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2024-04-24

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篇1: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为自由而战——评电影《勇敢的心》

影片以苏格兰的蓝天绿草、连绵起伏的山川为背景,通过威廉·华莱士起义过程为主线,加之他与妻子梅伦和伊莎贝拉的爱情情节,将英雄史诗与浪漫爱情相缠绕,既展现了战场恢宏的气势,体现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又表现出爱情在现实面前的美好与无奈。善良与残酷,温婉与雄浑,美好与现实相结合,为观众展现了英雄传说的血泪史。

导演梅尔·吉普森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为了自由而战斗,为了爱情和命运而战斗的英雄。《勇敢的心》不似《启示》丛林中的惊心动魄;不同于《耶稣受难记》里无知与真理的对决;但梅尔·吉普森能够让观众在影片结束后脑中都是久久难以平息的澎湃。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会感动我们。

梅尔·吉普森将华莱士的智慧、英勇、善战诠释的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场景、服饰和妆容充分展现了一个男人的勇猛,但华莱士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勇猛,更多的是他的智慧、才能、号召力和为自由而战的信念。然而,他同时拥有着自己对去世的妻子和皇后伊莎贝拉的情感,华莱士被塑造成近乎完美的英雄。梅尔·吉普森成功的演绎了史诗中的英雄,让英雄的形象立体完整,用充满深意的目光吸引和震撼着观众。

影片主色调为棕褐色,主要表现在战争场面。苏格兰战士身上浓重的色调与蓝天草地相对比,突出了苏格兰勇士们为自由而战的无畏精神,和他们独立苏格兰,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理想。而出现在英国皇室的深色调,则显现出英格兰统治的黑暗与皇室的人性压抑。在表现战争场面时,用了远景、大全景来展现战斗的宏大场面;运用中景和近景展现了战斗的细部,更彰显出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尤其是华莱士等人的骁勇善战,也体现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从而反映争取自由的不易和代价。

观看影片后久久回荡在耳边的就是古老的苏格兰风笛,成为影片配乐的灵魂。影片的配乐来自詹姆斯霍纳,曾经的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勇敢的心》中风笛的悠扬与欢快,苍白与悲壮,浪漫与伤感,使得影片中苏格兰的风光、恢宏的战场和凄美的爱情都恰如其分的渲染和衬托。华莱士就义是全片最精彩的段落,音画结合异常完美。当侩子手逼迫华莱士开口求饶时,圆号独奏反复出现,低缓的旋律伴随着华莱士的怒吼达到了高潮。荡气回肠的音乐回响在空中,英雄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在这个喧嚣嘈杂、霓虹炫彩的世界,人们逐渐淡化了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些单纯的感动,是否还有人像华莱士一样为了信念,为了自由而奋战一生?临终前的威廉在饱受酷刑后的那句“freedom”,数百年后仍然振聋发聩。那具不屈的灵魂,威廉·华莱士,真正的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得到了精神的永生。

篇2: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勇敢的心》说起来算是一部很旧的片子,这样说,不仅是因为他上映于1995年,更在于它是以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为时代背景的。在电影史上,《勇敢的心》,已成为经典;正如在苏格兰,威廉。华勒已成为千百年间的民族英雄;就像在苏格兰,风笛已成为民族音乐之魂。

青山环绕的乡村、温柔恬静的邻家女孩、勇敢刚毅的民族英雄、气势磅礴的古战场、时而忧伤时而欢快的苏格兰风笛……看完《勇敢的心》,闭上眼睛,我的脑海中迅速形成一幅唯美、平静、安详的苏格兰乡村图,但画面很快被打散,支离破碎,缘于英格兰暴君的丑恶嘴脸,正如影片所放的,唯美、平静、安详仅是短暂的.,在英格兰军队铁骑践踏下,苏格兰人民长期受控于英格兰暴政而无自由可言,但比起苏格兰英雄英俊刚毅的脸孔,英格兰暴君的丑恶嘴脸当然不会常驻于我脑海之中,因此,当影片最后威廉。华勒高呼“自由”时,爱德华的军队、政权也就随着这一声喊叫而烟消云散了。而华勒的高呼却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荡气回肠,千百年来激励着各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奋斗。

篇3: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关键词:《勇敢的心》,电影,国际关系

电影《勇敢的心》讲述的是在英国著名的金雀花王朝时代, 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揭竿而起, 反抗当时英格兰当权者爱德华一世的暴怒统治, 并引发了日后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故事。电影中涉及到了英格兰、苏格兰以及法兰西之间的国际关系。但电影终究是艺术视觉欣赏, 影片中的很多情节与史实有着很大差别。

