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2024-04-21

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精选14篇)

篇1: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我从前是将死的人。

疾病招来死神,我能感受到死神在凌迟我。

一刀一刀,我知道我终将死亡,但是这个过程会漫长而痛苦。

我恍惚极了,有时虚弱得站不住,每天很长的时间在睡着、做噩梦和醒着里面轮转。

我不记得每天吃些什么,我只记得我几乎吃不下东西。

每天都很累很累,没有力气供我使用。胃疼得厉害,肠子也在疼,冷汗直冒,心脏也叫嚣着抗议。每一个关节都在疼痛,曾经是可以弹奏的手,他们为之骄傲的东西,在我疼得满屋子找药的时候,就彻底废了。它们除了疼痛,什么也做不了。

肉体上的痛苦是十分痛苦的,我反复的濒死而后再活过来,死亡一口一口把我吞噬。

后来,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们替我驱走了死神,但是多么遗憾,我已经死了。

我,她,我们在内所有人,都死了。

但是只有她一个人,是被死神带走的,带走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以刀那冰冷的`刃,喷涌的血柱还有痛哭和惊呼。

但是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雨冲刷了一切。血迹、纸钱的灰、照片、视频、六七个血窟窿还有我们,这些都是幻觉吧因为就这样消失了,忽然一下子的,全都不存在了。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我已经死了,从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媒体和搜索引擎上死了。

所有的文字是我的遗产,我知道我已经消失了,我被抹去,清洗,遗忘,然后再重新编辑。

我不具有任何意义,我很短命。朝菌不知晦朔,昙花一现,蜉蝣朝生暮死,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

但是我的遗产在这里,它还有意义,可以被人看见,就是它的全部意义。

即便几十年过去,几百年过去,我也不会和那些曾经死去的人一样又可以重新存在,我太卑微,不值得重新存在。

但是我的遗产,它永恒,人们会知道有那么一些事情这样发生了,那就足够了。

篇2: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不过冷静下来,我的成绩也不是出类拔萃的。今年的分数线是近几年最高的,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这次考试我还是有遗憾的。平时考得好的语文和生物,反而考得不好。不过理综的分数出乎我的意料。

高三这一年,我知道自己没有拼尽全力,尤其是下学期。那时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真的很崩溃,有时真的想放弃算了。我经常找各种借口玩手机,明明很懊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说是放纵自己。看着同学们在进步,一个个超过自己,焦灼感简直要洞穿我的心,我甚至不想去学校,不想见同学。

我担心又懦弱,善妒又敏感,阴郁又悲观。那段日子就像活在深海不能见到光。

好在高中时光结束了,伴着高考结束的号角落幕了。不久我要去大学。

好不真实,但确实在发生。

篇3: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故事的主人公黄苏子在父母的漫不经心中出生, 她的到来仿佛只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在没有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黄苏子的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不苟言笑, 最后以至于被同学讥讽为“僵尸佳丽”。在环境的压抑之下, 黄苏子养成了在心里暗暗骂脏话的习惯, 以至于最后演变为有意识的搜罗各种脏话。工作之后, 她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轻松时光, 环境和心态的改换使得她比过去随和许多。但是, 随着“僵尸佳丽”绰号的流传, 黄苏子再次游离于人群之外, 恶毒的谩骂充斥了她的内心。机缘巧合把黄苏子送上了与港商合资的女装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一次黄苏子在街头偶遇中学曾追求过她的同学许红兵, 随之陷入情网, 怎奈许红兵记恨当年黄苏子的不当做法, 和她父亲的辱骂, 设下圈套在琵琶坊玩弄了黄苏子。黄苏子由此看透人生, 开始了她白天做白领丽人, 晚上是琵琶坊的娼妓“虞兮”的分裂。终于, “虞兮”的身份被一个老男人窥破, 在他伺机抢劫时被失手杀死。

不得不说黄苏子的性格是有缺陷的, 这种缺陷在最后发展成了人格的分裂。早在19世纪,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就在小说《化身博士》中探讨过人格分裂的问题, 只是与《化身博士》中的杰基尔医生相比, 黄苏子的分裂外界因素占了更大的比重。

