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延续随笔

2024-05-01

生命的延续随笔(共12篇)

篇1:生命的延续随笔

生命的延续心情随笔

上课时老师那令人困倦的声音,加以阴沉的天气,使人昏昏欲睡。只是偶尔望一下窗外,才使那睡意不那么重。

.窗外的景色只不过是隔着河的一些树叶已枯黄的老树罢了。那树在橙黄的河水的映衬下,显得毫无生机。枯黄的树叶但夹杂着的嫩芽,几乎要打破水面的平静。又是一个春天悄悄撒下生命的种子,就是那丝毫不起眼的娇翠的嫩芽。

这就是落叶所留下来的新一代,就是生命的延续!一年里的饱经苍霜,为的就是给下一代留下一个生长的地方。他们一代又一代的.无私来哺育着下一代,是可以与魏伟大的母爱相并论,也就是除母亲外谁也没法到达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然而那树的生灵并不懂得人们对它的想法,但它人用着人类无法说出的爱,继续哺育着下一代。

篇2:生命的延续随笔

又是一年清明节,你一定是多么想念去世的亲人啊!其实,死亡不是终点,生命,在“爱”里绽放延续。

可曾记得,过去的千万个日夜,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了生命的厚重,永远存在;有多少永不褪色的记忆,展现了人间真爱,永留心间。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了时间,生命依旧别样绽放、延续。我们可否重忆那些悲壮可泣、感人肺腑的生动场景,重新理解生命的价值。

194月14日,载有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顷刻,海水逐渐浸入船舱,船上混乱一片。然而谁能忘记那一幕,青壮年乘客和船员纷纷将第一救生机会推让给儿童、老人、妇女,而自己最终随船沉没于茫茫大西洋之中,只有705人生还。大难临头,他们显现了人间大爱。谢谢你们,用生命谱写了大爱无疆!

1987年,74岁的白方礼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靠蹬三轮车,一分一角地积攒,间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了,他来到天津耀华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我干不动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在场的师生们抱住老人,泪如雨下。无论他的职业多不起眼,只要竭尽全力行善,他都会变得高贵,受人爱戴,他也含笑九泉之下。谢谢你,告诉了我们何谓大爱无言!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炮袭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夫妇不幸当场遇难。他们怀有一颗爱和平、保国家的赤城之心,在动荡不安,危机随时发生的局面下,毅然决然地留在大使馆工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谢谢你们,用无畏抒写了和平与爱国!

汶川地震中,教学楼瞬间坍塌,正在上课的老师谭千秋在危机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将四名学生护在身下,直到震后救援中,从废墟中扒出来,他的双臂依然张开着,伤痕累累,后脑袋被砸得凹了下去。最终,四个学生得救了,而他却走了,以那个永远张开双臂的姿势,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谢谢你,用无私诠释了师德!

一个年仅26个月的婴儿生命走到了终点,她成为了当时最年幼的器官娟献者。她的肾脏和肝脏,救活了两个小朋友。爸爸的最后一个吻,留在了她的额头。谢谢你,让生命以爱的形式延续!

广西一民宅突发大火,27岁的消防员杨科璋,营救被困女童时,由于浓烟太重,不慎从五楼坠落。战友找到他时,女童被紧紧护在胸前,他用躯体给怀里的孩子作了救生垫。女童只是头部擦伤,奇迹生还,而他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谢谢你,用生命创造了奇迹!

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女性,。她已经死亡,却双膝跪着,双手扶地,身下竟然有个孩子还活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他毫发未伤。她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情,只是做了一个母亲。谢谢你,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母爱!

20,一架美国侦察机侵犯了我国南海,在“开火则中美两国必战”的危机关头,中国飞行员王伟,为守卫祖国,保卫人民,他选择了不开火,用生命终结了这场入侵战争。在81192的高度,王伟报告,我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最终,他驾驶的战机被美机撞毁,壮烈牺牲。谢谢你,为国捐躯,用生命书写了忠诚!

请记住用生命护住花朵的消防员,用躯体护紧学生的人民教师,用弱小肉体护救孩子的伟大母亲,无私奉献爱心的可贵老人,忠于人民的爱国记者,视死如归的忠诚战士,是他们用生命的最后余热,温暖了我们的心,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中国脊梁!

每逢清明时节,我们默默祈祷逝者,思念已故亲人。捧一把土,烧一炷香,思念无尽,泪如雨下。你们的奉献,你们的劳累,你们的无私,你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人的生命无法永生,但人的“爱”会永久延续……

作者简介

郭德礼,男,汉族,古浪县干城乡干城村人,现古浪四中任教。

作者:郭德礼

篇3:种子基因库:延续生命的方舟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号称是“最安全的种子基因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种子基因库,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建立优良基因战略储备

种质资源,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地球上约有30万种植物,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只要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为作物育种开辟广阔天地。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建成各类种质库1 400余座,收藏种质资源700多万份(含各国重复保存部分)。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介绍,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事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基本上建成了比较系统的一套保护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1座长期库、1座复份库、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相配套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异位保存体系。截至2013年底,已长期保存种质资源43万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对库圃保存资源不间断地随机抽样检测和繁殖更新,确保安全保存。自2001年起,农业部选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濒危状况严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农业野生植物物种,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原生境保护点(区)建设工作。至2013年底,已建成59个重要农业野生植物物种的169个原生境保护点,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有效地保护了众多对于未来作物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优良基因。

