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安全知识

2024-05-16

防雷安全知识(共8篇)

篇1:防雷安全知识

小学生防雷安全知识

1、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并拔掉电线插头。

2、不要在雷雨天气交加时淋浴,因为大的雷雨天气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3、不要在户外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如手机等。

4、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5、不要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属雨伞、骑自行车等。

6、不要在室外游泳。不要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7、不要靠近架空供电线路和变压器。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钱。

8、雷雨天气时,在野外要立即寻找躲蔽场所。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也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里。

9、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雷雨天气时,不要靠近树木,更不能在树下避雨,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靠近电线杆、旗杆的周围和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旁,山顶、制高点、干草堆等场所。

10、如果在雷雨天气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或者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在学校如何避雷?

1、在有避雷装置的教室里是最安全的。

2、关好教室的门窗,把教室的电器电源切断,断开多媒体设备的连线。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

4、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5、在教室,也要关闭门窗,断开电源,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最好不要在电灯下站立。

6、不要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途中怎样避雷?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和大树,千万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雷雨,否则是很危险的。

3、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扛举长形物体;最好不骑摩托车、自行车。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篇2:防雷安全知识

2、发现电线断落,无论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与电线断落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3、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电源插头、插座布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经常给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讲解家庭安全用电常识,增强老人和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5、入户线如发现与树木、建筑物直接接触,为防止电线被磨破,应及时剪伐树木,或在入户线上加绝缘套管。

6、雷雨天在市区人行道上行走,不要用手触摸树木、电杆及电杆拉线,以防触电。

7、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家电带电部分,特别是黑白、彩色电视机的高压行输出部分,以免被电击伤。

8、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工修好,否则不准使用。

9、电话线与电源线不要为图方便使用同一条电缆,要分别使用不同的电线或电缆,敷设时离开一定距离。

10、在带电的家用电器上或破旧的电线周围,不能用钢尺或有金属丝的皮尺、线尺进行测量工作。

11、禁止在电杆的拉线上栓牲口、栓绳、凉东西,以免引起触电。

12、家用门铃、电推子禁止用220V电源电压,应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

13、家用电淋浴器在洗澡时一定要断开电源,并有可靠的防止突然带电的措施。

14、要提倡文明守法用电,杜绝各种形式的违章、违法窃电中的触电。

【恶劣天气预防触电安全知识】

1、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中,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行走时,应仔细地观察地形、谨慎行路,以免踩到电线。应避免在电线杆、铁塔等电力设施附近走动,遇到垂落的电线也应绕行。

2、外出行走时不要赤脚。

3、在室内,如遇雷雨大风天气,应及时将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关闭,并拔出插头;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或设备;如果不慎家中浸水,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进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4、雨天在外行走时,要注意观察,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及落地广告牌的金属部分接触,有积水的地方应绕行。

篇3:了解雷电知识做好防雷工作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雷,重要性

雷电是一种壮观而又令人恐怖的自然天电现象。这不仅在于它能发出划破长空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雷鸣, 更重要的是它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 雷电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使建筑 (物) 、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诸多部门遭受严重破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由雷电引起的灾害事故呈上升趋势。

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自2000 年以后, 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多,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明显增加, 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雷电灾害屡见不鲜。全球每天约发生800 万次雷电,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讯、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通信指挥系统和有室外天线设备的系统更是雷电的重灾区。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技越发达, 雷电对社会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为此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雷电知识, 懂得一些雷电对人类社会危害道理, 采取一些防雷措施。 在这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雷电知识。

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 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 (因为空气中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和充足的水汽, 空气对流导致热空气和高空冷空气猛烈相撞, 热空气吹入冷空气就形成了积雨云) , 在形成过程中, 一些云团带正电荷, 一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 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 不同电荷云团之间, 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 (一般为25~30KV/厘米) , 开始游离放电, 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 当到达地面时 (地面上的建筑物, 架空输电线等) , 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 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 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 (一般从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 , 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 这就形成雷电。

