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祖国变化

2024-05-05

喜看祖国变化(共15篇)

篇1:喜看祖国变化

喜看祖国变化

曾经——一个古老的国家,前人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头沉睡的雄狮,历史遭受了不尽的磨难。现在——一个崛起的大国,后人正展示着繁荣与富强!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短短的30年里,就列在世界之林的前方!

邓小平同志曾经断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啊,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确实,坚持改革开放是明智之举!看!仅是30年的时间,我们亲爱的祖国就大变了模样!

不说抽象的,就说我们的身边——

以前,每户人家家里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人们穿着的衣服颜色单

一、样式简单;接着,可口可乐、健力宝各种新奇的东西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再接着,连环画渐渐被录像VCD所代替,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我们的眼球,14寸的黑白电视也换成了29寸的大彩电;现在,各式的零食是怎么吃也吃不尽,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也早已不稀奇!

相信到这里,大家已经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来了幸福、希望,也吹来了繁荣、小康。如今的城市街头,你去望望: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店铺挤挤、车龙长长。其中,男的帅,女的靓。对比以前,我们中国人何时能像今天这样骄傲、富强?改革开放确实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兼程!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祖国的面貌也大有改观,年青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信,生长在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谁都会深爱他的祖国;相信,只要经过了2008,谁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些壮志与豪情!2008年,从四川赈灾,到北京奥运,每一件大事,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都展现了国人团结、拼搏的精神!为此,我们应鼓足干劲、刻苦学习,立志成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栋梁!

是啊,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满怀激动,我们倍感挑战!朋友们,我们可爱的祖国、美丽的家,它的未来,将由我们自己主宰!现在,美好的蓝图已然绘就,只等待我们扬帆远航!就让我们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带着17大的灵魂和精髓,一起为家乡奉献我们的光和热!我坚信,在众多家乡儿女的齐心努力下,中国,这颗镶嵌在世界东方的明珠,它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耀眼夺目、辉煌灿烂!

篇2:喜看祖国变化

伴随着金秋的气息,鲜花的怒放。我们迎来了祖**亲的60岁生日,我们共同祝贺祖国走过了辉煌的60年。

在这60年里,祖国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一栋一栋的楼房;原来崎岖不平的小路变成了平坦干净的公路;原来与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需要写信,现在只要一封电子邮件几分钟收信人就能收到信接到祝福;原来去远方拜访亲人要倒汽车、倒火车,而现在,有了手机、电话、电脑、飞机等。想与远方亲人联系,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还可以上网用聊天工具交流。想要去远方看望亲戚朋友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十分快捷、方便。记得那次我去秦皇岛看望我的三姨姥,坐飞机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秦皇岛。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和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祖国科技的发展的日新月异。

不仅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爷爷也有手机了。爷爷非常高兴,整天问我这个功能怎么用,那个功能怎么用。爷爷学会后说:“祖国的发展可真快啊,就连我这种地的农民也有了手机。”我说:“是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想干什么都可以。”奶奶也不甘示弱,开始学电脑了,现在整天在电脑旁学习制作电子邮件呢。

这一切都深深地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爱我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报效我们的祖国。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国强大了,但我们需要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爱国!

篇3:喜看祖国变化

高阜镇石陂村位于资溪县北部, 2011 年, 该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6000 元, 人均耕地不足 1 亩, 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远低于全省 6892元的平均水平。长期以来, 如何脱贫致富, 一直是村民的夙愿。

一、石陂村的“喜”

为加快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011 年 10 月,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资溪县高阜镇石陂村成为省社联定点帮扶村。从此以后,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 石陂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如今, 走进石陂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村风景画、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院落屋舍, 白墙黛瓦的楼房在绿树掩映间错落有致, 男女老少聚集在新落成的休闲广场上欢歌笑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由规划变成了现实。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越来越近的莫过于村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据初步统计, 2013 年该村居民人均收入已接近全省农民人均 8781 元的平均水平。收入的提高, 村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里,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 看上了液晶电视, 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 部分村民还装了宽带, 用上了电脑。老百姓口袋鼓了, 欢乐的笑声多了, 干劲也更足了。

