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2024-05-19

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通用8篇)

篇1: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目前党委与人大、政府的关系好像还比较复杂,对此笔者的想法是:

各级党委书记应该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并且其不能不受人大干预和监督,只受党内监督和任免,反而需要人大开会选举通过其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后,才可任或继任党委书记,否则不行。因为理论上按三个代表中“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而论。党委书记也即要代表其人民的利益,而人大常委会主任又是各级代表人民利益的最高职务,因此党委书记按理是就应该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而按此而论,党委会更应该与人大一起办公,而不应该与政府一起。因为按上述理论而论,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那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们党自然应该在人大代表席位上占据最广大的数量,否则又怎么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至于政府,其作为人大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向人大负责,从属于人大,遵照人大的决定和要求开展工作。那么对于政府工作,党委书记只能通过人大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政府领导(大多是党员)工作的管理则应该做好党务方面与政务方面的区别。党委会只能决定党务方面,政务方面则应该只能通过人大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决定。

至于法院,检察院等方面,我觉得法院作为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与政府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而检察院作为依法对贪污案、贿赂案、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渎职案以及认为需要自己依法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等的机构,主要任务可以说是处理政府官员,包括人大代表的范罪问题,那么与政府的关系更应该是平行的。因此都应该接受上级法院,检察院和同级人大的管理。

至于这样一来就有如何监督党,尤其是党委书记的问题。按上述理论而论,人大代表包括党委书记,终究算是人民选举产生的,那么人民就应该有权罢免他们:比如一定数量人民或代表的联合签名,就可要求人大开会决定罢免指定代表,对于人大决定不满意的,如果有更多数量人民或及代表的联合签名,甚至可以要求重新选举人大代表,重新开人大会等。当然就目前现实而论,人民是很难得到这种权力。因此现在上述终究是空想的,就是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在中国,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活动。由此决定了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简称“一府两院”)的关系是:

1、决定与执行的关系。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使立法、重大事项决定、选举和任免、监督等国家权力。人大制定的法律、做出的决定,“一府两院”必须执行。

2、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代表人民拥有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权。“一府两院”必须依法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

3、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制,使各个国家机关既专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权,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在县级以上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监督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但离宪法的规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上说,主要是因为体制不顺、职权不清、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人大自身监督能力不强,法律的规定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对政府的监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总结。这里结合我市人大工作的实际,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初浅认识,偏颇之处,请各位专家教正。

一、进一步厘清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和职权界线

厘清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政府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权力的合法来源问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使国家的权力统一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中,分司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来源于国家权力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各级政府对产生它的人大负责,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其权力合法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与基础。政府对人大负责,本质上是对人民负责,是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的法定义务。基于对这个基本法理的深刻理解和透彻把握,我们认为,任何一级政府和它的领导人员、组成人员,都不能仅仅只限于对党的组织负责、对上级机关负责,而是首先必须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但这种划分比较原则,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职权界线不清,交叉重复的问题。比如在实际立法工作中,由于大多数法律、法规,都是先由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起草草案,再提请人大或它的常委会通过的,因而人大在实施执法监督时,遇到不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互矛盾、打架的情况,就非常不好办。又如在民主决策中,由于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政府行政决策的范围的规定在许多方面是重合的,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哪些事项该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哪些事项政府可以直接决策,很难把握得那么准,造成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行政决策的监督常常无能为力,以至在有的地方出现上几百万、几千万甚至过亿元的项目没有向人大报告,有的地方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向人大报告,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也往往采取你不报告我也得懒过问的态度,监督怎么可能有力?再如在财政权的划分上,财政预算的编制人大能不能提前介入,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应该细化到什么层次,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人大审查批准预算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往往只是一个形式。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政府领导人的开明和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所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靠法律制度来加以明确的界定。在国家监督法没有出台之前,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先行制定相关的法规。只有从法律上对人大和政府的职权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界定,人大与政府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才好协调和处理。

二、进一步健全各项监督制度

人大监督是依法监督。依法就是要使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以依循,有制度加以规范。从目前的监督实践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亟待建立、健全和完善。

