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2024-05-08

党委政府述职报告(精选6篇)

篇1: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2009年度述职报告

冉堌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和县委提出的“一一二二十”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四区一体”、“十件大事”、“一园十区”等工作重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9年,冉堌镇被评为“山东省二十佳最具投资潜力乡镇”。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增长

2009年,全镇固定资产投入3.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达到14家,实现工业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35%。工商税收2115.37万元,其中,国税570.87万元,同比增长53%,地税1544.5万元,同比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1789.38万元,同比增长21.5%,出口创汇509万美元,储蓄存款2.16亿元,同比增长15%,用电量3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经济运行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新增长。在全县固定资产考核、国税、地税入库等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中,我镇连续5个月位居全县第一名。

二、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发展的出路在工业,工业的振兴在项目。我们牢固树立这一发展理念,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09年全镇共签定合同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 15.8 亿元,其中新开工和续建项目 10 个:一是投资2.2亿元的天山生态工程扩建项目。目前,综合办公楼即将投入使用,新建5个车间已全部投入使用,新上的2条蒸汽造粒生产线和年产30万吨高塔造粒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二是投资1.08亿元的昌能铸造项目,现已投入生产。三是由泰安客商投资1.2亿元的冉子商贸城项目。目前,测量、评估已经结束,拆迁正在进行。四是由江苏客商投资8000万元的菏泽赛文犀文具项目,目前4个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五是投资6000万元的肉牛宰杀养殖项目。目前4排牛舍主体已完工,4个氨化池已建成2个。六是投资4500万元的山东美农生物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纸塑生产车间1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库房1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新上生物有机肥生产设备1套和复混配方肥生产设备1套。多功能塑料挤出薄膜复合机组、纸塑成筒制袋机组2套已安装完毕,正在调试。七是投资5000万元的冉子文化生态园项目,2500平方米的园中园钢结构和400平方米的茶社已经完工。八是投资400万元的嘉年制粉扩建项目,新建1300平方米的储备库已投入使用。九是投资400万元的国龙食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新建库容500吨的2号冷库和1000平方米的车间仓库等设施已投入使用。十是由海阳客商投资兴建的兴泰制衣项目,200台机器已正常运行。

三、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根据城镇功能发展定位,我们年初提出了在镇区东部改建商贸居住区,南部发展食品加工区,西部建设工业加工区,北部发展冉子文化旅游区,按照“四区一体”联动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投资120万元的兴旺路、投资180万元的冉中路商贸楼、投资150万元的客运站、投资150万元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现已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的冉子文化生态园正在建设。投资1.2亿元的冉子商贸城建设评估工作已完毕,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同时,在镇区新建广场2处,安装石亭、长廊4座和12生肖雕像,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疏通污水河道1600米,改造镇区路灯电缆,安装了景观灯和霓虹灯。城镇建设亮点纷呈,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利德尔、国龙鸭业、博新牧业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新增产业基地1.4万亩,规模养殖场6处,养殖小区10个,林下养殖大棚467个,新注册合作经济组织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9家,新发展速生丰产林1600亩,经济林600亩。争取资金1700万元,清淤开挖主干沟渠16条,长度37公里,动用机械1

4台套,挖土30余万方,新建桥涵45座,打机井66眼,修农田道路18公里,节水灌溉面积20000亩,受益人口3.6万人,赢得了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畜牧生产等现场会在我镇的召开。

二是农村形势保持稳定。加强信访基础工作、群众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实行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首问负责制、包案负责制,排查矛盾350件,接访820余人次,办结328件,化解积案20起,稳控重点人群2039人次。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5人,拘留18人,批捕劳教6人,在60周年国庆和全运会召开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赴省进京上访的案件。

