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2024-04-20

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精选9篇)

篇1: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崇明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布,计划打造“世界农舍”

不再是一个个景点旅游,而是全域范围的旅游。今天,《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明确:崇明将紧紧围绕“世界级生态旅游岛”和“国际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愿景,通过重点打造东部陈家镇、北部东平森林公园区域、西部西沙明珠湖区域三个旅游集聚区,来构建崇明全域旅游,到底,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达到5%以上。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崇明旅游接待服务能级,更好地对接中国花博会。此外,还计划打造世界级项目“世界农舍”。打造“1+3+X”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根据《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底,崇明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要达到5%以上;通过大力提升观光游、推进休闲游、发展度假游、壮大乡村游、培育特色游,在规划期末,初步实现“全过程、全产业、全服务”和谐共生;“旅游度假岛”“运动休闲岛”“文化创意岛”“养生健康岛”功能凸显;“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特征初步显现,“生态型岛屿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A级景区(点)、高档次特色度假酒店、高星级旅游饭店、宾馆饭店的总床位数基本满足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及发展需求。据悉,崇明全域旅游在空间上将进行优化重构,打造“1+3+X”空间布局。“1”是指一环,即环崇明岛滨江生态景观大道。整条景观大道根据不同区段,打造不同特色。比如,稻田艺术区:依托大面积农田,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和农作物,创作出各种崇明主题的稻田艺术。在明珠湖区域,局部打通与长江的连接,创造独有的江滩生态栖息地。在船厂区域,依托旧船厂规划建设工业主题公园,强化工业主题风格。“3”是指三大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东平-北湖旅游集聚区、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会议论坛、健康服务等项目,打造运动休闲会务度假旅游集聚区。东平-北湖旅游集聚区建设高端度假主题酒店,配套建设休闲游乐设施,推进海上森林花岛和“开心农场”项目建设,打造观光康养旅游集聚区。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推动建设明珠湖体育公园、绿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打造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X”是指若干旅游特色空间,包括培育多彩长兴、原味横沙(战略留白区)、浪漫中兴、魅力竖新、活力港西、幸福庙镇、美丽三星等若干特色旅游空间,打造“一镇一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崇明一定要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项目崇明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从资源品质来看,崇明三级以下旅游资源占总量的80%以上,整体品质不高,尤其缺少稀缺性及垄断性资源。此外,旅游资源到产品的转化力度不足。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的开发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当下旅游市场需求。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崇明与多个世界级旅游项目失之交臂。有关人士表示,崇明要真正做强做大旅游,一定要引进世界级旅游项目。根据此次发布的崇明全域旅游规划,崇明计划推进“世界农舍”项目的落地,将全球五大洲各国典型农舍集大成于崇明,这不仅在中国是独有的,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将美国、墨西哥、巴西、秘鲁、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农舍按各国风格设计建造,形成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左右的世界农舍体验旅游区,打造成地球庄园。此外,还将重视崇明世界级生态旅游岛的“第一印象空间”打造,塑造海岛生态旅游“门户空间”的概念,包括建设具有国际艺术水准、体现江南韵味和当地地域风情的标志性建筑,如打造长江口江海文化和望海观潮的.地标。除了已经取得举办资格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崇明还将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丰富旅游产品,积极拓展市场据悉,目前崇明一年的旅游收入在10多亿元,上海市区是崇明全域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尤其是长江隧桥通车以来,崇明旅游者90%以上来自市区,且绝大多数为“银发族”。未来,随着沪崇苏通道的全面贯通,崇明将积极拓展长三角市场,使全域旅游真正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范畴,实现沪、浙、苏三地旅游互为市场的格局。而要吸引游客,除了打造旅游区域,崇明海将着重打造养生康体旅游产品、运动休闲旅游产品、乡村农业旅游产品、生态科普旅游产品四方面旅游产品,并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一系列高端旅游产品。在旅游产业上,推动农旅、林旅、体旅、水旅等多旅融合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加快水陆空交通建设,通过旅游集散中心,使来到岛内的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各景区游玩。相关新闻:《关于进一步加快崇明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发布今天,《关于进一步加快崇明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发布,这是崇明实施的第四轮扶持奖励办法。自首轮《办法》实施以来,全区共有约350个项目受益,在业态创新、服务提升、品牌塑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崇明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此次发布的《办法》包括:对投资开发符合崇明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低于300万元的旅游项目,给予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的资金扶持,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扶持方向包括旅游饭店建设、旅游新业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被评定为国家5A、4A和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奖励800万元、400万元、50万元。依据崇明生态民宿等级评定标准及相关办法,生态民宿被评定为精品级、优品级、良品级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无餐饮功能的分别按80%奖励)等。图片来源:崇明新闻办

篇2: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欢迎你到衢江来,欢迎你到莲花来

这里的“盛世莲花”越开越美!

