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0后创业成功的感想

2024-04-19

对80后创业成功的感想(精选10篇)

篇1:对80后创业成功的感想

从古代到现代就人们都离开不爱情和婚姻.也许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才是最幸福的.人也许活到80岁应该算好的.

如果要把年龄分为三段,那么80年半为 一段.想想我们80后的人大部分都是25、6左右,我也是刚好26岁。

也许这26年从小到读书到现在工作也许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那么还中间的26年就是我们的中年的时光, 因为我们即将要结婚生子变成为人父母,这26年时光全是为了自己的孩自和家里的老人,所以我不应该去计较我们的生活要有多快乐,多开心.多好玩,我们要 承担的家庭和生活.要勤劳的去劳动,要去创造事业来养活家人.所以好好的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及人生失败与曲折坎坷.去找一个彼此相爱的人结婚组合 一个幸福的家庭吧!不管对方现在是贫穷还是没有钱,幸福和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的,就算现在对方多有钱也是他(她)父母给的.等待他(她)父母老的时候.

到中年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如果你想结婚生儿养女,你必须创造你的家庭到你的子孙时代.只有等你过完人生过完三分之二的时候,也就是你50岁的时候.才 能体现你这一生的价值和财富,才能用镜子照亮你的人生,才能看出你这一辈有成功和失败有多少.

对于我个人来说:天下有五种男人:第一:是偷,抢,骗.卖和赌博的男人.第二:是好吃.不做事,成天游玩的男人.第三:是坐在大街上要饭的男人.第 四:是没钱不想吃不想喝,只抱怨生活想自杀的男人.第五:是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和自己的智慧想去挣钱改变命运的男人.所以对我来说我,我要做第五种男人, 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凭我的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去运用,我一来和是喜欢自己做事的人,所以以后我会选择做生意,不管生意大小,我至少是帮自己做事,勤劳与辛苦 也值得而且还自由有压力.

人生一辈子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却有几十年的光阴.每个人从母亲的肚子里生下来的那一天,没有那个人是强者和弱者,都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都是一个需要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跨过小学大门到中学,高中及大学的学习过程.为什么后来长大了.有的人成了有钱人.有的人成了平凡的普通人.这就说到了意志与命运的关系.怎样去衡量一生的价值.

从客观的思想上说:人从生下了那一刻,上天已经注定你这一生的贫穷与富贵,以及你这一生的生,老,病,死和你的婚姻,上天早已为你安排好了.只需要你在成长的过程去体现.如果从主观的思想上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是一个意志坚强,恒心勃勃,勤劳奋斗的人,贫穷也会让我们也双手去创造财富,去创造价值.去改变自己.

记得每一个人会走路的那一天,成为一和孩童的时候,父母就会送你去学校读书,就算家里有多穷,父母还是拼命的让你上学.目的就是让你长大了后成为有用之才,上完小学再上中学,再到高中就开始决定你的人生,在高中的时候你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也许就决定你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所以高中阶段成为改变命运的决定时期.记得当时在高中的我.我的班主任告诉我一句就是:如果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不然你永远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我深深的记那句话.

可是.当我们上完了大学,这个竟争的变化社会又开始复杂起来了,并不是当初想的那样读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面对社会的大学生数无胜数,大学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再工作的岗位中规根到底只不过是人才与真实能力的竟争.大学生也只能那那么一点工资和过上普通的生活.也许是社会在进步和变化,那么我们要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就靠个人的励志和你一个不怕失败的心.敢于去创新.敢于去挑战.敢于去创业,也许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真正命运.

今年阳光三月,我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一个创业的策划老师,他对我说过一句话:男人要想成功首先要具备自己充满最好的精神状态,还有懂得发型和整体衣服的形像包装.要想成功.唯有创业自己做生意.才是你成功的唯一出路.其实在我自己的心理我也最清楚一个人不能当管,只有自主创业,创造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创业可以让你成为最有财富的人,就如:李嘉诚的创业成为华人首富,正是因为他年轻的贫穷和励志成为现在的成久.也许也不是每一个人创业都可以成为有钱人,有些人一生拼搏一辈子这做那样做,到头来还是一个没钱人.有些人拼搏几年就有车有房有很多钱,这又说到了命运.如果你是一个命好的人.在你的人生路上自然有贵人帮助你.在好运的过程中你的生意会步步高升.如果你的命是一不好的人,就算你再努力去拼搏,在人生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遭遇和曲折,很难到达你成功的理想.

不管我们的命运是注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都要勤劳的去劳动,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饭吃,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吃,喝.睡.玩,不管你是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农村,在哪里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只要每天过得轻松,开心幸福就最好的日子,也许生活越平凡,自己就越幸福!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如果你真想自己变得富裕和有钱人.那么你就出你的学问和知识运用到你的事业上去,发挥你最喜欢职业,去做你最想做的事.也许只有创业做生意才会让你在短短的几年达到成功的理想.如果是男人,一定要找到一个自己最爱的女人.因为哪个成功的男人都离不开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支持,因为爱最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你的励志,再相信你的运气,也许真的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篇2:对80后创业成功的感想

初显才华

“我是傅光明的女儿,这是一个事实,我不否定这个事实,没有父亲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带着他的烙印我为之自豪。父亲一直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但有一点,父亲一定不会轻易将辛苦创下的事业交给一个毫无担当的人,尽管我是他的女儿……”

204月,傅芬芳尚未毕业,父亲傅光明交给了她一个不小的任务——负责一个三星级酒店的筹建项目。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放权”:从项目的设计、土地的审批、施工管理、资金的分配和酒店未来的运营管理,都由傅芬芳全权负责。傅光明除了给女儿1000万元的预算之外,其他的都不再过问。两个月后,从学校毕业的傅芬芳被任命为集团副董事长,从此她就一头扎进了这项任务中。

当时,父亲一副全然不管不顾的态度激发了傅芬芳挑战自我的愿望。初生牛犊不怕虎,傅芬芳铆足了干劲儿,下决心一定要向父亲交出满意的答卷。

“当时原设计单位的图纸不合要求,而三星级酒店的审批权又不在县级。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于是,我抱着大堆的材料去市里跑相关部门,一开始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在怀疑,你一小姑娘能做得了主吗?后来知道我是傅光明的女儿,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傅芬芳称,选择亲自去跑项目审批的各环节就是为了熟悉“怎样办一个公司”。而当时自己这张稚嫩的脸的确让人难以将她与这个上千万项目的总负责人联系在一起。

,圣农假日酒店如期建成,规格远比当初规划的高得多,而项目投资也被傅芬芳大胆地从1000万元追加到2600万元,这个追加并非盲目。“要达到三星级规格,很多方面的投入必须一步到位。”傅芬芳总能拿出让父亲信服的理由。不仅如此,她还进一步引入大量酒店管理人才,并制定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酒店管理体系。

酒店建成后很顺利地就通过了三星级评定。酒店运营井然有序,开业不到三个月,就已开始盈利。这在光泽县被称为商业奇迹,这一切都让当初抱着“亏了就亏了,让女儿实战练一把”心态的傅光明感到意外。

圣农假日酒店项目的成功运作展露了傅芬芳的商业才华,因此父亲将更多的“重任”放到了她的肩上。

空降“战场”

