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2024-04-19

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共6篇)

篇1: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在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重要地位,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在整个共青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今天省委专门召开全省高校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会议,XX副书记作了讲话,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青年工作、对高校团的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政治决心。下面,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高校党管青年工作,我就当前我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考虑作简要发言。

一、近年X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进展和现状

一是聚焦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主业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各高校共青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X”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团课、进网络、进社团,成为高校青年理论学习常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省—校—院”三级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每年培养近X万名各级“青马班”学员,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及青年人才培育的龙头项目。成立X团学新媒体联盟,全省X所高校X个团学新媒体组建了新媒体矩阵体系;全省高校成立近X万支志愿服务队,X万名大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二是在各高校党委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高校团学改革推进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省已有X所高校团委单独设置,其中X所为改革后单独设置。X所高校团委书记落实校内中层正职待遇,其中X所为改革后落实。X所高校团委增加专职团干编制和工作力量X人,缓解了高校团委缺编缺人的状况。各高校按照《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改革。按照《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通过改革,高校共青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积极作为的态势和局面进一步形成。

三是高校共青团扎实推进基层团建“命脉工程”,软弱涣散团组织整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以全省推进“智慧团建”工作为契机,推动高校团员、团干部和团组织基本信息全面梳理、核准和入库,全面完成了组织树建构、团员报到、团费收缴、团籍管理等智慧团建任务。X高校共青团进入了一个基础团务全面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崭新阶段,扭转了以往困扰多年的“学社脱节”等突出问题,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为下一步夯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是高校团学组织积极努力服务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青年学生广泛参与“X”“X”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X”X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校两级参赛学生首次超过X万人。“X计划”X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累计资助项目X个,获得各类专利和著作授权X项。省部共建“X”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融资X亿元。“X”X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招募学员X人,培育大批青年大学生明星创业企业。“X”X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每年超过X万家单位为大学生提供超过X万个实(见)习岗位。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社会大课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动员近X支队伍,超过X万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整合社会资金近X万元,招募近千名大学生走进X地区X所乡村学校志愿支教。“西部计划”每年选派约X名志愿者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建设。X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和校园文体艺术节连续举办X年,每年吸引近X万大学生参与活动。

五是高校共青团积极参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工作。

成立X共青团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联系高校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建立“全团抓学校”工作机制。制定《X高校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X共青团校园舆情应急预案和紧急响应机制》《X高校共青团信息报告制度》等系列制度,不断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高校团学风险点梳理排查工作。大规模举办全省高校团委书记、负责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专职团干部、二级院系团委书记等培训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政治引领“最后一公里”尚未真正打通。

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工作仍存在“有形无神”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倾向,思想政治引领并未有效贯穿于团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距离“入脑入心”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落地落实力度不足。

当前,全省绝大部分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已经执行,但是不少改革举措仍须落实落细,“上热下冷”“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依然存在,改革“红利”需要进一步释放。全省大部分高校校级团委干部配备还达不到改革要求,二级学院团委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团干部。有的高校学生规模接近X万人且是多校区办学,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要求校级团委最少要配备X名专职团干,实际上只有X名专职团干在岗。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当前,高校团的基层建设对标党的建设差距较大,存在有效覆盖不足和软弱涣散等问题。高校学生团支部书记的存在感普遍不足。如何进一步夯实基层建设、激发基层活力,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有效覆盖和影响力,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当前亟需“补课”的关键内容。

(四)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管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面临挑战。

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学生干部作风有待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舆情事件中“学生干部”概念的“泛化”“标签化”“污名化”导致优秀学生与学生组织离心离德,既不加入,也不支持,导致学生组织干部队伍和工作有退化的倾向。这些都成为当前高校团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有更多改革参与感和获得感,成为检验团学改革成效的一把衡量“标尺”。

(五)青年大学生骨干培养力度不足。

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培养模式比较僵化。不少高校开设的骨干培训班,主体课程是公文写作、政务礼仪、演讲口才等,培训体系不完整,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情况比较严重。学校层面往往缺乏成体系的团学骨干轮训计划和专项经费,类似团支部书记全员培训这样的基础工作都还没有做到,等等。这些距离为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引领。

联合省教育工委着手制定《X》。进一步深化“X”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举办系列研讨班,开展团干讲党团课活动,充分发挥团干部领学和团组织带动作用。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引领,打好新形势下的网络阵地争夺战。联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共同实施“青马工程”,突出其作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作用。

