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章

2023-02-24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包含“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五个部分。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本单元课文都充满了大胆、神奇的想象。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风俗人情,仍需要多读、多想,充分挖掘课文外的资源。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先朗读感悟,再质疑探究。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5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读写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初步尝试展开合理想象写写神话故事。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3.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3课时 《西门豹》 3课时 《女娲补天》 2课时 《夸父追日》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4课时 合计 13课时 第八单元备课 29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反思:

《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分别是诗人林杰和李商隐所作。这两首诗广为流传,都涉及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把孩子带回到儿时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快乐中去。

在教学中,从“整体”到“分步”,最后回归整体。通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的了思维,让诗的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

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小时候所听、所看的神话传说故事,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悟自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乞巧》《嫦娥》这两首古诗时,正好看了小学生古诗文的教学要注意“三要三不要”。三要:诗句要反复朗读;诗意要大致理解;全篇要熟练背诵。三不要:介绍背景不要过全;诗句翻译不要过细;意境体会不必过深。教学本课时我就借鉴了这“三要”和“三不要”。让学生从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有个学生讲到“乞巧”的意思时,好多学生都做了补充,我也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知道的对学生做了补充介绍。突然感到课堂的“三不要”中的背景不要过全,我这是不是介绍过多了?但是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又不错,我犯难了,深感教学不易啊!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

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西门豹》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 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人物的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同学们兴致很高,都说好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就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31、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

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这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说出为什么?再读一读。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接着,另一个同学说:“没人喜欢第一自然段。”我又问:“为什么?”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因为第一自然段写第一自然段写天破了以后,世界变得很可怕,谁也不喜欢这样。此时,我大吃一惊,真没想到他们竟然说出自己的喜欢、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32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夸父追日》教学反思

《夸父追日》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讲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夸父为了让人们能时刻享受到太阳的亮光,决定把太阳搬到地上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学习此文,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还是感兴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几经研读文本,推敲学生的心理,我认为: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为此,我这样进行本文的教学:

一、故设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等相关图片引出神话故事后,让学生重温神话故事神奇和夸张的特点。紧接着,引出课文的题目——夸父追日。让学生根据课题中每个字的意思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夸父追赶太阳。

根据课题,我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有的说夸父为什么要追太阳?夸父是怎样追太阳的?追的结果又是怎么样?根据学生的提问,我进行了板书。这时候,我没有按往常一样让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而是出示了《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的文言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ei)不足,北饮大泽(ze),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并告诉孩子,要读懂古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也并非难事。咱们借助课文133页的故事,我们便能读懂它了。一时之间,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

在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后,去让孩子们默读夸父追日经过的这一部分,找一找你觉得神奇的句子,用横线划出。于是,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找了起来。在几分钟后,全班反馈。孩子们找出来的句子有“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并让学生谈谈这几句话神奇的地方。

三、抓住关键,引导学生认识夸父精神

几句体现神话神奇的句子也是引导学生认识夸父为人、夸父身上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我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读感受夸父向往光明: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里会怎么想?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里又会怎么想?

2、联系动词:拿着、提起、迈开、奔跑、向着等,读懂夸父追日的样子,再抓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等词,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

3、结合补白,想象夸父在追日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着太阳一直跑到了虞渊,这一路上他肯定也经历了不少艰辛,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会碰到哪些困难?接着PPT出示:一路上,他越过( ),穿过( ),他的汗( ),但他( ),终于到了虞渊。让学生认识到夸父是一个追求光明、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人,这就是夸父精神。

四、板块学习,引导学生文言文和白话文共同理解

上课伊始,是以《山海经》中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白话文的兴趣,在板块学习中,每当一个板块学习结束时,我都把文言文出示,让学生找一找,这个片段学习其实就是文言文中的那部分,学生一一找出了“与日逐走”、“渴欲得饮”和“道渴而死”,为最后的文言文串起来说意思作好了铺垫,让学生能在一节课后,体会认真学习后对难题迎刃而解的成功感。

这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不错,教案设计比较成熟,但是说话环节,发现学生说得不怎么好,写作教学是比较头疼的大难题,也体现在阅读课的细枝末节,值得推敲。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习 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4.拓展练习。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yān

ɡuān

bǎi xìnɡ

zhēnɡ

(

)没

(

)绅

(

)迫

(

)

(

)眼

hàn

tú dì

tãnɡ

cuī

tí xīn diào dǎn 干(

)

(

)

欢(

)

