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泪作文

2024-04-10

青花泪作文(共16篇)

篇1:青花泪作文

一支笔,两杯酒,三行诗,千滴泪,万种柔情;

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群阙飞扬。

窗外的雨渐渐沥沥,给这个小镇披上了一袭薄烟,人间四月笼烟雨,江南清明多惆怅。江南的烟雨,烟雨中的江南,她望着那条似乎没有尽头的石板路,落下了如玉般圆润的相思泪。又是一年过去了,他依旧了无音讯,独剩她伶仃的牵挂,和那个青瓷。

七年前。

一个上进赶考的书生,一身白衣,一把折扇,风度翩翩中带着说不尽的洒脱。一个做瓷世家的小姐,一袭青衣,一把纸伞,素面无华里隐藏出水芙蓉般淡雅。就这样相识在杭州一个无名的小镇。她的回眸一顾瞬间的浅笑,同还未开放的花苞一样含蓄,让他为之动情。他的追求如这空中的雨样包围住了她,可她却迟迟不肯走入雨中。她明白,他有他的未来,不能因为她而放弃了前程。他依旧不离不弃的追随她,甚至求她父亲叫他学做青瓷。他的真诚打动了她的父亲,但她似乎并不开心,因为她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始终是要离开的。

他很有天分,数月便学会了青瓷的所有工序,她便静静的凝视着他,看他做瓷。不久,她的父亲告诉他,如果想娶她,必须做出一件绝世的瓷器。当他一次次的`废寝忘食,彻夜无眠的赶工时,身边总有她的陪伴。但每一次的瓷器总有那么些许不如意,于是他懈怠了,开始怀疑,怀疑她父亲是不是不想将女儿许配给他。他走了,走的悄无声息,只留下她在他做瓷的地方默默地落泪。

他走的前一天留下了一件还未出炉的青花瓷,她就这么坐在炉子旁边哭泣,知道一年后那件瓷器的出炉。

那一天小镇下了一整天的雨,如同她的泪水般冰冷萧瑟。

一年后她打开了炉子,滚滚的雾气蔓延开来,直至充斥整个房间,她慢慢地走上台阶,就这样跳进了炉火里,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几个时辰后,当工人们开炉时,雨骤然停了,天空中的云都散开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炉子,那件传世的瓷器引入了人们的眼帘。如玉脂般透明的的淡青瓶身上有数滴圆润的痕迹,那是她纵身跃下炉子时落下的清泪,就这样落在了这件瓷器上。

当所有见到这件瓷器时都为之动容,为之欣然落泪,那瓶身上包含的是一个女子对一个男人的信任和执着,她就这样成为这件瓷器的器灵,守护着它。人们后来将它取名为天青泪瓷。

篇2:青花泪作文

执一盏茶,细品,面对着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绪开始瓢远。

素白玉胚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顾的盈盈笑靥,含蓄美丽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瓶身着色,一如你初装。淡雅氤氲之气如云雾缭绕,冉冉升起回旋的檀香勾起我无限遐想。窗外,有我沉默而迷离的眼神,窗内,思虑这纯情而懵懂的女子。玄青色的发丝拉紧我的思念相连,玄青色的衣衫将勾勒出的韵味私藏。

人间四月笼烟雨,江南清明多惆怅。袅袅烟,蒙蒙雨,朦胧而婉约的美,千里江风,丝丝醉人面,这美随着江风飘去,去到了那我去不了的地方。作文

细雨飘霏清风摇。是谁在窑烧边经千年的等待?你的裙袂依稀飘扬,那微抬的纤长玉手似是想要扣响同样绝世的青花素瓷。你如远山的眉黛不染一丝尘埃,又如弦月一弯独对幽静神秘的月宫玉蟾。青山碧,暮色合。玄青色的牡丹淡雅而透露着盈盈清水,如隔岸的守望,那随风幻化的玉蝶历万千阻隔情依旧,依然相逢无尽期。

幽幽魂归,翻转这青花瓷,背面竟是一幅古典传统的侍女图。天然瑰丽,楚楚动人,在微风中婀娜摇曳。易被作文

忽视的瓶底原有临摹的古隶书,如天马行空透着神俊和飘逸。那似曾相识的落款让我想起那江南雨巷中的邂逅。同样是玄青色的油纸伞微微遮掩着你的面靥,透过柔润的雨丝,我见到了你娇美恬静的笑靥,我将欣喜掩藏于心底。

青色的刻花掩映着青色的天空,骤雨潇潇,我独倚江南小楼,举杯对这青蒙天空孤酌小饮,千帆过尽,江水悠悠。心中的孤独和惆怅化作一杯淡酒,两行清泪。举头问青天:当我再次路过那江南小镇的时候,还会遇见你吗?