据了解,我国的首个“种子银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中的种子就由全国各地采集而来。目前,该种子库已收集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 000多种,7万多份。种子库作为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亚洲一流、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计划将于2020年拥有1.9万种(19万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其中近1/3为中国的野生植物,其搜集研究计划仍在继续。

“我国的很多生物物种处在灭绝的边缘,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云龙说,“由于人们对有价值的物种进行大规模的毁灭性开发,以及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在每年有300多种自然物种趋于濒危乃至消失。尤为严重的是,一种植物的消失,往往会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因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重视其在整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

针对未来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工作重点,刘旭建议:一是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异位保护体系还需进一步建设完善,陆续建设7大生态区农业植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为繁殖更新和引种试种提供条件。二是加快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和保护点的建设进度,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体系。三是国外种质资源引进和国内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亟需加强。四是摸清每份资源的基本特性,为其进一步深入挖掘利用和防止流失奠定基础,为编目繁种入长期库保存提供基本信息。五是开展大规模种质资源创新,为作物育种和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材料。六是通过对库圃保存种质资源进行定期活力监测,拟定每一种作物活力下降的“拐点”,及时对活力弱或衰老种质进行更新、复壮。七是要加大对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的投入,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已建的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以及日常管护需求。八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首先,探索对农民承包的土地(包括林地)中分布的农业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其次,探索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另外,要建立从事种质资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人员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生活因种子而改变

1494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随后辣椒种子被带回欧洲,并很快传到亚洲和非洲,随即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辣椒已是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调味料之一。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17世纪玉米种子传入中国。如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3 333.3万hm2,已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传在1700年以前马铃薯就引种到我国。如今,即便是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十分热衷食用由马铃薯制作而成的薯条、薯片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各自的起源,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食物便起源于小小的一粒种子。种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种质资源的保护问题由此凸显,只有保存好种子,才能保证植物物种不断繁衍下去。然而,假如遭遇地震、海啸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者有些国家、地区政局不稳而爆发战争,亦或者真有那么一天世界末日来临,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如何坚守?换言之,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种子该何以保持延续?

备份“种子银行”

根据估算,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万种可食用的植物,这些农作物的种子,小如罂粟花种子,大如椰子种子,都蕴含着无价的植物DNA。然而,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地球上农作物物种已经消失了75%。

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全世界建设了1400多个“种子银行”,这其中既有世界银行、粮农组织与联合国资助的储藏机构,也有中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型储藏所,还有大学与研究室管理的小型储藏室,它们都保存植物的种子、花粉、孢子。简而言之,储存物种是这些“种子银行”的主要功能,就像钱存入了银行,存入和兑取都取决于需要,非常自由。

例如,收集了2.42万种植物种子的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它会定期存放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种子,一旦某种植物灭绝,能随时从“种子银行”中启用种子,以便恢复这个物种。

然而这些“种子银行”也很脆弱,它们要面临战争和天气灾害的威胁,还存在缺乏充足的资金、完善的管理和先进的设备等问题。在全球1 400多个“种子银行”中,只有十几个达到国际标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国家“种子银行”就在战争中被毁灭了。

篇4:生命的延续

在这片神秘地带成长的杨敬元,现在已经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的所长,此刻他正在和对面山上的野生金丝猴对话。他要用金丝猴的语言召唤它们从山上下来,野生的金丝猴真的能听他的指挥吗?

在湖北生态学院林学系学习的杨敬元,1991年大学毕业时没有在城里寻技工作,而是回到了木鱼小镇,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做了一名技术员。他立志用所学的林学知识保护好神农架的一草一木,然而一只身受重伤的金丝猴改变了杨敬元的人生轨迹。

杨敬元(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最初接触金丝猴是1995年。当时我们接到电话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只金丝猴是一只大公猴,手指全部骨折,尾巴也断了这么长一截,身上到处都是伤。

在治疗受伤的金丝猴过程中,保护区指定由杨敬元全权负责照料金丝猴的一切。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救治,金丝猴的生命保住了,可是因受伤而残疾的金丝猴再也不能回到野外生存了。

杨敬元:我们当时给它建了一个陋舍,隔多远,只要听到我的脚步声,或者听到我的咳嗽声,它就打招呼,就“噫噫”地叫,和我非常亲热。发现金丝猴非常通人性,也非常懂感情,从那个时候我就对金丝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与大熊猫、华南虎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神农架作为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大请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破坏了金丝猴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野生金丝猴数量急剧减少(图1)。

杨敬元:当时金丝猴处于极度濒危状况,如果不加强保护的话,很可能这个物种就从这个地方灭绝了。加强对它的保护,就必须了解它的生活习性,还要了解它生活的地方。

于是二十岁出头的杨敬元,凭着在书上看到的一些关于金丝猴的介绍,跟着保护区的老局长朱兆泉,带点干粮和水就上山了,开始在面积704平方公里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里搜索,寻找金丝猴的踪迹(图2)。

杨敬元:到了金丝猴活动区域以后,他就告诉我,哪些地方来过金丝猴,哪些地方没来过金丝猴,金丝猴会留下一些什么痕迹,没来过金丝猴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情况。

就这样一年四季在野外跟踪,杨敬元一心想看到野生金丝猴的模样,哪怕用望远镜看一眼也好,结果3年过去了。杨敬元看到的只是金丝猴的粪便和远处森林摇晃的树梢,连金丝猴的影子都没见着。