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硬化农村街道10公里,新建三农服务站22家,农资超市25家,发放小麦、良种、家电等各类综合补贴1257万元,低保扩面到2149户,发放低保金及救助金15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80人,完成养老金征缴260万元,冉堌、田集、王双楼3处自来水厂用户普及率达65%。新建农家书屋4家,村级文化大院10处。组建秧歌队4个,民间艺术团体6个。新建东陈楼等小学3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报销金额 639万元,将原86处农村卫生室合并定点为30处。集中开展了春季、秋季计划生育集中专项治理活动,落实四项手术384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00

万元,为1255户合法计划生育家庭户办理了计划生育家庭优待保障,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同时,还做好了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杨尺蠖、美国白蛾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五、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从制度上预防腐败。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每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接受各项监督,虚心接受各方面意见,以实际行动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总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经济社会都有了新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效。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化解。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一○年二月

篇2: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冉堌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和县委提出的“一一二二十”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四区一体”、“十件大事”、“一园十区”等工作重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9年,冉堌镇被评为“山东省二十佳最具投资潜力乡镇”。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增长

2009年,全镇固定资产投入3.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达到14家,实现工业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35%。工商税收2115.37万元,其中,国税570.87万元,同比增长53%,地税1544.5万元,同比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1789.38万元,同比增长21.5%,出口创汇509万美元,储蓄存款2.16亿元,同比增长15%,用电量3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经济运行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新增长。在全县固定资产考核、国税、地税入库等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中,我镇连续5个月位居全县第一名。

二、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发展的出路在工业,工业的振兴在项目。我们牢固树立这一发展理念,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09年全镇共签定合同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 15.8 亿元,其中新开工和续建项目 10 个:一是投资2.2亿元的天山生态工程扩建项目。目前,综合办公楼即将投入使用,新建5个车间已全部投入使用,新上的2条蒸汽造粒生产线和年产30万吨高塔造粒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二是投资1.08亿元的昌能铸造项目,现已投入生产。三是由泰安客商投资1.2亿元的冉子商贸城项目。目前,测量、评估已经结束,拆迁正在进行。四是由江苏客商投资8000万元的菏泽赛文犀文具项目,目前4个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五是投资6000万元的肉牛宰杀养殖项目。目前4排牛舍主体已完工,4个氨化池已建成2个。六是投资4500万元的山东美农生物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纸塑生产车间1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库房1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新上生物有机肥生产设备1套和复混配方肥生产设备1套。多功能塑料挤出薄膜复合机组、纸塑成筒制袋机组2套已安装完毕,正在调试。七是投资5000万元的冉子文化生态园项目,2500平方米的园中园钢结构和400平方米的茶社已经完工。八是投资400万元的嘉年制粉扩建项目,新建1300平方米的储备库已投入使用。九是投资400万元的国龙食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新建库容500吨的2号冷库和1000平方米的车间仓库等设施已投入使用。十是由海阳客商投资兴建的兴泰制衣项目,200台机器已正常运行。

三、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根据城镇功能发展定位,我们年初提出了在镇区东部改建商贸居住区,南部发展食品加工区,西部建设工业加工区,北部发展冉子文化旅游区,按照“四区一体”联动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投资120万元的兴旺路、投资180万元的冉中路商贸楼、投资150万元的客运站、投资150万元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现已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的冉子文化生态园正在建设。投资1.2亿元的冉子商贸城建设评估工作已完毕,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同时,在镇区新建广场2处,安装石亭、长廊4座和12生肖雕像,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疏通污水河道1600米,改造镇区路灯电缆,安装了景观灯和霓虹灯。城镇建设亮点纷呈,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利德尔、国龙鸭业、博新牧业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新增产业基地1.4万亩,规模养殖场6处,养殖小区10个,林下养殖大棚467个,新注册合作经济组织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9家,新发展速生丰产林1600亩,经济林600亩。争取资金1700万元,清淤开挖主干沟渠16条,长度37公里,动用机械1

4台套,挖土30余万方,新建桥涵45座,打机井66眼,修农田道路18公里,节水灌溉面积20000亩,受益人口3.6万人,赢得了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畜牧生产等现场会在我镇的召开。

