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这个人范文

2024-04-18

嘿我这个人范文(精选11篇)

篇1:嘿我这个人范文

我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上一秒还在文文静静的看书,下一秒就在和男生“称兄道弟”。我是一个读书迷,因为读书可以给我带来乐趣。读书时,我像一座雕像似的,完全融入了书的世界,沉迷其中,怎么也不肯出来。因此,我也在看书的问题上闹了不少笑话。记得一个周末,我到书店看书。映入我眼帘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书,别提有多开心了。我迫不及待地选出感兴趣的书,如一匹饿狼,如饥似渴地读着。时间在我身边飞快地流逝,可我却浑然不知。抬头望望时间,呀!五点了,我活动酸麻的腿,准备走出书店。“喂!”我以为又是谁呆呆地忘了放书,捂着嘴偷笑,继续走自己的路。边走边读手上的书,咦?奇怪,我记得我没买书啊,这是哪来的书呢?该不会……忘了放书的人是我吧,噢,我还没把书“物归原主”呢,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一溜烟跑了。

我还是一个泼辣的`假小子,嘴不饶人。每次男生跟我争论的时候,我会绞尽脑汁出办法损他们。他无言以对就拍拍他的肩,笑嘻嘻地说:“跟我斗,你还嫩了。快喊姐。”我看不惯欺负软弱的人,那时候,我就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想在我的面前欺负人,不可能!都说女儿不如男,我偏要给大家看看,女孩也会坚强。我小时候喜欢和男孩子一样玩耍。记不起来是哪里,有一座不高不矮的围墙。那时候,我要么去爬树,要么走围墙。围墙很窄,但我却不害怕,还经常大胆的向有青苔的地方走,时不时会狠狠地摔下去,不流泪,不撒娇,自己爬起来,再去试试。成功了我蹦蹦跳跳地,又经常会不小心摔下去。回家一身泥,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又是斯斯文文的淑女,又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女侠”。哈,我这个人。

篇2:嘿我这个人范文

也许是我从小就和电子琴有缘吧,到了我9岁那年,看到了电子琴,便对它有了感情。天天嚷着爸爸买琴,爸爸可经不住我整天这么对他嚷嚷,只好成全我喽!告诉你,后来,我弹琴还得过奖呢,还真不少。

另外,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笑,常笑是好事儿嘛!别人讲了笑话,我爱笑。自己对别人讲了笑话,我更爱笑。每一次我都笑得个每完每了,听了我讲的笑话,你呀,不笑才打破了我的记录呢!

不信,那我现在就给你讲一个。从前有个县官,说话乡音很重,口齿又不清,别人常把他的意思弄错,以至闹出许多笑话来。有一次,他叫一个差人去买竹竿搭帐子。差人听错了,便到街上熟食点买了猪肝、大肠子,顺便还揩(kan)点县官的`油,多买了两个猪耳朵藏到口袋里准备自己吃。回来交差时,县官大发脾气:“我叫你买竹竿搭帐子,你却买了猪肝、大肠子,你的耳朵呢?”差人听了头两句觉得自己并没有听错,听到“耳朵呢”心里一惊,想到:这当官的真厉害,连我背后买的耳朵他都知道。于是,连忙从口袋里掏出说:“老爷,耳朵在这里。”怎么样,好笑吧!

我还爱看书,什么书都爱看,不过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生动有趣的漫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只要有一本书,我着顽皮的性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同学们,希望你们也爱上书,书真的很有趣。

我这个丫头这也喜欢,那也喜欢,爸爸妈妈有时因为我生气,有时因为我高兴。

篇3:瞧,这个人

“老马, 老马, 不怕失蹄, 跌倒再来。”这句歌谣在全班风靡起来, 经久不衰。

老马何许人也?对不起, 我只能说:“其乃中国籍女子也。”

老马作为堂堂的语文老师, 说话却总是没一句正经的。

“第一排倒数第二张位置的那个帅哥, 你把口水收收, 我长得就这么让你垂涎欲滴吗?”

“第三排的美女, 你站起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

她就这么“帅哥”“美女”地叫着, 我曾一度怀疑她是不是为了某一天我们也“回敬”她一句“美女”。

教导主任打着“低碳”的幌子开始抠门起来, 每天黄昏时分都要在各楼道里溜达一圈, 看到有灯开着就顺手关了, 还不忘提醒一句:“天还没黑呢, 省点电啊!”

我们可怜的老马, 十节课里有五节是在下午三、四节课。长此以往, 可把老马惹毛了。

那是一节迎接日落的课, 同学们强烈要求开灯, 老马酸溜溜地说了一句:“不能开, 待会儿教导主任又要骂了。”但她顺手还是把灯开了, 嘴里还哼着《日不落》。

其实, 没一副正经样的老马还是很有正义感的。

“哈!哈!哈!”老马在改作业的时候收到了一条短信, 就一直拍案叫好。

我们见怪不怪地问道:“什么事啊?股票涨了还是中奖了?”

