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2024-05-04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今天在一小执教了《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感触颇深。用不同的学校的学生上课,很多是我意料之外的,通过上课和各位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一、聆听是基础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的歌曲,这次拿到上学期来上,学生学起来本来就有些吃力,我在设计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在听歌的部分只设计听了三遍,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对歌曲熟悉就开始教节奏开始学唱,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为对歌曲不熟悉,直接学唱,学生出错的地方较多,老师反复纠正,耽误时间,学生学起来也费劲很多。如果能在听的部分,多听几遍,我想这个课堂就会容易很多。

二、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

这次的授课对象是一小的孩子,之前没有过合作的经历,学生对于老师的课堂习惯不了解,对于老师的语言也不熟悉,在熟悉学生,和学生做游戏的时候,我发现我说的话,学生不理解,不知道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在课堂上我注意把我要表达的事情尽量说的清楚明白,学生在上课时才没有出现不明白老师表达的意思的情况。平时对着自己学校的学生上课,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换了陌生的环境,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和活动。这样才能有最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语教态

听了李琳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触是,她特别的亲切,听她上课是一种享受,李琳老师的语言很动听而且很有感情,每一句话都像在朗诵在讲故事一样,学生的兴趣就非常的高,让我也忍不住沉浸在她的言语和表情中。

今后,根据前辈们指导的意见,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让我的课堂更高效,做一个孩子喜欢的音乐老师。

篇2: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够愉快的学习,尽情的表演创造,身心都有一种“美”的感觉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我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肢体去表演,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翱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硬件设备的局限,这节课没有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展示,是很大的遗憾。鄂伦春民族离我们很遥远,而且同学们平时根本没听说过,要是有多媒体,把鄂伦春民族的服饰,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舞蹈场面播放出来,学生会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这个民族,喜欢上这个民族,对这堂课会记忆犹新。

篇3: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1、鄂伦春族概况

鄂伦春族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山林地带, 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其使用语言为鄂伦春语, 属阿尔泰语系, 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文字, 居民以狩猎为主, 在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狩猎民族特征。鄂伦春族人口文字可查历史只百年, 据记载1895年鄂伦春人口约有18000人, 1917年约4111人, 1938年约3000人, 1990年约7004人, 2010年约8659人。鄂伦春族17世纪前期, 主要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地区。

2、鄂伦春族音乐

鄂伦春族的文化主要以讲唱文学和民族习俗的形式传承, 其讲唱文学十分发达, 包含了:传说、故事、歌谣、神话、笑话、谜语、谚语、歇后语等。其中长篇讲唱文学“摩苏昆”是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珍品, 以说唱结合的形式, 讲唱了“莫日根”的苦难的身世和英雄故事。“摩苏昆”曲调起伏, 悦耳动听, 语言流畅精练、朴实押韵, 是鄂伦春族的文化瑰宝。鄂伦春族音乐以“赞达温”山歌曲调为主, 优美动听, 高亢清透, 伴有延长音和颤音, 即兴添词, 语言朴实, 感情浓烈。伴奏乐器是一种叫“彭努哈”或“卡木斯堪”的口弦琴。鄂伦春族的乐器有铁制的口琴“朋奴化”、手鼓“文土文”、鹿哨、狍哨等。其音乐常以舞蹈形式相伴。鄂伦春族的舞蹈分三类:仪式舞、娱乐舞、宗教舞, 族人边歌边舞, 动作由慢到快, 至动作激烈的高潮时结束。代表性舞蹈有“依和讷嫩”、“依哈嫩”、黑熊搏斗舞等。

二、鄂伦春族音乐植入高校的意义

1、有利于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

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文字, 很多历史都史料不清, 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在一些动乱或意外中遗失, 形成必要的文字记载对鄂伦春族文化意义重大。也正因为文化口耳相授的特殊性, 很多历史都是通过故事说唱的形成传承下来, 但说唱音乐带有一定的变化性, 除了经典的作品外, 一些阶段性的历史会被淘汰或遗忘, 这对鄂伦春族的历史是十分可惜的。在鄂伦春族内其人口一直不高, 一些特殊历史时期, 人口损失严重, 这对鄂伦春族文化来说都是负面影响极大。能够让地方高校介入少数民族的研究, 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手段。就鄂伦春族而言, 高校开设其民族音乐, 会对其文化的系统整理, 形成更加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传承性的文化史料有积极作用, 也便于鄂伦春族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2、有利于发挥高校的社会作用

高校的一个重要作用的文化的传承, 但高校还有开拓引领社会的功能。高校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两耳不闻窗外事。现代的高校是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尤其是地方高校, 要积极为地方做出积极贡献, 能够撑起一方的文化天空。地处北疆的鄂伦春族, 因为历史文化发展的滞后, 急需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介入, 一方面为其民族提供服务, 一方面从其文化里吸取精髓。把鄂伦春族的固有文化传承改进, 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具有现代的发展步伐。鄂伦春文化不断升华, 开拓沟通, 会逐步形成能够融入中华民族大集体的地方民族特色。

