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简介

2024-04-23

川端康成简介(精选6篇)

篇1:川端康成简介

姓名:川端康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9-1972

国籍:日本

所获奖项: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年时,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此后的漂泊生活和多次失恋,使他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

川端康成少年时期就立志画家和文学家。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翌年转入国文系,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受到菊地池宽的常识和文坛的注目。1924年大学毕业,同横光利一等青年作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发起新感觉派运动,出版小小说选集《感情的装饰》。1926年发表成我作《伊豆的舞女》,从而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

川端康成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共写了130多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代表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除了《伊豆的舞女》外,还有《禽兽》(1935)、《花的圆舞曲》(1936)、《名人》(1938)、《重逢》(1946)、《雪国》(1935-1948)、《千只鹤》(1949)、《舞姬》(1951)、《古都》(1962)等。他的创作大致可分成战前和战后两个阶级。前期主要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朴素爱情和执着追求,反映了人的本质和孤独性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非现实性。后期除了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以外,还有不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用肉感的笔调写病态的性爱,颓废色彩极为浓厚。而《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

川端康成在艺术技巧上有很高的造诣。他把佛典看成“世界最大的文学”,并从日本古典文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还积极学习西方各流派的创作方法,特别重视乔伊斯的意识流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川端康成曾说过:“我们的文学随西方文**流而动,但日本文学传统却是潜藏的看不见的河床。”他很注意把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玄妙的余韵,这种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完全融合在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之中。他的小说的另一特色就是重视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而不过多刻画人物的外形和行为。没有离奇的情节,却富有诗的韵味。

川端康成曾长期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并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1961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1968年,川端康成“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2日,73岁高龄的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招魂节一景》、《感情的装饰》、《伊豆的舞女》、《禽兽》、《花的圆舞曲》、《名人》、《重逢》、《雪国》、《千只鹤》、《舞姬》、《古都》等

篇2:川端康成简介

《睡美人》是川端康成小说中最怪异的,强烈表现出性爱与浪漫的情思,有如熟透了的果实所特有的腐朽和芳香,是一种让人感受到战栗的浪漫唯美。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篇3:川端康成《睡美人》解析

当江口老人首次来到“睡美人”之家时, 与他共寝的姑娘非常纯真, 这令他回想起最初与自己从北海道私奔到京都的情人。江口早就猜测到姑娘必然会被带回家, 但他依然不顾姑娘的清白, 毅然决然地带着姑娘私奔了。而在江口“上了年纪之后, 有时看到京都附近小山上一片优美的赤松树干, 就会唤回对这个姑娘的记忆。” (P117) (1) 或许当时促使江口带姑娘私奔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年轻的激情和年少时狂烈而不顾一切的爱恋和冲动。因为那时的江口除了理智地猜测到并且接受私奔的结果, 同时, 他对婚姻和为人父也有着深深的恐惧。这在作者本人已作丈夫之后的文字里也坦率地说过对于结婚、生儿育女的恐惧, 特别是害怕由于自己的赢弱也导致儿女的畸形。这就是川端孤儿感情的变形与延伸, 称作“不妊”情结。在《睡美人》中, 作者写在这一夜江口老人所做的两个噩梦, 不难看出, 都是“不妊”恐惧症的潜意识表现。这种恐惧心理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均有反映, 如谷崎润一郎的《作了父亲之后》也有与川端相近的文字。在《睡美人》中江口与一个长四条腿的女人拥抱 (结合) 和江口的女儿生下畸形儿之后被剁碎。这种似乎突兀的情节如果联系川端的深层心理可以当作作家给读者留下的走出迷宫的钥匙。⑵他对与自己私奔的情人有着最初、最热情奔放的爱, 但是对现实的体认、对婚姻的恐惧等, 都让他没能把握住这份感情。而到了年老之际, 失去了青春的冲动和活力, 在深深的悲哀和无奈中, 在身旁熟睡少女的青春诱惑下, 也只能通过对自己激扬青春的回忆来虚妄地慰藉自己, 也曾有过如这熟睡的姑娘一般美好的青春和过往, 虽然那些过往早已经逝去在岁月的阴影里。