王崇军 胡宗仁 柳婧 俞锐/文字

彭小丽 胡城苗/排版

采摘野炊、赏荷观景、坐船骑行„„走进衢江区盛世莲花农业休闲观光园,一派怡人之景扑面而来,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特色街区、生态公厕、文化餐饮一应俱全

如是说陈建海家庭农场

农场推出的田园式休闲观光采摘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在去年12月“盛世莲花”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来园区采摘游的人更多了(图为:人参果)

在陈建海家庭农场的果蔬菜长廊里搭建了一个个柴灶,不少游客忙着切菜、烧菜。“最多一天有800人来休

摘,36

够用。”

如是说一加一农业 谭得文

我是第一批到园区创业的,农场面积150亩,以栽培各种葡萄为主,原先大部分通过市场销售,随着游客增多,现在农场的葡萄有三分之一通过采摘游销售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肺,脾,肾经,能补益气血强筋骨、通经络、通淋消肿、利小便、滋肾益肝。葡萄根、叶也是中药材。

如是说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从2010年成立至今,衢江共投入1.1亿多元用于园区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内旧貌换新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实现“放心农业”“放心采摘”

“盛世莲花”越开越美。火龙果、蓝莓、葡萄等各类采摘水果应有尽有,仅草莓基地就有2000多亩,亩净收益2万元以上;葡萄基地1780多亩,亩均效益也在万元以上。据统计,2015年,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园区内“万元田”达到85%以上。

为了促进农旅融合,近年来园区成功打造了“荷塘月色西山下”“童年时光老爸果园”和“花海迷宫心莲之餐厅”等“五朵金花”,成功策划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盛世莲花瓜果蔬菜节”和“庆首个世界瑜伽日”等活动,打响了“盛世莲花”的品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如是说莲花镇党委书记杜卫荣

莲花镇从精品农业切入,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传统农业发生了质的改变,走上了一产与三产融合,农业与旅游并进的发展模式。

今后目标 1.‘放心农业’再提升 2.农旅结合再提升

Fighting

篇3: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采油污水是随原油一起从地层中被开采出来,并经过原油破乳等初步分离过程的含油污水。它的组成成分包括悬浮固体、溶解盐、溶解气体和油等,除了腐蚀性较强、油藏伤害性较高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结垢性,因此只有将采油污水中的含油组分分离出来后,它才能进行回注。而污水沉降罐便是处理这一含油污水的重要设备,它是由水箱、集水管、液压安全阀、集油槽(溢流口)、排污管线、中心配液管、出口管线等组成。主要是利用沉降罐内部各种不同的结构功能,对含油污水进行沉降、分离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污水含油值的目的。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含油污水由进口管线进入,经配液管中心汇管和辐射状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进行水洗。由于油水密度的差异,会在沉降罐内投入一定量的破乳剂以降低油水界面表面张力,促进油水分离。经沉降分离后的原油进入污水沉降罐顶部的集油槽排出,而分离沉降至罐底部的污水,则进入集水室,通过污水泵和供水泵经过集水管排出。

二、污水沉降罐在转油放水站的应用利弊分析

转油站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离对各单井和计量间的原油混合液进行初步处理,并对分离后的油、气、水进行收集和初步加工输送,再通过计量后送到各处理站,保证各单井的正常运行,并对脱出污水加热利用。污水沉降罐便是对脱出污水进行加热利用的一个重要功能设施,其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油井掺水、热洗水质高渗透的标准要求。

然而含油污水的沙粒、机械杂质、泥土、悬浮物以及其它重油组分会在污水沉降罐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然沉降,同时在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破乳剂、絮凝剂也能使微小的悬浮物和颗粒沉降到罐底,逐渐积累在罐底内部,形成污水沉降罐底泥。虽然在短时间内罐底污泥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影响不大,但随着污水处理时间的加长,罐底的污泥就可能会随着管道进入到过滤系统中,对水质的处理造成严重影响。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沉降罐油水界面控制在4-5m,二是视区块不同,一般将沉降温度视控制在35-45℃,三是注意将溢流口的净化油含水控制在0.5%以下,污水出口含油指标则在150mg/L以下。

结束语:转油放水站主要是对计量间的高含水原油进行初步沉降、分离处理后,再分别将油、气、水输送到相应联合站、外输增压站、污水处理站的生产过程,污水沉降作为转流放水岗工艺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应用的利弊对于提高污油回收率,提高污水水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松水.油田污水沉降罐排泥系统的改进[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34(1):87.