一、背景介绍:金雀花和斯昆石

米字旗是英国的独特象征, 它的红白十字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白边红色正十字, 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 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 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从地形上看, 英国东南部的平原草原被盎格鲁-撒克森人占据, 也就是后来的英格兰。西部北部多为崇山峻岭, 西部的布立吞人后来成了威尔士人, 在北部英国原来的土著再加上部分来自北欧挪威和丹麦的海盗成为了苏格兰人。历史上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与苏格兰曾签订《约克条约》, 王室的多次联姻让这两个王朝的关系十分紧密和复杂。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是英格兰亨利三世的姐姐乔安娜, 而亚历山大三世又与亨利三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1286年, 亚历山大三世坠崖身亡后, 不幸的是其子女也早逝身亡, 按照皇室传统其唯一继承人就是外孙女——挪威公主玛格丽特, 当时玛格丽特只有6岁, 所以苏格兰议会任命六人委员会代为执政, 直到玛格丽特成年。按照多年流传的联姻传统, 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与玛格丽特按照英格兰国王的提议结为夫妻。因玛格丽特为挪威公主的身份, 苏格兰、英格兰和挪威三国代表于1290年签署了王室联姻的《伯格厄姆条约》。该合约的签订, 使这三个王朝维持了联姻传统, 同时也保持了“暂时”的和平。

为什么说是“暂时”的和平?因为后来玛格丽特在前往苏格兰完婚的途中, 在抵达奥克尼群岛后一病不起。按照皇室传统, 此时的苏格兰已无正统继承人, 于是英王爱德华一世, 也就是玛格丽特的舅舅, 企图顺势吞并苏格兰, 以扩充英格兰在这片大陆上的影响力。为了彻底占领苏格兰, 他还取走了象征苏格兰王权的“斯昆石”, 将它作为战利品带回了伦敦。“斯昆石”又称“命运之石”, 是古代苏格兰国王加冕时的王座, 爱德华一世将斯昆石镶嵌在精雕细刻的高背橡木椅上, 作为占领苏格兰的象征。这张椅子就是著名的爱德华国王之椅, 由此也拉开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序章。

二、电影中的信念——勇敢、自由

“勇敢的心”是激励华莱士揭竿而起的动力。最初的华莱士想在战乱的年代保全自己, 过上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是他最大的愿望。一开始, 华莱士还是和平凡人一样, 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家, 面对家乡被侵占时保持了淡漠的态度。不过, 电影的情节一转, 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想要在国难面前隐世而居的小人物是如何进行转变的。影片中, 当他的未婚妻茉伦被英格兰士兵处死后, 华莱士的愤怒被激发了, 他开始悔恨, 悔恨自己为何没有从一开始就进行反抗, 虽然面对战争自己是沧海一粟, 但毫无节制的退避却是引发更大祸患的种子。于是, 华莱士开始带领苏格兰平民展开激烈的反抗。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 华莱士不仅拥有了勇敢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记着父亲和叔叔对他的忠告:战胜敌人需要的不仅是武器, 更是智慧, 这也就是常人所言的“有勇有谋”。在之后的“约克郡战役”中, 这帮助了苏格兰反抗军以少胜多, 战胜了英格兰正规军团。

自由是华莱士的精神支撑。在面对苏格兰贵族对英格兰的妥协时, 华莱士义愤填膺地对苏格兰贵族 (也就是日后苏格兰独立运动的领导者) 罗伯特说:“追求自由!”其实, “勇敢的心”之所以存在, 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由。在影片末尾, 因被苏格兰贵族背叛, 华莱士不幸落入爱德华一世的手中。这位勇士在最后就义时大喊:“Freedom!”这个词如清晨的钟声, 余音绕梁, 不断在耳边回响, 由此掀起了全片高潮。

三、电影中的国际关系

1995年, 《勇敢的心》在英国上映后, 引发了新一轮的苏格兰独立运动, 同时也引发了非苏格兰人的好奇, 关注起威廉·华莱士这位苏格兰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

影片中“长腿”爱德华一世吞并苏格兰后, 对其进行过很多暴怒统治。为了让居住在苏格兰的英格兰人能够长期获得土地, 他颁布了占领处女夜的法规, 残害了很多苏格兰少女, 影片中对这一段历史也进行了描述。随着华莱士在英格兰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爱德华一世结束了在法兰西的战争。说到法兰西, 日后爱德华二世的王妃就是法兰西公主伊莎贝拉。影片中的王妃伊莎贝拉忍受着同性恋丈夫和一直觊觎自己的爱德华一世, 对英勇的华莱士一见倾心, 并帮助华莱士摆脱了爱德华一世设下的圈套。不过对于影片中的这段描述存在很大质疑, 还需还原历史真相。

当时的苏格兰贵族认为妥协于英格兰的统治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因为前面在背景介绍时已经说过, 此时的苏格兰王室缺少继承人, 于是, 在苏格兰贵族中最具声望的罗伯特·布鲁斯俨然成了苏格兰贵族中的领头人物。影片中罗伯特一直在反抗和妥协中矛盾, 在战场上背叛了华莱士之后, 他十分懊悔、自责。最后华莱士被英格兰军抓住并处死。他的死对罗伯特触动很大, 之后的罗伯特坚定地反抗爱德华二世的统治, 并取得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胜利。

