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课

2024-05-04

幼儿园中班课(共14篇)

篇1:幼儿园中班课

--科学活动: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原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珍惜、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感。

2、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大气污染,使幼儿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重点: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难点:激发幼儿珍惜、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感。活动准备:

1、有关图片资料。

2、小实验所需要的物品。

3、故事、彩笔、纸。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请小朋友捏住鼻子,你有什么感觉?

师: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哪些事情对空气有影响。

二、让幼儿看有关图片。

1、做饭时冒出的油烟。

2、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3、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4、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

5、正在吸烟的人。

6、路边烧烤产生的浓烟。

篇2:幼儿园中班课

加.减.乘.除都瞧不起小数点,小数点很伤心,它便哭了起来。8博士走了过来,问道:“怎么了。”小数点说:“它们都瞧不起我。”8博士说“那你们比一比。”加.减.乘.除异口同声的说道:“好。”“如果你们输就和小数点做朋友,如果小数点输了它就离开。行不行”8博士说道。它们说“行。”比赛开始了,规则是看谁能把3.59686952变大。加开始了加加上0.40313048等于4,减开始了减减去3.59686952等于0,乘开始了乘乘以1000000是3596869.52,除开始了除以0.00001等于359686.925,小数点向右移动8位就变成了359686952。博士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本领,不能小看别人。”

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幼儿园中班故事内容

篇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育之我见

例如, 中班绘画活动《水果娃娃》, 活动前, 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水果》, 活动中幼儿对水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活动正式开始, 我让幼儿先进行讨论“:怎样来画水果娃娃?”有的说:“我要画苹果宝宝踢球。”“我要给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裙子。”……看到孩子们讨论得这么热烈, 于是我很放心地让孩子开始构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起来, 一边画还一边和旁边的孩子骄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 他们的纸上还是一些不成形状的线条, 有的只是随意地在纸上乱画, 有的甚至画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活动即将结束时, 我将孩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看过去, 几乎每一张画都趋向两种形式:有的画的是圆圆的苹果, 有的画的是弯弯的香蕉, 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装饰。我心里嘀咕起来:为什么没画出来呢?是不会画吗?走过去询问孩子, 终于孩子给了我答案:虽然大家有很多想法, 却没有一定的构图技能。

我们还可以从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作品中看出, 他们虽然有时会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和事物之间感情上的关系, 同时还能表现一种空间关系, 但他们会把这些形象以排队的方式放置在基底线上, 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例如, 我女儿也上中班, 有一次在家我教她画长颈鹿, 最后她画出来的是密密麻麻的、排着队的长颈鹿, 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我说, 长颈鹿在搬家, 搬到更漂亮的地方了。

我觉得,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考虑, 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 如何在绘画的构图中将“自由”与“模仿”更好地进行结合。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技能时, 并不是简单地告知孩子某种特定的技能, 如孩子不会画趴着的小猫时, 就直接教授如何画趴着的小猫, 这就容易忽视和抑制幼儿在构图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 我们应尽可能地通过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 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引导幼儿改变已有经验、将幼儿已经胜任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 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陈鹤琴先生认为,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 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 教师应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 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 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我们应让幼儿走向生活, 走进大自然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 为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 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 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孩子的想象力虽然会突破时空限制, 但还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现实, 最终用于生活。大自然和生活中既有动态的事物, 又有静态的事物;既有微型的, 又有大型的, 是很好的锻炼他们观察力的场所。如, 在秋天捡拾落叶时, 孩子们发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是各异的;天上的云朵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开, 会不断地变换……所有这些不经过生活观察是发现不了的, 不经过观察是创作不出来的, 所以孩子只有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了, 他们在创作时才能思维活跃, 独具个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中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产生大胆表达的愿望, 并在表达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如, 一次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 我带孩子们到饲养场参观, 刚进去有个孩子惊呼:“看!这里养了好多的小鸡啊!”孩子们兴奋极了, 都跑到前面看。有的孩子说:“小鸡在拍翅膀”“小鸡最爱吃虫子了”。回园后, 我让幼儿倾听一段旋律柔和、其中夹杂着河水流淌和小鸟欢叫的曲子, 然后跟随乐曲自由表达有韵律的动作, 把乐曲的意象转化为动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用语言表达意象, 最后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画出来。结果, 孩子们画出了许多颇具创造性的作品, 我们作为教师, 不仅要有真心、耐心, 更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这颗童心能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想象的天地, 能和孩子们共同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 并带领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我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们, 喜欢看他们轻松自如地挥动画笔, 驰骋、翱翔在童话天地里,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在绘画中都能品尝到快乐!