[2]张晶静.降低转油放水站污水合油量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15):352.

篇4: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规院制定和实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启动之年。中规院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利机遇,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乡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十五”时期取得跨越式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中规院持续协调发展。

转变观念 2006年,中规院紧紧围绕建设部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国家城市规划技术支撑机构的支持和服务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了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拓展业务领域,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加强了质量控制和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了政治思想、精神文明、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 2006年,中规院坚持把对建设部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工作。

继续做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西藏城镇发展战略和其他援藏项目,做好承担京津冀城镇规划的准备工作。配合国家新农村战略,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拓展业务领域 重点加强了城市交通、工程与城市安全、风景园林、旅游等专业领域的发展;健全并完善了以新业务领域拓展和承担竞争性项目为主要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了院士工作室在研究、咨询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学术领头和技术创新作用。

继续保持在珠三角及广东、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优势;巩固华东市场,推进上海市场;把握中部地区省会和大城市项目市场,重视总体规划后续项目的承接,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集群市场。积极配合国家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继续对这些地区的项目给予技术和内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

完善制度建设 继续加强生产管理项目技术采购的管理和监控;完善经济与分配管理制度,规范所、分院和项目组的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技术管理制度和秩序,保证项目质量全部优良;大力加强信息工作,整合院内各种形态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健全了对业务单位经济管理和有关责任人员的监督机制。

放眼未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中规院将继续深化改革,求实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始终站在城乡规划行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同时,中规院还将努力建设成为建设部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决策咨询机构,成为国家城乡规划领域最有影响的规划设计研究机构,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城乡规划行业有影响的设计、研究和咨询机构。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室供稿)

篇5:全域旅游要点[定稿]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政策支持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

五全模式: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流程保障

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

以旅游业为核心龙头

1.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的理念模式 2.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3.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

4、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社会共建共享 5.唤醒及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吸引物要素

6.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体验产品 7.不在追求旅游人次增长 8.追求旅游质量提升

9追求旅游对人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 10.追求旅游在人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11.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 12.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13.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14.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15.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16.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17.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18.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19.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20.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21.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22.以质量价值目标、治理价值目标和共享价值目标作为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6: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围绕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既要考虑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来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如海南三亚玫瑰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路子。玫瑰谷所在的三亚吉阳区博后村,原来是个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的村落,耕地基本是撂荒多年的盐碱地。玫瑰谷公司采取每亩3300元年租金的方式租赁村里2755亩盐碱地种玫瑰开发旅游,安排村民300多人从事玫瑰种苗培植、种植、田间管理和采花,200多人从事旅游运营管理工作。公司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每年的土地租金直接进入村民口袋(博后村土地撂荒之前,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每亩地年租金3300元)。二是确保村民每月2600至3000元的工资准时发放。三是确保村民除租金外,每年还能得到每亩最低800元以上的旅游分红。村民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四是确保常年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的鲜切玫瑰花产品。村民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务工,不必为就业发愁,不担心领不到工资,享受着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快乐、幸福和尊严。2013年4月9日,总书记在此视察的时候予以肯定,并亲切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二、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三、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四、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这四项基本标准是现阶段的起码要求,各地应实事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取得符合当地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经验。正确理解全域旅游,应避免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其一,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其二,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其三,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切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有条件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一般应具有几个“主”的特点:区域内有明显的旅游主打产品,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产业覆盖面广,旅游业有优势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其四,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探索针对性举措。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我们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创建标准,更要鼓励各地的首创精神,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篇7:全域旅游知识(8)