四、还原历史的真相

(一) 勇敢的心——指的是罗伯特·布鲁斯

其实, 电影只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展现, 历史上“勇敢的心”另有其人, 并非指的是威廉·华莱士。看过电影的人都记得, 那个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曾多次出卖过威廉·华莱士, 当然这个情节是为了让电影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而虚构出来的。其实, 历史上的罗伯特·布鲁斯才是苏格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在爱德华一世侵占苏格兰的时代, 面对“长脚”爱德华一世颁布的一系列不公平政策与法令, 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没有像影片所显示的那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而是在面对被同化和被吞并的命运时, 竭力领导苏格兰人民不断与英格兰进行各种各样的小规模冲突, 并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最终将英格兰人赶出苏格兰。

(二) 英格兰太子王妃——伊莎贝拉

影片中华莱士与英格兰太子王妃有着深刻的感情, 不过这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二人存在的时间线并没有重合。历史上, 华莱士在西敏寺处决之时, 伊莎贝拉还没有嫁到英格兰。直到在两年之后, 这位法国女子才嫁到英格兰。有“法国母狼”之称的伊莎贝拉是法国腓力四世之女。在爱德华一世去世后, 爱德华二世整日与宠臣花天酒地, 独守空房的伊莎贝拉早就对爱德华二世的无情大失所望1327年, 王后伊莎贝拉与她的情夫马奇伯爵联合起来发动政变, 在爱德华另一表亲亨利的帮助下罢黜爱德华。接着爱德华被押送到伯克利城堡, 5个月后被谋害。他死后, 按照传统由爱德华三世即位, 但因爱德华三世太小, 无法处理政务, 所以事实上是由伊莎贝拉及马奇伯爵把持朝政。1330年, 18岁的爱德华发动政变亲政, 处死了马奇伯爵, 囚禁了伊莎贝拉王太后。他推翻了1328年承认苏格兰独立的《爱丁堡-北安普顿和约》, 支持爱德华·巴里奥称苏格兰王, 与当时苏格兰的布鲁斯王朝的国王大卫二世抗衡, 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爆发。

五、结语

电影《勇敢的心》是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剧情的跌宕起伏将威廉·华莱士这个人物塑造得十分饱满。“勇敢、追求自由”是他的精神, 也代表了渴望追求民族独立的各族人民。但是, 艺术展示并不是照片还原, 艺术加工之后的电影作品并不能当作历史教科书被研究和探讨, 还需要还原历史, 尊重史实。所以, 要通过电影了解各国的历史与国际关系, 这种方式还需要理性分析和看待。不能一味地相信影视作品, 而需要通过自己查阅历史资料和冷静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英) 大卫·休谟 (著) , 刘仲敬 (译) .英国史Ⅰ:罗马—不列颠到金雀花王朝[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

[2]薛妮.电影《勇敢的心》故事情节及主人公英雄形象评析[J].电影文学, 2011 (18) .

篇4:电影赏析——《勇敢的心》

影片由著名影星梅尔·吉布森和索菲·玛索主演,是根据13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故事主人公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带领着苏格兰人民,英勇地与英军抗争,最终惨遭杀害的故事。影片中,华莱士幼年时,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就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他青梅竹马的恋人梅伦被英军无理抢去,惨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他带领着村民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此时,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他的父亲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的前途担心。为了缓和局势,英王派美丽的王子妃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短兵相接中,华莱士意外地发现罗伯竟与英王勾结,友情的背叛让他倍受打击。混战结束后,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入城会面时,果然落入了苏格兰贵族上层和英格兰王室共同合谋的陷阱。由于拒绝认罪,华莱士勇敢地面对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英勇而死。

在当今影坛,娱乐片盛行,技术电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勇敢的心》大胆创新,起用了沉重压抑、忧郁愤闷的历史题材,将公元13世纪的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创作了一部史诗巨片。同时梅尔·吉布森除饰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导演,他在影片的结构上,没有忽视人们的欣赏心理,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中,缠绵着温柔的爱情主题,让人体会到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这无疑为古装历史片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作为一部经典影片,《勇敢的心》有着太多的精彩之处。那唯美、安详的苏格兰乡村,温柔恬静的邻家女孩,叱咤风云的苏格兰将士,气势磅礴的古战场,都是那样的让人难忘。更有那荡气回肠的为自由而战的呼声,久久地回荡在我们耳边。Wallace:Sons of Scotland! I am William Wallace!

Scotsman:William Wallace is seven feet tall!

Wallace:Yes, I’ve heard! Kills men by the hundreds! And if he were here, he’d consume the English with fireballs from his eyes! (Laughter) I AM WILLIAM WALLACE! And I see a whole army of my countrymen, here in defiance of tyranny. You’ve come to fight as free men, and free men you are.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at freedom? Will you fight?

Scotsman:Fight? Against what? No, we will run, and we will live.