首先是家庭。父母对黄苏子从来都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从她出生到给她改名字、改专业、再到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乃至面对高中时许红兵对黄苏子的追求都是如此。小说中说“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从不因她是小妹而格外照顾她, 父母也不因为她是家中小女而对她多出一份怜爱。就仿佛她是一个多余的人。”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黄苏子的父亲, 对女儿做的每一件事, 他的出发点都是自己, 虽然事情的直接影响对象是黄苏子, 但这位父亲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 对此, 黄苏子有这样的感受:“她觉得她总是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就像一个赶路的人, 一心向前时, 从不在意足下的石子, 不管是将它踢到路边的草丛中还是将它踢进阴沟。这都不关赶路人的事。他只是盯着他自己的目标。然石子却因之而改变了命运。黄苏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石子。被她父亲的行动卷带着, 落进阴沟。她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在幽暗和阴冷之中, 总也见不到太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所谓知识分子。当然, 他还是看似是一个好老师的, 即使退休以后, 仍然参加街道组织的一些活动诸如“去喜欢吵架的年轻夫妇家里帮助调解”或是“总有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请他讲解语文”, 可是, 当他听说女儿的死讯时, 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却不是为了女儿年轻的生命, 而是女儿的行为让丢了他“这一辈子挣来的面子”。连刑警都觉得“出门说能这样骂人的爹, 他女儿哪能不卖淫?”方方用冷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调深刻的刻画这样一个父亲, 体现出作家对他深刻的嘲讽。正是在这样的“骨肉亲情”的浸染下, 黄苏子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为她后来悲剧性的人生轨迹埋下了祸根。

如果说黄苏子初时只是孤僻的话, 那么到上大学时, 她就称得上是自闭了。家庭及性格的影响使得黄苏子和同龄人缺乏共同语言, 她不与同学来往, 虽然也有少女春心萌动的时刻, 但随即被“僵尸佳丽”的绰号浇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深藏于心的谩骂, 她甚至刻意收集的骂词, 把它们输入电脑靠近软盘。至此, 黄苏子的分裂型人格正式成型, 表面是孤僻自闭, 而恶毒的脏话真正开始占据了她的内心。

进入工作单位之后, 当黄苏子发现了每个人和她一样也都有分裂的一面, “大家同她不过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让她看到了和大家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的希望。只是, “僵尸佳丽”的绰号给黄苏子带来了第二次的打击, 也阻断了她与环境调解的可能。大学是积攒的脏话成了支撑她的内心与环境对抗的有力武器。周围人对她的觊觎和调侃使得黄苏子像一只随时备战的斗鸡, 紧张的防备着可能带来的伤害。

许红兵的出现给了黄苏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希望。黄苏子带有一种赎罪般的虔诚, 奉献了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美好期盼, 将所有精神的寄托都放在了这个人身上, 全心全意且义无反顾。但迎接她的是一个处心积虑的圈套, 是对中学时的黄苏子和黄老师的报复。这个自私、冷酷、狭隘的男人给了黄苏子最后的致命一击。是许红兵带她进入到了下层娱乐空间“琵琶坊”, 将隐藏在黄苏子身上的娼妓虞兮彻底分裂出来。“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虞兮, 让黄苏子找到了发泄的空间, 于是, 白天的白领丽人成了夜晚琵琶坊最廉价的娼妓。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在乎钱财的多少, 白天的高尚纯洁就是晚上的人尽可夫。如果说之前黄苏子潜藏于心的谩骂是她对这个世界潜在的反抗的话, 那么, 卖淫就是她与这个世界的公然对抗。黄苏子终于走向了分裂的终极。最后的结局于她本人而言, 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所以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 她仍然无所畏惧的谩骂, 这样的死去是对父亲、家庭、社会和许红兵最后的报复, 这是长久以来压抑在她内心的积怨。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讲述的是黄苏子人格分裂带来的悲剧, 但发人深省的是这种分裂究竟从何而来。作家方方站在生存哲学的角度, 其关注的是人的生存, 这与她早期代表作《风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黄苏子宛如女版的七哥, 她虽然没有受到身体上的虐待, 但精神的冷遇未尝不是一种暴力的体现。另一方面,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更加关注了女人的生存状态。我们的社会要求女人有和男人一样的事业心, 鼓励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 但是一个女人的事业无论如何成功, 如果没有婚姻和爱情的庇护, 在世人眼中, 她却是成了一个怪物。当然, 女人本身也渴望爱情的滋润, 就如同黄苏子陷入许红兵的情网之后不顾一切的渴望奉献。可是, 这一出爱情的悲剧无疑是对男性世界的情爱与婚姻的否定。千帆过尽, 方方留给女性的是无尽的悲凉, 是荒原般的沧桑感和绝望。这与张爱玲的作品中“苍凉的手势”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回响。