江口老人第二次造访睡美人之家, 遇到的“俨然是熟睡中的一个年轻妖妇”。 (P123) 正是这个“妖妇”令江口想到了自己三个已经出嫁的女儿, 尤其是他最疼爱的小女儿。这时睡梦中的江口已经是一个女儿都已出嫁的父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因为两男相争而不幸失去了贞操, 但是婚后的生活却是很幸福的。造成小女儿不幸的原因, 正如江口所想象的, “纵令男子燃烧起烈火般的爱情, 这对于女儿的生理结构, 也是无法抗拒的。作为父亲来说, 难道这是一种超出常规的心理吗?” (P133) 江口作为一个父亲, 他为小女儿的遭遇而感到剧烈的屈辱和羞耻, 但同时作为一个男人, 他却又很能理解男性的这种欲求。这种矛盾的心理, 与其说是从生理上客观地认同男性对于性欲的态度, 毋宁说是为自己造访睡美人之家, 怀抱熟睡不醒、无能力反抗少女之行为进行潜在无意识的开脱。

“江口老人第三次造访, 距第二次只隔了八天。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是隔了半个多月, 这次差不多缩短了一半时间。” (P136) 这次遇见的是一个实习的姑娘。这夜回旋在江口回忆中的是六十四岁那年与之私通的神户少妇。作者写道:“怀孕虽然是江口的突然想象, 但他却认定这是确实无疑的事实。” (P141) 这证明了江口到底还算是个良心未泯的人, 虽然已经事隔三年, 但是依然对与有夫之妇私通这件事心怀愧疚, 他想象着少妇的怀孕, 以及怀孕后孩子能够被社会所肯定, 这种想法不但解脱了自己的罪恶感, 同时也肯定了自身的性能力, 通过对性能力的肯定进而更深层面地肯定了自己依然年轻, 依然有能力使女人怀孕, 并从中得到一种属于男性的自尊和满足感。同时江口也意识到他在两性的领域里能够自由地游弋, 同时少妇应该也是这样的, “彼此都不伤害对方, 即使终生秘藏心底, 两人彼此也不会忘却吧。” (P142) 同时意识到少妇对他的爱恋, “与其说这取决于女人的爱之深浅, 不如说是由她们天生的肌体所决定的吧。” (P145) 江口的回忆停留在六十四岁的自己, 这时的他已经进入了老年, 对于性, 对于最后一个与之交欢的女人所有的记忆和想象都是平静而美好的, 在这平静的回忆中, 想象着三年前的自己依然有能力获得年轻女人的青睐, 这种慰藉应该是很美好的吧, 所以他才想在没有寂寞梦魇的打扰下, 像熟睡的姑娘一样深深地沉睡一次。

第四次来到“睡美人”之家, 是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 且下了一场冰凉的小雨之后。凄冷的环境让已经走入暮年的江口老人在一个温暖、甜蜜姑娘的陪伴下, 籍由姑娘太过甜腻的气味联想到了婴儿的乳臭味, 也在为自己是否要调查姑娘的处女身份而挣扎着, 他困惑于耄耋之年者对处女的憧憬, 但是自己却也被对方是处女这种身份而迷惑。处女象征着圣洁, 不可侵犯, 在小说中作者也籍由介绍江口来“睡美人”之家的木贺老人之口说出“活像与秘藏佛像共寝” (P110) 的语句。睡美人无声地包容了老人们的一切———他们的悲伤、绝望、丑陋乃至罪恶, 像佛祖一样拥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和普度众生的胸怀。“对于悄悄地到这个‘睡美人’之家来的老人们来说, 恐怕不只是为了寂寞地追悔流逝了的青春年华, 难道不是也有人是为了忘却一生中所做的恶而来的吗?” (P144) 这有些类似于基督教中通过向主忏悔而寻求精神救赎的过程。江口也在这里忏悔以往人生中的罪恶, 借此求得某种解脱。⑶

