水泵司机、井下电钳工、主提升司机、瓦斯监测工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专门的防雷基础知识及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培训。

四、基层队在雨季三防季节应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雷电安全教育,并且结合文化生活,利用黑板报、广播、安全学习等方式进行各种防雷电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五、经常对职工进行用电、防雷、消防知识教育,使每个职工均能熟练掌握所用器材的使用。

六、按“雨季三防”应急预案组织好用电、防雷、消防演练,提高灾

害应急处理技能。

月巡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煤矿文件《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煤矿关于认真抓好2018年季节性“三防”工作的通知》渝新能源南矿发【2018】103号文件精神,加强三防季节防雷装置的安全监察力度,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防雷电巡查操作人员由经培训并持有电气操作证的操作工执行。

2、防雷电巡查操作人员负责矿井内变电所、瓦斯抽放站、南北翼抽风机房、压风机房、入井管道、入井铁道、入井电缆、竖井防雷接地装置及矿井建筑物的防雷极地装置的巡查、测试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3、由有雷电检测资质的重庆能投售电公司对南北翼变电所架空线路、温塘抽风机房、鱼塘角抽风机房架空线路的防雷接地装置进行巡查测试管理工作,并将检测数据报机动科。

4、防雷电巡查操作人员,每月按照巡查计划对防雷接地装置及设备进行专项检测,并做好记录,交机动科。安全运行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5、防雷电巡查操作人员严格劳动纪律和工艺操作,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瞒报隐患。切实消除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6、每月底由机运科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存档,并对本月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隐患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部门备案。

四、在雨季三防期间,严格按照渝新能源南矿发【2018】103号文件精神,公司“三防”办公室要主动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雷暴洪水灾害,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主动采取措施。

五、矿井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发生雷电灾害事故,必须立即上报矿“三防”工作办公室(值班电话:48344661、48344188),“三防”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必须立即赶到现场指挥处置。发生生产安

篇6: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防 雷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二0XX年十月

目录

安全培训制度………………………………………… 2 自检巡查制度………………………………………… 3 防雷装置维护保养制度……………………………… 4防雷档案管理制度…………………………………… 5 交接班制度…………………………………………… 6 定期报检制度………………………………………… 6 事故报告制度………………………………………… 8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10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办法》和青田县建设“平安青田”领导小组落实《丽水市防雷重点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公司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单位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一、公司要对新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进入操作岗位。

二、对于安装、制水等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持证上岗。

三、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设备,调换工人工作岗位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单位实行安全例会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并且结合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五、经常对职工进行用电、防雷、消防知识教育,使每个职工均能熟练掌握所用器材的使用。

六、组织好用电、防雷、消防演练,提高技能。

自检巡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加强防雷装置的安全监察力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水库值班人员负责车间电气、仪表、配电设施,通排风装置及建筑物的巡查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三、操作人员负责大坝避雷装置及厂区用电设备上的负荷行程限制装置等的巡查管理工作。

四、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五、值班人员,每天对运行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对设备

安全运行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六、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天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积极督促有关人员做好防雷设备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七、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活动,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

八、严格劳动纪律和工艺操作,制止违章违纪行为。消除用电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防雷装置维护保养制度

为加强防雷装置安全维护保养,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单位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前检查保养:要求操作设备前对用电设备的润滑、运转系统等定点部位进行检查,加油、紧固松动部件,确认无问题,同时在“交接班记录”中填写检查记录。

二、操作工要严格执行《防雷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协助维修工修理,故障停机维修须在“交接班记录”中填写故障停机记录。

•••

三、下班前要认真清扫设备,擦拭清洁。定时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擦拭,按照“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四项要求进行维护。

四、值班人员每周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工作,根据日常检查记录的情况,每周对设备进行周检。对大坝的避雷设备进行检查,对坝体建设五,金属结构设备及养护修理。大坝坝顶监控设备正常运行的检查。