摘要:方方的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讲述的是一个女性在家庭、社会、恋人的共同作用下由孤僻逐渐走向分裂的故事, 透视着作家对人性的本真的探索。

关键词:方方,女性,人性

参考文献

[1]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J].小说月报, 1997 (7) .

[2]姜广平.经过与穿越——与当代著名作家对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是结束也是开始

了解历史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去倾听历史亲历者的评述。本刊有幸采访到了全球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先生。埃斯肯纳兹先生曾与安思远交往多年,通过他专业却又不失情怀的口吻为我们历数了安思远的为商之道、情趣轶事和历史意义。

《中国收藏》:在最近由纽约佳士得举办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中,您以285.3万美元的高价拍得一件鎏金铜熊形摆件。请问您对这件艺术品如此钟爱的原因何在?

埃斯肯纳兹:这件鎏金铜熊断代应属西汉,曾是安思远珍爱之物,长期被他置于案头。事实上,我认为一件稀世艺术品的价值是难以用价格来衡量的。

《中国收藏》:这次拍卖吸引了众多藏家,特别是中国藏家的强烈兴趣和广泛关注,您觉得这次拍卖轰动效应的原因何在?

埃斯肯纳兹:这次拍卖中精品纷呈、名目繁多,囊括多个艺术门类,时间跨度上几乎涵盖了中国艺术史所有时期的艺术精品。这样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对藏家们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能一睹这场拍卖盛事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幸事。

《中国收藏》:您和安思远先生的关系如何?能否讲一些发生在你们之间的趣事?

埃斯肯纳兹:我和安思远先生曾长期保持着非常好的工作关系。依稀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上世纪60年代。大约30年前我曾卖给他一对非常重要的黄花梨橱柜,现在这对橱柜保存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仿造明代庭院所建的艾斯特庭院里。还有一件西班牙舰队题材的乌木屏风也是由我卖给他的,这件屏风现在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同样,这些年来我也曾陆续从他手中购入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中国收藏》:您本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古董商可否从专业角度对安思远的经营理念给予评价?他的经商之道有何独到之处?

埃斯肯纳兹:安思远既是一位古董商也是一位收藏家。在他的私人收藏中有数量庞大的精美艺术品,与此同时安思远对博物馆的捐赠也非常慷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曾将数量庞大的中国绘画捐赠给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我第一次见安思远的时候,他正在一栋建筑物的一层经营画廊,但不久之后,他的经营模式就转变成了私密的只在自己的寓所里接受客户预约的形式。

《中国收藏》:一些人认为安思远的去世代表着西方对中国艺术品收藏时代的结束,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篇5: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在这个六月的大学校园,弥漫着不舍和伤感,逃课,60分,点名,作业,这些围绕我们四年的词汇,也即将离我们远去,一如我们的大学生活。

毕业,既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结束以前的生活,开始人生新的路程,再次开学,你将认识新的朋友,开始新的生活人,都是在不断的重新开始中长大的。

毕业了要踏入社会了,要开始新的生活,身上有了责任.毕业了,可以说这是你在这个学习学业的地方结束了,也是另外的一个新的开始,两种不能并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无论你去到哪里至少你在这个社会里永远不能毕业。

篇6:我既是穷人,也是富人杂文随笔

说我是富人,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摸摸全身数一数,我全身的零件,都在正常运转。脚能走路,手能写字,耳能听声,眼能看物。鼻的嗅觉够灵敏,舌尖也能辨香辣。五脏六腑也挺好,没有一件要求下岗。

看看周围我的兄弟姐妹,不是腰酸,就是背疼,不是血压高,就是心脏病,不是眼睛花,就是耳朵背,不是写字手抖,就是走多了脚累。比起他们,我何止幸运千万倍,我不是财富达人谁相信。

