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

2024-05-13

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共6篇)

篇1: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

安徽##有限公司1951年成立,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的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2687人。目前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协会行业百强企业,是省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

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行业的排头兵,在行业内具有技术进步示范引领作用; ——产品特色突出,主导产品品质优良,且为公司独有; ——企业工艺技术先进合理;

——人才资源具备实力;技术骨干在数次企业转制变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新一批知识型技术人才经过培养逐渐走上关键岗位;

——设备设施基础较好,企业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设备,包括进口小包装设备等,各类设备超过2000台套,多年的积累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目前通过的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包括: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HACCP质量管理体系

——GAP质量体系

2、企业在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截止2010年底,企业总资产49470.7万元,资产负债率65%,银行信用等级AA级。公司从2009年起,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

企业规模情况 行业 :全国百强企业

3、近三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主导产品是省名牌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达49%。商标是省著名商标。公司生产技术在行业内具有较强优势。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数次荣获安徽省质量奖。

产品部分出口,出口地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49%; 2009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22%; 2008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20%;

4、近三年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

2010年:产品销售收入10683万元,产品销售利润总额151万元;(按照省审核计算方法,以产品销售利润减去管理和财务费用,下同)

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10038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20万元;

2008年:产品销售收入9047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18万元。

5、近三年企业科技投入

几年来,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年产品销售额5%的比例拨给科研经费,并根据研发项目的需要随时下拨专项经费,同时,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科技活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了技术中心各项研发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2010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535万元,较上年增长10%。

2010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535万元; 2009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482万元; 2008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454万元。

6、企业基地情况

2000年起,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基地建设,通过 10余年的不断努力,到2010年底,公司拥有基地共计25个,基地茶园面积达到4.4万亩,合作社社员总户数达到1.1万户

其中,经省商检局等单位审核认定的出口备案基地32个,面积12.1万亩。

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

安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于2006年,由企业原生产技术科、实验室及市场开发部合并组建而成。属于企业二级机构,受公司总经理领导,企业技术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产品开发等。

自成立以来,企业技术中心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逐步添置了设施、实验仪器和设备,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至2010年底已达1363万元.2、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

企业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辖办公室、科技部、研发部、实验室和资料室等部门。技术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企业还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通过项目成果核算提成、专项奖励、奖金折股等形式,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科研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技术中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技术创新氛围。

3、企业技术中心的人才队伍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已经基本健全,技术中心职工人数达到155人,占全企业职工总人数(268人)的 20.5%,接近五分之一,各类研发人员常年保持在30人以上。中心工作人

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 6人,博士学位2人。

借助外部智力优势,技术中心着力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家和一支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的科研骨干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跟着学等多种方式,企业科技人员素质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增添了企业科技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4、企业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产出情况。

成立以来,技术中心联合外界科研部门,共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35项,解决了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动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2010年,技术中心共实施项目12项,完成9项,申请获得23项产品设计专利。此外,一大批多方向课题处于立项和研发过程中,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并不断取得新的研发成果。

5、产学研合作情况

中心成立5年来,与本行业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更与%%%等单位签订产学研联合工作协议书,按照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合作关系。企业许多重要课题都是通过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开展的,成效明显。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行业专家

库和行业科技信息库,与本行业最权威和最知名的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和来往,及时获取最新科研动态和成果信息,通过与外界的多方合作,攻克了一批科研、技改课题,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安徽##公司认真分析企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立足企业实际,着眼科学发展,确定今后五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做好传统产业、做大传统产业的要求,在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同时探索产品的深加工方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走科技兴企之路。

一是牢固树立和保持第一品牌。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做精做强产业。通过扩规模、强品质、树形象,合理提升产能,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效应,力争使公司成为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迈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二是着力打造现代化加工企业。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企业逐步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迈进,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使企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

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依照建设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的要求,通过企业易地改造,建设清洁化加工厂,为企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条件和保障措施

根据分析,企业目前拥有诸多优势。在同行业中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设备设施优势等,只要对以上优势充分加以利用,扬长避短,就可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的保障措施包括:

实施品牌战略。按照现代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品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内外销并举。巩固外销渠道,不断开辟内销新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做到科技兴企。以发展壮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为抓手,努力革新工艺,解决企业传统工艺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以及食品行业面临的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着眼于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壮大规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

3、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与拥有的产业技术等

科技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隶属于企业又相对独立,服务于整个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深加工产品开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储备中心。形成行

业内具有较高水平,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支撑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中心成为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助推器,成为企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关键部门。

要加强专利工作,积极申报发明专利,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申报科学技术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4、对行业技术进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例如&&&项目,运用数码照相比对、微电脑精确控制等高科技原理创新了***技术,以高效能机械替代手工作业,成为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工效大幅提高,安全卫生得到保障,在行业内树立了技术创新、以高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

篇2: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

工作汇报材料

一、公司基本情况

山西金茂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注册资金3100万元,占地639.8亩,是一家以畜牧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主导产业为:种牛繁殖、肉牛育肥、胡麻油加工、景观林栽培四大产业。公司现有职工68人,其中管理层8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

目前公司建成适应北方气候养殖的牛舍18幢;生产及配料车间、防疫检查室46间;2400吨容量青储窖10个;2620平方米生产调度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胡麻油加工厂一座;种植景观林500亩,90万株,硬化厂区道路2.87万平方米,年育肥肉牛能力达到5000头,繁殖种牛500头,年生产加工胡麻籽能力达到10000吨。

公司肉牛育肥厂经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基地,万吨胡麻油加工项目,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冷、热榨两条生产线,目前生产的原生态、无污染、高品质的健康油品“青云香”冷、热榨纯胡麻油,有31个规格品种,产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山西省著名商标,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公司2006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大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市“十佳龙头企业”; 被北京市商务局、财政局确定为“北京市政府活体储备基地”,2007年被确定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生态高效农业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国家商务部活牛供港澳基地,成为山西省农畜产品出口创汇首家企业;

