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借读的申请书

2024-04-26

学校借读的申请书(通用13篇)

篇1:学校借读的申请书

尊敬的小学领导:

你们好!我女儿xxx,女,汉族,9岁,20xx年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xxxxx。现暂居住于:xxxxxxxxxxxxxxxxx。父亲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大专;母亲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高中。

因我夫妻二人工作调动之缘故,原我女儿就读的学校,离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路途过于遥远,交通又及其不方便,为免除小孩在求学过程中的舟车劳顿之苦。加上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着照顾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能到贵校借读。

本人承诺小孩在贵校借读期间,所产生一切费用和任何形式上责任,由其家长xxx本人一并承担,与贵校无任何关系。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2:学校借读的申请书

我女儿xxx,女,汉族,9岁,XXX年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xxxxx。现暂居住于:xxxxxxxxxxxxxxxxx。父亲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大专;母亲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高中。

因我夫妻二人工作调动之缘故,原我女儿就读的学校,离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路途过于遥远,交通又及其不方便,为免除小孩在求学过程中的舟车劳顿之苦。加上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着照顾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能到贵校借读。

本人承诺小孩在贵校借读期间,所产生一切费用和任何形式上责任,由其家长王典超本人一并承担,与贵校无任何关系。 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此致

申请人:XXX

篇3:一个借读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城的今天。他们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诸多问题也纷至沓来,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幸运,或者说是不幸地成了城市学校的借读生。虽然当地政府给了他们相应的人文关怀,但是,孩子们在异地生活、学习愉快吗?

其实,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要比本地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最主要包括社会地位和学业两个方面。老师们都担心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而成了学困生和德困生;但很少想到如果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寄望太高,孩子心理的压力会很大,会成了性格内向、做事太过自责的心理障碍学生。这里我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

案例描述

小黄是个比较内向的10岁男孩,三年级的上半学期插班到我的班级。他行为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做作业一丝不苟。唯一的遗憾就是比较拘谨,平常问他些情况,他总是涨红着脸,憋着气息用最简单的词来回答。如果没有发生下面的事件,他是几乎不会让我操心的学生。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是科学课,我因一件很紧急的事情要问某个学生而走进教室,发现小黄有些异样,他一直低垂着头,两只手一会儿紧握拳头,一会儿又放开,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好像在按捺心中很强的怒气。我轻轻地走过去询问有什么事,是身体不舒服吗?他还是仅重复同样的动作却没有开口,身子还微微地颤抖着。我更觉诧异,把他扶出来,可是他四肢僵硬,连走路都有点困难。我连声问他哪里不舒服?是生病了吗?只听他的气息越喘越紧,好像就要透不过气,双手也越握越紧,不能轻易掰开。这时身边的同学告诉我,可能是他以为同学欺负他,就气成这样子了。我一边给小黄做些放松身心的运动,一边向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昨天他在家跟最好的朋友小陶一起玩,不经意翻了一下小陶的作业,小陶就嚷嚷说小黄偷看他的作业。今天课间时候,小陶把这件事情跟其他同学说了,有个同学也附和说小黄有一次在交试卷的时候也看过他的试卷。这下小黄觉得是受了天大的冤枉,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既不会伶牙俐齿地反驳一番,也不会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委屈,只会自己默默地生气,恨那些同学污蔑他。

我批评小陶等同学,说不要把同学不经意翻了一下你的作业或眼睛瞟了一下你的试卷,就当作别人偷看你的答案,小黄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解答这些题目。我再安慰小黄要想得开点,老师知道你是个既聪明又大度的孩子。可是在我的安慰下,他的情绪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他轻轻地说他的手发麻动不了了,我就在桌上垫上布,让他躺了下来,和科学老师一起按摩他的手脚,让他深呼吸,逗他说些开心的事情。终于,他拧紧的神经渐渐松弛起来,说想喝水。喝水后,我扶着他到操场放松心情,顺便开导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可自己憋在心里,该跟对方说的要及时说出来,在人生路途中这样的事情算不上什么挫折,这些只是同学很无知的一些玩笑话而已,不要把它当真。

我在安抚了小黄之后,事情就这样风平浪静了。但我知道如果不去追根溯源,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难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于是我进行了家访,以了解小黄的家庭背景和在家的表现。发现他的这种性格跟家庭状况密切相关:

问题分析

小黄是家里的独子,父亲朴实开朗,母亲勤劳内向,小黄的性格上像母亲较多。他们家做防盗门窗生意,他从小被寄养在老家爷爷奶奶处,在心灵上缺乏与别人沟通诉说的机会,养成了本分做事、沉默寡言的脾气。自从接他到宁波后,父母在物质享受方面基本上百依百顺,造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父母在学业方面要求相当严格,经常向他灌输要在宁波站住脚,必须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出人头地。所以在学习上他非常用功,做任何作业都保质保量,从未有敷衍了事的时候。就这样前者使他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面临压力,渐渐养成了抑郁、求真、自负、自责的脾气。

在学校里他内向少言,但对学习生活充满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获他想得到的丰硕果实;他抑郁自卑,但做事做人认真自责,从来不会自暴自弃,如果这次作业出错了他下次会做得更好;他待人友善,但敏感偏执,身边的要好朋友不多,别人不能轻易开有损于他名誉的玩笑,否则他会当真而激动难过。因为总觉得自己是借读生,所以好像矮人一截,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好意思当面跟别人急,只能把气憋在肚子里。

