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2024-04-26

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共14篇)

篇1: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喜看农村新变化

崔桥一中九、二班

杨雅

辅导教师:李慧娟

大家好!我叫杨雅,来自扶沟县崔桥一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喜看农村新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从此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乡在鸟语花香的崔桥镇 ,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记忆中故乡的灰色曾是那样令人压抑。姐姐说求学路上的艰辛是心中一种难言的痛。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涯,每天都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走到她的学校。忘不了,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她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哥哥说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看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的新房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再看那迅猛发展的通讯之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如此之小。还有眼前这一条条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柏油马路,让人见了油然升起无限自豪之情。通往县城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条黑色缎带,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交流的桥梁。笔直的乡间公路像一条条长长的丝带穿梭于村庄之间,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

道路宽广了,家乡富裕了,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我们镇有十几家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养兔场。另外还有木材厂等。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崔桥镇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等,逢年过节或者不忙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现在大家又跳起了广场舞,优美动听的旋律中,跳出了红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跳出了家乡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腰包富裕了,村民们不忘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难之人。这不,前段的四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村民们都踊跃捐款。现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是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让道路畅通,把自来水送到每家灶膛,“新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帮了农村孩子上学的大忙。

我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到新学期开学,父母便会无比地压抑。因为面临的是学杂费、书本费等众多的费用,虽然钱数不多,但对一个农村低收入家庭来说,那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啊!每每想到这,我的心情就无比的沉重!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现如今,我再不会看到父亲那紧锁的眉头,再不必担心父亲的肩膀有一天会被压垮,我可以安心地在学校努力拼搏,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作为受益者的我,将以此为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祖国,用实际行动来建设我美丽的家乡!

多少年来,朴实无华的崔桥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创建着美丽的家园。他们用善良的心灵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今天,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在家乡人民的奋斗下,崔桥展翅腾飞!以新的面貌走向未来!在这里,真诚祝愿我的家乡,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

我叫阿依先,是土生土长的三分场人,现在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之后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村的领导把我们返乡的大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随后又带着我们到村里随便参观了一下,看到家长焕然一新的面貌,我很是欣慰。

我的家乡在鸟语花香的清水河农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记忆中家乡的灰色曾是那样令人压抑。记得以前的道路都是泥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弄得人一身烂泥。以前的房子都是土房子,屋里阴森森的,刮风下雨时,重则倒屋,轻则水会进屋。房前房后的道路尘土飞扬,弄得人满脸尘埃,更没有路灯。以前人们种地干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干,然而那天参观,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家乡。看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国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的新房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再看那迅猛发展的通讯之路,电话,手机,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还有这一条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柏油马路,让人见了油然升起无限的自豪之情。一辆辆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喜气洋洋,在马路上一路奔驰,架起了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村子里笔直的水泥路更是让人赏心悦目,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是一片甚蓝。这些水泥路也安装了路灯,农民们夜间出行也方便了许多。整齐的砖房代替了土坯房,场党委给农民们砌了围墙,装了大门,让村子有了崭新的面貌。农民们种地也开始机器化,都用滴灌浇水,提高了干农活的效率。家家都有了医保,家家都有了自来水,家家的孩子都能安心上学了。地理浇水也很辛苦,全身都得湿透。以前不是每户人家都有彩电,电脑就更不用说了。

篇3: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高阜镇石陂村位于资溪县北部, 2011 年, 该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6000 元, 人均耕地不足 1 亩, 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远低于全省 6892元的平均水平。长期以来, 如何脱贫致富, 一直是村民的夙愿。

一、石陂村的“喜”

为加快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011 年 10 月,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资溪县高阜镇石陂村成为省社联定点帮扶村。从此以后,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 石陂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如今, 走进石陂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村风景画、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院落屋舍, 白墙黛瓦的楼房在绿树掩映间错落有致, 男女老少聚集在新落成的休闲广场上欢歌笑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由规划变成了现实。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越来越近的莫过于村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据初步统计, 2013 年该村居民人均收入已接近全省农民人均 8781 元的平均水平。收入的提高, 村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里,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 看上了液晶电视, 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 部分村民还装了宽带, 用上了电脑。老百姓口袋鼓了, 欢乐的笑声多了, 干劲也更足了。