一支笔,两杯酒,三行诗,千滴泪,万种柔情。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酣,裙阙飞扬。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听着MP3传出的这首《青花瓷》,唐代出现、元朝成熟、明朝成为主流、清康熙时达到顶峰的青花瓷。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篇3:湖北女童写“最催泪作文”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自己学会了做饭,一个人烧、一个人吃……为了让家里看上去不那么冷冰冰、静悄悄,我经常开着电视机吃饭……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抽空陪我吃吃饭,我可以给你们烧一桌好吃的……”在这篇不到500字的作文中,李诗怡表达了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的愿望,并发出“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的感慨。

这篇作文获得了全国“乡愁”散文大赛三等奖。经媒体全文刊发后,被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官方微博轉载,被网友称为“最催泪作文”。

李诗怡目前在江苏省昆山市珠江学校读书,成绩优异。该校一名老师称这篇文章真实感人,反映了进城务工者子女的生活状态,所以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全国“乡愁”散文大赛。

李诗怡的母亲张玲介绍,他们原籍在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李诗怡3岁时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直到6岁才接到昆山。因为下班晚,她和老公经常在单位食堂吃晚饭。李诗怡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然后去买菜,饿了就自己做饭吃。看到孩子的作文,张玲很心酸,“我曾问女儿‘这是不是你真实的想法’,女儿答‘是的’。我们就想着以后要尽量早点下班,多陪陪孩子。”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篇文章是代笔,但无论如何,留守儿童和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儿童,他们中很多缺乏妥善的照料和陪伴,这是事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张玲看了女儿的作文后,决心早点下班回家陪孩子。李诗怡是幸运的。但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并不是呼吁父母多多陪伴孩子就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包括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篇4:青花瓷作文

青花瓷本身不正是一串美妙的旋律吗?它就仿佛是微风中静静流淌在石上的山泉溪涧,清冷而又缠绵。

青花瓷的笔笔简洁之中却有着一种由内到外的华贵;而青花瓷的单纯色调更显出它的绚美。它是真正的雅俗共赏。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了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青花瓷……

小议《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话

笔锋浓转淡

篇5:青花瓷500字作文

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酣,裙裾飞扬。”

我喜欢青花瓷,只因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喜欢它,只因它淡雅,别无其他,如此而已。

禅曰:用朦胧之眼观朦胧世界,就可以看到许多超出世间之外的东西。我不是圣人,所以无法压抑住对这素玉白胚的悸动,我第一次体会到超脱世外的美。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美,只是一种感觉。

人间四月笼烟雨,江南清明多惆怅,氤氲之气,如雾似尘,所能体会到得只有逝去的记忆与千年的荒凉。

素玉青花,构出万种柔情,当年的流言与誓言,如今的素玉与白胚,当真只是南柯一梦?土中的青花瓷,是否见证了一切?小心地挖出瓷瓶,我为你画的牡丹仍然风姿卓雅。而你为我画的仕女却粉碎在尘土中。

素玉青花描出万缕牵挂,那美人,天然瑰丽,楚楚动人,在风中婀娜摇曳,那微抬的玉指似是想叩响同样绝世的青花素瓷,叶眉微皱,是在等谁吗?也许只有那风儿知道。

素玉青花,点出万千世界,那连绵的黛山似是穿上一层纱衣;那欢快的小溪像是天真无邪的幼齿孩童,不沾世事,纯洁得像是花蕾;那突兀的怪石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看破世事却一尘不染;还有那神秘幽静的月宫玉蟾,是不是在等待嫦娥的回眸一笑?花儿、草儿,你们说呢?

篇6:青花瓷500字作文

——题记

小时候,迷恋周杰伦,总在嘴里一遍又一遍的哼唱着他的《青花瓷》,轻柔的旋律,方文山细腻的填词,总让人浮想联翩。而我总会在心中描绘着真正的青花瓷。

青花瓷,装饰色彩虽较为单一,但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风格迥异,独具匠心。一般来说,以白底蓝花为主,幼白的瓷上绘着青蓝的花纹,花一片一片,一朵一朵,即为个体,又相交凑成一个整体。单看一个,花纹多姿多态,全体的,一眼望去,又不失和谐。蓝白相映,高雅端庄。

元代时期,青花瓷才真正成熟。底釉出现了青白和卵白两种。在花纹方面,相对于唐宋青花构图就要饱满多了。唐宋青花花饰稍显单调,大部分是鱼藻、花草、几何图形;元青花以主题为纹饰,形式多样,植物、人物、动物等。高士图,四爱图都十分着名。除了主题纹饰外,有时还会有辅助纹饰,大小起伏的波纹,层层朵朵的白云,卷曲的叶儿、草儿,还有铜钱等等。虽其图案繁多复杂却不凌乱,反而是整个青花瓷更加精美了。

看,这一只青花瓷,纹着一簇簇傲艳的牡丹。两三朵肆意的绽放着,花瓣呈青白。花瓣相簇之处蓝色渐渐加深;其间点缀着几个小花骨朵儿,呈深蓝,边缘变淡,一层一层浅蓝的晕。簇簇重叠在一起,便为青花瓷的纹饰。亦或是在每一簇的周围添上一圈浪花,白云组成一个图案,则又是一种妙趣。

篇7:从青花纹饰到青花文化

青花纹饰,是中国陶瓷绘画的集大成者。此前的中国陶瓷绘画,曾经有初创绘画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绘画、异军突起的中晚唐长沙窑釉下彩绘、受宋画影响的北宋磁州窑釉下彩绘,虽然各有成就各有特色(例如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野态生动、潇洒挥写而有楚地文化特点,呈现南方性;宋代磁州窑釉下彩绘的白描勾勒、工整刻画而有中原文化特点,呈现北方性),但同时也因地域性与时代性的限制而被终止。青花则不然,她既融合了地域性,又打通了时代性,中国陶瓷绘画一到了青花,好像从此有了恒定的审美视觉,绘画风格也从此不再分南北。于是青花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即使现在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