(二)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工作,以良好工作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党的领导下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与相关厅局单位齐抓共管、信息互通,敏锐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落实“全团抓学校”,做到正面引领和防范风险“双轮驱动”,聚焦团学工作四方面重要点领域,为维护高校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做好保障。要推动建立团学干部常态化培训及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培训提升素质、改进作风、防范风险。

(三)以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引导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高校共青团以及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

继续狠抓“命脉工程”和“智慧团建”工作,扭转基层团支部薄弱、团组织的无力状况,让共青团的每个细胞活起来。持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争取高校党委的大力支持,落实团中央、教育部有关校级团干部编制数和二级学院最少配备1名专职团干等要求,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与省委教育工委密切合作,紧紧依靠高校党组织,按团中央、教育部要求协同做好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

(四)围绕“X”工作部署、X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引领青年大学生奋勇建功新时代。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推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力争扩大第二期“X计划”X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的实施规模,推进X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同频共振、互动融合。

篇2: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矛盾突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致使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在这个特殊时期,扶持青年创业、就业,以创业促就业,成为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任务。

一、青年就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企业改制增多,拆迁征地增多,部分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数量骤升,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在2300万需要就业人数中,下岗失业人员约为1300万人,青年约占30%左右;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青年占绝大多数;在农村1.5亿富余劳动力中,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年。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存在着供求矛盾,也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不容忽视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新增青年劳动力需要到城镇就业。从全国就业形势分析可见,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做好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迫在眉捷、刻不容缓,同时更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青年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自身素质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创业的实现。在待业青年中,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青年群体,下岗青工中多为知识老化,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弱的企业青工。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不断涌现,这些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下岗青年和待业青年由于素质低,从而制约了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就业,成为下岗青年转轨、待业青年上岗难的最大妨碍,造成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青年就业观念陈旧落后,束缚就业和创业的实现。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上所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使青年对政府对企业仍抱有十分强烈的祈盼、等待和依赖心理,很多青年在机会面前进行了自愿失业的选择。一些青年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就业机会;有的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缺乏跨行业、跨地区的长远眼光,固守田园;有的希望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愿去做临时工和季节工,从而出现了“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交织在一起的怪现象;三是青年经济基础薄弱,制约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待业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职业,从事就业,没有资金来源;下岗青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较短,在企业时工资水平就很低,他们有一些积蓄,由于结婚生子也花去了很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因此需要就业和创业的青年,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青年自主创业的实现。

从团组织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培训——指导——安置的良性的培训就业机制。在过去,团组织也费尽心机的在青年培训上下功夫,免费为青年进行各种培训。但是,对青年就业培训存在着学习技能、培训规模、培训内容选择的盲目性,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也不到位,一部分青年培训后仍无处上岗,无人介绍上岗。这就反映出培训的实用效果不佳,导致了培训和安置就业的脱节,没有形成良性的培训就业机制;二是各地团组织互动的用工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以往的青年就业与再就业的安置上,团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青年的安置寻找门路,寻求就业途径和渠道,但是,以往的工作都是“单打一”“一厢情愿”的安置青年。尽管倾注了团干部大量的心血,安置的渠道和途径也很狭窄,安置的结果也不尽理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外部环境亟待改善。政策中,虽然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运作中,这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和权力部门,由于认识不高,理解偏差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往往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客观上削弱了政府支持的力度,挫伤了青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二是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私营、个体户把下岗青年当成廉价劳动力,利用下岗青年多,急于再就业的心理,私招后,不能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同下岗青年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同工不同酬。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使下岗青年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部分企业在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问题上态度不够积极。部分企业一旦有点不景气,不是想方设法去扭亏增盈,进行内容挖潜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企业富余人员加以开发和利用,而是坐以待毙,把部分富余人员当作包袱,特别是有的企业为了减员而采取一刀切,企业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一刀切下来的60%以上是青年人。企业简单地将下岗分流人员推向社会,加重了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负担;

三、推进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的政策策初探

四、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服务青年以创业促就业

(一)营造创业氛围,引导青年投身创业。一是统一行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青年创业行动统一的口号、标识、歌曲,在适当时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文化,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较为浓厚的鼓励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二是举办论坛。举办青年创业论坛,研究涉及青年创业的前沿问题,强化对青年创业的理论指导。充分发挥青联等资源优势,邀请具有一定影响的青年企业家现身说法,畅谈创业经历和创业感受,激励更多的社会青年树立创业意识,迈出创业步伐。三是树立典型。开展“青年创业奖(创业之星)”评选活动,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加强宣传。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滚动宣传、立体宣传,掀起青年创业的热潮,最大限度扩大青年创业的社会影响。