3、有利于繁荣地方高校课程内容

高校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 自从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的口号喊出后, 中国的高校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准则。高校是知识的集散地, 是文化的加工厂, 是吸收一切社会优秀成果存储、传播和利用的大平台。高校学生不一定每人都面面俱到地学遍所有, 但术业专攻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而不是单一乏味的单项接受学校的灌输。而学校要想满足于学生的求知, 就需要在各个方面, 各个领域都积累大量的学知文化。当学生想学习时能在高校中轻易的得到答案和帮助。

三、鄂伦春族音乐植入高校形式

1、加强专业教师建设

一所大学的优劣不在于大楼的高低, 而在于大师的存在, 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欠缺性和时代对鄂伦春文化系统性要求, 决定在一些高校必然要有一些专门从事其文化研究的教师存在。而鄂伦春族音乐开展的优劣也是由这批专门研究的专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的。所以要想更好地发展鄂伦春音乐, 就要在高校中重点培养一批, 至少一个专业教师来推动鄂伦春族音乐的教学和发展。

2、以选修课形式出现

鄂伦春族属于少数民族中文化发展不发达, 社会影响不大的一个群体, 其音乐发展虽传承久远, 但也没有达到足以吸引大量师生去研究和学习的地步, 所以在高校开设鄂伦春族音乐时, 必修课是没有必要的。不需要学习音乐的学生都对鄂伦春族音乐了解和研究, 但可以有一部分人作为兴趣爱好, 拿出一定的精力来分享鄂伦春族音乐的快乐。特别是高校还可能本身就有鄂伦春族的学生, 这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修专业, 不一定精熟于鄂伦春族音乐, 但可以有足够的了解很基本的演奏表演能力。

3、重视与鄂伦春族的联系

在高校植入鄂伦春族音乐的时候, 不能闭门造车的只学习书本中的东西, 这样就会疏离纯正的鄂伦春族音乐。正因为鄂伦春族音乐的非系统、非理论性, 作为植入的课程, 更要在现有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大对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沟通力量, 发掘整理其民族音乐的魅力。所以在鄂伦春族音乐的学习中, 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研究的成分也很重要。实践的内容除了学校外, 更应该走出高校, 直接深入鄂伦春民族内部, 掌握学习第一手资料获得的知识成就。

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鄂伦春族属于文化积淀很厚但人数较少的民族, 其文化很多是以音乐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在其本区域内高校开设其民族音乐, 有利于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整理。

篇4:勇敢的鄂伦春的教学反思

在学唱新歌的过程中,我通过欣赏视频、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朗读歌词、律动表演等途径,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深层次地体验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独特风格;在寻找力度记号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六人一小组合作设计歌曲演唱力度,提高了学生对歌曲情绪、演唱力度处理的掌握,并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每一教学环节都需要灵活多变。在律动教学环节中,许多孩子第一遍听歌曲时,就能随着音乐的节奏点头、拍手,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着强烈的2/4拍节奏,对于孩子们这种自然的体验行为我没有进行干预,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一个愉快的音乐氛围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此外,通过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自发创编了一些简单律动,我采用这些律动为歌曲设计伴舞,让学生们在玩中体会并表现音乐。毕竟还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所积累的音乐表现语言过于单一,所以在孩子自由体验之后,我启发孩子们用舞蹈骑马中单手压腕的动作随歌曲演唱打拍子,在能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后,再次启发孩子们,加入完整的甩鞭子、拉缰绳、骑马奔驰等一系列舞蹈性律动,充分表现歌曲。特别是有一组学生采用分排起、蹲的动作形象表现了“翻山越岭”的情景,我提出了表扬并在班里推广。另外,我选择能够较快背唱歌曲的几个孩子组成“小小巡逻队”,随歌曲在教室内进行队列式歌表演,这大大激发了在旁边扮演“森林”的孩子们的演唱积极性,为了能够加入这个“巡逻队”,他们个个用心学唱,最终完成了使全部学生能够当堂课完整记忆歌词的教学设想。

这首歌曲的前奏结尾有四拍的休止,学唱时孩子们把握不准时值。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加上四声“驾、驾、驾、驾”挥动鞭子的声势来辅助学唱,这样一来在丰富歌表演情景的同时又轻松、准确的掌握了前奏的等待时间,效果理想。

学唱表演中,有的学生过于激动出现了“喊唱”的情况,我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喊唱”与范唱的声音进行对比,自己发现并改正不足。

篇5:《勇敢的鄂伦春》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琴、课件、打击乐器:响板、碰钟、双响筒、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说鼓励的话让学生大胆的动起来。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生:答,老师给予肯定。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生听范唱。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p28,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 日夜 巡逻 | 护呀 护山 |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8.生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1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 XX XX 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 X-|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 X X 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6.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7.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伴奏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

六、现歌曲

师:前面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鄂伦春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骑马】你想不想像他们那样,也骑上高头大马,神气巡逻呢?想!