“这世界上自命不凡的人还真不少。腾讯为了挤垮360采取了不兼容战略, 没想到一天下来卸载腾讯软件的人倒不少, 太痛快了!”一边说, 老马还不顾自己早已拍红的手掌继续拍桌子。

我们集体无语。有个这样的老师, 我们还真无奈啊!但有一点好处, 就是让我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寄宿生知道了一些新鲜事。

作为一个山里长大的“野孩子”, 老马对我们的童年也感到很无奈。

她总是讲些让我们羡慕不已的童年趣事, 比如爬树掏鸟蛋、找蛐蛐、骑竹竿等等。她还曾扬言哈利·波特骑扫帚是跟她学的。

她总是嫌我们缺乏想象力, 看到雨滴就想到珍珠和黄豆, 看到篮球就想到姚明, 看到苹果就想到牛顿……作文里老是用这些小学带来的烂梗, 没有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中年女性, 老马还是很爱美的。比如她的头发, 由黑到黄, 由直到卷, 经受过无数次“考验”。特别是那双高跟鞋, “踢踏踢踏”的, 几乎就没怎么歇息过。

可是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啊!那天老马穿着平底鞋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 我们都挺惊愕。原来老马“失蹄”了, 脚扭了。老马信誓旦旦地在我们面前保证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但没过几日, 老马的高跟鞋又跟她的脚“破镜重圆”了。

我们对其除了无奈, 无奈, 还是无奈。

有了这么一个活宝老师, 我们也只能创作歌谣来打发无聊了。

老马, 老马, 不怕失蹄, 跌倒再来。

(指导教师:马苏云)

专家点评

以轻松活泼的文笔, 写“麻辣”老师, “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不坠于油滑、不恭, 关键在于, 体会到了“老马”内心世界之中的爱、美、正直和智慧。

(骆冬青)

获奖感言

篇4:林肯这个人

山东师范学院刘祚昌同志从1954年动手写作,迄1977年才最后完成的《美国内战史》,是我国史学界研究这一事件的力作。由于作者以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务期其成,我们才得以读到这本四十余万字、全面论述美国内战的专著。《美国内战史》的出版,是我国研究美国史的一个新成果。

本文不打算逐篇逐章来评介这部旁征博引、史料丰富、论述广泛的著作,只打算就评介内战时期历史人物问题谈点读后感。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在美国内战中,黑种和白种劳动人民是革命的战斗力量及革命动力,他们的革命斗争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着整个革命过程。”因此,“作者力求在书中突出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在革命斗争的每一阶段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黑种和白种劳动人民,才是创造美国内战历史的动力。”对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作者认为应该坚持两分法,比如对林肯,“既肯定他之发布《解放宣言》的进步意义,又批判了他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既肯定他在领导反对奴隶主叛乱者的武装斗争中的坚决性,又批判他在南方重建问题上对叛乱者的妥协性;既肯定他反对奴隶制的一面,又指出他在这里所表现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他是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角度去反对奴隶制度的。”

作者也的确在评介历史人物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笔力。对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维赛、特纳等领导的著名黑奴起义,道格拉斯、加里森、洛夫乔伊等废奴主义者的献身精神,塔布曼、费尔菲尔德等“地下铁道”战士英勇机智的斗争,美国国会中以史蒂文斯为代表的急进派的活动等,作者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粗略计算,作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角色而被描述到的有三十多人。读者欢迎这种把历史人物穿插在历史事件中的写法。读史而不见人,就如同观看舞台上空荡荡的“演出”;见人而不见主要的人物,就好比只见舞台上熙熙攘攘,看不出个所以然,纵有刀光剑影的阶级斗争,这样的历史也只能把读史者带进不同时代的庙会气氛中,看起来热闹,看不出门道。美国内战的中心人物是谁?林肯。

本书对林肯的总的评价(见《美国内战史》第481—483页)是中肯的。但是这些总的评价与前面关于林肯的大量论述缺乏逻辑的连贯性,有些问题的提法也还可以商榷。

评介林肯,不能脱离他所处的地位,他不是在野的废奴派,也不是代表某一个州的国会议员,而是联邦总统;也不能离开当时的环境,这个联邦发生了南方奴隶主阶级打着州权论的旗号进行分裂联邦的武装叛乱,实质上是要把奴隶制强加给整个美国;在联邦主义和脱离主义之间,还有几个地位重要而又动摇不定的边境州,这就是林肯所处的历史环境。林肯作为联邦总统坚决反对分裂联邦的任何行为,同时他作为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归根到底是不能容忍与奴隶制度“和平”共处(这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或长期处于对峙状态(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活跃和进取,必然要为自己的扩张开辟道路)的,概括说,维护联邦的统一,代表当时是朝气蓬勃的资产阶级向奴隶制宣战,这是历史赋予林肯的任务。特定的地位、环境和任务,决定了林肯政治活动的主要方面。

在林肯的言论和行动中,维护联邦统一这一点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可是在奴隶制问题上就不是那样前后一贯,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史家有不同的评论。林肯在他就任总统前两年多(1858年)发表的“裂屋”演说(这篇演说同他就任总统两年多以后即1863年在葛底斯堡发表的为时五分钟的著名演说齐名)中,朴素而明确地说道:“‘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将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着重号是引用者加的,下同)。在这里林肯明确提出问题的实质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谁战胜谁、谁来统治的问题。到1862年8月在他发表预告性奴隶解放宣言前夕,他又宣布:“我在这个斗争中的首要目的便是拯救联邦,既非拯救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假如我对于奴隶制度或有色人种做什么事情的话,我之所以做,是因为我相信它将有助于拯救联邦,而假如我忍耐着不做什么事情的话,我之所以忍耐,是因为我不相信它将有助于拯救联邦。”在这里,林肯又把摧毁奴隶制度的任务从属于拯救联邦。如果考虑到南方诸州中有不少反对脱离联邦的奴隶主,在北方阵营里也有身为奴隶主的联邦主义者,此外还有在北部和南部之间观望风向的边境州等等,那末,把林肯的上述表态理解为出于策略上的原因,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最有力的根据就是在他作上述表态四个月之后,1862年12月他在致国会咨文中明确指出:“假如没有奴隶制度,叛乱就绝对不会发生,而且没有奴隶制度,叛乱就不能继续下去了。”接着,正式的解放奴隶宣言发表了,这是在埋葬奴隶制的棺木上钉下的一枚巨钉。两年后,1865年1月31日,在林肯被刺前的两个多月,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制定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从而在法律上埋葬了奴隶制度。林肯在废除奴隶制的斗争中,排除阻力,稳步前进,最终完成了他所代表的阶级赋予他的使命。十分明白,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真正的领袖,不是作者在本书前面(第210页)所说的撒迪厄斯·史蒂文斯,而是作者在本书后面(第483页)所说的林肯。林肯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行动的,未必是如作者所说只代表北方资产阶级中的“中间派”(美国作家桑德堡也持“中间派”论的观点)。急进派中不乏北方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提出比林肯更激烈的纲领,但从全局的意义上,并不一定立即可行,因为还需要有一个排除阻力动员舆论创造条件的过程。这使人联想起另一位美国总统富·罗斯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初期的政治活动。罗斯福在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并威胁到美国本身利益的情况下,却难以有所作为,国会内外孤立主义势力对他形成强大压力,而美国公众舆论也普遍要求美国隔重洋以自保。尽管罗斯福认识到美国势必要投身于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但他也只能谨慎地、稳步地缓慢前进。最后,还是珍珠港的炸弹声帮助他完成了艰巨的动员人民的工作。美国内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加复杂,敌我阵营不若对外战争分明,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联邦军中有南方脱离州的人,在南部同盟军中也有北方各州的人。参议员克里坦登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北军少将,一个是南军少将。林肯的夫人有三个兄弟死在南部同盟军中。至于经济上的千丝万缕关系就更扯不清了。这些都是林肯行动谨慎的一些因素。1861年9月,急进派催促林肯发布解放奴隶宣言,林肯回答说:“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