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遇冷结成水滴, 该水滴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冲击下, 被分裂成带有不同电荷的水滴, 一般说来, 小水滴带负电, 大水滴带正电, 而且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 于是形成了两种带不同电荷的水气团, 这就是雷云。 当不同电荷的雷云把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时即为雷。 如果大气中的雷电接近地面时, 则在地面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 若雷云再继续接近以至把空气间隙击穿时, 便形成雷云对地面放电。

二、雷电危害

1.雷电危害四种形式

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 (感应雷) 、雷电波侵入和地形雷 (地电压反击) 四种形式。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极易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雷电感应 (感应雷) 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 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 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 凸出物顶部以雷电波形式, 沿其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 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 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雷电波侵入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每秒三十万公里。雷电波侵入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 使高压窜入低压, 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属于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 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电事故的70%。 球形雷 (地电压反击) 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 极其危险。 在这四种雷电危害中, 以雷电感应 (感应雷) 和地形雷 (电压反击) 对弱电设备破坏能力最强。 当天空的雷雨产生雷击时, 其将携带高负荷雷电脉冲、电压及电流, 以电磁波形式无规则释放, 从而导致雷区域1~5 公里范围内 (视雷电波强度而定) 所有带金属的导线 (如高空架设天线、有线电视电缆、通信电缆、供电系统电缆等) , 在瞬间内感应到相应强度的脉冲电压及电流, 这些电流沿着电器设备上的各种电源电线或信号电缆进入电器设备内部, 在雷击电压超过电器设备额定抗电压的瞬间击坏内部器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接在电器上所有电线电缆所带的电压高低不等, 高电压就会往低压冲去, 形成电流, 从而将电器设备局部击坏, 造成整个设备系统瘫痪, 严重时甚至把整机击毁, 甚至触及到人身安全。

2.雷电的电磁效应

雷云对地放电时, 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 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其幅值一般可达几十万伏, 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击穿,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 造成人身伤亡。雷电在放电过程中, 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 它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及人身都有很大危害。雷电流通过导体时, 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在雷电流的作用下, 会使导体熔化,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避雷线烧熔断股, 这都与雷电流的热效应有关, 也就是雷电的热效应。强大的雷电流将建筑物、塔、杆等击毁、劈裂, 就是雷电的机械效应。

三、防雷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 亿~60 亿美元。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火灾3 万多起, 50% 野火灾与雷电有关;30% 的电力事故与雷电有关; 大部分石油产品储存和储藏罐事故是由雷引起的;由于雷电和操作过电压造成物理装置的损失约占80%。 据德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 对全年8722 件损坏案例原因的分析, 雷电及操作过电压占31.66%。

我国也是雷电活动频繁区, 全国雷电受灾率高, 造成灾害十分严重。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 全国有21个省、区、市年雷电日在50 天以上, 最多的可达134天。 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 人, 财产损失50 亿~100 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雷电已给人们生活, 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篇4:不可不知的防雷知识

1.夏季外出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或塑料柄雨伞。

2.大树下、建筑物的顶上,旷野中临时的岗亭或棚屋等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都是不适合避雨的。如果身处旷野中,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尤其金属框眼镜一定要拿下来,放在几米之外。打雷时切忌赤足行走或狂奔,因为步子迈得越大,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越大,伤害越大。

3.如果不能及时离开高大的物体,如建筑物的顶上,你可以找些干燥或能绝缘的东西垫在脚下,或坐在上面也能减少雷击的可能性。如果既没有避雷场所,又来不及从高地撤离,更无干燥或可绝缘的物品时,则应尽量使身体降低,并尽量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可两脚并拢蹲下或跪下,同时手抱双膝,头伏于膝部。

4.如果当时你正骑着自行车,应该立即下车,把车放倒在地上,人离开车。

5.如果你当时正好在游泳,应以最快的速度离开那里,因为水的导电性好,在水里易遭雷击。

6.不要接打手机。

7.人乘坐在汽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一些油车后面拖着一条铁链,也是一种防雷设备。驾车遭遇雷电时,要关好车门车窗,切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8.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要跳离: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如果雷电交加时,你正处于室内,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人不要站在灯泡下,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5.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6.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伤亡。

雷击前的征兆:

