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自我鉴定多篇

2024-04-24

新教师自我鉴定多篇(精选5篇)

篇1:新教师自我鉴定多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转眼之间,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也走得太匆匆。如今站在临毕业的门坎上,回首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有过期待,也有过迷茫,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

本人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同学们的帮助下,

通过不断地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

篇2:新教师自我鉴定多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每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们肩负着培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任,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任教的最初几年是教师职业生涯最困难的阶段, 教师任教初期也是一个职业定位的时期, 很多新教师由于在专业发展初期不能对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的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及其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 导致对整个教育事业的错误认识, 纷纷选择流失跳槽。因此, 如何培养新教师在职业初期的专业素养, 让他们逐渐步入专业发展之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 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目前, 新教师的学历普遍比较高, 事业追求定位较高, 追求成就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关注教学成果, 也关注科研成果;关心精神荣誉, 也在意物质条件的改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否, 也关注自我是否提高。但是, 由于他们在师范教育阶段一直是经过特殊安排的环境中获得专业发展的, 与实际的教学环境有所差异。特别是不少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下, 在实际中想获得方方面面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多种冲突的存在, 时刻困扰着新教师的成长。其次, 专业发展目标模糊。他们一般以成功教师作为成长标杆, 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缺乏自己专业发展规划, 对自己的专业反思和评价水平较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教师工作成果见效缓慢, 与成熟教师相比, 新教师的实力与机会往往不足, 所以, 难以在短时期内体验专业成就带来的喜悦。因此, 新教师的愿望的迫切性、发展目标的缺乏性和专业成长的渐进性纠集在一起, 很容易造成新教师的职业困惑。再者, 新教师任职初期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繁重, 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 还要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教案、公开课、讲课、说课、教研活动等诸多活动不断地挤兑着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使新教师疲于应付。在教学的适应期内,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听课的教学活动中, 但工作的成效未必明显。另外, 由于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够完善, 缺乏调节诸多发展矛盾的能力, 很难体验职业的成就感。

以上这些问题, 阻碍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除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对新教师的入职及职后培训工作进行改革之外, 还需要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探讨适合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提供借鉴。

二、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1) 笔者认为, 自我更新的突出特点是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 是一种自行确立专业发展目标, 进行自我专业结构分析, 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 有计划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调控, 是一种将传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自行自主专业发展行为。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自我更新成长机制的两个核心因素。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处于教学适应期的新教师如果了解此阶段的专业发展理论,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 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 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 以至最终真正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保持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前提下, 经过一定时间专业生活的积累, 还可逐渐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 为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并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的因素。另外,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 独立的自我更新意识使新教师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 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 这样的教师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自身在人格与水平能力上的增长进行评述和分析, 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 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

具有自我更新意识的教师是自己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 是终身学习者, 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

2. 自我更新成长机制有助于新教师人格完善和德行的养成。

积极的自我更新, 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它能帮助新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 以及摸索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的缺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的“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教师和学生一样, 也应该看做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经历认真而持久的内部反省和外部影响的过程。这种自知和自我学习过程使新教师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被动走向主动, 它能使教师从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转变为一个不断对自身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人, 保持对个人的局限性和实力的合理认可, 使教师更加客观的理解自己, 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3. 自我更新有助于新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科学研究主要来源于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师在任职初期难免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应当是阻止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 而是把它当做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素材。有目的的反思, 做系统的表达, 自我教育使新教师从一个“理论研究者”变为“行动研究者”。

这样的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理想的、有见解的、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 他关注学科动态发展, 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寻找原因, 进行反馈。困惑—反思—琢磨—理解的循环过程成为一种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当中得到发展。

三、促进新教师自我更新的对策与举措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问题, 新教师不能消极应付, 也不能把责任只归因于自己, 这需要调节心理, 努力实现自我更新, 积极面对现实。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 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 只有在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1. 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和追求的关于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的综合, 是教师专业风格的重要组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教育的基本判断, 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教育工作做好。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首先, 新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教育理念。新教师要利用假期培训学习的机会,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 借鉴优秀教材、教案分析, 正确把握教育规律,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 还要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 学习他们严谨的专业态度、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学习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治学方法。