,傅芬芳再一次接受“棘手”的任务——负责圣农食品的管理。

“那时圣农食品一名高管出走自立门户,带走公司的大批销售人才、技术人才。公司过去所有业务都由这名高管负责,父亲和我都没介入过实际运作,父亲此时也不能给我太多的建议。”傅芬芳这样描述当时的艰难处境。当时不少下属都以报销签单为名,试探这名小老板到底好不好“欺负”。“我只能埋头苦签,根本无法指出这项支出是应该还是不该。”傅芬芳苦笑道。

但是,关键时刻傅芬芳还是显示出不凡的魄力。由于食品公司面对的是一个终端的渠道,其客户的竞争相当激烈,高管的出走带走了大量客户,公司的运营岌岌可危。此时安定局面最为关键,为此傅芬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积极公关,稳住部分大型商超渠道,一边开发批发市场。

“虽然批发的毛利很低,但可以先让公司安定下来,维持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傅芬芳还凭借自己的诚心,留住了部分技术研发人员。就这样,圣农食品在这位看上去显得稚嫩的新老板的打理下,重新恢复了一片生机,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好,甚至在原料价格疯涨的状况下,还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在一次次的实战训练中,傅芬芳正成长为一个成熟干练的青年企业家,她开始引领公司走向多元化经营,根据圣农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举措。

谈起成绩,傅芬芳称,一切都是父亲适时鼓励的结果。她告诉记者:“父亲从来没有强求我一定要做到什么,在他的眼里我首先是个女孩,他总是一步一步地给我增加砝码。在我最需要扶持的时候,他开导我、支持我。”当问及她现在的工作成绩在父亲眼里能获多少分时,傅芬芳又是调皮一笑:“应该有七八十分吧!”

继承与创新

作为接班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傅芬芳十分注重学习,20,圣农实业集团曾一度打算整体并给某财团。那段时间,傅芬芳每天接触大量资本运作方面的信息。

“资本运作的概念和知识就是那时积累形成的。”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傅芬芳进一步成长起来了。10月22日,福建圣农发展成功上市,傅芬芳成为集团公司董事长,直接持有圣农发展539.947万股,占比1.46%。此外,作为控股股东,圣农实业持有圣农发展23479.366万股,占比63.63%,而傅芬芳持有圣农实业12.5%的股权,即傅芬芳通过圣农实业间接持有2934.92万股的圣农发展股份。两项合计傅芬芳拥有圣农发展3474.867万股,按照当时市值,傅芬芳身家直逼10亿元。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作为守业者,承载的压力并不亚于创业者。傅芬芳深知,父亲是创业者,由于创业的需要,他更需要注重个人的魅力。而自己是守业者,更需要注重团队的力量,更要讲求工作的科学化。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团队的建设,成为这几年来傅芬芳工作的重心。为了理清财务管理制度,她同员工一起,通宵达旦加班寻找、分析错漏,通过有效地了解,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她认为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她把了解员工所需,为员工设计相应的待遇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之一。

时间观念极强是傅芬芳的工作风格之一。每月月初,傅芬芳都会让秘书将自己一个月的行程、时间安排表做出来,自己则严格按照这个时刻表,在规定的时间里做约定的事。“这样可以确保这个时间段无人打扰。”傅芬芳认真地说,即使是自己最为要好的朋友都要尊重她的这一“原则”。

傅芬芳称,“父亲特别忙碌,总是受困于各种繁杂的事务中无法抽身。来访、汇报工作的人一拨接一拨,有时一件事未解决,又来一件事,常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受到几个问题的打扰。因此,我特心疼他,更不希望自己也陷入这种境地。因此,我就给自己立了规矩,并严格遵照执行。”

“一开始很多人不习惯,觉得我‘摆架子’,但时间久了就都理解了。”傅芬芳说,“这也显示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制度的执行一开始都会遇到各方阻力,当遵守制度成为习惯,规矩就形成了。”

傅芬芳的独特的处事风格还表现在对员工福利待遇的分配上。“当老板的都容易凭着自己的喜好评价一个员工。显然,这样既缺乏合理性,也会造成待遇上的不公。我更注重制度化管理,按岗给酬,根据考核来衡量员工的价值,给员工量身定做发展规划。”

懂事的“富养女”

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女儿,父亲创下的财富足以让傅芬芳过上极其富裕的生活。对此,傅芬芳并不掩饰她的优越,她笑称自己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是“零花钱比别人多”。可贵的是,住别墅、穿名牌、坐轿车并没有让这位女孩沉溺于享乐,她在学业中表现出的刻苦不亚于任何上进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是很多教过傅芬芳的老师对她的印象。

傅芬芳并不否认,自己的“懂事”与父亲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小时候就觉得父亲特别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我玩,但在课余假期,父亲总喜欢将我带在他身边。为了能争取跟父亲在一起相处的机会,我会表现得特乖,总是充当父亲的小助手跑前跑后做力所能及的事。他给员工开会时,我就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大家发言,他和客户们谈判,我也似懂非懂地听着。”傅芬芳称,上了高中之后,她感到自己这种“陪在父亲身边”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多了。

如今的傅芬芳更深信,这是父亲在有意识地培养她。她坦言,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培育行为的确在她身上生效了。“基本上,我意识到父亲的苦心应该就是我高中时候,不仅带我出入一些商业场合,并对我的教育也进行了规划——建议我报考农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傅芬芳在不断地与父亲的接触中学会了父亲沉稳、干练的处事作风,同时,她对父亲和他的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受到父亲的感染,傅芬芳开始显现出对家族事业的极大热情。

“父亲数十年来都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乐,他从心底热爱这份事业,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他创下的这种肉鸡养殖生产模式是国内首创的,在食品安全控制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对整个养殖行业都是有贡献的。这种贡献超出了一般的‘赚钱’意义。”傅芬芳称,这更加坚定了她热爱这份事业的决心。说起这些,刚刚还谈笑风生的傅芬芳立刻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神情。

理性与感性之间

“工作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所幸我的工作时间安排很科学,在工作的空当,我就有了自己的时间。这时我会约上一帮圈内好友去打高尔夫、旅游、购物。”

走进傅芬芳在福州的圣农食品公司的办公室,个性化的布置略带着些女性气息,不足20平方米的面积和她“10亿身家”的身份稍显反差。

“圣农食品目前的状况还达不到去给我个人租用一个面积庞大、装修气派的办公室。”傅芬芳称,“企业赚千万,拿出十万来租用办公室还可理解,企业赚一百万,拿十万来租用办公室就显得不合理。这涉及企业的经营,应符合企业的运营状况。这是属于企业的钱,不是属于我个人的钱。”

傅芬芳称,自己大多数时间都是忙碌的,所幸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她偶有机会放松。“工作空当,我会和一群朋友去香港购物、打高尔夫。”她很兴奋地在记者面前秀起自己刚从香港淘回的衬衣,她告诉记者,得体的腰身,简约的设计,独特的细节都成为被她相中的重要因素。

篇3:对80后创业成功的感想

陈熙, 一个1985年出生的株洲女孩,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大学毕业后, 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她选择了教师岗位。可是, 天性好强的她不甘过朝九晚五的生活, 于是, 在没跟家人商量的情况下, 她毅然辞职, 开了一家创意设计工作室, 目前业务量充足, 经营得不错。

创业座右铭:只要有激情, 只要能吃苦, 你就能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试水:一张名片闯株洲