花溪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计划为抢抓旅游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全域旅游设施和环境提升工作,打造花溪旅游升级版,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现制定花溪区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以及省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抢抓《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机遇,按照省政府打造“国家公园省”的战略目标,突破固有思维局限,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市场导向,特色为本、错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越全国的标准,奋力提升花溪区景区品质、扩大景区规模,壮大产品体系。在旅游产品新业态、新体制机制、新政策措施方面先行先试,打造推出一批唯一价值性强、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景区,形成点、线、面协同发展,众星拱月的景区发展格局,推进全区旅游经济的集群化发展,举全区之力将花溪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依托花溪特有的生态气候、历史文化和区位资源优势,加大顶层设计,实施创意驱动战略,围绕“花、溪、文化、乡村”做文章,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推出青岩古镇、孔学堂及十里河滩、天河潭等10余个品位高、文化底蕴深厚、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的龙头旅游区(景点),力争到2017年成功创建1-2个国家5A级旅游区(景点)。规划建设一个集景区展示、咨讯服务、旅游客运、休憩购物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推动各景区(景点)依托景观道路串联起来成线连片,向市场开发推出一批新游线。优化布局一批旅游新业态,促进花溪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供给与未来游客需求协调发展。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分明、运转高效、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花溪的生态、文化、山水、民俗等优势,完善配套功能,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景区品位,提高服务质量,举全区之力把花溪建成主题鲜明、旅游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优良的“名片”,力争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创建思路

(一)整合精品,全域统筹。整合区域内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创建申报评估体系,集成创建花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青岩古镇、十里河滩、天河潭等景区兼具高品质、高规格、高知名度的竞争优势,针对不同的需求,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休闲度假体验产品。

(二)全面达标,特色创建。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重点是优化花溪区的空间环境、核心度假区的基础设施及服务条件、支撑性设施及服务条件,完善花溪区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得花溪各项评价指标全面达标。深度挖掘花溪特色元素、民俗文化、山水田园、户外运动等的独特优势,融合发展,创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新一代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整体规划,分步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分步推进花溪区建设:第一步,整合花溪公园、十里河滩、青岩古镇等已有成熟旅游度假资源;第二步,推进向西延伸至天河潭、马铃关塘向东延伸至高坡,形成发展的拓展空间;第三步,向景区周边的乡村延伸,大格局上形成的度假发展格局;第四步,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龙头引领作用,完善全市的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城区的旅游服务配套,将花溪打造成为贵州地标性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优化存量,增量创建。加快推进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提档升级,优化改造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配套设施,实现花溪整体存量的优化提升。通过改扩建一批老项目、旧设施,转化一批项目和设施,增建一批新项目、新设施,弥补不足,实现增量创建。通过增量创新解决花溪区存量建设不足,花溪存量的有序建设又为增量创新提供基础与动力。

(五)整体配套,环境创建。加快花溪基础设施的优化配套和提升改造,重点包括道路建设、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给排水系统改造优化等。完善花溪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重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购物场所等。强化中心城区的旅游化改造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提升花溪及周边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形成整体配套,环境优化。

四、重点任务

(一)提升景区设计。一是组织景区规划、项目设计、建设施工、经营管理人员到省外乃至国外知名景区学习取经,借鉴知名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二是在景区规划、项目设计工作中引进国内外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水平创意设计智囊参与花溪景区的规划、策划和设计,设计出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唯一性价值的“作品”;三是在学习、引进的基础上吸收创新,设计打造出至少在全国范内具有独特性的精品景区,突出景区的差异性特征,避免同质化。

(二)打造核心产品。以青岩古镇、天河潭、孔学堂及十里河滩旅游区为核心,分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花溪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核心产品、核心载体和核心项目。按照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一是加快推进重要景区核心景观改造,提升核心景观品位、品质;二是加快推进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步道、标识标牌、休憩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以青岩古镇为依托,打造集景区展示、旅游客运、咨讯服务、休憩购物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四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度假酒店、客栈)、餐饮美食、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健全旅游发展要素,推进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创新发展、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满足高速交通时代到来时游客的需要。

(三)壮大景区集群。一是大力推动“青岩古镇、花溪公园、孔学堂及十里河滩、青岩古堡、桐埜书屋、天河潭、云顶苗乡、镇山古寨、黄金大道、红岩峡谷“花溪十景”等景区规划建设,丰富花溪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二是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花溪久安、龙井、马铃等乡(镇)、村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养老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低空飞行旅游、旅游购物项目发展空间。以天河潭新城、孟关新城、青岩新城、大学新城、十里河滩新城等五座新城建设为契机,与特色城镇和乡村建设拓展融合,打造新型旅游社区、旅游城镇和特色旅游乡村。对接大学城,依托大学城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将花溪建设成为贵州省旅游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创新创意孵化中心;三是按照“畅、洁、绿、美”的旅游景观路标准,打造花溪“车窗风景线”,用生态路、文化路等景观道将全区景区串联成线成带,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和旅游线路,推进全区旅游业的集群化发展。