其次, 新教师通过反思和总结, 形成和发展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 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行为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不断的反思中, 把实践经验进行归拢和定位, 使偶尔的、的教育理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2. 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切入点以及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尚未定型, 关于自身的优点、缺点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检测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检测, 二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检测。 (3) 通过前一种检测, 可以了解教师内在专业的不足, 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和计划, 有意识的克服原有的专业结构可能对专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后一种检测, 可以得知目前本人所具备的专业发展准备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就检测量表, 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古利尔米诺 (Guglielmino, L.) 所编制的“自我引导学习准备量表”和奥迪 (Oddim, L.) 的“继续学习调查表”, 通过比对, 选择合适的专业切入点进行专业学习,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另外, 新教师在实践中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讲课, 观察、仿效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 (4) 对新教师而言, 正处于学徒期或熟悉教学的阶段, 获得学校信息是新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 比如所处学校的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职称系列、评比体系等, 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任教学校, 并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我是谁?我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我的远景目标是什么?我的近期安排是什么?把学校信息结合自身认识纳入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来,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 有计划、有目标的谋求发展, 实现专业的稳步提升。

3. 记录“关键事件”, 经常进行自我专业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事件”是沃克 (Walker.R) 在研究教师实验时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在教师个人生活中发生的, 对教师的职业思考和专业发展取向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 (5) 它常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剧变化过程, 也能够通过教师自己思想情感所受触动的能量累积, 逐步调整和改变着教师的专业言行, 使教师在相对平稳的职业生活中实现专业发展。新教师经常记录以是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课堂上突然出现的灵感, 也可以是课堂上、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不当、失误之处, 以此为素材进行教学反思, 尝试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根据产生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尝试提出新的方法、方案。也可以去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 若采用新的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等。这样的思考过程, 经过多次循环, 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这也是一种走向专业成熟的发展之路。

4. 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学智慧。

一位思想家说过:“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 而不是分析”。教学亦当如此, 新教师理解教学的深刻内涵, 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首先要追问自己“为何这样教”, 明确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一是看自己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是否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教学过程, 是否体现了教学认知的客观规律;二是看自己是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 能否根据教学难度的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启发教学, 更新教学手段, 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追问自己“教出了什么”, 分析自己教学的动态走向。当讲完一堂课、一单元课后, 会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 “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能改”, 只有从“困惑”之中找到问题, 理性思考, 敢于怀疑自己, 才能超越自我。思想与行为是共生的关系, 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随笔等形式把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记录下来, 捕捉学生独到的思想火花, 捕捉自己偶然的灵感智慧, 探索教学相长的创新方法, 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再次要追问自己“教完了怎么办”, 着力于自己教学的再研究。研究与实践相伴,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要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 新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问题, 关注教学细节, 回归事件本身, 用现实的故事来生成研究的空间和丰富研究的意义, 澄清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从而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5. 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萧伯纳曾形象地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 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交流, 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都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 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 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 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 改进教学实践。

总之,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充分运用教学实践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 努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效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拥有应有的专业发展动力及空间。专业发展之路才可以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 2000.

[4]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02.

[5]陈二伟.论反思性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 2003.

篇3:新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培养实践研究

一、自我培养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证,如何对其进行行之有效专业成长的自我培训,这个事情不仅在学校层面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个人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新时代教师和这个职业的前景中闪烁着的一道光芒。

随着竞争机制向教育内部的引进,使得教育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背景大趋势。在诸多教育要素的竞争中,师资的竞争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自我培养,又是我校师资建设的关键。只有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才能赢得教育竞争的主动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为青年教师,需要着重抓住自身的专业成长自我培养,使得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育人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以及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原野。

二、自我培养的相关文献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今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同时,时而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需要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培养与实践给予保障。王峰在他的《从教学新手到优秀教师--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中提到优秀教师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教师需要具有理性的观念