(二)落实资金扶持,促进青年成功创业。筹资设立“青年创业支援基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设立基金,以个人申报、团组织推荐、竞赛选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等途径,评审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等青年创业项目为重点的“青年创业支援计划”项目。依托相关单位、部门或机构,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参与青年创业贷款的融资和管理,与财政局、各银行协调担保方式,联合当地金融机构,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争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授信,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程序,为创业青年提供低息贷款。为切实解决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成功创业,选派优秀团干部充实到“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一线开展工作,开发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新方式。同时,加强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青年“结对创业”活动,让有资金的青年与有技术的青年通过合作创业,形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良性聚集。也可采取现金入股的方法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既帮助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中资金困难,又让社会闲散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三)搭建服务平台,提供青年创业先机。通过流程化、项目化来实现“一站式”服务。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把团组织的创业服务部门或机构建设成为面向广大青年的创业服务站,让他们通过团组织的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地走上成功创业之路。实现“一站式”服务,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项目运作,从具备条件的青年创业者向团组织提出申请之时,即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咨询、培训、融资及跟踪辅导等服务,逐步实现服务过程的流程化和项目化。比如在创业融资这一环节,青年创业支援计划设计安排若干条服务途径,对于一些初创型的项目安排小额资助,对于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项目协调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于科技型项目则联系推荐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接洽。同时,建立必要的衔接工作推进流程,力争把对每个创业项目的服务做实做好。

(四)构筑培训体系,提高青年创业能力。

1、加强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发挥团内资源,利用团属青少年宫、团校等阵地,建设县、乡(镇)、社区三级培训中心,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成立青年创业培训中心、SYB培训中心,走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努力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培训体系。

2、成立创业讲师团。结合青年创业培训的实际需求,组建专业教师团,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高校教授、SYB培训教师、职业指导师、青年企业家作为青年创业培训的主讲教师,相对应设计一批精品课程,成为全区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共享资源,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训实效。

3、广泛网络有志创业青年学员。采取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征集有志创业青年、团组织层层推荐青年培训学员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对学员进行意向性筛选,对有创业志向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员优先进行培训。

篇3: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问卷的设计基于对义乌市青年群体的初步访谈和文献研究, 包括《义乌市青年从业状况调查》和《义乌市青年创业状况调查》。创业属于一个动态过程, 所以本次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义乌市20-40岁青年及部分在校大学生, 由此将调研对象分为“已创业者”、“未创业者”。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如下:已创业青年发放数为500份, 回收有效数为476份, 有效回收率为95.2%;未创业青年发放数为500份, 回收有效数为490份, 有效回收率为98%;合计1000份问卷, 有效回收数为966份, 有效回收率为96.6%。

问卷回收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初析, 并结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义乌青年的从业创业状况 (包括创业始末、思想动态、所需要的支持和要求等) 进行了解和研究。

一、义乌青年创业的五大难关

1、创业理论知识匮乏。

创业, 对于青年来说, 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涉及创业板块的学习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踏上社会之后, 创业类培训也是少之又少, 即使有, 一方面培训内容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备性及权威性, 另一方面, 青年本身接受培训的动机较弱, 调查发现, 只有13%的青年参加了创业相关培训, 大部分青年只能依靠媒体、亲朋及亲历创业过程慢慢累积创业经验。许多青年对创业兴趣盎然, 但由于资金、信息、心理等准备不足, 未能按计划付诸实施。创业机遇也是十分重要的客观因素, 把握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时机是决定创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实状况显示, 大部分青年对创业机遇的选择和把握缺乏有效的创业知识, 虽然有满腹热情, 但面临困惑, 却不知从何入手。

2、创业资金难以到位。

俗话说, “无米难为炊”。没有资金, 再好的创意, 再好的技术, 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你创业中遇到最难解决的问题?”的回答中, 53%的已创业者选择了“资金”, 70%的创业者选择了“筹集资金”。创业资金是创业者创意和想法得以实施的“神笔”, 没有资金支撑, 创业就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访谈数据了解, 绝大多数青年创业的初始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家庭劳动所得的积累。

3、相应创业政策缺乏。

树木的生长需要良好的环境, 创业亦然。创业萌芽、成长、成熟阶段, 都需要政务各个职能部门着力配合, 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保障和创业资源。目前, 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多倾向于下岗、失业人员, 对创业者的关心和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4、有效创业指导缺失。