(

)促

(

ɡuì

qú dào

ɡuàn ɡài

lïnɡ

下(

)

(

)

(

)

(

)重

倒(

)

xiïnɡ xiïnɡ rán

pēn

quē

chún (

)烧

(

)灭

(

)火

(

)少

(

)洁

yě liàn

pãn

huà lïnɡ diǎn jīnɡ

huān ɡē xiào yǔ (

)

大(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pínɡ(

)

lù(

)

zhēnɡ(

)

bǐnɡ(

)

lîu( 露面

)

zhânɡ(

)

三、形近字组词:

导(

)

继(

)

旅(

)

狠(

) 异(

)

断(

)

旋(

)

狼(

)

科(

)

归(

)

载(

)

端(

) 料(

)

旧(

)

截(

)

瑞(

)

霄(

)

渡(

)

烛(

)

偷(

) 宵(

)

度(

)

浊(

)

愉(

)

官(

)

姓(

)

睁(

)

旱(

) 宫(

)

性(

)

挣(

)

早(

)

灌(

)

催(

)

跪(

)

徒(

) 罐(

)

崔(

)

脆(

)

待(

)

塌(

)

熊(

)

喷(

)

陡(

) 蹋(

)

能(

)

愤(

)

炼(

)

) 冶(

)

练(

) 治(

)

拣(

)

四、补充词语:

惟(

)惟(

)

(

)(

)如生

(

)(

)绝口 电(

)雷(

)

(

)云(

)雾

面如(

)(

) 人烟(

)(

)

五、日积月累

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各写4个): ①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

)

(

) ②ABAC式:

(

)

(

)

(

) ③AABB式:

(

)

(

)

(

) ④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

)

(

)

(

)

2、补充歇后语

八仙过海----____________

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_ 韩信点兵----____________

张飞穿针----____________ 包公断案----____________

姜太公钓鱼----___________ 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六、课文内容 ★

29、《古诗两首》

1、填空: ①“乞巧”,在农历的(

)月(

)日,又名(

),传说是(

)的日子,在这一天有(

)的风俗。 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②《嫦娥》这首诗表面描绘了一个和神话故事(

)中的嫦娥处境、命运相近的妇女,实际上寄托着诗人(

)的情感。

2、默写两首古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霄:

云母屏风:

长河:

4、解释两首古诗的意思: 第一首诗:

第二首诗:

第八单元测试

时间:70分钟

目标:第八单元掌握情况。

第八单元测试讲评

一.考试结果

三年级一班共有20位同学,全部参加考试。总分1825分,平均分95.61分,及格率95.26%,优秀率达91%,成绩比较理想。

二.试题特点

这次试卷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看图写话三的板块,全卷各个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特别是看图写话改变了紧贴教材的形式。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较大的答题空间,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让学生表达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三.检测结果分析

1.积累与运用类。基础知识主要考察了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成语的几个方面,很有针对 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试卷中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容易完成。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掌握较好。个别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a.答题时粗心大意。B.对字音字词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错误。失分较严重还有:a.选词填空。原因是答题粗心大意,没有仔细读句子就匆忙填。b.是词语理解不够,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错误。

2.阅读题。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也不例外。本次阅读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很容易找到答案。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乡村的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差。3.作文题。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a.想象巧妙.颇有创意;b.内容丰富多彩.语句通顺.流畅。c.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缺点:a.口语积累不够,语言表达不完整。b.写作技巧欠缺,层次不清;c.标点符号使用不当;d.书写不规范.潦草.错别字多。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务实语文基础,字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本次检测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重视字词过关。字词类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词语听写.抄写和组词训练,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个性阅读。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5.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从而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补救练习

★30、《西门豹》

1、这篇课文讲了西门豹巧施妙计,( ),然后帮助百姓(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事。刻画了一位( )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 )、( )的品质。

31、《女娲补天》

这是一个( )故事,主要写了天空塌下来一大块,女娲为了救人们,冒着( )它冶炼成很稠的( )( )、( )

补天,她先找来( )石,然后把,泼到破损处,天就补好了。赞扬了女娲的品质,和( )、( )的精神。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要掌握的词。

巴望 纳闷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寓言 两则 宋国 焦急 枯死 毫不示弱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关键 皮香肉嫩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 烤火 争辩 剖开 笨重 聚精会神 仿佛 剪枝 盼望 远近闻名 不禁 疯长 红润 充满信心 挥舞 夺走 依靠 成熟 胖娃娃 脸蛋 番茄 烧烤 满意 买卖 感想 靠近啄肉 威胁 得意洋洋 大雁 煮饭 烟熏火燎 疑惑 营养 养分 半信半疑 浓郁 暑假 两全其美 将信将疑 机不可失 无影无踪 坐失良机 禁止 争夺