下面老师就教大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鄂伦春人的形象。1.学习单一动作

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兴安岭的高 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兴安岭的广阔

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勇敢

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 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

篇6: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生:答,(56个)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蒙古族、瑶族、苗族、傣族、朝鲜族、藏族、、、、、、)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可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播放大兴安岭图片 教师:看到了什么?

生:大森林、白雾。。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就生活在高高的兴安岭、美丽的大森林里,他们骑马狩猎、保护着大森林。

课件展示。

读课题《勇敢的鄂伦春》解释:“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生听范唱。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p44、45,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5.跟范唱录音轻声用La练唱 6.老师教唱歌谱2遍

7.教师教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

提问: 同学们刚才有没听出老师唱第5句和第六句的时候,声音有怎样的变化啊

展示课件P 弱 XX X f 强 XX X 教师拍下节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强弱变化。

8、完整听赏歌曲

9.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0.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自豪。欢快

11.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响板,小锣、(用碰钟表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用响板表现马蹄的声音)

(教师可提示马从远处跑来,和跑远时的声音变化)马跑来的声音 < 渐强 马跑远的声音 > 渐弱

师:前面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鄂伦春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骑马】你想不想像他们那样,也骑上高头大马,神气巡逻呢?想!

下面老师就教大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鄂伦春人的形象。

1.学习单一动作

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兴安岭的高 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兴安岭的广阔

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

勇敢

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 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

13-16骑马状,转一圈,护山林处,做出强壮勇敢样字。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动作做下来了,现在进行男女生歌唱表演比赛。

1、分别请男组和女组表演,加上乐器伴奏 对表演者适当鼓励。

2、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伴奏演唱全曲并表演。

篇7: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一门艺术若能够长久地扎根在新的“土壤”中,则必须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嫁接”,这样才能够使其在这片土壤中发芽成长。长笛作为表现力丰富的乐器之一,在音乐的整体表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将民歌音乐融入长笛教学的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与视角来解读。

第一,民族性意义。民歌,顾名思义,是民间歌曲的简称。各民族的民歌,以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为题中应有之义。在其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经济环境、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精神气质、性格特征、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等;在艺术形式上,也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的音乐语言、音乐形式、音乐风格、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等等。而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又是整个中华民族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因此,将民歌音乐融入长笛教学,对于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地域性意义。地域性是鄂伦春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表现手段。黑河地区民歌,具有黑河地区的粗犷、质朴、豪放、率直等北方边疆的文化特色。将本地区的民歌融入自身的音乐教学当中,不仅是与民族文化的“链接”, 而且是与地域文化的“对接”,这对于继承弘扬地域文化,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战略性意义。鄂伦春民歌的口头传承性,决定了它的非物质文化性质,而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黑河地区的民歌,同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将其融入音乐教学,无疑对于保护、继承、弘扬这笔异常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战略性意义。

二、鄂伦春民族音乐的雄厚音乐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将鄂伦春民歌音乐融入长笛教学的雄厚基础。如果说,重要意义体现的是必要性,那么, 雄厚基础便是可行性。这种雄厚基础作为条件保障,也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与视角来解读。

第一,资料搜集的完整。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歌资料的采集、整理、编辑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已编印成册的就有《黑河地区民歌集》,这部民歌集由黑河地区文化局、民委、文联、群众艺术馆共同编辑,早在1983年12月即已印行, 并作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音乐教学提供了雄厚的曲目基础。

第二,理论研究的积累。对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歌的理论研究,已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不仅有大量的学术论文,而且有不少理论专著,例如陈恕的理论专著《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王克斋的论文《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歌简介》、白杉的论文《鄂伦春族民歌概述》、济哲的论文《朝鲜族传统民歌简介》等,都为将民歌引入音乐教学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第三,实践经验的参照。世界各国、中国各院校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例如以赫哲族民歌“嫁令阔”为音乐基础的新民歌《乌苏里船歌》(郭颂、胡小石词, 汪云才、郭颂曲),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音乐教材;我国的音乐教育家郭淑珍等,也将民歌融入声乐教学,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具体实施

将鄂伦春民歌音乐融入长笛教学,重在实施,应力求实效。具体而言,也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来观照与操作。

第一,曲目选裁。这又可以再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感性”,即在现有的《黑河地区民歌集》的基础上,精选其中的精品,作为教学曲目,编入长笛教学曲目之中;另一方面,是对黑河地区各民族的民歌,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对各民族民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长笛教学曲目之中”。

第二,课程设置。要面向实践、有的放矢,可在《音乐欣赏》、《声乐训练曲目》、《作曲》(包括配器、和声、作品分析等)等课程中适当融入民歌音乐的长笛演奏。

篇8:勇敢的鄂伦春 说课稿

硋灶中心小学

姚欢芳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骠悍。歌曲由五声音阶,朴实、简洁的歌词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四个方整的乐句与歌词风格统一,有一种亲切感,向人们诉说着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日夜着巡逻、守护山林,保卫国家财产的无私奉献精神。

