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个人资料

2024-05-04

于是之个人资料(精选11篇)

篇1:于是之个人资料

于是之

中文名称: 于是之

性 别: 男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于是之,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七年七月生于唐山,原籍天津市人。百日丧父,后随母迁至北京居住,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为了养家糊口,十五岁便四处求人找事做。曾做过仓库佣工,后当了抄写员。业余时间,参加辅仁大学同学组织的沙龙剧团演戏。他演的第一个戏,是一部法国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叫《牛大王》,以后还演了《大马戏团》,《第二代》等。一九四五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因失业随之辍学,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从一九四六年初至一九四八年底先后在平津等地演出了话剧《蜕变》、《以身作则》、《孔雀胆》、《升官记》、《黑字二十八》、《称心如意》、《家》、《上海屋檐下》及《大团圆》等。北京和平解放后,于一九四九年二月参加了华北人民文工团作演员,直至离休。数十年来,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一九五一年初,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中出色地扮演了程疯子这一角色蜚声剧坛。同年八月,又在歌剧《长征》中扮演了领袖毛泽东,此后又塑造了《虎符》中的信陵君,《日出》中的李石清,《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关汉卿》中的王和卿,《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以革命的名义》中的捷尔任斯基,《丹心谱》中的丁文中以及《洋麻将》中的魏勒等舞台形象。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在老舍名剧《茶馆》中扮演的王利发在艺术上更是炉火纯青。一九八零年以后,《茶馆》剧组先后到前西德、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访问演出,引起轰动,他的表演也得到很高的评价。此外,他还拍摄了电影《龙须沟》、《青春之歌》、《以革命的名义》、《丹心谱》、《秋谨》等。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等。

篇2:于是之个人资料

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关阅读:

“三个有利于”究竟是怎样一种标准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根本性的观点。然而,直到这天,人们对这个标准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仍不一致,需要予以讨论。那里,谈谈我的理解。

一、“三个有利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有些同志仅仅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当作一个普通的观点,没有上升到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十分不够的。

“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观点和方法,能够将其基本立场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历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彻底唯物主义立场。另一方面,是致力于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人民立场。这也正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所蕴涵的基本思想。

“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这个最大贡献,就是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的根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同时,“三个有利于”标准又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即生产力的立场和人民利益立场,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根本规律,又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既是社会历史领域根本的真理标准,又是根本的价值标准,是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既通俗又深刻,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精华。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存在发展的根据

篇3:“普通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生前,很抗拒被人称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或“大师”,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演员。当年,在“封箱戏”演出时,他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嘴部的抽搐让他难以把台词说得平顺,而观众热情不减,他在谢幕时长时间鞠躬不起:“感谢观众的宽容!”……缠绵病榻10多年的他,再不复当年的妙语连珠,无奈而感伤地写道:“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

人生就是一场戏。当年,一代表演艺术家以近乎悲壮的方式告别了挚爱一生的舞台;而今,这位“话剧界的梅兰芳”踏雪西去,在天国重张力作《茶馆》。

于是之是一个演员,更是一座丰碑!永不谢幕的是他的精神!

最后一次向全场每个

角落的观众深躬到底

1992年7月16日,焦菊隐导演版《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谢幕。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底,并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这个人就是王利发的扮演者、时年65岁的于是之。在场的人为此都有些惊讶,完全没有料到于是之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最急于说的,竟然是这样一句含有自责内容的话,而且他在给一位女观众签名时也写到这7个字。

这是于是之在话剧《茶馆》的告别演出。因为于是之当时已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演出时嘴巴总是难以控制地不停抽动,而且还出现几次忘词现象,全然没有了巅峰时期的才情。他没有想到演了400场的熟戏,在舞台上偏偏屡屡出毛病。但热情的观众并不在意,谢幕时,大家都万分激动,剧场里响起长达10多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不知是谁打出的“戏剧之魂”的条幅,有人还动情地喊出“王掌柜!永别了!”面对着如此壮观的场面,舞台上的于是之含泪致谢。

那天,不但观众席里坐满了人,就连剧场两边靠墙的通道上也都站满了人。据说,那天在剧场门口“钓鱼”买戏票的人花上150元、相当于剧场当时售票票价的7倍还要多也很难买到1张票。同时,还有几十个、上百个非常遗憾地没有买到戏票的观众不肯走,硬是在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到戏结束以后,向剧场工作人员提出请求,争着涌入剧场的观众席里,最后再看上演员一眼。于是之曾撰文回忆道:“卸装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样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可惜我再没有机会向他们道歉,批评自己的这次失礼了。”他的那句“感谢观众的宽容”日后竟然成了人艺一代又一代演员谢幕时的“潜台词”。

1996年下半年,北京人艺着手排练话剧《冰糖葫芦》,由梁秉堃执笔编剧。排练之前,时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和平提出邀请已经患病的于是之担任艺术指导,并在戏里扮演一个角色,哪怕是戏不多的过场角色,甚至是坐着轮椅露个相儿也好,希望梁秉堃能做做工作。梁秉堃回忆说:“我当时心里实在没有把握,表示只能试试看再说。毕竟那时,于是之的老年痴呆症已经开始显露出一些不良症兆,最后一次演出《茶馆》时几次在台上忘记台词。他痛苦地认为这种在戏剧生涯中出现的毛病,是在告诫自己从此以后不要再演戏了。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一再考虑要不要跟他说和怎么跟他说关于扮演《冰糖葫芦》群众角色的事,确乎是有点儿犯了愁。”

“用观众的说法,于是之只要出场,本身就是壮举。”梁秉堃也没想到于是之很爽快地答应了邀请:“他能演我们都非常高兴。我对他说:‘你放心,我给你写的台词不超过10句,每句不超过4个字。’他连连点头称是。”在戏里,于是之和朱琳演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上午出去散步,总要提醒对方不要忘带钥匙。一天回家的时候老爷子找不到钥匙了,就埋怨是老伴拿错了钥匙,最后却在自己兜里找到了,是一个有生活趣味的小片断。