2、建设了高标准的肉牛育肥场

多年的养牛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在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发展。公司聘请山西农大、山西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定期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科研院所进行生产、科研、实训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在培养人才、开发技术、开展培训、推广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养殖、种植、疾病防治、饲料配方、品种改良等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发展,使公司的养殖业健康发展,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科学化饲养、标准化生产的轨道。采用先进的繁育、育肥集成技术,繁殖母牛做到同期发情、同期产犊,产犊率、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肉牛育肥能力达到5000头,建成全县最大的高标准肉牛育肥场。

3、发展了景观苗木栽培园区

公司从建设生态养殖园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需要出发,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突出抓了景观苗木园区建设。目前总计植树500亩,90多万株,有竹柳、金叶榆、新疆杨、云杉、长子松、杜柏、油松等品种,种植景观苗木,长远经济效益好,投入与产出回报率高,可谓建设了真正的地上“绿色银行”,必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多种经营、开发了胡麻油加工项目

胡麻油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麻饼是喂牛的高蛋白饲料,左云及晋北又是胡麻的主产地,当地农民一直存在卖胡麻难得问题,为此,我公司从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了胡麻油加工厂,产品取得安全生产认证和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胡麻种植合同,保护价收购,既解决了公司原料来源,也解

多户农民签订青玉米、胡麻等杂粮种植订单,通过种植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亩均增收200多元。公司每年仅收购农民种植的青玉米支出就在800万元,收购饲料玉米支出439万元,收购胡麻籽支出1500万元。发展农民养殖业方面充分利用当地农民有家庭养殖的传统习惯,通过对农民种养知识的培训,送技术到村入户,并提供饲料科学配方,保护价收购架子牛,充分调动了农民肉牛育肥的积极性,订单种、养,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实现了双赢。公司针对所在乡移民村土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向移民村及周边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30多个,每年吸纳临时到场务工人员200多个,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在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义务,近年资助学校,捐赠福利院,资助公益事业,帮助农民购买农机、种子,以及捐款捐物总计达50多万元。

6、招商引资、合资合作、企业上市迈出新步伐

公司2003年创建以来,坚持“建绿色产品基地,走创汇农牧之路”的发展方向和“科技兴业、富民强企”的经营宗旨。十多年来累计投入一亿多元,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肉牛繁育、肉牛育肥、胡麻油加工、景观苗术栽培四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已经实现。为在全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抢得先机,将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公司从自身发展已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公司所在晋北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考量,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规划制定公司“十三五”发展目标即公司到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一个宏大的发展兰图,是公司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已

公司大力推动多渠道、多形式上市融资,经一年的努力和筹备,公司于2016年12月23日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举行了授牌敲钟仪式,正式挂牌上市。实现挂牌上市,将有效破解项目实施、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推动企业上档升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要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进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资金存在缺口。高端肉牛改良繁育,一次性投资大,饲养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多,一些技改、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也需大量投资,项目建设与资金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资金问题制约着项目的实施和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县畜牧养殖业予以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按建设规模、养殖头数给予资金补贴;针对农牧企业土地和产权不完备的实际情况,由政府建立贷款担保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把企业贷款贴息的政策实施好,切实减轻企业过重负担的问题。

二是规范补贴机制,扶持、补贴应惠及各种养殖业。就左云而言,近年政策倾斜与扶持偏重于养羊业,县里出台了每只羊每年200元的扶持发展资金,其它各种养殖业没有得到任何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致使全县养牛、养猪、养鸡业逐年萎缩,有相当多的养殖场关门停业。因此,从做强做大全县畜牧养殖业考虑。

1、要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变一业一畜的发展为猪、牛、羊、鸡各类养殖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专项资金的投入。

四、今后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

公司将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企业品牌,力争建成肉牛繁殖、肉牛育肥、胡麻油加工、经济景观林栽培四大产业为主的经济园区,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和循环经济体系。

(一)、打造优质肉牛繁育基地

继续以西门塔尔、安格斯为母体,引进高品质日本和牛进行繁育改良,增加和牛存栏量和出栏量,打造晋北地区优质肉牛繁育基地,生产优质、绿色、高品质肉牛,增加市场供给,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供港澳出口,增加和牛出栏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二)、提升肉牛育肥能力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政府指导、基地示范、农民繁育”的生产格局,实现公司年育肥牛5000头,带动农户养殖10000头的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保护价收购,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肉牛养殖户的服务指导与合作,提供技术、销售全程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肉牛育肥产业的积极性,把公司及全县优品牛繁育、肉牛育肥产业做强做大。

(三)推进胡麻油项目上档升级

篇3: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

经历金融风暴的考验和洗礼,人们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又有了更加深刻和切身的认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技创新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电触头行业也不例外,企业家们在苦苦思索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共同的答案。笔者基于多年从事电触头材料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思考,对电触头材料行业研发的特点、现状及设想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2 电触头材料特性

电触头是电器开关的心脏,承担着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电触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器开关的性能,而作为功能材料,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又直接影响着电触头的性能。

电触头材料通常由主导电元素(如Ag、Cu等)和添加元素组成。主导电元素在电触头中主要承担着导通电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电器、不同的使用场合,添加的元素也不同,通常有金属氧化物、低熔点元素、难熔金属等。添加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电触头的分断能力、抗熔焊、耐电弧烧损等性能,同时也可节省贵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能是由其成分、组织和结构决定的,不同成分、不同制备工艺、不同组织结构的电触头材料,其性能差异很大[1]。

电触头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不能够直接检测其使用性能。电器开关要求电触头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如分断能力大、电寿命长、导电能力强、耐磨损、抗熔焊等等,而这些电气性能只能通过检测开关电器的电气性能才能反映出来。但是,电触头材料本身可直接检测的物理性能(如材料的硬度、密度、电阻率、导电率)以及材料的成分、组织却与电气性能具有非直接对应、非线性的直接关系,同时这种关系还要受到开关电器的设计参数、电触头结构、开关电器结构以及制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开关电器的电气性能对电触头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要求往往是矛盾的。电触头材料良好的导电能力,能降低开关电器的温升、提高分断能力;而电触头材料纯度越高其硬度就越低,其耐磨损和抗熔焊性能就越差;耐磨损,抗熔焊性能好,则要求电触头材料的硬度高;而材料硬度高则其韧性就会变差,开合容易弹跳、降低接触可靠性,就需要增大开关电器设计的接触压力。