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洞察,其中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更包括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

2、优秀教师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学科专业知识看,有较丰富的储备,对学科知识把握高深。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自如提取已有知识,有厚积薄发之势,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恰当地与学生交流。

3、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能够恰当运用教学机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艺术地控制课堂进程,保证课堂教育的良好方向。

三、自我培养的目标

作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完善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观念等目标与要求已经成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心甘情愿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与此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正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工作是智力方面的高强度工作。一个小学生一天至少要上七节课,如何让他们上好每节课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清楚地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是一名刚工作一年的青年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的重要问题,激发并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学,应该要让学生们学好每一节外语课,把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自我培养实践研究的措施步骤

在当今这个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指导称为每一个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首要的任务。其中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对自身教学行为以及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思考,它在伴随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动的同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培养自己并使其自身拥有高效的教学能力呢?我这里想要谈谈自己的一些还很粗浅的想法:

1、整合教学,夯实专业生长

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语句,章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标准的语音知识,规范系统的语法知识,比较大的词汇量和合乎英语表達习惯的语言使用知识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培养为交际初步应用外语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及语言应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仿教学

作为一名刚入职一年青年英语教师,教学经验远远不足使其更好的把握教学质量。需要在模仿教学中学习其他优秀英语教师的上课经验,如何把握教学重点,控制上课纪律等等。在听课学习中接受他人的指导。做好每一堂听课记录,详细写下上课步骤,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总结优缺点。

3、独立教学,抓住内化反应

五、形成问题体系及解决的理论观念或实际构想

初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上课主要内容是一些英语口语练习课,指导督促学生巩固精读上课学习内容,或者完成预习和复习,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花很多心思。

1、语言组织问题

2、语速语调问题

3、方式态度问题

4、教学方法问题

5、及时反馈,以保持积极情绪

小学生思维“耗散”性强,好学好问,想象无边无际,同时自控能力差,所以需要老师不断通过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等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控,使与教学一致

六、创新教学的研究假设,提高自主发展积极性

1、建立目标栏,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

在教师后面的黑板建立一个目标栏,栏中分别设置每天的目标卡,内容可包括:每天记多少单词,需要阅读哪些相应的英语课外读物,课后作业等等,让学生朝着每个目标严格要求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感情都特别丰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抑制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

小学生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教学。七、自我培养的条件分析

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情怀,关注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老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6.

[2] 廖银彩.中学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

篇4:数学新教师的困惑分析与自我思考

关键词:数学新教师,困惑,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等诸多“新的色彩”, 使得我们原本略显严肃的数学课堂逐渐“活”了起来。作为一名从教两年的新人来说, 我有幸与新课改同行。面对新课改的大潮, 我跃跃欲试,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勇敢的冲浪者, 不断挑战自我, 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 我又开始懵懂了, 思考多了, 困惑便多了。下面, 列举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困惑以及自己对这些困惑的看法。

一、我的困惑与思考

1.倡导课堂民主和强调课堂常规的矛盾

案例一:这是一堂纯粹的练习讲评课。“同学们, 请把书本翻到第20页, 看一下第一题。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怎么样?”虽然自觉说话很有精神, 可学生还是懒洋洋地打开书本, 无精打采, 就如几天没睡般。我也照例开始我的“工作”:“第一题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说一下?”有十个左右的学生举手了, 其他的低头不语。

“接着第二题的答案谁愿意来说?”七八个学生举手了, 个别学生开始按耐不住, “跃跃欲试”, 大部分仍低头不语。

“再接着……”举手的学生更少了, “交流”的学生更多了。

“再然后”几乎没人举手了, 从上面看下去, “局部交流”的占一大部分, “个别工作”的有一部分, 然后就留下三、四个留意到了我面部肌肉的转变, 努力使自己坐得更端正。无奈之下, 我忍不住了轻吼了一声:“小朋友们!都停下, 人坐端正, 眼睛看着我!”一连三个命令, 所有“工作”全部停止, 都如期地看着我。

