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验报告范例

2024-04-25

c实验报告范例(精选8篇)

篇1:c实验报告范例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学 生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小有

职称:副教授

实验日期:年月至月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1)通过利用多媒体学习,加深对对会计实务的了解。通过计算机操作,熟悉会计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在熟悉会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通过建账,记账,结账,对账及各项具体事务内容的的操作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理解信息时代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3)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

(4)理解财务与业务的关系及网络环境下如何对二者进行协同管理。(5)对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有较为深刻的把握。(6)熟悉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各系统功能及其数据传递关系。

(7)能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企业日常业务发生的各种类型的实际业务。(8)理解企业业务流程,认识会计在企业流程中的位置及作用。(9)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

2、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1.增加操作员2.建立企业帐套3.进行财务分析4.备份/引入账套数据 实验<二>

1系统启用设置2.基础档案设置3.数据权限设置 实验<三>

1.总账系统选项设置2.期初余额录入 实验<四>

1.凭证管理2.账簿管理3.现金管理4.往来管理5.项目管理

实验<五>

1.银行对账2.自动转账3.对账4.结账 实验<六>

1.自定义一张报表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实验<七>

1.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2.薪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3.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4.薪资管理系统数据查询

实验<八>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录入原始卡片2.日常业务处理:资产增减、资产变动、资产评估、生成凭证、账表查询3.在月末进行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对账和月末结账 实验<九>

1.对应收款管理的初始设置2.日常业务处理:形成应收、收款结算、转账处理、坏账处理、制单、查询统计3.进行期末处理,月末结账 实验<十>

1.启用供应链管理系统2.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信息设置3.期初数据录入 实验<十一>

1.进行普通采购业务处理2.请购比价采购业务处理3.采购退货业务处理4.现结业务处理5.采购运费处理6.暂估处理7.月末结账及取消

实验<十二>

1.进行普通销售业务处理2.商业折扣处理3.委托代销业务4.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处理5.直运销售业务处理6.账表查询 实验<十三>

1.库业务处理

2、出库业务处理

3、其他业务处理

4、库存账簿查询5.月末结账

实验<十四>

1.处理入、出库单据2.暂估业务处理3.生成相应的凭证4.存货账簿查询5.月末处理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方法:上机操作,按每一个实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步骤:

1.企业建账,首先增加用户,建立企业账套,设置权限 2.对基础档案的设置,录入基础信息,设置数据权限

3.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对总账系统选项设置,以及对期初余额的录入,要求试算平衡

4.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录入凭证,查询各种账簿、熟悉现金管理、往来管理、项目管理等操作

5.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进行银行对账操作,以及自动转账和月末结账 6.利用UFO报表管理系统自定义一张报表,利用报表模版生成报表

7.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初始设置,对日常业务处理,在薪资管理系统中进行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以及数据查询

8.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录入原始卡片,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资产增减、资产变动、资产评估、生成凭证、账表查询,在月末进行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对账和月末结账

9、对应收款管理的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形成应收、收款结算、转账处理、坏账处理、制单、查询统计,进行期末处理,月末结账

10.启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信息设置,期初数据录入 11.进行普通采购业务处理和请购比价采购业务处理,以及采购退货业务处理、现结业务处理、采购运费处理、暂估处理和月末结账及取消

12.进行普通销售业务处理和商业折扣处理、委托代销业务、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处理和直运销售业务处理及账表查询

13.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进行入库业务处理、出库业务处理、其他业务处理、库存账簿查询和月末结账

14.在存货核算系统中处理入、出库单据,暂估业务处理以及生成相应的凭证,还要进行存货账簿查询和月末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

心得体会:

六、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篇2:c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陈菊珍、刘华山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

(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四)师生评价

(五)自我评价

三、讨论

(一)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分析

(二)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效果分析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现状具有独特的优势。

2、本团体辅导方案针对性强,触及到制约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并且通过辅导引导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制约因素的消极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1)树立主动交往意识。

(2)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成人心态”,(3)提高交往技能。(4)交往行为训练。

