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善洲有感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观杨善洲有感范文

观杨善洲有感

永远的丰碑

——观《杨善洲》有感

最近,在党支部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看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给人以心灵的洗礼。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有限,我们就该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永恒的奋斗精神屹立而起,为世人所敬佩,永垂不朽。

整部影片朴实无华,讲述杨善洲的真实事迹,他 30岁担任县级领,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向我们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

他爱自己的家人。但是无论是作为儿子、丈夫还是父亲,杨善洲似乎都是不称职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父母安排好高档别墅,没有让自己的妻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早早准备好未来,让他们几辈子衣食无忧。看似无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他的正直和廉洁,他不仅让自己活得清清白白,他也让自己的家人活得问心无愧、平静安宁。

他爱身边的他人。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他们。平民书记实至名归。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他爱生活的环境。

杨善洲为了人民为了党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该该享享清福了吧?而他又开始了另一段征程的跋涉,他竟然做起了新时代的“愚公”!只是,他不是“移山”而是“造林”,他也不是“愚公”而是真正的“智者”——他知道“保护环境”比“改造环境”更重要!靠着微薄的个人力量,他影响着周围的人,最终让光秃的大亮山变得郁郁葱葱,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也要将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给国家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大亮山,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为绿色天地。杨善洲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停下脚步,他瘦弱的身躯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他的奉献之光将会照亮更多的地方,永不磨灭!

观看这部影片后,大家都感慨万千,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继续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办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氛围。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

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的执着、坚持、无私,使每个党员受益匪浅,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辛文贵

2012年6月26日

第二篇:观杨善洲心得体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针对党内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现象,以解决作风问题入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杨善洲同志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务实是他的工作作风,是他的优秀品格,他的一生政绩就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如何发扬杨善洲的务实作风,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科研转型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社科事业是党的事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务实的基础在于求真。要规划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非常了解实情,把握存在问题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社科院从性质来看是务虚的机构,怎样做到务实,怎样发挥好智库的作用,我们提出通过建机制,促开放来进一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使科研工作进一步从基础研究为主向有学理支撑的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转变;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转变;从满足自身爱好的研究向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服务的研究转变。更加注重研究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问题研究。

二、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创新基层调研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务实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和实施群众路线的过程。要有好的科研成果,好的工作思路和建议,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总结我院30多年科研经验,优秀的科研成果都是有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省情、国情调查支撑的。如:50年代的少数民族大调查,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做出了贡献;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东南亚研究,推动了GMS的合作;90年代的省情调查,提出了云南“四高四低”的省情特征;90 年代末本世纪以来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和南亚国情研究,催生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概念。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转作风,创新开展基层调研,加强省情国情研究。积极开展周边国家情势调研,派出科研人员到周边国家,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全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洲、市、县联合共建“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在我院已有的9个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和13个洲市县分院和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基地,启动“智库专家走基层活动”,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兴边扶贫、沿边开放、民族和谐示范、县域经济、

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再出一批创新成果。

三、学习杨善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在正学风改文风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存在的学习不认真、调查不深入、分析不到位、研究不透彻,研究成果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影响力不够、空谈理论等学风问题,我们要求党员、干部精研理论原文,不能满足于当二传手。坚决防止浮皮潦草、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要做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并重,学术创新力和科研生产力并重,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有所创新,提供有深厚学理支撑和基层实践支持的研究成果。正学风的关键是增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业务素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院创建云南智库学习交流平台以来,已为全院和省直机关提供了有关“形势与政策”、“理论和方法”、“读书学习”、“基层宣讲”、“青年学术沙龙”等五大板块的学习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智库学习交流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加强社会科学阵地建设,为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向杨善洲学习,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以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做好社科事业的各项工作。前行的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有为有位”。要把个人的抱负与所从事的社科事业联系起来,不抱怨、不埋怨,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警醒自己,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5月7日

第三篇:观《杨善洲》有感

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第四篇:观《杨善洲》有感

心得体会

近期观看了影片《杨善洲》,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确实令人感动。这又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公仆教育!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杨书记到临终还一直关注家乡的旱情和绿化情况,使人感动。杨善洲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去践行他廉洁奉公的精神。

首先、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学习,只有通过

经常地学习教育,才能真正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才能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自觉坚持洁心,洁身、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始终具有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其次、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严格自律,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在实际生活中,要能顶得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工作办事讲原则讲党性,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党的事业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三、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学会克制,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时时严以律己,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断增强政策和法纪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四、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从小事做起,做到严于律己,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慎防思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自己得到的,一丝一毫也不沾。“大节”和“小节”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小节不保,大节难守。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在“社交圈”,都要时刻检点自己,自觉约束自己,警示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是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今天我校组织全体领导干部观看了影片----《杨善洲》,走出放映室的那一刻,我觉得这部电影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也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所以回到寝室,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我此刻的感受。

影片《杨善洲》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做实事,将一生的青春都奉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感人故事。主人公杨善洲在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保持优良的党员干部作风,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真正做到了“吃着公家粮,就要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在职期间,他秉着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说过一次情,走后门,就是他自己,也从不把公家车拿来私用。说到这里,再看看我们现在的部分干部同志,真的应该感到惭愧,也许你们会说杨善洲的做法太古板了,但是这才是一个党员干部本应遵守的最起码的原则,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干部,不从这所谓的小事抓起,不严格要求自己,那又谈何赋予你们重任,又怎能毫无愧疚地说:“我做到了一个党员干部应做的事!”杨善洲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职时的恪忠职守,更体现在他退休后的伟大事业中。退休以后,杨善洲并没有去享受离休的那种颐养天年的生活,而是毅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要践行当年对乡亲父老的承诺----为家乡父老乡亲多做点实事。回到家乡后,他带领了一些人一起到大亮山上去植树造林,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看着影片中那搭起来的简陋的房子和那半坛子的腌菜、几个红薯,顿时觉得灵魂都收到了震

颤,也许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似乎不能称之为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但是他们就是在这般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着,期盼着,因为他们始终坚信胜利最终是属于他们的。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时间斑白了他的头发,削弱了它的身躯,在他的额头留下了一道道辙痕,他老了,岁月无情地侵蚀着他,可是当他看到亲手栽种的“孩子”长大成为片片林海时,他满意的笑了。正是这不屈的坚持、甘于艰苦的品质,他在大亮山上植绿了5万多亩土地,创造了3亿多的价值,并且最后无偿地将它转交给了国家,这种伟大,有几人能够做到?政府给他的奖金,他大部分都捐赠了出去,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说“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事业”“不管怎样也要让孩子上学”。我想,在那个年代,对教育能有这种程度的认识和重视,确实很了不起。杨善洲走了,也许就在饮完了那瓢水后,影片的结局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但是我相信在他离去的那一刻他是幸福的,因为这儿有着深爱他的人们,虽然他离开了我们,可是他的精神,他为百姓做过的那些事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他的感人事迹也将载入史册,为后人铭记、传颂。最后,送上我迟来的祝福------老书记,一路走好!

上一篇:给岳父一封信范文下一篇:关于爱的诗歌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