评价历史人物看主流。林肯发布《解放宣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美国总统,恐怕很难超越这个限度了,因此,马克思称《解放宣言》是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本书作者认为林肯发布《宣言》“动机是很不纯的,完全是客观环境逼迫“所致”(第278页),因为“动机颇为不纯,所以《宣言》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及不彻底性”(第279页)。这种评价未免失之过苛。实际上本书作者对《宣言》发布的前因后果已经作了相当好的描述,无论如何很难与动机纯不纯这种提法挂上钩,应该说,这是本书的败笔。

林肯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我们不应该无视他所执行的政策的剥削阶级烙印和偏见。比如他在当选总统前与道格拉斯的辩论中,表白在种族优劣的看法上他与道拉格斯是一致的,他不认为黑种人白种人在社会和政治一切方面都能平等,他不同意给黑人以选举权、陪审权、担任公职权和黑白通婚。他的资产阶级种族偏见在后来的火热斗争中有所改变。比如在黑白通婚问题上,他在后来的另一个场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是不会同一个黑人妇女结婚的。如果一个白人愿意娶一个黑人妇女作妻子,就让他娶吧——只要黑人妇女支持他娶。”在1863年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他公开宣布美国独立战争时杰弗逊的名言“一切人生来平等”,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切人自然包括黑种人在内。虽然在黑人问题上,林肯是一步一步在前进,但是直到他1865年4月被刺身死前,他没有能解决或者说没有来得及解决黑人的选举权和分配土地问题。

此外,在林肯对待南方叛乱分子和暗藏在北方阵营中的反革命分子的政策是否过于宽大问题上,看法也不尽相同。本书作者认为林肯过于宽大。但是美国史学界中认为林肯在执行镇压权力方面已超过宪法所规定的权限者也大有人在。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摩理逊、康马杰和鲁吞堡认为:“在内战期间林肯掌握的权力比任何英语国家的统治者——从克伦威尔到丘吉尔,所享有的权力都要大。如果林肯是柏拉图所梦想的理想专制君主的话,那么从美国宪法的法律观点和实践意义来看,他却是一个独裁者。……林肯认为在联邦瘫痪的情况下,对宪法采取小心翼翼的态度是不明智的”(摩理逊、康马杰、鲁吞堡合著《美利坚共和国简明史》,1977年纽约版第284页)。林肯在说明他对破坏分子的坚决镇压政策时说:“难道我应该枪毙一个开小差的头脑简单的小兵,而不去触动他开小差的阴谋者的一根毫毛吗?”(出处同上。)据统计,在内战期间,联邦司法当局逮捕的表面效忠联邦实则进行破坏的“铜头蛇”分子达一万三千五百多人。对待被打败了的南部叛乱分子,林肯主张采取和平政策,以利于“迅速着手重建工作”。林肯的这一政策,与他维护联邦统一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论古今中外,在国内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政权对自己的敌人采取和解宽大的政策以利于恢复和重建,是屡见不鲜的。当然这必须是战胜的一方确能牢牢地掌握住局势。象巴黎公社革命政权那样在自己的政权并没有巩固,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未最后解决时,对反革命分子采取宽容放纵的政策,那当然是致命的错误。但是,林肯在联邦军取得完全胜利的条件下,对参加叛乱的分子实行宽大,拒绝处死戴维斯、李将军等南部同盟首要分子,拒绝对南部实行报复、惩罚和摧毁政策,以利于争取南方群众,消除敌对感情,这恰恰是林肯的高明之处。这是根据美国的具体国情和民情制定的政策,不能完全套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镇反、肃反以来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者受奖”等无产阶级专政政策。如果对南部采取类似对付战败国的办法,资产阶级中央政权未必能稳定,在动荡局势中,美国资本主义也未必会出现十九世纪后期的那种迅猛发展的局面。

林肯的功过是非最权威的评论者是美国人民。他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他的影响至今还存在。美国人民十分崇敬他。1962年美国《纽约时报杂志》举行过一次推选最得人望的美国总统的民意测验,林肯竟超越华盛顿居第一位,以下依次是华盛顿、富·罗斯福、威尔逊……。谈到这里,打算附带谈几句关于美国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总的原则当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简言之就是实事求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过去对美国历史人物或是避而不评,或是作简单化的政治鉴定。该肯定的不加肯定,因为是帝国主义头子。当然,在今天的形势下,也不要走到另一极端,一切都好,该批判的也不批判了。总之,要根据翔实的、充分的材料,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白的不要说成黑的,是黑的也不要说成白的。我们应该坚决反对那种把历史比作千依百顺的小姑娘可以任凭人们去打扮的反动唯心史观。比如,硬要说罗斯福的“新政”散发着法西斯气味,这说不服人;同样,如果把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中的立场说成是公正无私仗义执言,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都不符合史实。