——让老百姓感到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莫过于路越走越宽。过去, 交通设施一直是该村的一块心病。各村小组全是泥巴路、砂石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走的是乡间小路、土路, 出行依靠的是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现如今, 3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和 1400 米的支干道、入户路都全部修通, 且都是水泥路, 宽敞明亮, 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此外, 村民的出行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了, 率先富起来的村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村支书响亮的告诉扶贫工作组:“如今, 在贫困村, 小汽车已经不是啥稀罕物了。每个村小组至少都有五六户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让老百姓感到未来越来越有希望的莫过于致富途径越来越广。过去,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除外出务工外, 种植水稻是最主要的来源, 来源窄、来源低, 致使小康路遥遥。现如今, 除外出务工、种植水稻外, 种植烟叶与大棚蔬菜已成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初步统计, 目前, 村中有近1/3的田地都种上了产量高、品质优的烟叶, 种植大棚蔬菜的面积也逐年扩增。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广了, 心也随之越来越宽了。

——让老百姓感到生活越来越惬意的莫过于饮水越来越方便、健康。一直以来, 当地老百姓都是饮用浅层地表水, 水质差、吃水难、易受污染等问题困扰着几代农村居民。为此, 当地老百姓奔走呼吁了多年。现如今, 轻轻一拧水龙头, 就能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老百姓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 生活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这是几辈人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

二、省社联的“扶”

1.领导重视, 保障扶贫成效

自石陂村成为江西省社联定点帮扶点后, 省社联党组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就召开党组会议, 并结合实际, 制定了《省社联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 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党组成员、副主席为副组长, 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 并组建了得力的驻村扶贫工作小组。2014 年, 为进一步扩大扶贫成效, 省社联同时组建“连心”小分队, 与扶贫工作组齐心协力, 丰富帮扶内容。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亲历亲为, 深入扶贫一线, 以实际行动, 切实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江西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祝黄河时刻不忘扶贫工作, 不仅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扶贫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 对扶贫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 还先后两次深入扶贫点实地考察, 协调项目和资金的落实, 解决实际问题;省社联党组成员坚持每月一次深入扶贫点, 实地察看各类扶贫开发项目, 督促扶贫项目落实, 协调解决项目相关问题。

2. 真抓实干, 筑牢扶贫基础

自扶贫工作开展伊始, 江西省社联党组就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委省政府扶贫文件精神, 特别是明确要求扶贫工作组深入研究, 切身领悟相关文件精神, 并结合实际, 畅谈个人扶贫想法。其次, 汇聚力量, 集思广益, 迅速制定省社联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要求在三年的扶贫中, 严格按照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任务、目标完成扶贫工作。第三,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 切实了解扶贫难点、重点, 做到点上不断人, 工作不断线。第四, 与村干部一道群策群力, 协调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 尽可能多地争取惠民资金与项目, 尽可能多地解决百姓实际难题。

3. 健全村委组织, 强化扶贫引导

2011 年 12 月下旬, 在江西省社联的积极推动下, 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石陂村村委会的选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全村有 1416 名村民参与了选举, 共选举产生 4 名委员, 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努力, 开拓创新, 不仅深受全体村民拥护, 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 全村百姓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不仅村容村貌取得显著改变, 村庄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工程、水渠水坝建设工程、自来水建设工程、良田堤坝修复工程、种植饲养推广工程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惠民政策也都在第一时间内落到实处。

4.产业扶贫, 把握扶贫关键

扶贫工作组围绕产业选择, 多方走访、调研、座谈与咨询, 结合石陂村实际及市场需求, 认为烟叶、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业可以在石陂村发展壮大。在获得村干部、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同后, 扶贫工作组马不停蹄地协助和指导村委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 工作组人员上下奔走, 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对接, 争取资金、技术和项目;与省内多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沟通联系, 建立种植户与农技专家直接对接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如今, 石陂村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产业发展已初现雏形。