参考文献

篇4:幼儿园中班课

【关键词】内地藏族学生 认知特点 试卷评析课 质效型模式

我校是集中办学的内地西藏高中班校,所有学生都为藏族,他们除了具有地域性与民族特色外,还具有独特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藏语是藏族学生的母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多数学生在听、说、理解等方面掌握的并不够好。由于高中之前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不同,使得他们的汉语水平彼此差异较大,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成了学习数学困难学生。

一、藏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数学学习现状

(一)从认知角度观察

其认知水平的薄弱环节主要有:记忆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不高、学科学习困难等。与内地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的记忆广度、记忆速度、记忆精确度、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等能力偏弱;学习中的变通和独立性不强,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弱,在简单类比上的得分不亚于内地汉族学生,但对复杂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时,如涉及整体与部分、因与果、抽象与具体等,表现明显没有内地汉族学生好;在学习数学方面,在听讲、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等方面,对题意理解不正确的情况多有发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经常逃避困难,不主动学习。

(二)从教学角度观察

其学科内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基本能力不足、分析能力欠缺、数学表达能力差。与内地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在认知层面上,不能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操作层面上,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科基本技能,不能正确运用教材中已经揭示出来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法则解决高考中已经类型化了的问题;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图景过程分析、测量分析等这一类体现高考改革新动向的新型试题应对能力差;在答题过程之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在学科领域中如何进行定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定理、公式和模型、方法。

二、针对藏族学生的质效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上面分析的认知角度和教学角度的薄弱环节,是藏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藏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绩提高不快的根源。面对这些病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能为力,因此,只有解放思想,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薄弱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介绍我校对质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经验成果。

(一)质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科,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雄心,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切实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

2.在讲授新知识时,回顾复习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充分利用迁移规律,降低学习坡度。

3.积极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学习作风,注意平时的学习积累,把知识学扎实。认真挑选课本上的经典题目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好归纳总结,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检查力度,对重点内容、重点方法常记、常考、常练。

(二)质效型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在充分研究藏族学生心理、记忆特点、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授课细分为四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实验课,每种课型制定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让教师讲有所依。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推行“五环节教学法”——导学定向、自学质疑、精讲点拨、练习巩固、评改小结,合理地处理学生的“学”、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习、巩固”的关系,保证做到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效果。以试卷评析课为例,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1.研读试卷。考试完成后,布置学生自行改错,让学生自己改正因为马虎、考虑不周、瞬间思维停滞造成的错误,标记因知识结构残缺造成的错误,为课堂上质疑问难做准备。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评析课的基础,因此需要详细把握试卷内容,了解命题特点,考查范围,试题信度、效度、区分度等,统计、分析学生每一道题的得分率,归类整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2.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找出讲评点,并写出教案,再做针对性处理,易错问题、“盲点”问题重点讲解,并且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而不是面面俱到。根据测试情况,有所侧重,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的试题不讲,得分率非常低且难度很大的题目不讲,错误较多且经过讲评能拿分的试题重点评讲。让学生在知识上触类旁通,能力上迁移运用,真正实现啄木鸟式的有效评析。

3.选编巩固性练习。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习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设计相应练习,反复训练、强化巩固,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知识点灵活多样的变形,使学生加强题感,提高效果。教师讲透一个问题,学生弄懂一串问题,这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辅导,以教师的辛勤劳动换取了学生轻松高效的学习,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程度,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

4.选编检测巩固试题。两周以内再次检测,以强化讲评效果。按照这样的模式备课、上课,克服了以往拿着卷子进课堂,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耗时低效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试卷评析课的省时高效。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评,带给学生的是反思问题、积累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我校学生每人都有改错本、积累本,在改错过程中分析错因、改正错误,无疑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这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习惯培养。

