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主题绘画

2024-05-19

美术主题绘画(精选9篇)

篇1:美术主题绘画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绘画日记

[课

型)

绘画创作课绘画日记

[年

级]

四年级绘画日记

I教学目标

]

用色彩完成一幅绘画日记,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师教具]

电脑声音素材库资料,大屏幕实物投影,绘画日记步骤画,绘画日记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 的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

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日记的内容呢?我们想「想,生活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了某种声音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或发生的事情,那些色彩缓纷的目子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所以这甘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画彩色记忆画来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7分钟

师:老师播放几种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然后描述一下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

生:答几种不同的情景及色彩。

师:同一种声音能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吗?

生:能!

师:老师先放一种玻璃碎了的声音,然后出示听到这种声音后画的一幅绘画日记,并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

生:有文字部分。

师:注意有横式、竖式、中间。文字部分有日子和说明。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幅绘画日记是怎么画的呢?

生:想。

师:当老师听到这种玻璃碎的声音以后,就想到前些天有一个小朋友在楼下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我家一楼的玻璃打碎了,并向我道歉的情景,我想这个画面主题应该是做了错事就承认,背景是白色楼房及碎了玻璃窗,蓝色的天空和葱绿的树木。

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绘画步骤。

步骤:仙)构思画稿。

用色彩画。

文字说明。

这样二张由玻璃碎了的声音回忆的绘画日记就完成了。那么同学们听到一种声音以后能蔓不能自己画一幅彩色记忆的绘画日记呢?

生:能。

师;下面我们就用色彩来描画日记内容。

四、课堂练习

25分钟

师:老师放一段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然后讲述一下你听到这种声音以后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再按绘画日记的结构和步骤把它描绘出来。

生;学生听完声音以后,回忆起了许多情景,教师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了同一种声音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的绘画日记。

师:阿学们,刚才很多同学回忆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情景没有说,现在就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你们刚d讲的和想到的情景画下来,你们能行吗?

·生:能行!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挑内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学生可以自由上前面从电脑的声音素材库中调声音激发想象,鼓励大胆用色,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

五、作业

展评

s分钟

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

师:同学们,感谢你们把老师带到你们美好的有声音有色彩的世界申;;也希望绘画日记成为你们的朋友。

教师建议:绘画日记的规律

篇2:美术主题绘画

首先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通过简单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线条上,随后在欣赏画家米罗的作品时学生就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画家画面中由线条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上,由此对这种类似游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像画家米罗一样做绘画游戏呢?在学习绘画方法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总结出绘画步骤。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我通过设置“怎样画线条会更适合添画?如何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想象?怎样涂色会使添画的内容更加突出?”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比分析学生作品,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能力。

最后,学生在自己绘画时能够合理用线条对画面进行分割,而且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也特别满意,这节课我感受到大部分同学都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

篇3:强化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

一现代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概述

1.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以往在进行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时, 教育者会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传授相同的内容给每位学生, 只要学生对课堂上的讲解能够听得懂, 自己可以简单地作画, 能应付考试就行了, 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基础绘画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展开, 将新的特点融入了初中美术基础的绘画教学中, 具体体现为: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要求教育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特点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案, 经过改革的教学方法手段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双方进行良好的互动。

2.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纵观现代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现状,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核心。

二强化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1. 根据教学材料, 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与积极性是促进学习效率的关键。首先, 对学生全面了解, 结合教学材料开展分层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与学生打成一片, 和学生良好互动,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的素质潜能, 明确适合的教学材料及目标。通过分层教学, 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今后所要努力的学习方向, 全面了解基础绘画技巧,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个性。其次,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耐心差、好动、活泼, 这与基础绘画课程所强调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描绘、修改显得格格不入, 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 所以大多数学生开始讨厌绘画课程, 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绘画课程学习中。针对此情况, 教育者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所有学生参与绘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 强化示范教学, 促进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

当前, 多数初中美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都对画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但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高, 实际绘画中难以很好地应用。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教育者只通过语言对画理进行表述, 学生很难系统地理解画理, 更别说将其很好地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采用示范绘画的方法, 促进学生对画理的充分认识, 强化示范教学, 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技巧, 还应提高学生的理解度。

