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

2024-05-10

延续护理(精选十篇)

延续护理 篇1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护理,跟踪调查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中国每年发生患者达200万, 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大约450万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达75%[1], 由于该病病程长, 多复发, 致残率高,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研究就出院患者的延续康复护理需求进行跟踪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延续护理干预, 对院外患者的康复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推广患者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方法对2013年1~3月期间神经内科32例、神经外科24例重复住院脑卒中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对神经内科27例、神经外科20例已出院脑卒中患者或家属进行电话随访, 跟踪调查出院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认识及需求内容, 跟踪调查无重复患者或家属。

1.2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与电话随访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 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受调查者一般状况, 包括:姓名、性别、与患者关系、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区域。 (2) 患者一般状况,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诊断、住院次数、恢复情况、出院后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 (3) 患者对出院后延续护理的重要性认识, 包括:非常需要、很需要、需要、偶尔需要、不需要5个等级。 (4) 患者需要的延续护理项目, 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基础护理与操作方法、安全护理与操作方法、专科护理与操作方法、康复训练技术、病情观察与评估、心理护理。 (5) 开放性题目, 患者对延续护理的建议与想法。

1.3 资料收集

对患者的跟踪调查由指定的4名护士完成, 她们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具有丰富的专科经验, 经过统一培训后开展项目调查。

1.4 护理干预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 按照需求程度由大到小有针对性的设计患者的延续护理计划, 通过健康讲座及实地指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5 统计学方法

调查内容统一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表格,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均数及标准差。

2 结果

2.1 患者及监护人对延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

患者及监护人对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最高的3项依次为:康复训练技术、专科护理与操作方法、安全护理与操作方法, 需求最低的项目为心理护理, 需求情况详见表1。

2.2 患者及监护人对延续护理需求程度

68%的患者及监护人认为非常需要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24%受调查者需要提供延续护理, 对延续护理感到不需要者仅占8%。

2.3 患者及监护人对提供延续护理的建议

73%的患者及监护人希望通过健康讲座或家庭指导的方式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56%的受调查者希望平均每周得到1次延续护理服务指导。

2.4 延续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 就需求程度最大的前3项护理项目进行详细、具体计划, 并与本院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工作, 每周组织召开1次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专题讲座与技术指导, 截止今年9月, 共举办12期, 参加学习人员547人次, 接受延续护理患者48名, 传授各项技术87项, 协助解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护理问题200余项。

3 讨论

3.1 患者及监护人对延续护理的需求

延续护理即为出院患者继续提供个案所需的护理, 是院内护理的一种延续[1]。随着病程的发展, 脑卒中这种疾病已趋于慢性化, 患者在慢性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及躯体残疾, 最终造成家庭及社会功能缺损。随着患者的逐年增多, 现已造成了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 近几年康复治疗的发展对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减少并发症发生, 降低致残率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就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条件, 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够充分享有医疗、护理资源, 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康复, 因此能够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与治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延续护理的提供与发展, 不但使护理过程得到衔接与延续, 更使专业的保健知识在广大居民中得到传播, 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2]。

3.2 延续护理项目的选择更应该贴近患者的实际需要

延续护理是针对出院后患者的家庭护理而提供的, 与在院期间不同, 家庭康复阶段患者的护理需求存在倾向性。患者在院期间处于急性期治疗阶段, 家属护理知识几乎呈空白状态, 对于所有的护理项目几乎存在均等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 患者病情平稳, 家属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护理技能, 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 出院后对后续的专科护理知识有更强烈的需求, 如:康复训练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安全护理技术等, 因此, 为使延续护理发挥更大效率, 项目的选择要尊重患者及家属意见, 贴近实际需要。

3.3延续护理需要前瞻性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健康知识的普及需要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 使之更适合先进的治疗技术。临床护士在这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意识, 在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更要把先进的护理理念、先进的护理技术延续到家庭与社会, 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这一点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随着康复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 参与延续护理工作的护士先后学习了语言治疗、吞咽治疗、功能评价等技术, 并陆续将成熟的技术操作传授给患者及家属, 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3.4 社区工作的参与更有利于延续护理的开展

延续护理是在院护理向家庭护理的延伸, 如果能够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近几年的社区医疗卫生发展, 已经使社区护理服务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体系, 通过社区服务网络更能够高效的组织学习, 传播信息, 对学习效果也能够有效跟踪, 另外社区的工作方式适合居民生活实际, 工作时间灵活, 具有弹性空间, 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 医院与社区的相互合作使居民更容易接受护理培训, 更利于患者及家属与医务人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护理问题顺畅解决。

综上所述, 延续护理作为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衔接与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大力推广社区服务的今天, 护理服务的重心已由以医院为基础转移到以社区为基础, 更重视预防疾病、早期干预、家庭护理以及人们积极主动参与健康保健[3], 在临床各专科单元积极尝试延续护理的开展, 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满足不断发展的居民健康需求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慧娜, 刘雪琴.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护理研究, 2005, 19 (7B) :1294-1295.

[2]黄风形.脑卒中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31 (4) :99-101.