5.争资立项, 拓展扶贫渠道

在江西省社联的大力帮扶下, 石陂村先后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与项目近400万元, 有效地推动了石陂村的生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于这些, 村干部与部分村民代表深有体会, 他们说:“没有省社联从中的协调与帮扶, 这么多的项目与资金不可能那么快落实下来, 那么多的问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 省社联的帮扶对石陂村的发展, 真是太大了。”









6. 助贫帮困, 夯实和谐基础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及扶贫工作小组踏遍村中每个角落。每逢佳节, 党组成员、副主席黄万林都会及时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 详细了解贫困户、老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 勉励贫困家庭树立信心, 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慰问金。2012年7月, 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春晓在得知村中有一名白血病患儿后, 第一时间联系了省红十字会, 帮助其申请免费救治, 并安排好后续衔接事宜。此外, 省社联共青妇团也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仅 2012 年, 就自筹经费近2万元, 为全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因病致贫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和棉衣棉服等生活用品。

7.智力帮扶, 着眼扶贫未来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为提升村民素质, 江西省社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 三年内陆续筹措经费4万余元, 购买2000余册涉及农业科技、实用种植技术等方面书籍, 建了石陂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图书阅览室, 彻底解决过去农民无书可读、无可读之书的窘迫局面。该实事入选省直机关工委“百件惠民实事”, 并受到表彰。2013年4月, 省社联自筹经费3万余元, 为村委会购置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

针对石陂村村小无专门阅览室、读书室, 无法满足学生读书需求的现状, 在省社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 扶贫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与项目, 联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等捐助或出资捐助儿童读物千余册, 成功建成了石陂村村小第一个儿童阅览室。此外, 在扶贫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 该村小于 2012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梦’我的梦暨我的理想”主题征文活动, 并邀请省内小学特高级教师4人对作文进行一一点评, 评选出相关奖项, 给每位获奖小同学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

篇4:喜看临沂农村村民生活新变化

临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战斗过。当时沂蒙山根据地人口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拥军支前,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有10万多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抗日楷模村”渊子崖,还有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

临沂过去一度经济发展缓慢,到改革开放前,全地区13个县市中仍有7个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如今的临沂,横跨沂河的多条大桥气势宏伟,滨河大道有如一个花草繁茂的大广场,已然成为一个干净、漂亮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临沂农村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

“从没想到我这七十多岁的老头儿,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生活比城里人过得还舒服。”村里的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王大爷是沂南县蒲汪镇某村的村民。前几年,这个村子还是成排破旧的小瓦房。新农村建设的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以后,这个村开始筹划建设新社区。新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独家独栋的住宅楼也成为一大特色。

村民张阿姨出门坐上公交车直奔县城,在县城里转了一圈,提着大包小包顺路坐上公交车,一票开到家门口,非常方便。她说,“要是放在以前,去县城很不方便,更别说是买这么多的东西了。现在好了,国家政策好了,老百姓享受的实惠也多了。”

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村民的住宅,也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先前“村村通”建设已经让村民走南闯北不犯愁,这次新农村建设在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公交车变得更宽敞,站点和班次也增加了。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村民住进沿街楼房,公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出行变得很方便。

当年的贫困城县,如今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山东省的第六位。

篇5:喜看祖国新变化作文

走在社区街头,进入眼帘的不再是一副穷酸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路边瓦房变成了一栋栋二层小洋房。当你走在路上,再也看不见那些坑坑哇洼的烟尘滚滚的泥土路,摆在你眼前的是一条条平稳而又宽阔的水泥路、沥青路。

夜晚,我与妈妈一起到桥边散步。一阵微风吹过,给人们带来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感觉。瞧!路边那新颖而又精致的彩灯一闪一闪的,恰似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路边徘徊,把小河点缀得更加美丽。告诉你,小河变化也很大。经过的人们不再是掩鼻而过了,而是在河边迈着轻盈的步子,舒畅的走过去。以前浮在江面上的那些又脏又臭的垃圾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突然感到很欣慰,河边上,为什么它会变?因为人们的素质提高了,在人们的脑子里不会再出现随手扔垃圾的念头了。两岸草绿如茵,一些美丽的花儿像害羞的小姑娘在草层中若隐若现。河水缓缓地流动着,水清澈见底,一眼便看见水里那些欢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它们似乎也在为小河的变化而快乐的欢呼,喝彩。河面上漂浮着一条条游船,船上的人们有说有笑,悠闲地观赏着这个崭新的胶州市!

