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治军文言文翻译

2024-05-04

岳飞治军文言文翻译(精选6篇)

篇1:岳飞治军文言文翻译

宋太祖曾经告诫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候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己背,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傲慢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出处

《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朝的沈括

启示:

个人武艺固然重要,更要善于治军。

篇2:岳飞治军文言文翻译

太祖治军

太祖朝常①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又制更戍之法,欲其习②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又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佣僦车脚,皆须自负,尝亲登石掖门观之。盖使之劳力,制③其骄惰。故士卒衣食无外慕,安辛苦而易使。

注释

1.常:同“尝”,曾经

2.习:习惯

3.制:抑制

4.请:领取

5.戍:防守

6.孥:儿女

7.兼:而且

8.负:背

太祖治军的文言文翻译

宋太祖曾经告诫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候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己背,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傲慢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出处

《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朝的沈括

启示:

篇3:岳飞治军文言文翻译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人们常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 打在那里一下子就能把它打死。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 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 否则会徒劳无功, 白忙活一场。总的来说,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一) 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有几个关键得分点, 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 。翻译的时候, 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明确其含义, 并准确翻译, 就能得分。反之, 关键词语翻译错误, 或不准确, 那么这个分就遗憾地丢掉了。如:“陛下以至德承天, 天以有年表瑞。”这里即有两个关键词:“承”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年”译为“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如果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 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二) 特殊句。

特殊句式 (包括固定句式) 的翻译, 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 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 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 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如:“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这是一个“……者, ……也”形式的的特殊句式, 翻译的时候必须翻译成“……是……”, 否则就要丢分。

二、把握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具体说来, 翻译古文时, 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 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初中课本《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只看这一句, 似乎可以翻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 “少时, 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 而应是另一条“狼”。“犬”的意思, 即“像狗似的”, 用来修饰“坐”的姿势的。这个例子说明, 译古文先应通全文, 了解大意, 然后紧扣“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二)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 逐一翻译, 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前句中的“其”, 应译为“难道”, 表反问语气, 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 表推测语气。但在翻译时, 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 甚至十分拗口, 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 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 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 则使人容易理解了。下面几种情形往往需要意译。

1.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

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假如不了解此修辞方式, 很轻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 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再如:“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 奄奄一息, 生命垂危。”又如:“金就砺则利。”一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 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 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 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假如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 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2. 使用紧缩复句或言简意赅的句子时。

如:“法急则人残, 法宽则失罪。”这个句子属于紧缩复句, 直译不好翻译, 只能意译为:“刑律严酷, 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 就控制不住犯罪。”

3. 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而故意用繁笔时。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句子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意义相同, “天下”“宇内”“四海”“八荒”意义相同, 都是为了渲染铺陈, 因此必须意译作:“ (秦) 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其实是有技巧可遵循的, 具体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留。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 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 也无需翻译。如:“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 余游巴黎蜡人馆。”我们可以直接将其译为:“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 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再如:“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行军用兵”作为一个成语, 我们没有必要大费周折地去翻译, 只要照抄即可, 因而可译为:“深远的谋略, 行军用兵的本事, 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 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二) 放。

将那些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 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放弃, 否则会使句意不畅。如:“宋何罪之有?”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义, 因此翻译时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再如:“夫秦, 何厌之有?”“夫”为发语词, 无实在意义, 翻译时不做理会。又如:“夫大国, 难测也。” (《曹刿论战》) 中的“夫”,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中的“之”, “学而时习之” (《论语》六则) 中的“而”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 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唆赘余。如:“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公姥”为偏义复词, 重于“姥”, 所以翻译时只需翻译出“婆婆”即可。除此, 有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也不一定要翻译。

(三) 换。

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 音节不一致的词。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 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随着社会的进步, 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已扩大, 有的已缩小, 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 有的词义已经转移,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 切忌盲目替代。如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 (2) “处分适兄意, 哪得自由专。”“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四) 补。

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 使句意完整通畅。如:“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 (有能力到达却没有到达) 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理不通。又如:“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口技》) 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 翻译应加上。“尝贻余核舟一, ……” (《核舟记》) 译文时, 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 “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翻译为:“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 句子成分才完整, 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 翻译为:“对外”“连衡”用作动词, 翻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为使动用法, 翻译为“使……争斗”, 因此正确翻译应为:“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五) 调。

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将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有的学生翻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 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 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壮的筋骨。”再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 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译为:“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人主之子也, 骨肉之亲也,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无劳之奉, 而守金玉之重, 而况人臣乎? (《触龙说赵太后》) 译为:“国君的儿子, 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俸禄, 而守着贵重的金玉, 况且一般人呢?”