在对已创业青年中的访谈中, 多数青年表示在创业过程中, 特别是创业之初, 难以有效管理, 在生产、人事、财务和销售等方面都频繁出现失误和漏洞。

5、创业信息无从获得。

进入信息化时代, 市场经济体制下, 信息的获取是创业成功的一大利器。在“创业信息获取的质量”一题中, 未创业者和已创业者选择“所获得信息及时却不准确”、“信息准确但迟滞”两个选项分别占总数的78%和56.8%, 这很大程度反映义乌青年创业所获信息的质量及及时性方面亟待提高。在访谈过程中, 发现青年创业信息相对较为分散, 收集较困难, 且常出现不够准确和迟滞现象, 缺少综合性创业信息供应平台。

二、共青团如何促进青年创业?

1、认知引导, 搭建创业理论学习平台。

在知识经济社会, 学习知识, 积累知识, 应用知识已成为青年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团组织应该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活动, 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通过各类活动有效带动创业群体学习。面向大学生、创业青年等群体, 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 积极探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共青团协调、专业培训机构承接、青年自主选择”的培训模式, 搭建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公益性的素质培训平台。针对未创业青年, 推进KAB创业教育项目, 开展名企校园行、模拟公司实训等工作, 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针对已创业青年举办“青年大讲堂”活动, 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开展经济形势、政策解读、前沿领域的培训讲座。

2、资金保障, 完善资金融通体系。

创立青年就业创业扶持体系, 营造融资环境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针对当前青年创业中的困难, 将国家现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普及到青年创业人员, 诸如银行的商业贷款、小额贷款等, 以及在减税减费减开业手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使青年与其他社会创业人员享有同样待遇。以政府为主, 社会支持为辅, 设立创业专项基金, 并向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适当倾斜, 同时, 鼓励创业青年吸引风险投资。

3、政策护航, 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立足国家创业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联系协调优势, 对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有关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培训帮扶和综合信息等服务政策进行专门研究和整合, 出台符合青年就业创业情况的专项计划, 最大程度地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优惠政策, 搭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对接畅通的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平台, 优化青年创业的环境。

4、实践先行, 整合实践服务平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 为创业青年提供多功能、高质量的各类服务。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所、青少年活动中心, 借助社会职业培训机构, 整合实训基地。着力发挥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力量, 开展创业导师帮带计划, 指导各地建立创业导师库和创业青年人才库, 以“项目导师”的模式, 为创业青年组织灵活多样的对接活动, 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市场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

5、新媒体助力, 营造信息服务新环境。

信息时代, 信息资源获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走向。新网络浪潮的来临, 意味着共青团应加快转变信息供应方式, 建立以微博、博客及创业综合性网站于一体的信息供应平台, 集合创业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相关政策、资金融通、实践机会、人才流通等方面内容, 并实时更新, 使得创业者和未创业者亟待获取的信息唾手可得。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R].北京:2012.

[2]李小豹.大学生创业如何平稳度过资金关口[J].科技创业, 2003 (10) .

[3]李耀珠.我国青年创业态势及成功创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06) :35.

篇4: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关键词: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现状;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找准青年工作的切入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使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是摆在企业共青团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团组织的工作定位、任务目标不明确

日常工作中,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主要呈现为辅助性、从属性,表面化、非体系化。因此,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组织设置、活动开展、参与程度等都受到生产经营状况、上级党组织、专业部门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很难参与到生产组织、技术创新研究等业务流程工作中,容易导致共青团和青年组织没有准确定位,任务目标不明确。

(二)团组织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企业的第一任务是生产经营,团组织在目标上不能与企业很好保持一致,无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被企业排斥,工作也会被弱化。共青团工作不能也无法影响生产时间,当生产任务较紧时,无法安排时间开展共青团的工作。

(三)团组织的吸引力减弱

一是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二是团内活动的单一化。共青团开展的传统活动,逐渐失去舞台,吸引不了青年参加,也服务、教育不了青年。

(四)团员成份复杂化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员工逐渐老龄化,使基层团组织的青年人数处在一种动态状况,青工上岗、换岗、离岗等情况的变化,以及用工形式的多样都给给基层团支部的人员管理和设置带来困难。

(五)网络发展对共青团工作提出新课题

网络培养了青年的现代观念,拓宽了青年的求知途径,为青年扩大了交往和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但网络也会危害青年的个体身心健康,削弱了青年对社会诚信的认同感和责任心等,给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六)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