优质护理服务之延续护理工作1 篇2

传统观念认为,对患者的护理仅仅局限于住院患者,出院后即终止了护理服务。实际上,患者出院后仍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优质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及住院护理的延伸,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为探索一套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工作方法,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于2014年12月成立了社区健康服务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由经过专门训练、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为出院病人制定标准化的延续护理方案,通过电话随访、上门访视、护理等方式,让医院的医护服务延伸到家庭。

通过这样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在护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是一种由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从而延续护理服务,作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院社区健康服务部开科一年多以来,上门随访就有300多人次,对患者进行了饮食、用药,复诊,康复锻炼,管道护理和心里护理指导。其中上门护理服务有50多人次,我们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居家老年留置导尿患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及其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脑卒中、老年痴呆等)的影响,导致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增加,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障碍的重要手段。已出院居家休养的患者,为他们实行恰当的导尿术,用无菌方法更换尿袋和膀胱冲洗,正确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提高其家庭护理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家庭护理质量,以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现在为了提升护士与患者主动沟通的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护患和谐、医患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我们还开展了护士到病区、走病房、送服务到床旁的新举措,了解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出院后康复指导及术后复诊时间的安排,用专业的知识、周到的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后顾之忧。

这一服务经推出后,受到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其贴心的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优质护理带来的无比温暖!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28-01

对于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可以归为健康教育的延伸形式,在护理中主要借助于登门拜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出院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密切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快了患者身体康复的进程。当前,不少医院已经都在积极推进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工作,并实践了形式各样的护理方法[1]。为此,我院选取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特需病房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对延续护理中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回归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特需病房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男125例,女75例。年龄在24—84岁,平均50.3岁。其中,高血压66例,糖尿病36例,颈椎病手术治疗28例,普外手术27例,腰椎键盘突出手术23例,化疗手术10例,其他疾病20例。

2、方法

2.1延续护理内容

对于以上出院患者,各个科室设立延续护理登记档案,其内容除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外,还包括入院诊断及日期、出院诊断及日期、家庭地址及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血液检查异常指标、最希望联系的方式与时间段、延续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出院状况的反馈等。在情况反馈中,又可以分为患者出院后的意识、睡眠以及病情恢复状况,饮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状况,还包括用药情况、对随访的满意程度以及购买药品等特殊需求。

2.2延续护理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责任护理应当耐心、详细的为病人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比如饮食禁忌、规范用药、体育锻炼等内容,对于延续护理登记本上的内容也需要规范的进行填写。其次,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一个月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随访,并按照延续护理登记本来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适时实行不定期的随访。同时,按照患者最希望联系的方式与时间,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等与患者保持互动,及时掌握患者的最新动态。在以上随访的调查中,不仅要详细记录患者的身體恢复状况,还要认真总结,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各个科室的负责医生,防止不良现象的恶化[2]。

二、结果

(1)200例出院患者随访内容以及护理质量。如表1所示,在随访质量满意度上,第1天为85.0%,第30天则提高到98.0%,表明延续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按时复诊人数上,出院30天时已经达到184人,占比92.0%。

(2)在出院随访方式和随访时间上。大约66.5%的患者选择电话随访,16.0%的患者选择网络聊天工具随访,12.5%的患者选择电子邮件随访,还有5.0%的患者选择登门随访;在随访时间段上,选取:00—21:00的患者最多,占比52%,还有40%的患者选择在14:00—16:00,剩下8%的患者选择为9:00—11:00。

三、讨论

目前,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得到广大医疗机构的重视,并得到比较深入的实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延续护理的对象上,主要为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骨科手术等患者,尤其是病情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在延续护理方法上,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基于网络技术的健康教育、开设专家门诊、成立延续护理中心、组建患者俱乐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本次关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现状的研究,发现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电话号码错写或者无人接听;随访时间与患者其他事物相冲突;部分经管医生在延续护理中参与度不高;健康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等问题。同时,我院在延续护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而且改善随访质量。结果也表明,在随访质量满意度上,第1天为85.0%,第30天则提高到98.0%,表明延续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按时复诊人数上,出院30天时已经达到184人,占比92.0%。

另外,结合本次研究,归纳出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发展趋势:(1)不断扩展延续护理的服务内容。由于患者出院后通常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延续护理中必须加强心理干预的上的内容。(2)对延续护理的内容,尤其是操作流程予以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延续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3)借助于网络平台等先进技术,进而为各类疾病的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护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也是今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重要发展方向[3]。

综上所述,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上,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应紧密联系患者及其家属,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1,14(10):141-142.

[2]王世英,席淑华,吕一刚,等.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6(2):24-25.

社区老人延续护理长效机制研究 篇4

1 社区护理问题

1.1

政策和财政的支撑不足, 尽管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有了基本框架, 但目前社区延续护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不健全, 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服务目标不明确, 管理不到位。

1.2

我国护理人才短缺,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应届毕业生中, 中专占52.6%~76.9%, 大专占7.2%~15.9%, 本科仅占1.0%, 还有无专业人员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且现有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人员本身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对病人进行功能性护理基础上, 综合协作能力不强, 只停留在打针、服药等简单重复性工作, 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协作性。

1.3

社区护理的护理内容有限, 仅限于普通的功能性护理和以个案为中心, 而不是以群体为中心, 且各个社区护理之间缺乏联系, 不利于统一协调和相互合作。

1.4 护理的服务对象应该不仅是社区病人, 还包括健康人群。

但根据我国的条件和需求, 目前只有老年慢性病人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 其次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员。

1.5 社区护理普及率极低。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 上海才初次开展了家庭病床这种最初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虽然部分地区有了初级的社区卫生服务, 但家庭延续护理没有与社区护理相结合, 不仅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也不利于护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1.6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社区护理目前还没有得到公众的重视。许多患者尚未改变传统就医观念, 生病习惯到医院就诊断, 对社区护理服务存在很大的偏见。