二、按要求写词。

1.寓言故事的成语: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2.历史故事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3.神话故事的成语: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4.用“望”组成含有“希望”的意思的词:希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期望

5.用“观”组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观看 观察 观赏 观望

6.形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词语: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如饥似渴 全神贯注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再接再厉 取长补短

7.又x又x式词语有:又大又甜 又惊又喜 又高又胖 又香又甜 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8.ABAC式词语有:将信将疑 尽心尽力 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 无边无际 自言自语9.含“如”的成语:胆小如鼠 日月如梭 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游人如织 铁证如山 势如破竹 面如土色 水平如镜 江山如画

10.描写心理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11.心情高兴的成语:眉开眼笑 眉飞色舞 谈笑风生 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百花盛开 奇峰异岭 绿树成阴 花红柳绿

13.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①春: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②夏: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狂风暴雨 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

③秋: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枫叶似火 秋风习习 天高云淡

④冬: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天寒地冻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

三、词语搭配。

一脸疑惑的样子 粗壮的枝条 吸收营养 夺走养分 浓郁的花香 无数的蜜蜂 种桃的能手 又大又甜的桃子 圆圆的脸蛋 抓住时机 浪费时间 充满信心 正确地回答 静静地观看 自由自在地飞舞 欢天喜地地飞舞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中的农夫傻在为了禾苗长得快些,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我想这样开导他:“老伯伯,这禾苗自己会慢慢地生长,你拔了它,会损伤它的根,它会枯死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二》,故事中的鹬和蚌傻在互不相让,拼死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3.《争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4.《剪枝的学问》中 “剪枝的学问”就是剪掉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来年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全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

有心人。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

5.“晶、蒜、森”这几个字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6.《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钱鹤滩

7.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五、多音字组词。干 gàn(干活、能干)禁 jīn (不禁、情不自禁)

gān(干脆、干枯、)jìn (禁止、严禁)

六、近义词着急(焦急) 盼望(巴望、期望) 苦闷(郁闷) 商议(商量)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将信将疑(半信半疑)

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喜笑颜开(眉开眼笑)

七、词语意思

1、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常常有轻视的意思。

2、争论不休:休,停。争个不停。

3、两全其美:全,成全、顾全。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好。

4、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

5、聚精会神: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集中。

6、烟熏火燎:熏,用烟火熏烤。燎,烧。在烟火上烧制熏烤。

7、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8、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9、毫不示弱:示:显示,表现。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表示态度强硬 。

10、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11、远近闻名:闻:听见。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12、将信将疑: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13、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14、光鲜红润:光:指的是有光泽。鲜:新鲜。一般用来比喻水果等比较新鲜、富有光泽。

15、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6、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7、窃窃私语:窃窃 : 形容说话声音轻细。背地里小声说话。

18、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19、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20、树木葱茏:葱茏:碧绿茂盛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得碧绿茂盛,一片欣欣向荣。

21、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22、披荆斩棘:披:拨开;斩:砍断。比喻在创业道路上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23、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24、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25、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26、异口同声: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

27、生机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生机:富有生命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8、小心翼翼: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9、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0、暴跳如雷: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像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31、谈笑风生: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32、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第三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ɡuǎn lǐ tián dì rén yān xī shǎo

( ) ( ) ( )

lǎo bǎi xìnɡ yǎn zhēnɡ zhēnɡ hàn zāi

( )( ) ( )

yínɡ jiē tú dì pū tōnɡ tí xīn diào dǎn

( )( ) ( )( )

qú dào ɡuàn ɡài shōu chénɡ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参( )( ) 调( )( )

( )( ) ( )( )

别( )( ) 假 ( )( )

( )( ) ( )( )

三、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骆驼 乳白 海洋 西沙群岛 小兴安岭陕北

岛屿 松鼠 墨绿 酱紫森林 海龟 沙漠 青蛙

嫩黄井冈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四、下面的句子有的是比喻(打比方),有的是拟人(把动植物或无生物的当成人来写)。请你挑出来,标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笋芽儿醒过来了。( )

2.喇叭花就像一个小喇叭,可好看了。( )

3.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五、选词填空:

镇静 安静 普遍 普通

1.立安遇见敌人,一下愣住了,不过他马上( )下来,应付敌人。

2.我爷爷是个( )的退休工人,但他十分关心厂里的事。

耐心 细心 仔细

3.每当同学们做错了事,老师总是( )地教育。

4.我们做完作业,要( )地检查。

反复 重复

5.我没听清楚,请你( )一遍。

6.这个问题我( )思考过了。

六、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金子

李家村的两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拿着小铲,去村南挖野菜。

呀!这里有好大的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儿,小篮子里装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小铲尖 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用小铲一挑,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校园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了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乡村里跑去。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带着笑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顶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请你按要求填空?