“排练的时候,一开始对词很顺利,没有什么麻烦。于是之好几年没演戏了,显得挺高兴。”梁秉堃讲述当时的情形:“但一到走位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于是之老是对不上词,特别是总说不上‘钥匙’这个词。5分钟的戏,排了一个钟头都排不下来。有的人不耐烦了,但没有表现出来。全场的人盯着他,白花花的灯光打在于是之的脸上,汗滴大颗大颗地冒出来,可他就是一句台词都说不出来。”同为话剧演员的老朋友王宏韬看他瘦得皮包骨,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我(王宏韬)突然意识到,他是程疯子了,我当时就想,到底是于是之在演程疯子(《龙须沟》中的一个人物)呢?还是程疯子在演于是之?”王宏韬回忆道。

突然,于是之激动起来,站在场中间,对着导演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有病……不然……这点儿戏早就排完了……你们着急,我更着急……我耽误了时间,实在对不起大家……可是没有办法……怎么办呢?”导演赶忙解释:“你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千万不要着急,今天排得挺好,基本上差不多了,从头儿顺一顺就可以过了嘛。”于是之一动不动地站着,脸色很难看。

这时候刚好吃饭的时间也到了。梁秉堃和李曼宜把包子和稀饭送到于是之面前,但他一口都不吃,也不吭声,坐在椅子上,望着楼窗外很远的地方。那时候梁秉堃也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但“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痛苦。人是有命运的吗?也许,有时在命运面前,我们只能是束手无策。我觉得,这真是老天爷给他的不应该有的惩罚”。

在那之后,排练很快结束。于是之带病参演的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正式公演,除了北京还到天津、上海演出共20多场。于是之的病越来越重,常常说不出“钥匙”这个词,需要朱琳帮着他。有一次,他又说不出来,朱琳马上问他:“你是不是找钥匙?”于是之点点头,居然说出两个字:“当然。”后台剧组的人马上兴奋地奔走相告。《冰糖葫芦》是于是之留给人们的最后话剧记忆,从此他没有再登上过一生眷恋的舞台。

“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得病之初,于是之曾无奈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还曾幽默地说:“我这人官不大,怎么跟里根得一样的病呀?”1999年,于是之正在家中吃饭时摔倒在地,他的老伴李曼宜上前扶他,结果也被重重摔倒,腰部受伤,二人都住进了医院。后来于是之严重失语,几乎就如同植物人一样,长年卧病在床,全靠比于是之还年长的老伴李曼宜天天为他按摩,陪他说话。戏演不成了,于是之还艰难地坚持着写字,直到写出来的字连自己都认不得。李曼宜说:“他是不甘心呀!”

作为演员,于是之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紧接地气的角色,无愧为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人艺风格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从生病到去世,他与病魔整整抗争了20年。20年间,多少演员被捧为大师,又有多少演员活跃在舞台上,可是提起于是之,圈中人无不敬仰有之。曹禺曾言:“《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于是之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在这位平民艺术家的工作名片上,绝少那些精心的修饰用语,比如像“一级”、“著名”、“院长”、“享受津贴”等等之类,却只有普普通通的5个字——“演员于是之”。

在中国话剧90周年座谈会上,面对众人的尊崇,于是之说:“我就是一个演员,不要给我什么‘划时代’、‘北京人艺的代表’这些称号。我就认一个死理儿,排练场上焦菊隐先生说‘错了’,我就重来;说‘对了’,我就完成了。我把每个角色都从零开始演起,每句台词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

牛大王·程疯子·王掌柜

于是之在从艺的40年里塑造了各种平民的形象。他一直保留着一个北京平民的生活习惯,很少去理发店,他喜欢在路边的剃头摊子上理发,像普通人一样跟理发师傅聊天。他熟悉普通百姓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一点一滴,这也成为他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宝贵财富。

于是之是北京人艺乡土生活化表演风格的杰出代表,从不自诩为“大师”的平民艺术家。再小的角色碰上演员于是之,都会在舞台上变成人人都记得住的经典。他谦虚的做事态度与其成长经历很有关系。于是之曾言:“我二七年生人,属兔,我胆儿小。”他生下100天时,从戎的父亲就因阵亡离他而去。从此,孤儿寡母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过着“一当,二押,三卖,四借”的穷苦生活。他曾回忆说:“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祖母和母亲过日子。她们都一字不识。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

虽然他的家庭贫苦又缺乏文化气息,但于是之极为好学上进。后来家里迁至北平,他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15岁那年因家贫辍学,去给一个日本仓库当“华人佣工”。再后来,过去的同学又给他找到在伪衙门里当抄抄写写的小录事的工作。

在这样艰难的境遇里,于是之如饥似渴地读书。还在中学期间,他就迷上中国古典文学与音韵学,梦想长大后当个学者。找工作期间,几位好友曾带他混进辅仁大学听课。16岁当了小录事之后,他又在晚间去夜校学习法语和法兰西文学。每天上下班的长路上,他一边走,一边背古文或法文单词。

1944年夏天,法文夜校放暑假了。于是之的老同学拉他去演戏,在法国剧本《牛大王》里演男主角——一个穷青年。他想这不难,就答应了。没想到,他从此迷上了演戏。后来,于是之专门就这段经历写了一篇题为《我主演“牛大王”》的短文,笑中带泪地表达了当时的心情:演《牛大王》时,我在沦陷区的衙门里当小公务员,挺苦的。过去的同学们看《少年维特之烦恼》,叫我也看,我看了,看不下去,告诉他们:“我没有‘少年’。”

人说外甥像舅,于是之得了他的舅舅、“话剧皇帝”石挥的遗传。于是之自己在《信笔写出来的》一文中说:“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母亲的娘家姓任不姓石。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母亲管他母亲叫四姨,我则称他的母亲为姨婆婆。”不过,他们确是亲戚,两家来往密切,从相片上看于是之和石挥长得很像。于是之从小受到石挥、石诚兄弟不少感染和帮助,热爱戏剧,先被同学拉去演戏,后来抗战胜利了,伪衙门的小录事没得做了,石挥的弟弟石诚就把他拉进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祖国剧团,参与《蜕变》、《以身作则》等剧的演出。那年他18岁,这是他戏剧生涯的正式开始。