(三)本团体辅导实施方案特点的讨论

1、事先调查,了解妨碍人际交往的因素,使方案的制定更有针对性。

2、综合运用行为矫正、认知辅导等各种辅导理论与方法。

3、重视理论研讨,适当增加理论容量。

4、安排部分交往正常的学生加入实验组。

5、将人为情境训练与真实情境训练结合起来。

6、设置行动作业,注意加强行动倾向。

2、蒋世雷、傅玉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

蒋世雷、傅玉蓉

摘 要:为了研究5小学数学学习策略6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等组设计的实验方法,选取同一教师教学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两个平行班总的数学学习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总课题组编写的5小学数学学习策略6教材,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学习策略课,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策略上,而避免大量的知识内容对学习策略的掩盖。通过掌握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大幅度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实验目的。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教材实践

一、前言

本实验力求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

2、通过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甄别《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教材的编排体例、已有策略的优劣。并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实验素材,提出修订意见。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了等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将高年级作为实验重点。选取同一教师执教的学生学习环境及水平大致相同的六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两个平行班数学学习总课时一致的情况下,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学习策略课程,历时一年。

(一)实验对象说明

(二)实验持续的总时间及具体安排

(三)实验条件的控制

本实验所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原来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基本实验情况大体上一致。

(四)实验程序

1、前测

2、数学学习策略训练

3、后测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二)实验班学生对实验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的自我评价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解题速度比较

(四)其他方面

四、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

1、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教材及教学方法探析

五、结论

(一)一年多来的系统实验证明: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策略上,而避免大量的知识内容对学习策略的掩盖。

(二)通过掌握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大幅度地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用书是一本实用可操作性强、高质量的实验教材。但在新的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时期,学习策略教材及教学也应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实验教材在课文结构、策略取舍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3、陶文中:《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载《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第4期。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

陶文中

内容提要:本实验作者通过编写小学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和构建新教学模式,探索在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数学教学中开展创造思维活动,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将创造思维活动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融为一体,促进了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前言

为使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课题组以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及理论基础

(一)实验的主要目标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则

(三)实验设计

1、指导思维

2、实验设计的模式

R O1 X O2(实验组)R O3 O4控制组)

(四)实验对象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与自愿原则,本研究从城、近郊区选取了9所小学的一年级和三年级共7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本文所报告的是随机抽取的两个实验点,实验时间为一学年。

(五)实验材料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课题组自己设计编写的(小学语文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和(小学数学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两套教材。

(六)测验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创造能力测验有两种,一是台湾吴静吉(1981年)修订的托兰斯图形创造思维测验(甲式),二是威廉姆斯创造个性量表。

(七)实施程序

1、准备阶段(1996.2——1996.8):收集资料、文献探讨、组织实验研究小组。

2、师资培训

3、拟定实验研究计划

4、设计和编写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

5、选择实验对象和控制组

6、实施前测

7、开展教学实验(1996.9——1997.7)

8、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9、实施末测(1997.7)

(八)资料处理

四、实验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创造为本教育思想。为此,课题组作了一些相关工作。

(二)构建创造思维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四)营造创造教育的环境

(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创造教育策略

五、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创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1.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的比较

2.实验后一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3.实验后三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4.同一学校实验前后实验班之间创造思维能力发展情况的比较

(二)初步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创造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确立。

六、讨论

一年来的创造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课时偏紧。

(二)内容偏多。

(三)语文、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测验中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4、戴育红、蔡达昌、陈汉祯、郑颖祁、骆凤瀛:《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实验研究》,载《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

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实验研究

戴育红 蔡达昌 陈汉祯 郑颖祁 骆凤瀛

摘 要:本研究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小组辅导活动是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词:学业不良学生 小组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中路小学三(1)班、三(2)班、三(3)班部分学业不良学生共24人。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1月)

2、实验开展阶段(2001年2月 – 5月)

3、实验结束阶段(2001年6月 – 2002年1月)