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生活在海拔1600米~3000米的森林中。它们怕人,一看到人,很快发出报警的声音,整个群体就会迅速跑掉,因此人只能远距离观察,根本别想接近它。

不能接近,就不可能了解金丝猴具体的生活习性,保护金丝猴的工作也就无从下手。跟踪没有进展,经费也跟着缩减,杨敬元接受的第一个课题被迫中断。

跟踪金丝猴的工作进行不下去了,学习林业的杨敬元自然想到了神农架的濒危植物,而且研究保护植物所需要的经费相对少些,于是杨敬元申请了一个保护濒危植物的课题。

杨敬元:神农架是一个生物种类比较富集的地方,有很多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珍稀树种。像珙桐、虹豆杉、香果树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这些濒危物种生长环境特殊,数量比较稀少,自然更新能力特别差。

杨敬元在海拔1500米的深山丛林中开辟了一块20多甫的平地,开始人工繁育濒危的植物,大学里学的林业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运用种子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法,一种又一种濒危树种的小苗成活了。杨敬元把成活的小苗再一棵一棵移栽到适合它们生长的森林里,其中的香果树,用了3年才繁育成活。生在神农架、长在神农架的杨敬元。一心想让神农架的一切都永久地保存下来。

杨敬元在繁育濒危植物的同时,仍然牵挂着大山里的金丝猴,等待再次寻找的机会。一有空他就去看看他救助过的金丝猴。2005年,这只金丝猴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而杨敬元繁育的濒危植物的生命却得到了延续。也就是在这一年,保护金丝猴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决定,由杨敬元负责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再次对野生金丝猴进行全面的考察。姚辉、黄文鹏都是考察小组的新成员。

姚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研究小组技术员):我们背着帐篷睡袋,在野外跟着金丝猴,它怎么走我们就怎么走,它停下来,我们就停下来,在旁边找个河边搭上帐篷开始做饭,第二天早上它走我们也走。

杨敬元:金丝猴活动的速度比我们快多了,在野外,有时候它走一个小时,我们要走几天。为什么呢?它从悬崖上的树上很快跳过去,我们却要沿着悬崖绕好大一圈才绕过来,才能到它这个地方,它又走了,所以我们永远也跟不上它。

黄文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研究小组技术员):这个地方气候变化特别快,好多时候下雨、起雾,什么也看不见。海拔高、特别潮湿,我们一年四季几乎都穿着秋衣、秋裤。

姚辉:住在野外的话,就带两样菜,粉条和腊肉,再加上一点海带。每天就这样煮着吃。

为了对金丝猴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与金丝猴有近距离的接触,跟踪设备虽然比几年前多了几样,但是新组建的队伍在大山里还是跟着金丝猴绕圈子,与它们最近的距离也就是1000米左右,和10年前根本没有什么改变,这让杨敬元有些无奈。

杨敬元:大家商量以后,觉得要想找到一个突破口。必须对一个种群长期跟踪研究,才能有深入了解的机会。

杨敬元选定了一群金丝猴,一跟就是7个月。因为长期跟踪,人总是在猴群周围出现,又不伤害它,这群金丝猴对人的警惕逐渐放松了。

转眼到2005年11月,神农架的山里已经进入冰霜期,有些地方下起了雪。这时供金丝猴吃的食物已经非常少了,它们开始啃树皮。一贯吃新鲜食物的金丝猴不得不吃枯萎的果实。

杨敬元:我们当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通过补食,拉近和金丝猴之间的距离。我们又跟踪了十多天以后,在金丝猴活动前方五六百米,投放了一些食物。

苹果、橙子捅在树枝上,二十多天过去了,猴子根本就不理睬。于是杨敬元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方法,采回来金丝猴爱吃的一种树生地衣松萝,把它缠在苹果的外边,再插在猴群经过的树上。

姚辉:反正不让任何一只猴子从这里豌过去的时候看不见它,每棵树上都布上了,在树上面贴上纸条,纸条上注明树上有多少苹果,多少云雾草,多少橙子,等过一段时候猴子从这里过了以后再上去查。

杨敬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11月29日那天,我们把食物投放在金丝猴活动的前方,在另外一个区域离投食区500米左右等着,我们用一

个高倍望远镜观察投放的食物,我们发现猴群慢慢向我们投放食物的区域活动。

有一只猴子叫大胆,它把松萝包的苹果拿起来吃,它没有把苹果全部吃完,咬了一口就把苹果甩了。

那一夜我们都没睡着,都非常激动。第二天我们继续在前方大量投放。那个大胆第二天吃了二口到三口,又把苹果扔了。第三天它把苹果吃完了。

姚辉:它吃食的时候,警惕性非常高,吃一口往四周望一下。

杨敬元:大胆在吃,周围猴群看到它吃,这样一个星期以后,这个全雄单元小猴慢慢开始吃了,半个月以后,整个猴群也开始吃人工布设的食物。

姚辉:开始看猴吃的时候,就是在固定的投食场里面搭上一个隐蔽棚,在里面看猴吃。

那时候基本上两三个月,呆在棚里面不能有太大的动作,稍微咳嗽一下,像机快门轻轻按一下,猴子就要四周望一下。

后来人可以走到棚外,它不怕了,然后就是你到投食场投食。它站在树一上。再往后,它吃食的时候,你可以坐在投食场边上。慢慢地你可以坐在中间了,最后就有猴子从你手里拿东西吃了。