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抑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发出“吱吱”声响,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此时要立即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个球状,以减少伤害。记住,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篇5:防雷安全小知识广播稿 2

男:学会什么,都不如学会生活。生活的百科,科学的百科,你我的百科,一起享受美好生活!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又到了红领巾广播的时间了。我是主持人XXX。

男:我是主持人XXX。同学们,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再一次提起它,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女:安全究竟是什么?安全就是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不受损害。男:安全就是一种尊严,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女:有了安全,家庭才会有欢乐和温暖;生活中,拥有了安全,就有欢声笑语。

男: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

女: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男:夏季时有强降雨天气,并伴有雷暴。那么在这种天气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些防雷小知识。

女:(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

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男:(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女:(1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1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男:(1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1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女:(1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6)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男:(1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敝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及时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篇6:夏季防雷知识教育

进入夏季,强对流天气增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天气时有发生,而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触目惊心。雷电是空中对流云团之间,以及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瞬间放电电压高达上亿伏,冲击电流可达数万及至数十万安培,雷电灾害严重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了解雷电成因,有助于加强对雷电袭击的防护。

通常发生雷电的云叫做积雨云,与雷电有关的云层还有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等。云的形成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等的共同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夏天午后或傍晚,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大范围积雨云,随着积雨云的发展,地面受近地面云层的电荷感应,也带有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积聚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窄的通道强行放电,由于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灼热,可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划破长空的闪电,而通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使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造成巨大声响,就是人们随即听到的震耳欲聋的雷声,雷电是这一过程的综合称谓。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灾害,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后,建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然则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电脑、网络和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智能化建筑增多,电气化设备对电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雷电除直接击毁物体并致人员伤亡外,还将产生巨大的瞬间电磁场变化,其电磁感应造成的瞬间过电压会通过电源、天线、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设备,这就是现在人们习称的“感应雷“。其可击毁设备或元器件;造成传输及存储的信号、数据受干扰或丢失;可使电子设备误动作或瘫痪,造成系统停顿、传输中断、网络遭到破坏。间接损失一般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所以“感应雷“的防御是现代防雷的另一重头戏。

夏季人员防御雷击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增多,但却往往忽略了自身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各地频有发生雷击伤亡事件。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雷击造成伤亡达一万多人。所以,遇雷雨天气时,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空旷地区,不要进入临时性的棚屋、岗亭等无避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2.不可躲在大树下避雨,若不得已需要在大树下停留,必须与树干和枝丫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并尽可能下蹲,双脚并拢。

3.不要触摸金属或潮湿物体,随身携带的金属物件也应尽量移开身体,以免成为引雷的介质。

4.不宜使用通讯电器(电话机、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等),应断开电源和天线。

5.不宜在旷野高举或肩扛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高于身体的尖状物。在户外活动的人应尽快回屋或躲进汽车内。

篇7:防雷安全知识

技术名词解释

1)等电位连接类——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将电器设备与外部导体作出连接,以达到相同或相近电位的电气连接器件。电涌保护器为保护带电导体的其中一大类。

2)故障分类—— a)电涌

电涌在导线与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地之间发生一个瞬态的过电压,时间少于1ms,该电压远远超过设备的最高允 工作电压峰值,但它并无工作频率。电涌的成因为雷击或者开关误操作(如空气开关过流跳闸)而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b)瞬时过电压(Tranxient Overvoltage TOV)

瞬时过电压是在某地区的波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可视为1ms—20ms之间。

3)电涌保护器分类—— a)SP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的缩写,其功能是对电涌产生保护功能的器件。

b)开关(限流)型 SPD 按照IEC61312-3的要求,一般用在LPZOB-LPZ1区中,用于电源系统的防雷器,可最大限度的消除电网后续电流,疏导10/350u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

C)限压型 SPD 按照 IEC61312-3的要求,一般用在 LPZ1区和 LPZ2区的防雷器,可较大程度减低电网上的残压,疏导8/20us 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

d)类电涌保护器(第一级)

由于特殊设计,能够承受直击雷的能量和释放部分直接雷击电流的电涌保护器。e类电

e)涌保护器(第二级)