我说我是穷人,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一人一亩三分地,还不够一年的油钱。这里我就不说种地多辛苦,收入多微薄。这种话题自有三农去评说。我只所以喜欢土地,是因为它太诚实,你种上稻子,它不会长出玉米。只要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会收获希望。农民挣不到钱,那是政策有问题,粮价太偏低,不管土地的事。我爱土地,爱大自然,一如既往,就像爱我的孩子,爱我的母亲。想挣钱,找别的渠道,想修行想养心,先把钱财抛脑外。

不缺钱的朋友,想享受一下农村的生活,实在不是一件坏事。

清晨,你打开窗户,就能观赏万树繁花,小鸟在鸣叫,蝴蝶在舞蹈。轻风吹拂你的脸,心情舒服到永远。如果你想散步,就走出庭院,走向田野。看闲花野草,溪流奔跑。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阔,放眼望去,远处的村庄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中,时隐时现。你能想像到,在陌生的异地,那些村庄和你的村庄是多么相似。每天也是孩子闹,老人笑。鸡在飞,狗在跳。徐老半娘地里忙,青壮劳力城里跑。早出发,晚奔家。不是摩托,就是汽车。老屋弃,新房立。家家户户欢天喜地,虽然庄稼不景气,打工挣钱,农民的日子一样富裕。

不是说城市不好,城里的好和农村没法比较,一个天,一个地,根本就不是一个挡次。就像周立波说的,一个是喝咔腓的,一个是吃大蒜的。农民粗野,市民高雅。

但是你如果让我这个农民,搬到城里来住,我还真不习惯。

我是从小在野地里生长的无名无姓的野草,怎么能适应城里的园艺设计,胳膊稍一伸,腿脚略一动,就被园艺师傅用剪刀修理。非得整齐划一,非得千人一面,把我压抑的气都不能喘。

我是在林间长大的无名无姓的小鸟,过惯了无拘无束的逍遥日子,搬到城里,就像是被关进了笼子。在钢筋水泥中挣扎,抬头看天,巴掌那么大,低头脚下,方寸之地。对面邻居,相处一年不识真面目。出门满街箐男亮女,哪一张是我熟悉的容颜?川流不息的汽车,几时能让我的耳朵清闲?

算了算了,不说了。别让城里人嫌弃我。不过,也许我多虑了,一看我的标签是乡村奶奶,一个又老又土的乡下人,高雅的城里人根本不霄一顾,我就不用自做多情了。

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城市就是一部神奇的传说。城市就是富人的天堂,乡下人的梦想。要不为什么无数的乡下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中央都一再强调缩小城乡差别,为的还不是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奔向小康生活,什么是小康生活,就是城里人的生活。

我的城乡观点,只是代表了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大多数人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年轻人自不比说了,就是我的同龄人,也大多被城里的风景吸引了目光,一提起自己的儿子在城里安了家,自己去儿子家做免费的保姆了,就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

篇7: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这两天过得像放电影,生活情节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丝毫不亚于文学作品,我也是服了,自己竟然可以迅速地适应该有的角色。

其实三八节那天就开始没更文,不是没什么可写,当时的想法还挺感动我自己的。然而最终没写,原因是感觉自己写不好想到的主题,况且身体又不舒服了,于是借机停下了。

停下来并非放弃,只是想调整想沉淀,希望自己的文笔能配上头脑中的想法,想写出心目中好文章的样子。

可是,我发现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想要准备好自己的知识,积淀出灿若莲花的笔力再写,其实大错特错。

前几次每天都写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好多话可以涌出。一旦终止了,就很难再提笔,总会写了删,删了写,写了再删,这就是我这几天没写的状态。

终于明白那么多人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人为什么坚持每天写了,原来越写越能写,越不写越不能写,所谓熟能生巧大概也适用于初涉写作的我们吧!