辅导措施

一、营造温馨环境。用柔情来安抚他的心灵

首先,我在他的外围做足文章。我选了一个成绩优异、热情无私的本地学生做他的同桌,叮嘱他要与小黄互帮互助,下课时同玩共乐。同时我私下跟小黄要好的几位伙伴打好招呼,不要随便跟小黄开那种影响他名誉的玩笑。我还在班上专门开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的心理辅导班会,引导同学们要互帮互学、互敬互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要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伸出友谊之手、关爱之手,宽容对待别人的错误。我又跟几个主要科任老师沟通,请他们在上课时多留心他的情绪,发现异常要及时疏导。

其次,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我会有意无意地偏心于他,即使他有做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我也只是旁敲侧击,从不严厉地指名道姓批评他。我小心地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免得因受刺激而再生出什么事端来。而对他品行上的优点,我经常作为典范宣讲,有意识地多表扬他,鼓励他克服自卑的心理。

二、以活动为载体。用成就感克服自卑。张扬他的个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它体现为学生在学习、文体等活动中对成功的需要。活动能缩短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释放心理压力,提高交往能力。我每次与他谈话,他都是涨红着脸,眼神闪烁不定,显得紧张不自在。但在活动中,尤其是体育活动中,他似乎少有顾虑,总是神采奕奕,各项活动都很拿手。于是,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每次挑选人员,对他最为关照,总是优先考虑让他去参加比赛。这样就能让小黄在活动中缓解压力。对培养他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应该有帮助。而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正好可以锤炼他的坚毅个性。

三、和家长沟通协调。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引导与学校保持同步是心理辅导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据他父亲说小黄刚到宁波的几天还兴高采烈,慢慢却不爱说话了,喜欢窝在家里,不太外出玩耍。父母批评他几句,他就对父母大发脾气,说话态度比父母还恶劣。

通过与家长的多次交谈,我首先

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不要再把孩子的学习和生存捆绑在一起,要放开手,相信孩子的自觉性;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多给予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他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要多给孩子鼓励、表扬,学会赏识教育。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看到了进步,小黄与好朋友们友好往来,没有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各项活动中他表现突出,在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氛围中,他的积极情绪逐渐占了主导地位,有了被他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随之增强。而且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更强烈。每天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偶尔与他谈话时也比以前自在多了。

一切似乎都在朝良性发展,我为小黄的改变暗暗庆幸。然而事隔半年之后的一个下午,有学生匆匆跑来说小黄气得像上次那样了,怎么劝也没有用。我赶紧到教室处理此事,情况虽没有像上次那么严重,但着实让人担心。事后我跟他促膝谈心。得知事情的经过实在是简单得不行:他与他的同桌平时很要好,同桌没带水的时候小黄把自己的水给他喝。这天小黄也没有带水,体育课结束后,他问同桌讨水喝,同桌给他喝了,当他第二次再向同桌要时,上课音乐刚好响了,同桌为了不影响上课,就没有再次给他。这是常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举动,小黄却认为同桌背叛了他,于是独自生起闷气来,一下子又到了抑郁难控的地步。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省自己的策略。以前我都都是从他敏感多思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把他想象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常让他享受像阳光雨露般的成功的喜悦,而缺少了风刀霜剑般的挫折和锤炼。我和学生刻意营造起来的温馨氛围让他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助长了他自负的心态,他多疑偏执的心理问题因没有发作的机会,所以缺乏对人际交往中困难的处理能力。他还是那样执拗敏感,半年中没发生任何事情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做出他认为对不起他的事情。

后来班级里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更加坚定了我要适时对他“以刚克柔”的决心。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平时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与别人闹矛盾的时候也像小黄那样紧握拳头,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我思索:是不是小黄的事情对他有所暗示,只要平时乖巧的孩子有委屈时这样做,我和其他学生就会像保护小黄一样把他保护起来,让他不受别人的欺负?如果真是这样想的,那其他学生会不会也看样学样呢?如果真是这样,我的好心就造成了个别学生另一种新的心理障碍。

后续措施

于是我在帮助小黄的措施中又增加了一项:适当施加批评教育,锤炼耐挫能力。

其实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素材。每克服一个挫折,孩子就会成熟一点。我前期对小黄采取的措施中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让他经历批评和指责之类的“挫折教育”,增强他的耐挫能力。他对同学间正常矛盾的过度反应,归根究底是因为心理耐挫能力不够。虽然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但由于他的体育技能比较出色,在比赛中成绩相当不错,所以很少有受挫的感觉。没有失败的经历,就谈不上增强他的抗挫能力。因此,我应当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情绪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使他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像批评和指责之类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坦然面对挫折,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从那以后我在平时不再一味地为迎合他的心理而回避对他的正面批评,虽然,小黄犯错误的机会很少,尤其是行为习惯方面。有好几天,他跟伙伴在放学后都在学校附近玩耍而不直接回家做作业,我知道后要求他们先回家完成作业再出来玩,可是这些学生阳奉阴违找了个隐蔽的地方继续玩。我在班级里指名道姓批评了他们,其中包括小黄。一开始小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适应不了,过了一会儿渐渐自然起来,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我想此时他的心里肯定在激烈碰撞,最后事实说服了他要勇于面对受到的挫折,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后来又有一次,我发现了他的错误,不急不缓地当众数落了他几句,这次他的反映就与常人差不多了。我想这样让他正视自己面对的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利于他良好受挫能力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他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样我用“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方式影响着小黄的心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平时有些委屈基本也能坦然承受,性格比以前要开朗,交友的圈子也大了些。