话扯远了点,还是回过来再谈几句关于《美国内战史》的意见。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史料比较丰富,但在材料的取舍繁简上还可作进一步的斟酌。第三篇《战后南方重建时期》占了一百一十多面,从1865年讲到1877年。这个问题严格说来已不属于内战史的范畴,而是另一个专题,如果本书不谈,另成专书,可能谈得更透更能有所发挥。书中最后部分《美国内战总结》,作者是花费了气力的,对读者也有帮助。只是最后总结的五点教训,读来总觉得多少有点“穿靴”、“贴标签”的味道。在内战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后,美国奴隶制度已经被粉碎了。内战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场经济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种植场奴隶经济,它已经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877年以后种植场主攫取了南方各州的政权,在以北方为主体的资产阶级中央政府的默认和纵容下,剥夺了黑人曾经争得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但毕竟不是复辟奴隶制度。本书作者用了许多“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整个南方实现了复辟”等类辞句,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奴隶制度又回到奴隶主阶级手中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篇5:嘿我这个人学生作文

我们班的班长是徐骞,他的长相简单,小而明亮的眼睛,说话伶牙俐齿,可厉害啦!

有一次,我们班的班主任去听课。俗话说: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可是这只“大老虎”走了,还有一只“小老虎”呀!只要你有丝毫捣乱的思绪都要停止下来,因为只要你稍微不遵守纪律,这只“小老虎”就会大大方方走向讲台,把你的名字记到黑板上,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你一番,让你得到应有惩罚。徐骞平时有情有义,但负责班级纪律却是一丝不苟、铁面无私。他的好朋友周思维经不起纪律的约束,开始捣乱了,并且还大声地讲起话来。徐骞没有因为周思维是他的好朋友而手下留情。还对他还进行了更严肃地批评和教育。就在这时,全班不约而同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篇6:嘿我这个人范文

@轻轻家教app余老师整理

教学目标: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情,深入体会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激发每一位同学关注和袒露自己友情的勇气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探讨一些关于友情的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友情观。

教学计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二、导入:各位同学上午好!林肯曾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友情。

三、1、阐述教学目标

2、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两位文学巨匠,80年始终不渝的友爱成为耳熟能详的佳话,他们是谁?对了,就是冰心和巴金!《冰心,巴金这个人„„》这篇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冰心和巴金两位老先生是如何诠释“友情”二字的呢?首先请听一段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冰心、巴金之间的对话(这里我将会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巴金和冰心,很有感情地朗读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对话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6分钟)然后请学生讨论回答(8分钟)

总结:冰心、巴金,一个住在北京,一个住在上海,人们也许知道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却未必知道他们之间的莫齿深情,对话向我们展示的是两颗正直、智慧的心灵在相互碰撞中所产生的默契,这种默契,体现了人类最珍贵的友谊。文中在描述冰心与巴金的友谊时说:淡交如水,大道若弦,古人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像雨后的碧荷,又像清晨的露珠,是纯洁的,超脱的。古人曾说:与势交者、势倾则绝,与利交者、利穷则散。只有在排除利害关系之外,相互尊重、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友谊才会天长地九。冰心和巴金两位老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友情的真谛。

2、在了解了名人的故事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现在请看事例,想一想,就如你是B,你会怎么办?(6分钟)

事例:A和B是一对好朋友,一天,A对B说:“我昨天路过甲班时某人向我泼水。”“那还得了,今天我帮你收拾收拾!” B说。于是,放学时A、B拦住那人痛打了一顿。假如你是B,你会怎样做?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朋友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你怎样理解友情的价值? 请同学们讨论下节课回答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回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二、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友情观。大家都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固然勇气可嘉,但是,江湖义气却万万使不得。当朋友需要帮助时,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是不是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第二,考虑这种帮助是不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第三,如何帮助,也就是帮助的方式。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帮助朋友之前想想这三个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

三、同学们对友情是这样理解的,那么,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友情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以小组为为交流,并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评出的最佳名言。

篇7:瞧,这个人

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充满了作者奇妙的幻想与有趣的故事情节;曹文轩的《根鸟》和《青铜葵花》让我感动、震撼, 懂事的根鸟, 坚强、默默付出的青铜, 善良柔弱的葵花, 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几本书, 深深影响了我, 让我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脖子扭扭, 屁股扭扭, 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听, 是谁大清早就“卖弄”那“美妙的歌喉”?哈, 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出来, 当然是我们自称“宇宙超级无敌清纯美丽可爱迷人大美女”的蓉蓉同学啦!

看她, 睡衣的领子竖得像什么似的, 衣角不知又被塞到了哪里, 趿拉着拖鞋, 那一头被我们戏称为“飘逸的钢针”的乱发跳着“疯狂迪斯科”, 简直没有形象可言, 狼狈不堪。她自己却还在“津津有味”地跳着舞, 扭着屁股, 令人哭笑不得。

我们这位“寝室活宝”可是“小有名气”的“喜怒哀乐无常之人”。不信?往下看呗!

喜———“哇, 我得了满分!”

数学测验的试卷下发了。蓉蓉抖抖索索接过课代表手中的卷子, 紧张兮兮地不敢看分数。因为据她所知, 这次全班只有三个满分。正在蓉蓉扭着头的当儿, 她的同桌凑上去偷看她的分数。这一看不打紧, 同桌大惊小怪地叫起来:“我是不是眼花了?蓉蓉, 你是满分!”蓉蓉忙不迭地看分数, 接着那叫一个“喜不自禁”“手舞足蹈”, 脸上的肉笑得打颤, 眉毛都挤到了一块儿, 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她逢人就说:“你知道吗?我得了满分!”