大学毕业后, 我不为找工作而发愁, 因为我学的专业好, 加上我在学校当过学生会主席, 有一定的社交、活动能力, 很多大公司都要我。

我父母说, 女孩子当老师比较好。我听了父母的, 就到一所中学当美术老师。教美术, 工作量不是很大, 对精力充沛的我来说, 觉得是一种浪费。于是, 我就想利用业余时间做点事。

说干就干, 没有多想。我印了一盒名片, 名片很简单, 正面是自己名字和手机号码, 反面是可以提供的服务, 如商标创意、VI视觉、平面设计等。

然后, 我就带着名片和自己以前的一些作品, 不断地去敲各个公司、店面的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我发现, 株洲几乎还没有专业做平面设计的公司。大多数公司, 印宣传画或做标牌, 就委托广告制作公司, 从设计到制作, 全包。

在推销设计时, 有些公司老总对我说, 广告公司给他们做设计是不收费的。我自信地回答, 不收费的设计绝对不会是精品。

也有一些公司愿意让我给他们做设计, 但开出的价格很低, 例如设计一套产品包装盒, 只付几百块钱。我想, 现在不是追求利益的时候, 关键是先要把名气打出去, 所以也愿意接下业务。

经过一个多月上门推广, 我陆陆续续接了不少业务, 自己都忙不过来了, 就请了两个大学生帮忙。我把设计理念和定位告诉他们, 他们按我的意图做。

因为业务越来越多, 还有主动找我做的客户, 我有了主动权, 就挑选一些讲信用、给得起价的客户, 这样在赢利方面也更客观了。到了年底, 自己除了开销, 还有两万元的余钱。仔细想想, 这真是一张名片闯出来的结果。

创业启动:打造个性工作室

好好休息了一个春节, 到了2008年3月, 辞了职的我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一家设计公司。

但后来一了解, 开公司可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 要注册资金, 要审计、年检, 挺麻烦的。于是, 我就退了一步, 先开个工作室吧。好歹有个窝, 不至于跟客户谈业务总在茶楼进行。再说也让客户有种信任感, 而不是“打游击”。

很多朋友, 包括家人, 都建议我不要这么冒险。做设计, 靠的是脑子和手艺, 一台电脑放在哪里都一样做, 何必租写字楼。租了写字楼, 要交租金, 要交水电费, 开支大了, 有压力。

但我想, 如果自己决定要创业, 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有风险, 有压力, 是正常的。何况我已经有了两万元钱垫底。而且, 有两个同学支持我, 愿意跟我一起干。

于是, 我在芦淞区四桥附近租了一套写字楼, 开始打造工作室。一般的工作室, 就是一套沙发, 一套办公桌椅, 几台电脑就可以了。但我想, 作为一个设计工作室, 就应该给客户一种视觉艺术冲击力, 具有一定的个性, 让人来一次就记得住。

为了打造出一个有个性的工作室, 我费了不少心思, 很多装饰还是自己动手。墙饰、书架、吊灯、工作台, 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在造型和颜色上, 都是独一无二的。

整整花了近两个月, 才把工作室装修好, 我给它起个很有个性的名字——A2创意工作室。

工作室给人一种浪漫不羁却又温馨典雅的感觉, 很多客户来过之后赞口不绝。也有不少客户, 来过工作室后, 就很信任地把设计业务交给我们了。

创业梦想:把创意卖个好价

现在, 工作室只有4个成员:我和另外两个同学, 还有一个兼职的文案设计。因为人手偏少, 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前一阵, 我连续4天没回家睡觉, 在工作室里通宵地赶任务。

有时, 自己太累了, 都感觉撑不下去了, 就想, 何必这样呢?为什么不像很多女孩一样, 好好地找份工作, 上班下班, 谈谈恋爱, 逛逛街, 多好啊。可是, 这样的想法一出现, 马上就被另一个声音打断:陈熙, 做设计是你的爱好, 创业是你的选择, 你不能放弃。

我很清楚, 现在做得很累, 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谈个业务, 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取得客户信任, 做完了, 去结账, 也要费很多精力。

我想, 如果有一天, 我们不要出门去拉业务了, 只需要坐在房间里, 一边喝咖啡, 一边等客户敲门。客户来了, 用一种恳求的口气对我说, 帮他做一个设计吧, 他不在乎价格。而我, 一年只要做几个这样的客户, 就可以休假了, 可以去外面旅游了, 那该多好啊。

篇4:梅云江 80后创业的成功秘诀

他们身上继承着父辈们的勤劳,也背负着社会的偏见。他们是盲目的、冲动的,同时也是睿智的。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他们的智慧和创意在复制着80后新锐李想给世人带来的巨大惊叹,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走近中国收藏礼品网总裁兼北京、上海、杭州佳创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梅云江,和读者零距离感受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如何炮制80后创业的成功模式。

坚持 挖掘人生第一桶金

他虽是80后一个中专生,但却有成批大学生在他的团队里工作。“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按你的目标去奋斗就一定会实现。”这就是梅云江选择创业时的感言。

1981年他出生在商业氛围浓厚的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中专毕业后征得父母的同意开始创业。最初他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收藏,当时没有考虑到它是否能给自己带来财富。

从仅有2个平米的场地,梅云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为了省钱,梅云江第一次去上海出差选择了在电影院通宵度过;由于资金紧张,有时候口袋里只有10元钱,非常困难。当时浙江商人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白天当老板,晚上铺地板”。但新业务的开展却是处处碰壁,加之当时收藏也不景气,行情年年下跌,好不容易赚的钱也全部缩水。

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与激烈的竞争面前,梅云江心情非常复杂,开始涌上放弃的念头。用他的话说:“走上路,停下来不是很容易。”

生存下来,这是他一直思索的问题,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挺过去。

当时礼品收藏市场刚刚开始,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梅云江调整了业务方向,开始从收藏转向有收藏价值的礼品。他边学边做网站,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网络推广,建起国内知名的中国收藏礼品网(www.jqlp.com)。因为比别人起步早,所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学习 创业成功的加速器

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大,梅云江在困难面前显得更加从容。他的秘诀是:不断学习。他认为市场在不断变化,只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落伍,因此,他经常通过书籍、培训班、名家讲座、视频课程、接触比自己成功的人交流经验等,来不断提高自己。

创业初期,和普通创业者无不相同,缺少资金,人脉,经验,也没有专人指导,在市场经营当中,出现相互排挤,勾心斗角,恶性竞争等情况,非普通人可以想象,加之在陌生环境下,方言和复杂的市场,异常艰难。

一切只能靠自己,那就只能通过学习武装自己。

随着业务的积累,公司规模慢慢扩大,成立了现在的佳创贸易有限公司。中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聘请专业人员,所以财务、人事、销售、培训、管理、网络、广告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去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公司由起初的几个人到现在几十个人,可谓是步履维艰。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领悟到2000年之前是靠“硬件”发展,2000年之后,是靠“软实力”取胜。事实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到北京发展,一切从头开始。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销售管理、公司整体建设,在不断学习中才体会到做生意是走不了捷径的,更耍不得 “小聪明”,只有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并持之以恒,财富才能不断积累。