1947年,于是之进入北平艺术馆,参加《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剧的演出。

1948年春节,于是之家里依然是“吃上顿没下顿,经常揭不开锅”。这时,好友黄宗江给他们母子送来了一条鲜鱼,于是之的母亲立即把鲜鱼收拾干净红烧好,等着儿子回来一起吃。于是之在剧团演戏挣钱,春节演出很多,从初一到初四都没回来。这几天,每当吃饭的时候,他的母亲都要热上一遍那条鱼,摆在桌子上,一边急着等儿子回来,一边顺手把鱼里的刺一根根拣出来——鱼上的肉一块都不动,而且保持了原形。初五的中午,于是之回家了。母亲再一次把鱼端上桌子来,让儿子趁热吃。当于是之发现鱼里已经连一根刺也没有了的时候,赶忙放下筷子,再看看母亲那张苍白的、布满皱纹的瘦脸,心头一阵发紧,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这年底,就在北平城快要解放之前,他的母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于是之说过这样的话:“我演戏,母亲是知道的,但没有看过,她更不知道演戏竟成了我一辈子的事。然而在我,却总觉得母亲的一生对我的演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她是我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1949年2月,于是之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前身华北人民文工团。1951年他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使该角色深入人心。同年,他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是建国后最早饰演毛泽东的演员。

当年,北京人艺要排老舍的《龙须沟》,分配于是之演程疯子,对他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于是之曾说:“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我的地方。那些人,我都似曾相识;那些台词,我都是一句一句听着它们长大了的。这以后,在工作中,我不断地想起许多故人往事:四嫂子让我想起我的母亲,王大妈也让我想到我的一位亲戚……”

即使有生活根底,像于是之般没有经验的年轻演员,要演好性格复杂的程疯子也不容易。幸亏,他碰上了焦菊隐这样的好导演。焦先生让剧组去体验生活,说:“演员体验生活时,应先普遍深入这一阶层中去观察体验,不该奢望一下子找到典型,应先找类型,最后形成典型。”这话使于是之茅塞顿开。

都说“先有《龙须沟》,后有北京人艺”,之所以这么讲,一是因为《龙须沟》公演于1951年,北京人艺成立于1952年;二是因为《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艺的表演风格。郑榕曾和于是之合作过《龙须沟》《雷雨》《虎符》《女店员》《茶馆》等多部剧目,于是之给郑榕留下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爱观察生活,爱学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骆驼祥子》里的老马和《茶馆》里的王掌柜,可以说是于是之最为成功的3个角色。于是之早些时候过过很苦的日子,他对苦难的生活很熟悉,而且特别爱学习,每次排戏都写一厚摞排练笔记。程疯子这个人物在老舍先生的剧本里是这样的:‘他有点神神气气的,不会以劳动换钱,可常帮忙别人。他会唱,尤以数来宝见长……原是相当不错的艺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来。’说程疯子是艺人,但没说他是什么艺人,是于是之通过很长时间泡茶馆、找资料、找民间艺人们聊天,才确定了程疯子是旗人子弟,唱单弦的——清朝末年,许多单弦艺人都是家道中落的旗人,他们保存着旧时的生活习气,说起话来文绉绉的。后来,于是之为程疯子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才把这个纸上人物请到了台上。”

1957年底,《茶馆》开排,导演焦菊隐挑选于是之演主角,扮演“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于是之非常喜欢《茶馆》这个剧本和王掌柜这个角色,让他一下就想起了小时同院的邻居陈大爷。陈大爷在于是之上的小学里当校工,看门房兼司摇铃,精明能干,从不放松对学生的种种“纪律教育”——他穿着干净,夏天一身雪白裤褂,也要用黑腿带扎起裤脚,再配上白袜、黑鞋,黑白分明,一如他那双精明的眼睛。为排演《茶馆》,于是之去拜访了他。于是之曾说:“譬如王利发第二幕的手,一种虽常操劳而好干净的人的手,便是我从陈大爷的身上‘剽窃’来的。一个演员捕捉到一个对角色最恰当的手势,是多么要紧的啊!”

于是之一边读剧本,一边冥思苦想,积存在心里几乎要被他忘却的故人一个个呈现在眼前,有的清晰,有的模糊,这就要再向生活挖掘,不断滋养自己的角色,使它渐渐在心里成长起来。于是之一直铭记焦菊隐所说的:“要想生活于角色,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要想创造形象,首先得有心象。”他非常准确地掌握了焦菊隐导演学说的精髓,并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

老舍原先给《茶馆》设想的结尾是,说书人是革命者,在宣传革命时,不幸暴露。王掌柜为掩护革命者,奋力救了说书人和听书人,自己饮弹牺牲。在“大跃进”的年代,为了加强剧本的革命性,老舍这样写一个“光明的尾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于是之越想越觉得不太妥当。当老舍一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犹豫再三,终于鼓足勇气说,结尾能不能改成“三个老头话沧桑”,然后王掌柜就进屋上吊了。老舍当时没说什么,可几天之后就把于是之找了去,兴奋地告诉他,结尾重新写出来了,“三个老头尽情话沧桑”之后,是“三个老头漫天撒纸钱”。

1958年春,话剧《茶馆》在北京首演,于是之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从那时候起,他一次又一次站在舞台上,从北京一路演到欧洲,说着不同语言的观众都为他叫好。王掌柜是他一辈子最出名的角色,奠定了他在话剧表演艺术上的地位。在著名演员濮存昕看来,“王利发从角色到演员之间的饱满与融合,创造了舞台艺术的典范,以至于这个角色成了谈戏剧表演就不能不谈《茶馆》。”

剧作者老舍看完演出以后,兴奋不已,回到家里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挥毫写下了一帧条幅:“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于是之收到条幅之后,竟然一声不吭,既没有向旁人显露此事,更没有马上装裱起来张挂在墙上,而是悄然锁进了写字台的抽屉里。这一锁就是30个春夏秋冬,与他接触较多的同事们、朋友们、亲戚们也一无所知。这件事一直到为了要长久保存条幅而拿去装裱的时候,才被公开出来。