二是农村形势保持稳定。加强信访基础工作、群众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实行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首问负责制、包案负责制,排查矛盾350件,接访820余人次,办结328件,化解积案20起,稳控重点人群2039人次。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5人,拘留18人,批捕劳教6人,在60周年国庆和全运会召开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赴省进京上访的案件。

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硬化农村街道10公里,新建三农服务站22家,农资超市25家,发放小麦、良种、家电等各类综合补贴1257万元,低保扩面到2149户,发放低保金及救助金15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80人,完成养老金征缴260万元,冉堌、田集、王双楼3处自来水厂用户普及率达65%。新建农家书屋4家,村级文化大院10处。组建秧歌队4个,民间艺术团体6个。新建东陈楼等小学3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报销金额 639万元,将原86处农村卫生室合并定点为30处。集中开展了春季、秋季计划生育集中专项治理活动,落实四项手术384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00

万元,为1255户合法计划生育家庭户办理了计划生育家庭优待保障,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同时,还做好了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杨尺蠖、美国白蛾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五、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从制度上预防腐败。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每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接受各项监督,虚心接受各方面意见,以实际行动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总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经济社会都有了新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效。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化解。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篇3: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一、政府作为

课程改革是国家行动、政府行为, 推进课程改革, 是党委、政府抓好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始终坚持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责任, 多措并举, 着力推进县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机构

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强化课程改革的领导职能, 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 教育、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解决课程改革中涉及的宏观规划、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社会宣传、督导评估等重大问题。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 教委主要领导任主任, 突出一条线, 与教委行政职能合并运行, 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各学区、各学校成立了相应机构, 学校在教务处设立课程处, 专门负责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工作。

(二) 科学规划部署, 分步推进实施

2005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三次召开教育工作会, 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在深入研究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 明确要求我县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 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县”和“素质教育先进县”。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基本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的各项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得到根本落实, 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课程改革上升到了县级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层面。

按照上级安排, 结合自身实际, 我县制定了2001年—2012年三期课改规划。其中, 2001年—2003年为调研、思考阶段;2004年—2008年为分步启动、全面推进阶段, 首先在部分学校试点启动, 然后总结提升, 在全县范围内推广;2009年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重新制定了深化课程改革的规划, 明确了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 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丰富课改内涵。今年, 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 高中阶段学校全面进入课改, 目前我县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三) 强化理论指导, 示范引领带动

一是我县课程改革始终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高度重视课改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积极争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市教委基教处、西南课程中心和市教科院的专家多次深入我县, 就课改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方位指导。二是坚持课题带动、教研引路, 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定期研究、交流、汇报制度, 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研网络。及时反馈学校开展课改的情况, 介绍、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为课改学校提供参考。三是在全县范围内, 建立学校间的结对帮扶制度, 促进全县各学区、各学校课改水平的共同提高。

(四) 改革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导向

一是学校层面, 我县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制度, 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 从起点看变化, 对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幅度大的学校实施奖励, 农村学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教师层面, 逐步建立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增量评价,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 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学生层面, 广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我县从2009年开始稳妥实施中考录取制度改革, 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 建立健全机制, 强化课改保障

一是落实物质保障。县政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投入力度, 安排专项课改经费, 用于课程改革。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规划,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千方百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强化师资保障。每年从各高校公招200余名优秀教师, 五年来共补充教师1000多名, 占全县教师总数的八分之一, 改善了教师结构, 配齐配足教师, 确保了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制定了全县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 以五年为周期, 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类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为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六)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 特别是《綦江报》、綦江电视台, 面向社会、学生、家长, 广泛宣传课程改革。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利用《綦江教育》、《綦江教研》、教育网、教研网等媒介, 开辟课程改革专栏, 宣传课改进程和成功经验。舆论宣传营造了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争取到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理解、支持。