3. 科学引导, 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正确掌握及绘画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所以教育者要科学引导学生学习绘画, 增强绘画学习效率。首先, 加强整体观察;多数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只注重局部, 而对于绘画整体缺乏必要的关注。这是因为学生采用了不正确的观察方法, 进而使绘画作品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情况, 所以教育者应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整体景物, 保证绘画作品质量。其次, 合理整改绘画作品;当绘画作品基本完成后, 还应进行一番合理的整改。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作品细致、深入的分析, 查看整个画面效果与整体感觉, 认真检查修改空间关系、主次虚实的有序性。另外, 将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在早期布置学生长期需要完成的作业, 日常教学中布置学生目前需要完成的短期作业, 将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有效结合, 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增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关于美的认识、美术兴趣目前还处于发展形成阶段。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 注重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拓展绘画教学领域, 紧密联系生活, 这已成为了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教育者应带领学生收集大量关于美的信息, 将所看到的美用书面的形式记下来。

摘要:当前,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基础绘画教学已成为重点, 其宗旨是充分传授学生必要的绘画基础知识理论和绘画的技巧,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首先简单阐述了现代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其次提出了强化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途径,方法

参考文献

[1]雷玲.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2]刘步瑛.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 (9)

[3]李超超、刘公.中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个案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4]刘娜娜、于心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 2013 (3)

篇4:浅谈初中美术初中美术绘画教学

一、准备阶段:

1、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生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中学生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在中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可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中学生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中学生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中学生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中学生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使中学生在老师的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应引导中学生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其次,用对话法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欣賞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可引导中学生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教中学生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从形式方面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教师用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帮助中学生总结,可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中学生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而成的。要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中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中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充分引导中学生联想起以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中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感知过的,他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让中学生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使中学生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中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中学生,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如画《活动人》,即请中学生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只是让中学生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生提出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中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中学生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中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中学生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中学生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新颖性对中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了手指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中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如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中学生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中学生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中学生随手捡了枯树技、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量地开始画了,中学生的兴趣性明显增强了,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中学生的作品,我主要是从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中学生自评。

就是让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中学生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如在《画音乐》讲评中,有的中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谁在跳舞?”逐步让中学生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中学生互评、欣赏。

篇5:美术绘画教学反思

篇一:美术绘画>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

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老师对我说:“你们美术课老师轻松、好玩,没压力,课也最好上,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又喜欢上美术课。”我只好一笑,可心里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就好罗,那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

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除非你没有责任心。

每次课后我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主动在远程教育里找答案,看有经验的教师(名师)上课,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自己也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我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绘画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篇二:美术绘画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笔者强调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注重营造轻松、愉悦、活泼的艺术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体验与内化感悟。

在训练感知阶段笔者利用多种媒体播放青蛙的声音、大树在风中摇晃的声音及车鸣、小孩哭声等,让学生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声音并画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在综合体验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提供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如《上学歌》等,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想象歌词描绘的场景,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接着让学生听沉静、优美的小夜曲,兴奋、活泼的圆舞曲,悲伤、忧郁的《二泉映月》,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听听画画。用彩笔工具表达具象作品,毛笔、水彩、油画棒工具表达抽象作品。

以上环节,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学生学习热情高,作业表现异彩纷呈。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课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单调给课堂学习氛围带来枯燥、沉闷的状况,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篇三:美术绘画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篇6:美术绘画社团章程

繁华初级中学张文花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扩大美术教学的影响,也为了使更多的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园地,在学校领导下,特建立美术绘画社团。

【社团宗旨】

展现美术特长生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

【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入团条件】

一、所有对美术有兴趣,且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加。

二、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由班级推荐、个人自愿报名。

三、报名后经美术老师考核通过即可加入本社团。

【社员权利】

一、有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权利。

二、可以对本社提出建议及其意见的权利。

【社员义务】

一、自觉遵守本社章程、时间安排、社团决议。

二、能自觉完成社团分配的任务。

三、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活动的义务。

四、要与社团积极联系、积极投稿。

五、自觉维护本社团的利益与声誉。

六、积极和其他社团成员互动、共同进步。

【活动内容】

学习有关美术绘画的理论;学习科幻画的构思与创新;了解并简单会画一般的写意画;学习静物素描的结构绘画及其整体画法等等。

【活动时间】

一般是每周四下午16:15——17:15,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时间。

【社团奖励】

篇7:美术绘画类论文

美术绘画类论文范文一:美术绘画创作的干扰元素

一、我国美术绘画创作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文化艺术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不断加深,我国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吸收了西方美术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优秀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美术绘画创作事业的发展。