起步初期,一次在上海,遇见资金周转困难,一个朋友认可他的人品借给梅云江十几万元,这使他成交了一笔大的合作。虽然不算多,但在当时真是雪中送炭。有位企业家,曾经也是他的客户,也想入股梅云江的公司,因为当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合理利用这么多资金,加之无公司管理经验,股份分配,流程复杂等问题,梅云江婉言谢绝了。通过这些事情,梅云江体会到“先舍后得”的做人态度必能获得更多人脉,斤斤计较是难成大业的。正由于这份悟性,他的事业从杭州到了北京又做到了上海,实现了跨区域扩张。

在艰难的创业中,梅云江不仅通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出了坚强的毅力。

企业发展 员工至上

通过十年努力,梅云江一手创办的佳创(北京.上海.杭州)贸易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集文化收藏礼品设计、开发、销售于一体,是国内最综合的收藏礼品供应商。包括邮票、钱币、珍藏册、丝绸、竹简、木雕、玉石、金版字画、琉璃水晶、摆件等工艺品达二千多个种类,并在全国发展近百家经销代理商,成为近千家礼品公司的供应商,长期服务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500强企业等,并可提供商务礼品、个人馈赠、地方特色礼品、时新礼品、外事庆典等礼品及个性化服务。

佳创贸易有限公司把发展创新作为基础,在产品的选择订购上,在管理体制、市场定位、服务理念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为满足且超越用户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的需求,公司把至善至美、精益求精作为发展的目标,追求卓越使佳创公司永远奋进。

创业之初,梅云江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择与培养,通过员工和公司的共同成长模式,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梅云江认为让每个员工过上好的生活也是公司的责任。

在佳创公司,员工也是企业的主人,每一个员工的生日都是属于大家的,他们在集体旅游、团队学习中互相帮助,也帮助别人,在奉献中追寻企业的使命感。当员工家庭特殊困难时,梅云江亲自上门慰问。5•12地震期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捐款。诸如此类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员工们逐步形成了互助、奉献、爱岗的敬业精神。

复制的成功模式让更多的人成功

礼品市场每年有着几千亿的商机,是大众的基本需求,每个人和公司都有着良好资源,但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销售管理经验。如果可以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最大化的利用好身边的人脉关系和客户资源,使得业绩可以明显提高。

让更多创业的朋友和刚起步的公司不再像自己那样走弯路,梅云江把自己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不断复制给更多人,他的公司五年前开始吸收加盟者。现在全国有60多家,大大小小经销代理商,通过特约加盟、无风险代理、酒店合作、免加盟费等合作方式,帮助更多人实现创业之梦,并为之提供全程策划、广告支持、市场信息、销售管理、专业培训等个性服务。

“只有让别人成功自己才会更成功”,这句话就是梅云江从成功人士那里学到的,因此,“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也成了是他最大的目标。

>感悟梅云江

人不一定要准备好了再行动,要从最熟悉的领域着手创业,寻找一个突破点,这样就不会迷惘,找到了支点再寻求更深的发展。要及时的看看自己脚下的方向。希望初创业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不要抱怨身边的人和不好的环境,自暴自弃和埋怨只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坏的事情用好的角度去看待,每天都是收获,心情也会变好。用成功的人话来说,成功就是你决定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也许成功就会来临。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每天大家都面对许多知识和信息,坚韧不拔、创新尤为重要,“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努力就会撞船。坚持下来,努力、再努力就是梅云江强调最多的话。“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也是个人和企业在成功路上都需要学习的。

通过学习和实践,新成功的要素是,目标、努力、再努力和机遇。目标相信大家有,机遇谁也不可以掌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良好的习惯、性格、爱好、细节、交友等,对于以后的成功,同样很重要。

从成功学里面学习到的,感谢给我这样的环境和机会,使我可以学会更多的东西,面对困难从容不迫,可以更快的成长。向成功的人学习,和他们交朋友,按照他们的正确方法去做,这样就可以在成功的路上缩短距离。

篇5:80后创业成功的故事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一桩事业都是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勇敢的第一步。

一家名为菜鸟驿站的小店开在重庆江北一处高端社区门口,店主郭宗兴夫妻二人均为意大利海归,曾受雇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很多人觉得做快递可能会比较low,但这里面却藏着很多的商机。”

在这对海归夫妇看来,“社区不仅只有商品,还有人。物流末端也是生活场景,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认同更重要。”夫妻俩甚至还在小店内为客户提供了喝咖啡服务,供大家收取快递时可以闲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

郭宗兴夫妇的快递网点已初具规模,驿站除了包裹收寄服务,还卖生鲜,同时主营来自欧洲的日用品。郭宗兴称之为物流末端的最后100米,提供着综合多元的生活服务,慢慢成为小区的“流量中心”。同时,小店也开始承载他们的愿景:他们计划以后在这里增添电商、洗衣收发、信息中介等多种社区服务。

永远不要等待机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机会。用不一样的梦想成就不凡的人生。

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

养鱼3年赚了50万

今年25岁的聊城小伙张传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80后的大学生,2003年考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上大学时,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迷恋这个专业,每次做完实验都会认真研究分析。当时,张传涛就梦想以后能有自己的养殖场。

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习后,他先是到烟台、莱州、江苏考察取经。后来,张传涛得知昌邑下营水质比较好,养殖条件比较优越,当地的养殖户也比较多、鱼苗育苗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比较好,就准备到昌邑养鱼。

2007年初,张传涛领着3名大学生来到昌邑,在昌邑下店边防派出所和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多月就把15万元的贷款批了下来。然后在民警的帮助下,又低价租赁到了闲置养殖鱼棚。

张传涛家在聊城农村,家庭条件也不富裕,刚创业的时候,他的父亲甚至亲戚都反对。顶着压力,张传涛和同学开始养鱼。办养鱼场第一步需要购买鱼苗,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买了8000多块钱的鱼苗,就赔进去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赔2000多块钱”。

“刚开始的时候,宿舍里除了床、凳子和几个纸箱子,什么都没有。我们四个人一天的餐费只有10元钱,光吃水煮白菜就吃了半年”,说起创业的艰辛,张传涛印象很深。

3年赚50万,希望帮同学“创业接力”

就在张传涛和养鱼结缘的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毕业后回昌邑。两人在网上认识,并且聊得非常投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彼此有了了解,也逐渐熟了起来。同是学水产的妻子让张传涛如虎添翼。

随着时间推进,张传涛和同学的养鱼事业越来越成功。据张传涛介绍,创业三年,他们已经实现纯利润50多万元,现在的养殖场他占了80%的股份,其他几个同学各占了5%的股份。说起创业成功,张传涛说,“当时创业之前做了许多考察分析,但最重要还是非常爱好水产。我来昌邑创业的时候是22岁,也吃了许多别人没吃的苦,我觉得自己有一股干劲闯劲,同时还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再就是还有一个好的运气,总之成功是多方面的原因吧。”

张传涛说,虽然这三年挣了50万元,但要还贷款,还亲戚朋友的钱,挣钱也不容易,还是要节俭。

张传涛说,“以后如果资金宽裕的话,准备拿出20万元帮一个或两个同学让他们创业,如果他们创业成功接着再帮其他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帮助”,“毕竟我的成功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据了解,下一步,他打算再扩大规模多添几个鱼棚,也有可能会把这个养鱼场给同学,自己去开一个育苗场,“育苗对专业要求比较高,我想再更深地研究水产养殖”。

80后草根团队,仅凭一本杂志,怎样做到20亿生意?