开始你不能在猴群中间走来走去,只能坐在那里不动。到后来你也可以在里面走来走去,可以伸手去摸他们,你摸他们以后,就有猴子跳到你身上来和你玩儿。

从1995年杨敬元开始追踪金丝猴,连猴的影子都看不见,到2005年杨敬元终于能够走到金丝猴的身边,与野生金丝猴零距离地接触。这一跨越杨敬元等待了10年,他太想知道金丝猴的一切了,于是观察就从补充食物开始。

每一次人工补食后,杨敬元他们都要观察、记录,每天的日记是杨敬元必须要做的工作,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他们对野生金丝猴也越来越熟悉了。

以前中科院动物所的学者报道神农架川金丝猴吃的食物是114种,但是杨敬元他们观察金丝猴的食物物种达到了172种。

除了食物种类有所增加,杨敬元还观察到这个猴群有4个家庭和一个由雄猴组成的、负责站岗放哨的小组。为了方便观察,他们分别给每只猴子起了名字。“白头”、“红头”、“一撮毛”和“大胆”。

第一个吃苹果的就是“大胆”,其实那时它还没有“大胆”这个名字(图3)。

在茫茫森林中,因为有树遮挡,会丝猴不可能像人一样,用表情来交流,它只有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意思,交流感情。

杨敬元他们耐心地把金丝猴发出的各种声音录下来,进行拆解、注释。然后再观察猴群活动,证实它们的语言所传达的意思。

杨敬元:有一次,我们刚吃完早饭,突然听见在树尖上,发出一种像狗叫的声音,就是“呱呱”这样叫,当时整个猴群全朝一个方向集中,什么声音都听不见,速度特别快。

杨敬元感到奇怪,后来继续观察这个猴群。很快发现了,凡是周围有其它猴群出现,就发出“呱呱”狗叫的声音。这种声音表示周围有猴群,告诉整个猴群要迁徙。

杨敬元:比如说“噫……”代表非常友好的一种声音,它发出这个“噫……”的声音,是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是在告诉整个群体它自己所处的位置。

杨敬元和金丝猴对话

“呜嘎……呜嘎……”报警或对来者发出警告。

“哇……哇……”成年金丝猴招呼小猴。

杨敬元还在继续破译它们的语言

从食物到语言,从每只猴的性格到一群猴的组成,杨敬元他们研究金丝猴的课题吸引了许多中外著名专家,一个研究金丝猴的15年规划已经制定好,神农架野生金丝猴的神秘正逐渐被揭歼。

杨敬元为了观察一个数据,在积雪一尺多厚的冰天雪地一呆就足几小时。常年在野外考察,杨敬元的儿膝父节夏天也常疼痫,但是他仍然坚持在第一线(图4)。

姚辉:金丝猴可以说改变了我这后半生,我以前不知道道自己想干什么,现在知道以后会做什么。

杨敬元亲自建立起的植物园也有了新管理人员。他眼前的这些小树苗有半尺高,要想长成栋梁之栩,已经是80年后的事了,杨敬元虽然等不到那一天,但他相信小树苗一定能在神农架这片森林坐茁壮成长,长成参人大树。

篇5:生命的延续作文

那一年,我十六岁。

是姥姥给我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现在姥姥去世将近五年了,每次想起来她的脸,想起来她对我笑,喊我好孩子,我都会泪流满面。姥姥是我二十多年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我曾口口声声说等我考上大学赚钱之后,一定要给我姥姥买衣服,孝敬姥姥。可是,姥姥终究还是没能等到这一天。

我想我要把我亏欠姥姥的所有,都补给妈妈。因为,妈妈是姥姥的孩子啊。

看到一篇文章中的那句话,一个妈妈摸着孩子的头发,哭着说,妈妈在也没有妈妈了。那一瞬间,我泣不成声。

我的妈妈,当时是不是比我难受几百倍几千倍呢?

篇6:生命的延续作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生命消逝的季节。秋,是欢乐与悲伤交织的季节。

秋天是宁静的。我漫步在庭院之中,眼前的景象仿佛是一幅典雅的油画:仿古的石桥静静地躺着,仿佛一位安详的老人;木质的八角亭静静地立着,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着,仿佛一条明亮的上好丝绸;一棵棵葱郁的常青树挺立着,一切如旧,彰显了生命的顽强。

倏忽一棵梧桐树挤进了我的视线,这棵树的树叶颜色已参差不齐,生命的衰败显露无遗,与四周的一切格格不入。一阵寒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树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如精灵般悠游嬉戏。原本格格不入的画面显得十分融洽,更为原本雅致的画面添了一丝灵动与活泼,使整幅画面多了一丝生气。我震撼了,多美啊!

