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2024-05-05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精选8篇)

篇1: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常顾此失彼,或者转眼就忘。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 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或全班拍手鼓励,或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大红花的奖章,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却牢牢拴住了一头体重几千斤的庞然大象。驯象人在这些象还在幼年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小象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大象,即使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也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拴住了,大象则被习惯拴住的。这一故事的含义丰富而深刻,它说明驯兽的关键与目的在于养成习惯,习惯则要从小养成。

风靡世界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可看性很强。请看,舰将沉没,2000多人,仅有20只救生艇,怎么办?意想不到的是:乐队始终泰然自若地演奏,教师在高声安慰大家,船长、设计师等感到自责而决定与船共存亡„„最后得以生还的绝大多数是女人、老人和孩子。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习惯促成是这种结果!西方日常生活中“女士优先”的传统已是闻名于世,这是几百年的习惯,试想,年轻的女人都要予以优先上船,那么弱小的老人、孩子还用说吗?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太重要了,习惯往往决定人生态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其实,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首先应指人的习惯。

首先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我们成年人很多在小时候都经历过艰苦的劳动锻炼,而与现在的孩子讲劳动,好象那是很遥远的故事似的。不仅孩子们心中没有“劳动”的概念,就连不少家长自身也觉得劳动对孩子而言无关紧要,好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能让孩子多享受则尽量多享受些。据一个统计数字,我国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而发达国家美国每天72分钟,南朝鲜42分钟,法、英国都在半小时以上。这与家长的自身观念不无关系。尽管我们都居住在城镇,缺乏具体实在的劳动园地,但最起码,作为一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应该自理,如在家扫地、收拾床铺,女孩子洗碗、洗衣、烧菜等,这也是一种劳动。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家里根本不需要帮忙。这并非说需要与否,而是说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劳动是必要的。在日本,如全家出游,不论多大的孩子,都要自带一个小背包,为何?父母说:这是他自己的东西,当然应他自己来带。这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是有意识地从小培养自主独立的习惯。从小学会自我劳动,其生存能力相对就较强,而我们的孩子由于缺乏这种意识。这里想要说的重要一点,作为父母的平时太包办了,“包办”的结果会使父母自食其果。古代有个故事叫《少爷赶考》,其中的寓意非常深刻。

从前,小少爷特聪明,文章好,到县里参加童子考试回来,复述文章内容,父亲觉得不错肯定会第一名,岂料揭榜时竟无名。父责问主考官,后抽出试卷一看,卷上如一层薄薄雾气,字迹模糊,不知所写为何。父亲回家打儿子,责骂为何不把字写清楚?小少爷委屈:平时在家写作,你连墨都替我磨好,考试时你不在场,又无人帮忙,我只好在砚台上滴几滴水写字。这则故事虽为笑话,却告诉人家对孩子不能太包办。

开学后,班主任特意宣布说要检查学生的课本、练习本,结果不少同学翻这翻那,显得一片混乱。原因是,有的每天上学前书包里的一切包括削铅笔都是父母包办的,难怪一时找不到!试问你能包到什么时候?这样下去难怪有的父母在言谈之中感叹:我的孩子已读中学,但总是觉得长不大。这“长不大”的原因首先从父母自身上寻找。

原因有二:

其一,环境过于优越,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何意?通俗而言,一是对幸福感觉会降低,即通常所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二是特别会怕艰苦,生活适应能力差。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可能回避它。今天,作为家长,你也许有能力帮孩子克服一切困难,那么将来呢?你能帮它一辈子吗?而现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怎样品格的人?很多家长很向往名牌大学,清华大学校训有“自强不息”,哈佛大学认为“坚忍不拔的性格比什么都要紧”,而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培养自主精神和坚强的性格。温州市区有蔡笑晚一家培养出4个博士,大儿子是康乃尔大学博士,二儿子是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女儿是哈佛大学博士,儿媳是纽约大学博士,全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博士。他的教子经验曾刊于《温州时报》,其成功经验之一,即“用苦难去磨炼意志”,并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最好教育似乎仍然是苦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让孩子多参与劳动,懂得什么叫生活的艰辛,就不怕你的孩子长不大。

其二,父母过分娇惯保护,没有给其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以致孩子依懒太强,造成做事无主见。以《小马过河》寓言故事为例,奉劝大家好好学学“小马的妈妈”!