三、结果分析

(一)实验组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二)实验组学生的进步情况

(三)实验组学生的家长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四、小结

(一)小组辅导活动是帮组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开展学业不良学生小组辅导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

1、小组辅导活动目标、内容的设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要形成系列

2、小组辅导活动程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活动形式和方式要多样化

3、导师要熟练掌握小组辅导、学习辅导、游戏辅导等技巧

4、小组辅导与个别辅导应互相结合

5、要安排好小组辅导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五、参考文献

其他推荐文章:

1、戴健林、莫雷:《目标设定影响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1期。

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综合文科课题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努力拓展学生成长有效空间——普通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验报告》,载《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4期。

3、孙德成:《中小学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4、刘丽:《“三导”教学法实验报告》,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5、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的实验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3期。

6、钟毅平、谭千保:《学生动机与情感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初步实验研究》,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唐林、陈是健:《实现策略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8、车丽萍:《成败经验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实验研究》,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9、胡进勇:《心理教育活动课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0、王洁瑜、周大根:《自我解释训练对初中数困生应用题解题影响的实验研究》,载《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第2期。

11、周永垒、韩玉昌、张侃:《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2期。

篇3:c实验报告范例

1 观察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08年1月-12月我院ICU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ACI患者11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5例;年龄42~81岁,平均(63.1±7.2)岁。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除外心肌梗死、糖尿病、周围血管栓塞疾病、肾功能不全,肝、胆、胰腺及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患者。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按发病第3天评分高低,分为3组,轻型组(0~15分)50例;中型组(16~30分)36例;重型组(31~45分)30例,设为ACT组;选择同期年龄及性别大致匹配的正常体检者69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41~78岁,平均(61.8±6.7)岁,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并排除心脑血管病。

1.2 观察方法

1.2.1 血清CRP测定:

(1)抽取ACI组患者发病第3天及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2)按上法抽取正在住院的重型或大梗死灶ACI患者共30例的发病第28天肘静脉血3ml;(3)随访并抽取轻型ACI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30例的发病第28天肘静脉血3ml。应用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上海科华试剂,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按组别和病程测定CRP浓度。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ACI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浓度比较

ACI组于发病第3天CRP浓度升高最显著,为(18.73±3.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ACI组轻、重型患者血清CRP浓度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到ACI发病第3天,重型ACI患者比轻型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明显(P<0.05),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发病第28天,轻中型患者已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重型ACI患者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及轻型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轻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ACI大梗死灶组与腔梗组患者血清CRP浓度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到ACI发病第3天,大梗死灶组较腔梗组及对照组CRP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及P<0.01;第28天,ACI的两个组均降至基本正常和正常水平,但大梗死灶组仍高于腔梗组及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注:※与腔梗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腔梗组及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

3 讨论

CRP于1930年由Tillett和Fancis等首先发现,并于1941年由Abemehy等正式命名。它是机体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后由细胞因子介导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在上述情况下,CRP会迅速升高,一旦情况改善又会很快下降。研究发现[4],CRP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性有关,从而增加脑梗死风险。CRP含量>10mg/L者比<10mg/L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得多[5]。Bartosik-Psujek等[6]研究表明,ACI时,CRP明显升高,并在病后第3天最高。本文观察结果,无论是重型、轻型或大梗死灶型、腔梗型均在发病第3天升至最高值,其后至第28天下降明显,这证实了上述结论。熊勇等[7]认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动态变化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变化,并随脑梗死病情轻重、梗死范围不同而变化。本文分析了ACI发病第3天与第28天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CI病情轻重及梗死范围的关系符合上述研究结果。不过,有研究[8]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的分解破裂是一低级水平的慢性炎症过程。对这一低水平的炎症过程,CRP检测显得敏感不够,一般认为,<10mg/L浓度属正常参考范围,免疫散射比法的敏感度为3~5mg/L[8]。近来迅速开展的高敏CRP(hs-CRP)检测,敏感、精确、可重复性好,通常可检测到<0.2mg/L水平,从而为这一慢性炎症提供了更加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9]。Burke等[10]研究认为,hs-CRP水平的升高,其发生ACI的几率是正常者的2倍。Montaner等[11]指出,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可反映病情轻重,是一项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独立预测指标。近期研究[12]表明,在组织损伤和局部缺血时,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证实CRP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是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