走近了,闭了眼,好像我也变成了一片梧桐叶,在空中悠扬的飞舞着……

树叶缓缓落到地上,满地的梧桐叶颜色各异,有的枯黄,有的青绿,有的褐黄中泛着一丝已经衰老陈旧的绿意,有的则被染去了一角。我蹲下身,捡起一片梧桐叶。它虽然已经落在了地上,但树叶上的茎脉依然十分清晰,纵横交错,曲折有序。茎脉处泛着一缕绿色。我将它放在鼻下,嗅着秋天的味道:淡淡的,还夹着泥土的馨香。

不久,它们将化为肥料为它们的母树提供养分,而它们的母树在来年会开出更加繁茂的枝叶。它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篇7:生命的延续

万物生灵,都有自己的生命延续方式,动物胎生,鸟儿孵卵。有些花草的种子带着小钩刺,附着在动物身上,进行生命的传播,树木的种子被鸟儿吃掉,播撒在悬崖峭壁间,即使在石缝里,也会坚强地生长,应对旺盛的生命力,勾起我们对生命的感动。

深秋时节,万物凋零,没有了生机盎然,生命的颜色渐渐消退,不免给人以凄凉之感,无暇去欣赏天高云淡,无心留意秋高气爽,人也变得慵懒起来,坐在山坡下荒草间,任微风拂过,感受一季秋凉。

偶尔摘下一束蒲公英花籽,毛茸茸的圆球,松松软软,对着圆球用力一吹,花籽便像一个个倒置的小伞,随着清风四散飞去,飘荡在空中,不知被风儿带到何处,有点“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伤。

蒲公英的花籽没有选取的权利,被风吹到哪里,哪里便是它的家,不择地势,不择环境,山坡下、沟壑里、小河旁,被冬天的白雪覆盖,忍耐着,让自己休眠,到了春季,到处又都是蒲公英的身影,原先生命从未停止,始终在延续。

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祖辈的香火传承,父辈的生命延续,我们又何尝有过选取出生的权利,无论贫穷富贵,高低贵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都是我们的宿命,不容我们随意更改。

活下去却是我们自己的事,从出生那天起,我们便握紧拳头,决心要奋斗一生,同时哭喊着,抗议对生命选取的无奈。

你我或许只是亿万平凡人中的一个,没有富贵的家庭,没有高贵的父母,却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人,我们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善良,朴实无华,和生活中的坚韧。像深秋的草木一样,父母已渐渐老去,我们肩上职责重了,他们需要后代的赡养,需要我们撑起他们头顶的一片天。

不想让我们的下一代,也经历和我们一样的凄风冷雨,拼着命为儿女打拼出一片肥沃的土地,为他们遮挡着风雨,熬干了身体,熬白了头发,和我们的父辈一样,呵护下一代理所当然,但是,不让他们经历风雨,儿女们怎样成长,孰不知风雨是生命成长的源泉。

深秋时节,生命终将消隐,埋进黄土,化作尘泥,不必悲伤,又一个生命正在轮回,延续着生的平衡,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就像蒲公英的花籽,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四处打工,默默奋斗,有时会受到冷遇,遭受排挤,生活里的挫折,就像凄风冷雨,然而就像种子一样,风雨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在风雨的袭击下,我们茁壮成长。

篇8:爱,让生命延续

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在顽疾的折磨下渐渐失去生机和气力, 常会扼腕痛惜生命的脆弱, 如弱柳扶风般不堪一击。生和死虽是一步之遥, 却阴阳两隔。直到遇到那对难忘的母女, 我才幡然发现看似脆弱的生命历经涅槃浴火后的重生, 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竟是如此顽强!

这是发生在病房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年仅34岁, 脑出血并发脑疝, 深昏迷且有些烦躁, 刚怀孕30周, 这是她和丈夫结婚5年来的第一个孩子。清晨突然昏倒, 开始时意识尚清醒, 她紧紧抓着他男人的手, 反复嘱咐“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 一定要看好咱们的孩子。”男人一直守在旁边, 抚摸着女人的额头说:“没事的, 没事的, 有我在, 你俩一定会挺住的, 我们还要等宝宝出生后照全家福呢!”

她的特殊病情牵动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向家属交代, 病人颅内巨大量出血, 在临床的死亡率占98%, 胎儿又属未成熟儿, 即使冒着风险行剖宫产手术也难以成活, 母亲和胎儿都有生命危险。一旦出现危急情况需要抢救时, 大人和孩子到底优先选择哪一个, 需要家属的明确意见, 他却始终不肯直面现实, 只是重复着那句话:“她俩都不会有事的, 她知道我在等他们, 请你们尽力抢救, 拜托了!”“我们理解你的处境和内心感受,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这种二选一的抉择, 有时必须去直接面对, 无法逃避, 需要你冷静权衡的。”我们苦口婆心地劝慰男人。

终于, 他艰难地做出了“保大人”的决定。

尽管告知书上已签署了选择意见, 尽管选择将胎儿推向了生死边缘, 但如果有一丝希望, 我们仍会尽力去争取。

女人依旧烦躁, 一侧肢体胡乱舞动, 有时甚至不能进行常规的查体。医生特准家属穿戴好隔离服留在ICU病房。于是, 男人寸步不离地守在女人的床边, 有时轻唤着女人和孩子的名字, 有时给女人讲他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往事, 有时和护士一起帮女人翻身、拍背、按摩, 一次又一次, 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无回应的交流……。

“不能放弃, 坚持, 一定要挺住!”我们在鼓励病人, 鼓励家属, 也在鼓励参加抢救的每一位战友。

奇迹的发生总是出人意料!

入院后第五天的凌晨, 病人异常烦躁, 腹部接着便出现了规律性宫缩。半小时后顺利生下一个女婴, 体重1100克, 经新生儿科和妇产科医务人员积极抢救, 女儿病情平稳转入儿科治疗。当男人兴奋地将孩子平安无事的消息告诉女人后, 女人的眼角竟流出了一滴眼泪。

女人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不再烦躁, 变得异常安静, 颅腔出血引流量也在减少, 有时会有一些睁眼、皱眉的动作, 我们如行走于漫漫深渊中, 终于看到了黎明前的一丝曙光。

女人在昏迷十天后完全苏醒!