Wallace: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Alba gu bra!”

是呀,“如果战斗,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活。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那就是回来,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苏格兰万岁!”这是何等气壮山河的话语,这是何等与日月同歌的豪言!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可能也是整部电影最感人的一部分。在华莱士将被斩首的前夜,王子妃伊莎贝拉前去探望,开始时她希望华莱士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因为她实在不忍华莱士面对着被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惨烈而死。“喝了它,它能减轻你将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样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着她的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为华莱士的英勇感到自豪。然而,华莱士真的不怕酷刑么?他真的如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么?不,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纵使是豪情万丈、一呼百应的英雄,此刻又怎能无所畏惧。

“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死得从容。”原来华莱士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原来,他害怕自己最终在惨痛前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背弃了英雄的初衷!

最后几幕,华莱士坦然自若地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被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后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被各种刀具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终于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连英格兰的人们都被这位“苏格兰叛逆之徒”的勇敢震撼,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 这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啊”,这呼声在人群里不断扩散,越来越高……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期待了许久,可以为他带来征服者的虚荣和尊严的词时,他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

然而,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刽子手在这一刹那莫名失望……

终于知道,“Brave heart”原来不仅仅是指面对敌人时的勇敢之心,更是为了自由、为了信仰而战时的勇敢之心;更是指勇敢地面对自己,纵使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永生的心。终于知道,华莱士为什么会说“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许多人死去,但是并非每个人活得都有意义。因为,真正的不朽,属于那些在荒原上披荆呐喊的勇士,真正的不朽属于那些在奋斗中永不放弃信仰的灵魂!就像影片结尾处独白说的那样:

篇5: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先不说电影的剧情是否整整与历史相符合,仅仅是这是电影对于友谊以及爱情的诠释都可谓是淋漓尽致,而又令人深思。也让我对友谊以及爱情有了新的定义和更深刻的认识。而电影更是让我明白了爱的伟大以及它对于每个人重要意义。

虽然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的友情以及爱情都是整部电影中十分出彩的部分,但其实整部电影最主要,也是全剧所演绎所诉说所真正想要表达的,那其实就是“自由”。对于当时贵族的残暴统治伤害到主人公的挚爱时,先前对于贵族的所有不满及痛恨的情绪全都被激发了出来,终于主人公带领整个民族开始了一场反击,为自由而战为幸福而奋斗!

虽是俗套的剧情,可是电影的情节却还是引人入胜,令人热血沸腾。在主人公与他的同胞们被贵族无礼残暴对待时,我的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那些残忍的贵族得到应有的惩罚时简直大快人心,让我忘我的大声喝彩。我想在我这些时候,我是喜欢上这部电影了,他戳中人们心中那一小块对于恶势力的厌恶及不屈,对于自由和伸张正义的向往的心灵。也完全激发了人们对于不公待遇的愤恨不平和对自由那种发自骨子里渴望!

篇6: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宏伟壮阔来形容这部电影是一点也不为过。而令我感动的是威廉华莱士的铁血柔情。

在与英军的争战中,他的`父亲、哥哥牺牲了。在他们的葬礼上,幼小的威廉华莱士流不出一滴眼泪!而当小女伴梅伦送他一朵野花后,他的泪,终于无可抑制地流了下来。深切地体会他当时的情状,一定是遍身彻骨的寒吧,如果不是梅伦的花传送的一丝温情,温暖了他的心,让冰化为水,他的泪就只能冰封心中了。

对自己挚爱的女人,威廉华莱士充满柔情。

对兄弟般情谊的男人,威廉华莱士充满信任。

在战场上,发现自己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自己,这种打击,是他真正难以承受的吧。而当英王再次提出和谈时,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为了心中所存的对朋友忠诚的一丝幻想,依旧答应前去。最终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篇7: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苏格兰人民怀着向往自由的信念在英雄之子威廉·华莱士(领导人还是有遗传的)的领导下,与英国斗争。影片中没出现结果,但结果是预见的。

剧中主人公华莱士,是一个敢于为梦想去追求的人。他一生经历坎坷,历经比常人更多的磨难与非人的折磨。在他小的时候,自己国家的领土被侵占;父亲为了追求自由而失去了生命;自己跟随叔叔学习生活。然而,在他长大后,不幸任伴随着他。他的妻子被害,他为了夺回妻子的尸体,反抗侵略者,这注定他将不会再有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经历注定有不平凡的结果,他将承担起他将要承受的责任。

华莱士需用一生去接受与承担——如责任。他的责任就是带领好这支部队走向自由,给他们想要的自由。自此,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自由。

自由,是他穷其一生精力所追求的目标。纵然战死沙场,或者死于敌人刀下,也不能改变他对要求自由的信念。为了自由,他不惜一切代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华莱士临死前,喊了一句自由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在场观看的人。他们也为华莱士的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英雄的死去,并没有他们所料想的那样,队伍解散。反而因为华莱士的死去,他们变得更加团结。为了给华莱士报仇,他们不顾一切,打败了所谓的贵族。赢得了自由