三、质效型教学模式的案例检验

按照上述的质效型教学模式,笔者对所教的文科班和理科班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以理科班为对照班,按照原来的授课方法讲授试卷评析课,以文科班为实验班,用探索新模式讲授试卷评析课,经过连续4周的授课、测试、分析,将2010~2011学年度石家庄高三质检——考试数学试卷及与其难度相当的数学试题为前后对比试题,文理两班部分知识点前后两次考试情况统计如下:

表1 得分率低知识点文理班前后情况对比

表2 得分率高知识点文理班前后情况对比

前后两次考试所采用的试卷,所考查的基本都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很能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试卷涵盖的知识点基本相同,所涉及的题型基本相似,试卷难易程度相当,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从上述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原来得分率在0~20%的题目,无论文科班还是理科班,前后两次成绩均没有显著变化,原来得分率在30%~50%之间的题目,经过质效型教学模式实验后,文科班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上升,而没有进行质效型教学模式实验的理科班成绩变化不大。

从以上关于试卷评析课质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质效型教学模式是在深刻分析藏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计和实施的,从教学反馈的效果来看,对内地藏族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对促进内地藏族学生学好数学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肖卓峰.内地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西藏教育.2005(11).

篇5: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的含义,回答教师问题并能复述故事

2、能够用语言和表演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懂得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理解故事资料,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妈妈的爱并学会去爱妈妈。

难点: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挂图表演用的道具

经验准备: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问好。

2.表演《我的好妈妈》。

小朋友们都很爱妈妈,小动物们也一样。今日教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

1、教师边揭示挂图边讲故事。

提问:喜欢故事中的那个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教师和幼儿分段讲故事。

3、分段表演故事情节。

4、说一说小乌鸦好在哪里?

5、小朋友喜欢自我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为你做过哪些事?

6、情景表演:

当妈妈下班回到家时你要怎样做?

当妈妈做家务时你要怎样做?

当妈妈生病时你要怎样做?

三、结束环节

评出今日表演最好的幼儿

教师小结:我们在被爱的同时也要去爱,不但要爱妈妈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延伸环节

篇6: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马红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篇7: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篇8:中班幼儿哭泣行为研究

A是中途加入中班的, 因为到了上中班的年纪, 所以这个学期开学就直接上的中班。A刚入园时哭闹过一段时间, 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新环境, 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耍。但这几天A又开始哭闹了, 原来是在外留学的母亲回来了, 母亲一年回来一次, 这几天在幼儿园A哭得很厉害。

早上入园时, 不管老师怎样连哄带抱, A都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样子, 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手, 妈妈哄着A说“好, 乖!抱抱你就进去”。妈妈刚离开, A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门口, 嘴里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看着都难舍难分。到了吃饭时间, A又哭了:“老师我要妈妈……呜……妈妈……老师, 你喂我”。午休时间到了, A哇地一声哭了:“老师, 你打电话给我妈妈好不好?我要妈妈, 我不要睡觉……”

在幼儿园中常常会遇到像案例1中幼儿发生哭泣行为, 作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 该如何去应对幼儿的哭泣行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从词源上来说, 汉语中“哭泣”一词, 发出声称哭, 不发声称泣, 一般我们将哭泣一词泛指哭。在新华字典中将“哭”解释为“因痛苦和悲哀而流泪发声”, 这一解释包括两个要素, 一是“痛苦和悲哀”这类情绪的参与, 二是“流泪发声”这样的外在生理表现, 这表明了哭泣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情绪的参与和泪水的伴随。幼儿的哭泣行为可以根据哭泣时的事件主体分为三类:同伴互动中产生的哭泣、师幼互动中产生的哭泣和幼儿自身发生的哭泣。 (1)

一、中班幼儿哭泣原因分类的案例分析

1.同伴互动中产生的哭泣

案例2:

在手工活动《美味的甜甜圈》中, B一边哭一边对老师说:“老师, C说我做的甜甜圈不好看。”老师说:“这么香的甜甜圈, 我都闻到香味了, 我觉得很好看啊, 是巧克力味的吗?你觉得好看吗?”他点点头, 老师又说:“自己觉得好看就行。”老师找来C, C解释说:“我没有说B做的不好看, 我是说这里有一点不好看。”老师问:“那你觉得B做的甜甜圈好看吗?”C点点头说:“好看。”B这时才止住了哭泣。