现在上学我们都坐上了校车,再也不怕雨雪天,也不用爸妈每天送我们到学校了,坐在校车上上下学,及安全又舒适,心里甭提多美了!每逢周日周末出远门,也不用愁交通不方便,公交车站牌就在我们村头,几分钟一辆,方便多了。村里的小汽车也像雨后的春笋,匆匆地往外冒,外出时也可以随时搭便车游览我们美丽的胶州风光。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胶州。它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总会有这么一天,胶州会成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一起在这里歌唱。

篇6:喜看校园新变化作文

刚进校门,就会看见那高高屹立着的“巨石屏风”,它高约五六米,5个人才勉强抱得过来。它主要呈橘色,微微掺杂着一些红色、黄色和黑色。它正面有一道道凹进去的沟槽,反面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它光滑得就像一段精致的丝绸。它既像一片从天而降的火烧云,又似一扇大门般引导着我们通往知识的密道。

再往里走,就到了教学楼。走进教室,只感觉这里宽敞了许多,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以前那体形庞大的大电视机已经不见踪影了,都换成了只占半面黑板的轻薄的投影仪。是啊,大电视机不但时有反光,而且占地方,打扫起来也麻烦,现在换成了投影仪,留下半面黑板写知识要点,生动的图片,再配上严谨的文字,图文并茂,再好不过了。

除了投影仪,我们的饮水机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我们用的是以一桶桶纯净水提供水源的饮水机,不仅水消耗得快,还时不时会出现漏水的现象,搞得教室“水漫金山”。现在,教室里都装上了自动饮水机,它可神奇啦,会自己产水呢,我们不用担心水不够喝了,也不用担心漏水了。它的外形也比原来美观,小巧的身体,银色的外衣,可开可关的门,还有白色的条纹呢!

变化最大的还是要数音乐课了。以前只有两个音乐教室,好多个班轮着用,有时几个星期也不能在那儿上一节课。现在综合实践楼建成了,又增加了四五个音乐教室,我们每节音乐课都能在那儿上了。那儿的设施也比原来的音乐教室要好呢。红色的椅子,底下有放书的篮筐,还配有小桌板呢!蓝色的讲台,为我们的音乐课也增加了一份清新。这儿也同样配有投影仪和钢琴,所以每次上音乐课,我们都分外高兴,因为悠扬的琴声、生动的投影和老师优美的歌声就如同五彩缤纷的颜料将画卷填满般,也将我们的心填得满满的。

篇7:喜看生活新变化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时间:5月14日

授课班级:七(2)班

授课教师:潘雪锋

活动设计: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视角,结合实际,了解生活的变化,通过班队会交流自己的收获,畅谈体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年以来祖国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及自己生活上的变化,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立志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练好本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与父母、祖父母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事以及那时候的.生活面貌。

2、组织学生排练朗诵。

活动过程:

1、结合图片,介绍石湖荡。

2、交流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3、体验游戏:插秧

4、谈谈插秧的感受。

5、老师总结变化。

6、讨论:变化是谁的功劳。

7、朗诵:《少年中国说》

8、写下对家乡、对祖国的祝福和承诺。

篇8: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1.1 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正由兼业经营向基本脱离农业生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祖祖辈辈经营的土地外出打工或进行各种形式的市场经营活动,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 在空闲时间、节假日或者农忙时节, 很多外出务工农民都会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家庭收入也主要包括土地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但从本世纪初开始,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新生代已经成长起来, 同他们的父辈崇尚的兼业经营相比, 在他们当中出现了脱离农业生产的明显趋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 首先是因为这一代及其以后的农村青少年受其父辈的影响, 从小对市场经济耳濡目染,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烙印;其次, 他们没有甚至很少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 对农业生产缺乏信心、经验和兴趣;再次, 大量的有关企业生产、市场交易、劳动用工等市场信息充斥着他们的耳目, 强大的市场引力使得他们难以抗拒。最后, 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农村青少年改善了思维、开阔了视野, 为他们脱离农业生产打下了重要基础。另外, 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使大量农业劳动被替代, 客观上使农村青少年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可能。