然而,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艺术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对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艺术家对有关艺术的形式、背景生活以及素材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美术绘画创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同时,很多艺术家美术绘画创作有关灵感来源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问题

毫无疑问,艺术家创作任何一件作品都必须有一个灵感来源。

很多人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都经常为想不出更好的创意而苦恼,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绘画时往往是跟着别人的创作方式进行模仿。

然而,对别人的模仿就必然毫无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必然是千篇 一律。

也就是说,缺乏创新和新意的作品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对别人创作方式模仿的作品也必然没有艺术价值。

因此,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灵感来源问题是艺术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对创作规范的再理解问题

人们常说,观察是创作的前提,观察的前提是客观,要注意排除一切“先人之见”。

然而,这种说法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条,即:创作与观察都是有规则的,而且都是有规则在先的。

部分艺术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他们想摆脱规则。

因此,很多人在创作过程中对异域风情进行盲目崇拜,一部分人则认为怪诞就是胆识,涂鸦就是奔放,却往往是用自己最生疏的规则限制了自己的创作。

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画家要严格遵循美术绘画创作规则,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因为个别艺术家的创新也可能会成为艺术创作范围内被多数人遵循的规则之一。

(三)对形式的再认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东西被称作什么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称呼上争来争去对艺术创作也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但是,定名为形式,实在太偏了,也把话说太死了。

在美术绘画创作中,造型、构图、色彩等都不过是形式,那么与项目的内容就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再套上“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共识,那么色彩、造型和构图就变成为题材服务的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绘画语言变得苍白软弱。

(四)对素材的再剖析问题

画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他们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素材”。

然而,从简单的素材到有神有色的绘画语言,这中间却需要一个质变的过程。

从生活素材到绘画语言之间的转变是必须要经过画家内心的熔冶才能完成的。

如果生活素材不经过画家的锤炼,那么素材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绘画语言。

那些长年生活在第一线的人,毫无疑问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素材,也积累了大量的细节和道具环境等相关知识。

然而,没有经过熔冶的素材仍然是素材,这个画家的绘画语言还是空洞的。

三、美术绘画创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造型能力

在美术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自己的创作思想而抄袭别人的,一种是自己具备独特思想却不具备表达能力的。

绘画就是通过准确真实的形象塑造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看法的,因此,造型能力是对艺术家的根本要求,如果不具备造型能力,那么其他问题就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画家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但是想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

例如,著名艺术家达芬奇能够用素描表现物体的突兀之感,并能够使人觉得用双手可以把这些物体抓住,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有才能。

同时,如果画家想要提高造型能力,就要经过各种各样短期或者长期作业的训练。

美术绘画创作必须依赖于画家的绘画技能,但这种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要花费多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对优秀作品的理解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前任优秀作品的理解和临摹能够提高和培养画家的造型能力,画家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对创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像拉斐尔、达芬奇一眼的巨匠和大师了,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对他们作品的理解和临摹,才能从中学习他们对形体的处理和表现方式,并可以借鉴这些大师们走过的艺术道路,培养自己的艺术内涵。

毫无疑问,对优秀作品的理解与写生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伟大画家的作品中发现他们的师承关系。

中国画往往都是很看重师承关系的,通过大量的临摹,后学者可以学习古人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对象的,在临摹的.基础上,有领悟能力的学习者还能融会贯通,并通过笔墨把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传达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有些大艺术家的这种临摹行为甚至是伴随其一生的。

对以前优秀艺术家的学习和临摹能够渐渐提高画家的审美能力。

同时,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优秀绘画理论,尤其是在创作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加以正确的指导,是很难再进一步提高的。