小说中最后一次到“睡美人”之家, 是在江口明知福良专务董事惨死在此之后。江口认为福良老人的死“也许是接近幸福的极乐净土……不不, 那老人准是坠入魔界了。” (P159) 且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川端康成自己对“魔界”的理解。他认为:“对魔界的意思可作各种解释。如需进一步往深处探讨, 那恐怕就无止境了。继‘入佛界易’之后又添了一句‘入魔界难’, 这位属于禅宗的一休打动了我的心。归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 对‘入魔界难’的心情是:既想进入而又害怕, 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这种心境有时表露出来, 有时深藏在内心底里, 这兴许是命运的必然吧。没有‘魔界’, 就没有‘佛界’。然而要进入‘魔界’就更加困难。意志薄弱的人是进不去的。”川端康成正是籍由江口将这种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

在这一夜, 陪伴江口老人的是两个姑娘, 一白一黑。在那位肤色发黑的姑娘身旁, “江口老人蓦地产生一闪念;据说福良老人因心绞痛发作而死, 陪他的会不会是这个黝黑的姑娘呢?缘此, 今夜才让两个姑娘来作陪的吧?”当江口探摩她那黝黑的肌体, 仿佛感到有股“传给我生的魔力”的战栗, 流遍全身。可是, 当江口从睡梦中醒来时, 她突然死去了。这一带有很强象征意义的情节是颇使人费解的。正如日本川端文学研究者鹤田欣也所说:“黑姑娘确实代表了过多的生命力。江口老人一见到黑姑娘时, 就为她的野蛮的生命力所打动。为此, 使他连福良的死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一边看着黑姑娘的胸, 江口不由自主地喃喃道:‘这就是生命吧!’。这与第一次见到那个姑娘时产生的‘简直像是活的吗’成为很好的对照”。也许是由于黑姑娘力量过剩, 不断把江口往床外挤。这一行为可以使人考虑到作为男人的人生在江口这里已所剩无几了。”⑷

在这夜里, 江口老人想到他最初的女人是母亲, 这时, 他开始回归生命的原初, 在人生接近终点时从罪恶和混乱走向了心理的纯净和安宁, 他的所有罪恶感都在睡美人这里得到了抚慰和净化, 这些熟睡不醒的少女使江口彻底地得到了精神上的拯救和解脱。所以“他在姑娘青春的温馨与柔和的芳香中醒来, 犹如幼儿般甜美。”这里的矛盾之处在于江口一方面将熟睡的少女看做拯救自己灵魂的“佛”, 一方面又脱离不了诱惑的企图在亲近少女的过程中获得快感和青春的活力, 在遥不可及的佛与唾手可得的年轻肉体之间, 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纯真和贪婪是一对永远的共生体。

从第一夜到最后一夜, 在六位不同少女的陪伴下, 江口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 也在这回顾中洗涤了自己的罪恶, 虽然作品在黑姑娘死去时便戛然而止, 但我想, 在所剩不多的岁月中, 想必江口老人可以走的很安然。

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 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川端康成在成熟期创作的这部作品, 其思想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此, 这也许不是《睡美人》的惟一主题, 但我们无法否认它是作者所想要展现的、蕴涵很深却又不容忽视的一个主题。

摘要:《睡美人》是川端康成创作成熟期的作品, 小说描写的是67岁的江口老人, 经人介绍, 连续五次来到名为“睡美人”之家的秘密会所, 先后共与6名服用安眠药后熟睡不醒的少女共寝的奇异经历。它的荒诞内容使得评论界对其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纵观整部作品的构架, 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出于作者的匠心独运。为此, 欲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由作品的结构设置、人物出场次序等方面来进行解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川端康成,睡美人,解析

参考文献

[1][3]周阅.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J].日本研究, 2007年第3期

[2]孟庆枢.川端康成《睡美人》解味[J].日本学论坛, 2002年第2期

篇4:川端康成小说《雪国》浅析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驹子;叶子;文学美;生命意识

川端康成的《雪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国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他们不问为什么活着,只按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活着。表面看来他们是在徒劳地挣扎,这种生命的徒劳浸润了作家浓厚的虚无思想。但是徒劳的背后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忍耐力,颠覆了对生命的一般看法。人的生命需要充实与活力,人的生命更需要净化与超越。从《雪国》中展现的生命意识可以看出作家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死亡的歌咏。