在这个案例中, C对B做的甜甜圈的一句评论, 就造成B哭泣, 在笔者的观察中, 这一类的现象并不少。中班幼儿往往很在乎别人, 包括其他幼儿和教师对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是如何评价的。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建构阶段, 这种自我概念的建构与具体的有关自己的特征比如行为、作品、所有物、外表和姓名密切相关。他们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对自己有稳定的有关品质方面的自我认识。因此, 别人对他们某个行为或者作品进行的负面评价无疑就像是对一个成人说“我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 有着一样的破坏性。因此, 教师应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鼓励和认可每一个幼儿;同时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解决冲突。

2.师幼互动中产生的哭泣

案例3: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 刚从教室来到户外时场面比较混乱, 虽然幼儿是牵手排队走出来的, 但有的跑, 有的掉队, 有的换牵手伙伴, 有的聊天……老师通过口令“小朋友”“诶诶诶” (幼儿答) “排好队”“手牵手, 向前走”, 幼儿才排好队有序来到活动场地。

半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结束后, 老师带着小朋友手牵手排队回教室, 有些小朋友还沉浸在游戏中, 一路上吵吵闹闹。在进教学楼的拐角处, D小朋友开始扯着与他牵手的伙伴E脱离队伍, 往滑滑梯处走。老师看到这两个小朋友掉队了, 叫D的名字。小伙伴E意识到要归队, 准备跑回来又被D扯住。这时, 老师过去抓住D, 让E归队。D刷的一下脸红了。随着老师“D, 刚刚老师叫住你, 你还疯”的批评, 小朋友们都回头看D, 这时, D的眼泪流下来了。老师让D在教室门口反思, 听到有小朋友讨论“老师不要D了”, D哭得更厉害了。我过去准备安慰D时, D开始害羞, 默默地哭, 并刻意不让我看到他的脸。

在案例中, 被老师抓住时, D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脸红了;当老师批评时, 其他小朋友都看过来, D紧张地哭了, 感到自责和惭愧;被罚在门口反思时, 听到其他小朋友的议论, 开始担心和害怕老师真的不要他了, 于是哭得更厉害了;面对我这样一位新老师的安慰, D表现得很害羞, 不让我看到他哭, 并默默地抽泣, 可以看出D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因此, 教师在开展户外活动前应考虑到幼儿们容易混乱的场面, 应用口令来时刻提醒幼儿;教师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最好有明确的结束环节, 让幼儿知道游戏已经结束了, 应该排队有序地回教室;教师在对待扰乱秩序的小朋友时, 要多与幼儿沟通, 在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要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与行为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3.幼儿自身发生的哭泣

案例4:

F聪明活泼, 乖巧懂事, 能与人友好相处, 小朋友们和老师都很喜欢F。但是F有个问题:每次吃饭或点心的时候, 只要看到有好几个人已经吃好了, 就会很着急的说:“老师, 我吃饱了”“老师, 我吃不下了”甚至急得大哭起来。

F中午吃饭时有些闲不住, 别的小朋友一点点动静都可以很快的转移F的注意力。吃饭时, 老师表扬G吃饭很好, F便着急的端着自己的碗走到老师面前:“老师, 你看我吃的好不好”“恩, 你吃的很好, 但是如果坐在位置上吃就更好了”, F回到位置上, 可是没过多久又跑过来问:“老师, 你看我吃饭快不快。”如此反复, 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吃好饭坐在旁边玩玩具, 看着他们玩的那么开心, F更着急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F, 你怎么啦”F:“老师, 我吃不下啦。”师:“可是你都没吃多少啊。”“啊啊啊”, F哭的越来越厉害, 并且用双手去抠自己的嘴巴。师:“你看到他们吃好饭在玩玩具你也想去玩是不是?咱们慢慢吃, 老师会等你的啊, 不着急……”在老师的安慰下, F情绪逐渐稳定, 并且开始吃饭。