其次谈谈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时代,一样难免激烈的学习竞争,家长讲究学业成绩,不然就不会有开学初新华书店抢购用书的一幕。但不要过于强求,因为现在的孩子在正常情况下,自小学升入初中,压力已经够大。本学期期中考即将来临,成绩单一定要看,但重要的更要学会分析,不要一味责怪:比之小学又退步了!其一,小学与初中不一样。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小学教师会盯,能“立竿见影”;中学更强调自主、自觉、自学,且初中来自各所小学的强手增多了。所以,其实现在的孩子也是挺不容易的,不能一定要他怎样、怎样。某电视剧有一细节,一初中生成绩不好,妈骂他:你的学费不比别人少,你也同在一教室同一教师教,人家考九十几,你为什么这么差?儿子很不服气地顶了一句:那人家的妈妈有的是大款,你为何不是?后来儿子觉得太伤妈妈的心,给妈写了检讨信,叫妈别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你有你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有我做不到的事,不过我会尽力的。说得多好,只要尽心尽力,也就够了。所以要平心静气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倒是最重要的。比如观察他一天到底如何安排,尤其是对待双休日,帮助他安排几点起床、午休、作业、睡觉、„„再比如,现在讲究学习的自主探究,讲究知识的拓展延伸,有条件的家长要帮助聪明的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纸、看电视的习惯,多吸收外界信息,不要老想着跟老师补课。比如看电视,引导好是好事,引导不好是坏事,有说20世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电视机”的诞生,因它可给人类带来多少的信息量呀。试想如果没有电视,人们一定觉得信息特别的闭塞。初中(七年级)学生,能养成看新闻联播、午间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以及一些谈话评论教育类的好节目,一直看下来,这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一味看连续剧、动画片,没完没了,就应予以引导制止。再如看武侠小说、打游戏机、吃零食等习惯就要帮助孩子予以坚决克服。

这里就有个如何引导的问题。举我个人的例子,我的孩子在读初一时候,因为在家有爷爷奶奶、妈妈宠着,我有时教育孩子也简单化,有时遇到不顺心事也骂,甚至打,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你打或骂,这时偏偏还有人庇护着他。所以需要一提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意见要统一,尤其是父母意见要一致,否则一个说这不行,一个说这其实没关系,那就完了!说到孩子挨打,某报专门刊载了“挨打歌”:“首次挨打战兢兢,再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孩子酣然对你笑。”可见打人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打其实也是家长无能的表现。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曾经试着换过一种方法,我觉得孩子已长大了,应该让他懂道理。例如,儿子也有连续不断看动画片、连续剧的爱好,一放下书包就先开电视。有次他一放学回来,就问:现在可以打开吗?我说:你已是13岁的中学生了,快要大人了,你自己拿主意吧,你觉得现在该看,你就打开。奇怪的是,你郑重其事地说,他却不看了,先去做作业了。又有一事,记得要否报名小记者?要否订课间牛奶?我们都教导他自己拿主意,效果不错。因为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他也想得到大人的尊重,他在心理上必然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有一天他感觉到大人是在尊重他,或许反而自觉了。有句话说得不无道理:“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在一夜之间长大”。尤其是男孩子。

最后,我想借此专门对做父亲的说几句话。由于平时忙,管教少,一旦遇到不良行为,可能骂了打了再说!值得提醒的是,做父亲的应该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并不是女人的事,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因此我建议在座的父亲们或请在座的母亲们回去转告父亲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意之余,也抽空陪陪孩子,跟孩子聊聊天,带孩子经常出去玩玩。说到玩,有条件的话,在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到一些著名高等院校里走走、看看,让孩子从小接受大学府浓厚的文化的熏陶,大学院里的那种气派、那种博大精深的底蕴,会拔高孩子的视点,并使人产生强烈的向往。如北大,有22处文化景观,几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聪明的孩子都会在一生的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甚至会成为一生中的动力!