1.2 对土地由经济依赖向精神依赖和身份依赖转变

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 农民社会福利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 甚至令很多城镇居民羡慕不已, 农民身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可贵。在这种形势下, 农村青少年既渴望丰富多彩的城镇生活, 又不愿放弃能让自己心里踏实的家乡的土地;既想成为能享有平等权利的城镇居民, 又不愿失去农民的身份。在这样的矛盾和纠结中, 他们成为城镇中的特殊人群, 在城镇里忙碌着收入较高的工作, 过着城镇人的生活, 但又热切地享有和支配着家乡分得的一份土地。同时, 他们又实在不想成为一名农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土地确权以后, 土地的预期收益将进一步提高, 农民将更加惜地如金, 土地在农村青少年心目中也会更具价值, 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会进一步增强。所以不管他们是否从事农业劳动, 即使目前土地带给他们的收入微薄, 但这已不重要, 因为土地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和经济依赖, 而已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依赖和身份依赖。

1.3在家乡村庄建设民居的减少, 在城镇社区购买商品房的增多

改革开放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随之也掀起了农民建房热, 富裕起来的农民, 或者改造旧居, 或者另建新居来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住房商品化改革, 以及农村青少年长期外出工作和学习的现实发展, 青少年正逐步放弃在农村建新房的传统居住习俗, 而是把在城镇社区购房和生活作为改善生存条件的新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直至本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 村庄的住房状况曾经是衡量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如今这个重要标志正逐步被一个新标准所取代, 那就是到了工作或者结婚的年龄, 在城镇社区有没有住宅楼, 或者是在城市社区有几套住房。况且这种趋势正逐步扩大。农村住房正由自建房向购买城镇社区房转变。

1.4 在农村青少年身上, 乡俗正逐渐淡去, 现代时尚越来越成为农村青少年的追求

现代农村青少年是追逐时尚的一代, 他们身上真实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时尚因素。拥有汽车在农村青少年看来已不是梦想, 而是像普通家电一样的家庭生活必需品;婚俗礼仪越来越具有现代特征, 已和城市居民看齐;他们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交能力的形成;就连衣着、发式、语言也基本摆脱了传统农村居民的特点, 走在了时代前沿。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当代农村青少年成长环境所致。首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代农村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现代信息方便, 现代文化和思潮能很快影响到他们, 和传统的乡村文化相比, 城市现代文化显然更能吸引他们。其次, 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了认识社会和参与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广阔空间, 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一代, 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具有新时代特征, 他们早已身不由己地融入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第三, 很多农村青少年长时间在城市里学习和工作, 甚至在外的时间比在家乡的时间还要多, 以至于他们心中更多的是现代城市文化, 而并非传统的乡村文化。

2 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行为取向新变化的影响

2.1 农村青少年居住向城镇集中和向往城镇生活的趋势, 对城镇住房价格上涨造成压力的同时, 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由于众多的农村青少年有着较为强烈的城市生活愿望, 他们在住房消费上当仁不让的选择在城市社区购买, 这使得城市商品住房需求大大增加, 这在客观上对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 由于城市社区实际居民的增多,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城市劳动力供给更加稳定, 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市场繁荣。

2.2 加剧了村庄空心化甚至村庄消失的同时, 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青少年大量脱离农村和农业, 导致了农村住房老化、劳动者老龄化、居民留守化, 没有青少年参加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也会趋向于一个结果, 劳动者越来越老迈, 居民越来越少, 也许若干年后村庄就会自然消失。同时, 由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经营土地越来越力不从心, 农村青少年又不愿回乡经营土地, 农民出租或者转让土地的愿望趋于强烈。这在客观上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

2.3 在促进农业人口转移的同时, 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农业, 而“职业农民”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符合职业农民特征的应当是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农村青年大量离开土地向城市聚集, 一方面促进了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也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同时, 农村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的年青人越来越少, 他们离开农村, 甚至脱离了农业, 使得新兴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困难重重, 后继乏人, 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4 现代城市文化被广泛接受的同时, 乡村文化秩序逐渐瓦解