说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生演唱歌曲。2.价值观过程目标: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3.情感目标:学生结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从而增强民族意识,从而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草木的环保好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唱准“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一句;

2.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歌曲。

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我运用演示课件、情境创设、引导启发、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等。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准备:课件【视频、ppt】电子琴,歌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用简洁的语言回忆我们前面的音乐课,欣赏了高山族乐曲还学唱了一首湖南土家族的歌曲《乃呦乃》“今天,我带大家去美丽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鄂伦春族的生活情境之中。也为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

二、潜移默化、学习歌曲 在本环节中,反复听了两遍歌曲范唱。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完整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读歌词让学生了解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感受鄂伦春人为祖国保

护森林的自豪高兴的心情。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作铺垫。

通过多次有意无意的聆听歌曲,学生已经掌握旋律。我再采用教唱、跟琴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扎扎实实地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不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记忆“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难点也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凸显新理念,教学中我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她们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引导她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地学会歌曲。

三、表现歌曲 1.领唱齐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特意让学生欣赏了著名 歌星演唱这首歌曲的视频。激发学生演唱欲望和参与意识。然后也请班级的小歌手担任领唱,其他同学齐唱。2.歌表演

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请孩子们随歌加上动作进行表演,按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通过动作很好的让学生记忆歌词,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打击乐伴奏

一年级孩子对打击乐器特别感兴趣,为歌曲加上串铃(表示马儿跑来,传来的铃铛声)双响筒(表示马蹄声)其他同学,强拍拍桌子,弱拍用格尺敲击文具盒。

设计意图:在唱、奏、舞共同演绎中歌曲的表现达到最热烈的气氛,进一步感受鄂伦春族歌曲热情豪放的特色。

四、思想渗透

篇9:小学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小学音乐《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骠悍。歌曲由五声音阶,四个乐句组成,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生演唱歌曲。

价值观过程目标: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情感目标:学生结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歌曲感受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则是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钢琴等。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设境悟情,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并且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学习民族语言渗透歌曲教学

1.聆听音乐

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我首先播放了一首鄂伦春语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安静聆听,从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学生一下子就把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

2.学说鄂伦春语“xi la ye”

听完歌曲后,我直接过渡到鄂伦春族介绍,学唱了一句鄂伦春语“xi la ye”,并把这句话作为衬词加入到歌曲当中,表达出对鄂伦春族小朋友的亲切问候,学生兴趣高涨。

3、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 la ye”

鄂伦春小朋友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亲切的问候,让我们就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加入我们亲切的“xi la ye”吧,然后带领学生准确的加入“xi la ye”亲切的问候你的小伙伴吧!接下来,我以导游的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呀?”。“今天,我带大家去美丽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很自然的过渡到发生练习当中来。

三.新歌教学

在本环节中,教师范唱歌曲,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读歌词让学生了解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感受鄂伦春人为祖国保护森林的自豪高兴的心情。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作铺垫。

通过多次有意无意的聆听歌曲,学生已经掌握旋律。我采用歌曲接龙、听琴试唱的形式来教学。不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难点也迎刃而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特意加上了“小不点”卡拉OK演唱会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练多唱,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我通过服饰、曲调,请学生区分《乃呦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并用笔连一连。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请孩子们随歌即兴编动作进行表演,按自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通过动作很好的让学生记忆歌词,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打击乐伴奏

学唱歌曲后,我播放有马蹄声的伴奏,让学生在音乐中找一找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然后导入打击乐的伴奏中来,学生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兴致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复习巩固了歌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

五.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小朋友听到了我们的歌声,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乡看看”,然后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整堂课,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够愉快的学习,尽情的表演创造,身心都有一种“美”的感觉。我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肢体去表演,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翱翔。

篇10: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反思

一、组织教学:

生:老师好!

师:西阿亚!西阿亚!书阿亚!听懂了吗?呵呵,老师说的是鄂伦春语,鄂伦春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西阿亚!是你好的意思!你来试试?(两名学生试说)书阿亚(边说、边手势),是什么意思?猜猜……你们好!聪明。

二、学习“xi na ye”

师:再学一个?鄂伦春小朋友高兴时,用“xi na ye”表达快乐的心情!大家现在开不开心?来,用“xi na ye”表达你的心情。(分组学说,强调亲切的声音、表情;评价:从你的脸上我看到了你很快乐。)

三、声音训练:(力度变化)

师:请大家分享老师快乐的心情。5 5 5 5 ︱ 5 — ︱ Xi na Xi na ye 师:孩子们,老师想邀请大家做我快乐的回声,准备好了吗?(531三个音,强调声音变化。)