——让老百姓感到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莫过于路越走越宽。过去, 交通设施一直是该村的一块心病。各村小组全是泥巴路、砂石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走的是乡间小路、土路, 出行依靠的是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现如今, 3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和 1400 米的支干道、入户路都全部修通, 且都是水泥路, 宽敞明亮, 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此外, 村民的出行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了, 率先富起来的村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村支书响亮的告诉扶贫工作组:“如今, 在贫困村, 小汽车已经不是啥稀罕物了。每个村小组至少都有五六户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让老百姓感到未来越来越有希望的莫过于致富途径越来越广。过去,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除外出务工外, 种植水稻是最主要的来源, 来源窄、来源低, 致使小康路遥遥。现如今, 除外出务工、种植水稻外, 种植烟叶与大棚蔬菜已成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初步统计, 目前, 村中有近1/3的田地都种上了产量高、品质优的烟叶, 种植大棚蔬菜的面积也逐年扩增。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广了, 心也随之越来越宽了。

——让老百姓感到生活越来越惬意的莫过于饮水越来越方便、健康。一直以来, 当地老百姓都是饮用浅层地表水, 水质差、吃水难、易受污染等问题困扰着几代农村居民。为此, 当地老百姓奔走呼吁了多年。现如今, 轻轻一拧水龙头, 就能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老百姓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 生活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这是几辈人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

二、省社联的“扶”

1.领导重视, 保障扶贫成效

自石陂村成为江西省社联定点帮扶点后, 省社联党组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就召开党组会议, 并结合实际, 制定了《省社联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 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党组成员、副主席为副组长, 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 并组建了得力的驻村扶贫工作小组。2014 年, 为进一步扩大扶贫成效, 省社联同时组建“连心”小分队, 与扶贫工作组齐心协力, 丰富帮扶内容。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亲历亲为, 深入扶贫一线, 以实际行动, 切实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江西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祝黄河时刻不忘扶贫工作, 不仅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扶贫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 对扶贫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 还先后两次深入扶贫点实地考察, 协调项目和资金的落实, 解决实际问题;省社联党组成员坚持每月一次深入扶贫点, 实地察看各类扶贫开发项目, 督促扶贫项目落实, 协调解决项目相关问题。

2. 真抓实干, 筑牢扶贫基础

自扶贫工作开展伊始, 江西省社联党组就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委省政府扶贫文件精神, 特别是明确要求扶贫工作组深入研究, 切身领悟相关文件精神, 并结合实际, 畅谈个人扶贫想法。其次, 汇聚力量, 集思广益, 迅速制定省社联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要求在三年的扶贫中, 严格按照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任务、目标完成扶贫工作。第三,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 切实了解扶贫难点、重点, 做到点上不断人, 工作不断线。第四, 与村干部一道群策群力, 协调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 尽可能多地争取惠民资金与项目, 尽可能多地解决百姓实际难题。

3. 健全村委组织, 强化扶贫引导

2011 年 12 月下旬, 在江西省社联的积极推动下, 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石陂村村委会的选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全村有 1416 名村民参与了选举, 共选举产生 4 名委员, 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努力, 开拓创新, 不仅深受全体村民拥护, 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 全村百姓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不仅村容村貌取得显著改变, 村庄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工程、水渠水坝建设工程、自来水建设工程、良田堤坝修复工程、种植饲养推广工程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惠民政策也都在第一时间内落到实处。

4.产业扶贫, 把握扶贫关键

扶贫工作组围绕产业选择, 多方走访、调研、座谈与咨询, 结合石陂村实际及市场需求, 认为烟叶、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业可以在石陂村发展壮大。在获得村干部、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同后, 扶贫工作组马不停蹄地协助和指导村委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 工作组人员上下奔走, 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对接, 争取资金、技术和项目;与省内多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沟通联系, 建立种植户与农技专家直接对接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如今, 石陂村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产业发展已初现雏形。

5.争资立项, 拓展扶贫渠道

在江西省社联的大力帮扶下, 石陂村先后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与项目近400万元, 有效地推动了石陂村的生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于这些, 村干部与部分村民代表深有体会, 他们说:“没有省社联从中的协调与帮扶, 这么多的项目与资金不可能那么快落实下来, 那么多的问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 省社联的帮扶对石陂村的发展, 真是太大了。”