在当前城市化的背景下, 农村基础教育走上了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但是不少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只是简单地模仿城市学校的做法, 在教育模式的设置中, 先天渗透了“城市取向”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成为乡村教育的主导性价值和价值目标。为了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家庭尚有余力的父母千方百计地把子女送到临近的城市学校去, 而家庭贫困但子女又有升学希望的父母则砸锅卖铁地让孩子坚持在城镇的中心学校读书。因此, 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崇尚在农村青少年心目中根深蒂固, 而乡村本身应有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教育中隐蔽, 乡村文化秩序在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被无声地瓦解。

3 正确引导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行为取向的措施

3.1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建设文明乡村

在当下农村, 与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 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 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 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 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这不但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 而且对农村青少年客观全面地看待农村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取向。农村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的同时, 为农村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氛围, 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 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3.2 改善农村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 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有利于城乡之间人才的正常流动和人才合理配置。

3.3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吸引农村青少年致力于农业生产

实行农业产业化, 把产、加、销有机地统一起来, 通过深度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使增值利益也为农民分享, 这就形成了对农业利益的补偿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是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增长, 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重要途径。而在欠发达地区, 农业产业化水平则普遍比较低。所以,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吸引青年人献身农业, 扎根农村的重要途径。

3.4 着眼于农村发展未来, 发展现代职业农民队伍

所谓职业农民, 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 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 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农业, 而“职业农民”则是主力军。农村青少年是发展职业农民队伍最重要、最可能的人力资源。因此, 应在政策激励、教育培训、成才环境等方面不断努力, 尽快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为农村青少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造更多的成才条件。

摘要: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行为取向在从业方式、生存方式和习俗等方面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城市和乡村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采取恰当有效方式, 合理引导农村青少年新的行为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行为取向,变化及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俊生.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 2010 (2) .

[2]彭华安, 冯换兵.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困境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8) .

篇9:喜看北京新农村

农村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自2006年中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指导思想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推进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从实现目标、结构布局、建设方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运筹和探索,走出一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回眸过去在于建设未来,总结经验企望更大发展。本期特别报道《喜看北京新农村》推出三篇文章,《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数据解读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将一幅建设新农村壮美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北京休闲农业尚需统筹发展科学升级》从深层次诠释了北京休闲农业这一亮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指出了蕴含的五大矛盾,提出了统筹发展、科学升级的重要思想和建议;《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则生动地反映了走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新型农民的新生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设新农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深入发展的意义。本期封面故事《王凤森和他的秀美乡村》介绍了八宝堂村在短暂的三年时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它告诉人们,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找到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眼前。

篇10: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期……”2008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年代。是奥运之年,是建国59周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下面逐个介绍改革前后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衣: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说:“过年时,家里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在撕成小碎片当补丁。”如今,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

食:30年前,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是“计划经济”!现在凭钞票购买,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了。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粮食加上日本鬼子扫荡,我就去做苦力。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这样就够家里人吃得了。”我听后心头一颤想:“几斤小米还要卖劳力换回来,现在买却轻而易举。真是‘天壤之别’呀。”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到,甚至不能温饱,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住: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面积在不到40平方旧泥土房里,一家老小起居在一处十分不便,那时做梦也想要一间面积大一点的房子。夏天,晚上到马路上睡;下雨天,就在屋顶上铺上草席,以防漏雨;冬天,全家人都挨在一起,保持温度。现在,住房是高楼大厦,几口人住在90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方便。夏天,空调输送凉气;雨天也不漏雨;冬天,暖炉烘得屋内暖意洋洋。

行:说到“行”,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汽车,再从汽车到轮船,再从轮船到飞机……嫦娥一号、神舟七号驶入太空举世瞩目。在今年又会发生怎样的让人激动的时间呢?

篇11:喜看祖国变化

曾经——一个古老的国家,前人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头沉睡的雄狮,历史遭受了不尽的磨难。现在——一个崛起的大国,后人正展示着繁荣与富强!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短短的30年里,就列在世界之林的前方!

邓小平同志曾经断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啊,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确实,坚持改革开放是明智之举!看!仅是30年的时间,我们亲爱的祖国就大变了模样!