5 5 5 ︱ 5 — ︱ Xi na Xi na ye 评价:富有变化的声音真好听。

师:增加一下难度,你来接唱最长的那个音,做好准备了吗?(5 3 2 1四个音分别接唱)

(师)5 5 5 5 ︱(生)5 — ︱

四、新授歌曲:

(一)聆听歌曲:

1、第一遍聆听歌曲:

师:送给大家一首少数民族歌曲,看谁能听出是哪个名族的?(播放音乐)师:哪个民族的? 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2、第二遍聆听歌曲:师范唱歌曲 师:(评价:耳朵真灵。)除了“xi na ye” 其它的歌词你听懂了吗?没听懂,因为是用鄂伦春语演唱的。虽然歌词没听懂,但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呢?请大家带上喜悦的心情,听老师用汉语为大家演唱一遍,在认真聆听歌词的同时,用你富有弹性的手势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

师:这一次听懂了吧?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还是稍慢?)

生:

师:歌曲中唱到的,鄂伦春族的人们住在哪儿呀?

生: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播放PPT)

3、第三次聆听歌曲:(课件:大兴安岭美丽风光,背景音乐速度较慢版的《勇敢的鄂伦春》)

(二)学唱歌曲:

1、用“LU”慢速模唱。

师:美吗?让我们一起用美美的声音,随着音乐用“LU”来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强调:学会控制声音,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仿佛从高高的兴安岭上传来的歌声。)

2、分组学唱。(或者边唱边互动双手:大兴安岭高不高?大不大?让我们挥动双臂边用“LU”模唱。)

(1)一组用“LU”模唱,一组挥动双手,模仿大兴安岭,感受音乐连贯、慢速的特点。

3、用轻巧、弹跳声音学唱歌曲。

师:孩子们,你们美妙的歌声仿佛把老师真的带到了美丽的大兴安岭,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一下鄂伦春人快乐的生活吧?仔细聆听歌曲,听一听,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播放较快版《勇敢的鄂伦春》)

师:谁听出来了? 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在音乐中有非常轻巧的马蹄声。你听出音乐中马蹄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

师:对了,双响筒。来,伸出你灵巧的右手,我们一起来模仿演奏双响筒,模拟马蹄声,比比看,谁的动作最有弹性。(老师先带领模仿演奏、并对学生进行纠正,看情况,即兴按节奏读歌词或者演唱;或者即兴分组接龙有节奏的读歌词。)(评价:你的演奏像弹跳的小皮球;你的演奏,仿佛小马在快乐的跳舞……)

师:孩子们,我们随音乐奏起来。(播放歌曲)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唱起来了,会唱了吗?能像双响筒一样,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老师给大家伴奏,我们先轻声演唱一遍。(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给予纠正。)

师:这一次放开声音,用你最自然、最好听的声音完整演唱。(师鼓掌,用 “xi na ye”评价。)

(三)巩固歌曲: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用鄂伦春语演唱这首歌儿?我邀请鄂伦春族的小朋友和我一起演唱,大家仔细听,听听我们是怎么合作的?(PPT:播放带有“xi na ye”的伴奏音乐,第一段用鄂伦春语演唱,第二段用汉语演唱。)

师:老师唱的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 生:

师:听到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了吗?他们唱的什么? 生:

师:都在哪些地方加上“xi na ye”?(呈现谱面)生:

师:我们再合作一次?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更默契、更快乐。(给自己掌声)

(四)拓展与创新(音画时尚:欣赏合唱版)

孩子们,让我们带上快乐的心情,伴随鄂伦春族小朋友美妙的歌声,去看一看他们生活的地方。(PPT:播放带MV)

师:美丽的大兴安岭,迎来了一群汉族小朋友,汉族小朋友用他们美妙的歌声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PPT:大兴安岭景色,背景音乐时慢速伴奏,老师引导学生用轻声、较慢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听,鄂伦春族的小朋友用他们快乐的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欣赏合唱版音乐)

师:孩子们,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演唱中去,好吗?看谁的精力最集中、反应最快,能看懂老师的手势。(鄂伦春语演唱时,学生演唱“xi na ye”,汉语时,学生演唱)

师:(慢的音乐)孩子们,我们要同鄂伦春族的小朋友依依惜别了,我们美妙的歌声再一次回荡在大兴安岭上,并且大兴安岭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五)结束课程:

篇11:鄂伦春民歌中歌词的研究

一、鄂伦春民歌歌词表现手法

鄂伦春族民歌唱词经常运用比兴、夸张、隐喻等各种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是复杂的情感能够通过唱词得以体现。这样的表现手法往往是通过排比式来表现比兴, 从而表达歌曲的主题与思想。

如歌曲《最得意》中所唱:

细鳞鱼游在深水中, 他的心里最得意。骏庞跑在森林中, 他的心里最得意。百花开在草原上, 她的心里最得意。姑娘弹起了口弦琴, 她的心里最得意。小伙子见到心上人, 他的心里最得意。