一、《雪国》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驹子形象的分析

驹子在《雪国》这部小说处于中心地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驹子是一个生长在坎坷的环境里,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艺妓,沦落风尘,但是并未放弃理想与追求的人,坚持不懈地读小说、写日记、练三弦琴,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样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川端康成空想出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川端三次汤泽旅行后所结识的艺妓松荣的影响,从而使得川端在创作过程中,意识活动不可避免地回避松荣。松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不得不被迫告别亲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被转卖到汤泽温泉当了艺妓,从此便沦落风尘,备受生活的折磨。几年后跳出艺妓圈,嫁了一个裁缝。她的这段经历与《雪国》中的驹子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川端在整个艺术构思及写作过程中意识理智有意地调动松荣的经历作为材料。在同小高菊的接触中,川端了解到这个从小受到社会遗弃的受损害的少女的辛酸生活和不幸命运,油然生起了怜悯和同情。特别是这个少女相貌非凡、性情文雅、勤奋好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心中萌发了创作的激情。可以说,《雪国》的发端就是从邂逅这个少女开始的。另外,驹子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川端受西方新感觉派和日本传统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时期,川端康成曾经极力强调作家进行创作的主观感觉,明确表示反对自然主义的方法和客观主义的态度,倡导请客一如主义,即不是客观性地、说明性地叙述事物,而是主观地、感觉性地表现事物,让自己的主观感觉跃入被描写的对象之中,从而达到立体化和鲜明化的效果。《雪国》采用主观的、感觉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川端通过岛村这一形象来衬托驹子,驹子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岛村的感觉来表现的。如岛村第一次见到驹子时对她的形象描写:“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群山的缘故”。岛村不是描写的主体而是感觉的主体。他是美的追求者和欣赏者,只有通过他的感觉才能体现出驹子身上的美,那种人性的纯洁之美,心灵之美。同时他在许多方面是起着反衬驹子的作用,特别是在对爱情的态度上,他没有真诚地、持久地去爱驹子,从而才使驹子热情、持久、真诚的爱显得更加突出。这就是《雪国》中驹子形象的塑造受新感觉派影响的主要表现。

(二)叶子形象的分析

虽然叶子在小说中不是主要的人物,川端对叶子的描写相对于驹子来说着墨不多,但是叶子也是一个独具性格特点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她是川端笔下个性完整的、理想化的形象。川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对绘画非常热爱,虽然他的父亲是学医的,但是擅长书画,很有艺术家的素质并且在书画上小有名气。川端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曾经还自豪地在祖父面前夸奖自己的绘画天赋:“小学时代我认为自己的画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想当画家。”川端对绘画的热爱以以及对艺术气息的熟悉,使得他在色彩上十分敏感,并未文学创作增加了许多画面感与美感。尤其是《雪国》中对白色的描写,独具特色。《雪国》的开篇写的那条长长的隧道跨越了县界,穿过了县界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一个充满了白色幻想的世界。岛村离开东京穿过隧道来到雪国就进入了这个白色的梦幻国度了。在那里,遇到了同样洁白虚幻的叶子。

和雪国的自然环境相吻合,叶子的形象如雪花一般纯洁、冰凉、哀怨、忧伤、虚幻。她的出场不是拥有具体的形象的,而是用描写她的声音“她的放声优美而近乎悲哀,哪嘹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因此就给人一种白色的雪夜中的梦幻。随后描写她的形象更加奇特,将她描绘成一个透明的人物,“景色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透明是淡到极点的白,也可以说是白色的一种转化形式。叶子就是一个白色的精灵,若隐若现,体现的是一种白色的虚无飘渺。在小说的结尾,叶子坠于火中“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燃烧起来。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出现实写的白色,叶子在坠落的那一瞬间就像纷飞的雪花,在冰天雪地中飘然而至。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她身上近乎透明的白与银装素裹的雪国融为一体,飘向了一个圣洁的世界。这样终结生命的方式更加突出她心灵的纯洁,白色的氛围早已于预示着叶子的最终归宿。“叶子通过死亡达到了永恒的美的最高境界,成为至高无上的纯洁与日本传统的哀伤之美的化身”。