电触头材料的这些特点给其技术创新带来了许多困难。材料的分断能力、电寿命、耐磨损、抗熔焊等电气性能不能直接检测,只有在组装开关电器后,开关电器整体通过型式试验,才能验证新材料能否满足此开关电器的要求。而开关电器整体是一个系统,是各组件设计、材料、制造各项技术的集成,开关电器整体通过型式试验说明此系统的组合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但是系统内的各组件相互之间是否处于最佳的组合状态以及各组件的功能、效率、价值是否实现了最大化,却不得而知。

3 电触头材料行业技术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研究出真空开关用Cu Cr触头材料至今,除Ag Cd O、Ag Ni、Ag Sn O2、Cu W、Cu Cr等材料外,尚未出现新的商业化电触头材料[2]。目前,我国电触头行业新材料、新工艺都几乎没有原创型的研究,少部分是改进型的研究,绝大部分是试制型的研究。所谓原创型的研究是指研究的成果(材料或者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全新的、前人没有的,是一种发明创造。所谓改进型的研究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企业自己的或国内外同行的)基础上做局部或全面的改变,包括改变材料成分、性能和制造工艺。改进型的研究也可能产生全新的成果,这种类型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所谓试制型研究是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剖先进的样品,试制相应的产品。

我国现有的电触头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企业通过试制型研究,试制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原创一种新材料的难度很大,从材料选择到电器试验,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试验进行比对、筛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同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限制,研究结果很可能没有实用价值。项目风险很大,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但是成功的原创研发有可能开辟和改变市场,进而改变企业的现状和未来。与此同时,我国的电触头材料制造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规划水平还较为低下,传统的粗放式研发现象并没有被完全摒弃,科学的研发管理观念还远远没有树立,研发管理缺乏规划及目标定位,使得研发主要集中在解决眼前的产品性能和质量问题,而无法增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3.1 产品技术创新对市场缺乏合理规划

大部分电触头材料制造企业对下游电器产业的技术发展缺乏了解,对下游电器产业需求量缺乏合理判断。例如,看到电器企业在销产品的市场行情比较好,就武断地认为该产品的触头材料市场前景良好,仅通过简单对比和参考竞争对手的电触头材料产品性能后,就开始仿制性研发。产品生产后组织营销人员强力推销,由于没有充分分析市场该类触头产品的产能以及总需求量,最终导致市场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严重,最后只能采用大幅降价的方式,在产品推广营销活动中拼命厮杀。这种盲目的市场规划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难以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

3.2 产品技术创新目标不完整

一些电触头材料制造企业片面地认为,只有提供高品质的电触头材料,才能扩大销路,形成市场竞争力,导致企业在产品研发时过于强调完美的技术指标,忽视经济指标、时间要求。研发时没有充分理解产品投放市场时间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控制成本才能有市场并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仅仅为了追求更高、更完美的数据,拖延产品市场投放速度,忽视了研发产品的实用性、生产成本及相应的管理,造成企业同类产品品种多,设备投入量大、库存庞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样一方面无谓地加大了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投资,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最终无法实现研发时的预期,造成了企业市场的丢失。

3.3 产品技术创新受市场环境的影响

受国际大金融环境的影响,银价大幅波动,以中国金属网每日银价作为参考进行统计,2011~2013年银价最高价达到10 310元/kg,最低价为3750元/kg。其中月度波动率大致为4%~39%,年度波动率约为35%~79%。如此大的白银价差波动,对以白银作为主要原料的低压电触头材料加工企业而言,白银的入库、耗费以及结存的单价,都直接影响其当年的收入和利润。银价的波动对电触头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引导着电触头企业围绕着节银、加速白银流转,展开降低银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研究,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3]。

4 电触头材料行业技术创新设想

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及趋于成熟的制备工艺,已使得电触头行业的产品性能同质化严重,产品利润越来越低,导致电触头企业为了生存、自保而进行价格拼杀,以争取电触头市场的一席之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每一个电触头制造企业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3]。从资源观的角度来说,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技术创新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技术创新模式最终将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市场定位[4,5]。科学的研发就是通过正确的技术战略分析与选择,结合现有的资源与条件,提高企业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准确、高效的反应能力,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快的新产品开发,帮助企业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并获得更多收入和利润[6,7]。

4.1 电触头材料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设想

(1)研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现有的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已基本能满足我国电器市场的需求,在输配电技术没有较大创新的情况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触头材料研发同样很难有大的突破。从行业状态看,我国电触头材料行业目前的产品研发基本上是参考国外先进企业已有成果,解剖实际样品,试制相应产品,少有原创性产品。故当前电触头材料的技术创新方向主要应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不明显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改善现有电触头材料的性能或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二是在不改变现有材料的组分及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其生产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在研发前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得到创意是否对企业技术战略规划起到支撑和是否符合市场(客户)需求的基本判断,对一项不符合企业技术战略发展和不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的创意,企业必须在它耗去大量资源之前加快淘汰[7]。

如果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的客观性、实用性、实践性,不能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树立探索科学的精细化研发管理模式,将会导致研发管理的缺失,阻碍企业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步伐,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树立[7~9]。

在商品社会中技术是服务于经济的,是手段和对象,经济才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目标。尤其是在电触头材料新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应明确研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研发周期和研发投入。通过分析过程中各项工艺的主次程度,结合市场导向,明确研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是否能够给客户带来从竞争对手得不到的利益和效果,诸如电触头的质量、价格、供货周期等。