起因:

经过:

结果:

2、读划横线的句子,这里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第四篇: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神话传说,会运用传说编故事。

2.平时养成收集四字词语和歇后语的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3.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学生自读编写的故事: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老师下台观察,选一至两篇优秀学生的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但这三篇课文又能张扬它们的个性:文章的体裁不同,分别有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中,从而引发深思,而《剪枝的学问》则抓住小作者心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当然这些课文除了故事性强,文中还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值得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6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4、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所有的课文。

3、指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个简单的童话,说明一个道理。

4、指导学生能比较流畅地写一段完整的话。

难点: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以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说说图中的具体情景,提高学生的看图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者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创新始于质疑,创新的本质是批判。本单元的教学宜多用问答法,教者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问答或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还可穿插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性人才的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要重视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1课时

《寓言两则》 两课时 《争论的故事》 两课时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 习作 两课时 练习八 两课时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词理解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谈一谈学习寓言后的体会。关于寓意的概括,教师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要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其善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要记住本文的两则寓言,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以扩大知识面。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前朗读两遍课文、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

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

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 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 → 禾苗枯死了 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鹬 蚌 相 争(渔 翁 得 利)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 不 相 让

两 败 俱 伤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课本剧对小学生来说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起到课堂与书本无法比拟的作用。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重 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难 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课前准备:生字词小黑板 录音机 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争论的故事,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赞许 关键 抓住 烟熏火燎 ① 认读词语。

②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③ 识记生字。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优缺点。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布置作业

1、描红并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讲 (1—5)

盛老师 问 (6—11)

听 (12)

教学反思:

25、争论的故事(第 2 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认读词语: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味道 浪费

时机 不以为然 赞许 关键 满意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谈话过渡:兄弟俩想吃大雁肉,首先要做什么呢? 可是,他们却为大雁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4、引读第

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老师适时点评,并引出文章主旨。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

板书设计 哥哥 煮

25、争论的故事

弟弟 烤抓住时机 教学反思:

作者:番茄花园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先做起来

找人评理

26 剪枝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有自读、精思。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 剪枝的学问 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5、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 剪枝 充满 信心 夺走 不禁 远近闻名 红润 胖娃娃 仿佛 靠 挥舞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 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四)、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 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6)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 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 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六、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七、教学反思:

习作8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

2、指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难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得生动有趣。

三、教具准备

1、例文的录音。

2、教材插图的放大彩图。

四、教法学法设计

范文引路,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两者相得益彰。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在习作教学前,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发现”;习作指导时,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

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教师知道你们都爱听故事,今天,教师就请小朋友来吃“故事大餐”。

二、读懂例文

1、听例文录音

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请小朋友听

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例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学编童话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故事吧!

2、指导看图练说。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①小组讨论讨论。

②指名说。

③师生共同想象、评议、补充。

(提示:小兔的表情?小兔会说些什么?小兔该怎么办呢?结果怎样?)

(3)依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①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补充。

②大组交流、评议。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这里还有几幅图,看着这些图还可以编好多的故事呢。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有内容写的图来编故事。

①学生自由练说。 ②交流评议。

3、学生练写草稿。

4、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起草成段,描写“好习惯”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二、师生评价,修改“好习惯”

1、欣赏习作(投影学生习作)

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投影学生习作) 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投影学生习作)

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三、誊写“好习惯”,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板书设计: 习作8 写好习惯要注意:一要常见,二要细

练习8

一、教学目标要求:

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

2、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

3、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5、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法学法设计:练习课就是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训课,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运动场,因此,练习课要学会放手,通过练把知识转化成技巧,做到因材施练。巧用媒体,使语文练习课充满情趣,让多媒体有效介入,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周围世界自然不断的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滋养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和感悟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

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轰、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馈。

单元小结

上一篇: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下一篇: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