二、《雪国》中所表现的文学美

(一)从虚幻景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对于虚幻景色,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文章中描写银河的篇幅。大家可以会疑问,银河本来就是实物,为什么说它是虚幻的?在《雪国》中有这样的描绘:“浩瀚无垠的银河垂在眼前,它似乎要用其光溜溜的身体搂抱夜色朦胧的大地……星辰缀满了银河,透彻明亮,耀光点点,就连一点点光亮的云彩,也极像一粒粒银砂,一目了然。”、“银河宛如一条大大的光带,让人觉得似乎浸泡其中一样,这时,岛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往上飞翔,飘飘忽忽,那感觉就像是屹立在天涯海角上。尽管是一种凛冽的寂寥,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魅惑感”,此时此刻,依托之情表露无遗,岛村已经完全把自己沉溺在银河的美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川端先生将银河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使得银河拥有了一种妩媚的感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加入了原来只属于欣赏女子时所产生的感觉,彰显出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飘渺、无所依靠从而转变为依托虚无的情感。

(二)从夜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在雪国的时候,岛村感悟到的是:“山沟特别容易天黑,黄昏的时候早已冷瑟瑟。夜色朦胧,在夕阳余晖映照下被皑皑白雪包围的远方群山,正慢慢逼近”,川端先生用短短的幾句的描绘,便使得一幅冬夜图景呈现于读者眼前,不过再仔细品味一下,这景象透露着丝丝的不安。

当岛村离开雪国的时候,风景好像刹那间发生变化,“循着河流行驶,一会辽阔的原野渐渐露出来,山峰似乎经过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一道柔和的斜线……尽管月色逐渐淡去,但风韵无穷,使得人丝毫感受不到冬夜的寒峭”,风景变得温和而柔美,在雪国的时候那份隐隐约约的不安好像忽然间消失。

同为夜色,仅仅转换了场景就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川端先生并非简简单单地描绘夜色,而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描绘来展现其文学的美意识,让读者体会其忧虑的文学色彩。

(三)从昆虫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看到飞蛾,想必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飞蛾扑火”这一成语,飞蛾为了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梦想,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够追求绚烂的美丽就足以。但在《雪国》这一作品中,川端先生并没有沿袭这一特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特点上,下面,请允许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

例1:“随着秋天的到来,每天都有昆虫的躺在他家里的席子上。硬翅的昆虫,翻过身来就永远不能飞起来。至于蜜蜂这类的昆虫还能挣扎一会,再倒下最后结果还是一样。……有些飞蛾,看上去仿佛贴在纱窗上,实际上它们早已死去。像枯叶一般从墙壁上剥落下来。”

这一篇章,川端康成避开了对生机勃勃的昆虫描写的惯例,将笔墨转化成死亡的描写上,在川端康成的眼中,昆虫们的死亡并不凄怆,而是另一种美的境界。

例2:“夏天防虫用的窗纱仍然挂在窗户上,走近一看,还有一只飞蛾,仿佛粘在纱窗上,一动也不动,静静地贴在那里,不时伸出它鹅绒般的黄色的触角,透明浅绿色的翅膀轻轻落在窗纱上,那一抹淡绿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难免让人觉得这是一只死去的飞蛾。”

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悲哀感慨。仅仅是一只停留在纱窗上的淡绿色飞蛾,却被川端康渲染为一种绝望的美丽、一种死亡的色彩,这样一种在生中包含死的可能的文学表达,比起直白描绘死亡更能颤动人心。

《雪国》这一作品中,虽然描写的是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却不是妖娆。银河本是主人公的依托后来却变成倾溃,从没有希望的恋情中退出反而是另一端美丽恋情的开始,不过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从中体现出毁灭之美;夜色由不安转化成平静,因为场景的变化使得夜色更加具有神秘感,读者从中能够感悟出隐忧美;绝望的绿飞蛾,害怕被黑暗吞噬的蜻蜓,还有已经死去的或者是不断挣扎的昆虫,都从不同角度将死亡与绝望之美表露无遗。

三、《雪国》所表达的生命意识

(一)生命的自由和纯净

雪国首先在视觉上给我们展现了一派北国雪景图。“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一经典开头,无论从视觉还是心情上,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喧闹都市、豁然开朗的洁白世界。这是一个与都市迥异的,纯净辽阔的空间。皑皑大雪覆盖下的雪国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与长长隧道之外的世间社会有一种天然的隔膜。它就像一个无人管辖的区域,外界的一切都激不起雪国人的兴趣,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二)生命的虚无与徒劳