二、认识体会

(一)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是促进我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教学质量总体水平有待加强,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县以课程改革为主攻方向, 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 收获了“依靠改革实现发展”的系列成果: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辍学率趋近于零;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0%, 达到了主城区平均水平。

(二)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必须落实党委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县委、县政府的教育执政能力和方式影响课程改革的决策, 课程改革中的宏观规划、整体布局、经费投入、督导评估等重大问题及县级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需要县政府加强统筹。县域要推进课程改革, 单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努力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要落实党委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

(三)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的效果不应只由高考、中考升学率等冷冰冰的数字来体现。我县课程改革, 始终坚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教育面向大多数, 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坚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追求人生价值, 享受职业幸福;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主动发展,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三、工作打算

教育既是重要的社会事业, 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县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教育改革品牌, 增加软实力, 以此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 进一步健全教育改革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现建成“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县”、“素质教育先进县”的目标, 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教育改革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 解决教育评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 做好全国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县的教育改革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 现已申报国家级课题《西部农村县域课程改革研究》, 就县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基本策略和途径进行研究, 就县域农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设进行探索, 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 在健全了研究机构的基础上, 全力抓好课题研究, 促进教育改革。

(三) 认真总结提炼教育改革经验

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借鉴和发展了东部教育先进发达地区改革的经验, 全县现有10多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虽然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对教学改革的科学性进行项目测试, 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总结提炼。我县现有研究力量不足, 需要聘请全国知名专家, 组建专家团队, 提炼改革经验, 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我县的教育改革。

(四) 筹建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我县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探索解决农村地区课程改革难题具有积极意义。今年4月26日在我县召开了全市性的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 10月将在我县召开全市的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现场会。本次会议期间, 部分农村地区将组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县委、县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将我县加快建成农村地区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4: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关键词】文化产业 支柱 党委政府 给力

在2011年10月26-30日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议指出,要“加快美好安徽建设”,“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会议指出,今后五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产业呢?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全人类劳动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长期积淀的结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包括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承、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等。产业的含义是指具有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现象。文化产业,顾名思义则是以体现文化内涵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形态,也就是生产文化产品的同类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对文化产业界定的用语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指出了文化产业的两个最基本含义: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文化产业既是一种物质现象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两者的有机的结合。

长期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的词汇中没有文化产业的一说,人们看重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精神的力量而忽视它的经济意义。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观念的相对滞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是落后的。例如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不到3%,而占据全球前俩位的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在GDP中的从师则分别达到21%和18.6%。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经济学给出的定义是:作为支柱产业,其在GDP中的比重需达到15%。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要想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凤阳县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凤阳是明文化的发祥地。在凤阳大地上,散落着众多基于明文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凤阳有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如凤阳花鼓文化等;凤阳也有着“大包干”发源地的美誉,小岗村及其“大包干纪念馆”、“沈浩事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圣地和景点。凤阳还有基于玻璃制品的文化工艺品生产基地,有以天然石灰岩洞韭山洞为中心的凤阳韭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狼巷迷谷为中心的国家地质公园,有以凤阳花鼓、凤阳歌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资源,等等。如何把丰富凤阳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把文化产业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凤阳支柱产业,是值得凤阳县广大干群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