1、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政府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是人大依法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些年来,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我省在内的一些省级人大也通过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和监督条例对此初步作了规定。但总的说来,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很强,离全面系统地建立起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还有较大距离,还须作进一步的努力。一是要把人大批准政府重大决策纳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范围。政府关于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涉及人

民群众重大利益的决策,哪些应报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哪些应报人大常委会批准,哪些可以由政府直接决策,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防止决策的失误。当然,也不宜事无巨细都由人大或它的常委会批准,否则,人大就有越权之嫌,弄得政府也不好行事。二是要明确报告的重点。政府的工作牵扯面广,不可能每一项工作无一遗漏都向人大报告,这就必须突出重点。从法律的规定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来看,由政府出资融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城建、环保、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的变更,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等,应该是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重点。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的制度规定。对于应该报告而不报告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启动批评、质询直至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追究负有责任的政府组成人员的责任。

2、细化预算监督制度。财政预算监督实质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从财政资金方面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活动,在人大监督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善,它也是目前人大监督中最弱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政府提供给人代会的财政预草案比较粗,常常是“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部门预算多数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对于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也仅限于人大常委会听取一次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监督还仅仅只是一个程序、一种形式。?要使人大预算监督硬起来,就必须推动人大预算监督由只是履行法定的手续和程序向注重实质性监督转变。对预算形成过程的监督,人大财经委应有权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给人代会的预算草案报告应尽可能详细和细化,对预算草案的审查重点要放在部门预算上,并把部门预算全部纳入人大审查监督的范围。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要把每半年听取一次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结合起来,严格控制不经过预算就开支的行为,如果政府确需预算外开支必须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必须经人大常委会批准。特别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杜绝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要把预算监督与对审计工作的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预算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领导干部在职和离任的经济审计的作用。只要我们建立起这样一个完备而严密的预算监督机制,就能使程序性监督实起来,真正有力度有实效。

3、健全述职评议制度。对政府组成人员和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进行述职评议,这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是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我市人大常委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启动了述职评议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这项制度正在走向成熟。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各地做法和程序并不完全一致,大体上是处于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状态,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统一和规范。同时,如何把这一制度与党对干部的任用、提拔和考核结合起来,也还只是在“报告中提一提、在口号中喊一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把评议结果作为地方党委任用、提拔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建议地方党委在党的干部任用制度上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把它规定下来。?

4、完善代表意见建议督办制度。督办落实代表意见建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密切与代表的联系、拓展监督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必须以问题的解决程度为标准,而不能以是否答复为依据;要特别防止谁提建议谁办理问题的发生,以免措伤代表的积极性;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建议重点督办;要采取多种形式,变文来文往的“坐堂门诊”为深入实际的“巡回医疗”。

5、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比起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来说,所涉及的范围和具有的效力要大得多,适用的时效要长得多,如果发生失误其所带来的危害也比具体行政行为更大。因此,做好人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对于保证政府依法正确行使国家行政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一些地方人大制定了这方面的制度,但目前工作还刚刚起步,政府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还不多,有的基本没有报送备案;对报送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也还没有在地方各级人大普遍开展起来。最近,省政府已经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地方行政规章,各市州政府也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我们各级人大应该抓住时机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程序

监督程序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从事监督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监督程序的设计及其运作如果不符合监督的目的,再好的监督制度也会变得软弱无力。因此,进一步完善监督程序,对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监督工作程序,必须改进会议议事制度。会议议决问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基本形式,加强议事制度建设是有效开展监督和讨论决定问题的基本保证。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实践来看,会议议事制度不规范、程序不完善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导致了会议审议的成果法定效力不高和缺乏约束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建立科学、公开化的审议报告表决机制,改进表决的方式。表决是会议形成意见的最后的决定性环节。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人大议决问题和听取审议报告是否需要付诸表决规定不很明确,没有明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表决报告,没有规定否决之后对报告如何处置。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此办理”,往往会使会议审议的结果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偏好,难以集中和体现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志,容易导致审议结果不了了之,使议决问题和审议报告议而不决,造成对报告机关监督的虚化和弱化。谈到表决就不能不谈到表决方式,我们习惯于沿用的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难以真实地反映代表和委员的意愿,需要进行改进。我市从2002年起实行审议报告表决制,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各项报告,一律以无计名方式付绪表决,按获得法定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人代会听取审议各项报告采取无计名投票、常委会听取审议报告采取按表决器)。前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文化市场建设和网吧整治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对网吧整治不力提出强烈批评,表决赞成票未过半数,报告没有获得通过,引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在进行集中整改后再次向常委会作了报告才获通过。今年5月,市公安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执行治安处罚条例工作情况时,仅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在市公安局引起了震动,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公安的工作还存在不足,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此后不久,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了作风学习教育活动,针对委员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着手进行整改。这两件事在全市反响较大,使各机关部门到人大报告工作不敢懈怠。实践证明,审议各项报告实行表决制,有利于提高人大的监督权威。