交接班制度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加强防雷设备安全监察力度,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交接班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交接班记录妥善保管。

二、交接班必须做到:

1、交清当班值班记录、设备运行、安全情况。

2、做好各项生产准备,为下一班创造条件。

3、提出建议,共同商讨,搞好工作。

三、接班者必须做到:

1、提前到岗位,做好交接班各项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做到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接班中发现问题要共同商量,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当班领导。

定期报检制度

一、在用防雷装置定期进行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二、运行检验及内外部检验由单位向气象部门提出申请或由气象部门向单位下达检验通知;

三、检验时,用户应向检验员提供以下资料:(1)防雷装置运行登记证、质量证明及有关材料等。(2)防雷装置运行记录、事故记录、维修改造记录等。

四、检验员按商定检验时间进行检验。

五、检验结束后,检验员应出具检验报告,用户应按商定时间到安全、气象、电力部门交纳检验费,领取检验报告,按报告要求进行整改,将报告存档备查。

六、停用锅炉如需重新启用,应向锅检所提出申请,锅检所派检验员进行内外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

七、在用防雷装置的修理改造需在定期检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进行报检。

事故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气象部门备案。

四、防雷使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按规定立即向上级安委会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气象部门报告,不拖延隐瞒,不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私自处理。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生产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做到事故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主管部门的正职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三、对公司重大事故或了现重大险情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指挥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对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上报、谎报、虚报的公司将对生产安全责任人追究领导责任。

四、对公司连续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或事故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净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责任人。触犯《刑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刑事责任。

五、事故责任追究坚持:①.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③.事故相关者没得到应有的教育不放过④.事故的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切实加强我校防雷电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 8

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及时、高效,扎实做好我校的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促进我校稳定和谐发展,特制定我校防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启动条件

凡遇特大雷电灾害或重大雷电伤害,学校救灾应急预案启动。

二、救援程序

1.发生事故后,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雷电侵袭,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1)当雷击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努力保证人员安全;

(2)立即向当地政府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灾情;(3)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2.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接到重、特大雷灾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小组,指挥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

3.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排除险情;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师生,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保安人员应当维护校门口秩序,安抚家长,疏导交通。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三、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1)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时,事故当事人或者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当地人民政府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教育局安全办公室;紧急情况要报警,有伤亡、火灾、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

篇7:防雷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安全防止雷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单位防雷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的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管理。第四条 防雷设备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电安全保护系统。防雷设 计和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五条 在防雷设备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进网使用。

第六条 为保障防雷设备防雷性能的安全可靠,保障处将对已使用的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各部门应遵照本办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对防雷安全负责,安全管理员对防雷设备日常管理负责。

第八条 各部门应负责组织对防雷设备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 产品,每年进行检测记录检查结果并上报。安全管理员应每季度对防雷设备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产品,每年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上报保障处。

第九条 从事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检测的机构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章 通信防雷产品的要求

第十条 建筑物雷防护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十一条 防雷设备上使用的各类防雷保护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参照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十二条 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参照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

第十三条 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通过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参照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

第十四条 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应保证通过检测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 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五条 各部门在新建、扩建、改建防雷设备的防雷工程验收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经验收合格后防雷装置才能投入使用。第十六条 各部门对雷电灾害造成的事故要做好专门调查、统计分析及鉴定工作,要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损坏设备清单、雷害事故分析、处理报告等)。

第十七条 重大雷击事故由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分析和调查工作。

第十八条 维护人员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对建筑物、构筑物、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其它防雷设备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异常变化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专门的防雷接地档案保存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地网、接地电阻,及防雷产品安装的原始记录及日常防雷检查记录。第十九条 各部门要落实防雷接地日常维护工作。对于扩建、改建的防雷设备需要检查新增设备是否连接。

第五章 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办公室应在每年的年底考核中,对防雷工作进行检查也可定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工作。

第二十一条 防雷设备实施单位应承诺其受检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如有因防雷设施不到位导致雷电灾害的将视情上报进行处理。