我又满意地开始讲解, 并转身板书, 而“命令”也在我转身的一刹那自动解禁了, “交流”的继续交流, 只是声音小多了;看图书也把头放得更低了;而欣赏“美好风景”的也从正眼变成了余光……惟独没有了盯着我的。

思考:正如案例一所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原来那种沉闷的、井然有序的课堂气氛逐渐被另一种景象所取代:教师开始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了, 课堂活跃起来了, 学生再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了, 他们的手动起来了, 话多起来了, 身子挺起来了, 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已开始影响、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此同时, 我们越来越觉得: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 特别当学生真的“动”起来的时候, 新的问题出现了, 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了?如果需要, 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这自然成了老师挥之不去的话题。有些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 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 而有的认为需要常规, 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 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课堂究竟需不需要常规?对于这一问题, 任何对教育有少许了解的人都会而且应该做出肯定的回答。

2.协调课堂气氛与双基知识落实的矛盾

案例二:“同学们, 你们玩过“大力锤”吗?今天就让咱们来比一比, 看谁的力气大?”老师一边说一边隆重推出了事先做好的“大力锤”游戏课件。这下课堂可热闹了!“我!”“我”……孩子们争先恐后, 要求上台一展身手。2个被老师叫到的孩子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一一站到了台前。

比赛开始了。一组惊心动魄的音乐和一声重重的锤击声过后, 屛幕上赫然跃出了一个分数“27”。又是一组惊心动魄的音乐和一声重重的锤击声——“57”, “耶!”张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你们认为谁的力气比较大呢?”

“张××。”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老师追问。

“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 一个表示取了这样的2份, 一个表示取了这样的5份。分母相同看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谁想再来试试的?”老师话音未落, 孩子们的手便刷刷地举过了头顶, 生怕老师看不到自己。于是又有2个孩子在同学的羡慕和希嘘声中玩起了游戏:“29”、“25”。在老师在组织下, 孩子们又一次比出了他们的大小。

第三次的比赛则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我来!” “给我一次机会吧”……可最终幸运之神还是降临到了两位男同学身上。在惊心动魄的音乐和重重的锤击声中屏幕上蹦出了“710”、“38”两个分数。

师:“他们俩谁的力气更大些呢?”

“咦?”这下可把一些同学给难住了。

师:“能直接比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71038到底谁比较大?”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4人小组迅速行动了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的, 10分钟的时间便想出了5种不同的比较方法:

(1) 和一半比:710超过了一半, 38还不到一半, 所以71038

(2) 710=7÷10=0.738=3÷8=0.375

(3) 通分710=284038=1540, 所以71038

(4) 画图:在同一个正方形上比较得出71038

(5) 折纸, 比较得出71038

“这些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话音刚落, 孩子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紧接着, 老师又请几位孩子进行了几次比赛,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以比较人性化的方式来面对孩子。

面对枯燥乏味的练习题, 我又精心设计一个“抽纸牌 (每张牌上写有不同的分数) ”的游戏, 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在开开心心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

课一上完, 我的心情好得不得了。当我打开孩子们的作业本打算好好享受一番时, 真的被眼前的状况搞蒙了。本打算让孩子们用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的, 可他们的方法五花八门, 让我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思考:自从新课程、新教材的提出, “课堂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是否是探究性学习”“有否开展自主、合作的小组讨论”等成了评价一堂课是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重要参照标准, 于是, 课程中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 老师在教学设计时, 挖空心思、花样百出, 穿插了诸多小游戏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 结果, 一堂课下来, 课堂就像舞台, 课堂气氛肯定是没什么好说的, 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于兴奋状态, 热热闹闹, 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往往不是一塌糊涂就是无从下手, 改作业成了老师一件头疼的事, 老师不得不在课堂气氛与学生作业中尴尬不已。对于这一问题, 细细琢磨, 其实协调课堂气氛与双基知识落实两者并不矛盾, 完全可以和谐共存的。在一个好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会学得更轻松, 学得更开心, 更有利于双基的落实。要做到这种完美的统一, 就需要老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