完善监督工作程序,必须改进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是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形式。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对这项工作认识程度、操作程序、方式方法不尽相同,致使检查的效果、质量也不一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的主体不明确,基层单位往往被当成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而忽略了具体的执法部门;形式过于单一,除利用听汇报、查看、座谈会等常用的形式外,其他形式运用较少;执法检查和视察形成的意见建议,多是采取检查(视察)组现场交流的形式进行反馈,缺乏法定的效力,对发现的问题的督办解决效果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改进执法检查和视察的工作程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保工作前移。把检查视察前的调查作为必要的环节,在执法检查和视察前,要开展专题调查,把存在的问题摸准,由以确定检查、视察的重点;二是明确界定检查、视察的对象。检查和视察所要解决的是执法主体(行政主体)的问题,是推动执法主体(行政主体)纠正执法和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执法工作、行政工作,而不是针对执法或行政的相对人的不当行为;三是规范检查视察的形式,使之多样化。把听汇报、座谈、检查、查阅案卷、征求当事人意见、群众反映、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使检查、视察能够把问题搞准搞透,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四是建立检查、视察建议的法定

篇2: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

在我国的政权体系中,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它必然是国家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国家的一切法律和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乡镇。从这个角度讲,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具有非凡的地位和作用。乡镇人大主席团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摆正确,这是做好人大主席团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我就如何处理好乡镇人大主席团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镇人大主席团和党委的关系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大主席团制度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撇开党委闹民主”,人大工作就会走偏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使人大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既要服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也就是说,和党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同时也要服从本级党组织的领导,经常向党委汇报人大主席团工作,争取党委对人大主席团工作的支持。就基层来讲,处理好与同级党委的关系,既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又不能老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把基层人大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一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就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来讲,坚持党的领导,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说党委可以包办代替一切,并不是说党委可以代替人大去行使国家权力,更不是说,一旦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就“可有可无”。这样做的结果势必是,党委成了政权机关,人大主席团成了“橡皮图章”、“政治摆设”,整个政治体系将会乱了套。这里面的问题在于,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的含义。我们讲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路线、方针和政策上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经阐明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里的表述,清楚地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在我们国家,当家作主的只能是人民,这既是党执政为民的初衷,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他自己的任何的特殊利益。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但不能代替和包办人民当家作主。如果用“代替和包办”取代“领导和支持”,就悖离了党执政为民的初衷。具体到乡镇人大工作来说,乡镇党委不是代替和包办,而应当是“领导和支持”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论及人大与党委的关系,我们经常讲,“党的主张要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乡镇党委应当高瞻远瞩地就乡镇大事提出带有方向性、原则性、指导性的主张。但这种主张本身还不是国家意志,还不能直接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推行。要使党委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首先得使这种主张进入人大系统。问题是,现行法律尚未规定政党或社会

团体可以直接向人大提出自己主张(或议案)。我认为比较可行的正确做法应是:乡镇党委的主张可由乡镇人大代表中的中共党员依据“五人以上联名”的方式,作为“议案”等向本级人大提出;也可由党委以“建议”的方式向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主席团或政府认为恰当的,再由它们依据法定程序以“议案”等名又提交人大主席团会议。乡镇人大主席团对于实际上是党委主张的那些“议案”等,不是“转个手”、“过个堂”,而应根据人民的意愿,依照法定程序,认真加以审议。须知,人大主席团审议党委所主张的“议案”等,是人民意志与党的意志的一个结合过程。不认真审议,即轻率地否定或简单地通过,都是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经过审议,认为恰当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就应表决通过,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认为不够完善的,可以作适当调整或补充,然后表决通过。少数情况下,乡镇党委所主张的议案等不太恰当,或多数代表一时尚难认清其正确性,乡镇人大主席团经表决未能通过,也应视为正常现象。不能指责人大主席团或代表“对抗党发”、“与党委唱对台戏”,也不能命令人大主席团强行通过。