防雷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处置发生或可能发生雷电灾害的应急活动。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防雷减灾应急小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保障处处长 成员:各处室、各公司

(二)职责

1、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管理。

2、加强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3、根据雷雨的预报和实际情况,决定、发布本预案启动时间、截止时间并组织实施。

4、遇有严重灾情时,根据本预案采取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三)组建防雷减灾抢险队。抢险队应在接到防雷减灾应急小组的命令后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展开救援工作,完成应急小组组长交办的各项任务。

防雷减灾抢险队 队 长:保障处处长 成 员:电工班、保安班

三、认真落实防雷减灾安全措施

(一)根据本各部门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具体情况,由设备主管部门请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并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照有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对现有避雷针、避雷带的状况与屋顶金属物的连接情况、引下线是否有断裂或锈蚀、接地装置附近土壤是否有沉降现象、排(下)水管线是否堵塞等经常进行安检。

(二)定期组织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建(构)筑物需每年检测一次。

(三)要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对各项防雷设施定期检测。

(四)要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专用接地网,接地网不得与其他系统的防雷设施、接地装置相连,有连接的应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断开,确保接地网符合防雷规程要求。

(五)要定期检查各防雷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等情况,并对连接处做加固和防腐处理,确保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之间的可靠连接。

(六)要检查防止主变压器和高压断路器事故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检查雷击放电以及继电保护装置防雷害、防绝缘受潮和电气设备绝缘、防雷、继电保护误动的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

四、防雷减灾监测巡视制度

(一)主动从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息、12121气象台及时了解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定期组织开展本各部门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二)发生险情时,防雷减灾应急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指挥、领导到位,及时组织救援人员到位,协调物资、资金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并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绝不隐瞒不报。

河北保百集团保定百货大有限公司

篇8:油库综合防雷安全技术

关键词:油库,雷电防护,屏蔽,接地装置

系统防雷由内部和外部两部分防雷结构组成。外部结构主要由接闪针、带,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部分构成, 外部防雷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物不受直击雷的破坏, 通过接闪针、带和引下线将有可能会击中建筑物的雷电引入到大地。内部结构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物中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也就是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有效的浪涌保护器, 保证设备、线路和大地之间构成有效的等电位体, 确保将电阻和电流阻挡在外面, 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一、金属油罐的直击雷防护

1) 在存储易燃和可燃性的时候, 选择金属油罐的时候要保证钢顶板的厚度控制在四毫米之内, 同时要设置避免雷击的装置, 包括接闪针或者半导体接闪器等设备。当钢顶板厚度大于4毫米时, 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但在多雷区, 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时, 仍可装设直击雷设备。2) 独立接闪针与油罐的水平距离要大于三米以上, 同时要确保其有独立的接地装置, 并且冲击电阻要控制在10欧之内。金属油罐除了有接闪器 (接闪针) 外, 还要设置防雷地接, 具体接地点要保持两个以上, 其和油罐的周长的间距要保证控制在30米之内。如果油罐顶装有接闪针以及使用其本身作为接闪器的时候, 接地电阻要控制在10Ω内。3) 浮顶油罐 (包括内浮顶油罐) 应利用罐体本身作为接闪器, 要将截面大于二十五平方毫米的两根软铜线当作电气连接连接浮盘和罐体, 要保证多于两处的连接点, 其连接点的周长的间距要保证在三十米以上。4) 金属油罐一定要设置环形的防雷接地, 它的接地点要保持在两处以上, 它的弧形距离要控制在三十米之内, 接地体和罐壁的间距要保证大于三米以上。

二、金属油罐的感应雷防护

1) 金属油罐要设置防静电接地设定, 其防雷接地设置要能够同时勇于防静电接地装置;如果独立作防静电装置, 其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00欧。2)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可以和其所对应的的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同时使用, 它的工频接地电阻要控制在十欧之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针 (线) 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最低不少于3m。3) 金属油罐上的温度, 液位等测量装置, 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 应作电气连接, 形成等电位。4) 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防止直接雷击的独立接闪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 接地电阻值应去其中最低值。