能够释放由远距离或传导雷击以及开关转换而引起的电涌的电涌保护器。

f)类电涌保护器(第三级)

为了保护使用插座的单个负载而设计的电涌保护器。g)电涌保护器前端的保护熔丝(后备保险熔丝)

在所有的电涌保护器前端都必须安装前级保险丝。如果电路中的熔丝的额定值高于电涌保护器元件的最大容许熔丝,电涌保护器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前级熔丝串联在前端,进行保护。

4)电涌保护器参数分类—— a)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Uc 对于内部没有放电间隙的电涌保护器,该电压值表示最大可允许加在电涌保护器两端的工频交流均方根(r.m.s)。在这个电压下,电涌保护器必须正常工作,不可出现故障,同时该电压连续加载在电涌保护器上,不会改变电涌保护器的工作特性。

B)额定电压UN 厂家设计该设备在正常工作下的电压,它可以用直流电压表示,也可以用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r.m.s)来表示。

C)最大通流量Imax 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每线或单模块对地,过规定次数、规定波形的最大限度的电流峰值。冲击通流容量一般大于标称放电电流的2.5倍。

D)额定放电电流(In)(标称放电电流)厂家出厂时标称电涌保护器的8/20雷电流波形的电流峰值,它是用来划分C类等级

(Ⅱ级)电涌保护器。e)脉冲冲击电流(Iimp)标准的10/350us雷电流模拟波形,主要参数: *电流峰值 *电量 *比能

它是模拟自然界直接雷击的波形,B级雷击放电器必须能承受适当雷电流的多次冲击而不发生损坏。

f)电压保护水平Up 电涌保护器被触发前,在它的两端出现的最高瞬间电压值。本书第19页表格中列出了符合DIN VDE0110-1(04/97)标准的各类设备的保护电压水平的要求及OBO产品的对应保护水平电压。

G)残压

雷电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其端子间呈现现的电压。h)100%雷击脉冲箝位电压雷击脉冲箝位电压雷击 在1.2/50us的雷击脉冲电压波形的冲击下,电涌保护器的动作电压,在这个电压波的测试中,对电涌保护器进行十次冲击,保护器均必须动作。

I)额定频率(fn)

厂家设计该设备在正常工作下的频率 j)反应时间(tA)

在本质上,反应时间是依赖于电涌保护器内部所采用的元器件的特性来确定的。反应时间有可能由于浪涌电压的du/dt(电压上升速度)或浪涌电流的di/dt(电流上升速度)陡度而有所限制。

K)短路承受强度

电涌保护器必须在依靠外部或内部的断路器或电路的过流保护装置断开,短路中流前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如保险丝或断路器)将该电流遮断。

l)后续电流(If)

在电涌保护器放电后,流经它的电流,它依赖于不同的电网,后续电流是属于持续开路电流,它的大小是和电涌保护器到变压器的距离及变压器容量有关系。

m)传输频率 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的插入损耗<3dB时的频率。5)建筑物防雷分类—— a)雷击保护系统(LPS)

是对建筑物或屋内防雷击保护的全部系统的统称,包括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B)雷击保护分区(LPZ)

通过对雷击电磁环境的定义,进行区域划分。

防雷知识及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1.雷电的产生

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其实有几种云都与闪电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最重要的则是积雨云,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积雨云就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力学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说来就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 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摄氏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我们应当加强防雷意识,与气象部门积极合作,做好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雷电的破坏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避雷针等装置可将“直击雷”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迅速引入大地,消除雷击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设施的作用。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虽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物体可免遭直接雷击,但“感应雷”可在电力、通信、网络、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等线缆上产生高压感应和电流“浪涌”,并通过导线引入配电间、机房、办公室和住宅等,使电源、通讯及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因此,防止这些现代社会的雷害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球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3.电涌的来源

电涌可来自电气装置外部,也可来自电气装置内部,即来自电气装置内的电器设备。

来自外部的电涌 这种电涌由雷电或公用电网开关的投切引起,这两类有害的电源扰动都可扰乱计算机和微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引起停工或永久性设备损坏。