“话剧界的梅兰芳”

践行“人”与“艺”

于是之的一生,有舞台角色的华彩,也有领导角色的无奈。从1985年到1992年,于是之做了8年的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名义上,曹禺是正式的院长,他是第一副院长,但担任实际工作的是他。这期间,于是之用他的人格魅力团结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导演,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剧目。但同时,复杂繁琐的行政工作也时常让他疲于应对。用他自己的话说:“上边给了我一个正局级待遇,给我配了一台车。打那儿开始,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把我拉来了,晚上‘呜——’又把我拉回去了。拉了我8年。事儿办好办坏不说,身体反正是散了。”

于是之是个好好先生,为人宽厚,善良心软。他当副院长时,有一次出国演出,有位演员争着要去,他心一软,就把这人的名字加上去了,把另外一人划了下去。可划掉的那个人又来找他,质问为什么把他划掉,他只好改正过来,结果被划掉的人又来找他,弄得他两头不讨好,进退两难。表演艺术家苏民说:“于是之一辈子当演员就得其所哉了。”

于是之被观众誉为“话剧界的梅兰芳”、“话剧之神”。他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1989年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2006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有人说,北京人艺的黄金一代不乏个性艺术大家,儒雅的蓝天野、耿直的郑榕、睿智的英若诚、刚劲的刁光覃,但最配“平民艺术”4个字的则非于是之莫属,他的成功角色足以让他成为人艺的“人”和人艺的“艺”的代言。

据北京人艺编剧梁秉堃回忆,某年的一天,某记者到于是之家里采访,架好了高档摄像机,请于老坐到书桌前,摆一副认真读书的模样,赞扬于是之人虽年事已高,仍不辍认真读书学习,“与时俱进”,堪为楷模的“事迹”。出乎该记者意料之外的是,于老竟然拒绝“配合”入镜。于老说:“这是作假,我不能配合。因为我最近很少读书,如果表扬我读书不止,绝对是作假。如果哪天我真的在认真读书之时,你们能偷拍到我在‘认真读书’的镜头,表扬我,我一定很高兴。”

有一次,于是之和几位评论家去游长城,在路上随便聊起天来。一位评论家说:“于大师,您为密云水库所题‘醉碧’两字挺飘逸,赐我一张墨宝吧?”于是之在回答了请求之后说:“你喊我‘大师’,是拿小人物开心,我听了睡不安稳。请告诉我何谓大师?”另一位同行者说:“大师是以前无古人的审美内容和审美方法,在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不朽人物。”于是之赶忙说:“请你写篇文章告诉大家,不能大师满街走,我不是大师,只是普通演员……”

篇4:于是,又来了→年终总结

于是,又来了→年终总结 -年终总结

07小受终于走到头了,叹气,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又来了...不过现在的心情是无比的沉重啊...因为08就是鬼畜攻!定然不会让我好过的,泪奔~~0707,记性太差也记不得什么了...果然年纪大了啊三月份的时候买了小三,用光了打工赚的钱还有积攒的压岁钱,于是我也败家了一把。小三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点迟钝......平凡木讷受,望天。现在小三便宜了,想收的同志们加油吧。不过现在N家当家花魁还要数95君,可惜95君不是我的那杯茶,哪比得上我家小三讨喜呢...啊我在说什么啊|||五月份的时候决定了考研,真真是...现在想想还是诡异。为何当时没有人给我一拳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口胡!宅的日子多美好!考啥研!?...可惜,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废柴我终究是踏上了考研这条荆棘之路,过程是充满了虐&快感...恩恩,请注意CJ形象。咳咳,当然,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咱的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现在就等19,20号去考场露个脸就OVER了。(话说昨天晚上梦见考研政治,巡考之人乃胡总和宝叔,于是,我惊了...多么河蟹有爱的梦境啊)一个暑假我干嘛去了?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政治班,大教室里坐满了青春热血的莘莘学子,当然请忽略那个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的某狼...恩,一切都很河蟹...九月开学,抓了两个礼拜说课以后,就被丢去实习了。外国语的苗子们...除了几棵杂草以外,还是很水灵的......不过,果然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没啥爱啊...亲身体会了才有这种感觉,教师,还不就是上班族么。恩,我果然有了青岛的觉悟了。教师,警察啥的,也就是领薪水过活的人哪。不过,怎么说我还是想当老师的,又稳定,待遇又好,又有寒暑假,天堂啊-V-十二月的时候去考了日语二级。恩,我估计是过不了的,不过也无所谓啦,兴趣所致,以后可以再考。不过一年才考一次也有点郁闷,像四六级那样多好呀,多多益善不是?南京我是第一次去,感觉嘛,就是...树好多,好大,好想搬回家啊~南京的路也好大啊...以前对南京印象不太好,都说南京人粗鲁...我是没遇到啦,不过我一共就没碰到几个南京人...第一次吃了拔丝,好好吃...研究一下叫娘弄给我吃=V=...还有就是好羡慕南京的同学,学校周围都是美食小铺,嫉妒...若我当年考去了南京,现在体重估计已经不下120了。然后,还有什么事么?...哦,今年的情人节圣诞节还是一个人过,也就是说,咱又单身了一年,望天,麻木鸟...08鬼畜,我是又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自己终于要告别学生生涯踏进社会了,然而怕的也是这个。先不说到底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就算顺利当上老师,新手上路,磕磕碰碰必然是免不了的。已经有这个觉悟了,但仍旧战战兢兢。这是最大的问题。现在面临的却还有很多很多繁复的事情。期末考试,毕业论文,考研→这些是一个阶段的。考研我就不抱什么希望了,现在只盼着论文初稿能在8号顺利交上去;期末考试也能能安全PASS。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吧。然后就是寒假了。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寒假却不能做点什么有纪念价值的事情。因为开学了就是专八...无奈。本来想趁着学生时代终结之前,去外面走走,算是给自己留个美满的结局,现在也只好在专八的阴影下残喘。总之,一个寒假除了复习准备专八考试以外,我是什么都不想做也不能做的了。毕竟大学四年,专八也是终极目标之一。三月初把专八考完,就要准备三月末的教育局教师招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考试比专八还要重要,如果能安全通过笔试及面试,就相当于拿到铁饭碗了,到时候就是混吃等毕业了,想想就觉得很美好...当然1:60的比例已经让我心生胆怯,好好准备,能不能过就只能拼RP了。(春节的时候是不是该去烧香呢,严肃地考虑中)除了以上这些,剩下的就是希望能够顺利毕业...毕业了我就不是 了,不能装嫩了,终于是怪阿姨了,飞奔...基本上大事就这几件,其他不确定因素就没有概念了。希望各方大神能保佑我一路PASS...真想早点自立啊...07的最后一天,许下心愿,希望在,所有关心我的人,我关心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幸福美满。