家庭教育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几次学习和讨论之后就能够“功到垂成”、“得心应手”,我们的讲课或者报告只不过想借此引起大家对孩

篇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办好校园文化,培育良好习惯养成的土壤

1. 建设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们结合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在进行校园走廊、横梁、墙壁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不同楼层的横梁上有不同的主题,分为安全、学习、理想、科技四个内容板块;走廊墙壁上设计了古诗长廊,根据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有注音、译文或注释;墙壁专栏分为主题专栏和少先队专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更换。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承认,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设富有个性的教室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氛围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感染,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过程。

每个班在黑板的上方最醒目的地方粘贴了格言警句条幅,学生每一次抬头都是对书法的一次欣赏,每一次诵读都是对格言警句的一次记忆,这是无言的熏陶、无声的教育。教室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使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每个班级都悬挂着《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责任》《稻庄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常规》《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良好习惯》的提示牌,提示牌上“睡觉起床要按时”“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等等提示都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文化围绕班级工作中心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突出阶段性教育要求,低年级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常新;中年级寓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高年级则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方案。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着眼于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实施多元评价,营造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强大动力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和关怀。

1. 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评价。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示范班的评比,如文明礼仪示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等等,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在团队意识增强的压力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改进,为班级争光。

2. 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评价。

我们为每班设计了三个专栏,充分营造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是“妙笔绘丹青”,主要展示学生绘画、书法方面的作品,也可以展示学科手抄报方面的,在专栏的左上角是本专栏的“每期一星”,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里以简介的形式进行展示。二是即时性选择主题各班自由发挥的专栏。三是“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用笔记录用心体会———摘录笔记、用我笔写我心——周记本、习作乐园———作文本”,对学生这三种阅读特色作业定期评比,分别授予“太阳、月亮、星星”的标志,然后各班选择好的佳作进行展示,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作品展示评价,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3. 丰富多彩的班级内部文化评价。

我们既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体现学科特点,为孩子们搭建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小小书法家”“文明之星”“最直小树”“环保小卫士”等评价卡片的发放,激发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获得“小书法家”的称号,孩子们的每一次作业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最直小树”引导孩子们坐得端、站得直;“智慧团队”“金同桌奖”让孩子们领略了小组合作的快乐。科学教师用“小小资料员”“小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积极搜集课外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通过“读书小博士”“小作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学教师的“思维独创星”“数学小灵通”更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算法多样化的有效方法。

4. 形式多样的活动评价。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展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不同时段的成果,我们为他们搭建了一些平台,如“特长展示会”“作品展览会”“成果汇报会”“故事大王比赛”“小巧手比赛”“小型体育竞赛”“课本剧表演”“艺术节”等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当评委,以此鼓励和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5. 成长档案展示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夹,把平时积累的喜报、卡片、奖状,以及得意的试卷等等都放进里面,每学期展示、评比一次,开家长会时也向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夹展示的是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它记录着学生每一步的足迹,每一步的闪光点,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习惯教育。

2.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良好的方法作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以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为主线,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课堂表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包括坐姿是否标准,读书、写作业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恰当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发现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看书或坐姿不正,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