当云层上有电荷储蓄,云层下表面产生极性相反的等量电荷时,将引起雷电放电。其后的情况就像一个大电池组或一个大电容器的放电那样,云层和地面间的电荷电位高达若干百万伏。发生雷击时以若干千安设计的电流通过雷击放电,经过所有设备和大地返回云层,从而完成电的通路。不幸的是这个雷电通路常常取道重要或贵重的设备。电涌防护的关键概念是给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一个通向大地的短捷有效的通路。这样雷电涌流将从设备外分流。所示为设备处雷电流减少的情况。大的雷击电流值常被例举应用,其实它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来自内部的电涌 来自内部的电涌是经常发生的,诸如来自空调机、空压机、电弧焊机、电泵、电梯、开关电源和其它一些感性负荷的电涌。例如一台20hp的感应电动机(线电压230V,4级,Y结线)在最大转矩时每相具有约39J的储存能量,当其标称方根值电流被截断时,它将产生瞬态过电压。它经常发生,和它自同一配电箱供电的其它负荷将因此易受损坏或工作失常。

不要以为电气装置电源进线上的过电压防护器可以保护电气设备不受内部电涌的危害。它不能,它只能对沿电源线进入电气装置的外部电涌进行防范,因大容量的进线防护器具内部电涌发生处的距离太远。戴恩•内里(Dion Neri)作,王余厚译,黄妙庆校 《EC&M 电气施工与管理》1998年10月第一卷第一期如下趣闻,摘自其他网站,故事的真实性斑竹未考究过。“不一定只有总统才会被瞬态电涌击中”

电涌是微秒量级的异常大电流脉冲。它可使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的破坏。每年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化都在提高,元件的间距在减小,半导体的厚度在变薄。这使得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一个电涌导致的瞬态过电压超过一个电子设备的承受能力,那么这个设备或者被完全破坏,或者寿命大大缩短。

雷电是导致电涌最明显的原因,雷电击中输电线路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每一次电力公司切换负载而引起的电涌都会缩短各种计算机、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和 PLC的寿命。另外,大型电机设备、电梯、发电机、空调、制冷设备等也会引发电涌。UPS 也可被电涌摧毁。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在直击雷时可将大部分的放电分流入地,避免建筑物的燃烧和爆炸。UPS 不间断电源是处理电压的严重下降。二者非常有用,但都不能保护计算机免受电涌的破坏,而且UPS 本身集中很多微处理器,也可被电涌摧毁。25年之前,IBM发现电涌更为常见的来源是电力公司的电网开关和大型电力设备(如空调和电梯)。每天都有这样的电涌通过配电盘进入工作室破坏电子设备或缩短其寿命。因此,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有计算机或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建筑都安装了电涌保护器。

4.电涌容易损坏的电气设备

含有微处理器的电气设备极易受到电涌的损坏,这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辅助设备、程序控制器、PLC、传真机、电话、留言机等;程控交换机、广播电视发送机、微波中继设备;家电行业的产品包括电视、音响、微波炉、录像机、洗衣机、烘干机和电冰箱等。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的电气产品中,有63%是由于电涌造成的。

5.电涌对计算机和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危害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多层、超规模的集层芯片,电路密集,趋向是集成度更高、元器件间隙更小、导线更细。几年前,一平方厘米的计算机芯片有 2,000个晶体管而现在的奔腾机则超过10,000,000个。从而增加了计算机受电涌损坏的概率。由于计算机的设计和结构决定了它应在特定的电压范围内工作。当电涌超出计算机能承受的水平时,计算机将出现数据乱码,芯片被损坏,部件提前老化,这些症状包括:出乎预料的数据错误,接收/输送数据的失败,丢失文档,工作失常,经常需要维修,原因不明的故障和硬件问题等等。

雷电电涌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其它电气设备所能承受的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计算机和其它电器设备的当即毁坏,或数据的永远丢失。即使是一个20马力的小型感应式发动机的启动或关闭也会产生3,000-5,000伏的电涌,使和它共用同一配电箱的计算机在每一次电涌中都会受到损坏或干扰,这种电涌的次数非常频繁。