3.张扬学生个性与“正确标准答案”的矛盾

案例三:一阵美妙的音乐铃声后, 我拿着数学书, 径直走到投影仪前, 把书上的那幅主题图呈现了出来。“小朋友们, 这幅图你们能看懂吗?”“能!”童声真嘹亮啊!紧接着教室里就叽哩呱啦地响成了一片。我迅速叫停, 问道:“根据这些条件, 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

“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孩子们的问题可真多, 一个接着一个, 争着要回答。见今天上课需要的问题已经出现, 我就顺势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我游走在孩子们中间, 努力找寻他们别具匠心的创造, 可一圈走下来, 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是书上“分两步列竖式”的方法的, 绝大多数学生的竖式都是自创的:

这如何是好?再次搜索后, 总算看到了一线希望, 徐佳琪同学出现了与书上相同的那种简便写法:

我如获至宝地把它和上面的那两种方法一起呈现给孩子们。

“干嘛要两个加号?”

“是啊, 一个加号就够了。”

“第三种方法怎么有两条线啊!”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开了。我沉吟了片刻, 问道:“你们看这几种方法……怎么样?”孩子们在比较中纠缠不清。

“两个加号的可以去掉一个。”

“前面的只有一条线, 后面的有两条线。”

“××同学的字可以写得再漂亮些!”

“第三种方法我看不懂!”

……

没办法!孩子们怎么也说不到我的“心坎”上, 看来只有自己上阵了。“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好?”“第两种”、“第三种”孩子们七嘴八舌的。 “小朋友, 你们真能干!这些方法都不错。”

自认为一切OK后, 我便因势利导地让孩子们进行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可孩子们的尝试又让我陷入了尴尬境地——一些孩子还是在沿用第一、二种的做法。咳!真急人啊!我迫不及待地跟孩子们解释道:“小朋友们, 像这两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 可是你一边算一边记, 要把第一次的计算结果记住后再往后算, 是不是很容易出现错误?像徐佳琪这样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计算过程清清楚楚不需要再记答案了, 计算不太会出错, 对吧?所以我们在列竖式时用徐佳琪的方法比较好。这样吧!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徐佳琪方法’吧!”, 终于可以走出困境了。

思考:

一堂课顺利结束了, 可我心里仍觉得不是个滋味, 思绪又折回了刚才的课堂, 我不停地在自问: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在实行新课改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 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强调尤为重要。是的,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 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体验不尽相同。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但是,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老师对这把握度却不佳, 对学生的回答只一味大加表扬, 不敢带有半点否定词之词, 毕竟“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 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我认为”“我不同意”“我反对”等见解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而教师所承担的仅仅只有“很好”“嗯”“不错”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 认为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到教师归纳总结时, 却往往不得不以“你们讲的都很有道理, 但是……”这样的转折语来尴尬收尾。对于这样的状况,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老师身上。是的, 我们要尊重学生, 张扬他们的个性, 要让他们有独特的见解, 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这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地去迎合学生。张扬个性不是标新立异, 更不是奉承迁就。我觉得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样才是对学生一个最好的交代。

二、我的体会和感想

面对困惑, 我们要学会思考, 特别是我们新老师, 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困惑的解读和思考,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 真正提升自我专业的成长。因为困惑, 我学会了思考;因为困惑, 我又成熟了。

1.求知是新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

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 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 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 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作为一名新教师, 首先, 要挤时间听课。新教师大都缺乏教学经验, 而教学经验又是搞好教学所必需的。

