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2024-05-16

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共8篇)

篇1: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丹凤县商镇中心区环卫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不断提高城镇环卫工作质量,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成果,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步伐,使环卫工作保洁常态化、操作精细化、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商镇中心区环卫工作管理范围。

第二章

工作区域

第三条 镇中心区按清扫保洁区域面积和自然地域共划分为3个作业班组(东片、中片、西片),每班组5人,实行“五定”管理,即定路段、定班组、定人员、定标准、定奖罚。

第三章

工作标准

第四条 环卫工作的标准是“六无、六净、九化”即:无垃圾、无便溺、无浮土、无污水、无野广告、无果皮纸屑;街面路面净、行道砖缝净、大树坑穴净、垃圾箱周净、护围栏杆净、树杆灯杆电杆净;管理科学化、规划合理化、功能配套化、设施完善化、操作精细化、标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机制常态化、运行安全化。

第四章

工作时间

第五条 清扫时间:集中清扫时间,冬春季应在8:00前完成,夏秋季应在7:30前完成。每个班组每天安排1人轮流休息,2人早、午二班轮流清扫保洁,每月工作时间随季节调整。

第六条 保洁时间:实行二班分散保洁,早班6:00至11:30,午班11:30至18:00。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七条 日常管理实行处罚分值制,每1分5元,职工处罚金额月底汇总后在工资中扣除。

第八条 严禁迟到早退,上班迟到(5分钟以上)的每次扣1分,30分钟后当班工资不予计发,并加罚个人1-2分。早退的当班按旷工对待。

第九条 未按规定完全着装或着装不整齐的扣1-2分。劳动工具所带不全对工作造成影响的扣1-2分。

第十条 工作时不负责任、干私活、捡废品、串岗、脱岗、聚堆的每次扣1-5分。

第十一条 责任区域出现人为撒漏、污染问题或成包成堆的杂物30分钟内不及时清理的每次扣3-5分。

第十二条 有明显花扫漏扫(人行道地砖缝及树穴的烟头、瓜子皮)痕迹的,遗漏人畜粪便的每处扣1-3分。

第十三条 路沿石下、人行道不洁,有明显积尘或浮沙的每处扣1-2分。

第十四条 树杆,灯杆,电杆上有张贴、喷涂“野广告”不及时清理者,每发现1处扣1-2分。

第十五条 责任区域零星果皮、纸屑、塑料袋污染物垃圾未及时清扫的每次扣1-3分。

第十六条 在路段焚烧树叶及其他杂物的扣1-2分;果皮箱体不净或箱内垃圾清理不及时的每次扣1-3分;垃圾箱着火不及时灭火扣1-5分。

第十七条 人为向落水窗、下水道口等处倾倒、倾扫垃圾的扣1-4分。

第十八条 保洁车箱满不及时倾倒,成堆垃圾不及时清理入箱的每次扣1-2分。

第十九条 因工作不力,致使责任区域工作被新闻媒体曝光或被群众投诉的扣1-10分。

第二十条 垃圾拉运不及时,不加遮盖布沿路抛洒形成二次污染或拉箱放箱时不及时清垃圾的每次扣1-10分。

第二十一条 车体不洁净、停放不整齐或在院外乱停乱放2

的每次扣1-10分。

第二十二条 不服从管理、不文明作业、职工之间闹不团结,随意搬弄是非,漫骂他人等有损单位形象的扣5-10分。

第二十三条 不按组织程序私自上访闹事或找人顶替的,一律停薪待岗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四条 职工当月受罚2次以上的,大会公开检讨;连续2个月受罚2次以上,停薪待岗。不服从管理,顶撞、打骂管理人员,造成恶劣影响的,一律解除。

第二十五条 前班职工交班时,必须交净路,路面清洁见本色。未保洁干净的后班有权拒接,并应及时向管理人员举报。

第二十六条 职工因病请假10天以内,需持县医院以上诊断证明和病历,经核查审批,办理请假手续后,保洁工作由班组内自行消化;10天以上,严格履行请假审批制度。

第二十七条 坚持上下班、交接班现场查岗签名制度,管理人员必须在清扫时间之前、交接班时现场签名。

第六章

奖罚考核

第二十八条 开展创佳评差、强化日常督查。实行日常考勤查岗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明查暗访与交叉联查相结合,领导包抓班组随机检查与值周领导随机巡查相结合。坚持每一天由班组值班管理人员巡回各班组路段现场督查职工签名,每周领导带班督查,每月召开一次环卫讲评促进会奖惩兑现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 每月开展最佳班组、环卫月星、最差班组评选活动,并在当月工作讲评会上公开通报。各班组格次(最佳、良好、较好、一般)评选依据组班管理人员在岗情况、考勤情况、镇处罚管理人员次数及月罚款比例、路面清洁程度及工作纪律等每月进行评选,年终累计总评。

第三十条 实行创佳评差累计进位制,筛选评比出“最佳班组”、先进工作者及各班组格次,在次年初环卫工作大会予以考核兑现。第三十一条 奖罚兑现标准:最佳班组奖励班组每人200元,良好班组奖励班组每人100元,一般格次班组不予奖励,较差格次班组不予奖励。职工全年每受罚1次在班组人均奖金中扣除10元,5次以上不得享受奖励;全年每评最差班组1次的在班组人均奖金中每人扣除20元,3次以上不得享受奖励。