篇4:c实验报告范例

摘要:结合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详细介绍一些低成本、高智慧演示实验及范例,特别适合课内外示教以及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并阐述创制高智慧、高教育价值功能的低成本实验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低成本;高智慧;创造性设计;范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3(S)-0055-2

引言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从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高度上把握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有效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简单而巧妙的实验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做,而且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能反映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此经过适当整理、挖掘和加工,具有高智慧、高教育价值功能的低成本实验会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 低成本、高智慧实验的意义

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低成本实验是物理教学实验中简单而巧妙的作品。低成本实验往往取材比较简单,常常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即坛坛罐罐)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这种简单的实验方法其实很不简单,因为它常凝结着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设计的结果。即所谓成本低智慧不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不低、成本低教育价值不低。开发高智慧、高教育价值功能的低成本实验,不但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在许多发达国家也长盛不衰,这充分展现低成本实验的真正魅力。同时这也应是物理教师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2 低成本、高智慧实验的设计思想

物理教师要设计一种很好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种结论性的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所以实验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物理思想、符合科学性原则,而且必须反映科学教学思想、符合教学原则。即低成本、高智慧教学物理实验设计与制作应有利于科学性鉴别、物理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目的明确等,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本着简洁明快、精巧实效的设计思想,使得原本很复杂,看起来一筹莫展的实验问题迎刃而解,给人以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和直呼惊奇的感觉,使学生热爱科学,体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的乐趣,认识物理学的精髓。

3 低成本、高智慧演示实验范例

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知识;实验方法的优点就是将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纯化,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以便学生比较容易、比较精确地发现规律。

3.1 简化与纯化例子

实验的教学价值与实验装置的复杂程度成反比,所以对一个原本不太复杂的实验装置做进一步简化,实际上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例如简易直流电动机的设计方法:如果能省去换向器是最简单巧妙的,但这要么周期性地改变磁场;要么采用可根据线圈转动周期性地变化的电源。这样,很可能设计出一个更复杂而不是简化的电动机。若采用将漆包线引出线(一端的绝缘漆全部刮去,而另一端只刮去一半)当转子转轴使用的只绕一圈的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磁场中做成的号称“世上最简单电动机”(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简单得出奇,却精彩得令人叫绝。

又如把一颗钢珠放在一支塑料圆柱筒里后使它在斜槽里滚动的“魔鬼下山”实验就很好地说明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这些用一线圈或一钢珠组成的简单而巧妙的装置完全可以作为一件很好的物理教具,不仅激发好奇心,而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生动、更丰富。

3.2 精选与提炼例子

能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抓住不放、扎扎实实地钻研下去,这是一种对任何一类研究都极其重要的品质。同时从效果、原理、结构(成本)考虑,设计独特、新颖的实验方案。例如:由于尚未见到很直观地演示交流市电特性的实验装置,若采用指针式电表或类似的仪器的方法显然是失效的,因为电表的指针摆动是跟不上50Hz的变化电流的。现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

此电路把两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设为一红一绿)并联后跟分压电阻串联连接220V的交流市电中。通电后,手拿两发光二极管快速移动,将看到红——绿——红——绿……的顺序排列,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交流电方向变化的特性。

又如为说明曲率半径不同而受力不同,我们把两只大小、材料都相同的气球吹气成大小不同后用带阀门的胶管连接起来让学生竞猜打开阀门后结果:这种把奇怪现象摆在面前,让他们思想发生矛盾,认识结构发生冲突,会忍不住产生各种猜想并设法寻找知识来解释。这些用两只普通的二极管或气球组成的简单实验装置就可巧妙解决难题,这种实验装置精巧实效且富创新思维,我们欣赏并佩服这种简单而巧妙的作法。