6. 助贫帮困, 夯实和谐基础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及扶贫工作小组踏遍村中每个角落。每逢佳节, 党组成员、副主席黄万林都会及时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 详细了解贫困户、老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 勉励贫困家庭树立信心, 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慰问金。2012年7月, 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春晓在得知村中有一名白血病患儿后, 第一时间联系了省红十字会, 帮助其申请免费救治, 并安排好后续衔接事宜。此外, 省社联共青妇团也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仅 2012 年, 就自筹经费近2万元, 为全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因病致贫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和棉衣棉服等生活用品。

7.智力帮扶, 着眼扶贫未来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为提升村民素质, 江西省社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 三年内陆续筹措经费4万余元, 购买2000余册涉及农业科技、实用种植技术等方面书籍, 建了石陂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图书阅览室, 彻底解决过去农民无书可读、无可读之书的窘迫局面。该实事入选省直机关工委“百件惠民实事”, 并受到表彰。2013年4月, 省社联自筹经费3万余元, 为村委会购置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

针对石陂村村小无专门阅览室、读书室, 无法满足学生读书需求的现状, 在省社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 扶贫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与项目, 联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等捐助或出资捐助儿童读物千余册, 成功建成了石陂村村小第一个儿童阅览室。此外, 在扶贫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 该村小于 2012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梦’我的梦暨我的理想”主题征文活动, 并邀请省内小学特高级教师4人对作文进行一一点评, 评选出相关奖项, 给每位获奖小同学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

篇4:喜看临沂农村村民生活新变化

临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战斗过。当时沂蒙山根据地人口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拥军支前,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有10万多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抗日楷模村”渊子崖,还有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

临沂过去一度经济发展缓慢,到改革开放前,全地区13个县市中仍有7个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如今的临沂,横跨沂河的多条大桥气势宏伟,滨河大道有如一个花草繁茂的大广场,已然成为一个干净、漂亮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临沂农村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

“从没想到我这七十多岁的老头儿,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生活比城里人过得还舒服。”村里的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王大爷是沂南县蒲汪镇某村的村民。前几年,这个村子还是成排破旧的小瓦房。新农村建设的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以后,这个村开始筹划建设新社区。新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独家独栋的住宅楼也成为一大特色。

村民张阿姨出门坐上公交车直奔县城,在县城里转了一圈,提着大包小包顺路坐上公交车,一票开到家门口,非常方便。她说,“要是放在以前,去县城很不方便,更别说是买这么多的东西了。现在好了,国家政策好了,老百姓享受的实惠也多了。”

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村民的住宅,也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先前“村村通”建设已经让村民走南闯北不犯愁,这次新农村建设在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公交车变得更宽敞,站点和班次也增加了。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村民住进沿街楼房,公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出行变得很方便。

当年的贫困城县,如今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山东省的第六位。

篇5:喜看祖国变化多作文

就从我们的穿着说起吧。听妈妈说,小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外婆才会用一些五彩斑斓的布料,做些新衣服给她穿,在平常衣服大多数是灰、白色,款式也很普通。如今,我们平常就能穿一些色彩斑斓,款式新颖的衣服。那过年的衣服就更别说了那是漂亮的“一塌糊涂”还有一些是名牌的呢!

在以前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去那都只能走路,远的路甚至还要走一上午呢!哪像现在家家都有自己家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样样都有,可方便了。在以前很远的路现在只要10分钟就够了。

妈妈告诉我,以前市场供应紧张,人人家中都得有粮票、肉票,是限量供应的,一年还吃不上几顿肉呢!而现在,人们天天都可以买到荤菜、蔬菜,不仅菜式多种多样,营养均衡,而且有非常多的绿色健康食品。人们不再只要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好,吃出健康来。