例如,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特高压输配电和智能电网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到2015年,我国预计安装智能电表2.3亿只,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000多座和充电桩60万个,保障80万辆电动汽车的应用,建立能够接入和消纳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覆盖88%国土面积的智能电网。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五纵六横”结构的特高压输电骨干网架,用以连接国内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用电负荷中心。在特高压输配电和智能电网等新兴市场的电器产品技术发展的初期或成长阶段,对电触头产品开发的需求强烈。电触头制造企业如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分析电器产品所需的电触头的特性,合理有效对研发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发,即可创造出发展空间较大的电触头产品,取得有针对性的研发成果。

综上所述,如果电触头制造企业通过对下游电器厂商产品的潜在竞争力和技术演化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具有较大规模潜在市场的、非常强劲市场刚性需求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量的电触头产品进行研发,那么针对该电触头产品所研发的技术就会被市场快速接受;与之相反,如果研发的电触头产品定位于市场需求呈现增长缓慢、下游产品的技术已处于成熟阶段、目标客户有稳定的市场供货保障的产品,那么企业只能通过分析寻找该技术的研发突破口,通过更高效率、更低价格、更先进技术来抢占市场,这样往往会使技术创新的难度加大,同时增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8,9]。

(2)技术创新过程的管控

一个电触头材料的研究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材料的选择(包括元素的确定、成分比例、原材料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工艺试验、样品试制、应用试验和型式试验。

从经济层面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控制。研发初期确定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路线,不仅影响研究项目本身的支出,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未来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在项目的研发初期,通过对材料和工艺路线的选择,可以对研发成本和未来新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合理管控。若两个元素或两种不同的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对于未来产品的功能具有相同的作用,则在研发初期选择原材料时,应优先选择那些相对价格便宜和容易获取的原材料。这样,既可以从源头控制研发的成本和未来新的产品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后期为更换低价原材料带来的二次重复研发的成本。例如,目前国内电触头材料生产厂家大多采购国外知名企业生产的镍粉、Sn O2粉、钨粉等原材料,采购费用普遍较高且采购周期较长,而且由于形成单一供货商,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无法降低。因此国内电触头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几家原材料的国产供应商,在材料研发初期就采用国内供应商的原材料,通过合作研发方式,逐步促进国内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品质的提升,使其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种原材料,多个供应商,通过互相竞争,不仅可以逐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最终实现产品的成本降低,还可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

从技术层面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控制。有条件的电触头制造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技术特点和研发规划,建立适宜本企业的模块化研发技术平台,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将一个研发项目分离成若干个部分,各部分再分成若干个子部分,各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技术系统,各个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技术单元。将多个独立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集成,建立一个能够随时、方便使用的技术资料数据库,形成一个企业层面的电触头材料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有了这个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就成为一项快速的工作程序,只要在技术平台中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合适的技术即可,产品开发将不再被某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所困扰。

(3)技术创新的价值链运用

企业研发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研发的技术只能通过企业的产品及在价值链中使用后才能得到体现,所以技术创新时一定要考虑开发出的技术是否有成熟的或可实现的相关配套资源、配套资源与企业现有资源或企业战略规划资源的兼容程度、开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联系、如何搭建相应的技术创新平台等等问题[10]。

在企业整个价值链中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属于关键战略环节,但是研发人员往往会过分追逐技术指标的完美,而忽略了抢占市场的时机所带给企业的经济价值。根据“达维多”定律可知,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并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如果被动地以第二或者第三家企业将新产品推进市场,那么获得的利益远不如第一家企业。因此如何衡量技术开发的成熟度与研发周期的对应关系,需要决策者从企业战略和经营层面思考。就电触头产品,只要不是严重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是可以接受某些指标存在瑕疵的,此时可利用新产品的推出迅速先占领市场,而后再逐步完善技术指标,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同时,新产品定价一方面应将研发费用纳入未来产品的回收成本中,并对电触头总体生产成本全面评估,如果研发的电触头产品在性能提升不大的前提下,其制备价格超出市场可接受的程度,那么研发将失去意义,必须提前终止研发;另一方面应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利润是企业确定是否进入的重要因素。新产品定价过高,将强烈刺激竞争对手仿制的欲望。因此,科学的研发链必须对电触头材料研发时间、成本、市场定位、经济效益有明确的规划。明确研发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才能有意义、研发的对象是什么、研发成本必须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能有市场并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4)研发人员与研发平台

企业的核心研发人员与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一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触头行业规模偏小,使得电触头制造企业的核心研发人员具有稀缺性,表现为电触头制造企业间的人才相互争夺。研发人才的稀缺导致企业的骨干研发人才一旦流失,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方面,电触头制造企业培养一个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不容易,一旦流失,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具有同等能力的专业人才接替工作,因此会增加企业的招募成本,同时新员工进入到企业后,能否快速适应企业的文化并胜任相应的工作,能否对企业忠诚,也会变相大幅增加企业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研发人员的流失会带走本企业的关键技术,甚至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电触头制造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研发专业人才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及残酷的现实。

电触头制造企业通过积累,逐步建立模块化的研发技术平台,可以有效减少人才流失并保护核心技术。在企业模块化的研发技术平台中,研发的每项技术成果只是研发项目中一部分,由于得到技术平台中其他相关技术成果的支持,可使其价值最大化;而离开这个平台,单一技术成果的价值将最小化,能有效防止产品整套技术的外流。同时,研发人员在模块化的研发技术平台上,利用技术平台中其他相关技术成果的支持,将使其研究工作的效率、速度最优,个人价值最大化;反之,离开这个平台,所有相关技术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研究工作的效率、速度大大降低,增大了研发人员跳槽的成本,进而降低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从另一角度将大幅削减因人才流动而导致居高不下的研发运营成本。