第七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二条 发现工程施工运料车辆抛洒污染路面的现象,职工应予制止,记住车号,及时举报,以便为环保站查处提供证据和线索。对于不能当场记住车号或少量抛洒的,应及时予以清理,不能拖延。

第三十三条 对于成堆建筑垃圾或大宗生活垃圾污染路面的现象,职工应进行制止,并及时举报,以便为环保站查处提供证据。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从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商镇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8 4

篇2: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试行>

一、所有环卫队员履职情况由镇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管理、考核、考评。

二、日常在岗情况由镇美丽建设办公室包联干部进行考核。查岗时间为每周定期不定期查岗两次。

三、实行百分制考核

1、在岗情况(占30分):缺勤一次罚50元。

2、管护情况(占40分):按工作职责及细则对照考核,当月有脏、乱、差的处罚100元。

3、满意情况(占20分):镇村及群众有反映失职者,累计2次的罚50元

4、纪律情况(占10分):开会不来者,一次罚10元,手机不通者一次罚10元。

5、年终考核考评:实行“日考勤+月抽查+季评比”的办法。

四、奖罚

1、全年工作通过考核、考评排列前三名者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500元,第二名:奖励300元,第三名:奖励100元。

2、年终考核考评名次排列最后者,处罚一月绩效工资,并视情节予以谈话停职更换。

篇3: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全体在编在岗的教职工。

二、项目设置和比例

设立考核合格人员奖、管理岗位津贴、校对人考核奖等项目,一律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内支付,且在年度考核后发放。(101.2%)

1.考核合格人员奖(80%)

2.管理岗位津贴(3.1%)

管理职数:我校配校长1人,每人每年津贴1000元标准。中层校干4人,按每岗每年1000元标准。 3.值班费、各室津贴从绩效工资出,不计工作量;少先队500微机室300卫生室、实验仪器室、体育室、工会(卫生)、领操各200图书室250心理咨询室150中心教研组长150年级教研组长100备课检查组100 4.校考核奖(约占17.7%) 去掉上述各项奖金、津贴,剩余款项用于各校发放校对人考核奖,具体考核项目包括:师德考核、出勤考核、工作量考核、工作过程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

三、考核内容、分值及权重

(一)教学岗位人员绩效考核 教学岗位人员考核的内容、分值及权重是:1.师德(100分,权重10%),2.出勤(100分,权重20%),3.工作量(100分,权重20%),4.教学过程(100分,权重30%),5.教学实绩(100+X分,权重20%)。 具体考核指标: 师德(100分,权重10%) 根据学校日常检查记录和教师学生民意测评结果计算。

1.凡有工作不服从学校安排、公物私占或恶意破坏、有偿家教、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散布谣言、违反计划生育、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及其他影响恶劣行为的,扣除该项全部得分外。 2.有举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经查实的,每次扣10分。 3.有举报私自向学生推销、代订各种教辅材料或其他乱收费行为经查属实的,每次扣10分。 4.在工作日内喝酒、打牌、下棋、打麻将、上网聊天、炒股、打游戏等,发现一次扣10分。 出勤(100分,权重20%) 根据学校考勤记录计算。考勤要严格按规定执行。校长室每月统计一次,向全体教师公示。迟到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2分;事假一天扣2分,当月事假超过7天的按本方案第六条执行;病假一天扣1分;旷课一次扣10分,离校没调课每节课扣5分,调课没经教务处批准扣2分。重大活动(升旗、开会、统考;镇、县级以上检查;集体活动)没参加按事假论加倍处理(已履行请假手续或公派出差、学习等除外)。每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校本培训时间和每周周前会时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凡不履行请假手续、先斩后奏者,视为旷工。旷工一天扣20分。 工作量(100分,权重20%) 工作量得分=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全校教学人员人均工作量×20。工作量计算方法详见附件二《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参考办法》。学校的一些临时性工作,教职工要服从学校安排,强调师德第一,不能斤斤计较。 教学过程(100分,权重30%) 重在考核班级管理、备课(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学生辅导、教学研讨等的落实情况,以学校平时的检查结果计算。 教学实绩(100+X分,权重20%) 考核计算一学年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X指加分因素,X最大值设定为30分,高于30分时的其他加分因素只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考核时最多计30分。具体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细则并考核。

(二)非教学岗位人员考核 非教学岗位人员考核的内容、分值及权重是:1.师德(100分,权重10%),2.出勤(100分,权重20%),3.工作量(100分,权重20%),4.履行岗位职责(100分,权重30%),5.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100分,权重20%)。

具体考核内容由学校根据岗位考核目标确定。

四、考核办法

(一)学校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校考核和奖金分配工作。考核小组由校长全面负责,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5—9人组成,校长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教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3。考核小组成员必须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具有较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其中教职工代表必须经民主推选产生。

(二)绩效考核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工资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系统的行业形象。本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报中心校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绩效考核一般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要充分听取年级组、学科组、任教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量化分数揭晓后,考评的各项得分必须有原始依据。在考核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将上报教育局追究其相应责任。