之所以如此,笔者想是因为青花发色的幽靓苍翠感共鸣了中华民族的视觉审美心理。

虽然说,青花兴盛发展的火苗是被元代统治者的蒙古族尚白色尚青色的民族美感特色所点燃,但这历史的契机,顿时打通了中华民族审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任督两脉。元代以前的中华民族审美多尚艳丽灿烂,然而自元代起则好尚单色沉静。那是因为,元代以前的数千年中国历史社会,皇帝一直由汉族人做着,即使是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小朝廷,汉族人的皇位仍然还存在。由之,夏代以来中国人一贯的审美心理始终围绕着汉族皇帝的朝廷,在形成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秩序,即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一种从个人内在修为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觉,由之形成的社会责任心,是凝聚了“兼济天下”以及“忧天下之忧”的共识,一开“内圣外王”性质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功用艺术表现之道,产生了“富丽辉煌”的艺术基调。从用红色、黄色在黑色地上潇洒挥写的春秋战国漆器,经红、黄、白、青、绿等色在丝质地上恭敬描绘的战国秦汉帛画,到设色艳丽精谨表现的唐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无不是该艺术基调的展现。从中可以感受: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盛美感情怀的自豪抒写。那种情怀之于陶瓷装饰的典型表现,是唐三彩色彩斑斓的富丽堂皇。

但是,元代的审美忽然熄灭了灿烂的阳光,霎时转入了清凉阴柔的月色之中。蒙古族彻底灭了汉族皇帝建立元代,断了几千年来汉族人一贯的社会人生目标理想。汉族人突然遭遇国破家亡,在既无力反抗又无任何出路之际,不但奋斗目标顿然消失,而且还被置于任人蹂躏的社会最底层,绝望、悲凉、沉郁、苦闷、凄切,是元代汉族人的时代心理。其时,人生突围路径的“隐逸”,也就成了元代社会性的普遍现象。“隐逸”本来是中国古代富于历史积淀的一种恒常力量的文化行为,过去是为了“出山”便于更好地去治国、平天下,归根到底是儒家性质的。但在元代,转化为道家、佛家性质的了,失去前途理想甚至失去政治自由的人们对现实人世生活只有采取无奈的退避和超脱的态度。于是“穷则独善其身”情境的审美纯粹地在道家、佛家出世思想中作表现。

那种表现,绘画找准了水墨,如“元四家”山水画的水墨清华、元人花鸟画的“墨花墨禽”,单色纯净而清润的视觉迅速流行。瓷器装饰,则找准了青花。

青花的幽靓苍翠之色,合乎佛道清净无为思想。清净无为的青色过去也一直为中国瓷器所追求,从夏代原始青釉瓷到南宋龙泉窑,烧出了很美的青瓷。但元代以前的青色之于瓷器,主要表现为釉子,所发青色多为铁、铜元素在还原气氛中的反应,与青花发色的“钴”关系不是太密切。由钴料表现的青花纹饰,唐代出现过,不过数量极少。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唐代青花没有顺着中国文化的道家、佛家思想发挥出应有的审美力量?为什么只有到了元代才汇成青花表现的滚滚洪流?

那是因为,唐代青花是运用来源于波斯的钴料基本上反映西域风俗的内容,产品因出口之需,审美表现比较“外在”。青花的那种清净感,在阳光灿烂的唐代还缺乏深入人们内心的缘份。

而元代就不一样了。蒙古人审美锁定的白色与蓝色,所格外具有的清、静、自然之阴柔感觉,在特殊的时代中,非常契合汉族文人“穷则独善其身”静境深处的审美理念,那种“隐逸”的恒常文化力量就这么肯定了青花瓷,而切进中国文人的心境颇深。从此作为视觉体现的代表,共同为从到汉族的全体中华民族所欣赏。能说明青花审美力恒定的,朱元璋最典型,他推翻了元代并决心“悉复中国之旧”,在明初去除一切“胡俗”时,唯独没有铲除蒙元特色的青花瓷,而且还大加发展,使朱明青花瓷有继承元代、启开清代之功。

我们认识青花纹饰的表现,适应民俗思维是第一要点。

民俗思维,是指自古以来在人们中间形成的有关思维定势。使生活充满祥瑞感觉而借物寓意、借字通意,是该思维定势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生而发生,例如文字“华夏”的“华”与“花”相通,新石器时代彩陶所画的花纹样即寄予了民族能像花那样兴盛的美好愿望。此后,这样的用意在中国艺术表现中呈常态化,如人物画的“美大业之馨香”与花鸟画的“文明天下”、“观众目,协和气”之要求,可以看作是祥瑞意识思维定势的继续。其所画从伏羲、神农、菩萨等圣人图像,到牡丹海棠、桃竹锦鸡、石榴葡萄等的花鸟图像,往往寄寓了做人榜样的垂范和人生平安的保佑,以及生活富贵、前程似锦、多子多孙的福佑。作为适应全民性审美并更具广泛市场性的青花纹饰,格外发挥着祥瑞意识的思维定势。除了对宫廷绘画的祥瑞表现照单全收外,还分外加强了那些如“衣锦还乡”、“高官厚禄”、“多子婴戏”、“花好月圆”、“白头到老”、“好鸟和鸣”、“事事如意”等世俗性的题材意识,不但如此,而且还索性书写“福禄寿喜”、“富贵长命”、“寿”、“福”、“贵”等文字的吉庆语旬,从而体现于官窑的和民窑的青花瓷器随处可见,因为人们喜闻乐见。