F因为性格有些急躁, 有总担心落在别人的后面, 因此有些时候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着急的情绪。同时也是因为F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吃饭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 不好好吃饭, 因此在别人吃好饭玩玩具的时候自己还没吃多少。经过老师的疏导和安慰, F已逐渐认识到吃饭时应该安静, 不要轻易受别人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午饭前, 和小朋友聊聊吃午饭时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让幼儿自由讨论。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吃饭习惯好的小朋友及时表扬, 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在家规范幼儿吃饭习惯, 如: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边吃饭边聊天、也不要边跑边喂, 尽量让幼儿自己吃饭等, 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针对F性子急这一情况, 可多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安静一点的游戏, 如画画或拼图等。可设置幼儿情绪宣泄室, 让幼儿能有一个好的宣泄情绪的地方。

二、给教师应对幼儿哭泣的建议

在探讨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哭泣的实然与应然时, 现在仍有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哭泣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在处理幼儿哭泣行为时很多教师仍然釆用权威仲裁这种方式, 没有带来积极结果, 介入时缺乏对儿童相关能力发展的引导。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尝试结合相关理论, 给教师一些应对中班幼儿哭泣的建议, 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幼儿哭泣。

1.正确认识哭泣对于幼儿的价值

哭泣是幼儿情绪的外在显露, 也是幼儿沟通的语言, 表达了幼儿的愿望和需要。正确应对幼儿的哭泣行为也将有利于幼儿在认知和能力的发展。研究幼儿哭泣这种独特的语言, 从而才能达到读懂幼儿需要, 帮助幼儿发展的目的。

2.以发展幼儿能力作为介入出发点

当幼儿遇到麻烦哭泣时, 教师除了帮助解决之外, 应该试着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境。教师可以将权利下放给涉事幼儿, 同伴互动中的幼儿自行商讨决议, 师幼互动中哭泣的幼儿自己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自身原因哭泣的幼儿试着自己想办法帮自己走出困境,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使得自己成为行为主体, 而不是等待着仲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省能力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3.关心幼儿的情绪

在幼儿哭泣时, 其情绪必然已经超出了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感情上已经遭受创伤。在幼儿哭泣时, 留给幼儿一定的发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即使是在师幼互动中幼儿因为教师的批评惩罚而哭泣, 而教师又觉得这种批评惩罚很有必要时, 教师稍微停一下, 说上一句“我知道我的话让你难过了, 但这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的责任。”

4.培养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

教师应培养幼儿对他人的情绪感知和移情能力。如果幼儿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设身处地的着想, 幼儿哭泣的行为就会减少。教师还应当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如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等, 以此帮助幼儿从消极情绪中迅速脱离, 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注释

篇9:幼儿园中班课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充分而导致教学活动的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不能使孩子有效的学习。

目前幼儿园教师对课前准备的认识:

1.对课前准备的误解。课前准备包括儿童活动中必须的知识经验、技能准备、教学活动中必要的情感、心理准备,以及教学工具等物质准备。

2.对教材钻研不透。教材钻研是指教师用心思虑,费尽心思,从总体上全局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排意图、训练线索及体例,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胸中有数,从而居高临下,进退自如。

3.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欠缺。首先必须努力提高的专业技能,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而目前真正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很少,有些还是无证上岗。

(二)造成问题的因素分析

1.“备”幼儿的已有经验差。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与喜爱程度,并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教学素材。

2.“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欠缺。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幼儿以心灵上的感同,因此教师应极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备”教学内容不科学。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来源丰富,教师在选择上又有很大的灵活性,一些教材、一些现成的教案等等是我们参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内容的文本资料。所以我们只能参考,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如果教师的选材不当,不但体现不出活动的价值性,而且孩子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激发。

(三)课前准备的意义

有效的课前课前准备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策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经过在中班课堂一年的教学,本文对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有了一些初探,课前准备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幼儿入手。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课中就有话说,有的说,就能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认识幼儿,把握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幼儿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解。

(二)从教师入手。1.尊重和理解幼儿特点,教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分析。建构式的教学内容是为幼儿预设的,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课前一定研读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会尊重幼儿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教学内容改编指的是对不符合本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所改动,但总的意思不变。所以在选用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思考。3.教师课前物质准备齐全,驱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安排好课上要准备的物品:包括教具和学具等等。要牢记每一样材料的名称和数量,以及材料的摆放位置和出示方式,为教学内容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4.教师自身提高专业的技能技巧是课前准备必不可少的。所谓的教师专业技能就是教师从事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带给幼儿美感。《纲要》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带给孩子美的听觉和视觉冲击。