(三)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的道德态度因素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但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更是具有美和惩恶扬善的功能的。

有些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打碎或者塑造某些美的东西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和震颤的。

例如,世界闻名的雕塑家罗丹所创作的《欧米埃尔》就是通过塑造一个丑陋的裸体老妪让参观者感到震撼的,同时,多数参观者都会引发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再如法国著名画家雷诺阿所创作的《提着水罐的小女孩》就通过对细腻情感的刻画的塑造讴歌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女孩身上多体现出来的那种气质,这种气质与生活在社会上层的那些贵妇人是不一样的,她们特有的美是纯洁的,是朴实的。

尽管那个女孩衣衫褴褛,但是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从神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小天使。

这些世界闻名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对社会的控诉或者是对纯真少女美的歌颂,都是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道德因素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画家要时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要注意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一定的思想或者哲理,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

(四)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要寻找鲜活的素材

美术绘画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绘画创作的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几乎是从人类诞生之时起,艺术创作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因此,现在几乎所有题材都被画家反复表现过,画家很难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找到新的素材,更难从那些新奇和时髦中找到新的出路。

因此,画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材料和生活经验中去寻找鲜活的素材,并通过绘画语言将这些素材表现出来,这种创作过程就是画家的创新。

例如,在中国有很多画家都曾以黄山为素材进行创作,但是多数作品都没有李可染的作品表现得那么神秘,那么新颖和那么亲切,尤其是在表现逆光下的山林景致和带雾气的雨后时,李可染带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面貌全新的感觉。

如果想要发现鲜活的素材,画家就要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更要注意把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自己的敏感点以及兴趣结合起来,还应该具备超于常人的想象力。

篇8:小学美术绘画课教法探讨

一、施教原则有五

(一) 审美原则:

通过审美教学活动, 感染、熏陶学生,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这是艺术思想教育的必要手段。

(二) 直观性原则:

运用语言表述的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看、听) 、直接教具的制作 (范画、过程图等) 、录像、美展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

(三) 启发性原则: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思路的定向有所依据 (课标、教材) 。 (3) 不墨守成规, 要有创新、有特色, 允许学生选择他们的艺术语言, 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四) 精讲善练的原则;

美术课中大多是技法课, 讲是关键, 练是基础, 要把握时间 (15分钟内) 精讲要点, 学生练时,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加强巡回辅导, 主要是提醒、点拨学生注意把握要领, 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

(五) 以点带面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天赋、悟性有别, 要面面俱到谈何容易, 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善于选择典型学生、代表性的作业作典范, 以带动全面。

二、教学类型有五

(一) 写生教学:

写生是学习绘画最有效的方法, 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最佳途径, 学生通过对客观对象 (实物) 的观察、描写, 对形、光、色、点、线、面的研究, 对各种艺术语言的实际运用, 不但提高了对形体结构、比例、色彩、光泽、相互关系的分析观察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对形体质感、量感、空间感、色泽感的表现能力。

(二) 临摹教学:

临摹也是习画的一种方法, 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 通过对别人作品的临习、摹拟以学习他人的技巧、方法, 以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这是初学绘画的基本途径。

(三) 记忆画教学:

通过记忆默写进行作画, 可给资料, 也可命题, 如动态速写时根据记忆, 把对象画完整, 这对今后创作大有益处。

(四) 创作教学:

首先是激发兴趣, 消除畏难、神秘情绪, 提倡写生、创造,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可命题创作, 也可自由创作。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 版画教学:

版画教学受时间、材料、条件的制约, 教学中可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 可用大橡皮、三合板等材料进行黑白和彩色版画的绘画、制作。

三、教法有五

(一) 讲授法。

人云:天底下教师职业难, 难在讲话难, 讲授更难,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传道受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讲授是最基本的传道方法, 它是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底, 尤其是美术教师, 更要以丰富、形象、生动而富有艺术性、逻辑性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学习内容、讲解要领、技法, 讲评作业优劣, 要变换方法, 以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听讲, 此乃其道之首要也。