上一周的最后两天在我的犹豫迟疑中流逝了,虽说也读了一些文字,却感觉因为不写,阅读的动力也被削弱了。

周六是一个亲戚的葬礼,因为在农村安葬,所以周五下午就去了。亲属的哭声,司仪沙哑的说话声,乐队演奏的洋鼓洋号唢呐声,各种乱糟糟的喧闹声,久久地充斥耳膜,渲染出一种特有的悲伤和激越气氛。受其影响,仅见过逝者两面的我竟也泪流满面。

自然是没办法写文的,我在心里给自己又找了个借口,其实是两天没写了,要开始真的不容易。

周六上午早早从葬礼撤退,回家路上经过老家,自然生出无限向往。恰逢表哥在朋友圈分享了二舅打鼓的视频,看着好威猛。恍悟当天是舅家所在村子年会的日子,想必是很热闹的,也想借此机会看望一下年迈的外婆。于是改道舅家,一路很是兴奋。

阳光明媚的春天,是非常适合外出游玩的,何况是去亲友云集的舅家会上。庆幸正值周末,难得的好机会。

还在村外,游人小摊已经堵塞了道路,车是开不进去了,老公还有其他事,只好放我下车,他返回,我孤身前往。

一路拥挤,我拼了不太用的小机灵,于摩肩接踵的人群缝隙里艰难挤过去,好不容易才到了舅家,拿礼盒的手被勒得生疼。

外婆倚门而立,是在迎接今天必来的她的儿孙吧,有些迟钝的双目流露着笑意。见到我,外婆急急地迎上前。我像以前一样拥抱了外婆,心里有许多要说的,却只是一个劲傻笑。

父母早已到了,被小侄女拽去上会了。其他亲友也陆续来到,家里热闹了许多。

小舅和外婆居住,家里却只看到妗子,小舅去外边忙碌了。据说今年年会上的舞狮子,锣鼓队是三个舅舅和大表哥牵头的,他们自然很忙碌。

和外婆说会话,我去了大舅二舅家,都是小坐片刻,今天都有亲友要来,都挺忙的,我也就不多耽搁,仍旧回了外婆那。

往年吃饭基本在大舅家,今年三家儿女都已成家,都有各自的亲戚,所以都准备了饭菜。我谢辞了大舅妈二妗子,打算在小舅家吃饭。

小舅家今年遇到了些事,小舅妗子心情都不太好,我在帮厨的过程中和小妗子聊了聊,宽慰了她几句,也算是我唯一能做的。

只能说谁都不容易,且珍惜这有限的相遇吧!

忙乱之后,我乘班车回家。快到时联系了好久没见的玲姐,说好一会去她家坐坐。

自然又是一番说不完的心里话,倾诉是我们之间经常进行的活动,前半生共同的艰难遭遇让我们惺惺相惜,每隔一段日子不见,必定要想念的。聊上一两个小时之后,我和她都会有一种浑身舒坦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吧,春天来了,愿她健康开心!

昨晚继续前几天就开始的早睡习惯养成,为了健康,我不得不一再调整自己,也因此影响了读书和写作,但也没办法。没了健康,一切都是妄想!

总算慢慢能够好好休息了,但是白天依然颈肩后背不舒服,头晕也时时发作。真是毁掉健康容易,恢复正常太难太慢了。没办法,慢慢来吧!

昨天听表弟说大姨住院了,今天中午去医院看望。看着病床上消瘦了许多的大姨,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小姨也去了,我们说了会话,聊到了我父母和弟弟,都是感慨万千。许多事情,至亲之人也是无奈啊,顺其自然吧!

一会大舅二舅两家人都来医院了,小小的病房显得很拥挤。我忽然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亲人在一起的感觉,原先曾有的许多不快与隔膜也好像瞬间消失了。

都是亲人,有什么过不去的?

午饭是大家一起去饭店吃的,二表哥请客,我们边吃边聊,气氛融洽得让人感动。

下午本来答应去医院陪大姨的,没想到竟困得不想动弹。顺势就再磨蹭一会,难得我能够困到很放松的状态。

此刻也该去医院了,心情也在这一番流水账似的记录中得到了缓解,又一次证明一写东西,我就开心!

还是不停地写吧,即使仍然写不好,那又有什么要紧呢?即使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快乐,也应该好好的写下去吧!