一是基层团干部兼职化。二是一些团干部缺乏工作激情。三是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二、开创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新格局的思考和对策

(一)引起党政重视,树立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1.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组织要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企业中心工作开展青年工作。要强化“政治意识”,正确理解党政领导要求,引导广大团干、团员青年不断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干好共青团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本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党政的支持。

2.共青团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思想。无论是投身于企业的技术革新,还是为企业献计献策,无论是处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青年都是大有可为的,要做好自身建设,真正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及年轻人的优势,以此引起党政的进一步重视,提高地位,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明确工作目标,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

1.创新创造,服务发展。团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技术、服务、管理创新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要紧密结合新设备的运用、新工艺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积极围绕高效率、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技术指标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涉及生产、修理、服务、团务技能等形式的“青年岗位能手”比赛。要从解决企业急需、生产必须的问题出发,把那些立意新、效益大、青年职工力所能及的项目确定为创新课题,找准定位,切入工作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实施攻关。

2.创建品牌项目,做到“一团一品”。组织开展“品位较高、形式别致、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满足青年求知、求美、求新的精神需要。要结合和尊重团员青年的个性特点,切合实际开展活动,做到一个团支部创建一个品牌活动,推动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新亮点。

(三)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1.转变共青团工作职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前进与变革,青工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团组织工作有了新的转变。主要是向帮助青工实现人生价值转变,这种转变也是新的时期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新的任务。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要积极培养团干部的三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做勤学、擅学、活学;二是执行能力,贯彻发展要求,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三是办实事能力,针对一个活动项目,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发展。青年工作通过创建QQ群、微博,创建“青年网络论坛”和“企业共青团”工作网站等形式,共青团之间快速沟通、动员和响应,构建与各级团干部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全面、直观地掌握团员青年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最大范围地对青年的进行思想引导,为青年提供工作动态、生活资讯、生活支持等服务,提供学习、交流、交友及展现自我的平台,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冀芝.企业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及工作思路[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篇5: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

各基层党组织: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园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为建设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现就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选择、青年群体结构、青年需求正在 1 发生深刻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对于促进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对于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党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努力把全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思潮,把握当代青年特点和青年工作规律,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质,动员组织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3、明确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领导的总体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支持共青团依照法律和团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相统一,坚持体现党的要求和照顾青年特点相统一,坚持发挥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相统一,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构建“党工委领导、管委会 2 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年工作格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党工委、管委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参与民主政治和社会监督、代表维护青年具体利益的社会职能进一步实现,青年成长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党与青年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健全和完善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机制

4、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各项制度。党的领导是做好青年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要充分认识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热情支持共青团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各街道党工委要有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要有一名行政领导同志联系共青团工作。每年集中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的重大问题不少于两次。要建立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汇报,统筹规划青年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5、坚持和完善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的体制。各单位党组织在对共青团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上领导的同时,要支持共青团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团的上级组织对下 3 级组织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制度,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下级党组织。各单位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组织的书记、副书记时,要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的意见。

6、健全和完善管委会指导、管理、协调青少年事务的机制。充分发挥管委会在青少年事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支持共青团完善社会职能、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将青少年的教育、维权等社会性事务更多地交由共青团办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三、发挥共青团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中的积极作用

7、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作用。围绕园区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发展目标,以青年创新、创业、创效等活动为载体,拓展共青团参与经济建设的空间和领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为青年开展技术、管理、营销、服务创新搭建平台,引导青年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作贡献。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活动,引导青年立足岗位诚实劳动、安全生产、创业创新。在青年中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4 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突发应急事件、危难险重任务、社会志愿服务中的突击队作用。

8、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头脑。发挥共青团在组织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坚持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社区、手拉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青年引领风气之先的作用。通过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途径,发挥共青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全团带队”,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优势,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

9、充分发挥共青团培养、凝聚青年人才的作用。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将青年人才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统一规划。发挥共青团在广大青年中的政治和组织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和劳动技能,建设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大军,组织动员青年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对共青团开展的青年技能培训、自主创新、就业创业、5 社会实践和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活动,给予资金、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制订扶持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青年就业。要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人才信息和推荐意见,建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10、充分发挥共青团代表青年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各街道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包含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内容;制定涉及青少年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时,要吸收共青团和青年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设立涉及青少年权益的专门机构,要吸收共青团代表参加;要进一步畅通青年参政议政的渠道,发挥共青团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中的监督作用,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