三、输油管道的防雷

1) 输油管路可以使用它本身作为接闪器, 它的法兰、阀门的连接位置要设定在金属跨接线的位置, 如果法兰使用超过五根以上的螺栓连接的话, 就不需要使用金属线进行跨界, 但是一定不能形成电气通路。2) 管路系统的全部金属构件, 其护套的金属包覆层一定要接地。在管路的首尾两处、中间每两到三百米的间隔以及分支和拐弯的位置都要保证留有接地。接地点的设置要保证在管墩处, 它的冲击电阻要控制在十欧之内。

四、库区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一)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在设置的时候要确保自身的连接网络处于等电位的状况, 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技术外壳、安全保护接地以及金属管等多项结构要保证和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最短距离, 要确保其和接地端形成连接。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不同的接地端子板要设定并保证其能够顺利安装并检查的地方, 要保证其设置位置不在超市以及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点一定要控制其和机械的强度以及电气的连续性相符合。3) 共用接地装置一定要和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需要通过接地干线将其引导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再引领与设备机房的位置所切合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这些结构和之前留出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相连接, 接地干线最好使用多骨铜芯导线或者铜带, 它的截口面积要保证在十六平方毫米以上。接地干线要设置在电气竖井内, 实行眀敷, 同时和楼层的主钢筋之间形成等电位连接。4) 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一定要使用等待您未连接和接地保护的方式。

(二) 屏蔽与布线的要求

1. 信息机房的屏蔽要实施的措施

电子信息设备的主机房要设置在建筑物较低的位置, 最好选择靠近中间的地方, 电子信息设备的位置选择要离外墙结构尽可能的远一些, 最好把它设定并控制在高级的位置范围内。金属导体、槽架和电缆屏蔽层进入到机房时, 要确保它们可以实现等电位连接。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外壳为金属的时候, 另外机房没有实现电磁环境需要的屏蔽要求的情况下, 要构建金属屏蔽室网, 另外要确保其和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2. 线缆屏蔽要实施的对策

信息机房的出入信号线缆, 需要使用屏蔽电缆, 要在屏蔽层的两端和雷电防护区相交的位置进行电位连接和接地设置。在非屏蔽电缆的时候, 要将其架设在金属管当中同时引导地下, 金属管要在雷电防护区相交的地方进行等电位的连接, 其长度要符合表达式的规定, 但是要保证达到十五米以上。

(三)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设计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最好不用架空的线路。电子信息设备系统运用TN交流配电系统供应电的时候, 配电线路应该运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要在直击雷的保护和非保护区域, 还有第一保护区域的各个范围的交界处设置出经过I级分类实验的浪涌保护器, 使其成为首层保护。这个保护器的连接导线要保证平直, 将其长度控制在半米之内。电压开关型和压缩型浪涌保护器两者的距离要控制在十米之内,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的线路长度要控制在五米之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同设置装退耦装置。

(四)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设计

1) 过去的线路防雷控制信号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主要使用的是芯屏蔽软线, 在前端和终端之间进行架设。应用通信管道以及架空的形式, 要重视对传输线缆和另外的线路之间的距离控制, 还有就是其他的线路之间架设的垂直距离。应用带屏蔽层的线缆以及线缆穿钢管进行架设, 确保钢管的电气相连通。2) 终端设备的防雷在CCTV当中, 终端设备的防雷工作是比较关键的, 要从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电涌以及雷电波侵入防护等几方面展开防护。建筑物的出入信号线缆需要使用带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 同时要埋地架设。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 要保证所使用的和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设备相适合, 要保证其接地和电缆内芯的空线实现接地。在监控室当中的不同的金属管线要统一接到接地装置中, 最好使用一点法设置。

五、结束语

上一篇:会计主管竞聘演的讲稿三下一篇:工行个人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