CBEMA-计算机商业设备制造商协会制定了国际标准,该标准是IBM等计算机制造商们设计、制造计算机的依据。中国的行业标准规定:使用 220/380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所能承受的过电压不高于2000伏。

美国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比中国早约20年,是通过惨痛的教训后才重视了对计算机的电涌防护。美国的银行、前 500强公司、防卫设施、金融保险系统、服务网络、电讯网络、石油化工厂等都装有电涌防护器。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消费市场。五年前的中国银行还未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也认识到保护这种电子设备的重要性。我国于1998年颁布并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的行业标准。

6.雷击保护的基本原则

欲使设备得到很好的保护,首先应对其所处的环境、受雷电影响的程度做出客观的估计,因它与出现过电压的幅值、概率、网络结构、设备抗电压能力、保护水平和接地等有关;防雷工作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强调全面防护(包括建筑物、传输线路、设备和接地等),综合治理,且要做到科学、可靠、实用和经济。针对感应雷瞬时能量较大的特点,根据IEC国际标准对能量逐级吸收的理论,及防护区间量级分类的原则,需要做多级防护。

7.雷电防护措施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可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人身和居室造成的危害。但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在安装了这些避雷装置的室内,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及微电子器件在雷击时,却仍然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避雷器的种类基本上分三大类型:

(1)电源避雷器:按电压的不同,分22V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和380V的三相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也串联方式)。“电源防雷器”并接在电力线路上,可遏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从总进线到用电设备端通常配置分为三级,经过逐级限压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用“可插拔模块型”、“端子接线式”和“移动插座式”等品种。

(2)信号型避雷器:多数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上,安装的方式是串联。

“信号防雷器”接入信号接口后,一方面能切断雷电进入设备的通路,另一方面能迅速对大地放电,确保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信号防雷器具有多种规格,分别可用于电话、网络、模拟通信、数字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天线等设备的防雷,各种设备的输入口特别是室外引入端,均应安装信号防雷器。

(3)天馈线避雷器:它适用于有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连接方式也是串联。

选用防雷器要注意接口的形式和接地的可靠,重要场所应设置专用的接大地线,切不可将防雷接地线与避雷针接地线并接,且要尽量远离、分开入地,8.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1)电视监控系统应有良好的防雷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以及防干扰和雷击。

(2)监控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当监控系统采用综合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3)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监控控制室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20mm2。(4)监控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5)由控制室引到监控系统其他各监控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2。

(6)监控系统一般可采用单点接地。

(7)监控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9.选用避雷器的注意事项 作为防感应雷工程的设计者,应选择一个技术先进的制造商,产品应具有详细的说明书、技术指标、产地、符合各方面的标准证书及销售许可证书等。具体事项有如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设计是否有利于用户并且容易安装 理想的产品应该是一个小型、紧凑并且能够安装在现有的空间内,同时易于安装。

(2)反应时间 电涌防护器的反应必须比电涌的速度快。反应时间在毫微秒(纳秒)级均符合技术要求。

(3)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电流 最大电流(即峰流)是指一个电涌防护器的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Bell core实验室(AT&T-Bell实验室的研究机构)为了保护它高度计算机化的实验中心,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了电涌防护器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和所需的技术参数,一个2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即可满足要求,起到防电涌、保护设备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任何建筑物内的分支线供电箱处安装一个8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便足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电涌问题。对多雷击区的贵重电气设备,应在建筑物进口的交流配电箱处安装一个较大的防护器,型号从 160千安到 400千安。

(4)吸收能量的能力 电涌防护器吸收能量的能力以焦耳(joule)来衡量,焦耳值越高,电涌防护器的使用寿命越长。

(5)钳制电压的能力 也就是将过电压钳制到电器设备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能力。计算机被设计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使用,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导致计算机的损坏。因此电涌防护器必须把过电压钳制到安全水平。1998年 6月 1日开始实施的GA173-1998标准规定:用于220/380 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防雷保安器(电涌防护器)的钳制电压应小于或等于2000伏。