另外, 鄂伦春族民歌还经常运用独特的比拟手法, 由于讲究押“头韵”的原则, 所以它对称的下句总是寻找头韵的对偶形象, 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在几个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地都广为流传的《西几米》就是这样一首作品。

西几米

1. 小米子圆又圆, 我不是来吃小米饭, 我是来探一探你 的小心眼。

2. 高粱米红又红, 我不是来吃红米饭, 我是来探一探, 你的心胸宽不宽。

鄂伦春族民歌的歌词中经常大量运用衬词。传统音乐中的衬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无实际意义的叹词、虚词, 如“哪呀伊斯哪耶”、“呢呀哪耶”、“哪呀哪伊耶、“哪伊耶”等。衬词可以出现在歌曲的任何地方, 主要起供托气氛、加强曲式完整、连接各乐曲部分等作用。它虽然没有实际意义, 但它可以起到完善音乐主体的作用, 还可以增强节奏感, 突出了鄂伦春族民歌的特色。另一种是有含义的衬词, 如“达混达年达呢回哑”、“库雅若库雅若”“加威加呼威”等。这些衬词与上面所说的衬词不同, 大多是由音译而来的。

二、春族民歌在歌词的写法上保留着很多古老的 传统

首尾韵。鄂伦春族民歌歌词的独特之处, 是不像汉族或许多兄弟民族民歌那样只在句尾押韵, 而是采用首尾押韵, 即除了在每句的结尾押“脚韵”外, 同一段中每一行的第一个词还有以相同的声母 (或韵母) 开始的“头韵”。此外, 在每句的结尾还常用“那依斯那依斯”或“那呀那耶”、“那耶那耶”等衬词来加强谐韵功用。

比喻。鄂伦春族民歌一般都不直抒胸臆, 而是借用景物的比喻来引发和深化要表达的事物和情理。如《飞龙鸟为啥这样美》:“飞龙鸟为啥这样美丽?因为它穿着五彩衣。小树为啥这样绿?因为刚刚下过春雨。鄂伦春人为啥这样喜? 因为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无疑, 这种写法和《诗经》的“比兴”有着渊源关系。

章节复沓。鄂伦春族民歌在用多段歌词重复表现同一内容时, 常在各段歌词大体相同的基础上, 只更换了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词, 以增强表达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三、鄂伦春民歌歌词具有丰富的语言艺术特色

如鄂伦春摩苏昆能够世代传承下来, 并且不断涌现出具有各历史时期不同内容的曲目, 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散文、韵文文学的语言艺术特色。

鄂伦春语言和它的同语族的语言有共同的起源 , 但是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语言词汇较少, 许多词句为一词多义。因此词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只能在故事设定的情节中,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若是将唱段中的词语直接翻译成汉语, 这样看起来词与词之间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然而这些看起来缺少连贯性的词语。

摩苏昆中的“说”虽然同日常口语无大区别, 但这种语言较日常语言和谐、匀称, 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段, 有时还有韵律和节奏。艺人们在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 经常采用歌唱意味的叙述方式, 也就是“唱着说”, 这在英雄故事中更为常见。这种“唱着说”有时节奏明快 , 有时节奏凝重沉缓, 有时节奏自由, 有时一个很长的句子要很连贯地、一口气地说完。总之 , 艺人们善于巧妙地运用多种节奏形式来适应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艺人们常常在散文叙述的时候, 也使用韵律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因此“说”的部分也出现押头韵、腰韵和尾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锐.鄂伦春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J].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篇12:勇敢的少年教学反思

《勇敢的少年》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不足:第一,学生在自学环节,由于指导不足,使得有些同学的自学不到位,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例如合作理解“危在旦夕”的意思时,学生能说出它的本意,但在句子中就不知道怎么来理解了。如果交给学生方法了,就不会出现知道本意,放在句子中就不会说的尴尬了。第二,时间控制的不好自学词语时间短,对词语的字音没有过多的强调,只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有些孩子还没记住字音。致使还火车读时,学生读不准字音。篇二: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篇一: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渡河少年》这篇文章,我在初读时就被少年那倔强的性格深深折服。我们都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挫折教育正是现在的孩子所缺少的。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训练点设计为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课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首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议题: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书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给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然后展开全班的讨论交流,教师对重点词句相机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分散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其次,课文的语言很优美,我就引导学生找出精彩语句多读,并说出精彩之处。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少年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中通过品读、感悟和少年的对话,使学生情感荡起涟漪,这个勇敢自信的少年形象,激发了学生情感内在的动力。并以此为榜样,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有>勇气面对,别人的施舍和怜悯会让我们的心里更缺乏自信,所以少年不需要老人的同情和帮助。学生在学文时有这样的情感表达,这振振有词的话语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坚强,还有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通过阅读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确实很振奋。语文人文价值正是在此得以体现。