总之,乡镇人大主席团要服从党委的领导,又要依照宪法、法律规定,认真负责地行使好职权。

二、正确处理镇人大主席团和政府的关系

乡镇人大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无疑是产生与被产生、监督与被监督、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人大代表在人民面前也是公仆,但在政府面前应该是主人(人民)的化身,而政府在代表

面前就象在人民(主人)面前一样,都是公仆。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而不是一种个人行为。乡镇人大主席团对乡镇政府的监督,不是独立的对某个人的监督,而是对政府领导职务及其工作的监督。因此一方面,作为监督主体的乡镇人大主席团,要增强监督意识,理直气壮地强化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另一方面,作为监督客体的乡镇政府,要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人大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包括乡镇)的这些法定职权落实得很不到位。人大和政府的关系本来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一旦党委和政府合署办公或一并行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职权就会形同虚设。现在基层人大主席团一般不敢对政府实施监督,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体制不顺是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稳妥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基层人大主席团不敢对政府实施监督的另一个原因,是怕得罪政府,怕搞坏人大主席团与政府的关系,怕被说成“不支持政府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什么才算是支持政府的工作?人大主席团和政府究竟怎样才算是搞好了关系?人大主席团不敢监督,放弃监督,当个“好好先生”,就是支持政府的工作吗?就是和政府搞好关系了吗?恰恰相反,不敢监督,放弃监督,既是对政府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和政府搞好关系。其实,人大主席团认真监督政府,就是正常关系,人民看到人大主席团正代表自己在监督政府,就会放心。反之,人大主席团不敢监督、放弃监督,就是不

正常的关系。人民选举产生这样的人大主席团有什么用?如果选民认真起来,就要罢免那些不敢监督政府的代表。你就不怕“搞坏”与选民的关系?就不怕“得罪”人民?

当然,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所谓“善于”似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善于抓住大事、要事进行监督,而不是事无巨细、吹毛求疵,弄得政府手足无措。二是善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准情况进行监督。有些代表没有深入调查,情况不甚明了,结果总是说不到点子上,甚至说些外行话,政府官员心里很明白,知道你这种监督没份量。因此,有的代表抱怨“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而另一些代表的体会是“说了不白说,看你怎么说”。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说到要害处,政府官员就会感到有压力,有份量,监督就能见效。三是善于运用各种监督与处理方式。监督方式有多种。如听取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包括全面报告、专题报告)、视察、执法检查、评议活动等。

政府是握有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关于权力,孟德斯鸠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与生俱来就具有膨胀性和不可控性,要使人民赋予政府的各项行政权力合乎规则地运行,必须对权力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道理正如要使奔腾不息的河水沿着河道奔流,必须要有足够高足够坚固的堤岸一样。如果人大主席团对所发现的权力滥用行为不敢进行监督,人大主席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到头来,既无法向选民交待,同时,也就等于怂恿了政府的某些不法行为,害了政府。监督可能有一时的痛

苦,但这种痛苦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挖去烂疮,敷以良药,是为了把病看好,而不是把人整死。是对政府工作的真正的支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监督问题上顾虑太多。其实,人大主席团为了人民的利益进行的监督,政府也是欢迎的,因为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和政府的工作,其目的是一致的。

关于乡镇人大主席团支持政府,一是要协助政府向人民群众宣传政府的正确决策,协助政府推行工作;二是对于政府确实存在的困难,一时办不到的事,应协助政府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三是通过监督,纠正政府错误行为,撤销不适当决定,从根本上说,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