2.实践是新教师成长的中心环节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对新教师来说, 刻苦钻研, 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是根本。首先, 要深钻课程标准及教材。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只有深入钻研新课标, 才能明确教学目标, 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识深度, 同时要吃透课标对知识的限定范围, 以便胸有成竹地把握好知识的广度。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素材, 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认真钻研, 才能把握它的真谛, 从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我们有许多教师教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上了成千上百节课, 但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 有没有几节课值得骄傲的, 或许很多人一脸茫然或毫无印象。因此, 我认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很重要, 对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一节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0分钟, “功在课前”, 一节课首先从备课开始。许多教师在备课时非常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 在筛选的基础上, 形成教学方案。我始终认为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在于, 前者把上课看做执行教案的过程, 每个环节都设计出非常具体的方案, 所以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一旦节外生枝, 就生拉硬扯地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而优秀的教师在收集材料后, 往往在把握环节目标的前提下, 会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 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教师的战场在课堂, 研究一节课, 认真上好一节课很有必要。一节课一节课地加以研究和积累。就算每个教师每个学期有心地去研究一节课, 几年下来, 展示在自己面前的将会是一沓沓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案, 这样又何愁自己没有可持续教学的能力呢?

3.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飞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提高自己的可持续教学能力, 脱产进修、学历提高、观摩教学、师徒结对等, 当然是好方法。但是这些仅仅是外部条件, 真正的提高是落实到内省上, 也就是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所以, 40分钟后的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研究一节课的结束, 它意味着反思活动的开始。上课结束后, 不管是好是差, 我们都不能自满或自叹, 必须要有实际行动——进行课后反思。所以, 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标志是什么?事先设计的进程与实际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有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等等。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为探索——研究——创新, 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 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情感体验发生了怎样变化, 形成了怎样的能力, 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 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真正体现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 从细微处入手, 日积月累, 终究会有惊人的质的飞跃!

篇5:新教师自我鉴定多篇

关键词:自我更新;新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12-04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肩负着培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任教的最初几年是教师职业生涯最困难的阶段,教师任教初期也是一个职业定位的时期,很多新教师由于在专业发展初期不能对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的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及其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导致对整个教育事业的错误认识,纷纷选择流失跳槽。因此,如何培养新教师在职业初期的专业素养,让他们逐渐步入专业发展之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目前,新教师的学历普遍比较高,事业追求定位较高,追求成就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关注教学成果,也关注科研成果;关心精神荣誉,也在意物质条件的改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否,也关注自我是否提高。但是,由于他们在师范教育阶段一直是经过特殊安排的环境中获得专业发展的,与实际的教学环境有所差异。特别是不少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在实际中想获得方方面面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多种冲突的存在,时刻困扰着新教师的成长。其次,专业发展目标模糊。他们一般以成功教师作为成长标杆,对自己的认识不足,缺乏自己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反思和评价水平较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教师工作成果见效缓慢,与成熟教师相比,新教师的实力与机会往往不足,所以,难以在短时期内体验专业成就带来的喜悦。因此,新教师的愿望的迫切性、发展目标的缺乏性和专业成长的渐进性纠集在一起,很容易造成新教师的职业困惑。再者,新教师任职初期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繁重,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还要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教案、公开课、讲课、说课、教研活动等诸多活动不断地挤兑着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新教师疲于应付。在教学的适应期内,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听课的教学活动中,但工作的成效未必明显。另外,由于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够完善,缺乏调节诸多发展矛盾的能力,很难体验职业的成就感。

以上这些问题,阻碍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除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对新教师的入职及职后培训工作进行改革之外,还需要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探讨适合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提供借鉴。

二、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①笔者认为,自我更新的突出特点是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是一种自行确立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自我专业结构分析,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有计划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调控,是一种将传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自行自主专业发展行为。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自我更新成长机制的两个核心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处于教学适应期的新教师如果了解此阶段的专业发展理论,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以至最终真正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保持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前提下,经过一定时间专业生活的积累,还可逐渐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为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并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的因素。另外,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独立的自我更新意识使新教师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这样的教师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自身在人格与水平能力上的增长进行评述和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

具有自我更新意识的教师是自己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是终身学习者,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