3.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我们不断优化办公室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教风十条》《十句教学文明用语》《“微笑最美教师”要求》等一系列规范为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态要自然,穿着要得体,领读课文或单词时眼与书本之间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上课要说普通话,在板书时书写要规范等等。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加强少先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成立了以少先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自律、文明,富有竞争合作精神,在少先队的人文管理之下真正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少先队员在队内实行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的自我管理机制,内容涉及课间操、眼保健操、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外环境卫生、乘车纪律、课间秩序、放学路队、课间普通话、集会纪律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少先队的自主管理性。如通过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礼仪规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普通话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促进每个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升旗仪式和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使队员们学习更有目标;少先队干部实行竞选上岗,使队员们的行动更自觉;通过安全小卫士检查乘车、课间纪律,使队员们安全学习每一天;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家访制度,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制定《文明班集体考核办法》,每周评选一次纪律、卫生先进班集体,并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举行一届“诵读诗歌、爱我中华”诗歌诵读比赛,借此来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广大博深;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美术、舞蹈、鼓乐队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

篇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方案一:告诉这个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告诉这个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那么这个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不告诉这个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

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前两种方案的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为什么?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个可能就是改善与改革的差别,“只有深入到骨髓里的变革才是彻底的变革,也才会成功。”现在我们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在解决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为师之道。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人则以习惯而生活。那么,习惯是什么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

篇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更是做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记得09年我班学生进校时,她们刚刚初中毕业,很多学生在中考中都是失败者,这与她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在和她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个人事务,她们往往都是乱成一团,比如有的同学转户口,给我发短信咨询,内容就是“老师我是哪个派出所”,既没有个人署名,也没有情况介绍,很多同学打电话时也一样,只顾说自己的情况从不自报家门,经常让我听得一头雾水。还有一些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更不要提基本礼仪了,面对这些学生我很是头疼了一阵,但我坚持从小事做起,每学期培养一两个基本习惯,两年下来,我觉得颇具成效。

第一年我培养了几个小的习惯,首先无论电话短信要署名,否则我不予回答,慢慢的同学们不论找我或是找其它人办事都会先自报家门,说明情况。其次,注意不妨碍他人的习惯,有些同学迟到或自习课有事,出出进进总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严重影响教学环境,所以对于这些同学我往往会了解原因,让他们进教室但如果发出很大声音就要适当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习惯学习时间进教室轻声。记得期末考试我班总安排在阶梯教室,提前交卷的同学一起身,板凳就会发出格达一声,我说过一次后,现在每次考试在阶梯教室大家都会注意的。再次,培养基本的姿态,礼貌用语,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些在幼儿园不都学过吗,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判逆,再加上家长比较宽容,有些学生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对于这些同学我采取言传身教的办法,我班有几个学生刚来时沾染了一些社会习气,言行举止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在办公室里不仅和老师甚至和自己的家长也顶撞,家长居然也觉得很正常,还和我说,孩子还小,就是有点任性,有时我故意当着家长的面找一些班干部到办公室布置一些事情,看到同龄的孩子有礼有节,做事很有条理,家长觉得很惭愧,再也不说孩子还小之类的话,而是诚恳的谈到自己认识不足,方法不够,有了家长的支持我觉得要求起学生就容易多了,现在这几个孩子进步很大,无论来去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班上同学和家长也觉得她们变化很大。

第二年我们相互之间已经非常熟悉,我比较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这里又针对不同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于成绩好,上进心强的学生制定专生本或专业考级等任务,对于一般同学,强调一专多能,突出一项专业课的学习,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能完成力,找到自信。对于个别不想学的学生,则强调日常规范,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学生都要开学制定学习计划,中期检查进度,学期总结成果,开始时学生不太理解这些做法,认为只要做事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写这么多计划总结,可是随着坚持,大家发现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监督,现在大家都能写比较详细可行的计划书,总结起来也比较客观实际。我认为,这种习惯的培养对她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年我注重一些细节品行,我们的同学平常比较随意,有些细节总是不注意无疑中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有一次,我坐在办公室,我班一个学生到办公室找一位老师,她直接进到办公室看到我也象没看见一样,再她看来她是有事在身,但给人感觉就像目中无人,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也没有批评她,在班会课上我打了一个比方,假设自己到校办公室有事,校长也在,但我就不和他打招呼,同学都觉得这样做不妥,我才指出有些同学的细节行为也不妥,通过委婉的方式,大家对自身的行为有更积极主动的审视,效果很好。这里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很感动,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偏激,和家长很难沟通,一度都想退学,上起课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过多次教育已经大有进步,但这学期冬天冷,早上经常迟到,一天早上我已经开始上课,她和一名学生迟到了,由于她是多次我有点生气,所以让她到办公室里写检讨,一会儿她回来告诉我写好了而且把办公室的水烧开了,下课我回到办公室看到保温杯里也注满了水,端起一喝温的,不禁为她的细心感动,也为她的变化高兴,要知道以前她是从来不在乎别人的,她的妈妈到学校来晕车都吐在办公室里,她在旁边都不知到杯水,现在已经能主动关心别人了,虽然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好偷懒,但我觉得绝不能放弃。