篇6:喜看祖国变化600字作文

喜看祖国变化600字作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相信大家一定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讲述了以前贫穷落后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了繁荣富强。祖国就是我的家,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温暖和真爱。每一天都见证了祖国的变化和迅速发展。 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侯,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 震发生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 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 ,重建美好家园;同年,中国人民强忍着悲痛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 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 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 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 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神七一飞冲天,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随着改革开放,祖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泥土地,变成了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柏油马路。以前的茅草屋都已经 看不见了。一栋栋高大的楼房平地而起。在农村每家都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都脱贫致富了。在城市生活的人 们,每天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家家买了房,买了车。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生活也丰富多彩。我们能有今天的 幸福生活都是要感谢党中央,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伟大的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中国,我为你骄傲。中国, 我为你自豪。中国,我为你欢呼。 我知道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 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7:喜看南京新变化作文

南京近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你若是离开南京一年半载的,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我的这个体会呀,要从和爸爸妈妈一起自驾游说起。

那是今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那可是春光明媚的一天。草长莺飞,暖风和煦,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了位于河西新区的中国绿化博览园。乘坐老爸新买的白色轿车,我们进入这条“风景画廊”。我和妈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说笑笑,不断对沿途树木、花草、雕塑、湖水。发出啧啧称赞。老爸告诉我们:“你们看到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过去这里是一条堆满垃圾、蚊蝇乱飞的臭水沟。这座绿树成荫的绿博园是在荒土坡上一点一点建设而成的。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河西地区才变成今天这个天蓝水碧的现代化生态新区。这可真是建设的大手笔大啊,气势恢弘。”听着爸爸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工程设计者们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设计场景,又仿佛看到了工人师傅挥汗如雨、顶风冒雨的建设场面。“真是了不起啊!”爸爸的赞叹打断了我的思绪。这句“真是了不起啊!”不正说出了我的心声吗!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奥体中心。带着兴奋的心情,我和爸爸妈妈欣赏着了一座座场馆建设的新风貌。游泳馆、网球场、篮球馆。每到一个参观点,我们都兴致盎然,摄影留念。“奥体雄姿让人惊叹!”,“真是精品建筑!”。在不住的感叹声中,我们来到主体育场,“去年‘十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座体育场能容纳64000多人,。”爸爸用他动听的男中音得意地介绍着。妈妈感慨地说:“南京变化之大真让人吃惊啊!”以前我光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到奥体中心的建设,今天实地来参观了以后,感到确实棒,不愧为南京城市建设的亮点!

篇8:喜看“过麦”的变迁

“过麦”脱层皮儿

在我的家乡鲁西南地区, 人们常把收麦子称作“过麦”。在农村, 乡亲们都把“过麦”看作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小时候父母亲常给我们说:“收了麦粮, 心中不慌”。

在80年代, 早在“过麦”前的很长一段日子里, 乡亲们家家都不再吃鸡蛋, 而是把它积攒起来, 等到“过麦”时再吃, 因为“过麦”要透支人的体力, 乡亲们只能拿鸡蛋犒劳一下自己。

到了麦子蜡黄时, 乡亲们也该准备打麦场了。家家都选择一片离家较近的责任田, 拔掉麦子, 用铁锨把地整好, 然后洒上水, 再拉着石磙把打麦场压实碾平。

与此同时, 乡亲们陆续到附近的集市上, 购置割麦子用的镰刀、扬场用的木锨等麦场器具, 这就算做足了“过麦”的准备工作了。

麦子熟了。乡亲们往往天不亮就起床, 拿着头天晚上磨得非常锋利的镰刀, 赶到麦田里趟着露水割麦子。记得小时候, 等到我和弟弟、妹妹被清晨公鸡的啼叫声惊醒时, 父母亲已经割倒大片麦子了。后来逐渐长大, 我也能到田里帮父母亲割麦子了, 但常常因为皮嫩或掌握不住要领, 手上磨出许多血泡。

麦子被割倒在地上, 接下来还要用地排车把麦子拉到打麦场上, 摊匀晾晒。轧小麦得挑太阳最“毒”的天, 大人们顶着烈日把麦子翻了一遍又一遍, 皮肤晒得黝黑, 密麻的汗珠顺着脸颊像小虫一样在恣意流淌, 顺着肚皮、腿肚一直流到打麦场上的麦秆上。