目前凤阳县共有在(续)建和签约文化产业项目30个(其中超亿元重点文化项目8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50个。但是,凤阳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要真让文化产业并成为凤阳经济发展的支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搭建好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平台(即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契机,全力推动凤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美好凤阳建设。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文化产业重要性认识。牢固树立文化产业化观念,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位置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抓,将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各有关部门年终目标考核范围。此外,地方党委、政府还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打好重点景点牌,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要精心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等资源,大力营造凤阳文化环境形象。例如,继续做好国家级明中都皇城遗址公园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学习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形成以旅游、影视、出版、演艺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明中都皇城文化旅游遗址公园筹建工作,并以大明中都皇城影视文化产业中心为基地投资拍摄朱元璋等明朝影视题材作品,使明中都皇城文化旅游遗址公园建设成为带动凤阳发展的城市增长点;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并依托安徽科技学院等驻凤高校的智力优势整合凤阳县国家级、省级明文化研究资源,全力开展朱元璋和明文化产品项目研究,等等。“十二五”期间,凤阳将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新型文化旅游“高地花园”,深化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与商贸、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的融合,真正把旅游作为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路径,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杠杆。为此,凤阳将举办朱元璋当年祭奠皇陵的盛典表演,再现当年明朝宫庭祭祀活动情景以丰富人民群众历史文化知识;定期办好“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以此来打造凤阳文化品牌,同时打造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为出发地的凤阳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线路,开通旅游专线车;大力营造“集皇家餐饮、名家小吃、时尚酒吧、旅游商品、古玩字画于一体”的旅游城市氛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依托传统资源优势,加快开发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发以明中都皇故城为代表的明文化遗迹,以小岗村大包干为代表的改革文化,进一步扩展凤阳文化旅游的内容和规模。

深化文化机制改革,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文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完善内部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体系,提高其在分配、用人等方面的自主权,真正使文化企、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通过深化机构改革调动文化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文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健全人才任用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招录等方式,培养、吸纳文化产业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文化产业人才绩效考核和评价、奖惩机制,优化创业发展环境留住人才。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为文化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拓宽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争取外资、文化投资集团、非公有制经济、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促进社会资金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积极探索优秀文化企业上市途径,进一步扩大融资平台。

篇5:2009党委政府述职报告

县委考核组:

二OO九以来,黄寺岗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和谐黄岗为强大工作动力,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了黄寺岗镇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现将工作的开展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良好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年初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潢川东部中心重镇的目标,努力拼搏,园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分配到我镇的各项目标任务。2009乡镇生产总值完成3.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00万元,农村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内固定资产投资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30元,比去年增长10%。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镇种植优质水稻6.4万亩、双低油菜2.5万亩、优质小麦3.1万亩;全镇发展养鱼水

面9200亩,总产量达198万公斤,其中甲鱼养殖户已发展到380户,温室面积4.8万平方米,养殖水面达4200亩;全镇生猪养殖量达6万头; 完成中幼林抚育1050万株,并顺利通过了上级的检查验收;在官渡、白术两村完成了万亩优质油菜基地建设。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体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2009年,我镇加大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发展的力度,着力引导他们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集体经济、发展规模企业上发挥带头作用,先后有158名创业人才投身到镇域养殖、种植、加工等行业,极大的推动了试验区建设。2009年全镇在以建设糯米加工工业区为契机,新增规模企业2家,领办合作社14个,涉及生猪养殖、羽饰个体加工等方面,今年全镇的非公经济效益比去年增长了22个百分点,个体建筑、商贸等行业均保持较好地增长势头。民营经济的稳步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全镇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项目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年初以来,全镇上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方法,大力发展项目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申报了各类项目21个,资金总额5000万元,用于生态鳖养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非公经济发展等,项目的申报,在发展我镇特色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镇域影响力和对外知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农村商贸经济进一步提升激活,今年全镇通过“六城联创”等活动的深入开展,镇域人文环境和商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投资80多万元用于首集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区环境治理。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了周边乡镇及固始、商城等从商人员来我镇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进一步激活了我镇农村交易市场的商贸流通活力,每年商品交易量近亿元,使我镇逐步成为潢川县东部最大的商贸中心大镇。

五是劳务经济进一步巩固提高。2009,我镇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带动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另一个主要支撑点,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0多人,一方面充分利用镇里吸收能力,使2000多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另一方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学习先进技术和致富经验,同时带回大量的现金收入,全我镇劳务经济收入总量突破1.6亿元,有力地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及农业设施建设,全面夯实镇域发展基础