(四)对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制。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要在本校公示一周。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或小学中心校直至教育局提出申诉。

五、结果运用

(一)考核优秀比例控制在12%以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等次应确定为不合格:

1.职业道德考评达不到基本要求的;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学生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3.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4.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5.从事有偿家教的;6.在职称评定、教育教学研究、质量检测、评优评先、计划生育等方面弄虚作假的;7.有其它违规行为的。

(二)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对师德突出的教职工可以在绩效考核上有所倾斜。一线教师的优秀比例要高于非一线教师。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校考核后小学中心校发放,按年度将考核结果登记造册,经县教育局、人事局审核后,报县财政局通过个人工资帐户发放。

(四)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绩效考核不合格者,下年度不得申报职称评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或解聘。

六、相关政策规定

(一)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享受班主任津贴,离开岗位后不再享受。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正常变动按年度进行。年度内学校发生工作人员构成及工资水平变化的,当年内不作相应变动,待下一年度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时作相应调整。

(三)依据铜教[2006]07号文件《铜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职工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第六条的要求,中层及其以上管理岗位,若有突破,但按岗设置津贴。

(四)以下人员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1.经批准脱产学习一年以上的;

2.解除聘用合同的;

3.患绝症、传染病、精神病等人员,不能坚持正常工作6个月以上的; 4.不服从学校安排的; 5.当年考核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 (五)凡符合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享受产假待遇的女性工作人员,产假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产假前所在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执行;产假期满,经批准继续请哺乳假者,按病假人员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六)病假6个月以内或当月事假7天及以上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实际在岗时间计算。

(七)凡旷工者扣发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八)2009年1月1日后因退休、死亡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的教职工,按实际在岗时间按月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岗时间不足1个月的,不计算)。 (九)根据徐纪发[2009]23号文件精神,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将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奖金、有价证券、实物和福利等,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按照组织程序追究责任。

说明:以上各项奖励最高级别为省级。

附件一

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参考办法

一、教学岗位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

量化出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以校为单位),除以全体教学人员总数,得出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周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分值,即为教学人员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为: 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一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学人员总数; 教学人员工作量得分=教学人员周实际工作量÷教学人员周人均工作量×工作量分值。

工作量分值应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二、教学岗位周工作量总和计算方法

每周任课时数按省标执行。各科周总课时数乘以各科系数记入周工作量。小学语文系数低年级1.4,中高年级1.6;小学数学、科学、英语低年级1.3,中高年级1.5;其他学科系数为1。

班级人数与工作量系数:20人以下为0.5:21—30人为0.8:31—45人为1:46人以上为1.2。

篇4:镇2021信访工作考核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的信访工作,形成信访工作的合力,达到谋划工作考虑稳定,处理事务稳定优先,主动把信访工作当做常态化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完成信访“四无”乡镇、“无访”村的创建。

一、考核对象

三套班成员、各村支部书记。

二、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一)实行百分制考核

即基础分为100分,并设置加减分项。基础分扣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

1、扣分项。

(1)去京、省、市信访部门上访被登记一次,分别扣10、5分、3分;3人以上集访的双倍扣分。

(2)去县上访的:有一批次扣2分,交办一次后未化解的,第二次起每次加扣2分。

(3)来镇上访的:首次不扣分,交办后应化解而未化解的,第二次扣1分,以后每次加扣一分。

(4)网上信访、投诉等事件办理件:三套班领导、各村书记一岗双责,涉及到条线事项,由条线进行处理、村里配合,处理不了及时汇报镇主要领导。推诿拒绝处理的一次扣1分,产生越级访的每次扣2分,(5)网上舆情:因工作不力或失职导致产生负面的网络舆情,并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视情节轻重扣3-10分。

(6)重点人员管控:特殊时期对重点人员动态去向不明,造成信息倒流,有一次扣5分。

(7)参加会议。一般情况信访例会每月一次,特殊时期随时召开,无正当理由缺席(未经分管领导批准)有一次扣3分,有迟到或早退现象的扣1分。

(8)档案管理。做好一案一档,归档管理,不规范的(以司法所的规范性文书为准)缺一档扣1分。

(9)领导接访制度。三套班领导接访,涉及到村及站所,由接访领导签字转交给村及站所负责人,涉及分工村领导和条线领导进行处理,重大事件由镇主要领导签字转交给三套班领导、村及站所负责人等。15天之内(重点事件除外)办结,如处理不妥造成越级访每次扣2分。

(10)信访隐患排查。每月初各村摸排信访隐患,并于5号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镇信访办,未上报的有一次扣3分,上报不及时的有一次扣1分。

2、加分项。(三套班会议集体研究确定)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及时得力,视情况加10—20分。

(2)积案化解处理的,以签订息访协议或者息访保证书为据,视情况加10—20分。

三、考核方式方法

实行信访保证金制度,三套班成员缴纳 1000元/月、各村支部书记400元/月保证金,每月按考核结果分值比例1:1配套奖励。包两个村的三套班人员,取两个村的平均数乘以系数1.2兑现奖励。支部书记每半年兑现一次。三套班成员按年兑现。