(二) 演示法。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是勤辅导, 多示范, 尤其是绘画课, 演示法是最重要的一法, 教师要课前选择工具, 课间掌握时间, 分有准备的和即兴演示两种, 进行示范性作画。演示内容要和讲的内容一致, 要边讲边演效果最佳, 以“示”为主, 重点在“范”,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 其理在此, 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

(三) 观察比较法。

画家要进行艺术创造, 作画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 就是在平面的纸上, 反映出物体的立体形象, 这不但要求画家要有技巧过硬的表现方法, 而且要有正确的观察法。写生时, 面临实物, 首先遇到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会观察, 用测量法、目测法, 比较法观察物体的基本形状, 结构、比例、色彩、神态、表情、透视现象等等, 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如神。

(四) 辅导练习法。

在学生进行有序的习作练习时, 老师要巡回指导, 交待方法步骤, 示范性地纠正错误, 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辅导分整体性辅导和阶段性辅导, 要掌控制作业进度, 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大胆创新, 允许学生运用自己新颖的造型艺术语言和方法。

(五) 游戏法。

为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可适当增加“快乐教育法”, 教师可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点小游戏, 加强趣味性教学,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达到寓教于乐, 情趣盎然, 使学生产生灵感, 妙笔生辉。

以上“五五五”教学诸法, 要相互配合, 灵活运用, 教师要博学善教、探索新法,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须的艺术教育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目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对学生“创新”、“实践”, 愉悦心情、开发心智具有独特的功效。

篇9:美术主题绘画

[关键词]美术专业 绘画教学 绘画材料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4- ),男,山东博兴人,滨州学院美术系讲师,在读硕士生。(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圖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90-02

一、材料研究是绘画实践的根本

在绘画作品最终完成后,材料审美和属性就被画面整体语境和精神属性掩盖,材料作为绘画表现媒介在绘画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被隐藏起来。绘画作品虽然承载了很多思想和内涵,但它最终是物质的,是通过物质的形式展现出来,画家表现的思想、内容、审美取向也是通过组成画面的材料媒介来实现的。虽然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被绘画精神属性掩盖的事实,为教学中材料研究制造了困难,但材料作为绘画语言形成的根本,在教学中对材料进行讲授和研究是使学生成功走向绘画实践的重要开始。

材料以媒介形式存在是绘画得以形成的基础。这里,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媒介,它承载了所有绘画语言,并通过材料的不同存在形式,展现了材料作为媒介对画家意图的描述。正是由于画家的意图和目的,材料才成为画家利用的手段,成为通过画面传递某种意义的媒介。然而,材料要在画面上体现画家的意图和目的就必须将材料转化成画面需要的绘画语言元素——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包括:色彩、结构、肌理、线条、形状等。它们都是材料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承载了画家的表现目的和意图。

“在绘画中实现的造型元素的种类源于材料使用的方式,因为材料具有开放的潜在可能性,每一中材料都可以以一种无限不同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它们,产生的造型元素的种类同样也是开放的。”①绘画材料是画家创造造型元素的工具和物质,而每一种造型元素表现形式的创造必然是绘画材料潜能的体现,是材料价值的审美彰显。材料的开放性为造型元素提供了表现机会,为画家拓展了自由、充分运用材料进行表现的空间,绘画语言也因材料的开放性和审美表现而变得丰富。每种材料作为媒介在造型语言上都存在未曾开发和未曾探知的、潜在的表现可能性,这些都需要通过画家的创作,将材料潜在审美表现开发出来。在绘画实践中,学生只有选择并组织适合其绘画语言的材料,才能通过材料的媒介属性表现对自然、人生、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二、绘画技法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学生为了能够正确表达绘画语言和审美意图,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正确的把握,必须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材料审美属性包括材质美和经过绘画技法表现后形成的形态美。材质美是指材料的质地美感,材料具有不同质地,表现出不同美感。材质美是材料具有表现力的根本,是被选择和应用的前提。如果材料失去其材质美感将不再是这种材料。绘画中材料还具有形态美,画家将材料按照意图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形状、肌理、颜色,表现出不同效果。材料各种表现形态构成了绘画造型元素,画家通过这些造型元素表达自己意图,将材料潜在表现能力开发出来,形成画面或画家需要的形式,形成画面视觉语言。材料审美特性的深入开发和运用成为绘画表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表现形式既是材料形态美在绘画语言中的具体体现,又是画面造型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材料如果失去了表现形态,那么在绘画中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总之,“物质手段是通过显示自己而不是使自己消失,即通过展开自己的全部丰富感性,实现自己的审美化的”。② 绘画材料既要表达视觉形象又要体现材料自身的审美特性,并要将二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绘画语言。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要体现思想和表现内容,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中就应当注重并掌握材料的材质美和表现力,通过对技法进行锤炼,使形态美和材质美得到最恰当的体现。