2 社区老人问题

2.1“空巢”老人问题

在国内的这种形式状态下衍生出了年龄在60岁以上, 不与子女共同居住一起的老年人, 形成老年人独自居住的家庭的空巢老人出现, 被称为空巢老人。据调查数据显示, 2006年, 我国的“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2 340万人。空巢老人无子女陪伴, 日常生活上自理能力减弱,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自我满足感得不到充分体现, 导致情感和心理上的落差, 加之老人常伴有慢性疾病。老年人自身的特殊地位, 老年人生理机理的功能不断的衰退, 健康水平的不断降低, 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与之增加, 使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现状。

2.2 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

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 我国将近拥有70%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例如高血压, 糖尿病, 老年痴呆, 心脏病, COPD, 白内障等, 甚至有的患者疾病拥有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长期治疗及护理, 例如脑卒中导致半身不遂, 甚至严重者可致卧床不起, 尤其体现在空巢老人上, 部分慢性疾病导致他们不能独立生活, 降低生活质量。

2.3 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问题

世界调查数据显示, 老年人在医疗服务当中是高消费人群, 据统计数据表明, 在一个人的人生最后几个月当中的医疗费用开支占其一生中的最大比例。伴随着中国老年化的不断发展, 老年人口随年龄增加而出现患病率逐渐增加的现象更为突出的体现。费用问题尤其在城乡的差距体现的更为明显。首先, 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相对较低, 国民收入有待提高。但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一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金, 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于子女的提供和自身的务农所得, 经济收入不稳定, 经济上不能独立, 从而导致经济困难, 就医进一步成为一大难题。除此之外, 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医疗水平也相对滞后, 基础卫生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 既使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但是由于报销比例的限制, 患有某些疾病的空巢老人等显得更为吃力和负担增加。所以农村的老人生活质量明显普遍低于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

在美国, 有将近占9%以上的老年人, 医疗费用约占总费用的30%, 而在日本也同样有类似得问题出现, 仅在1980年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用都已经是一般人群的4.6倍。在我国也同样面临着相同问题, 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老年人中占总人口自费比例的高峰值, 并且出现年龄越大, 自费比例越高的现象。与此同时, 农村自费医疗比例又更加明显的高于城市。这些因素又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对医疗服务的进一步需求, 影响着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现状。农村与城市, 老人与其他人之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深化, 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尤其是在跑步进入老年化社会的现在中国, 特别是老年人口对健康的需求以及要求医疗卫生支持力度的增大, 延续护理中的护理保险成为社会的又一大焦点问题[2]。

3 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的看法

大多数老人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 仅仅将社区医院当成药房, 将社区护理当做是发药打针, 同时很多老人不信任社区, 即使是很微小的健康问题也宁愿去更远的大医院, 也不愿意在社区医院治疗。除此之外, 据数据调查老年人对健康档案尤其不喜欢, 认为这只是骗人的虚假工作, 但事实上健康档案存在很多方面的好处, 包括收集和整理老人资料, 提供病情观察的素材, 说明老人的健康问题等。

4 社区老人延续护理的思考

4.1 社区延续护理内涵研究

延续性护理含义: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 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的照顾, 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 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具有综合性、连续行、协调性和高度情感性的工作特点。传统的延续性护理并不强调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直接而长期护理, 而是帮助患者的指导内容以循证为依据, 通常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和活动锻炼指导, 及相应的环境评估和建议, 社工服务和居家护理等。延续护理的特征:综合性、连续行、协调性和高度情感性。

4.2 社区护理内涵研究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 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是以健康为中心, 以社区人群为对象, 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4.3 社区老人延续护理长效机制研究

4.3.1 采用网络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进行研究

医院可帮助老人直接向社区延续护理机构申请, 老人或老人家属也可自己进行申请, 以此为基础建立以群体为中心, 全科的、完整的和持续的社区延续护理发展模式, 使老人获得更加系统的、及时的、科学的护理, 促进身体更好更快的恢复。同时在实现了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归, 建立了医院-社区的医疗渠道。

4.3.2 将保险纳入社区延续护理发展机制

针对我国老年化人口多、社会财富分布不均, 城乡差距大、社区护理起步较晚、财政支撑不足等问题, 将保险纳入运转资金和支付费用中, 以更好地实现社区老人护理的公益性,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3]。

4.3.3 实行分级护理制度

将社区老人分为普通的老人 (“空巢”老人或者心理问题者) 、长期护理人群及亚健康人群。这不仅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 而且提高了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 同时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分配, 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4.3.4 完善社区延续护理工作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

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 吸纳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加入到社区延续护理工作队伍中, 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 完善社区延续护理工作人员培训机制,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教育和培训, 着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 实行定期考核制度, 针对考核情况给予奖惩。针对上述目的, 对于未来的社区护理服务人员, 可以上岗实行合同制。同时在不同社区内的所有护士每周碰头2~3次, 护士一起讨论护理计划和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区延续护理机构定期对不同社区护士进行考核和验收。