案例反思

一、要切实关心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们虽是城市学校中的借读生,但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关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这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此事刻不容缓。这些学生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家庭的艰难,内心的无助与孤苦,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被尊重和同情的奢求,若长期得不到心灵的抚慰就会变得自卑自闭或者走向道德的对立面。因而,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和抚慰,家庭、学校、社会更应给予他们一份特殊的关爱。

二、心理干预过程要掌握度

小黄的事例让我明白了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有时不能片面地“投其所好”,没有与自己的错误心理做正面的较量,怎会有战胜心理障碍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做只是把问题的根源藏了起来,而当它再次出现也是必然的事情。对小黄这样内向多疑的学生采取的“软”保护不能过头,有时要“以刚克柔”,达到“刚柔相济”的和谐境界。

三、要时刻关注采取的措施对其他学生的心理暗示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会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在小黄事件的处理中,我不经意地给了其他学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让个别学生认为可以用眼泪或者自虐等方法博取别人的同情和保护,是自己战胜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好在我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调整了心理辅导方案。给了学生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同学矛盾的参照对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这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内心世界更加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社会、学校、父母应该密切配合,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措施,让这些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小鸟快乐成长。

篇4:借读申请书

我是本校高一年级学生。最近,我父母因工作需要调至XX地方工作。留我一人在XX极为不方便,因此,向贵校申请借读。特此申请,恳请批准。

此致深切的谢意。

申请人:XXX

篇5:借读申请书

嘉鱼县教育局:

本人×××,2009年5月9日生,户籍地陆溪镇官洲村九组,因父亲×××、母亲×××在嘉鱼县鱼岳镇×××公司工作,为方便上学,特申请到嘉鱼县鱼岳镇鱼岳四小借读,请给予办理。

万望教育局领导考虑我的具体困难,批准我就读!

申请人:×××

篇6:借读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我叫王文燕,今年16岁,现就读于武威市第五中学,属高一(2)班的学生,由于学校与家之间的返往路程遥远,来回上学不方便,回校不能按时,放假了也未能及时的回家,学生本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本人决定借读于离家较近的武威七中学习,鉴于此种情况,由衷的恳请学校领导批准学生借读。

申请人:

篇7:取消借读费后的择校应对策略

从08年秋季开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在教育类收费中,义务教育借读费列入其中。

取消借读费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所引发的家长、学校以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层层关注,必须认真研究,以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应对。

一、学校和家长的对弈

国家取消收借读费的初衷是减少家长负担,体现教育公平。但由

于各学校的教育资源本身不平衡,取消收借读费可能导致一些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集中在队借读生的禁与放问题,禁与放的尺度问题。

(一)对学校而言,无论禁与放都会带来利弊同在:

取消借读费,免费放开收录非行政区域内学生入学,可能会增加对优质学校的供求。

1、学校收入锐减

目前,我区20所区属学校共有21360名在校生,正式生与借读

生的比例52:48。以规模为1000名学生的学校为例,按照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标准,借读生按480人计,每生每年借读费260元,学校的行政性收费每年减少收入124800元,全区每年减少收入2658240元。

以前学校无论是否情愿收借读生,出于无奈收了,这是因为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借读费,可以用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

2、班级学生剧增

一旦开口接收借读生,一方面,薄弱学校的生源可以得以保证,另一方面,名校资源争夺激烈,导致学校的压力增大。名校入校名额都是“僧多粥少”,想要彻底将借读生堵在门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破例开了这个口,那就很难堵上了,学校即将面临师资、场地、器材、经费、图书等一系列现实压力,作为教育质量好一些的学校压力会更大,校长首当其冲。

3、实际操作困难

放开接收借读生会带来学生身份界定在技术操作上的困难。如户籍与居住地分离问题;有户无房问题;监护人变更问题;第三代问题,等等,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所牵涉到的监护人及其子女的身份、居住地、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政策性很强,设多高的门槛准入等系列问题凸现。如户籍、居住地、暂住年限、劳动合同的长短等。

4、两极分化严重

学校资源越稀缺,就越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最好的教学条件、最好的师资力量相对在重点学校、中心学校,相反,边远、薄弱学校由于先天不足,在这场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双重较量中只能越来越弱。择校风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源就在于学校之间的发展长期不平衡,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所致。

如果禁收借读生,势必带来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5、资源逐年富余

禁收借读费,取消择校生,学校“无利可图”,失去了合法的内在利益驱动,都会将借读生拒之门外,优质的学校都不再接收借读生,场地、器材、师资极为宽松,势必在近几年内各校学生人数递减,义务教育资源出现相对富余。薄弱学校也将在三至五年内消失,资源将会更加富余,甚至出现浪费。