2009年,镇党委政府以重点工作“六城联创”为契机,先后投资80多万元,对首集街区及312国道沿线的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扩充了专业环卫队,增大了硬化绿化面积,使黄岗面貌焕然一新,首集周边的生产生活经营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上,镇农业中心和用水者协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先后新建蓄水工程设施68个,对110个水利工程进行维护,沟渠清淤整坡等147处,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村组道路的砂土

覆盖里程进一步扩大,目前,在297个村民组已有217个实现了通砂子路,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是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09,镇党委政府把落实上级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内共兑现种粮农民直补,综合补贴共计527.59万元,农村中小学“一补”资金61.57万元,在兑现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无任何挪用,截留及其它违法乱纪现象发生,使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内,镇党委政府始终关注全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从农民群众的医疗、五保户、特困户救助入手,扎实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全年新农村医疗合作参合人数为3.54万人,参合率达96.43%,最大限度的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同时不断加快镇卫生院建设,投入6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选派两名医务人员赴外地进行业务培训,为72名五保及特困家庭进行免费医疗服务。圆满完成了12个新建标准化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在农村救助方面,2009共接受发放救灾款7.6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款111.05万元,发放五保资金28.21万元,发放抚恤事业费57.52万元。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被市政府认定为先进敬老院。

四是农村环境及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效

2009,镇党委政府继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倡导全镇居民进行生态种植、养殖,对首集街区居

民集中供应自来水,镇自来水质经上级质检部门测试达到国家二级水质。对镇内外环境污染由土地部门做好土壤的采集测试。内共抽样测试四次,合格率达到100%,合理利用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又新增沼气池519个。积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内共整理土地面积160亩,同时对规划区内的新村居民点建设逐步展开。

五是认真做好畜禽防疫预案筹备和一系列应急措施,内先后开展了家禽防治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及猪蓝耳病等防疫工作,建档率、防疫率、目标率及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

六是在今秋征兵工作中,我镇以征集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取得扎实成效。全镇进站体检人数为38人,双合格人14人目前已全部入伍服役,征兵工作圆满结束。

七是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强化计生办及各村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镇、村两级计生从业人员的培训,内组织了8次集中计生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加大依法管理计生工作的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起到了很好的初会舆论效果,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内镇计生工作在省、市、县三级组织的单月康检监控、目标检查、半年及年终考核中均为县计生工作争得了荣誉,圆满通过市级优质服务乡验收,全镇人口出生率严格控制在11‰以内。

八是土地流转工作成效显著。在2009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上,镇党委政府以规范引导土地流转工作为突破口,一是

积极成立了黄寺岗镇农村土地流转中心,配备专门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完善了工作管理制度。二是积极组织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对照上级要求,开展了摸底核实工作,其过程做到入组到户,并及时做好分类统计,落实承包合同,完善规范手续。三是做好土地流转资料的归档、档案目录整齐,经统计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2.28万亩,在代表县接受市专项检查时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不断强化精神文明,提升干群素质。年初以来,镇里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崇尚先进的荣辱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今年镇团委、镇妇联先后为社会贫困人群捐资5000余元,为各类困难群体提供支助,组织义务劳动13次,社会主义新风尚日益树立。

二是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2009镇综治工作始终明确目标,坚持“打防并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综治网络,深入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活动,严惩各种刑事和治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两劳”释放人员帮教,及时做好了各种矛盾纠纷调查、排查,全共化解各类纠纷38起,开展各种专项治理活动6起。据市政法委随机问卷调查,我镇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市前9位。

三是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建立

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信访渠道,建立信访工作责任网络,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由镇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落实各项接访制度,细心解决每一个所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做好每一起信访件的软件整理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我镇的信访工作在接受省、市、县 明查暗访中,受到充分的肯定。内共接县批转案件6起,结案6 起,全镇立案17起,结案17起,信访工作成绩位于全县前列。