但是,这样民俗思维的青花纹饰带来的艺术表现特点,不可能像宫廷绘画那样有写实画法方面的深入细致表达,也不可能像文人画那样有独立个性的思想深度表达,因为民俗的青花之意,只要大致体现祥瑞思想就行,于是象征化的概括造型以及趣味表现,任由艺术灵气的笔性发挥,无论面什么,寥寥几笔就能在点线面的视觉美感里,气韵生动而生趣传神。这在大量青花残片上所见的婴戏、渔樵耕读、隐士,还有水鸟、山雀、螃蟹、鱼、兔子以及山水等等的图像上,可以去深切体会。那种简笔造型的美感纯粹性,让人玩味不尽。

适应民俗思维的表现,还有来自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方面的思维定势。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有一种随意性,使之只要对本领超群者起了崇敬心的,都有可能将这本领超群者作为信仰的对象,甚至放到宗教的位

置。这一点,清代钱大昕《潜研堂文集·正俗篇》中说道:“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更广。”元明清青花纹饰中多见的历史小说故事内容,即被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思维定势所导引的结果。

青花纹饰作为民间绘画的一种表现,吸收院体画、文人画成就,是认识的第二要点。

中国绘画可以分类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其为声息相通而不同作者群的专门表现。声息相通,是共同在“中国画”的要求中相互影响。但由于作者群的不同而心态有别,理解有别,于是造成了三类绘画的追求与风格分别。例如,适应了宫廷帝王审美的院体画相对写实,画法风格有刚、方、硬的特点;适合了自己个性思想表达的文人画相对追求写意,画法风格有幽柔雅逸的特点;而适合了世俗审美的民间画相对追求程式化的装饰表现,画法风格有热情奔放的特点。作为民间画的青花纹饰,立足民俗适应世俗而在程式化装饰表现中,融合院体画、文人画的画法进行表现。

由于立足民俗适应世俗,青花所理解的传统绘画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进行了自己的解读。青花人物画,是将传统人物画的政教功用转变为娱乐功用,不是在“明劝戒,著升沉”政教理念中多画圣人、帝王以求“千秋寂寥”,而是多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小说故事。青花山水画,是让山水画的烟云供养下降人间贴近世俗而富于娱乐的意趣。青花花鸟画,是发扬花鸟画的吉祥寓意更适应世俗生活愿望进行表达。总之,青花的那种市民文艺性、故事情节性、民间世俗性一并倾入市场性,使原来贵族性文人性而高高在上的绘画,下临于市井。

青花画法吸收院体画、文人画,产生了自己的画法风格特色。其吸收,见某些作品的笔法、造型、构图,与院体画、文人画的一脉关系。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青花山水人物图胆瓶》所画笔法的方、刚、折、硬,有如宫廷画家的笔法。又如不少随处可见的晚明民窑青花花鸟图所画笔法的清、润、幽、柔,能直觉对于文人画笔法的吸收。今天我们观察那些青花纹饰,往往人物图像显示了勾线白描功力,山水图像显示了树石造型功力,花鸟图像显示了写生处理功力。读过去的文献,也能在评论中见瓷画与院体画、文人画的关系,如清寂园叟著《陶雅》说有的彩瓷“精仿宋元绢画人物故实,几于笔笔有来历”,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康熙画瓷“人物以陈老莲、肖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可以体会青花画工追随传统绘画的状况。该状况表明,青花纹饰不是一般性质的民间美术。一般性质的民间美术,因地域性、时空性限制而有固化感,如自古以来大山中村寨的刺绣、剪纸等,思维的基础往往是千年前就奠定而不太有变的。但青花纹饰表现,接触文化精英阶层,讲究诗、书、画综合修养,品位不低。

青花产生自己的画法美感特点,体现在勾线与分水技巧上。勾线之美,能气韵兼力,古心如铁,奇光冷响。分水之美,能浓淡自如,冰心彻透,韵力清亮。分水之理,是据“墨分五色”而为“青花五色”的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方法是,先勾线,那样便于把握形;然后用饱蘸了青花料的分水笔(分水笔中含料多则浓、含料少则淡),笔锋微微离开坯面,自浓至淡完成阴阳晕染的预定目标。该技术难度相当高:一是分水笔的笔毛不能碰到坯面,否则会影响观感:二是饱含水料的欲滴非滴之笔运行坯面时要速度快而水匀,才能烧成效果清亮,反之则混浊。分水法,嘉靖民窑有所开始,晚明使用普遍,更为娴熟。清代顺治、康熙朝的官窑及民窑青花,分水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从而作为青花艺术表现成熟的标志,让后人叹为观止。

帝王审美与宫廷任务之作用,是认识青花纹饰表现的第三要点。

谈青花纹饰,绝不能忽视了元明清各朝帝王及宫廷的作用。

景德镇青花瓷与元代帝王、宫廷究竟有怎样的密切关系,目前还缺少研究来加以说明。但元代在统一中国的前一年(1278年)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从此兴旺了的青花瓷遍销世界各国,却能看作是元代统治者重视景德镇瓷业的结果。明代起,揭示帝王与宫廷与景德镇瓷器关系的证据就多了,内容大概有:朝廷向景德镇派烧瓷器;朝廷颁布的有关青花瓷的政令;帝王审美对于青花呈色有影响。

朝廷向景德镇派烧瓷器,见以下一组不完整数字;

洪武七年一次就赐赠琉球瓷器七万件,十六年赐赠占城和真腊各一万九千件;

宣德八年决定烧造龙风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天顺三年有原定烧造十三万三千余件,后工部奏减八万;