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一个人的意志力可以强大到不顾ròu tǐ的疼痛。依然能够让贵族感到被羞辱。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与敬畏。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去看。

战争中交叉着爱情,威廉·华莱士与梅伦私定终身,在梅伦却被英国贵族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才发起正义的战争。这其中有个农民的通病:只有被逼得无可奈何时,才选择反抗。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战争发生中,英国王妃伊莎贝拉却倾心与华莱士,两人随即发生爱情。最终华莱士的结局是被杀害,但华莱士死前最后一句话:自由。喊出了希望。任何斗争的胜利都需要牺牲。让我想起了谭嗣同临死的豪言壮志。而伊莎贝拉怀着华莱士的孩子象征着希望。从其中可以看到欧洲的爱情是十分浪漫的。

想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的素质:受过良好的教育(华莱士懂三国语言,再一次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勇敢,有号召力。可能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也和语言方面有关,在欧洲,通几国语言很正常,对于欧洲各国的交流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古代中国却缺少这种学习他国语言的习惯,也难怪,根根深蒂固的天朝思想还是影响了很多人,这也可以看到思想的重要性。

我想从两方面分析这次起义的结局,很容易可分为起义军方面和英军方面。首先起义军方面:有优秀的领导者,勇敢,充满智慧(剧中,用长矛破英军的铁骑军),懂得团结一切力量(包括团结背叛过自己苏格兰贵族罗伯)。起义的目的明确且正义,为了自由(这世界永恒的追求),这就必将导致思想的统一,像美国将军形容中国军队一样:中国军队是用思想武装的不对。所以才有在1953年得朝鲜战争的胜利。所以起义军才能凭借自己积弱的武装取得战争前期的胜利(至于中期的失利,可归结于苏格兰贵族的背叛,即内部的不团结)。思想对于一个军队至关重要。起义军以广大的农民为有生力量,即毛主席的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力量。这点事基础,只要有好的领导者,军队就能源源不断的发展。所以在最后,人民在贵族罗伯的带领下继续斗争。然后英军方面:领导者虽然阴险狡诈,狠毒,但其也具有阶级优越性,用特有的贵族思想指挥战争。但有一点说明,英国王的继承人却懦弱无能,注定后期的失败。英军方面还具有国际方面的支持,外交上获得了包括法国,爱尔兰军队的支持。其中爱尔兰军队背叛英军,凸显了英军的无能。英军指挥官骄傲轻敌,导致没及时准备好,铁骑军过后的步兵冲击。从双方的对比,不难看出战争的结局。

我觉得华莱士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苏格兰人的浴血奋战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与光荣。如果人类没有了自由,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荡然无存。金钱、利益等物质世界和文化、交流等精神文明,必须在自由的前提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血与泪的教训,牺牲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血染成河。影片值得反思,我们盲目的最求物质条件来获得暂时的和平,然而最后悲剧依然会上演。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永远深刻于心,用真正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你就是英雄,真正的勇士。

最痛心的是在于华莱士在异国他乡被处死,受尽折磨与耻辱。当地百姓在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对外面的人是何等的残酷。只是盲目的效忠他们所谓的国王。这和当今世界,北约对利比亚内政的干涉,而利比亚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是国家更加混乱。朝鲜也是,金矮子为了自己的独裁,蒙骗国人,不能让他们过上温饱的日子,是罪人。

剧中的情节让我融入其中,当爱尔兰风笛在次吹起,屏幕上出现字幕,我的内心热血沸腾,威廉·华莱士忧郁的眼神,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爱人,幸福的笑了,那一刻他的脖子面对的是刀斧手的斧子,绣娟从他的手中掉落,他爱人的信物。

热爱自由,热爱国家的人都是英雄,是的,我们不怕战争,更不怕战争中必然的死亡,我们怕的是死不留名,如同灰尘一样的离去,更怕的是心不相应,不站在一起的战友。

在梦里爱人的影子出现,他接受永远的沉睡,双膝跪地说着:是你吗?我是在做梦。我不要醒。“不可以,华莱士你必须醒了,我会陪着你,醒醒华莱士。”“求求你,在桥头的战斗我门赢了,你们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城堡的战斗我们又赢了,你们又不相信胜利,看看啊,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只要你我连起手来,我们就能打跑英国人,夺回我们的土地”“我答应你。”

战斗开始了,把华莱士从马上刺下来的正是华莱士最相信的连手兄弟,华莱士欲哭无泪,说话无词,哽咽着抽泣着,看着蓝天,可是上帝也无法帮助华莱士,他甩手离去了。

面对大的战役华莱士是那么的勇猛无敌,即使敌众我寡的条件下,必胜也是华莱士的脚环,就像敌人的头颅被华莱士踩在脚下,随手可得。可是华莱士却输在了华莱士相信的朋友手中,几个农民打扮的士兵把华莱士团团围住,棍棒相加,华莱士……真的起不来了。