篇6: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也就是说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生,坏的习惯可以葬送人生。确实如此,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后,作为从教的我,深有感触。同时也促使我不断思考与反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又是多方面的。作为我们小学教师又该从哪里入手呢?经过20多年的教育实践,我终于明白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我们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是指个体在身心自由的状况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其所做出的、满足个人和愿望的决定或行为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其基础是责任。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孝心、关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

责任心*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动之中,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根据责任行为的指向,可以把责任行为分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四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小学生生活的范围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因此,小学生的责任心应该从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三个纬度来进行

篇7: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这是一个尽人皆知并不新鲜的话题,但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卢梭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叶圣陶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这些名人的的语言都表明了习惯之对于人和教育对培养习惯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东西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具体知识之外的习惯。这习惯不外乎有三种: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体现的.是人的智力水平,创新能力;行为习惯是体现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和个性作风;而道德习惯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这三种习惯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则应该可以说其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好的习惯如何培养?我想要具备两条。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用人格去影响人格,形成人格。二是教师一定要树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习惯培养服务的意识。变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包括学习知识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习惯养成。 引导学生形成习惯最忌讳的就是只有语言说教,没有行为矫正。实践中很多老师把学生习惯培养当成一次次孤立空洞的思想教育来做,而对学生具体行为关注不够,在客观上形成对学生坏习惯的纵容,当然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

 

篇8: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根也说过,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 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 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道德资本”, 人的一生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现在我们提倡在班级管理上多设立岗位,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为集体或学校做事情, 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这样做, 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一天, 我走进教室的时候, 看到几位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书桌下有纸屑, 桌子摆得也不够整齐, 怎么做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又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呢?我灵机一动:让他们来负责每一行的课间卫生, 这样既可以约束他们课下的行为, 又利于他们的自我管理, 我又多了几个助手。于是, 我就说:“今天咱们选几个行长, 此次职务的人员由我来指派, 时间是一个月, 如果一个月期满, 表现良好, 就可以下岗。”我随后宣布了学生的名字,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 我看到了他们读懂了我的意思, 而有几个学生却表现得有些不情愿, 我笑容满面地说:“老师希望每个上岗的学生可以如期下岗。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 这个岗位不再设立人员, 而且不再上岗。”过了一会, 有学生悄悄地问我:“老师, 有没有上岗再就业?”我心中一惊, 心想:那样的话我的目的不就达不到了吗?我严肃地说:“如果要求再就业的话, 你将走出教室, 面向学校就业, 例如学校操场。”学生舌头一伸, 不再提上岗再就业的事情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岗位很负责任:除了将自己课桌整理整齐外, 本行的课桌的摆放、学习用具的整理都很认真。到了一个月, 每个孩子如期下岗。在同他们几位家长的交谈中, 了解到孩子现在在家里也像变了个人, 很多的事情是自己干, 家长是乐在脸上, 纳闷在心里。知道原因后, 不住地说:“王老师, 你的这个办法真好, 比我们家长说很多话还管用。”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快乐!

上一篇:安全使用电脑的常识下一篇:临聘人员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