4.3.5 建立健全的社区延续护理管理机构

每个地区 (镇, 县, 市) 的所有社区护理中心归一个社区延续护理机构管理, 如果一个地方社区护理中心太多, 可以每七个归一个机构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社区护理中心的管理, 与当地卫生部门和当地医院的通力合作, 接受患者信息, 培训护理人员, 为护理人员分派任务, 收取费用和发放工资, 定期对护理人员考核和验收。社区延续护理机构的建立, 有利于将分散的社区护理中心统一管理, 统一调配, 减少不同社区间的矛盾。同时将各个社区之间加强合作, 取长补短, 达到最大效益。

4.3.6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服务观念, 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功能性的护理, 提高综合协作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打针、服药等简单重复性工作, 提高主动性、独立性和协作性。同时要提高法律意识, 注意护理文书和健康档案的记录。

4.3.7 建立健康档案

将社区服务对象尤其是患者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管理。重点包括有无患病史, 是否进行过社区护理, 对现今社区延续护理的评定, 是否购买过保险, 是否属于可支付人群等信息。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更好地观察老人的病情发展, 并为老人提供更为可靠更适合的治疗。同时也可以作为整理和收集老人资料的一个途径, 为老人提供更加具体和完整的资料。

4.3.8 提高社区护理普及率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 上海才初次开展了家庭病床这种最初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虽然部分地区有了初级的社区卫生服务, 但家庭延续护理没有与社区护理相结合, 不仅造成卫生资源造成浪费, 也不利于护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高社区护理普及率, 可以扩大社区护理的范围, 促进社区护理的优质管理, 实现社区延续护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5 小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 人口基数的不断攀升, 从而衍生出了空巢老人这一定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长足的趋势, “空巢家庭”无论在数目还是再社会的关注度上都产生较为惊人的影响力。我国将近拥有70%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甚至有的患者疾病拥有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长期治疗及护理, 尤其体现在空巢老人上, 部分慢性疾病导致他们不能独立生活, 降低生活质量。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深化, 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尤其是在跑步进入老年化社会的现在中国, 特别是老年人口对健康的需求以及要求医疗卫生支持力度的增大, 延续护理中的护理保险成为社会的有一大焦点问题。将保险纳入社区延续护理发展机制。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财富分布不均, 社区护理起步较晚、财政支撑不足等问题, 将保险纳入运转资金和支付费用中, 实现社区延续护理的公益化目标, 更好的配合新医改的试点工作。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照顾 (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 , 以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最终通过网络一体化、分级护理和健康档案建立等, 依托社区延续护理服务机构, 实现社区延续护理模式新范式。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观念逐步改变。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常见病对老人的影响。分析社区延续护理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依据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提出社区延续护理对策及其影响。

关键词:空巢老人,老人生活现状,慢性病,社区延续护理

参考文献

[1]吉晓芳.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预防对策[J].大家健康, 2013, 7 (1) , 155.

[2]王灿, 陶裕春.从老人医疗需求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J].科技广场, 2007 (8) , 61.

延续护理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均接受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出院当天护理人员需提供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除提供常规出院指导外加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服务。结果:两组随访成功率100.00%,出院时两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对比P>0.05,出院2个月后研究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结果较出院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运动性失语;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达30%左右患者将出现失语,尤其以运动性失语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发病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7年8-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实际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9-88岁、平均(68.16±2.27)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1例、脑出血1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56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28)、对照组(n=48),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均接受系统性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口腔动作训练、发音训练、描述、对话等。对照组于出院当天护理人员需提供常规出院指导,即告知家中康复训练的重难点、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及家属按时前来复查病情等。研究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加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服务,其中常规出院指导同对照组,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组员均经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掌握患者于家中自行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情况,及时纠正其不良做法,将电话随访结果反馈至康复治疗医师处从而有利于其根据患者近阶段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方案;③不定期上门回访,通过与家属及患者交流从而掌握其现阶段针对语言康复训练的心态、实施效果,针对依从性较差、家属无法配合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可通过及时的语言及肢体干预从而提高其康复训练积极性、依从性;④组建微信群、建立微信公共号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分享语言康复的前沿信息,便于患者间实现康复经验交流。

1.2.2 效果评价标准 利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评价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该量表共涉及两部分,即一般语言状况(12小项)、听理解(9小项),量表总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则被评价者语言功能越好(正相关)。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出院时、随访2个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结果均属于计量资料,经()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均顺利完成2个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经分析可知两组出院时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2个月后研究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结果较出院时显著提高,对照组出院2个月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结果较出院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稻荻员龋ㄗ榧洹⒆槟冢?P<0.05(如表1)。讨论

运动性失语(即Broca失语)发生率约占脑卒中失语患者总数1/3,此类患者卒中病灶位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发病后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将具有良好的听理解能力。研究表明[1],运动性失语患者大多可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文字意思,但无法通过自身语言表达想法,因此提示此病将对其日常家庭生活、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将对家庭、社会产生较大负担。