《中国有嘻哈》火爆了一整个夏天。很多人非常惊讶,如今「嘻哈」这样小众的亚文化也可以在主流文化前逞威风。

不过同为亚文化的分支,若是比起潮流文化,嘻哈在商业化程度上还是要差了不少。毕竟,在潮流圈中有深耕十年之久的 YOHO!。

2006年,梁超从电视台离职创办了《 YOHO! 潮流志》。十年时间,YOHO! 从一本杂志开始,衍生出电商平台有货、潮流集会YOHOOD、还有今9月即将开业的线下体验店。有一组数据: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有货的销售额分别是 5 亿、10 亿、20 亿。不光是电商生意的翻倍增长,YOHO! 潮流志的广告费也还在上涨,这甚至违背了纸媒衰落的大趋势。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潮流,不懂什么是 Supreme 和 Yeeze,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潮流生意可以做这么大。其实梁超也不懂,他认为自己不是潮流圈的人,选品是专业团队的事儿。

梁超反复说的只有一件事儿: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 YOHO! 才从一本杂志变成现在的潮流垂直生态平台。恰恰就是这件事,他说对了。

潮流文化也好、嘻哈文化也罢,这些都是表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新一代消费人群崛起,他们需要身份认同,需要给自己贴上和父辈不同的标签。所以,他们愿意为此买单。

时也运也,这么来看梁超是一个十足的幸运儿。

1980年,梁超出生于南京。

大学时,他当过学生会主席。虽然是 80 后,但梁超没有时髦的互联网行业背景。毕业后他在电视媒体工作过一阵,结果跑出来做了潮流平面媒体,这是第一次转型。

起初,梁超哪里懂做杂志,顶多就是看过几本香港传来的潮流刊物,还是非法出版的。回忆创业初期,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出版人,有任何问题他都会和其它刊物比对。

比如说,为什么 YOHO! 潮流志上一页内容上只排了三件衣服,但国外的杂志排得更紧密,信息量更大。这些他都要追问原因。

杂志创刊一周年的时候,梁超做了盘点,发现第一年就营收平衡了。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杂志做了差不多两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给编辑部来信,他们都很喜欢杂志里面的衣服,想知道哪里可以买到。那时候是2008年,天猫还在娘胎里,淘宝上则是妖孽丛生,线下则是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的天下、顶多来俩耐克和阿迪。

梁超发现这是一个难题。或许现在无论哪位互联网人士穿越回去都可以告诉他垂直媒体和电商的转化关系,但当时连 iPhone3gs 都没有,可想而知这道题有多么难解。

没过多久,梁超想出了一个销售策略。他利用两年来建立起来的品牌资源采购货品,同时在杂志里夹带一张别册,里面附上各个衣服品牌的价格以及销售电话,读者看上哪件衣服就可以通过电话采购。

你没看错,就是电话。如今 YOHO! 集团年销售额 20 亿、90% 来源于有货 App ,而最早真的是用电话做销售的。这就是无法阻挡的草根智慧。

不过电话销售总不是长久之计,团队看得下去投资人也看不下去。好在除淘宝之外,当时 B2C 电商模式也已经兴起,典型代表就是如日中天的当当网。

于是,梁超挖来了当当网时任 CTO 钮从笑,后者完全不懂潮流的,但技术层面是一把手。直到现在,他还是整个 YOHO! 集团的电商负责人。现潮流资源部的助理副总裁,梁超的好友陈婧也是在电商事业部成立后加入了 YOHO!。

当初陈婧也是和梁超一样,毕业后在体制内过着安生日子。梁超知道陈婧平时就很喜欢时尚和潮流,所以刚创业时,只要来上海就会找她聊天。 YOHO! 开始做电商平台时,陈婧也开始对老同学的生意感兴趣,于是她加入电商部门有货,负责引进品牌。

如今有货上已经拥有 1400 多个潮流品牌,其中 30% 是国际知名品牌,20% 是国外高端小众潮牌,还有 50% 是国内自主中小品牌。

那2008年呢?除了一本杂志,什么也没有。

也正是这本 YOHO! 潮流志,成为电商业务的源点。媒体部门不光给电商部门输送了很多有潮流经验的人才,杂志也是陈婧在和品牌销售谈判时的重要砝码。当时中国没有潮流媒体,所以很多国际品牌特别看重这点。

几乎是一家家给品牌商打电话沟通,陈婧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逐步和一些知名品牌建立起联系,这成为 YOHO! 日后的核心资产。如今,大品牌会和 YOHO! 集团旗下的各个板块合作。

比如,媒体编辑和品牌PR沟通内容选题、商务和会展与品牌市场洽谈投放和参展、零售部门负责招商。

「哪怕是草根团队出身,现在也要尽可能做到专业,国际品牌商是最看重这点的。」陈婧说。

电商生意的成功是 YOHO! 可以做十年的关键,不然就免不了和许多同期的杂志一样面临关停的窘境。2008年开始电商后,梁超做对了很多事,也做错过事。

华人文化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弦是 YOHO! 的投资人之一,他发现一个有货的运营细节:吃库存的比例越来越少了,库存销售大概不到30%。

最早规模还小的时候,有货也是去采购商品放库存的,特别是耐克、阿迪这样的品牌,不给资金对方肯定不会供货,品牌方非常强势。这就会对企业的现金流有影响。换句话说,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没钱就长不大。

但有货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把库存销售的比例大大降低了。虽然仍旧有仓储,但70%左右的品牌变成入驻式的,先拿货后交钱,大大缓解 YOHO! 的现金压力。

从表面看,一方面是因为有货的用户量不断变大,议价能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这与梁超从转型电商后就开始发力扶持的国内潮牌崛起分不开。

正因为越来越多品牌是有货参与运营的,其实双方的就不单单是售卖关系,而是深度代理合作。

梁超认识许多独立的设计师,他们有些人会在淘宝上开店卖自己的品牌。可许多设计师跟不上品牌发展的速度,一旦销售额提升每年两三百万时,供应链、资金周转就容易出问题。比如说,假如有货上某一个季度的衣服卖不动,还可以用其它几个季度来消化。但如果是私人开店,一个季度的库存就能拖垮资金链。

所以,梁超在2015年正式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做代理服务。首先是产品计划、再是供应链管理,最后是销售渠道管理。这样一来,设计师只要负责设计就行了。

这是有货和小众品牌合作方式的变化。如今这些品牌占据了有货销售额中的 15% ,同时慢慢有货自己的库存压力。

品牌策略大获成功,梁超也有点飘,所以去年给自己挖了坑。

2016年年头,梁超希望让有货的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所以在上半年放宽了品牌入驻条件。结果,短短半年之内从几百个品牌扩张到 1600 多个品牌。

一时间,有货的精品调性被冲淡了,很多用户开始在评论区抱怨新品牌的衣服质量差,有货第一次遭遇到口碑危机。去年下半年,梁超和团队开始反思,或许这波快速扩张中丢掉了公司的核心价值,所以又开始筛检品牌,现在总量控制在1400个左右。

「那些被淘汰的品牌大多数只是来卖货的,能出生意,但是没有独立的调性和设计理念。」

华人文化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弦接受采访时,他觉得梁超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带团队不停突破原来的生意。