最后,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句,还要让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最后的环节,我让同学们与渡河少年对话,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决心向少年学习。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渡河少年的身份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情感的雕琢上,语言还不够丰富,有时面对学生的侃侃而谈,我在惊叹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词穷而汗颜。语文教师在课堂应该是优美的散文家,语言的涓涓细流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今后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另外,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还不够到位。今后需要多下功夫,深入钻研教学方法,使有感情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篇二: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赛课”活动中,我所讲的是《渡河少年》。课结束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本节课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就抓住少年的成才之路来引领同学们感悟。结合这节课通俗易懂,就让学生采取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的形

式,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当然,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语,还要让他们在内心的深处,感情得到升华。在最后的环节,我就让同学们在表扬少年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言,同学们也各抒己见,决心向少年学习。

由于这节课语言很优美,我就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少年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谁能把它教得尽善尽美。所以我在教这节课也有缺点,比如在授课时,我采用的是破题入手,理解“渡”一字的意思,紧扣标准答案,不够灵活;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时,由于我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笼统“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听后不知所以然;没有充分 合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等问题。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让我深入领会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渡河少年》这篇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丰富优美,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结束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本课教学,让我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让我深入领会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牵着语言文字的手,跟着作者和自己的感觉走。因此在教学中力求让学自主探究,从课文细腻传神的语中去发现,感悟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感。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来自学:画出表现少年倔强的语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展开全班的讨论交流,教师对重点词句相机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分散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重点句子,字词的替换训练例如“立”能否替换成“站”字,?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擎”?为什么用“滑”字而不用“跳”?以及文中比喻句的生动运用,为学生区分词义和准确运用打下基础,通过分析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日后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句,还要让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渡河少年的身份想想他在给老爹的信中,会说些什么?在课下布置学生以渡河少年的身份,给老人写信,根本做到了读写结合。而学生在为少年代笔给老人写信的体验中懂得“感谢给你以困难的人,是他使你走向了成功”的道理,学会感恩。也能体会到困境和打击不一定是坏事,自古雄才多磨难。在语言中感受到人文的思想,又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

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灌输,比如:在学生赞美渡河少年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学习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又不能过于任性。凡事过犹不及,倔犟也要有个度,过分地倔犟会导致失败,同时我们也要和逞能区别开来,不要拿我们的生命开玩笑。又比如:从少年入水后老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通过对老人的分析,学生意识到不能随便给一个人定论。

本节课存在许多遗憾之处:

1、本节课存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还不够到位。今后需要多下功夫,深入钻研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强调有感情朗读,使有感情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个字、每个词、每个标点来知道。

2、总是怕时间超时,而在学生说的环节,太急于结束,例如:少年除了倔强以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充分说,与文本对话,感悟。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所发现。篇三: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具体描述了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在教学中,我着重分析课文的结构:总---分---总,对具体的分析不够透彻,就比如:“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以致在考试中,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总把他们搞反,学生错失了很多分,下次要注意,着重强调。

而这首诗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抒发自己作为中华少年的那种自豪;在读中表达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勇气,在读中体会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我采取了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式,但对每节的内容只是一读而过,因为我觉得内容太多,花在读上的时间很少,这样是不好的,要让学生多读,读中其义自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表意。

在这次的总结中,汲取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有这样的错误,争取做好。篇四: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篇一: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通过学习《小小少年》,学生到了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情那么,怎样预防和解除你心头的烦恼,甘之如饴地生活和学习呢?

要做一个“乐天派”。一个长期被烦恼纠缠不休的人,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不可能没有烦恼和忧愁的,问题在于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是情绪开朗的“乐天派”。当遗憾、悔恨、难过、内疚等消极情绪袭来的时候,他们能用“过去的已经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实,当你真的干起来的时候,当你的时间和精力只能保证你紧张忙碌地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顾不得”烦恼。正像鲁迅所说的:“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遇事不要拖延。烦恼都是由具体的事情引起来的。为了预防和解除烦恼,你要把你认为烦恼的事一一记下来,需要你决择“拿主意”的事,慎重地分析利弊,然后下决断:“如果这件事发生,我便这样去做;如果那件事发生,我就那样去做。”将需要付诸实施的,立即完成,决不拖延。例如,有的人常常为“作业太多”而烦恼。其实,你愁思一夜,不如“开点夜车”,还可以赢得睡上一个好觉的时间。

不要回避使你烦恼的事情。首先,要平心静气地考虑,使你烦恼的事会不会产生,如果不会发生,就不要杞人忧天;其次,对预料中的事情,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不能预料的事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它。因为有些事情只能是“车到山前再找路”才能办到,而过早的忧虑只能是自寻烦恼。

篇二: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这种少年时期的复杂心情。在这堂课,我主要目的是扎实的抓基础,巩固基础。从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出发。