11、充分发挥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维权实体建设和机制建设。支持和指导各级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维权岗”开展青少年维权和服务活动,加强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青年就业、就学、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支持共青团开展各种扶助活动,为下岗失业青年、城乡低收入青年、进城务工青年、残疾青少年和经济困难学生等困难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 6 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支持共青团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履行职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进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12、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要层层建立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党组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党的书记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有力、基础牢固和充满活力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每年要对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团组织的换届工作,保证团组织按期换届。基层团组织按期换届的时间,应尽量与党组织换届时间相衔接。在换届之前,党委组织部门要主动与上级团组织沟通,就有关换届的人事安排等问题充分协商。

13、重视和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党章、团章规定建立团的组织,设置团的机构,为共青团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对已建立党组织而未建立团组织的单位,党组织要抓紧把团组织尽快建立起来,并积极开展工作;对目前尚未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单位,在筹建党组织的同时,要同步筹建团组织; 7 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但具备建团条件的单位,上级团组织要通过努力,先把团组织建立起来。要创新农村团建,因地制宜的构建区域化团建网络;振兴企业团建,推行联合建团、挂靠建团、依托建团等模式,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力度,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为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加强学校团建,有效发挥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展社区团建,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14、不断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各单位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指导和帮助团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员的教育管理,强化团员意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要鼓励和督促团组织在保证团员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团员队伍。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团组织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各级党组织特别要重视支持团组织开展“双推”工作。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15、积极构建广泛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进一步理顺团组织与少先队组织的关系,更好地肩负起“全团带队”的职责,支持少先队健全组织体系,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同青少年的广泛联系。国有企业、街道要积极探索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整合各方面力 8 量共同做好青年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青年中心建设,加强对各类青年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培育和发展各类青年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社会化体系。

五、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16、要坚持高标准选拔配备团干部。各级党组织要从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团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要把那些能够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工作扎实、热爱共青团事业并在青年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配齐配强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各街道党工委在选配团委正、副书记时,要按同级党委、行政职能部门的正、副职条件配备,并享受相应待遇。新任区直团委(团工委)、团总支、团支部书记或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兼职团干部不宜超过两职并要以团的工作为主,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团的工作。

17、要切实加强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和转岗输送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把共青团作为党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要把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的干部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要注意在优秀团干部中选拔、培养党政部门的后备干部。要将团干部转岗工作纳入各级党的组织部门管理中,同党政干部交流轮岗和下派锻炼结合起来,9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输送工作,努力建立起能进能出的团干部流动机制。各级团干部在岗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六、为推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8、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共青团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机关、学校、企业、街道团的活动经费应按有关规定予以保证。共青团组织要依靠社会力量,争取社会支持,不断增强为青少年服务的实力。

19、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共青团的基层基础建设,支持共青团开展团建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要将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建设和改造的步伐。要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训练基地和社会公益活动基地的建设。

中共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2009年2月18日

主题词:青年 共青团工作 意见

抄报:市委

共青团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委员会 2009年2月18日印发

(共印

篇6:关于青年共青团发言稿

各乡镇团委:

为认真贯彻团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进乡镇团委团建创新和团的工作方式创新,整体推进区域共青团建设,团县委研究决定开展乡镇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项目领办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单位 各乡镇团委

二、项目申报时间 2008年9月30日前

三、项目内容

1、建立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

项目标准:①建立健全合作组织档案,分类规范管理;②成立合作组织(协会)领导班子,并制定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符合建团条件的建立协会团组织;③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基本力量,每月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不少于一次,同时对农民进行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约束,带动广大青年农民走科技兴农、产业化兴农之路。

2、建立流动团支部 项目标准:①建立健全外出务工青年档案,选择在本乡镇外出务工团员集聚地建立流动团支部,并建立健全团支部工作档案;②团支部要做到五个有: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阵地。③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招工、就业、婚介等信息、维权服务,举办招商推介等活动。

3、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

项目标准:①在镇直机关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吸纳、凝聚优秀青年(不少于50名)团结在团组织周围;②建立健全青年工作委员会档案,分类整理委员名册、工作制度等相关档案; ③建立乡镇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两个月开会1次;④有一套领导班子,有必要的活动阵地和经费,有正常的活动。

4、建立农村青年信息库

项目标准:①把本乡镇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建立信息库,包括文档版和电子版;②信息库录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通讯方式、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或务工地点)、从事行业等必要信息,信息要真实、可查;③依据农村青年从事行业或区域分类归档,并在其中发现和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创业青年招商引资信息员。