男人每天不停地在女人和女儿两个病房间穿梭, 整个人却精神了许多。一个月后, 女儿痊愈出院, 女人病情也逐渐平稳, 因为要继续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转入了康复病房。

每次出院病人的上门回访, 我们都会去她家看望这对母女, 女儿很可爱, 也很乖, 现在已快两周了, 女人生活已能完全自理, 男人和女人比以前更加恩爱, 他们说, 爱让他们一家得以重生, 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生后的每一天。

篇9:延续生命的传奇

在普通人的眼里,标本制作这行跟动物尸体打交道,多少都带着些神秘和敬畏的气息。

苏新刚就是这神秘行业中的一员,从1984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标本制作生涯,说他拥有一双“复活生命”的巧手,一点也不夸张。

苏新刚是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标本制作部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像是在参观一座迷你的自然博物馆:眼神锐利的雄鹰、憨态可掬的企鹅、身材矫健的羚羊全都活灵活现地在这里共处一室。不禁想起了好莱坞大片《博物馆奇妙夜》,在夜晚12点的钟声敲响之后,这里的动物们会不会全都活过来,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呢?

不是杀戮,是挽留

一件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可令观察者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可生命因鲜活而美丽,因此不少人认为把动物做成标本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如果为了一己私欲而滥杀生命,的确值得声讨,但这并不是制作动物标本的初衷。

“制作标本的初衷不是杀戮,而在于挽留。”苏新刚解释,把动物做成标本,可以保存生物资源和生物信息,还有不少科研作用,了解多彩生物世界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大量物种出现灭绝危机,标本可以说是让后人看到它们真面目的最好方式。”他强调,现在的标本制作都是利用动物园、水族馆的死亡动物,不存在任何杀戮。

“国内的标本制作基础,最早是源自欧洲的剥制技术,尤以英国的水平最为先进。”对于标本制作的历史,苏新刚再熟悉不过。很多欧洲的皇家贵族,都喜欢在豪华庄园或别墅里悬挂羚羊、麋鹿、棕熊等动物为主的首级标本作为装饰,这也是当地狩猎文化的延伸产业。

19世纪末期,这种文化渐渐传入中国,在北方就产生以刘家为代表的标本制作艺人,其创始人刘树芳是中国最早一批受过专门培训的标本制作技师;南方则以福建的唐家为代表,如今武汉大学标本馆馆长唐兆子便是唐家后人。在标本界,都知道“南唐北刘”的大名。国内标本制作,大多学习和借鉴“南唐北刘”的技术。苏新刚也不例外,经过经年累月的琢磨,才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热爱是前提

“做标本,首先要喜欢动物。”这是苏新刚给刚进门的徒弟上的第一课。因为所有的标本制作都是从研究动物开始的,只有了解动物的骨骼构造和生活习性,才能将死去的生命还原成生前的样子。“比如老鹰,它的生态和表情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看见猎物要捕食时那种跃跃欲试的雄姿,是标本制作要掌握的形神要点。”苏新刚每次做老鹰标本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鹰,怎么飞,什么动作,甚至模仿它的叫声,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

听起来好像很好玩,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因为再怎么有趣,做标本的第一步还是要跟尸体打交道。哺乳类的动物遗体还好说,最苦最累的大概要数处理海洋鱼类了。在采访的时候,正巧碰到一只搁浅丧生的鲸鱼被送过来,于是有幸参观了一次现场制作。先不说现场极其浓重的腥臭味,光是那血淋淋的剥制现场,就连见多识广、人高马大的摄影师汉子都直呼受不了,顿时对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标本师傅肃然起敬。

“标本制作其实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不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一行,多半就中途离开了。早年跟苏新刚一起当学徒,现在仍在做标本的寥寥无几。而他的徒弟,能一直做下来的也很少。

环境苦,收入低,是国内标本从业者的普遍现状,主要还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标本这行的不熟悉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入土为安,也不像欧洲那样有狩猎的传统,国人对标本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很低。

苏新刚讲起多年前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年福建的福鼎县海边搁浅了8条抹香鲸,每条有12米长,场面十分壮观。当地的老百姓认为这事极不寻常,便把抹香鲸供奉了起来。但因为鲸鱼太大不方便,便将鲸鱼的牙齿凿下各自拿回家里供了起来。苏新刚一行人接到消息去福鼎县帮忙处理抹香鲸尸体的时候,发现牙齿全都不见了,只好和当地的相关人员挨家挨户的说明原委,希望村民能把牙齿归还。但很多人都不肯,最后花了好大一笔钱,才买回了一套完整的牙齿。“对于标本而言,这一套完整的抹香鲸牙齿非常珍贵,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苏新刚感叹道。

生命在延续

想成为优秀的标本大师,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跟雕塑的原理相似,标本也得先有骨架才能加工润色,这就要求标本师必须懂解剖的知识,能把握骨骼和肌肉的走向。苏新刚说制作过程其实简单,无非就是剥皮、防腐、假体制作、填充、缝合、整形与修饰这几步。但新手来操作,光是剥皮这一步就够练好几年。