三、体会

(一)幼儿园课前准备应回归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越接近,越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越容易使学习内容与幼儿的经验共鸣,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只有在生活中,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而真实的表现,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利用多种方式实现课前准备的整合。课前准备整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该寻找不同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内联系的切入点,从幼儿的经验设计集体活动,绝对不能使整合教育成为“大拼盘”。

(三)课前准备要体现“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取向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价值体系的中心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所谓向真就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所谓向善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所谓向美就是提倡幼儿语言美、行为美灵美。

四、反思

篇10: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天气,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而了解天气的变化,正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阴晴雨雪、沙尘、雾霾……,幼儿每天都能体验到天气的变化,对天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却缺少进一步的经验提升,如何引导他们对熟悉的自然现象产生关注,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获得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是设计这一活动的出发点。

进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观察、探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尝试用语言、图画等表现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简单的记录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从认识形象的天气符号入手,引导幼儿发现天气的多变,从而引发关注,并通过合作配图、交流讨论,真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发后续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它不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的获得,还更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兴趣的培养。“多变的天气”这一教学活动,以“多变”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的不同设计,使幼儿主动发现天气的多变,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对天气的关注。环节一,利用天气与符号间的多次转换,形象地了解天气的变化,并与环节三链接,体现“多变”的主题;环节二设置了有意义的情境,以配图形式,将天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知道在不同的天气下需要做合适的事情。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同伴间不同的思考;环节三既是对前面经验的链接,又为后续关注提供铺垫。

[目标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3.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为例)怎样才能从8幅图中选出所有适合晴天的图片?三个人一组,该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师结合幼儿回答,梳理配对方法与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张张图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讨论,一起看;合作时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对,再检查,也可以有人负责配对,有人负责介绍;遇到有疑议的,可以讨论或者放在操作板?区)(2)幼儿三人一组,合作配对图片(评析:图片配对,截取了幼儿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巧妙的用游戏配对的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自我分析、配对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而不是机械的学习。)2.交流讨论,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分享合作经验哪一组完成最快,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结果你们选了哪些适合X天的图?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这么选,说说你们的想法?

结合幼儿回答,进行经验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晒被子,还可以晒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都适合在晴天做?

②例:雾天为什么乘船、做飞机都不适合在雾天进行?雾天为什么适合戴口罩?

(3)提出疑议问题,引发幼儿思考①例:雨伞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适合用伞?这8幅图中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适合?

(评析:交流体现了幼儿思维过程的碰撞,因为配对的结果不是的,所以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这一过程是开放式的,对幼儿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战。)3.小结原来变化的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评析:适时小结,再次归纳提升。)四、介绍极端天气,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1.介绍极端天气出示极端天气图片或播放视频剪辑——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暴雪、雾霾除了我们了解的天气,还有很多极端天气,你知道它们吗?

2.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极端的天气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灾害,你知道会有些什么灾害吗?

这么多极端天气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极端天气里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呢?

变化多端的天气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家寻找答案,明天继续交流。

(评析:从常见的天气转换到极端的天气,这是“多变”的再次递进,既链接前面的经验认知,又为后续的关注提供铺垫。)

篇11:幼儿园中班优质课教案

教师:严冯

活动目标:

1、能画出减去1以后的数量。

2、幼儿在活动中逐步理解某数减去1形成的新数比原来数少1的概念。活动重点:

幼儿能画出减去1的数量,知道还剩的数量。活动难点:

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活动准备:

1、苹果卡片4张,动物卡片,狮子5张,小兔4张,大象3张,斑马2张。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师:

1、小朋友好,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2、师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增加1个,一共是几个?(幼儿回答:4个)

3、师再问:3个减少2个,又是多少个?(幼儿回答:2个)

二、直观教具示范

1、故事《动物舞会》导入新活动

2、师出示动物卡片,狮子王要给所有狮子开会,先来了4只狮子(出示4只狮子),过了一会儿又来了1只狮子(出示1只狮子)。问:4只狮子增加1只狮子是几只狮子?(幼儿根据图片的数量回答:5只)。(这5只来到了舞台上,就开始表演节目,有的狮子拍皮球,有的狮子钻火圈,有的跳舞,表演可精彩了,吸引来了许多小动物。