篇8:即是结束,也是开始

那一天,即是结束,也是开始。

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望着五彩斑斓的彩带与气球,我不禁联想:这该是一个多么盛大的晚会啊!我静静地坐回那个位置,那是一个阴暗的角落,只有微微的余光,晚会在一阵阵欢呼中开始,我仍旧坐在那个阴暗的角落吃着自己的零食,望着那些疯玩的人发笑。顿时,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天生不合群,不爱表达,只爱静静地坐在某个角落,望着她们疯玩而发笑。今天,我看着他们,不禁幻想:若是我能加入就好了,但我明确地知道,那就是幻想罢了。

依旧静静坐在那个角落的我,不时会抱怨,为什么上帝对我如此不公平,为什么我有一个不合群又爱笑的性格。不知何时,一句话语传了过来:“你玩吗?”我呆呆地站起来,深沉地望着他,笑了笑:“不了,我不玩。”他呆了一会,又问道:“你真的不去吗?”“不了,我真的不去。”我不厌其烦地回答,他思考了一会,突然,他拉着我的手,走出了那个阴暗的角落,于是,我也试着像他们一样疯玩起来,那是,我才发现,打开自己心扉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今天,圣诞节,是西方2015的结束2016的开始,也是我不合群,打开自己心扉的开始,我发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可越过”的坎,但只要你放开一下自己,其实,你会发现,你可以你能行,你就是那独一无二的自己。

那一天,即是结束,也是开始;

那一天,是2015的结束,也是2016的开始;

那一天,是我不合群的结束,也是打开自己心扉的开始。

江西省芦溪县新泉学校

指导老师:陈占忠

篇9: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散文

其实直到如今,我或许并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只是以别人的心境来表达自己。

我依然是一个胆小鬼。分手,是我的另一个开始,做自己,从这里开始,未来是未知的,我害怕,担忧,有改变的能力,却没有那个勇气,对自己,有些失望。

原谅我没有流畅的表达能力,有时候,靠自己写下的内容,完全没有逻辑,没有美感可言,我心里想的,我无能表达,我只是不想失去自己,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曾经的我,那么喜欢独木舟的文字,喜欢那种悲凉绝望的伤感,而现在,好像没有那样的心情继续看下去了,太沉重,一直只是习惯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以后才明白,经历以后才会真正成长。

我一直想象着第一个牵起我的手的男人能够成为我生命中的.唯一,其实现在想来,我还是不明白那到底是不是爱,只是,我曾经为了他,黯然神伤,为了他,一再卑微,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完全释怀,或许,那是因为他的懦弱,他的放弃,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如此而已。

一个人的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思念,一个人回忆。有很多话,我还来不及告诉你,你却只想着逃离,不想给我任何希望,而我,理解,却无法释怀;抱歉,我没有学会宽容。再见,再见了。我告诉自己,不要再想你。

篇10:依恋结束,陌生者陌生杂文随笔

扯线风筝,陌生依恋。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

曾经断断续续地多次在文字当中提起你,最近的一次正好是在一年之前。也偶尔会翻看你当年写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博文,每一次的感受都与最初相差无几,即使眨眼间数年已过。

想起我们之间的交集,全系偶然,因此那些年手机里存储的名字一直都是“缘”。十年了,我们始终未曾谋面,但无数个夜深人静时的倾心交谈胜过许多朝夕相处。所以即使如今杳无音讯,也并不遗憾。缘起缘落,不必执着。

知你后来去了深圳,彼时我辗转上海、厦门、重庆、成都……与你相距最近时到过广州,却没有过多停留。后来我曾想,或许永不相见才是之于你我最好的局面,一切早已注定,同处一校四年都没有实现的情景,又何需再存另外的执着。

时至今日,当年的短信仍有迹可循,因为短信内容而生成的.大段大段感想就放在手边。并不是在追忆什么,只是在特定的一个时刻想起了什么。

曾经我们是陌生人,却产生了一份特别的依恋。如今我们仍是陌生人,而依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失,留下的是一份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篇11:学会爱,也是一种成长杂文随笔

初中毕业的那个假期,我和朋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玩转了沿海的六个城市。如果不是朋友在火车上很认真的和我说:她想回家了,我兴许还会再花多一点的时间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包括之后上了外省的大学,对初到学校因思乡心切而哭的一塌糊涂的室友也报以不理解的态度。

很可笑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竟然很自然地把自己幻想成一个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流浪者。这种自觉洒脱,自觉浪漫,自觉别样的心理,其实不过是可笑的冰壳。