怒———“不许欺负她!”

教室里突然听到“哗啦”一声, 原来是一个男生将同桌女生的书包倒了过来, 书本作业如泉涌般纷纷飞泻而下, 教室中仿佛突然多了一个展示书本文具的小地摊, 把那位女生窘得什么似的, 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突然哭起来。这时, 只见蓉蓉“气势汹汹”地跑到那男生面前:“不许欺负她!向她道歉!”那男生见蓉蓉一副严肃的面孔, 被吓住了, 只得悻悻地用蚊子般大的声音向同桌女生道了歉。

此时, 蓉蓉仿佛凯旋的将军, 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出了教室, 虽然表面上淡定, 实际上, 心里不知多得意呢!

哀———“呜, 想妈妈……”

坚强的蓉蓉也有脆弱的时候。

这天中午, 我与蓉蓉在寝室里打电话。我最后欢快地一声“拜拜”, 挂断了电话, 等着蓉蓉来用。没想到蓉蓉把头闷在被子里迟迟不肯出来。我担心她有什么不舒服, 就把她拖了出来, 却看到她一双泪眼矇眬,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往下掉, 越擦越多。我惊讶地问她怎么了, 蓉蓉可怜兮兮地呜咽着回答:“呜, 想妈妈了……”原来, 表面那么勇敢乐观的蓉蓉内心也会这么柔弱……

乐———“聆听生命的潮音”

但蓉蓉就是蓉蓉, 怎会让坏心情持续发霉呢?

到了晚上, 蓉蓉显得异常地乖, 一个人坐在床上专心地擦鼻涕, 将卫生纸撕成一条一条, 有“险情”时就捞起一块擦。大家笑她的样子好傻, 她却不笑不语, 仰天凝眸, “深沉”地造句:“我歇斯底里擦鼻涕, 聆听生命的潮音。啊, 生活是多么广阔……”大家笑到喷饭。蓉蓉忍俊不禁, 又想保持严肃, 却把表情弄得怪怪的, 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更加让人笑倒……

瞧, 这个人!瞧, 这个滑稽可爱的蓉蓉! (指导教师:王国华)

专家点评

篇8:力贞这个人

1929年11月7日,出生的前一天,父亲刘志丹从甘肃作地下工作回到家中,女儿生下来后,他十分高兴。他对家人说:“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刘力真,就是叫她长大后力求真理,作正义的人。”祖父说:“叫这名字不像女娃名。”父亲说:“你说叫啥好?”祖父想了一会说:“现在各种主义很多,求真正的真理最重要,你起得好,就这样叫吧!”以后人们亲切地叫她“真娃”。

1934年,敌人抄了她家,她和母亲到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时,要在发粮本上写名字。管理员就写了“刘真娃”。1937年到延安,要上小学,一位知识分子老干部对母亲同桂荣说:“女娃叫这名字太硬了。”母亲说:“她父亲起的名字怎好改。”老同志说:“那是小名,应有个官名。”母亲同意了,他就给起了个“刘素珍”,上小学用了三年。

力贞上到四年级,有了主见,她坚决要改回父亲起的名“刘力真”,一直用到上大学、工作。1979年,陕西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力贞作为西安市選出的代表,出席了大会。选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时,候选名单出来本没有她的名字,榆林、西安代表团以及一些代表提出应把她补到候选名单中去,按规定和程序补了上去。公布候选人名单时,工作人员把她的名字写成了“刘力贞”,人们看到把她的名字写错了,对她说:“快提出改正你的名字。”她笑着说:“我资历浅,没作出成绩,肯定选不上,不可当真。”结果她被高票当选副主任。人们称赞她,她开玩笑说:“那不是我,和我的名字差一个字哩!”大家都笑了,她又加了一句:“这是沾了我父亲的光,这可真是逼我上梁山了!”从此就用了现名。她后来说,用现在的时髦话说:“这可真是被副主任了这么多年!”

二、下乡是她的习惯

力贞(我也要写这个贞字,开始时很不习惯)小时,因敌人对老家的不断侵扰,她母亲身体不好,奶不够吃,一直瘦弱。1956年工作后,又患了肺结核,经治疗一好转她就上班了。

三年困难时期,陕北灾情严重。她要带医疗队去米脂救灾,巡回医疗,走时我们担心她的身体,劝她身体好些再去。她说:“现在正是要救陕北人民命的时刻,他们又饿又病,我怎能见死不救,我累死了也值得,这应是父亲对我的要求,这也正是我报答陕北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的时候。”

听说她到米脂后一天跑几个村,抢救时她对着病人口帮助呼吸,给小孩看病时吐她一身,拉到手上。为了赶时间,她叫乡干部骑上自行车,她背着药箱坐在后面架子上赶路。陕北路仄不平,常常摔倒,忍痛骑着再走。

米脂各乡的人都知道“刘队长”,后来知道她是刘志丹的女儿,许多老人都哭了,拉她到家中一定要吃一碗小米稀饭。那时吃一碗小米稀饭也不容易。医疗队在米脂不但看好了成千人的病,还救灾搞生产,直到“文革”造反派向他们闹事,才回来了。

以后,她还去陕南巡回医疗过。在西安郊区,她防治过小孩脑膜炎。下放三原医院后,她采用罗布麻治疗高血压。因为给农民减轻了负担,她在三原的住地,常常早上起来一开门,门口放着一小袋或一小篮鸡蛋,不留姓名。她说:“中国农民真是礼义之人!也不知怎么感谢他们!”