不说抽象的,就说我们的身边——

以前,每户人家家里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人们穿着的衣服颜色单

一、样式简单;接着,可口可乐、健力宝各种新奇的东西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再接着,连环画渐渐被录像VCD所代替,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我们的眼球,14寸的黑白电视也换成了29寸的大彩电;现在,各式的零食是怎么吃也吃不尽,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也早已不稀奇!

相信到这里,大家已经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来了幸福、希望,也吹来了繁荣、小康。如今的城市街头,你去望望: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店铺挤挤、车龙长长。其中,男的帅,女的靓。对比以前,我们中国人何时能像今天这样骄傲、富强?改革开放确实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兼程!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祖国的面貌也大有改观,年青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信,生长在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谁都会深爱他的祖国;相信,只要经过了2008,谁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些壮志与豪情!2008年,从四川赈灾,到北京奥运,每一件大事,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都展现了国人团结、拼搏的精神!为此,我们应鼓足干劲、刻苦学习,立志成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栋梁!

篇12:喜看自己的变化作文

脚尖指尖

那是一段最无瑕的孩提时光,我是一名拉丁舞初级班的成员,每天随着那些比我高出几个头的大哥哥大姐姐,火急火燎地赶到舞蹈室,又疲惫不堪地回家。我不爱说话,也没有谁愿意和我这个初级的小菜鸟说话。直到有一天,一个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子在我身旁摔倒了,处于本质的善良,我轻轻地将她拉起来,帮她看了看伤口,从那以后,她就成了我最好的舞伴,我们俩甚至练习男女双人的舞蹈,我们的脚尖时而交错,时而朝着同一方向前进,我们的指尖时而紧握,时而轻转,画出一个个友谊的符号,我不知不觉得变了,变得会笑又爱笑了。

楼上楼下

初一是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最频繁的时候,在他们眼里,我不再是那个对他们惟命是从、乖巧懂事的好女儿,他们也不再适合我亲密无间、温柔体贴的好父母。我们在一起吃饭却不给彼此夹菜,我们在一起生活却隔着楼上楼下的距离,我们是一家人,却不再手拉着手逛街。直到有一天,我在桌边发现妈妈的白发,才顿悟,是我一直把心门紧闭,不让父母走进去,害得他们每天看到沉默寡言的我,平白添了好些白发。从那以后,我便处处寻找机会,和父母的关系也好了起来,一家人聊天,笑点不断,温暖也不断。我从一个“高处不胜寒”的“隐士”,又重新体会到了家人的幸福是无比温暖。

七上八上

这个月的九号,我和张雨雪一直在密谋,要怎么给以前的英语老师李老师一个大惊喜。八年级这个学期开始,她就不再教我们了。还记得七上的时候,她的直白和大姐姐似的幽默曾让我们这些七年级的菜鸟无比喜爱,她的身材不高,经常穿学生装,所以和我们也没什么两样。而就是因为这样,很多同学开始不把她放在眼里,上课时吵吵闹闹,有好几次,她没办法,眼睛里竟泛起了泪花。她经常和我们说,她回到英杰教书是想带出一批好学生,她希望我们听话。她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记得七下期末时她说,你们要是考不到第一我就不教你们了,而我们确实拿了第一,可是,新学期的黑板上,没有再出现她的名字……那时我才明白心中的那个“杜鹃”姐姐早已无人能替代,离别之时,心中只剩下不舍与失望,那时,我明白了什么叫珍惜。

篇13:喜看农村新变化演讲稿

一、学习心理新的特点

1.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了这一目标。课程安排能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学生能边学边实践,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课程的吸引力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学习兴趣提高。

2.合作性

应试教育所奉行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所以新课程在努力改变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见解、做法, 进而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增强集体或者小团体的凝聚力,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的原则。这并不局限于探求人类未知的事物, 只要是学生能发现自己未知而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原理原则, 这就是学生本人的发现, 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得多, 会终生难忘的。

4.选择性

新课程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阅读材料, 这些内容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之余, 阅读这些材料, 既调节了学生学习紧张的气氛,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 学生选择的空间有一定程度的拓宽, 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灵活性

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灵活选择, 促使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再加之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手段的应用, 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学生如果再采用以前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方法, 那么各方面的表现就会平平, 这样会造成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 只有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 才能适应新课程, 才能有优异的表现。