之后, 便是套上牲畜打着石磙在麦场上轧麦子, 起场、扬场

炊烟袅袅, 繁星点点。已把麦场收拾利落的大人们, 便叫醒早已酣睡麦场一角的孩子们, 回家做晚饭。

对于乡亲们而言, “过麦”时最糟糕的是遇上阴雨天。原本摊匀晒干的麦子还要重新堆成堆, 垛起来, 等到晴天再重新晾场, 乡亲们累死累活, “过麦”怎么也得十来天。

“‘过麦’脱层皮儿。”邻居李大爷常说。

收麦不弯腰儿

90年代中期, 我走出大学校门, 被国家分配到家乡某一乡镇政府工作。

每年6月初, 我所在的镇政府都把“过麦”当作大事儿来抓。每天早上, 镇长就召集包村干部, 调度掌握各村的麦收进度, 强调加快麦收进度的重要性, 要求包村干部进村入户, 督促农民群众抢收、抢种, 同时, 帮助他们解决麦收中遇到的难题。

镇里不包村的干部也没闲着, 以农机管理站为主, 组成了麦收安全服务队, 深入到田间场院, 刷写安全标语, 巡回检查麦场防火设施。

麦收时我的主要工作是从村里、地里返回的包村干部那里搜集一些当日的麦收信息, 撰写一些关于麦收的工作简报, 并向县农委报送当日的麦收进度。

有时, 我也陪同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下村进地采访。这个时候, 拖拉机逐渐取代了牲畜, 成为田里和打麦场的主角, 机器的“突突”声取代了人喊畜叫的声音。

麦地里割晒机多了起来。只要你肯花上10元钱, 原本几个人一上午才能割倒的麦子, 割晒机如风卷残云般10多分钟便把麦子放倒在地, 十分令人震撼。农用三轮车或拖拉机取代了地排车, 把割晒机放倒的麦子运送到打麦场, 用石磙脱粒, 当然拉动石磙的不再是牲畜, 而是“铁牛”了, 也有的用脱粒机为麦子脱粒。

在打麦场边或麦地里, 我也经常见到成捆的啤酒, 旁边有香肠、火腿等下酒菜。麦收间隙, 农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 吃着下酒菜, 喝着啤酒, 摸着肚皮儿, 那个恣儿。

偶尔, 也在公路上看见原先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收割机。一台台拖拉机上背着机器, 好像伸展着的两个长臂,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仅仅是路上行走的“过客”。

期间, 我也经常打电话给父亲, 询问家里麦收的事儿。那几年, 我家与几位邻居合伙购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 麦收时派上大用场了。“‘过麦’不再那么累了, 五六天就完了, 你就不用挂牵了。”父亲在电话中说。放下电话的我感到无比欣慰, 机械化让农民“过麦”轻松了, “耕地不用牛、割麦不用愁、播种不用人拉耧”, 农民多年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合作社把活儿包

21世纪初, 我由小县城来到省农机局工作。真没想到, 让农民顺利“过麦”则成了农机人包括我的主要工作了。

那时我才知道, 全省小麦收割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万多台了, 也知道了前些年见到的收割机叫“背负式收获机”。不仅如此, 还知道了依靠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收麦子挣钱的农机手——“麦客”。期间, 更是见惯了收割机驰骋麦海、风卷残云、吞玉吐金的动人心弦的景象。

每年春节过后, 各地农机部门就开始在为“过麦”忙活起来了, 组织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机大户和农机手采取外出考察、电话联络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提前与作业地农机部门取得联系, 就各地麦熟时间差异、行经路线、管理措施、服务方式、收获面积和作业价格等跨区作业相关事宜进行洽谈, 签订跨区作业合同。同时, 还组织开展机手培训、机具检修、安全检查, 为农机手开展跨区麦收提供保障。

那时, 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其他同事做好有关麦收的管理服务工作, 收集各地的小麦机收信息, 印成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手册, 向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免费发放;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为机手开辟跨区作业“绿色通道”, 免收过路、过桥费;协调石油部门做好柴油供应;协调气象、通信部门为跨区作业机手免费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开通跨区作业服务热线电话, 帮助机手处理各种纠纷、难题……