4.2 电触头制造行业技术创新设想

(1)与电器企业共建平台

电触头材料的成分、组织以及物理性能(如材料的硬度、密度、电阻率、导电率)与电触头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电气性能(如分断能力、电寿命、导电能力、耐磨损性、抗熔焊性等)是有一定关联的。这种关联由于受开关电器设计如参数、结构、电触头的形状和结构的影响,电触头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电气性能是有差异的。只有当电器整体通过型式试验,才能证明电器各组件的设计、材料、制造等项技术的单一性能和各组件集成性能满足电器要求。而电器企业一般不研究、不制造电触头材料,电触头材料研发、制造企业往往又不懂电器的设计及其应用,这种状态给电器行业和电触头材料行业各自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困难。

探索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和其电器性能试验的关联,对于单一电触头制造企业自身来讲是十分困难的。如何将这种关联建立成对应的关系,一直是电触头行业多年苦苦探索的问题。电触头制造企业如果能够自身或者联合电触头行业其他企业,或者联合电器企业,甚至联合电气检测机构建立技术平台,从研发、生产、装配等各个环节打通整个产业链,使电触头材料研发中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研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将大大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将材料、工艺、应用各项技术优势集成,使得资源共享的价值最大化。

通过电触头制造行业与电器制造行业的平台共建,形成战略联盟,可以积累大量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和其电气性能试验的结果,整理出相同或相近性能的电触头材料在相同或不同电器设计中的表现,剔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异常,找出普遍存在的对应结果,为电触头材料的技术创新和电器设计选择电触头材料提供参考和依据。与此同时,新工艺、新技术在平台内能够快速被验证和接受,进而使电触头材料及电器设备的研发费用、研发风险大大降低。大量的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平台上,以较低的信息成本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成果、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扩散速度,从而刺激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11]。

(2)与高校、院所搭建学术平台

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相较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高校、院所发挥的作用更大[12]。目前,全国37%以上的两院院士集中在高校,有50%的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出自高校,高校承担了约2/3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2/3[13]。事实上,我国高校己成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科技创新的强大生力军。从1993年至2013年间,我国高校针对Ag Sn O2电触头材料制备工艺申请的专利达18件,但是真正产业化应用的仅有几件,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高校与电触头制造企业的合作开发仅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电触头产品产出,从而浪费大量科研资源,导致我国电触头材料行业几乎没有原创性创新产品。而电触头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恶性竞争,破坏了电触头行业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高校研发优势在于学术的基础性和前瞻性,院所研发优势在于学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企业研发优势在于技术的产业化转换的特点,电触头材料行业迫切需要“产学研合作”的科学转型,将高校、院所、企业三者的特点有机结合,从短期“课题攻关”走向长期的战略联盟(共建联合研发平台)。这样,企业能凭借高校和院所的研发能力积累新兴产业技术,全面提升整个行业创新能力,实现电触头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科学和合理的转型。电触头行业通过与高校和院所的战略联盟,选择符合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研究项目,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投入一定配比资金,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利用高校和院所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研究基础,在相对高的起点上开始工作,可降低电触头企业进入新领域的技术门槛及风险,也为高校和院所带来科研设施的投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机遇,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5 结束语

篇4:企业技术中心汇报材料

数十年来国外始终对我国控制出口这类高端聚酰亚胺材料。深圳惠程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西师范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发重心之一就是降低成本,相关技术已获得包括美国专利在内的几十项发明专利。

作为国内首家在聚酰亚胺应用领域实现突破的A股上市公司,深圳惠程在技术合作伙伴几十年研发成果积淀的基础上,凭借技术和工艺上的重大创新,现正通过直接或间接控股方式,围绕聚酰亚胺材料的高端应用开展进一步纵深化的产业布局,以逐步推进聚酰亚胺树脂、纤维、纳米纤维、泡沫、薄膜等多种高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合成了低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大飞机制造。深圳惠程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某所研制成功飞机发动机内用自润滑轴套,每台发动机需用1500余个。

航天发动机的水平与复合材料水平和高分子化学材料的水平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缩影。公司与技术合作伙伴一道配合某航天研究所合成了低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与石英纤维复合后,经热压罐成型而制成超声速巡航导弹雷达天线罩,并得到了成功验证和试用。公司开发的聚酰亚胺应用特殊方式复合玻璃纤维、石墨和硼纤维、碳纤维等后可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使该复合材料:1)可替代金属制造喷射发动机结构部件;2)可用于空间监测设备中的隔热垫、高温台架等;3)可用于火箭液氢密封环、飞机装载机密封。

聚酰亚胺纤维性能超过俄罗斯

聚酰亚胺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环保行业的工业高温除尘过滤材料、航空航天行业的轻质电缆护套及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其他领域的过滤、隔火毡、防火阻燃服装及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等。发达国家大都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致力于开发该种材料。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战机用电缆护套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可以大大减轻重量。比如目前俄罗斯自身苏27、苏30、苏35等战机上配备的都是聚酰亚胺纤维编织电缆,而出口到我国则全部使用传统的电缆护套,增重至少500公斤。这意味着同样型号的战机,我国的军机少装两枚导弹,作战能力大大降低。

公司目前研制的电缆护套用聚酰亚胺纤维—轶纶F01,目前测得的性能已全面超过俄罗斯产品。300吨纤维线工业化装置已经建成,3000吨纤维线正在建设中,纤维综合性能已达到、某些单项指标性能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提高锂电池整体性能

公司研发生产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三维隔膜,大幅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如电池循环寿命在3000次以上,充电时间缩短到20分钟以下,功率密度提高30%以上,特别是大幅度改善了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耐过充、耐高温、低温性能优异。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先材“年产2亿平方米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项目”于2011年3月24日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成立项备案。国家发改委2011年7月21号文件(发改办产业[2011]1810号)通知,江西先材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一期)项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中央预算内将投资1773万元。江西先材第一条日产2000平方米电池隔膜的工业化生产线已经开始安装调试,产业化在即。

聚酰亚胺薄膜是新一代照明基础材料

深圳惠程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子公司长春聚明主要从事聚酰亚胺柔性薄膜的树脂的研究、批量制造以及酰亚胺柔性薄膜(包括透明薄膜和耐电晕薄膜)连续化制备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低温、高强度和对可见光波段光线透明等特点。该项技术是聚酰亚胺材料相关研究的技术积累所形成的科研成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有两个非常迫切的需求,一是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柔性衬底,二是替代玻璃作为新一代OLED照明/显示的柔性衬底。其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和先进照明/显示技术这两个领域中成为新一代产品的基础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批量生产聚酰亚胺泡沫塑料产品