难度较高的是鸟类,因为飞禽类的皮毛骨肉连接比较紧密。难点在于将肉和骨头剔除而不能伤到皮毛,连爪子里的肉丝都要剔除干净,然后再干燥防腐。“鸟类中最难做的是鸽子,它的皮薄如纸,接近透明,稍有疏忽就会破。”仅是剥皮这一步,就能把不少立志成为标本师的青年们难住。

处理完动物遗体之后,整形也是考验标本师功力的关键。“就像做琴一样,光有外面的形不行,得能做出那种独特的弦音来才算好作品。能否让动物标本蕴含着精气神儿,就看标本师的综合能力了。”

苏新刚说自己给标本整形时,都会聚精会神地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这在不知情的人眼里,颇有些喜剧效果,可懂他的人明白,这又是达到忘我的创作境界了,下一个佳作很快就要面世了。

篇10:生命的延续

都说孩子喜爱动物,我小时候也是,可爱的小动物永远让人爱不释手。但这只是童年的情结,此刻,我最后找到了生命的延续。或许,这才是生活的好处呢。

以前养过很多很多小动物,只是羞于再提,因为无论什么动物在我手里都活不长,我对它们真的太不“释手”了。

生命的延续记得一对毛绒绒的小鸭子,黄澄澄的绒毛中夹杂着几根黑色杂毛,是我缠着爸爸花了二十块钱买的。它们像两只球一样滚来滚去,一会儿摇摇摆摆挺着小肚子来回地跑,一会儿“扑通扑通”被我扔进水里,扑腾着翅膀却也能游得自如。它们总是形影不离,睡觉时头倚着头依偎在一齐,被我赶得害怕时躲到角落里,互相挨着瑟瑟发抖。我玩得太疯,一次把其中一只放在爸爸的肩上,它一个没站稳掉下来摔断了腿,捡回小命却落下残疾,另一只从此也再不理我,最后我只好把它们放了生。一条红鲤鱼,天天被我从水里捞出来,只是想看看它能在空气中活多久,不生命的延续到一个月就撒手而归。一对翠绿的虎头鹦鹉,乘全家都外出时,一只狡猾地从夹缝中钻出来成功逃脱,另一只也溜了出来却笨笨地跌进马桶淹死了。养得最得意的是一对长毛兔,爸爸很细心地为它们专门搭了一个“家”——温暖舒适的木板箱,底上做成镂空的木板条,铺上青草,粪便就能够直接从缝隙中滤去,窝里没有一点臭味。每一天妈妈都以3分钱一斤的价格买回莴笋叶,洗干净晾干后才敢给兔子吃,生怕它们闹肚子。幸运的兔子们没有被我“虐待”,它们越长越大,随着夏天来临身上散发出的怪异味道也越来越浓,不得不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送给乡下亲威。肥肥嫩

嫩的十一条蚕宝宝,已经养到拇指一样粗,一条居然被我在吃饭把玩时掉进汤里淹死了。剩下的总算功德圆满,做了十个茧子。可惜被妈妈偷偷蒸熟,我大哭一场,再也看不到飞蛾破壳而出的感人瞬间了。

渐渐地童年的乐趣被淡忘,生活中充斥着学习的压力,高中以后再也没有养过动物,到上海工作后我又重新拾起了动物情结。一对小绒猫,和小白鼠差不多大,可惜一个多月就死了一只,余下那只被我放了生,因为它总是让我想起死去的同伴。一条生活在水草里的金鱼,也很快因为缺氧而死去。看到鱼肚子鼓鼓地翻着,真觉得当初冲动地连鱼缸一齐买回来是一种错误。还有一种瓶装的迷你鱼,两条鱼在封了口的小瓶里快活地游着,里面却没有什么食物。售货员号称它们能够不吃不喝活半年以上,很神奇的生命的延续鱼!同事开玩笑说它们肯定要生下宝宝,我虽然半信半疑但仍然满怀期盼。正在我幻想着鱼宝宝降生的美妙一刻时,一条鱼竟因饥饿难耐把另一条吞了。看到水中浮动着的几块肢体,我吓得再也不敢养活的东西。

但是骨子里的好奇心并未因此泯灭,生命总是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支持我奋斗的激励。我把这种好奇心转向了不会动不会吃但仍然有生命的东西——植物。

单位里很多同事都喜欢种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植物,有的蜿蜒曲折如灵蛇盘翼,有的如瀑布倾泄枝繁叶茂。我试着折下一枝长春藤插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居然成活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植物A计划。向花匠讨了很多花花草草,从中选出一些适宜的枝条,稍加修剪后插在奇形怪状的瓶子里。有时偷懒就直接从同事漂亮的花草里剪下一段,有时也去花鸟市场买现成的。渐渐发现种在土里的植生命的延续物虽然长势很旺盛,但个性容易生虫,而且也没有水生植物来得高贵典雅。水,给人一种流动的美,仿佛生命的形状,柔美中透着坚强。所以基本上我只种水生植物,长春藤、绿萝、水精灵、情人草,只要有可能都往水里插。

我有个习惯,一种形状的瓶子只买一个,家里的柜子里塞满了五花八门的瓶子,有的细长如郁金香,有的大肚如笑弥佛,有的瓶口只有手指粗,有的却能够插进整打的玫瑰,简直能够开个旧瓶铺了。在水瓶里灌上大半瓶水,放进一些细沙和五彩小石头,再插入精心准备的枝条,盼望它能早日成活,这种惦记的感觉个性让人享受。每当看到长春藤吐出鲜绿的嫩芽,看到绿萝展开清翠的大掌,看到情人草挤破脑袋钻出来,心里就个性美。