铜川有一工人被汽车在人行道上撞死了,家属控诉一年无果,她找到我家说:“刘志丹女儿一定会为我作主。”刘力贞亲自去调查,找到了犯事单位,最后作了赔偿。

她到陕北出差,吴旗、甘泉农民反映他们的水坝在“文革”中冲垮了,她马上联系黄河委员会并去作调查,很快拨款修复了;她还联系一些社团,为陕北修建小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总之,下乡给老百姓办实事,成了她的习惯。

三、不断反思

离休后,她十分关心党史,不断寻找多方面的材料阅读。了解越多,她的反思越多。她谈得最多的还是我们西北的党史。

她说,刘志丹、习仲勋等西北老同志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发展成西北根据地,又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主要是陕甘边首先以民主革命为目标,以爱国民主为政策,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包括国民党的县长、军官、民团武装、哥老会、山大王等,只要你爱国,反对封建军阀统治,都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将的转炼成,成为少将的牛化东、曹又参、郭宝珊以及国民党保安县长崔焕九等,都是刘志丹在上世纪30年代初作兵运地下工作时团结过来的人,大多成了共产党员。还吸收了北京、西安等地的大学生,这些人大多家庭是小资本家或地富,但他们放弃优越生活、工作,来穷困的陕甘边参加革命,这正是大义之举,因而受到根据地人民大欢迎。边区领导很重视发展生产,建立市场,发行钞票,开办学校,保护森林……因此根据地军民紧密团结,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敌人的围剿,不断使根据地扩大。但那些搞“左倾”的人,认为他们的这一切,都是“右倾”,队伍不纯,甚至说是“托派”、“土匪”(国民党那时说共产党是共匪),是“捎山主义”、“土匪路线”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要杀头。中央来了,从监狱救出同志,但父亲刘志丹仍戴着“右倾”帽子,牺牲在东征前线,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呀。

力贞认为“左”的根源一般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办事莽撞;而一加上个人主义,就贪权争位,就不惜杀同志,毁成果,起的作用和敌人一样。

我党历史上“左”的时间较长,因为“左”的口号易于煽动人,因而造成损失很大。这个教训我们应深深记取,只有防止了“左”的发生,我们建设美好繁荣昌盛的中国才能较快实现,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才能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和老伴1947年在延安相识,1954年结婚,相处近70年,现在痛失老伴,我首先想到了这几点,11·5夜泪笔成此短文,以告她在天之灵!

篇9:她这个人

她有一双特别有神的眼睛,每次演出,她的眼睛都会跟着剧情走,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生气,一会儿伤心,观众们只要通过她的眼睛就能读出故事里的情感。她的嘴巴也很有特色,笑起来时就像金元宝似的。小时候,别人只要一看到她咧嘴笑,就会说:“嘴巴呀,可是你身上的宝!说不定以后还能招财进宝呢!”很多人脸上的梨涡都是一边一个,而她呢,却偏偏与众不同,只在右边!只要她浅浅一笑,可爱的小梨涡就会出现在她的嘴角边,就像小雨点亲吻她的脸颊留下的痕迹,可漂亮了!

别看她人小,本事可不小。她是“画家”,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在画纸上尽情地涂鸦;她还是个小有名气的“故事大王”,从幼儿园起就已经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类大赛,并获得许多奖项,有:宁德市朗读比赛第一名、福建省故事大王金奖、中国花样少年语言艺术大赛全国金奖,还拿到了语言艺术四级证书,并以“闪亮小主播”第一名的成绩签约了宁德市广播电台,圆了自己的主持梦……这些都是她多年来努力学习语言的收获和成果。

说到这,你肯定会问:“这么可爱,这么优秀的女孩是谁?”告诉你吧,她就是我——何奕璇。妈妈为我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优秀。

篇10:宋江这个人

涉世稍深,又看出宋江伪善和权诈的一面。他谦恭礼让、乐于助人,骨子里却工于计算,支配欲极强。这一印象,后来在金圣叹的评本里得到了印证。可我始终不解的是,梁山泊人才济济,施耐庵何以让这么个人位居群雄之首,因而觉得这是小说的一大缺憾。

近读《水浒传》,忽然茅塞顿开:施耐庵不正是通过宋江的成功以警世人吗?

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宋江以忠义的化身自居,连自我介绍时也忘不了说“俺是梁山泊义士宋江”,但细检其所为,殊难找到忠和义的踪影,充其量只有一些博施的善行而已。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视为“忠”的表征。这“替天行道”是句含混话。天之大德曰生,宋江所行的却是杀戮。他从法场得救,要做的头件事就是烧杀:火烧无为军,杀死黄文柄一门良贱四五十人。黄某不管平素为人如何,在宋江一事上无可指责,他仅仅维护了朝廷的利益。退一步讲,即使宋江有理由仇杀,杀的应是黄文柄一人,而不该是合家老小。对此,连称许宋江的李贽老先生也大摇其头,批道“大不是,大不是”。

宋江忠君的神话还建立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上。也不知这贪官和皇帝的界限宋江是怎么分的。不知他践踏的王法,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率众攻的城、掠的地、杀的官兵、抢的国库,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劝降和逼降的剿捕将领,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拉秦明、呼延灼、关胜等人背叛朝廷,抬出的理由是,梁山好汉企盼朝廷招安。可这些人根本不需要绕一个落草——招安的大弯子,他们已是在为朝廷效力。