需要说明的是, 文言文中表达语气的助词, 也应根据现代人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换。如“乎”“哉”“焉”等用在句末, 可用“啊”“呢”等调换。

(六)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 为了增强气势, 故意用了繁笔, 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 (秦)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 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篇4:“溯”材活用·岳飞治军

帝(宋高宗)初为飞(岳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愛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岳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史@岳飞传)

【运用方向】

1. 有国才有家。国是家的基础,家是国的元素。没有国,就没有家。宋高宗当初给岳飞营建宅第,岳飞推辞说 “敌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知道,不把侵略者消灭,要家干什么呢?没有国家的安定,就没有家的安全。

2. 坚守职责即和谐。和谐社会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作为管理国家的官员,文官不贪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天下就太平了,社会就和谐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3. 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在责任面前,人与人也是平等的。岳飞的儿子岳云因为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作为一名战士,“马踬”就是失误,就是没有尽到训练责任,于是,岳飞就“怒而鞭之”。

4. 严明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没有纪律,一个集体就是一盘散沙,纪律不严明,就等同于没有纪律。岳飞深谙此理。“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正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根本原因。

【适用话题】

国与家 职责与和谐

人人平等 纪律 能力

【写作片段】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律,纪律如同一条河床,把河水紧紧地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四处流淌。如果没有河床,河水必定泛滥成灾。

公共场所需要纪律约束,公共场所才能有序;行军打仗需要纪律,军队才能众志成城;学校教学需要纪律,教学秩序才能得到保障……一句话,没有纪律,就没有约束;没有纪律,就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整个社会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不会安定有序。一支军队没有铁的纪律,想取得胜利简直是缘木求鱼,更是无稽之谈。

没有纪律,一个集体就是一盘散沙,纪律不严明,就等同于没有纪律。岳飞深知这一点,他在治军时就特别强调纪律,要求岳家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有违犯者,绝不姑息:“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甚至严明到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的地步,并且为自己的“军号”定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正是因为对岳家军要求如此严格,才在抗金前线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也正是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根本原因。

……

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有了严明的纪律并不是束缚了我们的自由,而是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自由,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你才可以在有序的环境中自由地从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亮点评说】

片段节选以比喻手法诠释了纪律的重要性,又以“溯”材中的岳飞治军严明作为论点论证了纪律严明才能走向胜利这个观点,最后又一分为二地分析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很有说服力。

篇5:岳飞诉冤文言文翻译

原文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翻译

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被奸人秦桧杀害,(岳飞的`)魂魄来到天庭,在凌霄宝殿诉说自己的冤屈。岳飞说:我用忠诚来对待君王,按照孝义来对待亲人。用血肉之躯在战场上拼杀(在像树林雨点一样密集的刀箭里面穿梭,意译成在战场拼杀),从来没有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意译成不贪生怕死)。我在用人方面只要有才能的人就举荐,在朝廷大事上对皇帝唯命是从。我把朝廷从即将跑灭中扶起,使得黎明百姓免于死亡,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像云彩一样聚集在我的麾下。我想用绳子捆缚金国大将兀术,打破金国首都黄龙府,迎回靖康二帝。我想法的诚恳,人神都可以做鉴证。哪里会料到自己忠诚却被小人诽谤,诚信却被君王猜疑,被奸人害死。这是正气没有得到伸张的结果,那么那些心性良善的人以后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呢?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之岳飞

岳飞(11分)

毕沅

飞事至孝,家无姬待。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肝,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母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殉。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戌,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循循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吴玠素服飞 素:

②饰名妹遗之 遗:

③立斩以殉 以:

④阙一不可 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宁大将安乐时耶!

②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20.本文从哪三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3分)

答案

18.(4分) ①平素,平时 ②赠送 ③来,用来 ④缺,缺少(每小题1分)

19.(4分) ①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得分点:宁、时、耶)(2分) ②将士们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啊!(得分点:何、倒装句式)(2分)

20.(3分) 至孝至忠、治军有方、爱民恤士。(每点1分,意同即可)

译文

上一篇:七彩糖果五年级作文下一篇:XXXX局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