篇5:《于是天使来到身边》读后感

哦!曾经一直寻觅的天使,原来始终在我们身边。

书中的故事很美,美得恍如童话。

曾许诺要带彩子去环游世界的爸爸,未来得及完成愿望就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一个准备送给彩子的玩具——一只有瑕疵的玩具熊。贫穷的彩子走上街头,请求来日本旅游的游客带小熊环游世界,完成她父亲的遗愿。彩子的请求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绝,然而,她从未绝望。

终于有一天,一位德国小伙子答应带小熊进行环球之旅。德国,维也纳,巴黎……失恋的小伙子,垂危的老人,热情的东方女孩……上山又下海,被海豚追逐,被黑猫咬伤,被“天使”搭救,还差点“客死异乡”……途中,小熊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无数来自世界各国的好心人被小熊与彩子的故事感动,他们为小熊配上书包、麦穗、照片、领巾、蝴蝶结、手工雕刻的木鞋……让小熊带着大家的爱,完成了希望之旅。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并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源于一件真实的故事。

如果说,书中的那个带着咸咸泪水的纯美故事,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心弦,那么,当我得知它确实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我的心不单是触动那么简单,而是震撼,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是怎样的一种无需理由、不求回报的爱啊!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天使的样子: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在天堂里唱着歌儿,为人类播洒着爱与希望。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天使不一定要有翅膀,不一定要在天堂里生活,不一定要完成超乎人类能力的任务,但她照样可以是天使,因为她有爱。

是的,当忙碌的父母带着一身的疲惫推门而入时,我们为他们沏一杯热乎乎的茶,这时,我们就是天使;当同学因为一些事而心情不佳时,我们放弃休息时间,静静地陪他,安慰他,这时,我们就是天使;当身边举行爱心捐款活动时,我们把苦心积攒下的零用钱投入募捐箱,这时,我们就是天使;走在大街上,看到饥饿的小动物,我们小心翼翼地喂它们食物,这时,我们就是天使。

哦!原来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真诚、充满爱的心,我们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天使!

《于是天使来到身边》读后感2

读了《于是,天使来到身边》这本好书后,让我了解了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小熊,是一只有瑕疵的玩具熊,它的小主人是彩子——一位家境贫穷的孤儿,她的爸爸临终前曾经许诺要和彩子一起走遍世界各地,可是这已经不能实现了,但她还一直鼓励着父亲早日战胜病魔,这使我很感动,不放弃的彩子还决定让小熊去替她完成爸爸的这个遗愿。

彩子鼓起勇气,走上街去寻找旅游者,想让他们带小熊走遍全世界,她三番两次遭到拒绝,最终有一个德国人带走了小熊,踏上了环球之旅,途经了很多国家,路上小熊遇到好心人,经历了好多事,无数人被彩子和小熊的故事所感动,当然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泪花好几次想涌出我的眼眶,我强忍住了,这些善良的人们还以为小熊配上了精美的小礼物,让它带着充满爱的礼物走遍世界各地,完成了这次希望之旅。

小熊是彩子得一个美好的梦,就像是天使守护在彩子身边,到了哪里,都是散播着希望,都是那么的受欢迎。与彩子相比,我们是幸福的,而身为孤儿的她也是快乐幸福的,因为小熊将带着人们的爱永远守在它的身边,给她无比的温暖。

在看书的时候,我时而会感动得流泪,时而会被其中的人物角色的喜悦心情而面带微笑,我想:如果有一天也有这样一个带着感人故事的小熊来到我的身边,我会将它和它的故事一起传递下去。

最后,我想对彩子和小熊说:你们真是太勇敢,太了不起了,我要向你们学习!

《于是天使来到身边》读后感3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阅读不但能够陶冶性情,也能够增广学问。从小我就时常阅读不同类别的书,日积月累下来,我已经读了不少书籍。然而在众多书籍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茱蒂.杜亚特的《于是,天使来到身边》。

这本书内容是在叙述安娜莉莎她总是很虔诚的祷告,并深信上帝的存在。安娜莉莎的父母双亡,所以她忙碌的叔叔山姆便照顾她。暑假时,她和罹患关节炎与健忘症的保姆时常到桑果公园玩。安娜莉莎试着写信给上帝,她将信封放置公园大树上。结果信被离婚的克莱儿捡到,她的生活因为儿子车祸陷入了黑暗中,但看完了安娜莉莎的信,她佯装成上帝的身分回信给安娜莉莎。克莱儿认为似乎有股神奇的力量将她们连系在一起,但随着时光一点一滴的流逝,她才发现安娜莉莎才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而最后克莱儿接受新恋情,甚至原谅了撞了她儿子肇事逃逸的人。

书中令我最深刻的角色是小安娜莉莎,她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相信上帝的存在,她曾盼望上帝能够派天使到忙碌的山姆叔叔身边守护他;也曾期望上帝让她的保姆关节炎能够好转。书中最令我感到无比温暖的地方是一位在公园孤独下西洋棋的老人华特,他认为这辈子自己没有什么用处,成天待在公园等待有人能陪他下西洋棋或是和他打招呼,然而,他常想着为何上帝总是将好人的生命夺走,却还留他这个老家伙在。最后华特他的一字一句,帮助了两位焦虑不安的女人,才终于发掘了人生的意义。