梁超身上很少会看到生意的边界,或者说天花板。

从2003年的媒体、2008年的电商、2013年的 App 和 YOHOOD 展会、再到新零售,YOHO!的四次迭代分别吸引了四波投资机构。

梁超回忆说,最早2006年,鼎晖投资的王功权找过来。他只是好奇,针对年轻男生的市场能够做出什么东西来。所以就投了几百万美元。

同样,2007年贝塔斯曼也用自己的媒体基金投进来一轮,他们好奇的是中国竟然能够作出原创杂志,而不是购买海外的版权。

后来,电商平台有货出现后,YOHO! 就引起了更多资本的兴趣。比如祥峰资本的合伙人郑俊聪,他是A轮时进入的。

YOHO! 刚开始打算电商时,郑俊聪就决定投资。虽然他也不清楚潮流生意究竟能做到多大,但是他知道现在也很看好,一直没退出。他说,同时期投资的几个基金好几个都陆续退出了。

2012年,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又给了梁超一笔投资,这笔钱则更多帮助 YOHO! 完成了向移动化的迁移。赛富基金的逻辑在于,有货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卖货的地方,而是可以影响到年轻人品味和心智的文化符号。这也是淘宝撮合了那么多年交易后,恍然大悟之后的道理。

最后是2014年,等华人文化基金接触 YOHO! 的时候,梁超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晰了,这三年来是一步步按照当初设定的战略走过来。

陈弦透露,9 月份要在南京开设的体验店,其实在3年前他接触 YOHO! 时已经敲定了选址。

「那时候哪有什么新零售的概念。」陈弦说。

华人文化基金是做文化产业投资,最看重平台或者载体对于人群的影响。陈弦看来,YOHO! 和 B 站、快手这样的内容平台一样,都是通过体验在影响一部分的垂直人群。

他认为梁超高明的地方在于,在有货电商生意能赚很多钱的时候就反应过来,只做电商是不行的。那样就会永远面临垂直电商共同的难题:流量红利消失,用户获取成本、留存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吃掉利润。

所以 YOHO! 有两本坚持到现在的杂志,又有潮流线下集会 YOHOOD,再到谋划了三年的零售体验店,多个载体形成合力来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如今,梁超每个季度都会出国,去纽约、洛杉矶、东京和香港等地采风,其实就是看看最新的潮流趋势。而今年,因为 YOHO! 自己要开店,他主要都在看那些优秀的零售店。

比如日本某些潮流品牌的旗舰店可以开到七八层楼高,美国的潮流店可以变成那块区域的地标建筑。同时,这两个国家的零售业也有差异。美国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店面就比较粗放,而日本的服务则是细致入微。

梁超经常会思考这其中的原因。

YOHO! 即将在南京新街口开设的旗舰店,请来了日本设计师片山正通做主题设计。片山正通作为 Wonderwall 设计公司的主理人,从东京涩谷的 BAPE 到 全球各地 UNIQLO 的旗舰店,都是出自他之手。

之所以会邀请到这样的大神,梁超有些得意。他说,YOHO! 集团的综合创意总监 NIGO? 和片山正通私交很深,所以才可以从后者无数排队的设计需求中拿到插队的资格。

同时,梁超还为线下店挖来了之前在阿迪达斯做零售店的 Rose,他在零售业中有很深的积累。这一年来,梁超和 Rose 为了线下店做了无数次沟通,有很多次都让没有线下经验的梁超大呼受教。比如说,货架上到底挂几件衣服。这件事在做电商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这概念的。所以,梁超在给线下调货的时候,通常只会在意调拨流程。但Rose指出,一个货架上的衣服能挂几件,两件、四件,还是挂满,这里面是有很多讲究的。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初梁超做杂志时,死扣排版图片的较真劲。

陈婧在接受采访时,还特意告诉记者一件事。那是刚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网站销售量增长很快,但是公司却来不及搭建仓储系统,库存经常算不过来。

有一次大夏天,梁超自己带着有货的所有员工,包括部分媒体部门的老员工,一起在仓库里一件件清点物品。

篇6:80后创业成功人士

王鹏的家在河北邯郸,他和来自山西朔州的唐文龙都是海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级学生,新生军训时王鹏和比自己大两岁的唐文龙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都喜欢打篮球,玩桌球,爱好非常相似,我把唐文龙当成大哥。”

唐文龙随后选择了油画方向,王鹏选择了雕塑与陶艺方向,但是他们除了学习之外,都有在大学期间干点什么的想法。

唐文龙和王鹏在大一开始就想了很多种经营项目,而两个人都喜欢打桌球,唐文龙的球技尤其很好,两人商量决定开一家桌球吧。可因为两人家庭条件都非常一般,没有足够的本钱,他们只能长期慢慢筹备。

年底,王鹏和唐文龙缩衣节食,终于筹集了1万元。两人去海口长堤路买了7张球桌,在学校附近的板桥路租了一个店面,开起了桌球吧。

每天只吃一餐 一个月不知肉味

“以前只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却不知道其中的辛苦,等自己试过了,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王鹏和唐文 龙怕家里担心,并没有说在海口开桌球吧。

刚开始创业时,他们租了一个近200平米的店面。由于一开始客人不多,而每月房租、水电费、维护设备费等近三四千元的开支让两人不得不再次勒紧裤腰带,省吃简用,减少日常生活开支。王鹏和唐文龙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尝到肉味。“又要忙生意又要上课,店里不能没有人,常常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嚼块饼干。”

后来,来桌球吧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每桌每小时收费6元,除去房租、水电费等日常开支外,能有几千元收入。虽然如此,王鹏和唐文龙依然不敢乱花钱。

后来,原来桌球吧所在的楼房要整体装修,王鹏和唐文龙不得不另选店面。搬新店时,为了节省费用,店面的新招牌,是两人自己买漆喷的。桌球吧的广告都是他俩和同学们一起,自己用电脑设计后喷绘。

第一次创业 锻炼比赚钱更重要

在新店的布置中,他俩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美术特长。王鹏利用雕塑余料,自己制作了一张精致的木桌,他告诉记者,这种桌子要是在市场上买,至少也要100元。

王鹏告诉记者,作为学生,他们始终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经营桌球吧并不影响学业,平时他俩采取的是轮班制,尽量排空有课时间,当遇上两人都有课时,他们就会提前贴出告示,暂停营业。

王鹏说,在海南读书的这两年多时间,他们都深深地爱上了海南这块热土。他告诉记者,大一暑假,王鹏和唐文龙以及另外两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三亚游玩,途经定安、琼中、屯昌和五指山等地,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沿途的村民们都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指路,三天后他们骑车到了三亚。“我们亲身感觉到了海南风景的美丽,海南人民的热情。”王鹏说,他和唐文龙都喜欢海南。王鹏和唐文龙告诉记者,在经营桌球吧之后,他们还打算开一个大超市。“但无论开什么店,我们都会珍惜第一次创业的经历,赚多少钱是次要的,锻炼自己积累经验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篇7:80后亿万富翁的成功创业故事

李想2005年创立汽车之家的时候已是亿万富翁了。据公开报道,李想2000年注册泡泡网,2002年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泡泡网收入2000万,利润1000万,李想一股独大,身价超过1亿元。李想是为了做成第一汽车垂直网站而做汽车之家的。

请看他接受采访时的表述:“我们做泡泡网的时候错失了周期,被中关村在线抓走了。中关村在线是后来者,但市场转换的时候,它抓上了时机。当时我们没在意这个机会,时机过了以后,就得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行。就像现在的汽车之家,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的努力没有下降,我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你能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二十个小时吗?泡泡网做到了第三名,做不到第一。