去年麦收高峰期间, 我陪同某报社记者深入鲁西大平原, 进麦田, 访农户, 看机收, 话收成, 谈夏种, 真正感受到了机械化在“过麦”中所发挥的领军作用, 领略到了农民轻松“过麦”的魅力。只见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间来回穿梭, 一台台玉米免耕播种机紧随其后, 麦粒被收割机吞入粮仓, 被收割机粉碎的麦秆均匀抛撒其后, 一粒粒黄灿灿的玉米种子被播种机播种在地里, 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随播“一条龙”同步进行, “过麦”呈现出收、种时间短, 平安无事故, 颗粒归仓速度快的喜人局面。

“这几年, 收麦子不用自己动手了, 村里的农机合作社都把活儿承包了, 十几亩小麦收割机几个小时就收完了, 太省事儿了。”茌平县城南乐平镇张李村的老李告诉我们, 他的两个孩子都常年在外地打工, 前几年每到“过麦”时节, 孩子们都要从外地急急忙忙回来收麦子、种玉米, 忙得不可开交, 还耽误了孩子们在外地打工挣钱。年初他与村里的农机合作社签订了作业合同, 麦子成熟后, 只要他一个电话,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队就帮他完成了麦收, 省心又省力。“有了农机合作社, 比我孩子回家帮忙还轻省。”

如今在齐鲁大地, 那种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已鲜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作业效率更高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了, 在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拉动下, 全省小麦收割机总量已达10万多台。小麦收获早已实现了机械化, 农机合作社成为“过麦”的主力军, 全省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3492个。

篇9:祖国变化我来说

★我的家乡南宁会变魔术哦!瞧,老房子都变成了漂亮的高楼。款式新颖、节能环保的小汽车随处可见。悄悄告诉你,南宁还是一个美食天堂呢!大街小巷的美食,不仅品种齐全,色香味更是不赖,有天津狗不理包子、南宁老友粉、兰州拉面,还有新疆的手抓羊肉、北京的烤鸭……

(三(1)班杨和杰)

★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很穷。那时,人们住在低矮的小房子里,一年才能吃上一两次肉,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摩托车。现在可好了,很多人住进小洋楼里,还能吃上香喷喷的肉,家里有了背投式彩电、电脑,出门还能开上自己的小四轮呢!

(二(1)班杨士兰)

★“变化真大啊!”奶奶常跟我唠叨。我们刚搬进了小区楼里,一起搬进来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充满了活力,在小区的广场上跳起了恰恰舞,可逗了!瞧,奶奶越活越年轻啦!

(一(1)班杨炳能)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北京玩,我看到了巧夺天工、流光溢彩的鸟巢和蓝色水晶宫式的水立方。北京真漂亮呀!

(三(1)班杨月新)

★我们学校有近50年历史了。听说我们学校以前很简陋,现在可不一样了。平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有风扇、电视机、图书柜,学校还新增了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

(二(1)班莫兴芳)

同学们正说得津津有味,部分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给祖国妈妈送上祝福啦……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像飞机那样越飞越高,平稳前进!

(一(1)班杨国建)

▲中国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的!

(二(1)班杨士兰)

▲但愿祖国越来越好,让爷爷奶奶们天天都快乐!(一(1)班杨炳能)

▲好开心哦,真想变成巨人拥抱一下祖国大地!

(三(1)班杨月新)

▲将来我要为家乡再添一所一流的学校! (二(1)班莫兴芳)

篇10:喜看校园新变化作文

回眸一看,那满是污渍的墙像布满乌云的天空一样。而现在墙壁已被粉刷得白如雪,像一朵傲立雪中的雪莲,是那么耀眼,那么洁白无瑕,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又像是再看一件稀世珍宝。看啊!雪白的墙壁穿上了希望,有力的字眼把墙壁抹上魅力和光彩,叫人情不自禁去幻想浓浓的师生情。看看这充满魅力的楼道,你会感到风儿正亲吻你的脸,空气正安抚你躁动的心灵,阳光正把你沐浴,白云是那么温柔,真想飞上天把它拥在怀里。日新月异,变化最大的属我们学校的操场了,操场原来有很大一片地方长满野草,而且地上凹凸不平,非常搁脚,一下雨地都变成了泥地,好几天上不了操场。操场的体育设施很少,就有一个篮球场,每当刮风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小土人”。可是现在我们的操场变成塑胶的了,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漂亮,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操场上的器具也多多,单杠、双杠……甚至还有的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操场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脸上个个都洋溢着欢乐,就算老师也会按耐不住心情,加入我们的行列里来,。你看!变化如此之大呀!有的变化不仅这些,还有食堂前面那块地呢?