篇3: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暂且不论该预算草案是在人代会之前被人大常务委员会两次驳回, 还是真如报道所言是在人代会上被人大代表坦诚相待、仗义执言而驳回修改。人大和政府在预算管理上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审议和被审议关系无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新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 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监督的职权, 赋予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预算的调整变更的权力。其次,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预算的专业水平不断加强。为了能顺利、有效地对财政预算进行审核、监督, 各级人大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 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 促进了预算监督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人大与政府预算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相互推进的关系。和谐并不是指以往人大在预算监督上的不作为, 而是人大与政府双方通过监督作用的发挥, 两者达成默契, 人大集民声、纳民意, 在审议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督促政府预算趋于民主, 能真实反映老百姓的需求, 而政府需将预算草案做得透明化、公开化, 将收支项目详细化, 绩效目标明确化, 清晰具体呈现每一分钱的去处, 每一分钱花的效果, 并根据采纳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意见, 不断修改, 最后完成一个预算民主化的真实进程。

虽然预算的监督法律、工作机构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下是本人依据现行问题提出的几点改革建议:

一、完善预算监督相关法律建设, 推进配套法规建立

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权, 仅只是原则性的规定, 而对于审批监督的范围界定、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和具体操作办法,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都没有相应的配套法规, 致使人代会对预算是否科学与合法的审查力度不够, 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无法规范化、程序化,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甚至流于形式。因此, 我们要完善预算监督法律法规, 从法律的高度, 明确人大预算监督的具体权利以及真实操作程序, 细化预算监督具体内容, 落实职责。

二、调整财政预算年度, 硬化预算约束

财政预算年度采用公历年制, 但全国人代会往往是3月召开, 省级人代会一般在1月或2月召开, 省级以下人代会在3月以后召开。这意味着各级预算的执行监督事实上出现了法律空挡, 年度预算作为法律文件其权威性极大地被削弱了, 使得人大对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流于形式, 预算约束软化。因此, 调整财政预算时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加强预算草案详细度、透明度, 实现人大、社会、审计部门的公开化监督

首先, 由于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一度不够细化, 造成了各级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时笼统、模糊的结果, 整整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只用几张纸来说明, 导致人大代表看不懂而无法实现有效监督的局面, 增加政府腐败的机率, 财政预算流于形式化。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对预算草案详细化、具体化的进程。只有完善预算监督这个最基础的环节, 才能确保整个预算监督有序有效进行。

其次, 要想实现人大、社会、审计部门的公开化监督, 必须不断加大预算草案透明度。曾经一度政府预算方案的封面上被盖上了巨大的“秘密”两字, 这无疑是对政府预算的本质目的的一种嘲笑与讽刺!政府预算的本质目的就是通过民众监督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因此, 政府预算必须要接受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公开化监督, 解决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 确保财政资金落实到实处, 明确财政资金运转的全程, 最大程度上降低腐败的可能性, 以达到政府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四、提高人大预算监督的专业水平, 实行有效监督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政府预算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预算监督的效果有待保留。在现行的预算程序中, 设置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这方面缺陷, 但仍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政府预算监督职能。因此, 政府在人代会审议期间, 一方面加紧对人大代表的预算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 另一方面做好预算草案的“通俗化”。具体如下:在预算草案的编制上, 尽量做到可读性、具体性、准确性, 以便人大代表能够正确了解预算信息;配备专业人员为人大代表分析解读预算草案, 使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了然于心, 以提出更多可参考性建议, 提高监督效率;提供预算的原始草案与经人大常委驳回修改后的文件, 方便人大代表对比研读, 切实提高自身预算监督的水平, 形成对预算草案的“职业怀疑”能力, 避免以往预算监督走形式化的现象再发生, 充分发挥人大预算监督职能。