(6)体积的大小非常重要 就电涌防护器来讲,体积尺寸的大小非常重要。电涌防护器的内部电感应该低弱,防护器本身的体积尺寸越大,它固有的内部线路电感就越大;防护器本身体积小,电感也小,防护效果也就更好。小体积防护器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安装在靠近配电箱处,因为连线本身也有电感,连线越长,对保护系统的限制水平的不良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在安装电涌防护器时越靠近配电箱越好,最好是在15厘米以内。在电气设备狭小的空间内不可能安装大体积的防护器。

(7)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 电涌防护器应符合国际标准,包括UL1449、ANSI/IEEE、NEMA和 IEC。在我国同样有相应的标准,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要求:所有用于保护计算机的防雷保安器(本文中称为电涌防护器),都必须根据GA173-1998的标准通过检测并获得销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

(8)产品的可靠性及客户单 了解客户单以及厂家从事产品生产的历史有助于了解厂家的信誉和其产品的可靠性。

(9)质量保证 保质期限的长短体现了制造商对其产品是否能不出问题、能长久的保护设备的自信心。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客户是否能得到快速免费的服务,也是用户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何选择数据线防护器 有数百个不同的连接器类型,许多不同的应用程序和规程,6个不同的电压电平,这些都影响“我应该买什么样的数据线防护器”的决定。但是如果您了解了以下三个重要的事实,选择满足您需要的防护器并不困难。

(1)传输电压(Transmission Voltage)应用程序中精确的传输电压必须在每笔定单中注明。一个好的电涌防护器,其钳制过电压的能力应尽可能地接近被保护仪器的额定传输电压。选择数据线电涌防护器的第一步是:确定设备的传输电压,这可以在您的设备手册中找到,但如果您不知道,不要猜测。可以很容易地用电压表测出。下表显示通常应用程序所设定的电压。电压 系统应用程序 7.5 V RS422, RS423,RS485, 以太网, 大多数 LANS 以太网,和局域网 7.0 V 数据电话公司(信道服务单元/数据服务单元,DDS,T1,ISDN,等)12 V 类别 5、100Base -T、ATM155(100兆赫)18 V RS232,令牌环,数字式4-20毫安电流回路 27 V ArcNet、模拟4-20毫安电流回路 60 V 模拟、租用专用线电话公司 240 V 拨号线、调制解调器和传真机。

篇8:油库综合防雷安全技术

关键词:油库,雷电防护,屏蔽,接地装置

系统防雷由内部和外部两部分防雷结构组成。外部结构主要由接闪针、带,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部分构成, 外部防雷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物不受直击雷的破坏, 通过接闪针、带和引下线将有可能会击中建筑物的雷电引入到大地。内部结构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物中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也就是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有效的浪涌保护器, 保证设备、线路和大地之间构成有效的等电位体, 确保将电阻和电流阻挡在外面, 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一、金属油罐的直击雷防护

1) 在存储易燃和可燃性的时候, 选择金属油罐的时候要保证钢顶板的厚度控制在四毫米之内, 同时要设置避免雷击的装置, 包括接闪针或者半导体接闪器等设备。当钢顶板厚度大于4毫米时, 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但在多雷区, 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时, 仍可装设直击雷设备。2) 独立接闪针与油罐的水平距离要大于三米以上, 同时要确保其有独立的接地装置, 并且冲击电阻要控制在10欧之内。金属油罐除了有接闪器 (接闪针) 外, 还要设置防雷地接, 具体接地点要保持两个以上, 其和油罐的周长的间距要保证控制在30米之内。如果油罐顶装有接闪针以及使用其本身作为接闪器的时候, 接地电阻要控制在10Ω内。3) 浮顶油罐 (包括内浮顶油罐) 应利用罐体本身作为接闪器, 要将截面大于二十五平方毫米的两根软铜线当作电气连接连接浮盘和罐体, 要保证多于两处的连接点, 其连接点的周长的间距要保证在三十米以上。4) 金属油罐一定要设置环形的防雷接地, 它的接地点要保持在两处以上, 它的弧形距离要控制在三十米之内, 接地体和罐壁的间距要保证大于三米以上。