在课堂前,我先聆听《柳树姑娘》的伴奏,让学生在律动中,能较快地进入音乐课堂的角色。复习《柳树姑娘》双声部时,学生的声音状态,感觉都非常的好,非常到位。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由于此歌曲旋律生动,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较大。特别是第一部分,一些大跳、连音的难点,通过听唱,学生都能较快的掌握。以前我做了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弱拍起唱的铺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歌曲时,能较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学生容易把原来的八分音符也唱成附点八分音符。

在合唱的二声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快,也能较快的掌握两个声部的音 准。但是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低声部,还需要老师稍微带一带。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能胆子大一点,把平时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地好了。

篇三: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 影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歌曲4/4拍,弱起的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作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歌曲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将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旋律在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与前形成对比,旋律同样变化重复,使用六度大跳,曲调舒展而起伏,歌曲虽然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仍然表达了他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到位,情绪饱满。可以先通过对影片片段的欣赏,英文版歌曲的欣赏,初步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过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学唱旋律是正确演唱歌词的关键一步,请学生在听教师范唱的时候在每小节的第一、二拍时拍手,主要是掌握歌曲的弱起。然后,因为是高年级了,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从范唱入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影片情节,展示班中歌唱能力较好学生的才艺,共同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也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心情。篇五:《黄昏的蝉》一文教学反思

《黄昏的蝉》教学反思

《黄昏的蝉》一文有太多可挖掘的点,什么才是给学的?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平日的教学我们往往什么都想教给学生,“贪多务广“是学不好语文的。所谓“舍得”便是有“舍”才有“得”,这大概便是“简单”智慧的诠释吧!这篇课文着眼点应是结合课内外知识思考蝉的一生,体会蝉歌唱生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猜想,在读中感动。学生通过读感受蝉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的,学生有的感到蝉的耐性、蝉的坚持、蝉的孤独。然而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阳光》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阳光》一课时,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时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识字效率。

2、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指导朗读,《阳光》非常优美,有些句子、词语非常好,由于是一年级并不需要深入地理解,我只是让他们理解了几个重点词,然后就是让他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感受语言的优美。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经验,多请教老教师,讨教些好的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良的镜子,让男孩、女孩和螃蟹在照镜子时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从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课堂里,当我们想象着螃蟹来到镜子前,想到自己原来也有一双善良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时,我问学生:“这时候,你希望谁也来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呢?”

这时,班里的学习委员张泰浩站起来说:“我想让李兆康也到这面镜子里来看一看,他虽然有时候有些野蛮,爱恶作剧。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点。”听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一个给李兆康在班级重新树立形象,让他融入集体的好机会吗?

于是,我注意观察着李兆康,故意问他:“人家说你有时候有些野蛮,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我还要为他鼓掌呢!”他的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那我们今天就来当当这面镜子,也来照照李兆康的优点吧!”

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他有时也帮助人。”

“他长得很可爱。”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他会逗我开心。”

?? 再看看李兆康,他的背都挺得直些了。那堂课后面的内容他听得特别认真。更让人奇怪的是,打这以后,他也在有意地控制自己爱恶作剧的坏习惯,慢慢地,大家都乐意和他作朋友了。

是呀,当孩子们沉浸在童话中美好的情境中时,他对童话中善良和崇高的那份认同感,一定也能在他的心中激起一些涟漪。毕竟,人性本善,何况这些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当童话在他们心中荡起涟漪时,他们小小的心灵也会与童话中的善良与崇高产生共鸣,于是,他们也会自觉地向往着善良和崇高。或许,藏在童话中的善良和崇高的美好因子原本就更能感化孩子。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多一份用心,在我们的课堂里借助童话有意地创设这样一些感化问题孩子的情境,巧借童话来化解孩子们心中的那块“顽石”。我想,我们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多一份和谐和快乐!

神奇的鸟岛》课后反思:

了鸟类团结可爱天真又纯洁,显示出自然界的神奇奥妙。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明白鸟岛是个漂亮的地方,是鸟的乐园,从而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奥妙;难点是领会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以前的许多课例教师总是花大力量与精神在鸟多上做文章,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对那里鸟多留下深切印象,而真正神奇之处却忽略了。对此,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以下两方面来超越以往此课的弱点。

抓住主线,感受3个神奇。

⑴神奇之一:领会鸟岛位置神奇。我在第一课时已经经过学生朗读、思考分析感觉到这里很隐秘,不好不怎么样找。教师小结为“位置神奇”。第二课时,我仅以一个课件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节时增效。⑵神奇之二:鸟不但多,而且相处和谐。我紧紧抓住“除了位置神奇,你还从那看出鸟岛的神奇之处?”让学生经过默读、思考分析、画批、组内交流、集体交流来超越难点。

①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解程度到文章是分:天上、地上、湖里;颜色、种类、数量来具体写明了鸟多的眼花缭乱,令人称奇。这里,我特别培育学生要学“实”。即:说的时间一定不离开语言文字空谈,要结合搭配具体的词语、句子来谈感觉,这对学生浏览短文的运动和训练是特别必要的。

上一篇:抓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下一篇:【精品】月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