可能是由于我来自于一个对我过度放纵的家庭吧,我习惯性地接受亲人的爱,习惯性地拥抱那份不应该存在的不羁,以至于,我还没有完全学会爱人,就长成了大姑娘。顶着这张成熟的面孔,躯体里却流动着幼稚的血液。

不知道像我一样被宠坏、却又被现实抽醒的人到底有多少,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幼稚的过往吧。直到那份习惯性存在的爱被摔的粉碎,才终于懂得去珍惜,才终于懂得,在内心深处潜滋暗长的那份与之相对的爱也是存在的。

但无论做多少事情,很多事都已经于事无补。

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深觉遗憾。

真真珍贵的东西又总是这样,被人们轻易抛之脑后。

永远不要在你自己被伤的体无完肤时,才记起家这个避风港。永远不要把那个对你来说不可取代的地方当作一个短暂疗伤的休憩站。遍体鳞伤的你终于告别大千世界的精彩回到这个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享受着来自于亲人的寒暄温暖,触手可及来自于父母的深爱,而伤养好的你,不过从这个房子里带走了一提行李,可能连回头留恋片刻的时间都不愿施舍,便又迫不及待投入到新世界的怀抱中。

你的母亲渐渐老去,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眼睛也不太好使,甚至,也终于混迹于广场大妈行列,蹲坐在家门口和那些嘴碎的婆子们谈论着那些无关痛痒的传闻;

你的父亲也不再年轻,他终日苦于严重的脱发,嘴角的胡茬也变成了醒目的银白色,抽几口烟便咳嗽的厉害,打呼噜的声响与日俱增,也终于因为记性不好变得唠唠叨叨……

这样的他们,住在那个破旧的小房子里,吵吵嚷嚷,随性地过着无聊的日子,终此一生,却只为了爱你。

不要自作聪明,以为远行的姿态无比帅气。兴许你不想家,是因为,你离开的时间还不算久,你历经的磨难还不算多。

而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恋家的人,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至少说明,你看到了来自于那里的爱。

那或许是纷扰喧嚣的世间最纯粹的爱了吧。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

篇12:伤,其实也是很美好的杂文随笔

其实,我觉得从成长的角度而言,男孩女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男孩走路的同时也在受伤;女孩受伤的时候,同样也是在向前走路。或许只是不同的人,受伤的程度不同罢了。

周围很多同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内心的自己根本还是个小孩,为什么突然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就得照顾起下一代;我还是个孩子,怎么就爸妈急着谈婚论嫁了?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或许这就是咱们大多数90后的通病吧,伤的太少,以至于成长太慢。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否认存在许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例子,我曾经也自诩自己八岁学做菜,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有事情,也认为能够自食其力,但内心深处,我却时常询问自己:“你长大了吗?你成熟了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开始得猝不及防,结束后天各一方”,这样的感情经历可能谁都有过,我们也无法拒绝它的出现。但是之后呢?默默地流泪?寻找新一段感情慰藉?假装勇敢?肆意报复?……方式是千奇百怪,结局却都是一样的。无法挽回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不经历过感情的挫伤,又怎会懂得什么是爱?这样的文字看似鸡汤,但又何尝不无道理。当然,一帆风顺的爱情可能也是存在,但我想,在这样让人心慕手追的爱情背后,更多的或许满是将就。

篇13:是结束也是开始杂文随笔

那日天气晴朗,高温炎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而我却感到阵阵恶寒,犹如走在冰天雪地里一般。等了三个小时的车,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回到家已是傍晚了,看到夕阳的余晖渐渐在天空逝去,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落寂。看到我回来,父母很高兴,连忙招呼我吃饭。我淡淡地说你们吃吧,我不想吃了。随后上楼进了自己的房间默默地看着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作业、考过的试卷、做过的笔记……泪水不争气的往外涌。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我尽力了,高考前的两个月在教室里挑灯夜战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如今一切都结束了,以最残忍的方式结束了。晚上我告诉父母,数学考得很糟糕,考完后我觉得不难,很多题都是老师讲过的,然而当我看到答题解析时我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我强忍着泪水,但是还是没有忍住,我一遍默默地哭泣,一边喃喃地说我不甘心。父亲没有说话,母亲说已经考完了结果已成定局,你再不甘心也没有用,看开些,以后的日子还长。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那日日夜夜的,整日茶饭不思,除了看书就是睡觉,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与父母讲话,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白天睡觉,夜晚就坐在阳台上看月亮,月初的上玄月,像一柄弯刀散发着幽冷的光,好像诉说着时光深处的孤寂与无奈。我不出门是不想被人问起“你考得怎么样?”也有那么几次,我也想从阳台上纵身而下,就此了结一切。因为我实在无法忍受那些冷嘲热讽的声音与那些得知我考得不好后,笑得更欢的嘴脸。