五、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的法律程序, 做到程序正义

通过立法明确预算监督的程序, 能做到有法可依。在预算监督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以达到程序正义,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程序错误, 避免预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并完善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 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汲取民意、回馈人民的程序性、科学性、高效性的预算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张洁;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监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张军;我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篇4: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直接关系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宪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贯彻实施,各级党委大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一府两院”更加重视审议意见办理,在审议意见的办理过程中,着力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有效落实人大监督措施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但是,从近年审议意见办理的工作实踐来看,由于一些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涉及党委或党委部门的职权,比如有关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的审议意见,超出了“一府两院”的职权范围。由于党委及党委部门没有办理审议意见的职能,所以类似的审议意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议意见的办理质量,也影响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为此,笔者认为,人大工作作为党委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人大审议意见办理的支持力度,确保涉及党委或党委部门的审议意见,办理条件成熟的都能得到较好的办理落实。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第一,在制度建设层面,可以考虑由同级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涉及党委及党委部门的审议意见的办理,从程序、责任、时限、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工作制度上提供保障。第二,在协调机制层面,可以考虑在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之间,建立关于涉及党委及党委部门审议意见办理的协调落实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由联系人大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常委负责,协调督促党委相关部门落实办理,从办理机制上提供保障。第三,在具体操作层面,对涉及党委及党委部门的审议意见,可以考虑由人大常委会负责,在向“一府两院”交办审议意见的同时,对涉及党委及党委部门职权的审议意见,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党委提出专门的书面报告,由党委研究后作出办理的具体指示或批转相关部门办理。这样,在确保人大审议意见全面有效办理落实的同时,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大由人民选举、向人民负责的监督权威。

篇5: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11年11月8日)

我于2006年3月任区划调整后的**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年9月任**乡人民政府乡长,2009年3月任**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至今。2011年7月经省政府同意撤乡改为**镇。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紧紧依靠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紧紧依靠乡直单位和镇、村干部的团结拼搏,紧紧依靠全镇人民的齐心协力,始终站在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组织协调的角度,在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环境营造、党风廉政四大方面,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一、抓党的建设、强队伍素质

我始终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注重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一是加强党委的建设。注重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注重自身建设,按照先进乡镇党委“五个好”条件,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完善党委学习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二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党员责任、行为,强化了协作能

落户区园区的鼎瑞新壳体正在建设中,六百里猴魁桃源基地已通过区政府评审,进展顺利。目前招商洽谈的香港文化地标集团、铜陵凯富公司、西峰寺扩建、桃花河文化旅游、东方马尔代夫、左岸平湖等项目,正在紧密对接,部分策划方案已准备到位,近日将报区政府预审。

投资3167万元的重大项目省级土地整理,已完成招标,10月份已开工建设,清溪俞家地质灾害点治理、佘溪河道治理、革命老区项目已基本获得批准,夏村农业开发、清溪河小流域治理将作为我镇重点项目对上级争取。

农业及其产业化工作进程加快,优质粮食、茶叶、木竹、食用菌、吊瓜、生态养殖等发展形势良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以湿地公园、杨家寨、佛文化、人文、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可喜,旅游招商氛围热烈,入境游客不断增多,2010年,我镇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

大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良好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教学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卫生村创建工作,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舒溪村于2008年7月被确定为省级移民示范点。创造性开展民生工作,加大了贫困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补助力度,按照稳定低生育水平,全民提高人口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管理,扭转了被动局面。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狠抓

责任,狠抓落实。一是抓责任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二是抓规范管理,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坚持学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政治纪律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坚持自律与制度相结合,明确办事程序,规范干部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涉及组织人事、财政收支、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都提交党委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任职廉政谈话、组织和个人重大情况通报和请示制度,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抓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廉、崇廉、助廉的浓厚氛围。四是抓信访调处,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大力支持纪委查办案件工作,及时听取查处案件情况汇报,认真做好组织协调。五是抓阳光村务工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幅较小,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财政增收路子不宽,少数党员干部思想状况不良,执行力不强。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篇6: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一、当好换届“宣传员”。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大学生干部经过短期的培训,全面系统地熟悉掌握了换届工作相关纪律、政策和程序,以“宣传员”身份,迅速地走村入户,积极开展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宣传工作。目前,该县大学生村干部,分别在143个行政村召开县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宣传会143场(次),发放各类换届宣传卡3万余份,积极为农民群众解读各类换届政策法规,答疑解惑。

二、当好换届“联络员”。大学生村干部及时将换届信息向各行政村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了传达。同时,积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摸底,向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征求他们对换届选举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做好信息反馈,为换届选举提供依据。