系统性、科学性、周期性的康复训练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此过程以口语表达为主,从简单发音过度至词、句、段落,其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2]。但有研究显示[3],以往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主要由院内完成,而此类患者的康复过程漫长,多数患者待病情稳定后需出院接受后续治疗,一旦出院康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患者及家属在家中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依从性,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护理理念,指患者从一个健康照顾场所向另一个健康照顾场所转移后仍能够接受到原场所提供的具有协调性、连续性的护理服务[4]。研究表明[1],延续性护理服务时限打破以往院内护理限制,即使出院也将对患者提供专业性的护理服务,从而对提高患者家中后续治疗依从性、积极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出院后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在提供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后将显著提高其康复效果。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后证实,接受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的研究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马洪卓[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利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延续护理 篇6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糖尿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糖尿病病人作为护理观察对象。男76例,女52例;年龄45-82岁,平均64岁。全部病人都是第一次因糖尿病住院,并且无长期使用胰岛素病史,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并且能够坚持复诊,并同时随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以下病患:不能坚持复诊、无法配合随访的病人;存在严重精神病史的病人;合并有严重的脏器疾病的病人。本组将全部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病情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的基础性护理措施,具体为住院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日常病情监测、胰岛素治疗、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主要在病人出院之前的一周内,对其病情实施全面性的护理测评,同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制定延续护理方案,包括为期6个月的家庭随访。详细的延续护理方案如下:①拟定较具个性的健康指导手册。主要介绍糖尿病的一些常规知识、病人病情的诊断以及各项检查的结果等,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饮食指导护理、体育锻炼护理以日常作息护理等方案。②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因为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对病人的身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常常出现过度担忧、焦虑、悲观甚至厌世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③医院或者门诊定期开展关于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鼓励病人多学习该类知识,勤于防治。④组织糖尿病防治的经验交流会或者座谈会,建议病患之间多沟通,相互勉励;⑤负责护理人员定期通过上门访视或者电话访谈,了解病人的病况。

1.3 调查工具及评价办法 采用汉化版的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护理后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八个维度。100分为满分,总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3.0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病人就诊入组时,均利用健康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观察组在评分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本组研究中,随机抽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糖尿病病人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接受护理前,其生存质量测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经过6个月的护理后,结果显示,两组的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观察组在评分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病人宜采用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预后及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2] 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3] 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等.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4-117.

[4] 魏永堂,張传俊,顾宁,等.烟台地区体检人群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调查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49-851.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延续护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医学模式也在改变, 护理模式也从最初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1]。对出院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 能够促进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对我院120例出院患者开展延续护理调查, 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跟踪调查出院患者120例, 男62例, 女58例, 年龄24~84岁, 平均 (49.3±14.7) 岁。

方法:在患者出院前1 d,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开展详细的出院指导, 同时指导患者认真地对延续护理登记本进行填写, 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 由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有针对性地随访, 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后期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开展不定期随访, 每次的随访都需要详细登记, 并且及时地将信息反馈[2]。

结果

出院患者随访内容和质量分析, 见表1。

出院患者随访方式和随访时间段:120例患者中, 电话随访80例, 信件随访19例, 电子邮件随访15例, 登门随访6例;随访时间段选择19:00-21:0063例, 14:00-16:00 47例, 9:00-11:0010例。

讨论

延续护理的现状: (1) 电话随访最普及: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使用的随访方式主要为电话随访, 占比66.7%, 此项研究结果和王世英等的研究结果相似[3]。虽然电话随访只是对患者做一些简单的问候, 可是也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用心, 感觉出院了依然能够得到医院的关怀, 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可推广[4]。但是电话随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患者手机号码填写错误、字迹不清;对陌生号码不予接听或者关机;因忙于某种事情而无法接听电话等。 (2) 预先告知患者不到位:部分患者在第一次延续护理时感觉很突然, 有个别患者因为某种因素而在住院阶段内对医院的工作表示不满, 护理人员需要尽量对患者给予安慰和解释, 将患者的不满程度降至最低。针对此, 要求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就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各种有关延续护理的内容, 了解到患者最佳的联系方式与作息时间, 和患者约定好延续护理的时间。延续护理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对患者足够了解的前提之上, 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不同要求为患者订立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服务, 保证延续护理的工作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执行目标。 (3) 延续护理的时间:延续护理最佳的时间在是患者出院7 d之后, 最佳的联系时间段为下午19:00-21:00, 本次研究中在这个时间段随访的患者占比52.5%。在患者出院短时间内, 要求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 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出院很长时间, 突然接到医院的随访电话, 会让家属觉得很意外也很茫然, 往往得不到较好的随访效果。

延续护理的发展趋势: (1) 拓宽延续护理的服务内容:人们的健康不但指的是生理健康, 心理和精神问题所占的地位也越发明显, 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患者出院之后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对患者实行延续护理能够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开展具体指导, 同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让患者有信心接受康复训练, 加速患者的康复, 所以心理问题是未来延续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的一项问题。 (2) 规范化延续护理的执行内容与操作方式:当下的延续护理,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上来说, 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加入此项工作的护理人员能力良莠不齐, 延续护理的执行内容与具体操作流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策略与参照标准, 这样必然会降低出院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程度[5]。所以未来需要强化对加入延续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制订各项规范标准, 保证延续护理的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3) 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始使用远程医疗咨询服务与健康教育的方式, 使用便捷性的网络服务必然会成为未来延续护理开展的最佳执行方式[6]。

参考文献

[1]黄丽明, 谭惠莲.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3, (9) :11-12.

[2]戴明辉, 么莉, 万巧琴, 等.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0) :27-30.

[3]王世英, 席淑华, 吕一刚, 等.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3) :24-26.

[4]王晓敏.手术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应用[D].山东大学, 2013.

[5]王桂丽, 宋秉兰.延续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发展趋势[J].天津护理, 2014, (3) :277-278.