最后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习环备吧,教室里都安装了现代化多媒体的大屏幕,那些专用教室:音乐教育,信息室,实验室,都增添了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让我们每节课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应有的知识。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

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宏伟瑰丽。置身其中,你就被他那妩媚的美貌给迷住了。阳光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千万条金丝枣空中飞舞,恰似仙女裙子上的金花边。风,吹在叶子上,像少女轻拨琴弦,雨,落在花瓣上,贪婪地吮吸着,好像是在说:“在这里生活简直太惬意了!”

篇11:喜看自己的变化作文

妈妈·保姆

小时候,母亲就像一位慈爱的保姆,照顾我,关爱我,但我一直没有意识到母亲对我的照顾,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时我还呀呀学语在妈妈的怀抱里成长,突然有一天,我抬头看到妈妈的头上有了几根银丝,终于理解了妈妈对我的关爱。

老师·园丁

我上幼儿园了,老师总爱看着我们笑。老师看见几名同学打起来了,又打又闹,她总会去“审庭”让他们和好,我也有过一次“审庭”。但老师从不说我们,总是温柔得对我们“开庭”说话。我看着老师那笑眯眯的表情,可她是辛苦的,我开始怜惜她了。

帮助父母

我终于上了小学,懂了事,可想到了曾教育关爱我的人,他们曾流过了多少汗水呀!我现在长大了,我要回报他们,开始干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拖地,擦桌子——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多休息,只要我把学习搞好了,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我想:他们很想让我考上一所好学校,我一定要满足他们的。

理想·远大

我的理想可是很远大的,我要考上清华北大,回报他们,我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淘气到乖巧,我要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我拼命的学,回报社会。

篇12:喜看教育新变化演讲稿

平梁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 刘志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我是八年级三班的刘志英,今天就由我给大家说说教育改革四十年来的变化吧!

四十年,是一棵幼苗,长成苍天大树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稚子成长为国家栋梁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四十年,奋发图强,中华儿女谱写了新的篇章,四十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收获了新的硕果,四十年,携手并进,改革开放播下了新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应该不知道吧!我们的父母以前住的是用土砌起来的房子,用石板盖起来的屋顶,里面的用品都十分的简陋,哪像现在的我们住着高楼大厦,生活在繁华的城市。用的都是方便,快捷的空调,冰箱,电脑,手机等等,穿的都是上等布料制做的衣服,以前的他们上学都要走十几公里路,翻山越岭。甚至早上从家里走,还拿着上午的饭菜,下午回家还要自己烧火做饭,吃完饭还要干农活,而现在的我们有面包车,公交车,校车都特别的方便,回家之后父母早已用电饭煲煮好了饭,电磁炉炒好了菜,等着我们回家吃饭,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奔向小康社会。

我们的学校也越来越好!看!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走进校园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茵茵的草坪,让人们不由荡漾在花的世界。绿的海洋,整个校园别致秀气,活力迸发,一草一木都显现出育人功能。此外,我校更新了课桌凳,添置了大量的图书仪器,学校拥有了图书室,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等,教室的黑板全都更新了电子白板,老师们可以用电子白板给我们上课,让我们的学习增添了乐趣,我们学校还有教学楼,少年宫,学生公寓,饭堂等各具特点,生活在干净整洁,繁华似锦的美丽校园里,师生们感到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看!这就是学校的少年宫,我们的学生各个多才多艺,不仅如此我校的排球社团,经过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努力下,在排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篮球社团带我们走进了县级比赛,还有其它社团,吉他,电子琴,笛子,都让我们学校充满了艺术气息。

随着教育的变化,我也在变化中茁壮成长,因为我从小爱好舞蹈,妈妈便给我报了兴趣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基本功也变扎实了不少,每年都会去参加舞蹈比赛,还获得了许多从未幻想过的奖项,因此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也许凭自己的努力为平中创下一片辉煌。