(四)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旅游景区(点)导游(讲解)员培训。实现景区导游(讲解)员持证上岗,服务态度优良,尤其在青岩古镇、天河潭、孔学堂及十里河滩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导游(讲解)员能提供多语种讲解服务;二是做好宾馆饭店、社会旅馆、精品度假酒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服务质量的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培训2次以上,开展专题的服务技能大赛,确保培训范围全覆盖,质量高标准;三是鼓励和引导旅行社设计、开发以及组织主题鲜明的“花溪生态、人文之旅”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完善服务标准。加快花溪景区相关标准的制定,在国家、省、市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加快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旅游服务设施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规范》、《旅游安全质量规范》等一批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五)改革景区管理。按照省政府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结合国企改革趋势,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管理,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探索组建花溪旅游区非直管区管委会。推进市旅文投集团与花溪区共同出资组建新的青岩古镇建设经营公司,理顺孔学堂及十里河滩旅游区管理体制,明确天河潭景区股权关系,在花溪重点旅游景区建立起权责分明、运转高效、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六)实施品牌战略。一是构建品牌体系。深度挖掘花溪牌坊、门楼等地域文化元素,在重要景区(景点)入口等位置建设标志性建筑物,形成统一的品牌识别符号,完善旅游产品相关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控制,打造高品质的系列产品和与之相适应的品牌体系,推进由内到外的旅游品牌打造;二是实施联合营销。推行跨区域和跨领域的相互合作、联合促销,实现整体营销与区域联合,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营销效率;三是扩大国际影响。推进花溪旅游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走出去”的营销战略,通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和媒介,扩大花溪文化旅游区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动员阶段(2015年9月—10月)成立花溪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创建目标任务,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具体工作和任务。并组织相关人员设计制作图文并茂、有特色、精美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1、初审初查阶段(2015年11月)各责任单位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部署,对花溪的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进行自查自评,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2、整体推进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各景区对照工作项目、内容和标准,各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考评,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听取相关单位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整改。

(三)申请验收阶段(2016年10月)做好迎接国家级评定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日程、线路、受检点的安排,汇报材料(文字、声像)准备等;召开迎接验收前的冲刺动员会,进一步完善细节,提高质量,巩固初验成果,确保全面达标,迎接评定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作为推进我区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力度;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健全机构,分解落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工作职责,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项目,必须按时间、按标准全面完成,确保景区的各项指标达标。

(二)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在硬件、软件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必须紧紧结合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职责,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优先保障人财物的供给。服从创建办的协调指挥,按照“以区(景区)为块,分项(项目)作战,保质保量,限期完成”的总体要求,搞好协调,密切配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新闻信息中心要高度关注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有关单位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广泛宣传创建有关政策、规定,增强创建责任感。各景区要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橱窗、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创建氛围,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篇8:中规院全域旅游规划

倡导学校组织多媒体教学培训,通过系统讲解让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为课堂带来变化和重要意义,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应组织骨干力量,为全校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更新现有知识体系,掌握最新多媒体应用技能。建立传帮带机制,实行一名年轻教师带领一名年长教师学多媒体,反之年长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学习工作经验,双帮双促共同提高。组建信息辅导小组,让骨干力量深入到每个教师身边,直接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破解多媒体教学难关。各科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需求和特点,摸索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规律,通过举一反三来熟练掌握。对于农村教师来讲,跨越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或许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要在头脑中接受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并将这种进步适时的应用到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新鲜的思想和新鲜的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制作的主要元素就是图片、视频、音乐的插入,在整体呈现中能突出表达中心思想,这就需要在学习中着重掌握以上关键要素。为了防止年龄较大教师学习困难,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言简意赅,将授课教案纸面印发给大家,确保老教师按照步骤能一步一步学习操作。经常举办观摩课,对制作较好的课件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采众家之所长,填补自己的授课需求。