延续护理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康复出院社区脑卒中患者10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17, 年龄39~74岁, 平均 (56.25±2.10) 岁, 疾病类型:脑出血10例, 脑梗死3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7:20, 年龄38~74岁, 平均 (56.23±2.19) 岁, 疾病类型:脑出血15例, 脑梗死4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提醒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指导其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若遇紧急状况及时就医等。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行延续护理 (随访半年) :①护理小组成立:配备康复理疗师与随访护理人员, 小组成员均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 文化程度较高, 交流与沟通能力强, 且对随访人员予以统一培训和考核。②院内护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康复理念, 耐心讲解回归社区以后康复内容与预防知识;随访护理人员告之饮食与口服药物注意事项及引发的不良反应, 并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③院外护理:通过随访掌握患者心理状态, 对其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及时疏导;通过讲座等形式对社区患者予以健康宣教, 分享既往康复成功案例, 加强患者间交流。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参照自我护理能力评价表 (ESCA) 评定患者自护能力, 包括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掌握度与自我责任感, 分数为0~60分, 得分与自护能力成正比[3]。参照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调查表 (SF-36量表) 评定生活质量, 选取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与社会功能3项指标, 满分100分, 得分与质量成正比[4]。

结果

两组自护能力对比:观察组各项自护能力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 , 见表2。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科一种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致残率, 患者患病后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与吞咽障碍等, 为阻碍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重要因素之一, 需加强患者出院后护理[5]。为寻求脑卒中患者有效护理方法, 本研究对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行延续护理观察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技能 (45.80±5.42) 分、健康知识掌握度 (50.58±5.52) 分与自我责任感 (48.80±6.61) 分均比对照组 (32.20±2.56) 分、 (40.08±2.15) 分与 (30.10±2.40) 分高, 表明社区脑卒中康复患者行延续护理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在院内护理中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康复理念, 对患者回归社区以后具体康复内容与预防知识进行耐心讲解, 且随访护理告知患者饮食与口服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和引发的不良反应等, 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度, 强化自我护理意识, 从而促进健康知识掌握度与自我责任感提高和增强[6,7]。此外, 护理人员经随访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掌握, 及时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 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提高自我护理责任感;通过讲座等形式对社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并分享既往康复成功案例等, 均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技能, 促进自护能力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具体表现: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 (74.56±10.42) 分比对照组 (66.47±10.41) 分高, 且物质生活评分 (74.65±13.02) 分比对照组 (65.53±12.31) 分高, 表明对社区脑卒中康复患者行延续护理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医院在患者出院前成立护理小组, 配备经验丰富、文化程度高、交流与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康复理疗师和随访护理人员, 且对随访人员予以统一培训及考核, 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 关于社区脑卒中康复患者行延续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情况,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社区脑卒中康复患者行延续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掌握度与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慧嫦, 蓝艳杏.脑卒中的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2) :291-292.

[2]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728.

[3]吴福珍, 杨玉红, 陈秋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5 (5) :124-126.

[4]童莉.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中远期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15) :2100-2102.

[5]凌卫仙, 欧小凡.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126-1128.

[6]李西兄, 李琰, 郑访江.分段式健康宣教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 (2) :146-147.

[7]杨亚娟, 荆瑶, 费才莲.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7) :44-46.

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 篇9

关键词:气管切开,带管出院,延续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异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能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1]。需长期保留气管导管的病人常因为家属不会吸痰、缺乏气管切开护理相关知识害怕出院而要求长期住院治疗, 这对于家庭及社会的人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负担。我院于2012年9月挂牌并成立延续护理中心, 中心采用住院、门诊、社区及家庭的对接服务形式, 通过电话随访、专家门诊、专科护士社区指导、居家护理服务、网络式健康管理途径, 向病人提供连续、协调、整体、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可有效避免那些需要长期保留气管导管病人长期住院治疗。为保证病人较长时间的护理可以安全地在家进行, 我科配合延续护理中心开展了针对气管切开需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的延续护理服务,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需长期气管切开的病人共24例, 其中男16例, 女8例;年龄36岁~75岁, 平均58岁;疾病类型:慢性呼吸衰竭10例, 脑卒中8例, 喉癌术后5例, 神经肌肉疾病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6例, 初中及以下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38d至11个月。所有病人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条件时, 均是携带金属套管出院。

1.2 延续护理实施方法

1.2.1 科室延续护理小组的成立及工作职责

小组由6人组成, 医生1名 (顾问) , 组长1名, 组员4名, 均为病房责任护士, 其中包括2名接受过国内或省内重症监护室 (ICU) 专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 掌握气道护理知识及护理技巧, 工作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的ICU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1) 组长由护士长担任, 组长的工作职责主要为协调好小组各方面的工作, 包括小组成员的排班和分工, 安排小组成员的继续教育, 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延续护理会议, 组织小组内部会议等, 确保小组的工作质量; (2) 2名ICU专科护士组员在病人住院期间严格筛选2名及以上家属, 对其进行培训, 避免因变换家属照顾造成护理隐患, 以确保回家后护理的连续性。要求家属在床边学习病人的护理步骤, 了解导管摆放的正确位置和绑缚方法, 并能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正确操作, 重点强调吸痰技术和消毒技术。 (3) 另外2名组员为每位带管回家的病人建立护理档案, 详细登记病人年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环境、联系方式、疾病种类、自理能力、带管时间及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情况;家属接受培训的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病人关系、参与相关知识培训情况及照顾时间等。所有病人家庭均需要配备电动吸痰仪、吸痰管、备用套管以及常用护理消毒物品 (碘伏、棉签、无菌纱布) 等。在病人出院前, 给家属发放关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小册子, 内容包括气管切开的常用及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家属在培训合格后, 由组长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 合格后方可出院。