篇7: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对政府与同级人大之问行文关系及文种选择使用的思考

口计富祥

随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行文制度逐步完善,同一系统和非同一系统中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行文职权范围基本确定,文种的选择和使用日趋准确,文件运行和处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文件的法定效力得以体现。目前,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及其文种选择使用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争论的热点,具体围绕议案是上行文还是平行文,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行文文种的选择和使用展开争议。作为高校文秘教育和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专业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明确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工作关系的特殊性,才能在行文过程中准确选择使用文种,确保行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尽而明辨是非,结束争议。

一、工作关系的辨析

工作关系一般由发文单位和受文单位所属组织系统和工作过程中的职权范围确定。工作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的选择和使用。工作关系可分为四种基本情况: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隶属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非同一系统中的任何机关之间的不相隶属关系。根据行文制度的规定,工作中具有隶属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下行文与上行文的关系,具有平行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平行文与平行文之间的关系,工作中具有不相隶属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平行文与平行文之间的关系。那么,政府机关与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究竟属于上述哪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属于上述四种情况,具有特殊性,即政府机关与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非同一组织系统之间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丁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这些规定明确了政府机关和人大机关的工作关系及其性质特点:人大机关监督政府机关的`工作,政府机关执行人大机关的决议,它们是国家执行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分析,笔者认为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非同一组织系统中具有隶属性的特殊关系。这种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充分表明:(1)议案是政府机关向同级人大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提出审议事项的专用的上行文种。它本身具有报告工作和请示工作的性质。(2)这种特殊的工作关系是法律赋予的,是法定程序所要求的。

二、文种选择和使用的辨析

由此可知,政府机关在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具有非同一组织系统性和隶属关系的双重性,即具有隶属关系的上行文性质和非同一系统的平行文性质。行文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文方向的特殊性,行文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文文种选择使用的特殊性。这样政府机关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文种的选择就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议案、意见、函j个文种。选择的具体原则为:

1.重大问题必须选择议案文种行文

议案用于向国家权力机关或者(本网网 )立法机关提出议事的原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提请审议的一般都属于重大事项,如地方性法规制定议案,重大事项审议案,机构变动审议案,重大问题解决议案。即当政府机关遇到超出了自身的职权范围、自身无权决定的事项时,即在法律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需要人大机关予以政策性和法律性支持时,就必须选用议案文种行文,以体现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的工作关系,确保行文的严肃性、规范性。另外根据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对应关系,人大机关收到同级政府机关的上行文,在审议结束后.应以意见文种对政府机关行文,这既可体现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又可体现双方组织关系的非同一系统性。

2.重要问题应该选择意见文种行文

《办法》提出:“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政府机关在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时,如遇到无法擅自解决的重要问题,需向权力机关请示政策和法律时,就应该选择意见文种行文,因为意见上行时具有请示的性质。另外根据上行文和下行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大机关在复文时,可选择意见作为下行文,此时意见具有批复指示的性质。选择使用意见,既体现了双方权力的隶属关系,又体现了双方组织关系的非同一系统性。

3.一般具体问题可以选择函这一文种行文

在政府机关和人大机关的行文中,除了重大问题和重要问题外,有时还有一般的具体问题,如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笔者认为,此时可以选择函行文。由于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即非同一系统性,于是就可用函行文。《办法》指出:“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当政府与同级人大机关商洽工作、询问或回答问题、请求或批准一般性事务时,可以选择函的形式行文。从对应关系的角度出发,人大机关就可选择复函、答复函、答复审批函复文。这样,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组织关系明确,文种选用准确,既体现了非同一系统性,又体现了双方工作权力的隶属关系。这样既可体现双方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又可体现文种选择使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确保行文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三、结语

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即非同一系统之间的相隶属关系,决定了政府机关在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文种选择使用的特殊性:对于重大问题,选择使用议案行文;对于重要问题,选择使用意见行文;对于一般具体问题,选择使用函。

参考文献:

[1]孙百臣,议案究竟是平行文还是上行文[J].秘书,2010(10).

[2]金绍兵,浅谈“议案”“提案”的写作[J].秘书,2001(5).