四是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责任目标的规定,对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六次专项检查、验收,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县安委会考核成绩居全县前列。

(四)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一是始终把加强党员的组织学习教育、管理贯穿到党的建设中去,突出做好2009对科学发展观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及各种党建工作的创新理论,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是深入学习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工作制度,增强村级服务能力,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使全镇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热潮中去

三是以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为契机,经常性在党员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号召他们要始终坚守党的各项规定,始终

牢记宗旨,始终把履行党员职责放在日常生活中的第一位置。

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实验区建设中,为了加强对产业的组织领导,镇党委申报成立了潢川县生态鳖养殖协会党总支,下设了众腾、金元、富民水产养殖公司三个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加强了对产业的领导,促进了甲鱼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部完成,全镇共7个村的村部建设通过了县级验收。

二、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09年以来,镇党委按照市、县纪委全会的工作部署,构建反腐败工作的“三大格局”,把履行“一岗双责”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坚持党委的核心领导。镇党委、政府先后制订下发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安排意见》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目标及责任分解意见》、《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及分解意见》,把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与所属村及镇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

二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科学分解责任,实施效能监察,共同营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按照责任制要求,我们制定下发了《2009年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目标及责任分解的意见》,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具体管,各行政村及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全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是严格执行纪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责任制工作得以贯彻落实。2009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体现敢抓敢管,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手段实施责任追究,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2009年,全镇共有3人因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而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用党规党纪规范和制约党政班子成员的言行

一是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在今年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行了警示教育,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通过学习和活动的开展,全体党政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进一步牢固,创新意识进一树立,干事创业的激情进一步增强,对促进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现实作用。

二是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年来,我们始终珍视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无论是选拔推荐干部还是重大事项决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公开办事,不搞一言堂、家长制,不搞暗箱操作。坚持严以律己,不搞以权谋私。一年来,镇领导干部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和亲友谋取私利,没有向基层村厂推销任何物品,没有安排亲朋好友接包任何建设工程。

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党组织和人民的期望,感到还有一定差距。全镇上下决心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更加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并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为富民强镇而努力奋斗。

篇6:党委政府述职述廉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家作述职述廉,请予评议。

五年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四个停前”,大力实施“六镇”战略,全力推进停前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可以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民生建设跨越发展的五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五年,主要成绩如下:

一、真抓实干,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由4.42亿元提高到9.39亿元,年增长16.8%;财政收入由88万元提高到128万元,同比增长53.4%;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工业总产值由2.8万元达到4.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无到有,4家规模企业年产值达到1.2235亿元,其中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粮食总产量达到1768吨,油料总产量达到179吨,畜牧业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收入由2825元提高到4850元,同比增长72.3%;劳务收入达到2.83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了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合来看,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强力推动和工业经济的稳步推进。

(一)农业方面

1、巩固发展粮、棉、油板块基地建设。五年来,我们狠抓落实,重视规模效益,大力发展优质板块农业,做到良种全覆盖、技术全覆盖,现已建成3万亩优质稻、8千亩优质棉、2万亩优质油,为停前的粮棉油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发展。五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认真规划好特色农业中长远规划,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了3600亩油茶基地;2000亩蓝莓基地;1500亩果特基地;300亩花卉苗木基地;200亩生姜种植基地;

3、加快发展畜禽养殖业。五年来,养殖业在规模和品种上也有了突破,五年间,生猪养殖场发展达到27家,由单一的生猪生产到猪、牛、羊、鸡、鸭多种养殖,改扩建150型养猪场4个,生猪、肉、牛、鸡、鸭年出栏数连年攀高,实现年出栏牲猪2.64万头、鸡鸭2万羽、肉牛出栏1280头;

4、进一步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道路绿化99公里,四旁植树20万株。

(二)工业方面

1、抓工业集中区建设。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立足停前实际,高标准制定了工业集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共投入150多万元,完成了我镇三渠工业集中区的“五通一平”基础建设,并制订了落户三渠工业集中区企业的优惠政策,让招引的项目落户工业集中区。