从月缺看到月圆,再由月圆看到月缺,我渐渐明白人生也不过如此,总会经历一段难捱的黑夜才会迎来明月。如果我就此纵身跳下,又能怎样?只不过在我离去后,身上贴了一个怯弱者的标签;只不过那些等着看我笑话的人,还会继续笑下去;只不过我会永远沉睡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都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只不过最终苦的是父母,不仅要背负因高考而逼死孩子的骂名还得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十九年的养育之恩,辛苦付出,我回报给他们的只是痛苦。

十九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世间还有很多的美好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我不能因为高考失利而放弃了全世界。我必须要坚强地往前走,不管结果怎样我都要以最美好的姿态来面对,因为余生还长。

后来,我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兼职赚钱,在校期间还获得过两次奖学金。毕业后就在我现在的单位工作,至今已经八年多了。最重要的是在大学里我谈了人生的第一场恋爱,后步入婚姻的殿堂,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现在的我工作较稳定,家庭幸福,孩子可爱。在很多人看来,我也算是人生圆满了。挤在人流如织的上班路上,也可以昂首阔步,装一下职场精英,如果我不说也没人知道我曾经高考数学不及格。

高考,只能代表某一阶段学习的考核。考得好更好,考得不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在人生该奋力拼搏的年华里,拍着胸脯对自己说一声我努力过,亦无怨无悔。如今的社会已不是那个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的年代了。

社会瞬息万变,总能有口饭吃,总会有活下去的机会,只要健康的活着一切就都有希望。

篇14:一开始就歪了杂文随笔

父母们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送孩子上学,父母交代的第一句话,怕也是“听话”二字,“听老师的话啊!”至于听老师的哪些话,也不是关键,关键在孩子要听话,要乖。父母的言外之意是,老师可不是好惹的,得罪了给你小鞋穿,不说要贪什么好处吧,起码别吃亏。

在家里的教化塑形,是为送孩子上学做准备的,在家顶牛调皮捣蛋,到学校如何能像羊羔一样老实温顺?不可能啊。父母提前训练了,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在学校,一个老师要带几十个孩子,那就更需要孩子听话了。老师不光嘴巴上说要听话,还写出了叫做纪律和制度的东西让听话。听话的鼓励表扬奖励,刺毛的压制贬损处分。三好学生里的一好,相当多的包含了听话的成分吧。就是课本的内容,也会多是恭顺忠孝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听话服从素质与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可谓是一条龙操作,都是要培养听话的孩子和人才的。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多是填鸭式的一言堂,老师神神叨叨没完没了,也是为培养听话孩子的需要吧。

听话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性格、目标、价值观等,只有父母的老师的那一套听话哲学和处世方式。

老师的做法也没有错,因为社会往往也不需要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随便你到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上工作,都需要听话呀。听领导的话,听单位的话,听组织的话。至于这些个话对不对合不合适是不是真理就更不重要了,服从和奉献才是核心才是根本。

普世价值观念是讲究什么人类的自由啊、平等啊、公平啊、正义啊、民主啊、法制啊等等,我们培养的人似乎对这些没兴趣不讲这些了不追求这些了。是这样吗?

如果普世价值观是全人类全社会都需要的精神财富,那我们父母们做的事岂不是一开始就走歪了?接下来的教育也没矫正?社会也没提倡?

如果所谓普世价值观也就是西方宣传的一种噱头,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问心无愧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了。

那么,本文的题目也就过于片面武断站不住脚了,也就完全是痴人说梦可笑可鄙了。为此耽误了读者朋友的时间,作者也该罪该万死被千刀万剐的。

上一篇:人应懂得感恩学会回报作文下一篇:责任作文10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