《雪国》以来自东京的纨绔子弟岛村与艺妓驹子的三次见面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作品中对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岛村、驹子、叶子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的描写,虚实相接,亦真亦幻,浸润着川端康成浓重的虚无思想。

岛村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来自物质条件优越的大都市,却没有正当职业,终日坐食祖产,精神极度空虚。他没有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自称致力于研究西洋舞蹈,却从不看活灵活现的表演,而只欣赏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岛村有着一种莫名的感伤,无论他怎样努力的想要爱与被爱,但始终都在经历着一种若有所失的生活:他到雪国去登山,想在自然中有所发现,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他去旅馆找驹子,没想到与驹子的美好肌肤感受瞬息即逝,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悲哀。他对待驹子的关系,如他所喜爱的西方舞蹈,所以文中说:“可说不定岛村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当做了西方舞蹈呢。”岛村本要寻求生命的真实,想要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的生活着,但最终却发现生命也是一种美的徒劳。孤独、冷漠和虚无是岛村生命状态的特征。在他看来,美丽的事物只会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终将会最终消逝。整个生命的过程,无论有怎样的抗争,都将归于寂灭。

(三)生命的消亡与升华

在《临终的眼》一文中,川端康成曾通过评论日本画家古贺春江的超越现实的绘画时表达过这一思想:面对古贺的画,不知怎的,我有一种不断增加的隐约的虚无感。画家超越现实的绘画内容触发了他对现实人生的虚无感。但他同时断言:这种“虚无”是超越虚无的肯定。这是与童心相通的”可以说,川端康成的“虚无”既是对生命死灭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死灭的超越,是对一种永恒无限精神的追求。宇宙永恒无限,生命短暂有限,这种不得不接受的有限性,成为潜存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

川端康成的《雪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国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他们不问为什么活着,只按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活着。表面看来他们是在徒劳地挣扎,这种生命的徒劳浸润了作家浓厚的虚无思想。但是徒劳的背后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忍耐力,颠覆了对生命的一般看法。人的生命需要充实与活力,人的生命更需要净化与超越。从《雪国》中展现的生命意识可以看出作家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死亡的歌咏。

【参考文献】

[1]刘象愚.感悟东方之美━━走进川端康成的《雪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川端康成.少年川端康成谈创作(第10卷)[M].叶渭渠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3]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M].叶渭渠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叶渭渠.川端康成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5]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川端康成语录

2. 罪责也许不会消失 悲哀却是会过去的 ――川端康成 《千只鹤》

3. 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 《不灭的美》

4.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 束从远方投 来的 寒 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 ――川端康成 《雪国》

5. “这样的日子里连音色都不一样啊!”驹子仰头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说了这么一句。的确,那是由于天气不同。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澈远方积雪的群山。 虽然她自己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川端康成 《雪国》

6.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 ――川端康成 《雪国》

7.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川端康成 《雪国》

8. 花开即死亡。 ――川端康成

9. 岛村把这间奇特的房子扫视了一圈。只有南面开了一个低矮的窗,但细格的纸门却是新糊的,光线很充足。墙壁也精心地贴上了毛边纸,使人觉得恍如钻进了一个旧纸箱。不过头上的屋顶全露出来,连接着窗子,房子显得很矮,黑压压的,笼罩着一种冷冷清清的气氛。一想起墙壁那边不知是个什么样子,也就感到这房子仿佛悬在半空中,心里总是不安稳。墙壁和铺席虽旧,却非常干净。 他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 这里吧。 ―― 川 端康成 《雪国》

10. 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想明天清早带那个老婆婆到上野车站给她买车票去水户,也是极其应当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 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11. 船舱里的煤油灯熄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泉汹涌。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12. 但是,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他强烈地感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自己没有显露出寂寞的样子,然而在岛村的眼里,却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但是,山中的冷空气,把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侵染得更加艳丽了。 ――川端 康成 《 雪国》

13. 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14.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 ――川端康成 《雪国》

15.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川端康成 《雪国》

16.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 《花未眠》

17. 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 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 ――川端康成 《独影自命》