6、教师负担减轻

过去,借读费是拒绝家长的理由,也是大开方便之门的借口。取消了借读费,禁招择校生,由于行政区内生源有限,在校生逐年减少,出现衰减趋势,班额在减小,师生比大为提高,代课教师现有196人将退出学校,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在职专任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应逐年减轻。

我区区属学校共有在校生21360人,专任教师948人,师生比为1:26,低于国家规定配备标准,取消借读费后教师的教学、管理负担大大减轻。

(二)对于家长来说,表现为剧烈的心理矛盾冲突:

既为取消借读费而兴奋、同时又担心因取消借读费,学校拒收借读生,择校的门槛更高,入门更难。

1、取消借读费是否会切断借读的可能,或者令借读更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根据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招择校生,自然不允许收择校费,但实际上,优质学校借读生名额“僧多粥少”,城市众多家庭有着极为强烈的择校需求,交几百元、上千元的借读费,再托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入门”。于是,“择校生”便披上了“借读生”的外衣,争相涌入优质学校。而今家长们担心:以前,学校愿意收借读生,是因为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借读费。如今借读费取消了,没有门槛了,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长驱直入”了。家长想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学校完全可以以生源满为理由,拒收借读生。

2、城市教学质量比农村高,取消借读费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别是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家长把孩子带到城市学校来上学,可能加剧目前学校规模的再扩大,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形成“谁接收农民工子女越多,谁越吃亏”的恶性怪圈。

外来务工子女大量涌入,本行政区内入园、入学、师资、硬件等相关方面都将面临很大压力,如果没有“准入机制”,取消“借读费”将引发系列连锁反应,这一点不容忽视。

二、政府的责任与抉择

“择校”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生态链条,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味拒绝、禁止借读生,既不合情理,又有违法规,还极易造成社会问题。借读生的存在关键还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均衡,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家长追求优质的教育等诸多因素所致。因此,单靠借读费来控制择校现象是不现实的。

要根治择校现象,只能从平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等方面入手,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如果简单地采用一刀切措施,禁止借读生,那么,取消“借读费”后若缺乏必要的足额的财政保证,容易引发学校的经费缺口,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同时,若放开口子接收借读生,首先加大了财政负担。目前全区

有借读生10224人,按每人每年260元计,需政府补偿2658240元,同时还要拨付借读生生均公用经费,两项合计共330多万元。其次还面临因扩大校舍征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影响学校的发展壮大。目前,按照国家生均占地面积标准,全区学校占地面积共173148㎡,生均占地面积8.1㎡,由于借读生共占据了82814㎡,使得生均占地面积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建筑面积107205㎡,生均5.0㎡,借读生共占据了51314㎡。 因此造成学校人员过于密集,活动场地受限,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在两难选择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科学、务实、妥善地处理解决目前面临的新的实际问题。

(一)政府有必要确保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足额补偿

在保持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仅因借读费减少每年需增加330多万元。

(二)立足教育中长期发展

科学规划学校的布局、场地、规模,及时、合理增减教师编制,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快薄弱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占地面积标准,还需要新增校舍17万㎡以上。

(三)积极倡导捐资助学

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义务教育机构捐赠,捐赠款项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积极鼓励境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但是,单位、个人捐款捐物属民间捐助,完全依赖赖于捐助人的道德责任,不能把捐款当做“取消借读费”后解决学校经费缺口的经济支撑。

(四)建立爱心教育基金

主要吸纳社会对义务教育的捐赠等,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生。爱心教育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审计、财政部门监督。

三、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与作为

(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实行借读生准入审批制度,有条件、有限制、有计划地限制借读生转入。区属学校必须在承担起行政区内户籍所在地学生和符合规定的流动人员子女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要求坚决纠正没有学区学籍的“空降兵学校”的做法。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科学管理、合理调配师资,逐步清退代课教师,保证学校正常需要特别是薄弱学校超常发展的需要。

(三)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四)实施以优带劣,推进强弱并进

篇8:高中借读申请书

每到新学期,学校总会转来一些因父母在此务工而随之转来此地就读的农村借读生,甚至借读生的数量已超过了本地生的数量。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借读的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

高中借读申请书范文一:

尊敬的树人小学领导您们好:

我女儿xxx,女,汉族,9岁,20xx6年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xxxxx。现暂居住于:xxxxxxxxxxxxxxxxx。父亲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大专;母亲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高中。

因我夫妻二人工作调动之缘故,原我女儿就读的学校,离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路途过于遥远,交通又及其不方便,为免除小孩在求学过程中的舟车劳顿之苦。加上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着照顾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能到贵校借读。

本人承诺小孩在贵校借读期间,所产生一切费用和任何形式上责任,由其家长王典超本人一并承担,与贵校无任何关系。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此致

申请人:

(父亲)

(母亲)

高中借读申请书范文二: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是 学校的学生,因为 原因,为了方便我的学习和生活,现向贵校提出借读申请,在此我承诺,保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地融入到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中,跟老师同学和谐相处,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尽快让成绩也能有所进步。希望学校能够办理接受我的借读手续为谢,我一定以我的努力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

此致

敬礼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年 月 日

高中借读申请书范文三:

尊敬的校领导:

本人因为家庭住址更换,在贵校借读,在借读期间,我将会遵守学校行为准则,与学校一同进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热爱学习,团结同学!如有违反将自动退出所借读的班级!