聚酰亚胺泡沫最早由International Harvester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商品化,后来与NASA及美国海军合作,进一步提高阻燃性、降低烟气及毒性,以用于航天和海洋领域。后来该公司被Degussa公司(后更名为Evonik公司)收购,目前名为Evonik Foams公司,是世界上聚酰亚胺泡沫生产量最大的公司,其产品基于P84树脂,商品名为Solimide(软质泡沫)。

聚酰亚胺泡沫应用范围大致为军事及航天占70%,商业航空占25%,工业占5%。资料显示,2006年全世界聚酰亚胺泡沫的年产量为123吨,2005年至2011年聚酰亚胺泡沫的年消费量预计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并可能会进一步增至10-20%。2007年底时,聚酰亚胺泡沫国际售价约为2.5美元/板英尺,约合10万美元/吨。目前国内尚难以买到聚酰亚胺泡沫商品,小批量购买价格十分昂贵。

深圳惠程子公司北京高航已生产出基本合格的聚酰亚胺吸声泡沫,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该产品的量产填补国内该材料生产领域的空白,等待该公司进一步的产业化扩产。

篇5:联动企业汇报材料

联动发展

互利双赢

大地食品公司与海隆物流公司联动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对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为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2007年和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第一、第二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2010年初,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理念已被业界广泛接受。

去年我省组织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作,作为制造业的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物流企业的淮安冷链物流 公司优化物流服务方式,提高了自身服务水平。两业联动示范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物流业务采取整合分离外包模式,淮安冷链物流公司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流程和规范、信息系统对接等创新技术和模式,显著提高了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的比例,带动了淮安冷链物流公司物流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由此带动了两个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高了双方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两个企业的联动发展情况:

一、联动企业情况介绍

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海口路79号,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南大学、淮阴工学院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该公司有水产车间3783m2、蔬菜和罐头车间3938m2、冷库2619m2,实验室1500m2,拥有冷冻水产生产线五条,冷冻蔬菜生产线两条,罐头生产线一条,年加工果蔬产品10000吨,水产品8000吨,罐头3000吨。主要有冷冻水产品、果蔬产品、罐头产品等三大类。

我们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物流重点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公司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迎宾大道79号,注册资本2500万元。现有冷库5000吨,日速冻能力100余吨,冷藏运输车8辆、货车16辆。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冷冻冷藏保鲜储存业务,为客户提供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并提供配送以及商品经销、流通加工等其他服务。公司除经营本市生产企业加工经营的水产、蔬菜、罐头食品、原辅材料冷藏物流业务外,还经营旺旺食品、双汇食品、湖北越盛食品、安徽华施食品、霍山食品、连云港百味屋食品、南通如东海产等企业业务,年货物运输量42万吨,其中产成品26万吨,大宗原辅材料16万吨,2009年销售收入1089万元,利润31万元。

2009年我们公司在现有5000吨冷库的基础上,扩建冷链物流二期工程项目,包括:25000吨大型冷藏物流库,3000吨保鲜仓储物流库,14000平方米冷冻食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9363万元,预计今年8月份投入运营,项目完成后将成为淮安乃至苏北最大的冷冻保鲜冷藏物流库。

该项目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2010年冷链物流振兴计划。

二、联动项目简要介绍:

项目名称:大地食品购产销一体化冷链物流合作

项目背景:我们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在2009年6月与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地食品购产销一体化冷链物流合作”协议,大地食品公司同意我们海隆物流公司为其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结成长期、全面的物流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 发展,并为以后在其他项目上的合作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了在物流战略、物流组织、物流业务、物流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签订了一份物流战略合作协议。

起始时间:2009年6月20日。

合同期限:当时签订期限为2年,现在双方都认为联动发展是一种共赢,决定建立长期的联动战略合作关系。

投资总额:我们海隆物流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363万元,其中:①2.5万吨冷库计划投资5075万元;②一期工程10000平方米批发市场投资1370万元;③信息系统投资118万元,④3000吨保鲜仓储物流库投资1200万元,⑤二期工程20000平方米批发市场投资2800万元。

物流业务:我们海隆物流公司新建2.5万吨冷藏库及14000平方米批发市场以后,已基本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冷藏冷冻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冷藏冷冻食品低温配送中心”,包括生鲜果蔬制品、水产制品、冷藏冷冻食品、肉禽制品等在内的多品种、多门类的放心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以生鲜、冷藏冷冻果蔬、水产、肉类、家禽等食品为主的农产品集散基地。

2009年的物流营业收入为4812.45多万元,2010年物流营业收入为5523.68万元。

我们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冷链物流项目的建设与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动,使我们两个公司 形成了集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原料基地、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销售、进出口为一体的经营格局。

三、企业联动的几点做法 1.总体解决思路

我们海隆物流公司在双方合作目标、内容明确的前提下,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树立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根据海隆物流公司本身在采购、运输、报关、国内物流的多年运作经验,为大地食品公司提出了全程物流的一体化框架。

(2)整合大地公司的优秀管理服务质量、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

(3)物流整体资源平台的统一规划

(4)实现业务流程协同化。两家公司业务计划、业务操作进行基于实时化控制的整合。

(5)形成持续、良性的闭环优化机制。两家公司定期就物流业务的合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方案的持续改进优化,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2.多元物流运作

通过两公司的深入合作,海隆物流公司的运作方式实现多元化,形成在外地以委托配送,在本地以自主配送为主的格局。

3.运用现代技术

海隆物流公司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冷藏技术、动态监控技术等综合技术,为进一步开展高效物流外包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4.优化管理模式

大地公司物流采取完全外包的形式,集中精力进行生产,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海隆物流公司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实现冷链的快速、高效运作,双方获得双赢。