18. 死亡是拒绝一切理解的。 ――川端康成 《千只鹤》

19. 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 ――川端康成 《美的存在与发现》

20. 我们都是上帝之子,每一个降生就像是被上帝抛下... 因为我们是上帝之子,所以抛弃在前,拯救在后。 ――川端康成 《古都》

21. 黄昏的景物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出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川端康成 《雪国》

22.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 显得无比 坚强 。 ――川端康成 《雪国》

23. 一切艺术都无非是人们走向成熟的道路。 ――川端康成 《纯真的声音》

24. 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色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指甲修剪干净吧。 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肱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 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川端康成 《初秋四景》

25. 也许凡人都是弃儿,因为出生本身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遗弃到这个人世间来的。 ――川端康成 《古都》

26. 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 ――川端康成

27. 贫寒之中自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川端康成 《雪国》

篇6:川端康成语录

2、雪夜的宁静沁人肺腑。--川端康成《雪国》

3、岛村感到百无聊赖。发呆地凝望着不停活动的左手手指。因为仅有这个手指,才能使他清楚地感到就要去会见的那个女人。奇怪的是,越是急于想把她清楚地回忆起来,印象就越模糊。在这扑朔迷离的记忆中,也仅有这手指所留下的几许感触,把他带到远方的女人身边。--川端康成《雪国》

4、叶子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回音,至今仍然在岛村的耳边萦绕。--川端康成《雪国》

5、一切艺术都无非是人们走向成熟的道路。--川端康成《纯真的声音》

6、但他对这种奇妙的因缘,并不觉得怎样奇怪,倒是对自我不觉得奇怪而感到奇怪。--川端康成《雪国》

7、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川端康成《美丽与悲哀》

8、岛村把这间奇特的房子扫视了一圈。仅有南面开了一个低矮的窗,但细格的纸门却是新糊的,光线很充足。墙壁也精心地贴上了毛边纸,使人觉得恍如钻进了一个旧纸箱。可是头上的屋顶全露出来,连之后窗子,房子显得很矮,黑压压的,笼罩着一种冷冷清清的气氛。一想起墙壁那边不知是个什么样貌,也就感到这房子仿佛悬在半空中,心里总是不安稳。墙壁和铺席虽旧,却十分干净。他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那里吧。--川端康成《雪国》

9、可是,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此刻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一种天真的梦想。他强烈地感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自我没有显露出寂寞的样貌,然而在岛村的眼里,却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我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可是,山中的冷空气,把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侵染得更加艳丽了。--川端康成《雪国》

10、歌声清澈得近乎悲戚,立刻就能引起回声似的。--川端康成《雪国》

11、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心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川端康成《雪国》

12、月儿皎洁得如同一把放在晶莹冰块上的刀。--川端康成(siandian闪点情话网)《雪国》

13、镜里映现出披上红叶的重山叠峦。镜中的秋阳,明亮耀眼。--川端康成《雪国》

14、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我心田里。--川端康成《雪国》

15、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川端康成《雪国》

16、死亡是拒绝一切理解的。--川端康成《千只鹤》

17、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川端康成《雪国》

18、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川端康成《花未眠》

19、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川端康成

20、“这样的日子里连音色都不一样啊!”驹子仰头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说了这么一句。的确,那是由于天气不一样。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澈远方积雪的群山。虽然她自我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我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川端康成《雪国》

21、黄昏的景物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出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并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齐,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异常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川端康成《雪国》

22、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川端康成

23、像一把宝刀--真一偶尔听人这么说过自我的脸,但从千重子口中还是第一次听到。每次给人这么说时,都是心中有一种东西即将熊熊燃烧之时,“宝刀是不砍人的哟,何况那里又是花下。”真一笑道。--川端康成《古都》

24、溪中多石,流水的潺潺声,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川端康成《雪国》

25、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的令人惊叹不已。--川端康成《雪国》

26、山脚下的河流,仿佛是从杉树顶梢流出来的。--川端康成《雪国》

27、船舱里的煤油灯熄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泉汹涌。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28、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川端康成《雪国》