5、成立乡镇工业集聚区团工委

项目标准:①依托乡镇工业集聚区成立团工委,不断扩大团建工作的覆盖面;②团工委要达到“七个一”标准:召开一次团组织成立会议,有一个团工委班子,有一块团组织牌子,有一份团员青年花名册,有一本团的活动记录薄,有一个活动阵地,有一套工作制度;③指导乡镇工业集聚区内符合建团条件的企业建立团组织。

6、加强青年中心建设

项目标准:①组织建设好:成立了由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将青年中心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成立青年中心理事会,并召开理事会议选举产生了领导议事机构;②经费运作好:通过发行青年卡、会员卡收取部分会员费,设计开展各种服务项目收取部分费用,争取会员单位的支持加强青年中心建设;③队伍建设好:⑴、工作队伍建设好:青年中心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领导人员,下设机构均有工作人员负责;⑵、会员队伍发展好: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工作,广泛吸纳青年加入青年中心,认真做好会员登记、注册、管理等工作;④阵地依托好:⑴、工作场所:有一处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并配备电脑、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青年中心已挂牌正常运转,青年中心章程、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等制度上墙。⑵、活动阵地:针对青年需求采取自建、联建、冠名、赞助等形式建立阵地,并结合本地特点,做好包括维权类、培训类、教育类、娱乐类等在内的各类相关阵地的建设工作。⑶、宣传阵地:制作青年中心活动巡礼展板,设立青年中心信息发布栏,定期上报信息,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⑤机制建设好:建立青年中心章程,建立完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建立内部管理制度、青年卡(会员卡)管理办法。

7、实施青春创业小额信贷工程 项目标准:①与当地联社或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联系,出台青春创业小额信贷工程相关文件和优惠政策;②建立农村创业青年人才库,把人才库信息及时报送当地金融部门;③帮助农村创业青年申请贷款,并扶持农村青年创业。

8、建立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和乡镇青年QQ群

项目标准:①依托电信或移动、联通短信平台建立共青团短信群发平台,大力发展虚拟青年组织,建立乡镇青年QQ群;②建立共青团短信群发信息库,联系人包括基层团干、优秀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青年代表;③依托群发平台发送团务知识、节日祝福、工作指南等短信,并存储以备查,利用QQ群开展网上团课、青年论坛,并保存记录;④乡镇青年QQ群推行实名制,QQ群不少于50人;

9、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周末行动

项目标准:①建立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档案,并签定结对卡;②青年志愿者每个周末要与留守儿童联系不少于1次,每月直接见面不少于1次;③青年志愿者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心理、生活等辅导。

10、推优入党工作

项目标准:①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要先入团,团员入党要100%通过“推优”程序,党组织发展28周岁至35周岁的青年入党,需经团组织推荐;②推优入党要做好推荐前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确定推荐对象要经过五项程序:召开团员大会、团支部考察、公示、填写《“推优”推荐表》、报乡镇团委审定,乡镇团委再进一步考察审核后,签署意见向党组织推荐;③协助党组织做好考察工作,并建立健全青年党员档案。

11、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开展村容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标准:①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并建有档案、管理制度、证件,保存活动图片、信息;②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每月开展村容整治活动不少于1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补充新的青年志愿者。

12、开展“乡村之间”青年文娱活动

项目标准:①有一个不少于20平方米的青年文娱活动阵地(或广场),并挂一块青年文娱活动阵地的牌子;②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村与村之间的小型、多样、活泼的文娱活动;③每次活动有团旗、有图片、有资料。

13、开展乡镇团委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 项目标准:①一个活动场地(统一形象标志的20㎡以上的办公室一间);②一套办公设备(1.6米长的办公桌一张,椅子2—4把,档案柜橱一个,工作电话一部);③一部上网电脑(标准配置、宽带上网,建设省市县信息网络终端);④一座共青书架(配备图书200册以上,并及时更新);⑤一幅上墙挂图(统一标准制作1.2×4米的宣传挂图);⑥一套信息数据(全面开展所辖区域团员信息统计,并录入电脑生成数据库);⑦一个短信发送平台(定期给所属团员发送团情教育、节日问候、信息咨询等服务信息);⑧一套活动制度(有阵地开放日、定期召开会议,坚持组织生活、定期通过短信平台向团员发送服务信息,定期开展活动)。