以上为成化朝之前,所以必然以青花瓷为主。如果继续看明朝中期的一组瓷器烧造的不完整数字,会增加宫廷对瓷器需要量很大的印象。不过这组数字中,因为青花五彩瓷占了一定的比例,青花瓷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嘉靖朝六十万件外加弘治以来“烧造未完者”三十余万件总共将在近百万件;

只有六年的隆庆朝,也有“十万五千七百七十桌、个、对……”的记载;

万历十年烧造九万多件,万历十九年以后共烧造二十三万九千件;

这些不完整的巨大数字,能从侧面说明宫廷的需求量。其中青花瓷的纹饰表现状况,能从现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窥见一斑。那些瑞兽纹、海水纹、缠枝式牡丹纹、宝相花纹及各种瑞果纹,还有人物、山水、花鸟题材的各画面,虽然图案造型生动,却画法拘谨。其与信笔传神的中晚明民窑青花纹饰相比,绝然两种类型。据此能推断,那些青花纹饰的式样来自宫廷,瓷窑画工不能逾越雷池,准确地按图描画是其应尽的职责。关于宫廷来样,明·王士性《广志绎》评论宣德、成化青花和五彩瓷器时所说的“二窑皆然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一句,一定程度上是注解。王士性所言“殿中画院人”,应指宣德朝供奉仁智殿以及武英殿、文华殿的宫廷画家。

朝廷颁布的有关青花瓷的政令,如《明英宗实录》第四十九卷记载正统三年(1438年)“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违者正法处死,全家谪戍口外”,第一百六十一卷记载正统十一年又有“禁江西饶州府私造……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从其政令所见民窑被禁烧青花瓷的严苛情况看,宫廷青花瓷的纹饰所画之拘谨,或许是以画工身家性命相威胁作为代价的。

帝王审美对于青花呈色的影响,有五个时期值得注意:一是明代洪武青花发色之闷、灰,与明初生产力低下、朱元璋节俭有关;二是永乐、宣德青花发色的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与国力强盛的“永宣盛世”有关;三是成化青花发色的清淡雅致、匀净秀美,与成化帝较高的艺术修养有关;四是嘉靖青花发色的浓艳,与嘉靖帝的世俗性情很重有关;五是清代康熙青花发色的清纯,与康熙帝严谨认真、励精图治的作风有关。青花发色之于纹饰表现的作用,有画意的精、粗、雅、俗之别,如洪武的粗,成化的雅,嘉靖的俗,康熙的精。成化朝青花,还被认为很文气。

体现帝王审美与完成宫廷任务,是景德镇官窑的职责。其作用,一是提升画工的审美表现。除了宫廷画家来样是画工学习的良好范本外,朝廷派来景德镇的督陶官往往也是有很高鉴赏力的指导者,如康熙朝派往景德镇监制官窑瓷器的刘源,就是一位具有陈洪绶风格的画家,张庚《国朝画徵录》记载其“善山水人物超迈古健有奇气”,有刘源那样的画家作指导,画工水平的提高可想而知。二是提升民窑的质量水平。如明嘉靖起有“官搭民烧”的制度,虽是盘剥民窑,但当时九百座窑中能够上“官搭民烧”水平的民窑只有二十座,其对民窑烧造整体水平提高之意义不言而喻。官窑的苛求,使民窑不得不在每个环节上严格把握,从而走向高水平。实际上,景德镇自元代至清代的600多年间一直保持了官窑、民窑两种窑制性质的状态,其声息相闻、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了艺术水平。

篇8:初一作文:我欣赏绝世青花

你,是一段历史的传奇,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犹记周杰伦轻唱的《青花瓷》,曲中悠扬的调韵,富有诗意的歌调也诠释了你迷人的风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是的,一笔笔的.勾勒与描绘,就让这素白的瓷器有了鲜活的生命!

都还会记得,那个由青花瓷组成的乐队演奏出来的音乐竟像深山之中飘来的袅袅?音,清脆纯净,宛如天籁。当姑娘们优雅弹奏的时候,你也许不会相信,这些华美的青花瓷竟可以弹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那声音,如汩汩清泉流入我的心田;那声音,如远际的歌声震撼着我的灵魂。

简单的两种色彩竟可以融合得如此恰如其分,瓷瓶上的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那巨龙,张牙舞爪,掀起滔天巨浪;小桥流水远处,缕缕炊烟从别人家里缓缓升起,近处草木长得甚为繁茂……如此种种,不得不令人佩服。

景德镇为青花瓷名镇。许久许久,我都觉得景德镇很神秘又有传奇色彩,不禁心生向往。一件件青花瓷瓷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珍宝,并诉说着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非凡智慧。

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而青花瓷的英语也是china!诚然,青花瓷是中国骄傲的向世界递出的明信片!