这本书中并没有诉说任何大道理,透过故事内容中,许多遭遇不同命运的人因为一次的机缘下,他们彼此互相连结。从他们的故事中,便能体悟到人生的道理。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安娜莉莎坚定的信仰、纯净的心灵,拯救了长期生活在阴霾之下的人们。也许刚开始看,我们都会暗自取笑安娜莉莎对于上帝如此的真诚,甚至太过于天真,但也因如此,安娜莉莎令大人找到了他们的盲点,找出问题点,进而改善。

篇6:《于是,天使来到身边》读后感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玩具熊,它的小主人是一个名字叫彩子的小姑娘。彩子的母亲在一次地震中去世了,她的父亲因要养家糊口而过度劳累,也告别了人世。父亲临死前只留给彩子一只玩具熊和一个生前没有实现的最大愿望――带彩子环游世界。失去双亲悲痛万分的.彩子决心让小熊替代自己来实现父亲的愿望。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每天,彩子站在马路旁等待外国来宾的经过,希望有好心人带小熊去环游世界,一个一个传下去,最后还给她。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我知道此时彩子心里一定万万也舍不得,可是是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这样做。我吸了吸鼻子,重新把视线投回书上去。

接下去的故事让人稍感欣慰―――第一个接纳小熊的是一个德国男孩,当他知道彩子的不幸和心愿时,毫不犹豫地接过小熊,并向彩子许诺,一定替她完成这一心愿。于是。它得到了所有好心人的同情与帮助,小熊的身上挂满了人们送给它和彩子的礼物;无数的信上都签着“爸爸,”妈妈的名字。这些对一个失去亲人的彩子来说,是多么温暖啊!我的眼泪也随着情节的深入一次又一次地滑落。

当我合上最后一页时,仿佛自己从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走出来一样。望着窗外,我思索了好久:世界上不是有许多可怜像彩子一样,因为失去父母而成孤儿吗?他们也会和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愿望,但他们的愿望能否像彩子一样得以实现呢?我好佩服彩子,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的坚强,更佩服她爱父母的那股情。

篇7:于是之“愚事”

当时,于是之被查出偏瘫,说话已经有点口齿不清了,颚部神经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控,整天都像嚼口香糖一样运动。但他凭自己长期的舞台经验以及坚强的意志,最终演完整场话剧,成功地展示了一位老演员对《茶馆》的终极诠释。不过,毕竟自己的状态欠佳,刚才在舞台上的表演有些小小失误,所以,于是之特意向观众真诚致歉。

有一次,一位记者到于是之的家里采访。记者将带来的高档摄像机等设备架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这位记者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请于老坐到书桌前面,然后再摆一副认真读书的模样,以此来赞扬于是之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读书不辍,“与时俱进”的“事迹”。

记者原本以为,于是之会答应他的请求,毕竟这样做有利于宣传于是之,提升其形象。谁知,于老断然拒绝“配合”入镜。于老态度坚决地说:“你这是作假,我不能配合你。因为,我最近很少读书,如果表扬我读书不止,这绝对是在作假。如果哪天我真的在认真读书,你们能偷拍到,再表扬我,那么我一定很高兴。”听了于是之的这一番话,自作聪明的记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篇8:于是深夜单曲循环失眠想你散文

逛街买新衣服,晚上在操场散步、吹风。明明累,困,却失眠。

在家的日子基本不到九点就入睡了,心里平静如湖泊,但是一到西安就自动进入了晚睡模式,越想睡越睡不着,气自己但又无奈。

几年前偏爱的一首歌,今天偶然听到,依然打动心灵,期间是隔了一个你离去的距离。于是,深夜、单曲循环、失眠、想你。索性放开,认真想你,很想很想你。也照歌词里那样去做:失去你的悲哀,长埋我胸怀,陪着我勇敢踏进了未来。

被好友突然逗乐。也被一些无关痛痒的人温暖。

一年又一年,时间冲淡悲伤苦楚,过滤掉很多东西,筛选留下珍贵的.人和厚重的记忆。他们屈指可数,它们无可替代。请进生命的人很少,放入心房的事很少,心房的门槛总是很高,朋友总是不多,大多数都无关痛痒,可有可无,我不知这是好是坏。

常常被说单纯,有一些傻气和孩子气,这当然随你,与生俱来。

我很好,在越来越好,话很多了,笑容也很多了,偶尔会不故作坚强,允许自己去脆弱,也会在一些时刻让绷紧的神经慢慢的松懈下来。恐惧,心慌的时刻极少再出现。

篇9:于是之个人资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为上文填空,使其和原文一样。

2.“故”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故”选择正确的义项。

故:A.所以 B.缘故 C.旧 D.故意

(1)扶苏以数谏故( )

(2)温故而知新( )

(3)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4)彼竭我盈,故克之( )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语句的`意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请各举一例证明孟子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例不得超过10字)

5.选择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皆出酒食(拿出)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1)B (2)C (3)D (4)A

3.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生于忧患:陈胜吴广起义 死于安乐:阿斗乐不思蜀(意思对即可)

篇10:于是之个人资料

【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9、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分)

10、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3、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

参考答案

9、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0、B

11、(1)当面指责(2)满一年

1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受到下等的奖赏。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13、(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参考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篇11:我所知道的于是之

于是之的人格体现在他人生的方方面面:他的正直、自律、风趣、幽默;他的读书;包括他贫苦的童年所帶给他的平民立场。1997年出版社出版于是之专集时,根据他自己的要求,书名定为《演员于是之》;而于是之名片上的“头衔”顺序则是“演员、北京人艺院长”。时下,在形形色色的“学者”纷纷以大师自诩、形形色色的“艺术家”纷纷以贵族彩衣为逐猎目标时,于是之这一举动更凸显了他那种平民意识,它们像于是之的一生一样,既平实、朴素,又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他的一名小朋友