2、抓规模企业发展。五年来,我们大力扶持原有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含量,使得规模企业从无到有,现有4家规模企业,其中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实现了零的跨越。

3、抓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五年来,共引进腾达活性炭有限公司、湖北紫玉蓝莓、信德木制品、信德胶合板厂、奕高电子厂等9个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

4、抓个体工商户发展。无商不富,积极鼓励个体户来镇经营,发展物流。五年来,共新增个体工商户近400家,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

5、抓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调整,土地的合理流转、出租,劳动力得到释放,三、统筹兼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镇中学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合理地撤消小学五、六年级。加大教育投入,支持各中、小学改善教学、办公条件,使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都得到提高。

(二)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经常抓、抓经常” 和“村为主、镇负责”的工作方式,采取专班攻坚克难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要从严查处。抓好“关爱女孩、流动人口、优生优育”三大重点工作,使计生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三)加快了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的普及率提高。无线移动通信网信号全面覆盖,装机容量明显提高,有线电视收视率达到70%。

(四)做好了民政优抚和救助工作。截止现在为止,已有1825多户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五保户327人,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社会救助体系。

(五)大力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连续两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已覆盖全镇。

(六)其他工作全面发展。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工作稳步开展,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共同进步。

四、攻坚克难,狠抓综治维稳工作

(一)加大普法教育力度。以“平安停前”创建为目标,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队伍执法水平,加大“五五”普法力度,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群众法律素质有所增强。

(二)建立社会防控体系。定期开展严打活动,打击邪教及黄毒等,规范法律秩序,维护守法环境;始终紧绷防控意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累计发展党员167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全面开展“五好”班子创建,以目标引领、效率领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的工作格局,加强干部管理。大力培养和管理后备干部队伍,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反响好的年轻有为青年列入后备干部队伍。

(五)以开展活动带动工作落实。强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共召开专题会议50多场,办宣传栏21处,刷标语200多条,办简报3期,拉横幅35幅,发宣传册3000多份。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镇委的中心工作、各站所的业务工作、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中,使创先争优活动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做好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氛围。

六、多措并举,勤政廉政树正气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结合宣教月活动,学习《廉政准则》、《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出五期《凤源诗联》廉政专刊,教育广大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二)巩固“双创”成果,促“十个全覆盖”工作落实。镇委与基层党组织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面铺开“十个全覆盖”工作,建立了财务审计机制、腐败风险防范机制、“三资”监管代理机制,健全了纪检监察组织网络。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严格实行了资金帐务“双代管”,资源、资产处置和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心”,几年来成功进行了招投标35宗,标的金额700多万,为集体节约资金80多万元,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性现象的发生。

(四)全方位方便群众办事机制。投入5万元专门设立了“停前镇便民服务中心”,工商、计生、土地、财政、民政、城建等六个部门及时进入办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共办理事项1600多件,代办86件。

(五)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为契机,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干部的作风有所改变,广大干部杜绝了走读风,在乡镇住宿的天数多了起来,跑基层的干部勤了起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劲头强了起来,这次活动,使得干群关系得到缓和,干部思想更加务实,态度更加亲切,群众信任度、满意度迅速提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是调整农业产业化步子不大,二是工业发展速度不快,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的要求相对落后。针对以上问题,镇委、镇政府将围绕“六镇”战略,一是紧抓特色农业,严格规划,多予少取,加大补助,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集约种植,扩大规模;二是加大招商力度,以项目引进推动工业发展,以服务保障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在发展中做大做强;三是责任上肩,加大落实。针对群众反响大的不足,集中财力、人力加以解决,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同时争取上级支持,利用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思路明确,脚步迈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自加压力,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把停前建设成为鄂东禅文化旅游区“后花园”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阅读记录卡作文300字下一篇:餐饮顾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