14、开展农村团支部书记直选活动 项目标准:农村团支部书记“海推直选”要在同级党委(支部)和上级团委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并按照“公开、平等”的原则,科学制定其程序方法,具体程序和方法为:①推荐:推荐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②资格审查及公示:申报每个岗位的竞争人选应不少于2人方可进行,要由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依据竞争岗位条件,对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经审查合格后,召开会议,确定竞争人选,同时公布其名单,并通知本人。要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对考察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考察任务与要求。根据考察工作的需要,可选用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③召开推选大会:参加民主选举的人员应由全体团员参加,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会的,需全体团员的80%人员到会方可开会;④组织考核:根据投票结果,择优确定考核对象,并由考核组进行综合考核。对竞聘者的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由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确定某一职位任职初步人选;⑤任职公示:对拟定上岗人选名单以公告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接受群众监督。

15、开展“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共青信息共享工程”活动 项目标准:①依托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为农村团员干部教育培训及农村团员青年的信息交流服务;②通过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每年利用正腊月农村团员青年返乡高峰期为团员青年上一次团课,开展1—2次科技知识、进城务工法律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16、举办乡村青年文化节

项目标准:①围绕“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主题开展活动,以送政策、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送法律、送物资“六送”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5—7天的乡村青年文化节;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内联外引,积极争取党政重视。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增效、成才成长,丰富乡村群众业余生活等为目标,在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载体设计新颖、独到,内容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活动的设计要贴近青年、群众喜爱,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又要与中心工作结合;③要注重宣传,通过电视台、报纸、团刊等多种方式及时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人物,扩大农村团组织社会影响力。

17、开展团员青年“家家乐”活动

项目标准:①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家乐”为载体,以乡镇区域为统揽,以“沟通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青年之间相互交流”为宗旨,整合资源,加强乡镇、企业、学校、部门、团员青年的交流与合作;②设计的活动要以展现和谐家庭的幸福生活为主题,贴近青年,青年乐于参与;③每年利用节假日开展3次以上“家家乐”活动,并保存相关图片资料。

18、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体帮带村级团组织建设工作 项目标准:①整合本乡镇区域内青年文明号集体资源,建立青年文明号集体定点结对帮扶村级团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并签定结对帮扶协议书;②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开展扶贫助团、青年志愿者服务、科技培训等形式帮带村级团组织开展活动,每年活动不少于2次。

19、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或兼任乡镇(村)团委(支部)副书记工作

项目标准:①选拔“三支一扶”大学生或大学生村官兼任乡镇(村)团委(支部)副书记,选拔工作应在“三支一扶”大学生或大学生村官到位三个月内完成;②要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进行基层共青团业务知识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在基层共青团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奖励。20、开展“走进青年”团情调研活动

项目标准:①乡镇团委书记每年累计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走进青年”团情调研活动;②根据调研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并存档;③走访青年类型为:农村创业青年、学生团员青年、机关单位团员青年、外出务工青年、贫困青年、企业务工青年、少先队辅导员、校团支部(总支)书记、村团支部书记、企业团支部书记等;④调研后形成调研文章报团县委。

21、其它。

四、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工作项目化重要性的认识,要自觉加强学习和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正确理解创新的涵义,对重点工作项目在巩固夯实的基础上,进行有独创性、开拓性、典型性的实践、发展和完善;要通过新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性、长远性的做法和经验,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各级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注重把握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可行性、长效性和实践性,认真筛选和确定1—2项富有特色和创意的重点工作项目。在团的组织建设方面,重点按照“大团建”的总体要求,选择在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管理方式和工作运行机制上取得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为加强全县团的组织建设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创新项目;在团的活动方面,要围绕推进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选择申报一些能在引导青年全面提高素质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得到社会认可的创新项目;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探索设计有创新意义、团员青年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和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项目。

3、狠抓落实,积极申报。各级团组织要把创新项目的申报作为落实2008年度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梳理工作重点,积极申报实施方案。申报的创新项目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范围要达到一定的覆盖面。团县委将对每个工作项目视工作效果给予1000—2000元的经费支持。

4、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工作名称、背景、实施范围和目标要求、推进计划、具体措施以及预期的社会影响、制度机制建设等。实施方案申报材料纸张统一用A4纸、标题统一用小二号黑体、段落标题统一用黑体三号、正文统一用仿宋四号字打印,并在材料左上角标明“2008年度怀宁县共青团项目领办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式2份于9月30日前上报团县委,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hntxw@sina.com。

上一篇:从财税政策支持角度谈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下一篇:大寒时节朋友圈温馨问候祝福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