我1982年来到北京人艺,于是之是我的直接领导。整个1980年代我在北京人艺所处位置比较特殊,准确点说,是我当时所处的角度比较特殊,对于是之的了解相对方便一点。

于是之长我22岁,我在他面前没有什么拘束,因此,与我倾心交谈的机会比较多。而从当时的客观条件上讲,我们都住在北京人艺。他的家在剧场四楼,我的写作间在三楼3ll。整个1980年代的前半期,除了创作之外,于是之的欣喜与孤独,包括戏剧界风波迭起所带给他的惶恐、烦躁、郁闷,甚至读书写作偶有心得,他都要到我这里来说一说。我收藏了一批小条子,大都是于是之到311来找我时没有碰到我,钉在我的门上的。那段时间,于是之接待国内外客人曾经找我去作陪;遇到比较重大的人生选择,比如有人推荐他做文化部长,胡耀邦接见了他,他也要跑来说一说……

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有他的孤独,他需要一名即使不能帮他拿什么主意,但至少不至于坏他什么事的年轻朋友。1980年代,基于命运的安排,我就成了于是之这样的小朋友。而我所讲述的一些有关于是之的故事也很可能是惟一的。

他一阵明白一阵糊涂

1998年9月,我去看于是之。去的前一天我往他家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大姐。

我问:“是之老师最近怎么样?”

曼宜大姐说:“还是那样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

我又问:“家里客人多吗?”

曼宜大姐苦笑了一下说:“哪儿有什么客人……”听明白是我打的电话,于是之一定要接过电话来说几句。很快,电话里传来了他的声音,他嘴里呜噜呜噜的,不停地说着,我一句也听不明白。尽管如此,曼宜大姐却接过电话欣喜地说:“你看,听说你要来,他特高兴。你听他刚才说的这几句话,多清楚……”

9号早晨我来到他家。推开屋门,只见丁是之穿着一件跨栏背心,一条短裤,非常像他1950年代初期扮演的程疯子。但他的精神很好。坐下之后,他开始嘴里不停的说话。但仍是那种一句都听不懂的呜噜。我嘱咐自己,不管他说什么我都随声答应下来。他好像非常需要说。大约这样说过二三十分钟之后,他就不再说了,而是坐在边上,静静地听我和曼宜大姐说话。对我们的谈话,他饶有兴趣。但我怀疑他是否听得懂。告别之前,我从书包里拿出给他带来的两份碑帖:一份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此前我曾经从一篇别人写的回忆文章里看到,于是之认为自己的字缺少金石气,希望找一部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另一份是《张黑女墓志铭》。此前,1994、1995年于是之多次对我提到过《张黑女墓志铭》。他说中国书法由篆入隶,在魏碑中《张黑女墓志铭》是不可替代的,为了临《张黑女墓志铭》他曾经把自己搞得汗流浃背。见到这两件碑帖,于是之的眼睛唰地亮了起来。他站起身,双手托着碑帖看了起来。

我问曼宜大姐:“他还写字吗?”

曼宜大姐说:“他想写,我也希望他能写,可是已经不行了。我现在开始安排他像小学生一样学着描红模子了。”说着从写字台上拿起一册儿童初学书法时所用的那种描红模子的小本。看着于是之欣喜地捧着《祭侄文稿》,再看看书桌上儿童用的描红模子本,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让“灵魂飘出窗口”

从1985到1992年,于是之做了8年的院长。用于是之的话说:“上边给了我一个正局级待遇,给我配了一台车。打那儿开始,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把我拉来了,晚上‘呜’又把我拉回去了,拉了我8年。事儿办好办坏不说,身体反正是散了。”

对于北京人艺这个院长,于是之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众望所归,上边也器重。这对于是之是个很大的安慰。但另一方面,一院之长事务纷繁,令人焦躁愁烦的事举不胜举,而他所醉心的表演艺术又无法维系,经常陷入矛盾痛苦之中。那些年他情绪起伏很大。剧院工作顺手时他觉得还能干;而当困难和烦躁折磨着他时,他又会走向极端。最痛苦的时候,于是之想到过自杀。

1980年代中期,《文汇月刊》登载了一篇曹禺女儿回忆曹禺的文章。在北京人艺,我不只一次听于是之重复文章中“曹禺的灵魂飘出窗口……”那个细节。他总是感慨地说:“我在紫竹院的那个房子是12楼,有好些回我站在阳台上,想顺那儿走下去……”使于是之感到如此痛苦的原因我不清楚,但他那种情绪是真实的。

一次在剧本组,于是之坐在一张椅子上。一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演员站在他面前,用手指头指着于是之的脸,当面指责于是之做过的某件事情。于是之抬着脑袋,眨着眼睛小声说:“我记不太清了,真的记不清了……”对方好像十分愤怒,毫不客气地说:“你记不清了?对你好的事你记得住,对你不好的事你就记不清了!”于是之只是尴尬地笑笑,什么都没说。断断续续出现的这类事情,在他心里汇积积压起来,前景只有两个:或者爆发;或者如他想像的那样,从紫竹院的阳台上走下去……

大西北的观众仍记得他

1995年随政协文史委员会去西北,行前,李曼宜大姐频频嘱托,希望我对于是之一路多加照顾。她反复说:“于是之到外面绝对不能写字。不跟你开玩笑,他有时连签名都给人签错了。有一回他去签字售书,一个小姑娘举着一本书走到他跟前:“爷爷!您给我签个字!”

nlc202309020303

于是之问:“姑娘,多大啦?”

女孩回答:“六岁了!”

于是之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工工整整地签上了“六岁”两个字。

还有一回是发奖大会,本来应该把奖品送给获奖者,结果他老人家自己抱着奖品走下去了。

而于是之则觉得,西北之行写字机会一定很多,特别随身带了一个蓝色封皮的小本子,里邊摘录的大都是唐宋诗人的一些边塞诗。从这里你能感觉到于是之渴望在一些场合挥毫泼墨时那种近乎孩子的喜悦。

一天晚上在洛川住宿,睡觉之前他问我:“明儿咱们奔哪儿啊?”我说:“明天早晨奔壶口,中午赶到铜川耀州窑‘打尖’,晚上回西安,第二天起大早儿赶往洛阳……”在西北,一天到晚接触的是红军初到陕北时立足未稳,东南西北到处奔跑的情况。因此不等我讲完日程,于是之会突然冒出一句:“合着咱们比红军都忙!”