1.2.2 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带管出院后, 科室将病人护理档案传送至医院延续护理中心, 由延续护理中心康复护理专科护理组成员对其进行全程随访, 并在病人出院后为其提供咨询电话。康复专科护理组成员必须接受过国内或省内ICU专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 对居家康复护理、各种慢性疑难伤口、造口、管道的护理有丰富的经验。延续护理通过门诊、电话、网络、家庭访视、护患交流会的形式展开, 随访频率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求而定。

1.2.2. 1 门诊随访

病人出院前3个月建议每月门诊随访1次, 以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复诊时间。复诊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气管导管佩戴情况、切口皮肤情况, 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或喉镜检查, 同时医生会根据病人气管导管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更换气管导管或拔除气管导管。

1.2.2. 2 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之后1个月内每周1次电话随访, 2个月~3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1次, 3个月以上每月1次电话随访。病情不稳定病人定期对其进行家庭访视, 紧急情况下随时安排其住院治疗, 病人也可随时进行电话咨询。随访由延续护理中心康复专科组成员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生命体征、饮食、活动、药物、排痰情况、气管切口情况及家属掌握基本技能情况等。电话咨询的开通可以让病人及家属在遇到问题时随时与医院保持联系, 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尤其对于那些老年及行动不方便的病人而言, 能避免频繁地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同时能有效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感, 密切护患关系。

1.2.2.3网络平台

医院建立延续护理中心网站, 设置中心介绍、新闻动态、中心公告、专家门诊、病友之家、健康乐园、病人咨询、留言、答疑等板块方便病人与病人之间交流经验和体会, 中心护士通过在线答疑、发布相关视频、文字、图片等健康教育资料, 供病人学习, 有效地增进了与病人之间的联系。

1.2.2. 4 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主要针对本市三环以内病人进行, 若病人家庭地址在医院下属集团医院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 则由延续护理中心将病人资料交接到相应社区, 由社区护士进行家庭访视, 若不在此范围内则由延续护理中心康复专科组成员进行。访视频率, 前1个月每周1次, 第2月每半个月1次, 以后每月1次。家庭访视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环境 (温度、湿度、清洁、空调) 、病人切口情况、自理能力、气道湿化、排痰情况、家庭清洁消毒无菌观念、家属现场操作并纠错、是否根据病人营养改善情况调节颈部系带松紧度等。通过家庭访视, 护士能发现病人居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纠正, 降低因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

1.2.2. 5 护患交流会

每季度组织1次, 由延续护理中心组织。护士电话联系病人家属, 鼓励家属参加。通过交流会充分了解家属掌握气道护理知识的程度, 包括气道湿化、换药、内导管消毒、排痰、固定导管方法及其他护理技术如鼻饲、监测生命体征、皮肤护理等;讲解导管阻塞、导管脱出、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同时对家庭护理出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动态指导、强调消毒无菌观念。护患交流会在健康教育的同时, 也为病人家属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帮助的平台, 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 增进了病人及家属战胜困难的信心。

2 结果

2.1 延续护理可降低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

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常因家属不能胜任护理工作, 更换内导管和吸痰操作粗暴导致病人气管导管堵管和气管内出血。或因家属清洁消毒无菌观念薄弱, 更换切口处纱布时不重视手卫生、使用过期的消毒棉签、不按时消毒内导管等导致切口及肺部感染。因此对并发症的预防取决于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及是否严格遵循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护士在家庭访视过程中对病人的居家护理进行评估, 对上诉并发症给予现场解决、指导和再培训, 降低了病人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了因气管导管护理问题再次入院的机会, 也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随访后期随访人员可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协助家属制订拔管计划,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2延续护理可帮助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延续护理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及系统的护理干预, 按时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 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水平, 强化健康观念, 规范家属操作行为, 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2]。万晓蓉[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 通过家庭访视25例气管切开病人出院后没有一例因为气管导管护理问题再次入院。通过延续护理, 病人及家属接收了大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并使家属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出现疑问时能及时与护士联系, 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学习和治疗的积极性。庞爱华[4]研究发现气管切开病人因吞咽及发音障碍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个别病人出院后有一定的自卑感, 不愿与他人交流及不意接受自己要长期带管生活的事实, 不配合护理甚至产生轻生及有意拔管念头, 通过延续护理定期与病人沟通, 关心和帮助病人, 施行心理护理, 可改善病人的不良心态。

2.3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护士专科知识, 提高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

在随访中, 护士会遇到病人心理、生理、生活、治疗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护士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培训技巧、耐心、沟通的能力等。延续护理要求护士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 解决病人的各种问题。护士在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时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 通过列举成功病例等方式, 增强病人与疾病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扩大医院的品牌影响,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

3 讨论

气管切开应用于多种疾病中, 不仅能解除病人呼吸道梗阻, 也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紧缺的现状, 及大多数病人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 病人不能长期住院[5], 因此, 气管切开需长期带管病人一般带管出院, 而如何做好回归家庭后的护理对病人身心健康及保证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但在回归家庭后的护理过程中, 病人及家属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出现的护理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诸多危害及不便。因此, 为保障病人回归家庭后护理的安全性, 我科配合医院延续护理中心开展了针对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的延续护理服务, 即通过门诊、电话、网络、家庭访视、护患交流会等一系列形式, 在护士和病人及家属之间搭建互动桥梁, 以促进和维护病人的健康。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 社区医疗服务将成为医疗主体。我院延续护理中心与医院下属集团医院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病人交接, 加强社区和医院的联系, 患者出院后医院及时与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接病人的信息包括病情、治疗、护理等, 并由延续护理中心专业人员对所在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随时上门进行护理服务, 做到健康指导的连续性, 提高了社区护理资源的使用效率。延续护理使家属和病人能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并且在经济上相对住院治疗可以给家庭及社会节约很多资源。

参考文献

[1]冯小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1) :876.