此致

敬礼

篇9:小学借读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本人原来是西平县酒店幼儿园学前班的一名学生,因为父母在郑州市XX区打工,为了方便我的学习和生活,现向贵校提出借读申请,在此我承诺,保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地融入到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跟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尽快让成绩也能有所进步。希望贵学校能够办理并接收我的借读手续,我一定以我的努力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

此致敬礼

篇一:小学借读申请书(204字)

学生签名:XX

家长签名:XX

XX年XX月XX日

篇二:小学借读申请书(423字)

尊敬的树人小学领导您们好:

我女儿xxx,女,汉族,9岁,20XX年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xxxxx。现暂居住于:xxxxxxxxxxxxxxxxx。父亲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大专;母亲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程度高中。因我夫妻二人工作调动之缘故,原我女儿就读的学校,离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方路途过于遥远,交通又及其不方便,为免除小孩在求学过程中的舟车劳顿之苦。加上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着照顾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能到贵校借读。

本人承诺小孩在贵校借读期间,所产生一切费用和任何形式上责任,由其家长王典超本人一并承担,与贵校无任何关系。

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此致

申请人:

父亲XXX

母亲XXX

20XX年8月30日

篇三:购买散装汽油申请书(89字)

XX加油站:

我叫江正全,身份证号***512,在贵站购买散装汽油10升,用于农业机械(除草机),请予以协助。

致此

敬礼!

申请人:江正全

XXXX年XX月XX日

篇四:小学借读申请书(133字)

尊敬的小学领导您们好:

我叫XXX,我在XX小学上学,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调动,我随父母来到XXX市,为了上学,我特申请在贵校借读,在校期间,我一定认真学校,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成绩回报学校,请贵校同意的我的借读申请,给予借读。

致此

敬礼

申请人:XXX

篇10:招收借读生申请

市区中小学招生办公室:

根据报名及审核情况,目前我校学区内招生人。依据我校招生计划人,空余学位个,经研究,我校计划招收借读生人。

妥否,请审批!

学校校长签字:学校盖章

年月日---------------

市区中小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篇11:学校借读的申请书

压力山大,少年中考失常

今年47岁的邱家林和妻子郝雪华,原本住在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小区一个4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里。邱家林在沈阳南塔鞋城干搬运工,妻子在大西菜行受雇卖肉,儿子邱启达在读书。这个家虽然清贫,却也温暖幸福。

可是,这对30多岁才有孩子的贫贱夫妻,虽只有初中文化,却有个大理想,就是让儿子读中国最好的大学。为此,再苦再累他们都认了。为了给孩子交补课费,他们还是要经常向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伸手。

2009年7月底,是邱家林最得意的时候,因为儿子考上了沈阳市最好的初中——沈阳市雨田中学。由于不属于本学区,他得花5万元钱。他借遍亲友才凑够了这笔钱。

懂事的邱启达明白父母的苦心,学习非常用功。

有一次,邱启达病了,发着高烧,仍不肯休息。班主任赵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劝他回家休息两天。他不肯,赵老师看他烧得实在厉害,就要给他父母打电话让来接他回家。邱启达哭着阻止老师给他父母打电话,并求老师一定不要让他父母知道他病了。赵老师很不解,再三追问,邱启达才哭着说明了原因。

赵老师至今都无法忘记邱启达当时的描述:有一天,参加学校运动会后没有晚自习,他早了两个小时回家。他的突然到家,令父母手忙脚乱。他嚷着饿了冲到饭桌前,惊呆了。父母吃的菜是拌芹菜叶和白菜蘸酱,米饭都馊了。他当时就急了:“你们就吃这个?”母亲忙说:“启达,你的饭菜在锅里,我给你热去!”邱启达哭了,心疼地对父母说:“你们那么累,吃这个怎么受得了?”

母亲拍了拍他的肩:“孩子,爸妈无能,挣不到很多钱,可你上学需要钱,周末参加补课班需要钱,你考上雨田中学的5万元也是借的。我们只能这样啊!”他更急了:“那我和你们吃一样的饭菜,我周末不补课了,中午在学校不吃肉了,这样你们就不用这么苦了。”

这时,父亲生气了:“儿子,你说什么浑话!不补课,能考出好成绩吗?不吃肉,营养能跟上吗?你要是考不上好大学,那咱们一家人的心血就都白花了,我们的苦也白吃了……”

那天,吃着母亲做的小灶,邱启达再也吃不出往日的香味。晚饭后,父亲又走了,去建筑工地扛水泥。母亲也走了,去给饭店串羊肉串。要知道,他们已经工作一整天了……

讲到这儿,邱启达看着老师:“您说,我能因为发烧就回家休息吗?那我对得起辛辛苦苦的父母吗?”