做汽车之家,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机会,而且全力以赴抓住了这个机会,其实就能成为第一(其实李想也是一个非常爱车的人)。我们做得不早也不晚,正好赶在汽车增长的高发期。另外一方面,汽车网站的对手比IT行业要弱得多。我自己认为我们是所有汽车网站里最会做互联网的,因为现在的汽车网站百分之九十九都算不上互联网公司,他们根本就没有运用互联网的生产力。”

2、为了做成事,不惜把CEO位置让出,甘做副总裁

2007年,李想引入职业经理人秦致做汽车之家的CEO,而他甘当副总裁。秦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在国外多家知名公司工作,回国后加入265上网导航任首席运营官,并促成了其与Google的并购。

李想曾这样谈起引进秦致的初衷:“秦致2007年来公司,我们团队光和他见面就有好几个月,团队所有人都几乎认可了,他才进来的。我觉得秦致很适合,他有我们所缺的东西。我们一帮人擅长做产品,了解用户,但是管理经验、销售经验都非常欠缺。”

3、 善于利用风险资本,迅速做大汽车之家

2008年,李想把他2000年创立的泡泡网“相当于卖给了”澳洲电讯,据传价格是5亿元左右。这固然有当时泡泡网因为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上市难成的原因,卖掉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更核心的原因是,李想可以凭借这笔资本收入,聚焦资源,把汽车之家迅速做到行业第一。果然,一年后,汽车之家成为汽车类垂直网站绝对老大,第三方调研显示汽车之家流量占所有汽车类网站资讯的50%。

4、发挥产品和技术的优势

李想是石家庄最早摸计算机的高中生。“我是高三时开始上的网,当时上网还很贵,一个月要700、800块钱。”在此期间,李想迷上了个人网站,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他靠建站掘到第一桶金10万元,并因此成为他后来创办泡泡网的资本金。

我们会发现,新一批成功的硅谷式创业家,基本都懂技术: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最早就做过域名交易平台;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是程序员出身,曾为世界银行开发过搜索项目;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虽然是记者出身,但也懂技术和编程;搜狗CEO王小川,美团网创始人王兴都是IT男出身。

5、连续创业的劲头

李想2000年创立泡泡网,2008年卖掉;2005年二次创立汽车之家。跟他一样是连续创业家的硅谷式创业家越来越多了。庄辰超做去哪儿之前还做过虎鲨网,卖给了TOM,现在他又是融360、美丽说等高成长企业的联合创始人;王小川先后参与过ChinaRen、搜狗的创立;王兴先后创办过校内网、饭否和美团网;李学凌先后创办过CFP(今年或者明年年初在香港买壳上市)、YY语音……

6、 学历低但受教育程度不低

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李想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创业,但他受的教育程度并不低。他是石家庄最早使用计算机的高中生,1998年前,他曾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中国一流的IT刊物撰写稿件。他2000年创业,5年后身价过亿,当时被树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无论是做泡泡网还是做汽车之家,他都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靠对互联网的娴熟应用,靠对用户的理解和把握成为行业的前茅。

7、 做成汽车行业重要的平台

“2009年我们开始跟随厂商做渠道下沉,我们做了一个全国的布局,做经销商业务。现在全国80个城市有我的办公室和员工,我能让经销商把最新的信息都发出来,审核哪一些对,哪一些错。给经销商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随时能让客户知道80个各城市你所关注的新车价格信息和到店信息。

篇8:任伟:“80后”农机创业新样本

任伟说:“因为东方红拖拉机多, 有人说我们合作社是‘金红, 金红, 清一色东方红’, 我买过东方红150、404和900等几种型号拖拉机, 将来要在息县成为‘东方红’第1大户。”

青出于蓝敢想敢干

1982年, 任伟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临河乡常店孜村, 在他11岁的时候, 家里买了一台东方红150型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至今仍在使用。和当时的很多机手一样, 任伟的父亲用这台东方红150型拖拉机作农机服务和跑运输贴补家用。身为家里长子的任伟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 18岁回到老家息县, 跟父亲学开拖拉机。

2002年, 为了供儿女上学, 任伟的父亲南下打工, 任伟接手了家里的农田和拖拉机, 还承包了6.7 hm2荒地, 但那块地属于“低田”, 土质硬, 不好浇, 不好耕。2003年, 任伟第1次挑大梁, 贷款4万多元, 打了2眼深井, 解决浇田问题。当年就有了好收成, 还清了贷款。

2005年, 任伟的手里有了积蓄, 就想解决耕地问题。他到附近转了转, 发现都是两驱拖拉机, 经销商也不卖四驱的。但他听有经验的机手介绍, 四驱车有劲儿, 考虑再三, 决定买一台东方红404型拖拉机。为了赶农时, 任伟没有通过经销商订货, 而是和朋友一起赶赴中国一拖总部洛阳, 现场买车。

任伟回忆说:“2005年3月12日, 我们在一拖门口的经销处买了1台东方红404型拖拉机, 回来的时候下雪, 我冒雪开着拖拉机跑了500多km。”任伟踢开了他农机致富路的第1脚, 此后他又陆续添置了配套机具和收割机。

农机创业多管齐下

任伟是临河乡第1个买东方红404型拖拉机的人, 他的这一决定, 不仅解决了自己土地的作业问题, 而且为他带来了商机。他说:“因为404车有劲儿, 村里人看我自家耕地的效果不错, 就请我去做农机服务。农闲时, 我会承包修建公路的活儿, 做公路稳定层的搅和作业。我还给别人浇田, 有一次我连着浇了7天7夜, 活多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2007年农忙前, 任伟的东方红404型拖拉机在公路工地上忙得回不了家, 他当机立断决定买一台东方红900型拖拉机, 这次为了赶农时, 他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享受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问他是否感到可惜, 他说:“要想做好农机服务就要讲信誉, 再说农民农忙也在抢农时, 长远来看, 这样做还是利多弊少。后来我参加石武高铁建设, 我的东方红900还被表扬了。”

任伟还和当地的机手结伴跨区到河南驻马店、河北等地做农机服务, 拓宽农机服务的路子。因为有多项服务项目, 任伟和他的拖拉机基本上全年无休, 这也为他带来了15万元的年收入。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当他认识到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是发展趋势时, 马上开始向主管部门咨询相关信息, 联系机手, 2009年5月, 和叔叔一起筹建了息县临河乡的第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

用技术和市场求发展

任伟介绍, 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二三十人, 农机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和配套机具等, 正在盖机库, 服务项目包括耕、种、收、播及插秧等。虽然他也知道土地流转是方向, 但目前当地的土地承包还有难度, 在当地和跨区域的农机服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他还强调:“我们合作社的拖拉机大部分都是‘东方红’。”

任伟是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 主要负责新农机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农机服务的市场开发。他想了解各地农机大户的事迹;东方红产品的发展及相关新闻, 尤其是东方红73.5 kW (100 hp) 以上拖拉机的详细情况, 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等信息。

在农机服务新技术方面, 任伟说:“我准备搞‘东方红大功率编组配套作业’, 就是有几台东方红拖拉机, 2台耕地2台条播, 这样就不会因为换农具耽误时间, 效率提高, 收入就多了。”