前年买了一株酷似人形的人参树小盆景,只花了十块钱,居然长得个性茂盛。两年过去已经修剪了好几次,盆也一向没有换,和硕大的枝体比起来有点像大人穿着小孩鞋。它却总是那么顽强,粗糙的枝条上那几片碧绿的叶子永远不会凋谢,偶尔有些枯萎经过我的细心照顾很快又恢复了活力。这是我手上第一次没有“夭折”的生命,也算有一点点成就了。最近又买了一盆据说能够防辐射的榆树小盆景。盆中除了那株可爱的小榆树,全都布满密密细细的小草。据说草能不断生长,叶子表面都是细细的小绒毛,还会露出一粒粒黑色的种子,个性可爱。

有时也会买一些鲜花点缀小屋。过年会种上一盆水仙,每一天都看到它往上蹿了几公分。当白色小花缓缓开出时,屋时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平时会买些康乃馨,玫瑰之类的,换换口味。当然最爱的还是百合,个性喜欢它那素雅的芳香和高贵的气质,买过红色、粉色、白色、黄色,总是变着花生命的延续样地买。买黄色百合的时候还闹了个大笑话。当时一眼看到店里有金黄色的百合,比普通的粉色白色花朵要大一倍,个性引人注目,我立刻决定买下。店主朝我眨眨眼睛,问我买这花做什么。我说好看啊,我还想送人呢。他顿了顿,清清嗓子说,黄色百合如果自己欣赏没什么问题,但是送人就有些不吉利。因为黄色百合的花语是感激、财富,一般都是在送葬时才送黄色百合的。原先如此,我吓得吐了吐舌头,还好没有出洋相,但是还是兴高采烈地捧回一束黄色百合,喜爱这温暖如灯光一样的颜色。当然,我也慢慢领悟到养百合的精髓,花骨朵微微张开时,就要及时摘去里面的花蕊上的红芯,不然等全部绽放的时候红色的粉末就会涮涮往下掉,弄得桌子上一片狼藉。夏天的花期比冬天要短得多,可能一星期就凋谢了。所以我不得不经常买花,店主个性高兴有我这个忠实的老顾客,每次都为我准备最新鲜的百合花。

篇11:生命的延续作文

——题记

一座城市的墙角,一簇淡淡的白色正跃动着。

走近一看,发现那是一株蒲公英,在微黄的阳光下露出浅浅的微笑,跳动着。也不知是哪来的如此精细的剪刀,将这个绒球剪成了一根根细小的白色细线,每根细线上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分叉,显得格外小巧和精致。轻轻将手指放在绒线上,竟会感受到别样的恬静和温柔。

多么可爱温柔的孩子!只可惜生在这么个小角落里,没有太阳抚摸,没有雨水光顾,没有人们赞颂。我叹了口气,为它的不幸。

这时,一阵凉风吹过,周围的一切都随之摇摆起来。手心里的蒲公英,奈何不住风的鼓舞,也开始摇晃。哪知,嚣张的风越来越壮大,吹得那树林子向前鼓去,草丛沙沙作响,头发凌乱不堪。蒲公英在此刻显得愈发瘦弱,几乎要连根拔起。

小小的生命就要结束,它却不紧不慢地抖了抖身子,顿时,一片片零落的碎花飘了出来,在肆虐的风中翩翩起舞,丝毫没有恐惧之感。它们嬉闹着,顺风飞向了辽阔的地方,剩下头发凌乱着的我,呆呆站在原地。

哦,那是蒲公英的种子,蒲公英的生命与灵魂啊!

现在才知道,蒲公英是一位求生者。它本身并不在乎自己生在什么地方,它看到的是未来,生命是否能延续下去。上苍对待每一个生命都是公平的,即使它在卑微的角落里,也有飞向自由的机会和权力。蒲公英,它真真正正获得了延续的生命。

我终于理解了。原来它并不安于一个角落。

篇12:生命的延续作文

外出活动的我们,笑意飞上嘴角,溢在眉宇间。一条曲折的小路在我们的脚下,也显得乐意十足,它平凡地延伸到了我的心里。

风微拂,柔万物。

地上有一种黑色的豆子,随风而舞。我拾起它,在手里把玩着。它,固执的黑色,崎岖的表面,平淡却惹人。轻轻一捏,还余留一阵清香,这阵清香,似柠檬,似薄荷,似雨后的草香。

后知,它是樟树的种子。它便更惹人爱。它承载着我种的愿望。我捧着它,生怕它像巧克力一样融化。它就像一个稚嫩的小孩望着绽开笑颜。

其实,樟树的果实就是种子。果实,不再是等着被采下的王公贵族。它落地为种,继续成长,成长为下一次生命的基石。

果实和种子都承载着生命的意义,都为了一个执著的延续,它们都承载着自身的生命,承载了播种人的勤劳,承载了风雨沐浴的缠绕,更承载了哺育下一代的使命。

它并不渺小;它是生命的使者,生命的延续。

自然中总是溢满着生生不息的活泼。这种活泼依靠生命的延续。当生命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存在,而是为了延续千古的流传而存在。那么,自然,人生都会那样永远走下去。

生命在真正意义上不会中断,延续下去的是我们的希望——下一代。

生命的延续奠定了千年的传承,歌唱了千里人生路的意义。

上一篇:东夏村总结、计划下一篇:高福院士合作助推创新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