二、金属油罐的感应雷防护

1) 金属油罐要设置防静电接地设定, 其防雷接地设置要能够同时勇于防静电接地装置;如果独立作防静电装置, 其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00欧。2)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可以和其所对应的的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同时使用, 它的工频接地电阻要控制在十欧之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针 (线) 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最低不少于3m。3) 金属油罐上的温度, 液位等测量装置, 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 应作电气连接, 形成等电位。4) 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防止直接雷击的独立接闪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 接地电阻值应去其中最低值。

三、输油管道的防雷

1) 输油管路可以使用它本身作为接闪器, 它的法兰、阀门的连接位置要设定在金属跨接线的位置, 如果法兰使用超过五根以上的螺栓连接的话, 就不需要使用金属线进行跨界, 但是一定不能形成电气通路。2) 管路系统的全部金属构件, 其护套的金属包覆层一定要接地。在管路的首尾两处、中间每两到三百米的间隔以及分支和拐弯的位置都要保证留有接地。接地点的设置要保证在管墩处, 它的冲击电阻要控制在十欧之内。

四、库区信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一)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在设置的时候要确保自身的连接网络处于等电位的状况, 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技术外壳、安全保护接地以及金属管等多项结构要保证和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最短距离, 要确保其和接地端形成连接。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不同的接地端子板要设定并保证其能够顺利安装并检查的地方, 要保证其设置位置不在超市以及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点一定要控制其和机械的强度以及电气的连续性相符合。3) 共用接地装置一定要和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需要通过接地干线将其引导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再引领与设备机房的位置所切合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这些结构和之前留出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相连接, 接地干线最好使用多骨铜芯导线或者铜带, 它的截口面积要保证在十六平方毫米以上。接地干线要设置在电气竖井内, 实行眀敷, 同时和楼层的主钢筋之间形成等电位连接。4) 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一定要使用等待您未连接和接地保护的方式。

(二) 屏蔽与布线的要求

1. 信息机房的屏蔽要实施的措施

电子信息设备的主机房要设置在建筑物较低的位置, 最好选择靠近中间的地方, 电子信息设备的位置选择要离外墙结构尽可能的远一些, 最好把它设定并控制在高级的位置范围内。金属导体、槽架和电缆屏蔽层进入到机房时, 要确保它们可以实现等电位连接。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外壳为金属的时候, 另外机房没有实现电磁环境需要的屏蔽要求的情况下, 要构建金属屏蔽室网, 另外要确保其和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2. 线缆屏蔽要实施的对策

信息机房的出入信号线缆, 需要使用屏蔽电缆, 要在屏蔽层的两端和雷电防护区相交的位置进行电位连接和接地设置。在非屏蔽电缆的时候, 要将其架设在金属管当中同时引导地下, 金属管要在雷电防护区相交的地方进行等电位的连接, 其长度要符合表达式的规定, 但是要保证达到十五米以上。

(三)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设计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最好不用架空的线路。电子信息设备系统运用TN交流配电系统供应电的时候, 配电线路应该运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要在直击雷的保护和非保护区域, 还有第一保护区域的各个范围的交界处设置出经过I级分类实验的浪涌保护器, 使其成为首层保护。这个保护器的连接导线要保证平直, 将其长度控制在半米之内。电压开关型和压缩型浪涌保护器两者的距离要控制在十米之内,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的线路长度要控制在五米之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同设置装退耦装置。

(四)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设计

1) 过去的线路防雷控制信号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主要使用的是芯屏蔽软线, 在前端和终端之间进行架设。应用通信管道以及架空的形式, 要重视对传输线缆和另外的线路之间的距离控制, 还有就是其他的线路之间架设的垂直距离。应用带屏蔽层的线缆以及线缆穿钢管进行架设, 确保钢管的电气相连通。2) 终端设备的防雷在CCTV当中, 终端设备的防雷工作是比较关键的, 要从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电涌以及雷电波侵入防护等几方面展开防护。建筑物的出入信号线缆需要使用带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 同时要埋地架设。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 要保证所使用的和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设备相适合, 要保证其接地和电缆内芯的空线实现接地。在监控室当中的不同的金属管线要统一接到接地装置中, 最好使用一点法设置。

五、结束语

上一篇:英语作文游记70词高一下一篇:关于魅力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