29、我们都是上帝之子,每一个降生就像是被上帝抛下因为我们是上帝之子,所以抛弃在前,拯救在后。--川端康成《古都》

30、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川端康成《雪国》

31、镜中的雪越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川端康成《雪国》

32、披上一层薄雪的杉林,分外鲜明地一株株耸立在雪地上,凌厉地伸向苍穹。--川端康成《雪国》

33、我这个岁的人,一再严肃地反省到自我由于孤儿根性养成的怪脾气,我正因为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感,这才走上伊豆的旅程。--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34、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的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昨夜的烦躁,自我也觉得如梦如幻。--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35、对面的层峦和山麓的屋顶在迷蒙的雨中浮现出来。--川端康成《雪国》

36、千重子低着头。水木真一的面影浮上眼前。那是年幼时的真一--描眉,涂口红,化妆,身穿王朝风格的衣服,坐在祗园祭彩车顶端。不用说,那时千重子也小。--川端康成《古都》

37、也许凡人都是弃儿,因为出生本身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遗弃到这个人世间来的。--川端康成《古都》

38、“那棵红得那么鲜艳的,是什么树呢?”“漆树。”苗子抬起眼回答。这当,原来用颤抖的手拢起的头发,不知为什么,一头黑发突然散开,一向披到后背?。“哎呀!”苗子红了脸,归拢头发卷起,口衔发卡别好,但不够用,发卡好像有一些掉在了地上。秀男看着她的姿态和动作,觉得很美。--川端康成《古都》

39、我仿佛仅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可是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川端康成《不灭的美》

40、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色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指甲修剪干净吧。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肱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川端康成《初秋四景》

41、花给空气着彩,就连身体也好像染上了颜色。--川端康成《古都》

42、这笑声清越的近乎悲戚。--川端康成《雪国》

43、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川端康成《雪国》

44、这条乡间小径,铺满了落叶,壁峭路滑,崎岖难行。我下气不接上气,反而豁出去了。我用时候支撑膝头,加快了步子。眼看一行人落在我的后头,只听见林间送来说话的声音。舞女肚子撩起衣服下摆,急匆匆地跟上了我。她走在我身后,坚持不到两米的距离。她不想缩短距离,也不愿拉开距离。我回过头去同她攀谈。她吃惊似得嫣然一笑,挺住脚步回答我,舞女说话时,我等着她赶上来,她却依然驻足不前。非等我起步,她才迈脚。小路曲曲弯弯,变得更加险峻,我越发加快步子,舞女还是在后头坚持二米左右的距离,埋头攀登。重峦叠嶂,寥无声息。其余的人远远落在我们的后面,连说话的声音也听不见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45、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

46、我处在一种完美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对待我,都十分自然地承受着。我想明天清早带那个老婆婆到上野车站给她买车票去水户,也是极其应当的。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齐。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47、这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川端康成《雪国》

48、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川端康成《雪国》

49、由于天气不一样,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川端康成《雪国》

50、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我心田里。--川端康成《雪国》

51、岛村仿佛坐上了某种非现实的东西,失去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陷入了迷离恍惚之中,徒然地让它载着自我的身躯奔驰。--川端康成《雪国》

52、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川端康成

53、白花花的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川端康成《雪国》

54、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川端康成《雪国》

55、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川端康成《独影自命》

56、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川端康成《雪国》

57、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能够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显得无比坚强。--川端康成《雪国》

58、岛村不知怎地,内心深处仿佛感到:凭着指头的感触而记住的女人,与眼睛里灯火闪映的女人,她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大概是还没有从暮景的镜中清醒过来的缘故吧。他无端地喃喃自语:那些暮景的流逝,难道就是时光流逝的象征吗?--川端康成《雪国》

59、远处的崇山叠峦迷迷蒙蒙地罩上了一层柔和的乳白色。--川端康成《雪国》

60、菊治正像一个被咒语镇住和坠入麻痹的深渊的人,到了极限,反而感到自我摆脱了那种咒语的束缚和麻痹。犹如已经中毒的人,最终服极量的毒药,反而成了解毒剂而出现奇迹。--川端康成《千只鹤》

61、花开即死亡。--川端康成

62、罪责也许不会消失悲哀却是会过去的--川端康成《千只鹤》

63、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混浊,成为黄汤了。流水声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恐怕不会来演出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又一次地到浴池去洗澡。--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64、我仿佛仅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川端康成

65、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川端康成《雪国》

上一篇: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论文下一篇: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