他却一在的喊着:住手,滚开你们这些混蛋,不要伤害华莱士。这是多么的可笑。在结尾的时候。他又是对士兵门说:以前你门都跟华莱士并肩作战,为他流过血,现在和我一起,为我流血吧,一起打跑英国人。

看似热血沸腾的情景,我心情很复杂。朋友兄弟,到底是不是敌人。但华莱士没选择,他清醒知道,只有团结罗伯才能最终胜利。

剧中出现的苏格兰风笛声,恰当好处的表现了悲伤剧情。

剧中可以看到文明人的野蛮,十分滑稽。

剧中的战争场面确实有很高视觉效果,审美。但我想起:真的战场真的肉搏时,血腥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们现代人看见,绝对会蒙成一个傻子,任人宰割。感慨和平让我们远离了血腥。地球上还有一部分人停留在血腥的世界。这算什么世界。

自由对于英国统治者来说是个建立于被统治者的自由至上。农民阶级取得自由的胜利是历史的趋势。统治者用法律限制农民的自由,本身就是荒诞的。

篇8:兼爱与非攻——电影《墨攻》观后

记得梁适帮助革离逃走并想跟随革离左右时, 革离让他回去, 并说:“你要记住, 天下的和平不能只依靠帮助别人守城的人, 还须要有更多懂得和平的君主, 你懂吗?”这句话道出了墨家的理念, 即救守不是目的, “非攻”的和平才是最终出路。在墨者看来, “‘非攻、兼爱’才是和平的唯一道理。”他希望未来的梁王即梁适能真正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兼爱与非攻贯穿了墨家思想的始终, 而兼爱是非攻的道德基础, 非攻则是兼爱的必然结果。那么, 二者构成的体系中, 显然, 兼爱是核心。墨家的兼爱, 是无私的大爱, 它不计酬劳, 不计回报, 亦不计价值。“墨者, 是不会接受别人的礼物的, 不然让人误会我们帮助人是别有用心”, “墨者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 “我们墨者, 本来就不是为回报才付出”, “如果可以停止杀戮, 如果可以换回更多生命, 你说, 值得吗?”革离的话一次次演绎着墨家学派所坚持的原则。革离宁愿牺牲自己, 来换取梁城百姓的自由, 即使拯救的是那些他甚至不能获得信任的冷漠的人。这样的爱在今天的我们看来, 也许很难理解, 更难于存在。然而, 正是这样一种近乎“愚蠢”的兼爱, 才使得墨家能够积极向世人宣扬他们的思想, 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信仰, 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足以使我们震撼!

“不要用死人的名义作为借口, 去掩盖自己的暴行!要知道, 战争只会将更多的活人往死里推!活的死的都不会安宁!”革离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战争的本质, 这种毫不留情的揭露相比战争本身的残酷又何其让人惊惧, 在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痛恨之余, 也体现了其非攻的思想根深蒂固。“撤兵, 结束这场战争;要不然, 你余下的将士也会赔上他们的性命。”简单的一句话——非攻 (前半句) 与兼爱 (后半句) 的结合, 却是墨家思想的完美体现!

另外, 影片中还有墨家“尚贤”思想的表现, 即选择子团领导弓箭手那段。最初, 一度骄横、自以为是的梁适公子坚决反对, 于是革离让他俩以木雕为记, 各发五箭。最终, 子团以最后一箭将所有的箭都射落而取胜。革离忠告梁适:“公子, 以前你是第一箭手、第一拳手、第一骑手, 都只因你是公子。其实你可以看远一点, 这天下比你想象的要大。”由此可见, 墨家的“尚贤”, 并无考虑宗法血缘关系和社会等级地位, 完全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选贤任能, 必须让人心悦诚服”, 是真正的任人唯贤。而墨者的忠告, 亦从侧面反映了其反对命定论 (即“非命”) 的思想, 尽管梁适是王室公子, 但其自身能力的大小, 并非由所谓天赐的命运决定, 也不该依附其特殊地位, 而应在于其后天的努力, 才能达到并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

墨家的思想是大多是通过片中人物 (尤其是主人公革离) 的言语反映出来的, 其中凝聚着墨家的智慧结晶, 闪耀着那个时代的思想光芒, 犀利透彻, 发人深省, 深入人心。从现实意义上说, 墨家学派的“兼爱”思想, 要求人们平等互爱, 互相帮助, 体现了互利互助的精神, 是为“兼相爱, 交相利”;墨家坚持的“非攻”, 用于处理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并存的局面,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墨家倡导的“尚贤”, 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并不断完善自己, 这一原则为各界领域 (无论政治界、企业界还是文化界等) 在用人方面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典范, 同时对人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墨家以“尚同”作为治国规范, 更利于达成上下一致的团结, 实现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