再比如早晨起床之后,于是之不知当天的天气怎么样,他往往会穿着短裤走到窗前,掀起窗帘往外望望,扭头问我:“今儿咱们应该怎么打扮?”我跟他说:“今儿天儿凉,您呀,里边一件小褂,外边套一件毛背心,再外边……”“再外边儿?”不等我说完,于是之手指着身边一件肥大的牛仔上装说:“再外边咱们披上这件蓝袍!”那个“袍”字的发音不带儿音。接着,他抓起那件厚重的牛仔上装,嘴一撇说:“我告诉你,就凭李曼宜给我预备的这份行头,上蒙古我都敢跟你们去!”

还有一次在火车上。上车不久,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子从我们车厢门前走了过去,但很快又转了回来,后来索性干脆坐在了门前的小凳上,眼睛不断望着我们。她可能是发现了于是之。于是之用胳膊肘碰了碰我,轻声说:“瞧见了吗?相咱们来了!”说完轻轻一笑。我更正着他的说法:“不是相咱们来了,是相您来了。”

在大西北还有这样的观众记得他,于是之像小孩子一样欣喜。

燃起重返舞台的希望

西北之行距于是之的告别演出已整整三年。有一天奇迹终于出现了。在一辆大客车上,年近古稀的文史委员们借助一个麦克,或唱或说即兴表演着小节目。忽然,于是之接过话筒,大段朗诵了毛泽东在八大闭幕会上的一段结束语:“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语句流畅,清晰,声音不疾不徐,充满激情,标准的湖南方言。车厢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在短暂的宁静之后,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于是之自己也欣喜过望,脸上闪动着兴奋的红光。不要小看这段即兴表演,它是于是之重返舞台的希望之火。

于是之的即兴小品是非常有水平的,他摹仿过周扬讲话。最生动的是这样几句:“八十一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开会,那个题材大不大?你写一本小说给我看!你写一个剧本给我看!”于是之的摹仿十分生动,特别是对细微处的处理。

有一天午饭之后,于是之很反常,他在屋里的地毯上溜达来溜达去迟迟不肯躺下。我很纳闷。于是之手指房间的对门儿,小声说:“王爷在那屋写字儿呢!”

于是之所说的王爷,是指金友之先生。金友之官称爱新觉罗·溥任,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如果大清国不倒,他的确应该是王爷。金先生脾气好,朋友们人前背后都开玩笑地称他为王爷。金先生和另一位属于他孙子辈的皇族成员、画家爱新觉罗·连经住在同一间房里。一批宾馆里的人,知道了金老的身份,追到他的房子里来求字。

于是之那副神态,就像是一名被人管束的小学生在向管束者乞求自由。他在屋里走着遛儿,嘴里不断说着“山”:“王爷给他们写的,都是宫廷里的福字寿字。挺大一张纸,一张纸上一个字儿,又是楷书,怎么写也不会写错……要是字儿多嘛,绕嘴,备不住会出点这错儿那错儿的……”我笑了:“您呀!用不着这样!愿意写您就去写……”于是之抄起自己那个装着毛笔的布包,像要出笼的小鸟似的:“我去去!去去就来!”匆匆往屋外走去。

不久他回来了,兴冲冲地说:“我可能真要转运!今儿办什么事都这么顺溜!我跟你说嗨,一个字儿没错!”

我问:“您给人家写的什么?”

于是之说:“我,我给他们签的字!”

重返舞台希望破灭

1995年在大西北、在延安古城,我亲眼目睹了于是之的最后一击,但结局还是失败了。

这天晚上宾馆组织了一个联欢会。会场三面是观众,中间一个表演区。观众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北京政协文史委员会所有人员全部到场。一些旅客听说于是之在场,十分希望他能即兴表演个节目。文史办的张秋萍走到于是之面前:“是之老师,您行吗?”于是之说:“行!行!我今儿行!”张秋萍开始向观众介绍:“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也来到了咱们这个联欢会场,下面,请是之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此前,大多数人只是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过于是之。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于是之站在了他们面前,人们的掌声非常热烈。

于是之拿着一个提前写好的纸片走上舞台。仍然是模仿毛泽东的那段讲话:“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毛泽东的讲话只念了半句,便卡在了那里。停了半分钟之后,他静了静心,重新端起纸片,开始第二次往下念,但又卡在了那里。于是开始第三次试念,第三次只念了四五个字,就念不下去了。片刻之后,他把纸片从眼前挪开双手垂了下来,十分沮丧的说:“念不了了……”在场的观众一惊,停了半天,于是之又重复了一句:“念不了了!”文史办几位同志见状,匆匆走上前把他搀扶了下来。于是之嘴里嘟囔着:“这儿灯太暗,纸片上这字儿看不清楚……”张廉云大姐赶紧走了过去,不断抚摸着于是之的手臂劝慰着:“老于同志,没什么!这没什么!等哪天光线好了,咱们找个地方再演!光线这么暗,换谁也不行。”

联欢会照常进行。我走到于足之身边说:“咱们回去吧?”于是之说:“好,回去。”

我俩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文史委员会的很多老同志跟在我们身后追到屋里,纷纷劝慰着。人都走了之后,于是之瘫坐在椅子上。几个小时之间他像老了十岁,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完了!这回真的完了!全完了……”不管怎么劝慰,他嘴里喃喃着的只是这句话,接着,轻声啜泣起来。

于是之表演代表作

1953年《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

1954年《雷雨》中饰演周萍

1956年《日出》中饰演李石清

1957年《骆驼祥子》中饰演老马

1958年《茶馆》中饰演王利发

1959年《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泽

1978年《丹心谱》中饰演丁文中

1988年《太平湖》中扮演老舍

(摘自《南方周末》)

上一篇:妇幼信息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假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