目送邱启达回教室,看着他寂寥的背影,赵老师眼里一片濡湿。

此后,邱启达更用功了,甚至吃饭的时候他都在看书。可是,他的成绩在班里也就是第十名左右。如果以这样的成绩参加中考,是考不上省实验和东北育才这样的名校的。

在中考考场里,邱启达满头大汗,脸色苍白。

据郝雪华讲,儿子中考那两天,她和丈夫都请假来陪考。他们像多数家长一样,孩子在里边考,他们在外面等。儿子考完第一科从考场走出来,她就发现他脸色很差,低着头,看到她时,又笑了。等考完最后一科出来,邱启达的手都在抖,他搂着母亲,声音里满是寒意:“我考不上实验、育才了,可能连二十七中和一中都考不上了……”说完,他推开母亲跑了。

借读名校,少年苦不堪言

2012年7月11日13时整,沈阳市中考结果出来了,邱启达的分数是659分,这个成绩,让邱启达无地自容。

知道结果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傻眼了,谁也没说话,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因为以邱启达平时的成绩,就算考得再差,上一中这样的二档省重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结果,他这样的分数只能上第三档的省重点高中。

邱启达的舅舅郝克明是市政府的一位副处长,是这个家最有文化和见识的人。他过去拥抱着邱启达想给他点安慰。

一直铁青着脸的邱家林腾地站起来:“没什么好商量的,启达是考试失常。我和他妈早就商量好了,只要他的分数不够东北育才,我们就花钱送他借读。听说得十多万元,我俩决定卖房子,儿子要是没有出息,要房子有什么用?现在是拎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克明,姐夫求你了,你得帮我这个忙。”

郝克明觉得姐夫姐姐太疯狂,他拒绝了。可姐姐声泪俱下地说:“我和你姐夫这辈子活得窝窝囊囊,如果我儿子长大了还让人看不起,那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只要能供启达考上好大学,我就值了……”

看着姐姐的眼泪,郝克明只好答应了。

2012年7月18日,邱启达被第三档的省重点高中——沈阳市第五中学录取了。他的分数,比父母一直期望的东北育才高中公费727分的录取线低了68分,比东北育才高中的自费线718分还低了59分。

运作借读名校这件事是很难的,郝克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求了熟人和朋友,终于有了眉目。

邱家林家4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只卖了23万元!

2012年8月中旬,邱启达终于成功地去东北育才高中借读,代价是:交给学籍所在校沈阳市第五中学3万元,因为他考上的是该校的自费生,这是正常的合理收费。该校允许他外出借读,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东北育才高中的借读费是12万元,据说这也是统一的收费价格。

郝克明只收了姐夫12万元,其他的人情费用全是他出的。

2012年9月初,来到东北育才高中上学的第一天,邱启达就感觉到了孤立。其实,确切地讲,没有人孤立他,因为他就不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老师告诉他,他只是借读生,成绩与这个班无关,班级的所有荣誉也与他无关,包括体育课在内的所有活动,他参加与否都是自愿。老师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不能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当然,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老师,因为老师有责任教好他。但老师不会因为他跟不上而放慢教学进度……

nlc202309020054

老师这样讲邱启达能理解,可他还是觉得很屈辱。那一刻,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打击不断,少年彻底崩溃

开始上课了,邱启达很想认真听讲,可脑子里总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课间,同学偶尔的一个玩笑,他也会想是不是在讽刺他。后来,除了上厕所,他干脆就坐在座位上不动,这样就可以不和别人接触,也就少了许多尴尬。看书,看书,看书,成了他生活唯一的内容。可是,他无法克制内心的痛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他都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优秀生,是父母和亲人的骄傲,而现在,他似乎不存在了,他就像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种子,没有根,没有分量。

邱启达说,回到家更难过。其实,他已经没有家了。父母在离学校3公里外的地方租了只有30平方米的单间房子。他下了晚自习回到家一般都9点多了,父母都不在家,他们的晚班还没结束,经常要到夜里11点才回家。

吃过饭,邱启达马上坐下来学习。而这时,是他最心神不安的时刻,父母为了供他读书从早累到深夜,还卖掉了房子;为了让他学习,把卧室让给了他,父母挤在厅里一张单人床上。而所谓的厅,就像过道一样,只能放一张单人床。他曾要求和父母对换,被拒绝了。

那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周末补习班,因为他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他发疯似的举手回答问题,发疯似的与这里的学生交流。可他更心疼父母的钱,每个小时40元的补课费,一天就得花掉三四百元,那是父母的血汗钱呀。

自从邱启达当上“高考个体户”后,痛苦就接踵而至。2012年10月初,第一次月考,班级是排名次的,可名次表上没有他的名字。他找到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不给借读生排名次是惯例。此时,早已明白自己无足轻重的他,最想知道的是自己在这个班的成绩究竟怎样,他恳求老师告诉他名次。可老师无奈地对他说,因为不排名次,许多科都没有判他的考卷……

听老师这样说,邱启达仿佛被打了一记闷棍,他冲出教室,冲出学校,满大街地疯跑着,任泪水横飞。努力了拼命了,可他连自己的成绩都不知道,他是多么卑微可怜。

把自己累得半死后,邱启达回到学校,趁下课时又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可是,他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了。

2012年11月初,邱启达回到五中参加期中考试,班里的同学他只认识郑鸣一个,这是他初中同校不同班的同学。考试前,郑鸣和他开玩笑,说12万借读名校的大才子,肯定能考全校第一名。

可是,考试开始,邱启达又像中考时一样,紧张得大汗淋漓。勉强答完卷,他都不知道答得是对还是错。紧张地等了5天,郑鸣打电话告诉他,他只考了班级第14名,全校第152名。这样的成绩参加高考,发挥好了能上二本,发挥不好就是三本。