篇9:青花瓷作文450字

一生一梦里,一琴一手曲。一日换一季,一世等一聚。

当思绪拉扯着一切辗转进盛元的厚重,等细腻的笔锋在素胚上摇曳出灵澈的温柔,重叠的心事在烧窑里拼凑着倾诉的纹路。

几千年了呢,缠绕着多少人的绵柔悱恻,跟藤蔓一样,扯又扯不断,任它长啊,在多少个心房前彷徨几千度。青花,它不是莲,没有莲的灵动诱人;莲,也不是它,而它的`冰冷又让群芳为之动容,垂下饱满的温柔。

它掳获了几代烧窑人的心事,让为情而动的人们俯首臣称。素胚上的青花笔锋由浓郁的重彩转变成淡淡的美人,流转过青花的每一根细脚。

由元朝的厚重,再到明代的萧条,它一直温声不语,转眼碾过多少是是非非,它尽收眼底,成为重重印在瓶底的烙印。它尘封着多少荡气回肠,几度明媚离别,却含笑如初,庄严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我从千丝万缕的思绪中拉出身来,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瓷瓶。

它沉甸甸地在我的手中舞蹈,无声的歌里诠释着它的冰清却又不脱俗,落寞却又不伤怀,蔓延整个舞台的青花就一点一点在上面生长,不欢笑也没有哭泣,就那样努力地生长,在心中开出一朵圣洁的花来。

篇10:青花瓷五年级作文

一件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的青花瓷,引起了我那极细腻犹如落地的往事回忆。

那个,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的夜晚,我路过江南小镇遇到了公主。就在我们微笑相拥时,一位号称千王之王的黑老大来了,把你劫走。“黑老大”走时留下一句话:把失传已久的《挖鼻史》(作者:呆子)三日之后交出来,拿书换人。这本司马小千的名著我当然不能交给他,不光不给他,我还准备刺杀他。三天后,我来到了这个犹如墨水画的江南小镇,黑老大已经在那儿等待了,我说:“书,我是不会给你的,受死吧。”我就是传说中的王子,其实我姓王名子。我一直不明白,那个姓公名主的女孩长得圆圆的壮壮的,为什么居然还被绑架了!黑老大既然是老大,自然有一群手下,我们大战一场。这个团伙大概很久没打过架,咿咿呀呀讲究招式,光是好看,所以被我打倒了几个。黑老大却一把剑刺进了公主的胸口,然后把尸体带着闪人了。我看到公主眼中的笑意,仿佛在用眼神告诉我你走吧,我只是一个叫公主的女孩而不是真正的公主,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不值得你做这么多。

多少年了,我还在找公主,人们说她早就不在了,可我总会笑笑,然后去下一个城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篇11:青花泪作文

第一主题:三个地区民间元瓷爱好者、研究者、收藏者的相聚交流鉴赏

活动要求参会者携带一至两件残片、残器或自认为是元青花的整器,供大家交流观看探讨,让大家针对元青花的收藏、研究和认识发表各自不同观点。活动一开始,来自陕西三边、宝鸡、内蒙古阿左旗及宁夏石嘴山、中卫、吴忠等地的藏友,冒着严寒,带着珍视的宝贝和对专家的信赖,来到宁夏参加了活动。

为了发现民间元青花的踪迹,宁夏收藏协会特邀宁夏文博界专家和宁夏及内蒙古、陕西收藏界的数位瓷器鉴藏家,对藏友所携带的瓷器进行背对背鉴定,并事先约定暗语,在瓷器上贴上标签,本着谨慎、科学、客观的态度,鉴定初步结果暂时不做定论,也不对外公布,留待赴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后,由国家权威专家再做第二次鉴定。

活动一开始,十几位专家被分成三个组,在三个房间内分别开展鉴定活动。参会人员几乎每人都携带了一至三件藏品等待专家鉴定。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拿出宝贝请在座的文博专家给掌眼,并与专家交流元青花的鉴定要素;还有很多藏友在等待专家出鉴定结果时,不失时机地与专家沟通、交流。

其中一位从内蒙古阿左旗赶来的藏友拿出了一件梅瓶,专家董义上手细看之后,贴上了盖着自己印戳的不干胶标签,并在标签上写下了阿拉伯数字“3”。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他在有的藏品上写的是“1”,有的写的是“2”或“3”,这些数字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专家说“暂时保密”。

宁夏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文物艺术品物证鉴定技术研究所和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这两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特聘专家王治国先生,在活动前数月碰到一位来自陕西定边的资深收藏家携带一件残器元青花象耳瓶请他鉴定,经由他用微观痕迹学的鉴定方法鉴定,认为元青花的微观痕迹证据充分,应是元青花无疑。一个月后,此瓷瓶又经来宁夏的央视鉴宝专家丘小君、蔡国声用传统目鉴方法鉴定,他们也一致认为这是真正的元青花。此次参与鉴定活动的十几位专家在面对这件器物时,他们都在不知此前鉴定结论的前提下,也一致认为此象耳瓶是一件元青花真品。尽管如此,组织负责人王治国说因我国元青花鉴定理论争议较大,为慎重起见,最终结论有待于等最后与国家文物司法鉴定专家和国家传统目鉴专家的鉴定结论对接一致后,再做最后结论。

第二主题:赴上海博物馆参观“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

因参观展览的人员地区分散、行业各异,故按集体组织自筹路费、自行互相结伴参观、自行安排时间参观三种形式,组织各地藏友赴上海博物馆,近距离、多角度、亲眼目睹了90余件圣物元青花,参观后藏友们均感叹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第三主题:交流上博元青花观后感和新的鉴赏认识

组织方借上海大展的东风优势,于2013年元月20日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一一元代青花瓷器大展”结束之日,举行了第三主题活动。那天,宁、蒙、陕陆续赴展返回的一些藏友,顶严寒冒风雪提前从各市县赶到活动现场,互致问候并畅谈参观后的体会感想,每个畅谈者那种自满、自足,尤似朝拜了“圣物”的神态、心情都完全溢于言表。他们各自谈了观后的眼力、知识、观念的进步感受,同时也深深感叹此次行程的所有付出和花费都非常超值。部分因各种原因耽误未能前往参观的藏友,听后也备感遗憾惋惜,并虚心向参观人员交流学习,反复饱览参观人员所带回的展品图集。