四、考核实施

篇5: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根据根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XX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细则(试行)》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拔任用干部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镇机关二级机构(办公室、站所、中心)负责人,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及镇党委直属党(总)支部负责人。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四条 选任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拟任职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工作经验和组织决策能力。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同志、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群众基础好。

(四)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五)拟任职务所需的其他条件。

(六)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第三章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第五条 初始动议。党委根据工作需要或基层请示报告,按照职数和班子配备要求,由党委书记、镇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等研究提出干部调整动议方案。

事先需报区委组织部或区相关领导通气、审查的,在民主推荐前履行相关手续。属于区直部门管理的镇站所负责人事先需报区直相关部门通气、审查的,在民主推荐前履行相关手续。

第六条 民主推荐。选任领导干部必须通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镇机关二级机构负责人的民主推荐范围为镇机关全体人员;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的民主推荐范围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村(居)民代表,换届时按照换届工作要求执行;镇党委直属党(总)支部负责人的民主推荐范围可根据党员人数的多少,由班子成员、部分党员代表参加或者由全体党员参加。召开推荐会时,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根据民主推荐情况,由党委书记和镇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等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应当在获得推荐票数位于前列的人员中确定,且其获得的推荐票数不得少于参加推荐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要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个别特殊需要的干部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第七条 考察。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党委组成考察组进行考察。考察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成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考察组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流沟通考察方案,征求意见。

(三)发布考察预告。内容包括:考察对象基本情况,拟任职务。考察组人员组成,联系电话等。考察预告可以以张贴的形式发布,也可以在干部大会上口头发布。

(四)组织考察。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查阅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五)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根据考察情况,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党委汇报。

参加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考察、征求意见的人员范围是:镇机关二级机构负责人的考察参加人员范围为镇班子成员、考察对象所在部门全体人员;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的考察参加人员范围为村、社区班子成员,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镇党委直属党(总)支部负责人的考察参加人员范围为,人员较多的为党(总)支部班子成员、部分党员代表,人员较少的为党支部全体党员。

考察干部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考察组由有组织人事干部、纪检干部参加的两名以上成员组 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第八条 酝酿。干部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决定上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酝酿范围一般为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委员。

根据需要,还要征求考察对象的分管领导意见。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前,需听取纪检监察、计生、综治、信访等部门的意见。

按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需征求区相关部门意见的,要在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前,履行相关手续。

第九条 讨论决定。选拔任用干部,应当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

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对于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

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负责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介绍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以无记名填写干部任用表决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得 党委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票的方能通过。

需要报上级备案的干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条 任职。实行提拔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对于拟提拔任职的干部人选,在党委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干部任职分为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

对非选任制的干部一般实行一年的试用期制。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党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四章 竞争上岗

第十一条 实行公开岗位、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任用干部。第十二条 报名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第十三条 公开岗位、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程序包括:

(一)公布职位、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

(二)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与资格审查;

(三)统一考试、民主测评;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党委讨论决定。

第五章 交流、回避 第十四条 实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交流、轮岗的对象主要是:工作需要交流、轮岗的;通过交流、轮岗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的;在一个部门或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其他原因需要交流、轮岗的。

第十五条 采用调任、轮岗等形式,加大干部交流任职,尤其要加强年轻干部的交流、轮岗。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在同一部门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两个任期(正副职合并计算),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任期。

第十七条 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领导干部不得担任双方直接隶属同一领导人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领导关系的职务。

第十八条 党委在讨论干部任免事项时,凡涉及与会人员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六章 免职、辞职、降职

第十九条 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第二十条 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第二十一条 实行领导干部降职制度。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 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七章 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各项纪律。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要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轮岗决定的,按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二十五条 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第二十六条 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处理建议。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章 附则

篇6: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考核办法

为提升巴润哈尔莫敦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镇区环境卫生规范化作业,给全镇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生产生活环境。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巴润哈尔莫敦镇环卫队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及管理考核办法》。

一、适用范围

环卫(清扫保洁)队

二、质量要求与标准

1、清扫保洁时间:“两次清扫、全天保洁”,早9:00以前第一次清扫,清运完毕。下午3:00以前第二次清扫,清运完毕。清扫保洁率要求达到100%。

2、清扫范围:主干道、人行道至临街建筑物墙根空地的路面,地面要见本色,煤渣、灰沙、冰雪、杂草(绿化隔离带、绿地内的杂草)及其他废弃物要及时清理。

3、清扫标准:清扫标准:做到“八净、十无”:车行道净,人行道(至墙体)净,路缘石净,树穴净,绿地净,电线杆(包括街路牌、路灯等其他有立面的道路附属设施)根净,墙根净,雨水井口(含污水井口)净。十无:无垃圾污物,无砖瓦石块,无碎纸果皮果核,无明显粪迹浮土,冬季无积雪积冰,雨水井口(含污水井口)无污物,人行道无杂草,绿化带无枯草,电线杆(包括街路牌等其他有立面的道路附属设施)无乱贴乱画,临街墙体无乱贴乱画。主干道及人行道不得有垃圾堆。垃圾箱、果皮箱及时清理,箱体周围整洁无杂物。

4、街路保洁:清扫完毕及时进入保洁。各街路段要做到全天反复巡回保洁,及时发现废弃物及时清理,至少每两小时巡回保洁一次,保洁率达到100%。

5、清扫保洁队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穿环卫服,带齐相关工具。

三、考核办法:

(一)考核形式

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二)考核方法

由村镇建设管理所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督促检查并进行考核,每月按考核结果兑现工资。

四、考核内容及处罚标准

1、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路面清扫工作的,每发现一次扣10元。

2、垃圾捡拾不到位的,每发现一处扣10元。

3、垃圾箱周围清理不干净的,每发现一次扣10元。

4、清扫保洁路面(包括人行道)有明显土石杂草、积水积泥和垃圾的,每发现一处扣10元。

5、作业时将清扫的垃圾(灰土)扫入窖井、扬入花带、草丛、路沟内等,每发现一次扣20元。

6、公共设施管理不到位,发现被损坏(如路牌、电杆、花带、绿地、路灯、卫生箱、路牙等)不及时报告的,每发现一次扣20元。

7、清扫保洁人员不穿工作服上路或不带齐工具的,每发现一次扣10元。

本办法自2013年11月1日开始实行。

巴润哈尔莫敦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

篇7: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48-04

2007年5月7日国务院颁发了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下称《意见》),该文件把青少年体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升到新的高度,它是建国以来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最高规格的文件和我国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紧接着在《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8年8月12日又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这是教育部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建国以来首次专门为单一学科而作的督导评估体系。

1《指标体系》出台的背景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几十年来都在努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近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近85%的学生因视力不良以致专业受限。”教育部2007年1月对8省(市、区)8000余所学校的调查显示,76%的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平均比规定课时少1~2节/周,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能保证,其中有37%的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很多家长对子女健康的关心远远比不上对学习成绩的关心;体育设施条件落后仍然是制约青少年体育的重要因素;学校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兼职体育教师素质不高。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紧迫的现实课题。

当我们正在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而困惑,为继续寻找一种有效解决途径而苦恼,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前景而担忧时,一个全新的思路豁然出现。周济部长在2007年第8届国家督学会议上表示:“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可见,加强体育督导被赋予了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指标体系》就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加强体育督导的重要性和《指标体系》的特点刻不容缓。

2《指标体系》的总体特点

2.1《指标体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具体到学校体育中,就要“以学生的健康为本”,以着力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标体系》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1)《指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可以从全局性、全体性、全方位性3个维度来分析:全局性。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体育督导也不是对某一地区、某一学校的督导,而是要多方兼顾、全局把握。《指标体系》构架了学校体育硬件建设和管理的科学体系和标准,同时对学校体育的“软”、“硬”件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而条件较好的地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标准,这就保证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全体性。体育是全民族的事业,面向全体人民是体育公益性的要求,而不单是哪一级部门、哪一个学校或学生自己的事。《指标体系》对政府、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学生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指标体系强调了针对政府部门进行的督导检查,一级指标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分解出4个指标,指标既指向政府部门,又指向学校和学生个体。全方位性。《指标体系》提出了3级指标。一级指标涵盖教育管理、条件保障、评价机制、体质状况4方面,注重的是机制、管理、效果和过程。其中,教育管理包括是否建立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定期召开运动会等指标;条件保障包括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和器材达标等指标;评价机制包括中考中体育分数比重、视力检测率等指标;学生体质状况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视力不良率等。可以看出,指标全方位涵盖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2)《指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体育督导工作的协调发展包括体育督导工作与外部关系的协调,也包括内部关系的协调。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外部关系,没有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没有政府的投入和协调,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必将困难重重。《指标体系》的2级指标中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落实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指标体系》也体现了体育督导工作内部关系协调。与其他教育工作相比,学校体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它是以一定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教育工作。《指标体系》的第2大指标就是条件保障,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场地设施都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且非常关键。《指标体系》的第1大指标第3项就是落实1小时锻炼时间,并设置几个制度来检查:体育课、1小时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早操制度等等。如果1小时锻炼时间落实不了,其他活动和制度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体育工作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价来反馈,评价同时具有激励促进功能,《指标体系》第3个一级指标是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中要求各地形成经常性的督导机制,形成经常性检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制度,同时,还必须有反馈制度。评价机制中突出了体育中考,希望通过初中考试,带动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建立和完善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的制度。

3)《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除了解决眼前学校体育工作

的问题,还规划了更长远的问题,以保持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指标体系》要求“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这些要求有利于建立学校体育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逐步转变全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观,有利于突破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壁垒,推动素质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2.2《指标体系》的指导性、法规性和操作性

教育部在印发《指标体系》的通知中强调“《意见》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公正、全面、具体的阐述,最终意在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指标体系》是根据《意见》提出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要求而研制的,是《意见》在督导工作要求上的深化,它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

虽然我国早在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就规定“将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2007年《意见》也提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专项督导制度。但这种依据文件督导、缺乏科学系统规范和制度的体育督导工作难以落实。2008年《指标体系》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无体育督导制度”的空白,使学校体育工作形成有法可依的良好氛围。

此外,《指标体系》还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操作性。我国除在学校体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要加强督导工作之外,还在1991年和1999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意见》等法规和文件中提到督导问题,但其督导范围多限于整个基础教育,对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力度细致程度不够。2008年《指标体系》比以前的督导标准更加规范和细化,整个评估体系对各级政府、各级学校乃至学生都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指标体系》的实施办法