此后,觉得对不起父母的邱启达压力更大,晚上睡眠也出现了问题,不是睡不着就是睡着了噩梦不断。这样,他白天上课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2012年12月的一天下午,可能是太困了,他竟在数学课上睡着了。老师叫醒他,严厉地说:“你父母为你花了12万借读费,你来这里打瞌睡,太过分了。你还打呼噜,严重影响了大家学习……”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说自己晚上学太晚了,太累了太困了才睡着的。

老师不再理他,下课后一个男生却过来指责邱启达,说在五中考了第152名的学生,晚上学到深夜只有鬼才相信……另一个同学马上阴阳怪气地说:“打呼噜你得100分,应该叫你100分先生!”同学们哄笑起来。

此后,邱启达成了同学们的笑柄,“100分先生”更成了他的绰号,成了粘在他身上的耻辱标签,撕也撕不掉了,孤独与自卑这两个小鬼把他缠得更紧了。

2013年1月初,邱启达又回五中参加期末考试。进考场前,几个男生拿他寻开心:“借读名校就考成那个样子,又杀回来了?这回要考熟啊,别半生不熟的……”

邱启达痛苦地想:谁都可以嘲笑我,无视我,蔑视我,我就考出个样子给你们看。可到考试时,邱启达更加紧张了,手心额头不停地出汗,心跳加快,手也直哆嗦。结果成绩出来,他只考了班里第22名,全年级第257名。

这次父母都没有逼邱启达,因为他们都失望至极。邱启达做噩梦的频率更高,失眠更严重了,他觉得这个世界要抛弃他,经常是几天不说一句话。

2013年5月初,本来那天早晨邱启达应该去五中参加期中考试,可吃早饭时他突然满头大汗昏倒了。医生诊断说他这是紧张劳累过度造成的,让他休息几天并放松情绪。回到家后,邱启达就躲进被窝里不出来了,连饭也不吃,只反反复复地说:“我没脸活着,也没脸死,更没脸上学了……”

郝雪华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在外地的弟弟。郝克明马上告诉姐姐快带启达去精神卫生中心,启达可能得了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

随后,邱启达住进了沈阳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病房。

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2013年7月,邱启达出院了。可他每周仍需要进行三次心理治疗与心理疏导。采访时,专家说至少还得半年时间,他才能彻底恢复健康。

而邱家林夫妇,也顾不上伤心难过了,他们在配合心理专家全力救治儿子。房子没了,钱花光了,还欠了亲友很多钱。

邱家林告诉记者,他不后悔拼死拼活地供儿子读书,他只后悔送儿子去名校借读。“这借读毁了儿子!”说到这儿,他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采访时,邱启达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表示,宁愿让孩子平平常常,也不让孩子受这份罪。四位老人结成同盟,准备与邱家林夫妇做斗争,绝不允许他们再逼邱启达了。

郝雪华说,她只希望儿子能健康。有了健康,再看儿子的意愿。她当然希望儿子能重新走进课堂,将来考个好大学……

据了解,全国各地,尤其是省会城市,借读名校问题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愿此文能引起有关部门对借读问题的重视,也愿家长能慎重对待借读。

【编辑:潘金瑞】

篇12:非京籍高中生能否借读由学校决定

目前本市中招已进入录取阶段,对于非京籍高中生是否可以在北京高中借读的问题,市教委昨日表示,外地高中学生借读由学校决定是否接收。

按市教委规定,本市接受外省市学生借读申请的高中学校,由学校根据本市有关班额规定及学生实际水平,决定是否接收其借读。学生可于中考后,带上本人的中考成绩条、体检结果通知书等,与想要借读的学校联系。本市学生转学、借读一般要在开学前后一周办理。外省市从高中起始年级来京借读的学生,在学业成绩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

篇13:学校借读的申请书

摘要:义务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借读费”的取消进一步推动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各级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分担,均衡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健全的政策保障,能更好地推进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起点公平;借读费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53-0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层次上,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2008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全面进入免费阶段,这一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户籍制度等原因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相对性,“借读费”就是这种“相对公平”的产物。随着建立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越来越被关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包括对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公办中小学的借读费等。政府取消“借读费”的为了更好地促进起点公平,进而推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本文着重探讨在当前义务教育体制下,“借读费”的取消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一、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及其重要性

(一)教育起点公平与教育起点平等

“平等”作为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涵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经济上各尽所能的平等义务和按照劳动取得报酬的平等权利。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在正义的概念中。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念。平等是一种事实判断,是绝对的;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历史的、相对的。公平并不是简单的平等,公平是一种理想,就其实现的过程而言,它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等因素决定的。

瑞典学者胡森在分析教育机会平等这一观念时,对“平等”和“机会”分别进行界说。就个体而言,“平等”可以有三种涵义:第一,“平等”首先可以指个体的起点;第二,“平等”也可以指中介性的阶段;第三,“平等”还可以指最后的目标,或指这三方面的综合。所谓“平等”首先是指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至少是在政府所办的教育中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日。可见,其论述的平等,是一种相对的平等,一种机会的平等。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公平与发展”为主题,指出: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不等于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任何其他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一种机会平等的状况。因此,教育起点公平是一种起点机会平等,并不是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条件,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提供平等的机会。