会议正式开始后,首先是陕西三边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文化馆馆长高彬畅谈他参观前专门详查了相关历史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赴沪后整整三天时间全部泡在展馆,反复观看、反复比较,从中学习总结了许多新的知识、经验和鉴藏的新发现;宁夏京剧团近70岁的高老师,也畅谈了他专程参观的收获体会;宁夏日报近70岁的老知识分子庞宏老师,也谈了他对收藏的体会;宁夏文史馆副馆长胡讯雷、馆员陈永中也分别谈了“收藏要如何结合学习历史文化进行收藏,提高收藏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他们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因时间关系许多欲发言的藏友都遗憾作罢。最后,宁夏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治国做了总结发言:一、此次赴沪参观后发现八处与传统鉴定理论不尽相同的观点。二、列举大量事实数据证明其民间遗存有一定数量的珍贵文物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三、总结近期文博、拍卖、收藏界的一些新动向。特别提到收藏已进入两至三年的理性调整期,让藏友如何应对寻找新机遇。

会后组织各地鉴藏家对与会人员所带藏品互相进行鉴赏交流。当天的活动得到了宁夏溯源古陶瓷研究所夏德亚所长积极的配合支持与参与。但终因定性和下结论事关重大,此次会议仍处于学习交流的层面,一切结论有待第四次活动时综合各专家意见再做出。

此次活动的两个特点:

一、参会人员的热情高。不少藏友都是冒严寒风雪、克服雪地开车的极大风险困难,分别从外市县专程赶来,其精神着实让人感动。藏家有来自陕西三边的,有来自内蒙的,有来自中卫的,有来自石嘴山的,特别是吴忠收藏协会,他们集体组织,从协会领导班子全部到场,并且每次活动都是如此,冒雪来银川参加活动已是第三次。其他市、县藏友也是克服各种困难,如期赶到。由于此活动消息由《新消息报》和《收藏快报》报道,故还有来自呼和浩特市和宝鸡的藏友,他们专程提前携藏品住在宾馆或亲友家按时参加了活动。另有江西,东北、广东藏友也打电话咨询,并纷纷发来了藏品照片欲想参与下一次活动。由此可见,广大藏友对此活动热情之高。

二、活动的文化氛围档次高。参与此活动的人员有一个特点,他们大部分都是干部阶层和知识分子。其中有政界、军界在职或退休的干部,还有多位颇有文化素质和雄厚实力的国企、民企的企业家。还有文博专家、高级知识分子、艺术家。他们到会后都非常注重学识交流、鉴藏知识交流,学术氛围非常浓,鲜见古玩生意交流。

篇12:青花瓷500字作文

那是几年前了,正值暑假,我们古筝学校的同学每天都在为“哈夏”音乐会紧锣密鼓地排练。演奏的曲目正是古筝版的《青花瓷》。演出的那段时间,每场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

上台前,我总喜欢抬头望着墨蓝色的天空,高远而幽深。青花瓷的前奏,也就在这时慢慢的飘入耳中,带来一阵自然的清香,夹杂着些许的紧张和些许的自豪。曲入高潮,悠扬的音乐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了淡雅的青花瓷,洁白无瑕的底色,衬托着婉转多姿的线条,一抹忧伤,一抹惘怅。我们抬起头,扬起手臂,让清凉的晚风拂过我们化着青蓝色淡妆的脸庞,站起身,慢慢地舒展着,舞动着,像一群翩翩飞舞的蝴蝶。到了尾声,音乐声,渐渐的淡了,轻了,我们站起身,双手垂于腹前,向台下深深的鞠一个躬。转身,走向侧面的台阶,嘴角带着一抹成功的欣喜。

篇13:青花瓷500字作文

我崇拜jay ,就是因为他的一曲青花瓷深深打动了我。我很承认,的确青花瓷有某种特定意义。再加上jay的甜美嗓音,唱的此曲更是引人迷醉。默默地,由内心世界向外,向外,一直地延伸,延伸…..似乎直到远古。仿佛这种细腻的感觉与丝丝动人的幽美,就是此曲的歌声所带来的。跳动的音符,闯进心扉,心扉敞开了门任其激起美妙音律,然后升华升华……此时,这醉人的意境,也许你就能真正地领会了。那是一种与自然的相融,沟通的传达……你是否也被这:“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所打动?你肯定会暗叹道:好一番风味,竟如银色月光轻镀了地面一层,幽风拂过脸庞,而且站在你的眼前,活脱脱地站在你的眼前----婆娑的衣柳,丝带般的长袖,更有美丽佳人着素衣,与之相称。白的,静的。多么柔腻,醉人心动,实乃至妙之极!慢慢品,你不只感到青花瓷的细腻有余而且书香满溢的泼洒也是甚足。亦是透发着清香,幽幽游哉。那种飘逸更让你如置身天青色的天地间,那般静寂,静寂……忽然,你又会惊异发现一位龙颜悦发的老书法家,身着与天青色搭配极妙的素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的一棵青翠色的杨树下,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遒劲地挥洒着,挥洒着……多么苍劲!美妙的意境,幽美的乐曲,传神的韵律,动人的歌喉组成了这曲妙甚至哉青花瓷!青花瓷……青花瓷……