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一文中指出,“不明笔法、墨法,而章法之间,力期清新,形似虽极精能,气韵难求苍润”。③这说明在绘画实践中,合乎画面语境需要的方法对于材料性能的展现和画面语言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语言成功表现的重要环节。绘画技法是材料审美得以体现的手段,也是绘画语言得以成功表现的需要,是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材料成功转化为造型元素和绘画语言的手段。“画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一个世界展现在他面前,这是一个他开始生活于其中的绘画世界。他的存在的一种新方式发展了出来,并开始实现自身。”④绘画技法在表现世界和审美思想的过程中,将材料的潜在表现力开发出来,使绘画表现和材料审美同时得到实现。技法是绘画材料形成画面整体性表现的需要,成功的绘画作品不是绘画材料简单的罗列,而是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的整体表现,是符合画面整体性表现语言要求的。在绘画实践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能力,而且要将材料表现与绘画语言联系起来,通过技法实现材料与画面表现的完美结合。

三、画面整体性与材料表现整体性的要求

在绘画教学中,对画面整体性把握是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重要内容。画面整体性表现在绘画语言中材料表现对绘画元素的整体性组合,表现在材料开放性与绘画元素需要之间的和谐关系。造型元素和材料同样具有开放性,绘画元素的开放性表现在绘画语言形成整体语境的需要,绘画意图和审美性差异又要求绘画元素具有多样性;绘画材料的开放性则表现在其表现形态具有多样性。材料各种审美表现共同形成统一的画面语言,是材质美及表现形态综合性的整体表现。画面中每一种材料和其表现形式都必须与其他材料和形式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否则材料审美性和绘画整体性将都不能得到体现。

造型元素在绘画作品中具有开放性,它们体现了画家创作的意图需要。“在每一幅绘画中,色彩、结构、肌理、色调以及线条都通力合作,以形成一个单一的统一整体。……每一幅画都被创作为一个总体,于是每一个造型元素都被重新创作,这样它才适合总体中的其他元素。在每一个情形中,每次的结果都是一个完全一致的总体。”⑤也就是说,在绘画实践中,需要运用适合画面整体语言要求的造型元素完成创作。绘画作品中每一种造型元素的存在、形成,都是以材料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它以其开放性的表现,创造出画面需要的造型元素,形成作品整体所要表现的语境。

材料必须符合绘画语境表达的要求,材料的整体性是影响绘画语言形成和表现的重要因素。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是各种材料之间和谐、统一的整体表现。材料的整体性体现在材料表现的双重性上,一方面它是绘画语言的中介和载体,另一方面又展现着自身质料特性的审美性。材料在绘画作品中如果失去了自身审美表现就不能实现造型元素的审美要求,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果过分展示自身审美,而不符合绘画语言要求,必将破坏画面整体,两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创造出具有整体性的绘画作品。绘画实践只有选择适合其语境的材料表达,才能形成统一的绘画形式和语言。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材料整体性在整个绘画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形成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特征的审美过程中,画家运用水墨材料的可渗化性、不可覆盖等材料特性形成中国绘画的整体表现语言,成为文人“畅吐胸中逸气”的手段,形成中国画整体绘画语言和特有的绘画语境。

从画面整体性说,造型元素的整体性就是材料审美的整体性,每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都是绘画材料的整体性体现。在绘画教学中,对材料各种属性的研究是学生成功把握绘画整体性的基础。

[注释]

①④⑤(英)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M].董宏宇,王春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55,51,73.

②(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寒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341.

上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储蓄下一篇:游戏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