3、教师接着说: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1只狮子表演结束就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狮子在舞台上表演?(教师用卡片的数量引导幼儿回答:4只)。幼儿根据教师的演示,数一数剩余的卡片的数量,得出还剩4只狮子。

4、小兔、大象、斑马知道森林里狮子在开舞会都跟着跑来看表演。依次出示小兔、大象、斑马的卡片,引导幼儿感受4减少1,3减少1,2减少1剩余几的数量。(方法同上)

来看表演的有4只小兔、,走了1只小兔,还剩几只小兔?(幼儿回答:3只)

来看表演的有3头大象,走了1头大象,还剩几头大象?(幼儿回答:2头)

来看表演的有2匹斑马,走了1匹班马,还剩几匹班马?(幼儿回答:1匹斑马)

5、教师对正确的进行表扬,对答错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幼儿表演操作

1、幼儿伴演狮子(5只)、小兔(4只)、大象(3头)、斑马(2匹),先由狮子出场,依次内推。(巩固减法的意义)

3、师再问:5只狮子减去1只,还剩几只?4只小兔减去1只,还剩几只?3头大象减去1头,还剩几头?2匹斑马减去1匹,还剩几匹?

四、出示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1、教师先让幼儿熟悉教材的内容。

2、教师和幼儿教材上出现的是什么:一个小厨师在做鱼给小猫。

3、教师提出要求,来了5只小猫,分别吃了盘里的1条鱼。请数一数,每个盘子里还剩几条鱼?请小朋友们把吃掉的鱼用笔圈起来。

4、幼儿完成,教师指导边巡视,给部分幼儿作指导。

五、结束活动

篇12: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

卢玉凤

中班语言课《狐狸种菜》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关系。

2、理解故事内容及兔子和狐狸的对话。

3,知道蔬菜中含有各种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关系。

2、理解故事内容及兔子和狐狸的对话。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故事纸偶:狐狸、兔子 故事DVD、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随音乐进入教室

导入环节:出示狐狸和兔子的纸偶,狐狸和兔子都要去种菜,猜猜会发生什么事?谁 种的菜会更好呢?

学习环节:

1、看幻灯片讲故事,介绍各种蔬菜 及该吃那个部位,2,讲后 教师提问:----第一次种菜是狐狸是怎么说的?它要蔬菜的那部分?(地面上)兔子是 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第二次种菜时,狐狸是怎么说的?它要蔬菜的那部分?(地面下)兔子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

-----第三次种菜时,狐狸是怎么说的?它蔬菜的那部分?(叶子和根)兔子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

3、欣赏蔬菜实物,集体讨论-----故事里,你喜欢谁?为什么?-----红萝卜、菠菜、玉米哪些地方可以吃?----除了红萝卜、菠菜、玉米,你还分别知道哪些吃根、茎、叶的蔬菜。

篇13:如何组织中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目前, 特别是农村幼儿园, 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由于受环境和家长的因素影响, 他们见到的事物大多与农村有关,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那么, 就中班幼儿来讲,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

首先, 选择中班的角色游戏要能给中班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 能按中班幼儿的意愿玩角色游戏, 中班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让他们在游戏中学着支配自己, 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中, 引导幼儿去模仿, 模仿着各种角色的最优品格, 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由此他们将学得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

其次,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要根据地方幼儿及环境影响, 更多地选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 启发儿童游戏的愿望, 帮助他们确定主题, 并去实现它。如, 教师在组织幼儿“做饭饭”时, 看到某一个幼儿在起劲地切菜, 便可启发说:“你这么忙着切菜给谁吃呀?”“你会切菜, 还会做饭吗?”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思考切菜这一模仿动作, 应包含在什么主题的游戏之中。孩子回答说:“我给爸爸妈妈切菜。”教师接下去说:“你长大了, 你做的真好!你能关心体贴爸爸妈妈了。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更好了。”这样就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自己的活动不是独立的游戏, 而是在班级这个集体中了。

再次, 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中班幼儿玩角色游戏时, 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 需要教师给予启发, 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 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教师也可以参加游戏, 以角色的身份、口吻指导游戏。教师担任了游戏的主角, 让其他角色也都明白各自的责任, 游戏内容也就丰富起来了。