二、视听影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实际,在多媒体里多引用影像格式的文件,让课堂上不仅是师生的互动,更有第三方的推动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将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入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视听影像类素材要注重日常积累,可以将平时看到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素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以备制作课件时使用。对于视频类素材选择,可以是电影片段、微电影、电视剧片段等,选择的素材要与课文实际贴切,能够起到正面引导或者反面警示的作用。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教育类题材的专题片,用鲜活的案例给学生带去心灵的震撼。例如,《背影》一文,主要传达的是父亲对儿女的爱,朴实无华。可以搜索一些能够表达此类感情的类似场景视频,或者是各种送别背影的图片循环播放,背景设置《父亲》的音乐衬托,总有一个背影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在观看完毕,让学生讲讲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讲讲曾经送别的场景,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父亲给予自己的无声的爱,想想自己有多少次面对父亲的背影,你是否产生过想去拥抱他的冲动?通过声音和影像的传递,让学生能够充满感情的去换位思考作者的心理变化。想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一定会用一颗更暖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亲。《苏州园林》一文,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以加入苏州园林的真实景观,在图片播放和轻音乐中带领孩子们完成一次苏州园林的游赏,注重重点景区的讲解,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导游的角色,时而进入景色中旁白式讲解,时而退出任学生自由观赏。让孩子们通过课堂学习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江南美景之中,尽情的让思绪徜徉,充分的了解之后,这些意境和画卷将更加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立体感官印象,更充分的理解刻板文字背后的美景,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体验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媲美的。

三、图文搭配,突出强调动静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将书中表述的画面呈现在黑板上,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可以轻松的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与教学内容贴合的图片,并对其进行文字的解说,将刻板的文字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形式,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更能够增加视觉的冲击。可以利用艺术字、角标、突出显示、链接音乐、不同动画形式等多重手段达到强调的目的。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避免全篇都是文字或者素材单一的现象,尽量考虑到视觉的美感和搭配的合理性,较高的观赏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爱莲说》教学中,搭配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图片,或者是莲花盛开的动画展示,在大片大片的莲花池中,辅之名词佳句,将传扬千古的诗文连同美景一同传递到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不仅用眼赏花,更能用心感受,又似嗅到花香。《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学生对该类童话故事一定十分有兴趣,在网络平台中可以搜索到话剧表演的图片,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感受,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观看动画片或者精彩片段,让纸面上的人物活跃起来,学生在切身的感受中会领悟到皇帝自欺欺人的可笑形象,场景塑造的教育意义远比纸上讲故事要来的实际的多。为了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可以在课文讲解前,向学生广泛征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信息,选取有代表性的放入幻灯片中,并且定期评选出最佳贡献奖,奖励提供素材质量较高的学生,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感,更能够督促学生事前预习,因为只有预习了你才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素材,如此形成双赢的局面进入良心循环。

四、模拟教学,再现课堂原声原态

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模拟情境教学、模拟老师教学。模拟设备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播放教师已制作完成的幻灯片,感受操作的乐趣,思考教师授课思维;模拟情境教学,教师要尽力营造教学环境,例如在背景图片中模拟一个社会环境,在场景中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可以进行工作、交流等,学生可以置身其中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谈谈自己的人生规划,通过场景切换来达到不同学生不同职业的想象空间;模拟老师教学,选取课时,组织“今天你来当老师”的活动,由学生来扮演老师角色,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完成多媒体教学的制作,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学生的心思和需求,也能够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理解教师工作视角,更容易推动日后的教学工作。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模式将课堂情况进行真实的刻录,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重温教学内容的同时,营造人人是主人翁的存在感,定期的回放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所期待,期待在镜头中看见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努力与教师互动,努力进入教学氛围。也可以让学生观摩先进学校优秀教学视频,领学生感受课堂中的课堂,在借鉴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模仿中追逐,在追逐中与教师共同进步。

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势必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将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夯实。在反复运用中,将多媒体从陌生变成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并列入考核项目。深入挖掘教师内在潜力,鼓励教师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将黑板粉笔变为辅助教学器材,多使用感官性更强的多媒体工具,直到多媒体教学完全融入日常工作,即使过程可能耗费些时间,但是最终结果是值得坚持并推广的。

篇9: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旅游提升

近年来,徽州区在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带动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农村集文化、旅游、生态等多重优势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徽州绿道”为纽带,不断促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潜口、呈坎、西溪南、洽舍等乡镇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目前,全区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户112户,拥有省级农家乐示范点(户)27家,市级农家乐示范点(户)37家,其中单一经营餐饮64户,兼营住宿42户,餐位6944个,接待床位1142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72人。2014年接待213.4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173.71万元,平均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71.67%。2015年1-6月份接待1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09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环境