3.3 发掘与创新例子

对前人的研究要尽可能多的了解,特别关注各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并注意从众多的表面差别很大的实验装置中发掘和把握其中蕴含的实验方法,巧妙地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例如对单向可控硅电路的改进:由于现行教材对如所加的直流电的情况未作说明,故易使学生误认为单向可控硅在脉动直流电中也能实现持续导通。采用如图3所示电路就能很好说明:

此实验只增加一个电键K2(采用脉动直流或滤波后直流电压供电),就能全面直观说明单向可控硅持续导通的特性。而由以上实验就联想到以前“用多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电路,现采用如图4装置就可完成:

此灯开关电路经整流滤波后转由按钮组合控制,步骤为:按下S1-2、S2-2、S3-2、……中任一个按钮,可控硅导通,灯亮;松开后,可控硅失去电压,但由于其自身保持持续导通特性而继续导通。而按下S1-1、S2-1、S3-1、……中任一个按钮,相当于把可控硅短路,可控硅失去电压而截止,松开后灯熄灭。这样把S1-1和S1-2、S2-1和S2-2、S3-1和S3-2、……等组合成的多个按钮开关完成同时控制一盏灯的装置。这样学生就只需透过较少但又比较熟悉的技术细节就可领悟其中简单、实用的物理原理,并体会其中的设计与创作技巧,也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吸引力。

4 结论

以上这些充分发掘身边材料,选用合理方式的低成本、高智慧实验的设计制作思想及范例,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教学的许多疑难问题。使物理教学更有生气,使学生更富有参与感。

同时这些低成本、高智慧演示实验及范例不仅经济、简便,而且趣味性强、赋予启发性,送给我们一种智慧的熏陶和享受。正因为如此,低成本、高智慧的实验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罗星凯. 中学物理疑难实验专题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冯容士,陈爕荣. 一物多用的物理小实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3]刘炳升. 科技活动创造教育原理与设计[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5:实验1-C语言实验报告

(2011-2012-1)

实验报告1

教学班级: 机械094 学号: 01 姓名:谭亮恩 课程教师:

曹瑛

实验辅导教师:

曹瑛

江西理工大学

P6-4:/*P6-4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int main(){ float r,s;r=15.5;s=2*3.14*r;

printf(“r=%4.2f,s=%f”, r, s);return 0;}

结果是:r=15.5

s=97.34

P32-3-1: /*P32-3-1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第一小题*/ #include int main(){ printf(“thististcbCtprogram.rTn”);return 0;} 结果是: This is C program.P32-3-2: /*P32-3-2

表示第6页 第四题 第二小题*/ #include int main(){ printf(“*abdbctr*ABCD105x46*”);return 0;}

结果是: *ABCDEF*

篇6:实验报告C ++

实验一

C++基础

开课实验室:数学实验室 指导老师:韩逢庆 时间:2009.3 学院: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2007级1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 VC++6.0 开发环境,学会在 VC++6.0 环境下调试程序;

2、熟悉 C++ 中简单的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实用;

3、理解 const 修饰符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const 修饰符;

4、理解内置(内联)函数的优缺点并学会使用内置函数;

5、理解和使用函数重载以及带默认参数的函数;

6、使用 new 和 delete 进行动态内存管理;

7、理解和使用引用。

二、实验内容

程序理解、程序设计

三、实验要求

1、使用函数重载的方法定义两个重名函数,分别求出整形数平面间两点间距离和双精度平面间两点间距离,如果没有输入第二点的坐标则默认为圆点(0,0)。

2、设计一个函数:exchange(float x, float y, float z),当调用 exchange(a,b,c)时,将 a 的内容赋值给 b,b 的内容赋值给 c,c 的内容赋值给 a,要求采用引用的方式来实现。

3、设计一个程序,测试 const 的三种用法:指向常量的指针,常指

2008-2009学年 第2学期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针,指向常量的常指针。

4、编写一个函数,实现两个字符串变量的交换,要求参数用引用。

5、设计一个程序,比较内联函数和普通函数在时间开销和目标文件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设计