篇9: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张艾嘉:这里面真正打动人心是感情。感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说得越多,越难感动。诗是最简洁到位的,我一直想寻找这种感觉。诗不是情节的铺陈,是情感和场景的铺陈。我第一次尝试在戏里设置大量留白,拍了很多天和地的画面。

刚开始剪辑师是按照原剧本来剪片子,我觉得不对。因为我拍摄第一天已经把原剧本打散了。我一边拍,一边自己在脑海里剪辑。剪辑师也有自己的感受。我们沟通、修改了很多次。我后来丢掉好多对白,丢掉很多大家习惯看到的故事,所以很多人看前10分钟的时候,会觉得“你在搞什么啊”。中国观众太习惯只用一种方式看电影。其实电影有太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不够勇敢。这部电影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可以尝试的一点挑战。最主要的是,我并非不在意观众。我深深知道,有几场戏是特别能让人心疼的。很多人刚开始抓不住重点,不耐烦,但看到后来就默默流泪了。

《综艺》:为什么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绿岛?沈重这个角色的用意何在?

张艾嘉:绿岛很特别,它离台湾很近,但大部分台湾人都不太去。那里早期是关押政治犯的,绿岛经济的开端也是从关押犯人开始,因为有人来探监,就会产生消费需求。那些犯人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一個关键信息就是:教育很重要。绿岛本土的最高学历好像是初中毕业。电影里沈重的故事没有展开,但是隐约可以看到他对育美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间接对姐弟俩命运的影响,也带出了“罪”这个主题。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不经意之间犯下罪过。

《综艺》:原剧本是日本男孩写的,你在此基础上做了哪些二次创作?

张艾嘉:日本人性格比较“宅”,比较压抑,所以他们对情感挖得很深,有几场戏很打动我。但是日本人说话过于客气,不太像中国人讲话,所以我在台词上的修改比较大。东方人整体不大擅长表达情感,尤其是男人。但这个男孩有勇气把这种情感写出来,所以我很想把它拍好。电影有魔幻的地方,一定要用真实作为对比。我加了很多真实的细节,比如生孩子,我们真的去拍了一个产妇的生产过程。

《综艺》:为什么选择海和美人鱼作为意象?

张艾嘉:海带有母体的生命感觉,不管是翻腾,还是平静,你的人生还是要往前走。这是我自己多年以来的体会,起起伏伏经历过太多事情。我曾经是一个所谓的“叛逆”少女,而现在是一个母亲。回头看,两种心情我都了解,“叛逆”只是一个人生过程。现在我的孩子们也到了叛逆的年纪,我想把这份心意告诉年轻人:时间不会等你,很多困惑不用纠结,往前走一走就好了。美人鱼是跟海有关的,它是海边长大的主人公对于自由的向往。

《综艺》:这是久未露面的梁洛施的复出之作。大家都很好奇你为什么选择她作为女主角?

张艾嘉:男女主人公之间有很深的爱,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观众感觉到他们之间的火花。张孝全定下来之后,我就一直在寻找和他能搭配的女主角。正好梁洛施从国外回来,她和我聊天,强烈流露出她希望重返影坛。刚开始我没当真,但是她的表现让我逐渐看到育美这个角色,所以把剧本给她。所以,是她选择我,不是我选择她。

《综艺》:这是一个商业片的时代,而你却大方地表示这就是文艺片,为什么?

张艾嘉:很多人怕说“文艺片”,怕观众不来,但我不愿意欺骗观众,而且我40多年的电影生涯一直在拍文艺片,我也还站在这里。文艺片可以跟大家分享很多心灵感受,也能够造就很多好演员,我就好好拍部文艺片,诚诚实实交给观众。观众也在等待看到一部自己想象不到的电影。电影人要经常给观众惊喜,才会让他们学会对电影不抱有任何成见。

《综艺》:这部电影地域特征明显,本土化也是近年来台湾电影的一个趋势。你是有意为之吗?

张艾嘉:电影的主题跟本土与否没有关系。很多外国电影,也很本土化,为什么你接受?这是成见,我很不喜欢这一点。《桃姐》也很香港,但大家能接受,因为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每个人都有感受的。

《综艺》:你介意别人说你是“女导演”吗?

张艾嘉:我过去很在意别人说这个字眼,喜欢抗议,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比较愿意回归女性的温柔。我就用我的温柔来拍电影,我不需要跟徐克、姜文他们一样,因为我不是他们。

篇10:励志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励志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他曾爱过,他曾失去过,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那声响彻云霄的咆哮,高歌着自由,苏格兰万岁。

他拥有着强健的体魄,拥有着机智的战斗策略,拥有一双摄人心动的眼睛,拥有着犀利的眼神,还有那一颗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他为的不仅仅是复仇,而是一个为自由而战的人。

电影刚开始,华莱士的童年是贫苦的,更是血腥的,被屠杀的苏格兰人,吊死在了小华莱士的面前,他惊呆了,毕竟还只是个孩子,随后,他的父亲为了苏格兰而战,死在了战场上,这时候他已经悲痛的呆住了,小女孩注视着他,送了他一朵花,然后他们进行了眼神的交流……