宋江受招安是否符合施耐庵本意,现在不得而知,值得关注的不是宋江招安后的行为,而是求招安的心理。我们知道,传统的仕途是“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不成、武不就的宋江,没有待价而沽的资本,县衙小吏已是他事业的顶点了。可宋江不是安分之人。他言必称忠义,但有两处却显现出心迹:一是得知晁盖等人在梁山做大事业,自言自语流露出艳羡之情;一是酒后题诗“敢笑黄巢不丈夫”。庙堂既然无法靠近,就在江湖上迂回发展。当然,走江湖也得凭本事吃饭,但有个“义士”名头,不啻怀里揣着“铁券丹书”,近可以保身,远可以腾达。待得当上梁山寨主,总算有了与“帝王家”交易的本钱。倒霉的是那些诚心聚义、共襄盛举的异姓弟兄,糊里糊涂就被宋江给卖了。

宋江的“忠”如此,“义”又何如?义是《水浒传》的灵魂所在,梁山事业的凝聚力就是义气。身为群雄首领,宋江理当为义的表率。不错,宋江在江湖上有“孝义黑三郎”的美名,各路好汉都把他目为义士,对他恭敬有加。然而众人的敬意并非基于各自对他的认识,而是传闻。初见他时,谁也没见他有何义举,难免对他有些无礼。只在听到他是江湖上盛传的“及时雨”时,才倒身便拜。这一套式重复得有点腻味,作者不厌其烦,是为不断提醒读者:众好汉拜服的宋江不是活生生的见义勇为之士,只是“义士”名头的载体罢了。一句话,宋江的威望不是建立在他的行上,然他的名,如我们前面看到,源于施利市恩,与真正的“义”相去甚远。

宋江和梁山的结义弟兄后来又是如何相处的呢?与宋江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晁盖、花荣、李逵诸人。花荣是宋江的心腹,救过他的命,与他共患过难。按说,两人可以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当花荣要给他开枷时,他假惺惺地来一套说辞;背着花荣却又私除行枷。李逵是一条血性汉子,对朋友忠贞不贰。他讲到母亲不幸死于虎口落泪时,宋江一厢却大笑起来,接着说:山寨得了新人,“正宜作庆”。一次,李逵求战被宋江喝止后擅离梁山,宋江就认为他“多管是投别处去了”。小人之心,由此昭然。

最能看出宋江为人的是他和晁盖的关系。晁盖是他的“心腹弟兄”,他曾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给晁盖通风报信,后来晁盖也曾两次率领人马赶来救他的性命。宋江得救时向晁盖发誓,要“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同生”。实际又如何呢?

宋江一入伙,就甩开晁盖更改梁山体制。梁山的秩序是以交椅排名次,这既是才能功劳的体现,也是发号听令的依凭。宋江头件事就是废除旧法:功不分高下,让旧头领坐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这一安排乍看无关紧要,实则不然。晁盖的原班人马是旧头领,宋江交结的是新头领。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聚集在寨主晁盖的麾下。宋江硬要分宾主,貌似谦逊,骨子里却咄咄逼人。旧头领总共才九个人,新的多达二十七人。这样一来,就把晁盖和占多数的新头领隔开了。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想晁盖的处境:他率众千里跋涉,救宋江归来,又得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席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连视觉重心也严重倾斜,晁盖居中,安能端坐?下面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零零落落几个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对晁盖来说,这哪里像庆功,简直是受罪。

宋江不以山寨大义为念,把梁山新头领视为己有,不让晁盖染指。每有战事,辄言“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一句话便把晁盖冷置起来,使他一指挥不得新头领,二结识不得新好汉。宋江出战,新得的人越多,旧头领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便越弱。

议打曾头市时,宋江却破例没有劝阻晁盖,甚至出现风折军旗的凶兆,也不吭一声。以前宋江遇险时,晁盖总是倾寨出动前往救援,此番晁盖涉险,宋江只“密叫”戴宗尾随探听消息。晁盖中毒箭受伤,却迟迟不见梁山赶来相救。

当然宋江并未直接陷害晁盖。但是在他营造的氛围中,轮不到晁盖打有惊无险的安稳战,打险战是晁盖亮相的前提。晁盖不会不知,风折帅旗不利于主将,但他不愿放弃唯一的出战机会。晁盖受伤,是因为当前锋。出事前林冲力劝他到后面接应,他答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八个字里,透出多少心酸和无奈。堂堂一寨之主,令不能行,只好自己在前杀开一条血路,宋江隔离策略成功之日,便是晁盖丧命之时。晁盖中箭后,“死拼”救他的全是几个旧头领。晁盖身危之际,宋江既不求医也不问药,唯“守定”在床前哭——等到他人死。

晁盖也许是第一个看透宋江为人的。本来宋江是晁盖的恩人,宋江一上梁山,晁盖便要让位给他。可后来晁盖临终时却又嘱咐:捉得仇人史文恭者为梁山泊主。其遗愿分明是不许宋江继位。

晁盖生时,宋江不以忠义事之,晁盖死后,宋江还要背叛他一次:他背弃晁盖的遗嘱,算尽机关,攫取梁山权柄。山寨本不可一日无主,有晁盖嘱咐在前,梁山泊理当立即为晁盖报仇,然后拥立新寨主。宋江却“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寨中事务一乱,大伙只能推他出来收拾。这招果然奏效。宋江一坐到主位,即刻发了一大通号令,哪像是哀恸过度乱了方寸之人?