市场开发方面, 任伟锁定的目标是, 承接各地大型农场的机耕服务, 他解释说, 农场的地块大, 作业效率高, 活儿也整。他曾经借用自己在跨区作业时积累的人脉, 与安徽、湖北及河南等地区的农场联系接活, 也会借助网络寻找市场信息。

引领从想法开始

任伟之所以能成为一名“80后”农机大户, 是因为他比“80后”的普通机手敢干, 20出头就自己贷款打井、买拖拉机、找项目;又比有经验的老机手敢想, 他的1台拖拉机多种用途, 一种农机服务可以多种形式。当“敢想”遇见“敢干”就会迸发出许多火花。他的农机致富经验已经开始被周围的人关注和借鉴, 他说, 曾经有人跟在他的东方红900型拖拉机后面半天看他干活儿, 最后也买了和他一样的拖拉机。

任伟在“息县临河乡种粮、农机大户任伟”贴子后面写道, “我们将全心全意尽最大努力为您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洽谈业务, 联系电话……”有人跟贴:不错, 农民朋友就该有这种宣传意识。

任伟说,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很重视, 因为有各种补贴,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消费高档的商品, 拖拉机能否有一天也像汽车一样高档起来, 如每个县都有东方红4S店和售后服务网点, 能否举办新老机手用户交流会, 或到厂家实地参观学习?拖拉机消费“汽车化”, 与厂家和机手面对面互动, 这些虽然现在不太现实, 但在任伟看来这是大趋势。

采访手记:关注“80后”农机手

任伟的农机创业成功有很多“80后”的特点, 主动出击就是其中之一。他为抢农时, 不走传统的订货渠道、不等补贴主动买拖拉机;向农机主管部门寻求支持;与同行共享服务信息;利用网络宣传自己。

篇9:80后90后热衷的创业类型

对于什么都还没有的年轻人而言,家族传承是积累财富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创业中困难最小的。相比其他方式,家族传承下来的企业,让那些创业的年轻人省了不少烦心事。而且在中国,很多第一代的企业家都是选择交班给子女。不管是交班给女儿刘畅的刘永好,还是自称“还想再干二十年”的宗庆后,通过家族传承到二代,这些“大佬”们的家族事业都得到了传承。

专业技术型

对于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而言,靠独家的专利技术,也是可以创业的。如擅长发明的吴先生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仅其“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专利,据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一家美国名牌杂志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在IT或生物领域,不少年轻人靠专业技术创了业。

小本买卖型

或许很多人开不了大公司,做不了大老板,但是加盟个商店,或是自己做点小本买卖,也是创业的一种。起码这是在给自己打工,不用别人来发薪水。

政策借力型

若是赶上了政策扶持的东风,对于创业来说,无异于平步青云。过去15年来,搭上国家城市化的快班车,许多人投身房地产行业,成了大富毫。如今,政府的许多政策开始向“农业”倾斜,对于积极通过农业创业的人会给予政府支持以及各方面的优惠。不少年轻人嗅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回乡搞农场,搞养殖场,搞有机产品。也许若干年后,中国将出一批新的“地主富农”。

打工升级型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刚开始是企业的职工,或是在外企工作的高级白领,工作了五六年后,资金有了,人脉有了,资源也有了。这时,他们就萌生出自己创业的想法,辞职下海,带着原始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合伙创办公司。

网络潮军型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熟稔网络,对某些人来说,网络就是金矿。抛开已有的成功案例马云、张朝阳等第一批网络潮军,对想创业的年轻人而言,上淘宝开店更切实际些。笔者有个大学同学,不同于其他人忙于奔波找工作,她和哥哥在杭州合伙开了个卖衣服的淘宝店。借着她哥哥的三四年淘宝经历,二人的小店越来越红火,年收入比白领工资还高。

哥们合伙型

篇10:关于80后创业成功故事

赵李昆家住璧山县青镇,18岁那年他正在来凤中学读高中,准备实现大学梦时,却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

“我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去世后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300元。”赵李昆回忆,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债务,当时经常有人到家里要债,甚至还有人为追债尾随他上下学,他不得不辍学创业来维持生计。

听说学厨师赚钱比较快,于是赵李昆到小天鹅学习完厨艺后,利用家里底楼的三个门面,开起了饭馆,做当地流行的来凤鱼。没有创业经验的赵李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虽然店铺位于车流量较大的青镇白云大道,但由于类似的饭馆太多,其中不少饭馆都是已经开张十多年的“老字号”,他的店根本没有多大的生意。

半年后,赵李昆的第一次创业以餐馆的关张而结束。

到全国做创业尝试

赵李昆随后开始到全国各地做创业尝试。他了解到做夜啤酒生意利润最多可达50%,并且投入少风险小,不需要门面,于是他利用夏天的三个月时间,到石柱新县城开了家夜宵摊。

夏天结束后,夜宵市场高峰也结束了,赵李昆利用赚到的钱,先后到河南、新疆等地做手机、皮毛的物流生意。他说,在新疆一张价值500元的皮毛,卖到璧山的深加工厂商时价格可达1000多元,他因此赚了5万多元。

就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赵李昆委托的一位中间商却在接到买家货款后卷钱逃走,赵李昆为此损失了两万多元,相当于他两年的积蓄,他一度心灰意冷。

转行做机械加工制造

在璧山,有不少为各地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械加工厂,赵李昆调查发现,它们效益普遍不错,而且流程技术并不复杂。于是他向亲戚朋友借款6万元买下两台车床,并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请了4名工人,运转起了自己的毛坯加工线。

赵李昆说,虽然他从未接触过制造业,但工艺并不难,他跟着工厂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边看边学,逐渐熟悉了全部的流程。

由于资金不充足,工厂里没请多少人,检验产品、清货、送货都得靠他一个人做,工人下班后他经常在生产车间里忙到凌晨4点多才能睡觉,而第二天8点多钟,他又要租辆三轮车将货送到买家手中。付出总有回报,第一月他就赚了1万元。

很快,厂里的车床数量也从2台变成现在的9台,但赵李昆觉得为生产厂加工机械产品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人,不如做成品更踏实。在一位投资伙伴帮助下,去年他将对方投资的70万元全部投入到购买齿轮生产设备,开始介入齿轮生产。

“偷”来首笔10万元定单

产品最愁没有销路,生产线建起来,赵李昆的烦恼却增加了。

“在重庆很多齿轮的生产厂将产品供应给长安等大型制造企业,厂家可选择的产品品种很多,竞争激烈。”赵李昆考察发现,西南地区的齿轮性价比北方地区要高,对北方的厂家可能会有吸引力,于是他决定针为北方地区销量不小的“金杯”牌汽车制造定向产品,以做到和本地企业的差异化。

制造出样品后,赵李昆花5000块钱参加了郑州汽配会,但参观客商很多都是邀请的老顾客,他的展台几乎无人问津。

赵李昆于是跑到其他公司的展位旁等待客户。一位西装笔挺的参观者走到该公司展位前,他马上与其攀谈起来,并将其引到了自己的展台前看样品。

“那位客商最开始很怀疑我的产品,认为我太年轻了;但我告诉他,我们年轻人创业首先就讲诚信,他和我交流了两个半小时,最后竟签下了10万元的定单。”拿到第一份成品定单和30%的订金,赵李昆称当时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拾大学课本想做电子商务

上一篇:2017广西贵港市覃塘公安消防大队招聘消防员公告下一篇:思与无的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