篇14:幼儿园中班珠心算教学刍议

【关键词】幼儿珠心算教学;问题;注意事项

1幼儿珠心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中班幼儿珠心算的兴趣容易产生,却很难持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会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口。在珠心算活动中,“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在孩子们的玩具和学具中发挥出它的教育启智功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珠心算最大的诱惑。当他们刚走进课堂,面对小巧、精致的算盘都会兴奋不已,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来大玩一通。那时,对珠心算的喜爱之情全溢于言表。兴趣易产生,却很难持久。当孩子进入真正的学习、训练阶段后,由于他们真实的年龄因素,毕竟才是一些4 岁左右的孩子,一定时间的枯燥拨珠训练、则会令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减退、消失,更有甚者转成厌烦、恐惧心理。如何让孩子起初产生的短暂的、临时兴趣得以保持,甚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升温、提高,从而让孩子单纯的外在兴趣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教学问题。

1.2幼儿个体差异显著,珠心算学习能力成不平衡状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近一年珠心算的学习、训练的幼儿,其思维能力一定优于其他幼儿。显性成绩表现在: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强;思维敏捷;记忆力提高;右脑半球得到有效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等等。然而,大千世界,人本来就有先知后觉之分,何况每个幼儿的发展亦是各有先后、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语言描述突出点,而逻辑思维就略逊色些;有的幼儿思维敏捷,但动手能力笨拙点;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偏于浮躁。所有这些使每个孩子在珠心算学习中的成绩,成为不平衡状态。从而,给我们教师的统一教学、制定目标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解决幼儿发展的这种不平衡问题,让每名幼儿通过学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展。也是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搞好幼儿珠心算教学实验的对策

1.1丰富教学形式,把珠心算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

现代教学观已经越来越重视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珠心算教学同样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感受学习乐趣,就有必要在每个活动中渗透语言、美术、计算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例如将一堂活动设计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教学环节一步步展开,目标一点点接近。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认知能力,获得立体化的知识。还有,特别是在拨珠训练中,为避免幼儿对长时间,单调的拨珠产生厌倦情绪,可以再单一的手指拨珠同时,赋予趣味性的儿歌。既愉悦了心情,又主动的获得了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珠心算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1.2分散教学难点,促进个别化发展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与年龄大小成反比例的。现代教育观认为,应该重视儿童个别差异,从而给予充分的关注,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为了充分尊重、重视幼儿在认知思维等能力反面的差异,我们遵循《新纲要》中个别化学习原则,在教学中,除了新的知识点采用集体学习形式外,对于珠心算学习中的难点,我们采取逐一分解——小步走、稳步走的循序渐进法。尤其是在学习口诀中,我们针对每一术语、词义予以具体、详细的分析、阐述,并让幼儿在亲自的操作中感受、理解口诀含义,根据各个幼儿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能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为接下来的珠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见,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自己可以达到的层面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幼儿中班开展珠心算教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无不感叹孩子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看着他一个个手握铅笔在算盘上噼里啪啦的样子,让我们尤为感叹,对他们进行珠心算教学不仅利于将来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发展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的算盘不再单纯是计数工具,而且还兼任了教育工具和智力开发工具的角色。幼儿中班的珠心算教学还远远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珠心算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2幼儿园中班进行珠心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量力而行 审慎行事

幼儿园珠算教学是一种智力启蒙教育,是一门似乎容易而实际上不容易的新兴学科。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称职的教师,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并研究珠算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权衡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否则必然事与愿违。

2.2着眼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中班幼儿学珠算无非是教幼儿拨拨珠,数数几个珠,持有这种观点,就会不论条件,一哄而起,既不严肃又很有害。有的教师为了出效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随意增加时间及难度,结果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甚至逼迫幼儿学算盘,结局适得其反——“倒”了孩子学珠算的“胃口”。

3总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高科技目新月异 。在有限的学龄时期内,如何以最优化的教育方法 ,教育出最优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珠心算教育”可谓一个新的课题,值得珍视。

【参考文献】

[1]丁先觉.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七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工作报告[J]. 珠算与珠心算,2013,02:4-8.

上一篇:《蜀相》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小班健康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