略。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程序理解

(二)、程序设计

六、实验体会

七、附录:(源代码)

篇7:c语言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类型:□ 验证 □一.实验名称

实验3 控制语句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if语句和s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

1.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 if语句的使用;

3. 使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 三种循环语句的应用; 5. 循环结构的嵌套;

6. 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

三.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Visual c++程序集成环境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要求事先编好解决下面问题的程序,然后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学会单步调试和断点调试程序及变量跟踪方法。

1. 任意输入4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2.编程实现:输入一个整数,将其数值按照①小于10,②10~99,③100~999,④1000以上四个类别分类并显示。

要求:(1)将变量定义为整型。

(2)输入整数前,利用puts()/printf()给出提示信息。

(3)输出结果时要有必要的说明,例如:输入358时,显示358 is 100 to 999。(4)该程序利用if语句实现。

运行程序,分别输入9,21,321,4321数据检查输出信息的正确性。

3.编写程序:根据公式

261111......,输出 π的值。

122232n2要求:

(1)变量π为单精度类型,n为整型;

(2)计算当n的取值分别为20,50,100,200时的π值,说明什么问题?

(3)修改程序,不给出n值,而改为求π值,直到最后一项的数值小于10-4 为止。

(4)对修改后的程序,输出π值以及总的项数n。输出格式为:π=值;n=值。

4.从键盘输入一个0~1000之间的任意整数,输出该整数的所有因子(例如:输入12,其因子为1,2,3,4,6,12)。

要求:

(1)采用while循环语句实现。

(2)输出格式为:Input:12 Output:1,2,3,4,6,12 5.从键盘输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利用计算机将学生的成绩划分等级并输出。学生的成绩可分成5个等级,90-100分为A级,80-89分为B级,70-79分为C级,60-69分为D级,0-59分为E级。要求在输入负数时,给出错误提示。

① 事先编好程序,要求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运行程序,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② 再运行一次程序,输入分数为负值(如-70),这显然是输入时出错,不应给出等级。修改程序,使之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数据大于100或小于0时,通知用户“输入数据错”,程序结束 6.某航空公司规定:在旅游旺季7~9月份,如果订票20张及其以上,优惠票价的10%,20张以下,优惠5%;在旅游淡季1~6月份,10~12月份,订票20张及其以上,优惠票价的20%,20张以下,优惠10%。编写一个C程序,根据月份和旅客订票张数决定优惠率。已知机票单价,请算出旅客的总付款。请使用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7.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最大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要求:

(1)在程序内部加必要的注释。

(2)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3)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4)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素数10 = 总和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写出实验内容的算法(用流程图表示)、完整的程序、结果并能对结果的正确性及上机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注意程序变量命名应见名知意、有适当的注释,程序书写规范*/ 【习题1】

【设计思路】 :输入a,b,c,d四个数,将四个数两两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两数的值交换,否则不变。这样重复操作6次,最后输出a,b,c,d的值,则a,b,c,d从大到小排列。

【数据输入】输入整型变量 a,b,c,d 【数据输出】输出 a,b,c,d的值,使其从大到小排列。【源程序实现】

#include main(){

int a,b,c,d,t;printf(“please input four numbers(example:1 2 3 4):n”);scanf(“%d %d %d %d”,&a,&b,&c,&d);if(a>b){t=a;a=b;b=t;}/* 实现a,b的交换 */ if(a>c){t=a;a=c;c=t;}/* 实现a,c的交换 */ if(a>d)

} {t=a;a=d;d=t;}/* 实现a,d的交换 */ if(b>c){t=b;b=c;c=t;}/* 实现b,c的交换 */ if(b>d){t=b;b=d;d=t;}/* 实现b,d的交换 */ if(c>d){t=c;c=d;d=t;}/* 实现c,d的交换 */ printf(“%d,%d,%d,%d”,a,b,c,d);【结果及截图】

答:输入64 3 5 23,运行结果为3,5,23,64,其截图如下:

输入格式的提示。

【修改后程序实现及结果】 /*习题2、4请添加此步*/

【问题分析】 输入数据时,没有按正确格式输入,所以在输入数据之前,应该给出一个【习题2】

【设计思路】

【数据输入】 输入整型变量x。【数据输出】 输出x的范围。【源程序实现】

#include

main()

{

int x;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n”);

scanf(“%d”,&x);

printf(“%d is ”,x);

if(x<10)printf(“less than 10n”);

else if(x<100)printf(“10 to 99n”);

else if(x<1000)printf(“100 to 999n”);

else printf(“more than 1000n”);

return 0;

}

【结果及截图】

答:运行程序,分别输入9,21,321,4321,截图如下:

【习题3】

【源程序实现】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n,N;

float pi,sum=0;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nN=”);

scanf(“%d”,&N);

for(n=1;n<=N;n++)

sum+=1.0/(n*n);

pi=sqrt(6*sum);

printf(“pi=%f”,pi);

return 0;} 修改后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main(){

int n=0;

float pi,sum=0;

do

{

n++;

sum+=1.0/(n*n);

}while(1.0/(n*n)>=1e-4);

pi=sqrt(6*sum);

printf(“pi=%f;n=%d”,pi,n);

return 0;}

【结果i及截图】

答:计算当N的取值分别为20,50,100,200时,截图如下:

【结果ii及截图】

【习题4】

【源程序实现】

#include main(){ int num,i=2;printf(“Input:”);scanf(“%d”,&num);printf(“Output: 1”);/*第一个因式为 1*/ while(i<1000){ if(num%i==0)printf(“,%d”,i);i++;} return 0;}

【结果及截图】

答:输入30,得其因式为 1,2,3,5,6,10,15,30,截图如下:

【习题5】

【源程序实现】

If 语句

#include main(){

int num;

printf(“Input:”);

scanf(“%d”,&num);

if(num<0||num>100)printf(“The number is wrong!”);

else if(num<=59)printf(“E”);

else if(num<=69)printf(“D”);

else if(num<=79)printf(“C”);

else if(num<=89)printf(“B”);

else printf(“A”);

return 0;}

Switch 语句

#include main(){

int num,n;

printf(“Input:”);

scanf(“%d”,&num);

n=num/10;

switch(n)

{

case 0: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printf(“E”);break;

case 6: printf(“D”);break;

case 7: printf(“C”);break;

case 8: printf(“B”);break;

case 9:

case 10: printf(“A”);break;

default: printf(“error!”);

}

return 0;}

【问题分析】

【习题6】

【源程序实现】

#include main(){ int month,num;float price,cost;printf(“month=”);scanf(“%d”,&month);printf(“nprice=”);scanf(“%f”,&price);printf(“nnum=”);scanf(“%d”,&num);if(month>=7&&month<=9){if(num>=20)cost=price*0.9*num;else cost=price*0.95*num;} if((month>=1&&month<=6)||(month>=11&&month<=12)){if(num>=20)cost=price*0.8*num;else cost=price*0.9*num;} printf(“cost=%f”,cost);}

【习题7】

【源程序实现】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int num,i,sum=0,count=0;for(num=999;count!=10;num-=2){for(i=2;i=sqrt(num)){count++;sum+=num;printf(“%d+”,num);} } printf(“b=%d”,sum);} 【结果及截图】

六.简答题

篇8:浅论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

C语言因其丰富的功能、具有良好使用的灵活性,可移植性好,特别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C语言体现了自身的优势。本人认为将“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人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他们能够利用C语言来解决一些问题。传统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概念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差,写出的程序多数是从课本例题模仿而来,代码中无法体现个性化的思想,更别说涉及到软件开发;以上问题是笔者从事几年的C语言教学总结而来,特别是结合自己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2 C语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实验教学认识有误区。很多学校把实验课视为理论课的附属,没有将实验教学单独开课,没有单独配备相应的硬件资源(实验室)和软件资源(实验教师),甚至实验课的课时只有理论课课时的一半。C语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归根到底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试想,作为入门语言,编程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2课时的理论课,可以给学生讲授3-4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而实验教学如果只配备1个学时,单单是4个重要的知识点的验证恐怕时间都不够,更别说让学生去设计实验,来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一种技能。