5.强化信息系统

我们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投资额118万元,用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提升了公司信息化水平。目前公司已拥有WMS(仓储管理信息系统)、TMS(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利用GPS、条形码编码和扫描技术等,可通过信息网络对冷链物流实时流程实现数据化动态管理和客户对货物实时信息的查询。

根据冷链运作特点以及物流战略发展的要求,公司还将建冷链物流追踪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indows CE技术、数据采集技术,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进行作业和库存管理的全覆盖,运用方便的手持电脑进行仓库作业,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将冷链物流追踪管理信息系统与大地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全方位对接工程,实施产销物流一体化的信息共享,进而以信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库存,减少两公司的信息处理与交换成本。

四、双方联动的成效

(1)形成两个公司全新的联动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作为制造业的大地公司完成了组织架构的重构,撤销储运部,将信息部、市场部、采购部合并成立物流部。

(3)加强了两企业的信息的共享,实现生产协同、调度协同,大地公司的物流全部融合到我们海隆公司的各个物流环节,实现了购产销一体化冷链物流的运作新机制。

在战略合作前,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缺乏大型冷藏保鲜库,物流资源零散,公司自营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形成规模生产,进而影响了产品制造成本。他们的物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与我们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购产销物流一体化战略合作,实现了企业联动发展,确保农产品的收购,延长了农产品加工时间,产量大幅提高。

据统计,各类农副产品收购能力由原来的120吨/日跃升为140吨/日,农副产品的产出率也由原来的72%提高到76%。此外,由于实现信息共享,企业管理费用支出同比降低15%,企业营业利润同比提高10%。

我们淮安海隆物流有限公司通过与淮安市淮阴大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动发展,增加了水产、蔬菜、罐头食品原辅材料、产品的冷藏物流业务量,实现了冷链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效益。

目前公司年货物吞吐量达160余万吨,货物运输量达116万吨,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由原来的 21天提升到18天,冷库储存吨日成本由1.25元减到1.17元,减低6.4%,冷库利用率由84.3提高到91.2%,订单完成率98.9%,产品发货准时率99.8%、产品破损率0.1%,电子单据管理比例从52.6%提高到76.5%。

我们海隆物流公司正在建设的25000吨冷库和3000吨保鲜库8月份投入运行后,将更好地为大地公司提供更加专业化、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预计经过三年的联动发展,海隆物流公司产值和冷链物流营业额预计将超10亿元,进出口额将超3000万美元,新增劳动就业1000余名,带动农民10000余户,促进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我们两个公司的联动,显著提升了淮安乃至苏北区域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了冷链物流与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更好的联动发展。

篇6:企业文化汇报材料

金特钢铁公司前身和静钢铁厂原是1969年国务院准设立的三线军工企业,2002年12月26日经和静县人民法院依法宣布破产,于2003年、2007年先后被广东南海金特建材实业集团、新兴铸管集团公司两次重组。二次重组以来,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大刀阔斧对生装装备工艺进行技术改进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搭建科学管理平台,从企业实际的实际出发,紧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准目标、明确定位,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五种”文化,即“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精神文化”,并将文化体系贯穿于生产经营始终。

一、突出以人为本,深化三个结合

1、结合公司实际,确立企业文化理念

二次重组以来,公司把“融合突破、自强不息”的金特精神作为全体职工干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今后适合金特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理念,并迅速转变成金特钢铁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最终推动金特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让员工的观念、行为融于企业的愿景和目标,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结合队伍实际,营造向上精神风貌

几年来,公司致力于解决少数员工“成长中的烦恼”和“发展中的困惑”,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公司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评先奖优活动,营造争当先进典型的氛围。在今年的“员工之星”和“流动杯党支部”评选活动中,共有48名来自各单位的优秀员工被评为了“员工之星”,共有五个党支部被评为流动杯先进党支部,其中烧结分厂党支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先进。这些活动开展以来,使公司全部职工干部和各单位获得了荣誉,增强了荣誉感,使没有成为“员工之星”的员工和没有成为先进的党支部产生了压力,纷纷暗下决心,要在今后的评先奖优活动中成为先进、典型,不落于人后。

3、结合驻地实际,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金特钢铁公司是民营与国营的结合,地理位臵特殊,员工结构相对复杂,业余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因此,公司在二次重组以后,先后新建了职工俱乐部、职工之家等许多公辅设施,定期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鼓励各族职工积极参与。如今,职工俱乐部有台球、乒乓球、象棋等一大批娱乐设施,每到下午,职工俱乐部内都有许多员工娱乐健身。公司还将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力求活动全覆盖、人人参与。活动内容、形式也多样化,从职工的不同兴趣、爱好出发,利用工间、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及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另外,公司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场所和条件,统一规划,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书屋、补充学习书籍,较好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推进创新步伐,实现全员创新

1、完善奖评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新兴新疆金特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步伐,致力于建设特具特色的创新文化,制定并完善了合理化建议奖励细则,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并对创新成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树立创新样板,重奖在推动企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创新成果,使创新在企业蔚然成风。公司制定了相关的创新制度,对于各种生产、管理建议在进行评审之后,如果能够转化为成果,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对于创造性的发展战略,给予重奖。公司鼓励员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双向创新,从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甚至是操作工序,都充满着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公司还努力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创造积极性,促使全员参与到创新中来,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2、定期学习培训,提高创新能力

公司将集团公司“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始终,中心组坚持每周六上午集中学习,并且扩大范围,让各单位基层管理人员也参与到中心组,扩展学习辐射面,学习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各级所属企业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采取中心组成员轮流讲课的方式,深入开展“五学”活动,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法律、学技术,做到了“日学习、周总结、月落实”,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各单位也组织员工反复学,利用班前、班后会、每周例会等方式,组织员工学工艺、学技术、丰富员工专业知识,增强员工专业技能。另外,公司还积极为员工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员工到新兴铸管股份公司、芜湖新兴铸管公司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创新能力。