3.1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

教育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有效教育监督制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提出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教育督导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并出台了体育专项督导评估体系,因此,只有在不断深化和提高对体育督导以及《指标体系》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解决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3.2狠抓落实,依法治教

从教育发展规律来看,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调整各种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立法是根本保证。近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央7号文件和《指标体系》相继出台,使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尤其是学校体育督导工作已从“无法可依”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为使学校体育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真正提高,实现其科学发展,还要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否则《指标体系》难以落实。

3.3加强督学培训,完善督学队伍建设

督学代表国家教育意志,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职责,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权威。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重要时期,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真正发挥体育督导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体育督导工作需要,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专业化督学队伍,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体育专项督导检查,进行大量的体育督导调研,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督学培训,增强督学培训的规范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体育督学的专业素养。要认真研究体育督学培训l的需求,制定体育督学培训规划,开发体育督学培训课程,注重培训效果追踪,促进体育督导事业可持续发展。

3.4处理好新时期体育督导工作的关系

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还缺乏成熟的体育督导理论,而体育督导工作的深化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因此,我们首先要处理好体育督导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体育研究者,一方面是通过对实践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发掘,在实践中构建完善的体育督导理论;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运用所发掘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增加人们对体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2)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督导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监督和指导,监督的解释是察看并督促。这就是说督导具有监督和指导的功能。监督是教育督导的首要职能,这是由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的,但从前人的调查问卷结果、访谈结果及其相关的文献材料看到,我们的教育督导过分强调监督职能,忽视指导功能。新时期的体育督导工作有必要总结前车之鉴,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从性质上讲,教育督导是行政监督,目的在于“导”,“督”是“导”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监督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解决问题。“过分强调‘督’会导致以预定计划的基准,去衡量、监督、指挥、命令被督导对象达到标准,强调数量化、标准化、程式化”。督导的目的不在于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结果作出优与劣的简单判定,而在于让被督导者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迹,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策略,更多体现“导”。

3)处理好督政与督学的关系。2008年的《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第2条规定: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从上述规定的任务中可以看出,教育督导包括督政和督学。督政和督学是我国的教育督导特色,符合国情。没有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督学是教育督导工作的最基本的任务,即通过对所属学校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政策法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办学条件改善等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来实现的。学校是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直接体现者,是督导工作的落脚点。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督政为主、督学为辅,由此带来了督导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现状。因此,当前我们要坚持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兼督政和督学于一体的政府专设机构,教育督导部门应是协调与整合社会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确立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基础教育事业观念的最适宜的机构。为此,将督政和督学有机地协调起来、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体育督导的基本目标。

《指标体系》是符合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事物,给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学校体育教育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全党全社会对学校体育事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学校体育事业将打开新局面,青少年健康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

篇8:镇环卫工作实施办法

教导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

一、指导意见

根据涪陵区〔2016〕87号文件《涪陵区全面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意见(试行)》的指导精神,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推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导处特拟定关于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要求及细则

执行课程计划:

1、学校依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合理制定全校课程总体实施方案,指导教师科学制定课程计划,特别是小学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育、音乐、美术等重点课程必须开齐开足。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依据区教科所以及学校的情况研究制定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附教学教研活动行事历。计划包括: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内容;行事历表。

3、教师学科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初,各学科任课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预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拟定学科教学计划,包括: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六个方面。教导处、年段长开学后第一周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检查。

三、落实教学“六认真”管理

(一)、认真备课

1、区教委要求:督促教师备好课,学科教案做到一课一案(含复习课、试卷、作业讲评课、习作指导课),重点突出,设计合理,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教师教学风格;使用集体备课或电子备课的,二次备课痕迹明显;教学反思一课一记。

2、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前1周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教案封面有学校、年级、科目、姓名、时间;集体备课教案至少一单元一课并注明,每课题教学后撰写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要求:任教学科撰写课时教案的基本步骤和要求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训练、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八个内容。各教学环节具备,体现“问题化自主与合作,五环节教学模式”,书写规范、认真,内容具体详细,重难点突出,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其中,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并应有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要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实际,并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教学过程部分应写明课堂教学的导入、新授、训练、小结、作业五项内容;板书设计、提问设计应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课后小结及教学反思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操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学校制定备课常规评分实施方案,坚持对教师备课定期检查制度。学校每学月至少对教案进行一次检查、教研组长统一收齐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学校分组落实专人集中检查,量化分值,教导处教研组都要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向教师反馈,以至今后备课中修正。

(二)、认真上课

1、区教委要求:督促教师上好课,认真执行教案,努力贯彻备课意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和控制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学校要求: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按时上课、按课表上课。上课实行“十不准”: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私自调课、不准坐着上课、不准在课堂上抽烟喝水、不准随意出入课堂、不准拖堂、不准体罚学生、不准带小孩进入课堂、不准衣冠不整和穿拖鞋上课、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正确、恰当、贯彻始终。具体表现在:(1)体现国家教育目标。(2)保证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和注意知识体系的系统性。(3)立足基础,着眼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4)积极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5)教学的深度、广度既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6)目标的表达应尽可能明确且便于评价。