6.全面性

以前农村的一些小学, 哪些课程统考, 就整天学这些课程, 其他的课程形同虚设, 再加之师资力量的不足, 更加深了学生偏科。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从早念到晚的课程, 而是那些并没有上的课程。新课程设置了综合科, 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课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学生”落到了实处。

二、学习心理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六年来, 农村小学生的不适应逐渐得到改善, 但并没有彻底的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1.人际关系差

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教师大多以讲授的方式授课, 多奉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 造成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局面。交流讨论沟通的机会少, 学生产生了抑郁、孤独、易躁、逆反、容易攻击他人、焦虑紧张、缺乏自信、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等心理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 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关系, 将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2.合作沟通能力差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 过高估计自己, 片面看问题, 不与他人沟通、商量解决问题, 常常把错误归于别人;有些学生喜欢独来独往, 很少与他人在学习上合作交流, 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 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单一、陈旧, 不懂的知识不想去弄懂, 懒得向老师同学请教。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 学生学习变得艰难, 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 故意搞破坏, 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

3.自觉学习的能力差

首先,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考核教师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的依据。所以, 教师向学生要质量, 往往采取延长时间、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多种手段提高成绩, 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被抹杀了;其次, 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 不能给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有用的资源, 学生没有资源可选择, 所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后, 家长对新课程一知半解, 不能解决学生家庭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延伸, 学生养成了不会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的建议

1.加强德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谐学生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助人为乐,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 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选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情感体验, 实现教与学效益的最大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课堂是主阵地要搞好外,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也不可忽视。很多教师认为活动多了, 影响了教育教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及特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参与权, 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能力最好办法。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活动

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并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自由空间, 多给学生选择和锻炼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要实现优势互补, 三方面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4.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

教育要为社会服务, 所以培养出的学生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单一的评价方式, 无疑造成了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学生和社会的脱节。所以, 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初衷, 也是教育的归宿, 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主线, 做好学生的评价, 用评价引导学生走上成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14:喜看农家新面貌

调研期间,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政策、赞扬党的政策、感谢党的政策,感受最深的是苏北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到沭阳县后直接赶赴湖东镇章庄村。令我欣慰的是,虽然湖东镇在沭阳县属于较为偏远和落后的镇,但是公路依然修到了每个行政村。汽车一直开到我们住的村民章仲杰家门口。村支书说,现在农村的路很好了,经过前几年省里搞的“村村通公路”工程,现在所有行政村都通水泥路,而且镇里正在做镇到村通公交车的工作,以后农民出行就更方便了。章仲杰今年54岁,与妻子住在家里,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两个儿子一个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一个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老章在村里办了一个草厂,帮造纸厂收购加工作为生产用原材料的秸秆,每年收入十几万元。老章介绍说,像他家这种情况,在村里很普遍,都是一边种地,一边再搞点副业,现在种地不要交税,还能拿到国家的补贴,日子过得很舒心。我看到老章家里买了热水器、空调、冰箱、洗衣机,家里装修得简洁、清爽。我被老章安排住进了在北大读研究生的儿子过年过节回来住的房间里,房间里竟然有电脑,还可以上网。

我们在老章家里安顿下来以后,先后走访了几户农家,情况和老章家里很相似。晚上我在老章家里开了一个农民代表座谈会,和农民群众一起拉家常,面对面交流,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还是党的政策好,现在农村种地有补贴,喝水有自来水,出行有水泥路,房子越盖越好,收入越来越高,日子很红火。村里的会计老武介绍说,他1997年就在村里当会计,亲历了从上门挨户收农业税,到取消农业税,再到发放各种涉农补贴整个过程,对党的惠农政策感触最直接,体会最深刻。他还介绍说,村里有一户人家,“一门三光棍”,老人家自己已经90多岁了,三个儿子都是智障,老大70多岁,老二60多岁,老三50多岁,都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但就是靠政府的低保,现在三兄弟每月可以拿到500多,在农村满足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了,这都得感谢党啊!

上一篇:密度复习教案(一)2013、4、1下一篇:不能改变就学着接受初中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