2.自我更新成长机制有助于新教师人格完善和德行的养成。

积极的自我更新,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它能帮助新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以及摸索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的缺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的“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应该看做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经历认真而持久的内部反省和外部影响的过程。这种自知和自我学习过程使新教师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被动走向主动,它能使教师从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转变为一个不断对自身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人,保持对个人的局限性和实力的合理认可,使教师更加客观的理解自己,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3.自我更新有助于新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科学研究主要来源于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师在任职初期难免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应当是阻止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而是把它当做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素材。有目的的反思,做系统的表达,自我教育使新教师从一个“理论研究者”变为“行动研究者”。

这样的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理想的、有见解的、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他关注学科动态发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寻找原因,进行反馈。困惑—反思—琢磨—理解的循环过程成为一种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当中得到发展。

三、促进新教师自我更新的对策与举措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问题,新教师不能消极应付,也不能把责任只归因于自己,这需要调节心理,努力实现自我更新,积极面对现实。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②

1.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和追求的关于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的综合,是教师专业风格的重要组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教育的基本判断,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教育工作做好。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首先,新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教育理念。新教师要利用假期培训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借鉴优秀教材、教案分析,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还要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严谨的专业态度、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学习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治学方法。

其次,新教师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和发展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新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行为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不断的反思中,把实践经验进行归拢和定位,使偶尔的、零星的经验变成可重复的行为方式,对自己所依赖的教育理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2.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切入点以及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尚未定型,关于自身的优点、缺点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检测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检测,二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检测。③通过前一种检测,可以了解教师内在专业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和计划,有意识的克服原有的专业结构可能对专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后一种检测,可以得知目前本人所具备的专业发展准备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就检测量表,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古利尔米诺(Guglielmino,L.)所编制的“自我引导学习准备量表”和奥迪(Oddim,L.)的“继续学习调查表”,通过比对,选择合适的专业切入点进行专业学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另外,新教师在实践中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讲课,观察、仿效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④对新教师而言,正处于学徒期或熟悉教学的阶段,获得学校信息是新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比如所处学校的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职称系列、评比体系等,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任教学校,并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我是谁?我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我的远景目标是什么?我的近期安排是什么?把学校信息结合自身认识纳入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来,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标的谋求发展,实现专业的稳步提升。

3.记录“关键事件”,经常进行自我专业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事件”是沃克(Walker.R)在研究教师实验时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教师个人生活中发生的,对教师的职业思考和专业发展取向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⑤它常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剧变化过程,也能够通过教师自己思想情感所受触动的能量累积,逐步调整和改变着教师的专业言行,使教师在相对平稳的职业生活中实现专业发展。新教师经常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可以是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课堂上突然出现的灵感,也可以是课堂上、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不当、失误之处,以此为素材进行教学反思,尝试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据产生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尝试提出新的方法、方案。也可以去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若采用新的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等。这样的思考过程,经过多次循环,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走向专业成熟的发展之路。

4.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学智慧。

一位思想家说过:“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而不是分析”。教学亦当如此,新教师理解教学的深刻内涵,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首先要追问自己“为何这样教”,明确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一是看自己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是否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学认知的客观规律;二是看自己是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否根据教学难度的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启发教学,更新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追问自己“教出了什么”,分析自己教学的动态走向。当讲完一堂课、一单元课后,会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改”,只有从“困惑”之中找到问题,理性思考,敢于怀疑自己,才能超越自我。思想与行为是共生的关系,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随笔等形式把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记录下来,捕捉学生独到的思想火花,捕捉自己偶然的灵感智慧,探索教学相长的创新方法,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再次要追问自己“教完了怎么办”,着力于自己教学的再研究。研究与实践相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要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新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问题,关注教学细节,回归事件本身,用现实的故事来生成研究的空间和丰富研究的意义,澄清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5.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萧伯纳曾形象地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下转第17页)(上接第14页)都存在差异,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交流,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都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改进教学实践。

总之,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充分运用教学实践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应有的专业发展动力及空间。专业发展之路才可以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注 释:

①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7.

②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

③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9.

④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

⑤ Sikes,P.,et al.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Lewes,UK:Falmer Press,1985,p.57.

参考文献:

[1]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0.

[4]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

[5]陈二伟.论反思性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2024年沙溪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下一篇:暑假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