教学内容:要准确适度,重点突出。具体表现在:(1)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科学性,即不缺、不漏、不错。(2)体现内容的教学信息的容量和单位时间教学的知识密度适宜。(3)充分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教学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合理的时间利用率,体现教学的时效性。

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反馈及时,善于应变。合乎要求的教学过程,应有这样几个特点:(1)新课的导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创设情景、激励学习、引起学习动机的作用。(2)教学要求、程序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3)各教学环节之间要做到环环相扣,课堂结构严谨,逻辑严密。(4)新课的小结简单明了,使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条理性(知识结构系统化)。(5)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有必要的达标分析及巩固、补救措施。

教学方法:要重“学”、重“思”、重“乐”,突出启发诱导,鼓励思维。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会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教师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外显的某些教学能力和表现。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主动热情,仪表端正。(2)普通话纯正,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准确、妥贴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语言,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3)板书字迹规范端正、简明,设计合理,安排得当。(4)运用教学手段恰当合理,有熟练地使用教具、电教器材、远程教育资源和演示实验的能力。(5)具有灵活、及时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由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双方活动状态、教学目标达成度等内容组成,可通过当堂测试或观察进行评价。采用观察法应从学生的反映、情意状态、课堂的提问和学生的交流、课内练习的综合统计等方面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课程表:具有法规的性质,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全校停课或放假半天以上,必须由校长报市教育局批准后,由校长提前在全校宣布。年级、班级停课半天以内,经校长批准报中心小学同意并由班主任提前向学生宣布。

提倡教师侯课2分钟。教师在预备铃声响过后,应到达教室门口,教师上课不得迟到和拖堂,也不可随意早退或终止上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有任何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不得有辱骂学生和对学生构成任何语言伤害的行为,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动手,不挖苦。

课堂教学必须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要求,对概念、规律的表述要求准确,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注意教学内容的落实。有关文字、语言的运用及演示、实验、电化教学媒介的操作等均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

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便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有特殊情况要求临时调课,一般应提前一至两天向学校相关领导提出,批准后方可调课。

教师要注意语言、行为的文明。上课教态要亲切、自然、大方、文雅。衣着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不化浓妆,不在课堂内或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抽烟;课前不得喝酒,教职工不得在校内喝酒。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问题,任课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当场或在课后及时处理。

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或让学生在教室外听课。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报学校相关领导同意。

重视教学卫生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意纠正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督促学生认真做好“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鼓励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光盘、自制课件上课,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光盘、自制课件上课一次以上。

3、学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检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定时推门听教师上课,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整改意见,有听课记录。同时要不定期到各班级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不带教案上课、不按课表上课、穿拖鞋上课、私自调课、坐着上课、对学生实施体罚、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一经发现问题,学校要及时处理。中心小学不定期到学校检查,当场发现上述情况,按课堂教学量化评分方案予以扣分。

(三)、认真设计、组织课堂训练和批改作业

1、区教委要求:督促教师合理布置好作业,原则上每节新课布置作业,作业布置科学适量,批改及时。

2、学校要求:对教师作业的要求。作业一般分为二类: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作业布置适当,必须全批全改,必要时面批面改;课外作业是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外时(主要指中午、晚上)完成的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批改。

对布置、批改作业环节的具体要求是:

1、作业针对性强,有一定层次和区分度。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区别对待;杜绝机械重复性练习。要有利于巩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具体。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完成时间及要求要具体明确;对作业中的难点,根据学生水平分类和个别进行必要的具体指导,并适当提示或提供阅读参考材料,但绝不代替学生思考。

3、作业份量适当,难易适度,要兼顾全体学生水平,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份量和难度的作业。提倡课堂随堂练习,当堂问题,当堂反馈,当堂解决。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量,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4、批改及时。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对于部分后进生实行面批面改,当面订正。课外作业可以全批全改,也可以重点批改,轮流批改,但一定要认真批改、及时批改、及时收发(一般在下节课(或下1天)上课前将批改好的作业发给学生),禁止学生帮老师代批代改作业。批改和发放不及时者1次扣2分。要重视作业的信息反馈,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评定作业可以写评语、评等级,批改一定要有评价、批改日期、次数。力求注重激励、标准统一,公平合理。

5、作业批改要求:语文、数学学科作业要求每天至少全批全改1次,作文每单元必须批改1次,其他学科要求每课全批全改1次。作业批改要做到:有日期、有订正、有评语(低年级也可以使用小红花代替评语),严禁漏批漏改和使用大勾大叉式批改。学生的作业本必须收回由科任教师保管以备检查。

3、学校要督促检查教师批改作业。作业批改的检查实行学校每期两次检查制度,检查必须做好记录。检查作业批改与检查教案同时进行。其中,语文学科有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作文本(一二年级写话本)、练习册;数学学科应该有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练习册、口算本。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有权随时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中心小学不定期到各校检查指导。批改和发放不及时者1次扣2分。

(四)、认真组织复习和阶段性检测

1、教委要求:督促教师抓好考试,规范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学校、教师每学期应对期中和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教法。

2、学校要求: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检测和监控。科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每堂课、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测,检测形式要灵活多样。