不过,宋江现在只算摄政,晁盖的遗嘱还横在那儿。宋江一边延缓报仇,一边盘算着下一步棋。一日闲话时有人提起卢俊义,宋江猛的计上心来:“梁山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止有什么烦恼不释?”宋江究竟有何烦恼?是晁盖遇害、大仇未报吗?不是,宋江从不言为晁盖报仇。梁山泊后来攻打曾头市,却是为了夺马。曾头市失利请和,宋江同意罢兵,条件是曾头市交出照夜玉狮子马,而非仇人史文恭。最后晁盖大仇得报,多亏宋江“死要”那匹千里龙驹。可见,他的烦恼另有因由,后来种种迹象表明,晁盖的遗嘱才是他的烦恼所在。

晁盖遗嘱把宋江降为“众弟兄”之一:捉得史文恭者为寨主,宋江得与几十条好汉单个竞争。宋江旧日威风基于倚众恃强,按遗嘱做,他就无力可借,无势可乘。如果来一个有望当寨主的新人,他烦恼的死结就会解开。当然不是宋江有意让位给他人,而是树一个假想敌。有了卢俊义这个“竞争对手”,宋江就摆脱了与数十人争位的困境。原来的争位局面是多极的,宋江虽为一极,但绝无优势。请来有竞争实力的卢俊义,格局就变了。多极一下子变成两极:非卢即宋。

其实,卢俊义本无意与宋江竞争,只是宋江频频让位,硬是把卢俊义塑造成假想敌的形象。宋江抬高卢俊义,是不让众好汉出头,逼卢俊义扮假想敌角色,又是拉拢众好汉为自己出力。这一压一拉,梁山众好汉不知不觉就被排除出角逐之列,沦为宋江得位的工具。宋江下了卢俊义这个棋子,争位的死棋就活了:众多的竞争对手成了他的支持者。这样一来,就算卢俊义是强龙一条,也敌不过宋江这地头蛇了。这一招实在高明:宋江先利用卢俊义压服众好汉,再利用众好汉反制卢俊义。怪不得宋江一直放着梁山榻边的仇敌不管,千方百计要卢俊义上山,甚至不惜一再调兵遣将过州冲府远征千里之外的大名府。

后来攻打曾头市,卢俊义不得做前部先锋而其他好汉捉得史文恭,功劳便算在宋江名下。不巧的是,仇人撞到卢俊义手里。按晁盖遗嘱,梁山要尊卢俊义为寨主。可宋江偏要“商议”立寨主之事。所谓“商议”,就是说此事还有待定夺。他虽提到晁盖遗嘱,也推卢为尊,但所列的理由却是,论相貌、出身、才干,梁山众好汉谁也比不上卢。这实在是以退为进,挑拨离间。假如宋江诚心拥立卢俊义,何须多费口舌,遵遗嘱办即可。这本是一件极明白的事,被他缠来绕去,弄到要拈阄打两州府。晁盖的遗愿于是乎蜕变成形同障眼法的儿戏。最后通过作弊,宋江名正言顺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宋江是个成功人士。他盗忠义之名行不义之实,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众好汉未能看穿他的权诈。可悲一百多条汉子栽在这么一个人手里而不自知:是他们的淳朴和忠义成全了伪君子宋江。作者描写宋江得志,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篇11:说一说“瞧,这个人”

中学生写记叙文, 该写什么人记什么事?答曰:写自己的生活, 写熟悉的人, 记身边的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 你们一定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唯有你对生活张开了眼睛, 你才会发现生活的美。

美国伟大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曾这样写道:“如果, 由于某种奇迹, 我可以睁眼看三天……第一天, 我要看人, 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 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 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 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 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

是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 总有那么一些人, 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

然而, 我们有没有关心过他们, 就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我们是否曾经久久凝视过他们的身影和面庞, 就像海伦渴望她能够凝望莎莉文那样?我们可曾发现他们内在的美好和外在的迹象之间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喜怒哀乐, 曾经怎样牵动过我们的心?他们的性格修养, 曾经如何打动过我们的心?他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注意过没有?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有没有走进过?

“瞧, 这个人!”这个人, 就是你身边的人, 是爱着你的人、为了你的人、和你在一起的人、帮助你成为你自己的人。你要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和感激, 去凝望他们。你要怀着虔敬、温暖、微笑和真诚, 去描述他们。

二写好文章:丰满他们

第一, 要集中不要分散。写人忌贴标签, 要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 集中写一个人。

如果凝聚笔力写一件事, 要安排好故事情节的层次和结构, 让主人公在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之中,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其性格精神, 在具体的事件中, 让人物自己站立起来, 而尽量不要概括其人如何如何。比如小说《安恩和奶牛》, 安恩的性格特点, 就是从她的言行神色中表现出来的。

如果要串联几件事情, 则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 每件事情要从不同角度展现其人的风采, 而不能是简单地罗列堆积。

第二, 要细腻不要浮泛。写人必须从小处落墨, 有细节才会有生活。生活中的人与事, 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 举手投足之间的细腻刻画, 才能展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里, 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袍的唯一一个人, 这个细节, 就写出了他的身份;他买酒时, “排”出几文大钱的“排”字, 更是出神入化。

写人还要善于描写, 语言、动作、肖像、心理, 正面 (直接) 、侧面 (间接) ……描写的内容和手法种类多样, 细致生动的描写会让你笔下的人和事充满生命的活力。比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 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描写, 对于表现这个人物、深化小说的主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日常读书以及语文课上, 要用心学习并学以致用, 这样才会“下笔如有神”。

此外, 叙事写人时要注重环境描写, 以景衬情, 不但细致入微, 而且情调倍增。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药》, 其中的环境描写, 堪称经典。

第三, 要波澜不要平板。对篇幅短小的文章而言, 最好直接入题不兜圈子, 力求在一段之内引人入胜。可设置悬念, 激发人阅读的兴趣, 也可采用倒叙, 吸引人去探寻来龙去脉。

写事的方法很重要, 除了情节安排的层次结构之外, 最好能确定一条展开故事的线索, 围绕这个线索来安排层次, 要有起伏, 要突出高潮, 要有详略, 要重心显豁。如何安排线索展开情节, 建议同学们多读一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比如《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警察与赞美诗》等, 都是短篇佳构。

最后, 再强调一点, 那就是在记叙描写之外, 注意使用其他表达方式, 或抒情或议论。精当的议论或抒情,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尤其在结尾处, 往往可以点石成金, 升华主题。

上一篇:赏美丽的桃花作文下一篇:民办学校校长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