3、定期表彰先进,增强创新动力

自开展“金特杯”技术创新大奖赛活动以来,公司按季度定期召开表彰大会,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截止第三季度,公司共征集到合理化建议300余项,受表彰人数和集体300余人次,发放奖金近百万元。目前,绝大部分创新项目已经适用到了各个生产工序,转化为了技术成果。其中80余项在转化为技术成果之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尤为突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取得较大进步,单项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数百万元。在公司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参与技术创新的员工们也得到了实惠,创新动力得到了增强,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10年第三季度受表彰和奖励的个人与集体达到107人次,明显高于第一、第二季度,有效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创新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

1、堵塞管理漏洞,增强干部职能

二次重新以来,由于公司发展过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工数量迅速增加,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无法再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管理制度不合理、管理存在死角和“三不管”地带、部分领导干部职能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公司经营班子成员积极引进其他同行业者的先进管理模式,革除了一些阻碍公司发展的旧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制定了《金特钢铁公司干部廉洁自律准则》、《法律事务管理条例》、《金特钢铁公司安全操作规程》、《现场管理制度》、《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管理规定》、《ERP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等许多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条例,以制度管生产,以制度促发展,使公司领导干部的职能得以增加,职责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在完善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的同时,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还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金特钢铁公司核决权限规定》、《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优惠政策的规定》、《员工探亲管理办法》、等新的管理制度,以新的管理机制,使公司的管理“活”起来,“动”起来,适应新形势下公司的发展需要。新的管理机制涵盖人、机、料、法、环等多个方面,这些制度和办法施行后,公司的管理面貌焕然一新,管理运行更加顺畅,有效带动了产、供、销、运等各个环节更加顺利的运转,使各单位之间、各生产工序之间衔接的更加紧密。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各单位纷纷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人才培训计划,通过技术大比武、岗位练兵等新的培养方式,奖罚并重、教学齐行,切实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骨干人才。

3、转变管理模式,促进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为了彻底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扭转内、外部客观因素对生产经营的制约,公司领导班子多次进行研究讨论,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先后推行了“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了“动车组效应效率大讨论”,通过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来消除管理中存在的“旧病”,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公司将“快速反应联动机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并列入考评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广和落实,要求公司全体干部员工都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市场调研,全面分析研究市场供、求数据,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面对日新月异的产品需求、市场变化等情况。通过实施新型“动车组”管理理念,使公司全体职工干部都深刻认识到,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已经成为过去,只有每一节车厢都能够集体发力,都能够成为动车组,火车才能跑的更快。

四、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四好班子

1、加强廉政教育,预防职务犯罪

今年以来,公司坚持将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多次廉政文化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大力宣传生活中先进典型的清正廉洁事迹,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等,不断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内容,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弘扬廉政思想,同时邀请法律专家到公司讲座,参观地方监狱及服刑人员现场说法,在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介上刊登及播出法律知识及警示教育片,多管齐下,提高广大职工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职工干部的法律意识。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促使广大管理人员以案为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管理人员莫要滥用职权,时刻远离职务犯罪。通过参观监狱及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教育广大职工干部莫争一时之气,莫贪一时之利,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2、强化廉政建设,整肃干部队伍

在狠抓生产经营的同时,公司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标本兼治,严格管理。公司制定并实施了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施了绩效考核和能力测评,以品德、能力、绩效为聘用管理人员的基准,并严加落实,使每一位聘用的管理人员都具备优良品德和统领全局的能力,同时在领导干部之中进行“四查”:查思想,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政意识强不强;查作风,看是否做到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廉洁从政;查工作,看是不是了解民情、依法行政、用心解决群众困难;查生活,看能不能抵御各种诱惑,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洁操守。通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另外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树立了“五德”形象:对党的事业要真忠,对人民群众要真亲,对自己要真严,对违法违纪行为要真管,对工作要真干。

3、完善惩防体系,源头防治腐败

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制定了“党员干部十准十不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办公用品购臵规定”、“备品备件采购若干规定”、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帮促等20余项相关的配套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对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在日常工作中,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时时严格要求,处处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员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公司党委组织的季度测评中,接受测评的866人对党委班子成员的自律情况满意率达到99.2%。由于人人头上都戴有“紧箍咒”,加上有过硬的“领头羊”,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做到“警钟常鸣”,始终没有党员干部敢越“雷池”一步,保持了全年无党员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好风气。为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下年半以来,公司先后对大宗原燃料招标采购、工程招标、技术创新大奖赛评选等制度执行情况实施了再监督检查,确保无违规招标采购,无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近年来,在上级行真实性检查中,实现了无违规违纪事项,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人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1、推进宣传工作,助力企业发展

新兴新疆金特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扭亏增盈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范围,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广播等宣传载体紧扣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将公司的各类重大事件、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状况及时的展现在职工面前,同时积极宣传好人好事,打击歪风邪气,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树立先进典型和典范,坚定全体职工干部与公司共谋发展、共创佳绩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共制作电视新闻120期,制作金特视点栏目42期,编排报纸40期,共刊登稿件700余篇,使职工干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了解到公司的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状况。今年,公司在集团公司网站、报纸刊登公司的各类消息80余篇,在国资委网站、《新疆日报》、《巴音郭楞日报》、巴州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上刊发稿件近30余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外部形象,增强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助力。

2、加强协作共建,提高防险能力

今年以来,公司将又拥工作纳入正常轨道,进一步加强了与驻地部队的互访交流,多次组织演出团到69068、69025、104通讯营等驻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同时每逢佳节都会为部队官兵送去清油、大米等生活物资,邀请驻地部队官兵到公司进行国防教育,并对公司保安人员进行军事化培训,加深了公司员工与驻地部队官兵的友谊。公司还与和静县检察院、和静县公安局等单位建立了双赢共建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和静县检察院专家到公司进行法律讲座,为公司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指导等服务,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了有效规避各类法律风险,公司还于今年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管控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3、开展民族团结,稳定职工队伍

上一篇: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UPS电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