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检测,各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善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引导学生猜题押题,不采取暗示题目等不当的复习方法。对批阅后的试卷一律发给学生并组织试卷评析,总结教学得失。

3、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日常检测、考核的监控与管理。学校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两次水平考试,期中考试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命题、检测、阅卷、登分;期末以区教科所统一命题,以教管中心统一检测、阅卷、登分,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教学质量考核。每学期必须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教研组统一单元检测、期末系统归类检测等,但不允许学校和教师乱征订教辅资料和交纳试卷费。

各校务必严肃考风考纪,教育学生遵守考试纪律和考试制度。

(五)、认真辅导学生课内外学习和组织课外活动

1教委要求:督促教师抓好辅导,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培优补差工作,任务明确,过程扎实。督促教师抓好课外活动,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2、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和对特长生的培养。辅导内容包括:答疑,即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特殊情况下,给因病因事缺课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辅导,或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学习态度上给予指教。通过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对学有特长的学生予以指导,培养特长生和尖子生。结合学科知识,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特长培训活动,如作文特优生、速算特优生,加强学生特长培训。辅导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学习问题存在的个性和共性,应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

对教师辅导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分类指导。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或特点随时了解,准确掌握情况并对其中的重点或典型学生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因材确定辅导内容。帮助具体。要准确诊断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思想品质、思想方法等方面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教,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耐心帮助后进生,积极培养优秀学生。对后进生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地帮助,具体指导,使之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后进为先进。要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和培养特长生和尖子生;创造条件具体指导,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有特色的优秀学生。

3、学校要加强教师对学生辅导的管理。学生的辅导由科任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决定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辅导,是课内辅导还是课外辅导。禁止任何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更不允许收取学生补课费。

学校要通过定期的兴趣小组活动,对学有特长的学生给予辅导,作好参加学科竞赛的准备,培养特长生和尖子生。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定活动地点,提高兴趣小组活动质量。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1次“培优辅差”经验交流(或上交培优辅差纸质方案),学校组织不定期检查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情况。

(六)、认真参加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

1、教委要求:强化校本教改科研。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学科教研组每学年有教研专题(主题),每两周活动1次;备课组每周活动不少于1课时,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完善听评课制度,教师每学年至少上1节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记录完整,教学建议和反思内容有针对性。大力加强教改科研,学校有区级及以上教研课题,其他学校积极要积极参与校级教改科研项目研究。

2、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学研究,并加强教学研究的管理。学年初校长要指导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制定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周历表,落实内容、项目、课题、时间、主持人。学校确定每双周为集体教研活动时间,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别为综合学科组、语文学科组、数学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每个大学科组制定一名大教研组站主持,学校校级领导分别跟进一个学科组。单周为各年级小组教研集体备课时间。学校每学期不少于15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有活动记录。

教研课形式多样,可以是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教研组推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赛课、说讲评课等课堂教学研究,也可以是观看名师上课并开展研讨,就某一专题开展研讨,就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展开交流等研讨会。学校统一要求听课,校长、副校长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间应开展一定数量的互听互评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评课都要有记录。

各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并上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向上级报送。根据获奖级别给予教师奖励和考核加分。

鼓励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各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实用型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定要有课题、有方案、有人员、有记录(简称“四有”),最后还要有成果和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学校绩效考核中予以加分。

学校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实行在教学上压担子、在考核上戴帽子、在培养上指路子、在管理上给位子的方针。

教师要坚持教学研究。学期初,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科课程标准,并撰写教学计划;开学后,要积极参加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的教研活动,完成学校或中心小学安排的教研任务;学期末,要做好本学科教学教研总结。

每位教师均有上公开课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上,新分配教师必须上1节汇报课(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总结后,准备1节公开课,由全校教师对这节课作点评,以其寻找亮点、查找不足,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骨干教师必须上1节示范课(骨干教师在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某一教学片段有一定的创新或特色,准备1节示范课,以其达到引领其他教师的目的);学科带头人必须上1节研讨课(学科带头人就当前某一问题而准备1节研讨课,引领全体教师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这样的课可以形成系列的);每位教师每年必须上1节公开课,有利于通过公开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间自发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或参加校级间教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正规的教育学术社团并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靠拢。

鼓励教师开展实用型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课题问题化、课题生活化、课题教学化”的方针,打破“课题神秘化”,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联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问题”立“课题”,开展应用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写成教研论文上报中心小学或投递各教育报刊社。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结合学校“问题化自主与合作,五环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讨设计教案。教学做好整体部署规划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性记录。

四、规范学籍管理。

1、区教委要求:新生入学两周内,建立新生花名册。按要求及时将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规范转、休、复学流程。设立学籍卡,按学期由班主任填写,做到填写栏目完整,内容真实并妥善保存。

2、学校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常规精细化工作的痕迹管理和档案建设,指定专人负责学籍和教学管理的档案管理(一般由学籍管理员和教导主任兼任)。要建立完善的归档制度,做到每项重要活动、方案中需要的材料和检查记录都要完整、准确、系统的归档保存。在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具有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必须整理立卷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集中管理,并系统整理组卷。编排、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进行装订分类装盒。

马武镇中心小学校教导处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新型、套路下一篇: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