篇14:青花瓷叙事作文650字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词中对青花瓷的描绘令我浮想联翩,我想象着青花瓷的美丽,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一幅图片,是青花瓷,情不自禁的点开……

图画中是十二对青花瓷的小碗,小碗上精心刻画了十二个月份的花卉,背面是对应花的题诗。这十二对康熙年间的小碗,让我爱上了青花瓷。

四月牡丹“晓艳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几个蓝色小楷点名了牡丹的.性格,图片上千层万层的花瓣包裹着小小的花蕊,挤着拢着,细看花纹,又是那样的清晰,清翠欲滴的蓝色勾出无限的色彩,一笔轻描绘出了牡丹的富贵与华丽。

我不禁为这青花艺术所称赞,多么精细的绘画,多么平淡的蓝色,却营造了独特的美。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几个蓝色小楷点名了荷花的性格,图片上整个荷花塘的荷叶包着一朵绽放的荷花,荷叶上的露珠缓缓落在水中,花瓣一层一层剥离开,清新透彻,淡淡的勾勒出荷花的清高孤傲。

我不禁为青花艺术所称赞,多么细致的描绘,多么质朴的画法,却营造了一种淡雅的美。

九月桂花,“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几个蓝色小楷点名了桂花的性格,图片上小小的桂花花瓣,簇成了一团,花瓣围绕着星星点点的两株花蕊,缠绕在树上,蓝色笔画点缀出桂花的善良淳朴。

我不禁为青花艺术所赞叹,多么唯美的画风,多么轻纯的花瓣,却营造出了一种淳朴的美。

篇15:青花刀马人物

从此,我迷上了京戏。有次看《吊金龟》,最后是《张义上路》,老旦挥泪望着张义走了,唱四句摇板,全是水词,但唱起来好听:“一见我儿出了门,不由为娘挂在心,将身且把寒窑进,且等我儿好音讯”。唱腔凄凉动人,声泪俱下。尤其第三句:“将身且把寒窑进……”,这位风烛残年老妈妈,简直是在哭泣,转身欲下,这几步路走得颤颤巍巍,腿如灌铅。这时已是夜来十点许,我的困劲来了,但又要看,就打着哈欠,流出泪来。后来,每当听到老旦唱二簧摇板第三句,我就要打哈欠流泪。后来才知这叫“条件反射”。经常看,也就学会,能唱:《追韩信》、《徐策跑城》、《斩经堂》、《扫松下书》、《坐宫》、《武家坡》、《逍遥津》、《吊金龟》等。

京戏里,武将穿的名“靠”,即“甲”。靠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圆领、紧袖。腿处有“靠排”。背有“背虎壳”,中插三角绣旗四面,叫“靠旗”。上场“起霸”。如三国戏中,关公、张飞上场,分左右两厢上,谓“双起霸”;一人上者,谓”单起霸”。一次,看《定军山》,裘盛戎起曹操,高盛麟起黄忠。曹操登山(旧时京戏无布景,登山就是跨上椅子,登上桌子即行)。手执令旗,走向山头时,是背向观众,这几步路,就博得观众满堂彩声。这暂不表,且说高盛麟所扮之老黄忠出场,黄冠黄甲,白满。上,起霸,伸手,抬腿,都有掌声。妙在突然转身,背后四面靠旗,平整地直立,转定徐徐落,纹丝不动。可见名角之功夫绝活,名不虚传,叹为观止。

篇16:写青花瓷说明文中学作文

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与烈火的升华,是唯美与坚强的交融。

毛笔在宣纸上走出笔锋的浓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浓艳的牡丹,高远宁静的泼墨山水轻轻地绘在我身上,镂花的香炉升起的檀香的白烟萦绕在我的周围。我就是这样,富有灵气的出生。那似乎是诗人在用妙言佳词制造一个梦,一个轻柔飘逸的美梦,正是那些唯美与浪漫让我拥有了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但是,梦醒了。

一团泥,一滩水,一些飘渺的诗意,却是一脸的土色,那些彩釉怎么也显不出山水的高远。

因为,我脆弱。

直到,我看到了那隐藏于烧窑的烈火,看到他那狰狞的面孔,看到他那群魔乱舞的身躯。一股恐惧涌上心头我即将进入这残酷的烈火中!当他们在我身边猛然的腾起,我惊恐的瞳孔涣散了,那是一阵又一阵的绝望此伤者我脆弱的心房。哪些烈火撕咬着我的瓶身,由他们鲜红的爪牙一点点吞噬我的釉料。我几乎听到了瓶身发出的吱吱声,千年的烈火炙烧着我易碎的灵气,火焰跳动闪烁着我痛苦的素胚,那些可怜的山水和花鸟。在一阵阵殷红的狂浪中,我满眼殷红的眩晕。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当我再次睁开眼,我看到了蔚蓝宁静的天空,柔和洁白的云朵,还有我的主人欣慰的笑脸。

我在灵气中出生,又在烈火中重生。曾有人誉我“明如镜,青如天,声如磬。”于是我得以传世,靠的是那些烈火赐予我的磨难,磨砺出我的坚强。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在精致的木架上看帘外细雨打湿芭叶,在文人墨客的手中看白纸黑字中皎洁的月色,在乱世飘零中看浩瀚的大漠炊烟了了升起。我传世千年,依旧美丽不减,那是烈火赐予我的一切。

我,终于不愧为一尊青花瓷。

上一篇:新坊村部分农民收入构成的调查证明材料下一篇:写唱歌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