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2024-05-10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通用7篇)

篇1: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寓言。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学生抢读。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 “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 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 羊怎么丢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得话,看谁读得好?

示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3、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

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5、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在说些什么呢? 知错就改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 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写在图上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4、复述故事:咱们小学最近要举行故事大王比赛,学校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七、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结果

又少

后悔

赶快堵 再没丢

(未为迟也)

预习提纲:

导语:你听说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吗?你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寓言故事吧!

1.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2、“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现在“亡”的意思是“死亡、灭亡”。“牢” 的意思是“监牢、坐牢”。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亡”和“牢”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填在括号内()()

3.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

语4.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共有()个自然段,说一个养羊人第()次丢了羊;街坊劝他(),养羊人();第()次他又(),才()街坊的(),于是(),他的羊()。这则寓言告

我们

()。

5.生活、学习中有课文中的这现象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限时作业:

姓名 等级

一、听写。4分

二、选择(在正确的后面打对号)2分

1、请给“羊圈”这个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juàn quān)

2、请给“亡羊补牢”中的“亡”选择正确的解释(1)失去(2)死亡

三、填空 4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篇2: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亡”“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这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寓言故事,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词,(寓yu、则ze、窟ku、窿long、狼lang、叼diao、街jie、劝quan、悔hui);学生抢读(窟窿ku l

ong、街坊jie fang)。

2.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理解其字面意思“亡”是什么意思?(丢失)“牢”又指什么?(羊圈)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其中“亡”和“牢”的意思都发生了改变。现在“亡”的意思

是“死亡、灭亡”。“牢” 的意思是“监牢、坐牢”。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亡”和“牢”

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填在括号内()()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丢了羊就赶快把羊圈补好)

三、展示交流

1、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找出写丢羊的句子?

4、同桌互议羊怎么丢的?(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四、梳理总结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2、第一次、第二次分别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用横线标画街坊的话,用波浪线标画养羊人的话,看谁画得准读得好?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老师也想读他非常后悔的句子(故意去掉“赶快”。)

6、你看(看图)养羊人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假如你就是他的街坊,站在他的身旁,展开想象,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知错就改)

7.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共有()个自然段,说一个养羊人第()次丢了羊;街

坊劝他(),养羊人();第()次他又(),才()街坊的(),于是(),他的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体会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3、教写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用 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写在图上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4、复述故事:咱们现在举行讲故事比赛,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六、限时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教案75页。

2、填空4分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修

篇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三、拼一拼,写一写。(5分)

仿(佛)( )剪射( )( )光( )服( )尺

吹(拂)( )料宝( )( )贴特( )( )口

四、我会填。(8分)

1.填上恰当的词。

五彩缤纷的()()地批评 一()青苔

情不自禁地()()的空气 一()葡萄

欣赏( )提高(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吞吐详略

捆绑拉扯

3.填近义词。

假若—忧伤—安慰—审视—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出自的《咏柳》,其中“妆”是的意思。

2.荷叶 ,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六、阅读。(38分)

(一)翠鸟

(1—3自然段)(18分)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它这样机灵,( )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1分)

2.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 特点,是描写。作者通过 、、三部位的描写,说明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在这一段中运用了 写法,体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6分)

3.第2、3自然段,写翠鸟的特点,是描写,文中 、 这两个词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极快。(4分)

4.作者在描写翠鸟捕鱼动作时,与 作了比较,请将有关句子画上“~”。(2分)

5.把文中的比喻句画上“——”。(1分)

6.文中带点的动词突出了翠鸟捉鱼的特点。(1分)

7.改写句子: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3分)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二)

(20分)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又像千万双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当黎明来到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自己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4分)

3.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4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崭新—() 短暂—()

5.我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3分)

A.我喜欢露珠

B.老师工作

6.这篇短文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所产生的联想。(1分)

7.这篇短文中所说的“露珠精神”是指。我想说我们身边的 具有露珠精神。(4分)

七、作文。(30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附加题(10分)

一、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我还读过这些成语故事:

(2分)

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我还积累了两句:(2分)

1.2.

三、我知道被誉为泉城,其中泉被列为众泉之冠。我还知道“春城”是,“山城”是,“江城”是,“冰城”是,“花城”是,“牡丹城”是。(4分)

篇4: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阅读故事,理解成语的意思。

②说一句话用“...尽管...但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理解能力。

(2)能够表演和再现课文的情境。

3.情感目标:

你所做的事情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你应该听从你朋友的善意建议。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阅读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一下相反的寓意:一定要先找对方向,听听朋友善意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材戏剧,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遥远的南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一部教科书式的戏剧供学生欣赏。学生们喜欢它吗?

二、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

1.请再默读一遍课文,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们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3.老师:这个人要去南方,但是他正开车去北方。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季梁说服了他多少次?季梁是如何说服他的?那个朋友怎么说?你能找到他们吗?

4.老师:展示:“...尽管...但是……”

你能像这个例子一样说话吗?

5.老师:黑板上写:不懂,讲,真诚。

6.能谈谈“不解”和“真诚”的含义吗?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季梁在公共汽车上给了他的朋友三次建议,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样一个人,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别人的意见。它叫什么?

9.明白“自以为是”的意思。

10.老师:你能通过大声朗读来表达季梁的真诚和公交车上朋友们的“固执”吗?请分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老师:我们来听听记录器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发表评论。

13.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大声朗读。

三、放开你的想象,体验其中的寓意。

1.请大家想象一下:楚国在南方,但是去了楚国的人却在往北走。会发生什么?

2.通过这篇课文你理解了什么?

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一个人如果走错了方向,是达不到目的的。

四、展现故事,深化寓意。

让我们穿越时间空,飞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相反方向的故事。

1.分组表演一个故事。

2.反馈和沟通。

3.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悟道。

1.你之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建议后改正了。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它的情况吗?

(1)小组合作与交流。

(2)反馈沟通。

2.分部摘要:

是的,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寻找正确的方向,接受朋友的善意建议。作为朋友,看到朋友相反的行为,也要给好的建议。

3.老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能说说吗?

篇5: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南辕北辙》。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亡羊 ——不知悔改——再亡羊——心生悔意——补牢(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南辕北辙 ← 南辕 北辙 →

背道而驰 相去甚远

教后反思

篇6: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体。寓,寄托的意思;言,话语。寓言,所寄托的话。作为一种文体,它使用假托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类寓言作品,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发人深省。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法学法:启发诱导,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ang,不要读成“chang” “窜出”的“窜”应读“cuàn”不要读作,“cuān”。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3)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4)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5)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6)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7)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8)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篇7: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亡羊补牢》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若及时补救,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揭示了如果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则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句子意思,应该放手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手段:PPT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上一篇:颁奖大会学生发言稿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