他和他的叔父走后,也许叔父教给他的不仅仅是武艺,更是一些精神,一些思想,他回去与女友秘密结婚的第二天妻子就被杀死了,华莱士再一次的失去了亲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啊,现在的他不再是曾经那个只会呆在那里不动的人了,他单骑赴前来,在给那些愚昧的英格兰士兵一个无辜的眼神后,他的革命之路开始了。

愚昧的英格兰人设立什么贵族初夜权,还屠杀无辜的人,最后终于爆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虽然华莱士是有点嗜杀成性,但是换做是谁也都不会手下留情,不会放过那些屠杀自己种族的人,不会放过那些压制民族自由的人,不会放过那些剥夺同伴性命的人,比起老国王来说,华莱士是个仁慈的人了,老国王“长腿”万箭齐发,把自己的军队也都设定在自己的攻击范围内,还藐视般的`说了一句“对啊,是把自己人也杀掉了,不过也能杀掉敌人啊,还是有赚的”。

他根本就没有把人看做是人,他就像秦始皇一样,即使英格兰国王拥有着狡猾的机智,他可以贿赂那些贪生怕死,嗜钱如命的人,但是华莱士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因为他们被授予权力什么的而誓忠于这个猥琐的英格兰国王。“长腿”的北部要害城市约克被攻破了冥思苦想派出了王妃去与华莱士谈判,结果被华莱士犀利的眼神征服了,有文化,有灵气的华莱士赢得了王妃的爱。

恨世事悲欢离合总无奈。华莱士这个英雄在面对着失败是多么的心不甘,因为他的部队被“长腿”收买了,他剩下的仅仅只有原有的部队,没有骑兵的他输掉了战斗,又一次,用无辜的眼神赢来了对面的一个骑兵的仁慈之心,救下了自己的生命,他是多么的愤怒,上演了几次的暗杀后,苏格兰贵族已经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杀的人,所以不择手段,引诱华莱士来谈判。布鲁斯看到了华莱士的无奈,沮丧,以及自己的军队的背叛,他也被华莱士的眼神给征服了。

可惜的是,这时就连布鲁斯也是被自己人骗的团团转啊,他的父亲想他当上国王不择手段,终于成功的抓住了华莱士,布鲁斯大吼了一声“不”自己想保护华莱士却无能为力,他看到了华莱士对自由的渴望,自由、民主才是最高的,他是整个民族的生命,整个民族的灵魂,在这面前个人的生命、财富、权力什么的全是废渣,他被布鲁斯父亲的再一次出卖,更是无奈了,布鲁斯带着愤怒狠狠的摔了父亲一把,但是他没有放弃贵族血统,也追逐着了华莱士的理想。

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他被锁在了十字架上,他没有向快要死的“长腿”求饶,就连他的伙伴也颤抖的说“求饶吧”的时候,他最后一句话全场都震惊了,他集中了他全身的力气,为了部落,喊出了“Freedom”,他见到了妻子的微笑,他好像很满足的可以和妻子见面一样被断头了。

篇11: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800字

威廉.华莱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在苏格兰生活。他的父亲在同英格兰的战争中死去了,他和他的叔叔一起生活,学习剑术和文化历史。

十几年后,英格兰王“长腿”爱德华为了统治苏格兰,宣布英格兰贵族享有初夜权(即英格兰贵族可以和新婚的苏格兰新娘度过第一夜的权力),这无疑激起了苏格兰人的仇恨。长大后的华莱士也深受其害,他的妻子因为不服从英格兰贵族而惨死,他奋起报仇,杀了英格兰贵族!并同广大的苏格兰的贵族和农民们一起击溃了英格兰北部力量。

华莱士的斗争让爱德华震动了,英王使用了阴谋。华莱士在追杀英王时,发现他的战友罗伯斯(苏格兰贵族)竟然与英王有勾结(事实上是罗伯斯的父亲瞒着罗伯斯干的),华莱士一怒之下杀掉队伍中的所有苏格兰贵族,仅仅放过了罗伯斯。英格兰的太子妃伊莎贝拉非常钦佩华莱士的勇敢,爱上了华莱士,他们秘密结合了。可不久后,罗伯斯的父亲又设计抓住了华莱士,他被判处死刑!

在断头台上,围观的平民们高呼“放了他!”而华莱士坦然面对。伊莎贝拉向爱德王求情不成后,告诉快死的英格兰王:她肚子里的孩子不是王子的,而是华莱士的!-----英格兰将断子绝孙。

临刑时,华莱士用了最后一口气高喊:Freedom!(自由),他死后几个星期后,对父亲行为感到不齿的罗伯斯拒绝了英格兰王的册封,和华莱士原来的战友们一起继续对抗英格兰,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斗。

华莱士的精神震撼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道理:为了自由,每个生命都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

上一篇:戴小乔全传读后感下一篇:(制度)办公设备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