2)实验教学的课堂内容设置不合理,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由于某些教师精力有限,没有专门针对理论教学的进度以及内容,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和反复的修改。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试验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错位,使得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消化理论课的内容,对实验课乃至整门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果失去信心和兴趣,就会对课程产生逆反心理,产生逆反心理后又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3)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没有开展,或者说效果不好。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是检验课程开设效果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编程技能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是,如果实验课普通实验效果都不好,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说,简直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对于以后续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隐患。

3 实验教学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讨

针对以上提出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对C语言课程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应该说还是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1)将实验教学做好定位,明确实验教学的任务,将实验教学学时应该是理论教学学时的1倍或者1.5倍。我们先看看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算法,能够编程实现我们课后练习的一些题目,当然这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C语言这样的一个软件开发的工具,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或者综合性实验能够用C语言开发一个小的软件(哪怕只有2个或者3个功能),对于他们来讲,会有一种成就感,能够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或许一名优秀的软件设计人员会因此而产生。

通过上面我们不难看出,实验教学,不仅要引导同学更好理解理论课中的一些算法、语法、设计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课,我们将那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编程的利器。由此可见,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是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的一个前提保障,没有充足的学时数,其他的改革措施无从谈起。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任务驱动的教学机制(如图1所示)。把整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活动看成完成综合性实验的一个过程,学期期末有综合性实验这样的最终的任务;对于每次课程,都有具体、明确的习题配套练习,可以看成最终任务的分割。也就是,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编程能力和技巧。做到这样要求,教学任务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明确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机制给实验教师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学任务的设置变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表现在:

(1)实验教师要具有完整的C语言的知识结构体系,把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串起来,再具体分配到每个具体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最后达到让学生掌握和建立C语言的知识体系结构。

(2)实验教师要加强与理论教师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的思想都是在理论课上学习的,而实验课要巩固他们的知识,要实现算法的代码设计,要提高变成技巧,可以说任务很繁重。如果实验教学在此环节上和理论教学联系不能很紧密,会造成两个本该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脱节,学生既没有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理论教学的内容又得不到实践,最后我们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障了。

3)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培养并重,相辅相成。

(1)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和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典型问题时,要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探讨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以解决闰年问题为例,这个问题本身非常经典,是一般C语言课程学习完控制结构后一般都要联习的题目,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执行的:

首先画出流程图,流程图是最能体现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之一。

如果学生能够画出图2这样的流程图,基本上说明他已经解决了闰年问题。剩下的部分就是将流程图的思路转化为具体的Turbo C的可执行代码。可以让学生将流程图先转化成一条条的汉语语句。

S1:测试数据Y是否能被4整除;

S2:如果S1不成立,输出“不是闰年”;

S3:如果S1成立,继续判断是否被100整除;

S4:如果S3不成立,则是闰年;

S5:如果S3成立,继续判断是否被400整除;

S6:S5成立,则输出“不是闰年”;

S7:S5不成立,则输出“是闰年”;

有了清晰的思路,学生建立了解题的方法,剩下的内容就是根据C语言的语法规则将上述语句转化为C的代码即可。

(2)C语言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非常丰富,许多题目的针对性也很强,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针对同一类问题时不要逐题练习,应该在重点练习典型题目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求解一类间题的基本算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 结束语

针对“C语言”教学相关的若干问题,我们提出了正确认识实验教学,摆正实验教学的位置。并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引人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与学的双向效果。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算法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编程能力,最终完全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栾咏红.C语言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索[J].内江科技,2007(11):15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c实验报告范例】相关文章:

c实验八实验报告05-04

C,,,实验报告04-09

c语言实验报告06-21

c实验报告4104-13

数组c语言实验报告04-17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11-07

c语言第五章实验报告04-24

c实验要求04-25

C语言实验05-02

实验误差实验报告07-14

上一篇:9鲸第一课时下一篇: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