[2]乔娟, 刘晓辉.电话随访在出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20) :95-96.

[3]万晓蓉.25例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家庭护理安全性分析及应对[J].护理学报, 2013, 20 (9B) :73.

[4]庞爱华.气管切开长期带管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8) :6-7.

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篇10

1 延续护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延续护理亦称过渡期护理或转移护理, 为确保病人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所设计的一系列的具有协作性、连续性的护理[4]。其内涵主要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续到社区或家庭, 延续护理模式也是对病人在其出院后健康需求的进一步关注与应对, 也是院内护理计划与出院护理指导的有机衔接, 且更突出对病人院后康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并以全面促进病人更好地恢复健康为最终目的。

2 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必要性

目前, 糖尿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该疾病虽可防、可控, 但却属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而在院内治疗过程中, 虽可使病情得以控制、稳定, 但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人其主要是在家中通过药物、科学饮食、运动锻炼等手段来进行病情控制, 这也进一步突出了延续护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5]。另外, 由于许多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手段、自我护理方法等缺乏了解, 导致其遵医行为相对较差, 易造成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 进而对其预后也会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6,7,8]。因此, 通过有效的延续护理则可以进一步培养其遵医行为, 提升自我护理意识, 进而提高其血糖控制水平, 延缓并发症发生[6]。

3 糖尿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3.1 糖尿病延续护理模式

3.1.1 糖尿病延续护理的社区模式

有研究对社区护士糖尿病延续护理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认为通过全面加强社区护士的糖尿病延续护理能力的培训, 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并为建立以社区护理为基础, 帮助更多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其遵医行为, 为全面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9]。另外, 还专门就糖尿病社区延续护理培训方案的制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对护理人员需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阐述:首先, 护理人员应具备对病人及家庭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估能力以及可以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的能力;其次, 护理人员还需具备对病人进行相应的疾病、健康等方面的咨询与教育的能力;第三, 护理人员应具备与医院的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协作护理的能力;第四, 护理人员还应具备对个别糖尿病病人进行个案护理、管理的能力。胡小红等[10]则就社区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全面的探讨, 其研究结果也再一次证明, 通过良好的亲情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再造健康教育等社区延续护理既可以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认同度、信任感, 也可以全面提升病人健康教育依从性、有效改善病人情绪状态, 进而全面提升了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 也可以帮助病人树立治疗信心, 这为提升其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1.2 PDCA循环模式

高雅杰等[11]则利用PDCA循环法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通过对糖尿病病人建立档案、健康宣教等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定期对病人的随访, 及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 并就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调整;最后, 再对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之后, 再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延续护理过程。该模式既有效落实了延续护理干预, 同时, 也极大地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意识、改善了病人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进而也全面提升了治疗效果。

3.1.3 互动管理模式

施雁等[12, 13]对糖尿病病人施以互动模式下的延续护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互动的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模式来进一步为糖尿病病人提供全程“无缝”护理服务。该模式是由院内护理、社区护理、病人自我管理三者统一, 通过团队合作来实时掌握病人的信息, 并由医院人员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援, 再由社区护理人员落实对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进而也更有利于病人的血糖控制。另外, 陈雪云等[14]还将延续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结果提示:观察组病人的饮食控制、遵医用药、自我检测以及运动疗法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 (P<0.05) , 这也进一步说明, 延续护理对提升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均有积极作用。而刘娜等[15]等还专门就延续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也说明, 延续护理对提升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病人的血糖水平, 这对全面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3.2 糖尿病延续护理的效果

目前, 对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多采用血糖控制水平、依从性、生活质量、再住院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如Wexler等[16,17]均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依从性等入手对延续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褚宝玉等[18,19,20]分别从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与分析;如褚宝玉[18]通过延续护理干预 (饮食、运动、遵医行为、自我监测等) 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3个月的系统延续护理研究, 其结果提示, 试验组病人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试验组病人生存质量的各维度评分 (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治疗影响、社会关系) 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而试验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可见, 延续护理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王文贵等[19]对延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证实,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依从性均表现良好, 但出院1年后, 实验组病人的依从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病人急性并发症、再次住院率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这也进一步说明, 延续护理对改善糖尿病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小结

糖尿病延续护理应秉承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持续性和连贯性”护理原则, 这也是落实、完善糖尿病延续护理干预的基础。但是, 我国糖尿病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 也缺乏相应的护理评价标准, 其有效性与可靠性尚待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随着我国对糖尿病延续护理的不断重视, 我们也应有机地、客观地借鉴国外延续护理的成功经验,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进, 探索出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延续护理模式, 以全面改善糖尿病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上一篇:压缩机故障分析及处理下一篇:各种减肥方法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