篇13:学生演讲稿——喜看农村新变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

我叫阿依先,是土生土长的三分场人,现在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之后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村的领导把我们返乡的大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随后又带着我们到村里随便参观了一下,看到家长焕然一新的面貌,我很是欣慰。

我的家乡在鸟语花香的清水河农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记忆中家乡的灰色曾是那样令人压抑。记得以前的道路都是泥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弄得人一身烂泥。以前的房子都是土房子,屋里阴森森的,刮风下雨时,重则倒屋,轻则水会进屋。房前房后的道路尘土飞扬,弄得人满脸尘埃,更没有路灯。以前人们种地干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干,然而那天参观,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家乡。看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国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的新房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再看那迅猛发展的通讯之路,电话,手机,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还有这一条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柏油马路,让人见了油然升起无限的自豪之情。一辆辆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喜气洋洋,在马路上一路奔驰,架起了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村子里笔直的水泥路更是让人赏心悦目,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是一片甚蓝。这些水泥路也安装了路灯,农民们夜间出行也方便了许多。整齐的砖房代替了土坯房,场党委给农民们砌了围墙,装了大门,让村子有了崭新的面貌。农民们种地也开始机器化,都用滴灌浇水,提高了干农活的效率。家家都有了医保,家家都有了自来水,家家的孩子都能安心上学了。地理浇水也很辛苦,全身都得湿透。以前不是每户人家都有彩电,电脑就更不用说了。

篇14:喜看祖国变化

鞍山市立山区晨光小学 美术教师:王斌 从鞍山说起 喜看身边变化 礼赞发展成就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正是30年前的那个春天,那位颇具设计天才的爷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设计出了一条宽广坦途。随着一本本日历的更新,随着新年的钟声一次次的敲响,房子越建越高了,大桥越造越多了,城市也越来越繁华了,人们越来越富有了。

作为一名鞍山人,虽然我未曾经历这三十年的风雨洗礼,但也亲身感受到了这20多年,家乡在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鞍山是我们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鞍山的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钢都的美誉。鞍山不仅是一座工业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中华宝玉之都的美称,初到鞍山,不得不去观赏一下著名的玉佛,岫岩玉的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玉除县内玉雕厂加工精美玉雕外,还供应全国22个省170余家玉器厂加工,为鞍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曾经的鞍山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没有高楼,没有繁华的街道。城市的生活也略显单调,当你站在东山最高点远望鞍山市内时,就会看到被烟雾所掩盖的鞍山,鞍钢在为鞍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污染。人们居住的楼房也几乎都是二三层的小楼,那是最高的楼房也不过十层,并且也没有什么外资企业,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辽宁本地的企业。但所有人都不得不相信,现在的鞍山依然脱离了一所重工业城市的面貌了。鞍山的颜色变了,灰色的鞍山变成了天蓝色的鞍山。21世纪初,鞍山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但经过倡导畅通工程计划,经过数年的大翻修,整改。鞍山再也不会出现那种大拥堵的可怕场面了。而在新世纪开始的这十多年里,鞍山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在市中心,你很难再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楼房了,而是换成了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经过十多年的招商引资,鞍山也逐步摆脱了单一的重工业发展模式,逐步在向构建多元化的城市发展,市民们再也不用为买东西而集中在一个大商场里了,市民们再也不用为了看电影而挤在鞍山唯一的一所电影院内了,市民们再也不用早晚害怕鞍钢的废气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成就。万科集团,大商集团的到来,让鞍山有了更高档的居住条件,让鞍山有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我想不仅仅是鞍山,整个中国都经历着这样的一种大变革,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也好,给我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巨大的资本积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家乡的一点一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人们有了更多追求精神享受的条件。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娱乐场所,网络的发展更是让人们愿意去消费,愿意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篇15:喜看祖国变化

香港、澳门本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离开了祖国妈妈;在1997、1999年,他们相继回到祖**亲的怀抱;嫦娥奔月是我们先辈们几千年前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已经在逐步实现。同时,我们成功的战胜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成功的加入WTO;成功申奥;成功的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成功的战胜了“病灾”和“地震”等。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国的强大实力。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世界在东方。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上一篇:公共机构节能重点领域技术运用实务绿色数据中心下一篇: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