(二)教育起点公平与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有学者将教育公平界定为:在宏观上指适龄儿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在微观上指教育者(包括校长和教师)应同等地对待每个受教育者(学生),而不应有任何歧视。宏观层次上的教育公平,依照教育公平的重要程度和实现过程,依次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其中,将起点公平界定为受教育者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起点公平缺失,就没有了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也成了海市蜃楼、无米之炊。

(三)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是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第一步,仅有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公平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是不够的。在我国,高中和普通公立高等学校按地区和全国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的人学制度,让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趋之若狂。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快速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优秀的教育者也是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因此,义务教育起点公平是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结合。

义务教育起点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关键,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借读费的取消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准确地理解借读费的取消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意义就必须了解借读费的由来,以及国家有关借读费的政策。

(一)“借读费”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入工业发达的城镇,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以家庭形式携子女迁移,出现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壁垒,适龄儿童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而随着民工潮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子女,没有流人地户口,因此,流入地政府一般会要求他们缴纳一笔“借读费”。在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礼教思想下,流动儿童的家长渴望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有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二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三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家庭自己负担。其中,“以县为主”的地方政府财政是义务教育经费最主要来源。而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由地方政府“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因此地方政府在分配义务教育经费的时候,是按照当地的户籍人口数,而非常住人口数为依据来进行统计的,这就使得流动儿童既不能享受他们的户籍所在地为他们提供的义务教育经费,也没有流入地为他们提供义务教育经费,在户籍制的限制下,流入地地方政府没有为流动儿童划拨义务教育经费,因此,我国的义务教育拨款方式与现有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户口制度的二元化结构和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体制的双重影响,“借读费”的收取就一直存在于义务教育中。

关于“借读费”这一概念,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对借读费进行明确界定。有研究者对借读费进行界定的描述是:借读费又叫做跨区费,是指“户口不在城镇的外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及本地农村学生,跨区到城镇学校‘借读所形成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当地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各城市数量不等。本文所指“借读费”,均使用这个概念。

(二)有关“借读费”的政策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农民工子女

当中,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流动期间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流入地学校或教学班组,可以向其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收取一定的费用”。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把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明确借读标准,完善借读手续,规范收费标准”。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同时,明确规定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2004年初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

2006年5月23日《中国教育报》也撰文指出借读费的收取仍按照原仪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可“按照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交纳一定的借读费用”。

2008年12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OO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

从以上的政策可以看出:义务教育的借读费从可以收取到规范收费标准直至不再收取,尤其是在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前后,两度提出不再收取借读费,这些表明政府对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信心和决心。

(三)借读费的取消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户口制度的二元化结构和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体制的影响,产生了诸如借读费之类的费用,阻碍了我国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借读费的取消,首先,打破了城乡户口制度的二元化结构的壁垒,让流动儿童享受义务教育起点公平成为可能。其次,为人口良性流动提供保障。再者,借读费的取消,也是继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又一重大突破。

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7月9日召开的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今秋北京市将解决20万名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在京就学问题,并免收他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借读费”的取消给来京务工者家庭带来的教育上的经济难题总算得到了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但也给流入地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下,中央政府没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借读费的取消给流入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而相关的部门为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会对受惠群体做出相关的规定,比如居住年限、固定就业等等。这样的规定一般外来人员不容易达到,导致大部分流动儿童不能受惠,不能达到取消“借读费”的真正目的。

三、对推进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建设的建议

(一)中央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实行转移支付,解决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

教育经费是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保证,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就必须解决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要打破现行的教育经费投资体制,构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流入地财政、流出地财政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起点公平,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基础。

(二)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发挥其促进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民办学校的数量较少,却是推进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是流入地政府。我国是一个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在流入地政府公办学校有限的情况下,民办学校解决了一部分我国流动儿童入学的难题。例如,2007年广州市的流动儿童有43,8万,其中62,66%的流动儿童在民办学校就读。但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待遇无保障,硬件条件差。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让民办学校健康成长,继续更好地发挥其促进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作用。

(三)均衡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资源都是一种稀缺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更显稀罕。我国高中和普通公立高等学校采取按地区和全国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的入学制度,通过考试对意愿入学的学生进行测试和筛选。在这种现实环境下,占有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学校评级制度让有些学校贴上了“示范学校”、“一级学校”的标签。这些学校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损害了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在实现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中,政府应加强教师培训,调整教师结构,均衡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四)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起点不公平是政策、法规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完善的政策、法规是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保障,流动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健全的法规,有力度的执行,是保障流动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最有效方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托尔斯顿·胡森(瑞典),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J],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周序,关于借读费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9)

[5][作者不详]教育收费政策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6,5

[6]黄明光,取消“农民工”子女借读费的户籍制度改革视角[J],温州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赵正元,北京今秋安排20万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上学[N],中国教育报,2004-7-10

[8]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广东省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介绍[R],2008-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校借读的申请书】相关文章:

借读申请书04-16

招收借读生申请04-10

借读协议04-26

借读费04-20

借读费范文05-15

借读费取消了范文05-28

借读生承诺书模板04-08

借读生入学协议书04-12

借读费是一年一交吗08-15

学校申请书的模版05-01

上一篇:某年天平花苑物业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死亡病例讨论护士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