针对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游客由团队向散客转变的趋势,发展全域旅游,把整个行政区域当作一个大景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全面提升旅游消费环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5A级景区创建、村庄风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亮点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道路改造、旅游线路的环境整治、田园风光的打造、农家乐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88 亿元进行5A景区创建工作;投入6800万元对紫霞美食一条街进行硬件改造,对蜀源、坤沙公路沿线、农民新村及周边环境进行风貌整治;投入1.45亿元建设徽州绿道,在改善乡村交通的同时丰富乡村沿线景观内涵;投入300万元用于蜀源村风貌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向日葵基地建设等。

(二)注重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扶持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徽州区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奖励办法中对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并接受协会管理、农家乐评星、招徕游客、建设乡村旅游网站并实施营销等给予奖励,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自奖励办法实施后,共兑现了奖励资金100余万余元;同时,颁布了《徽州区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一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利用农村闲置住房发展农家乐。

(三)加强协会组织,提升自治管理

鼓励和引导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创新协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抓好组织协调、培训交流、宣传推介等工作,特别是在纠纷调处、客源安排、价格规范、行业自律、品牌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家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加效益、增强活力。目前,我区通过协会组织的农家乐共52家,占总户数112户的46%。

(四)鼓励农民参与,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农民投身乡村旅游经营。对新评定的每户星级农家乐补贴不少于5000元,按照标准进行房屋改造的住宿经营户则按照500元/床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农民参与农家乐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通过公开栏公示和逐户走访,将区、镇发展农家乐致富的优惠政策传达给农户,帮他们算经济账,给他们讲前景,让他们与协会合作。在农家乐示范户的带领下,近年我区的潜口镇和洽舍乡长潭村就有60余户农民志愿加入农家乐旅游经营队伍。

(五)加强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走出去,组织镇村干部、农家乐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请进来,邀请从事旅游服务的资深专业人员授课,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旅游服务意识、服务行为、言行举止、卫生保洁、内务整理、餐饮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乐接待的服务水平。互相评,通过举办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评比,互相评出各农家乐的经典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比一比,积极参加各类农家乐大赛,2012黄山市“徽娘”大赛,我区徽府大院农家乐荣获第一名,2013黄山市“徽姑娘”大赛,我区的徽州农舍、灵山尖、潜口一楼、坤湖山庄农家乐分别获得最佳人气奖、最美徽姑娘称号和最佳风采奖。

(六)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品牌效应

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推广农家乐经营模式。在潜口镇坤沙村和洽舍乡长潭村开展试点,引进旅行社投资开创农旅合作模式,由旅行社对农户房屋统一改造装修并负责组织招徕游客;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和客源分配,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市场运营模式,盘活农民闲置用房,成功打造“徽州农舍”乡村旅游品牌。

三、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探索性的做法,徽州区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村容村貌提升、农家乐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的效益是农民增收,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一方面实现了经营户的增收。如徽州农舍长潭驿站12家农家乐经营户2014年最低的一户实现收入近5万元,最高的达到20万余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仍以徽州农舍长潭驿站为例,自2012年4月份长潭驿站自主经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2014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二)扩大了就业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村民就业观念。以前基本都是出外打工,房屋闲置。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留家参与经营乡村旅游业,目前我区农家乐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72人。

(三)改变了村容村貌

近年来,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多方筹措资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等全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沟渠清淤、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农家乐经营户也积极主动提升接待设施建设和庭院美化,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了文明乡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挖掘本土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风民风和村民素质。聚众打牌喝酒的少了,凑到一起谈心谋发展的多了,组建了农家歌舞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了徽州文化的仁义诚信,勤奋坚忍等优良传统,既提升了乡风文明,又为游客的夜间生活增添了乐趣。洽舍乡长潭驿站徽州农舍项目启动后,留守家中的多为年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开朗吸引着每一位到长潭的游客。

(五)探索了经营模式

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企业+农户+协会”、“协会+农户”、农户单独经营等经营模式,按照“五统一”的标准,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潜口镇、呈坎镇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蜀源、灵山的特色种植基地油菜花、向日葵、黄蜀葵相继开放,吸引了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此参观采风,激发了农户从事乡村旅游的热情。

(六)创新了营销方式

上一篇:中国联通委托书下一篇:挡墙质量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