[3]王健,文书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周耀林,文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篇8: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关系

一、政府作为

课程改革是国家行动、政府行为, 推进课程改革, 是党委、政府抓好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始终坚持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责任, 多措并举, 着力推进县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机构

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强化课程改革的领导职能, 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 教育、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解决课程改革中涉及的宏观规划、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社会宣传、督导评估等重大问题。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 教委主要领导任主任, 突出一条线, 与教委行政职能合并运行, 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各学区、各学校成立了相应机构, 学校在教务处设立课程处, 专门负责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工作。

(二) 科学规划部署, 分步推进实施

2005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三次召开教育工作会, 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在深入研究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 明确要求我县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 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县”和“素质教育先进县”。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基本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的各项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得到根本落实, 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课程改革上升到了县级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层面。

按照上级安排, 结合自身实际, 我县制定了2001年—2012年三期课改规划。其中, 2001年—2003年为调研、思考阶段;2004年—2008年为分步启动、全面推进阶段, 首先在部分学校试点启动, 然后总结提升, 在全县范围内推广;2009年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重新制定了深化课程改革的规划, 明确了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 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丰富课改内涵。今年, 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 高中阶段学校全面进入课改, 目前我县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三) 强化理论指导, 示范引领带动

一是我县课程改革始终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高度重视课改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积极争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市教委基教处、西南课程中心和市教科院的专家多次深入我县, 就课改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方位指导。二是坚持课题带动、教研引路, 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定期研究、交流、汇报制度, 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研网络。及时反馈学校开展课改的情况, 介绍、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为课改学校提供参考。三是在全县范围内, 建立学校间的结对帮扶制度, 促进全县各学区、各学校课改水平的共同提高。

(四) 改革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导向

一是学校层面, 我县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制度, 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 从起点看变化, 对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幅度大的学校实施奖励, 农村学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教师层面, 逐步建立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增量评价,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 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学生层面, 广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我县从2009年开始稳妥实施中考录取制度改革, 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 建立健全机制, 强化课改保障

一是落实物质保障。县政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投入力度, 安排专项课改经费, 用于课程改革。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规划,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千方百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强化师资保障。每年从各高校公招200余名优秀教师, 五年来共补充教师1000多名, 占全县教师总数的八分之一, 改善了教师结构, 配齐配足教师, 确保了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制定了全县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 以五年为周期, 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类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为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六)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 特别是《綦江报》、綦江电视台, 面向社会、学生、家长, 广泛宣传课程改革。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利用《綦江教育》、《綦江教研》、教育网、教研网等媒介, 开辟课程改革专栏, 宣传课改进程和成功经验。舆论宣传营造了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争取到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理解、支持。

二、认识体会

(一)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是促进我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教学质量总体水平有待加强,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县以课程改革为主攻方向, 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 收获了“依靠改革实现发展”的系列成果: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辍学率趋近于零;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0%, 达到了主城区平均水平。

(二)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必须落实党委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县委、县政府的教育执政能力和方式影响课程改革的决策, 课程改革中的宏观规划、整体布局、经费投入、督导评估等重大问题及县级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需要县政府加强统筹。县域要推进课程改革, 单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努力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要落实党委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

(三) 县域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的效果不应只由高考、中考升学率等冷冰冰的数字来体现。我县课程改革, 始终坚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教育面向大多数, 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坚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追求人生价值, 享受职业幸福;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主动发展,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三、工作打算

教育既是重要的社会事业, 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县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教育改革品牌, 增加软实力, 以此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 进一步健全教育改革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现建成“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县”、“素质教育先进县”的目标, 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教育改革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 解决教育评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 做好全国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县的教育改革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 现已申报国家级课题《西部农村县域课程改革研究》, 就县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基本策略和途径进行研究, 就县域农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设进行探索, 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 在健全了研究机构的基础上, 全力抓好课题研究, 促进教育改革。

(三) 认真总结提炼教育改革经验

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借鉴和发展了东部教育先进发达地区改革的经验, 全县现有10多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虽然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对教学改革的科学性进行项目测试, 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总结提炼。我县现有研究力量不足, 需要聘请全国知名专家, 组建专家团队, 提炼改革经验, 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我县的教育改革。

(四) 筹建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我县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探索解决农村地区课程改革难题具有积极意义。今年4月26日在我县召开了全市性的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 10月将在我县召开全市的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现场会。本次会议期间, 部分农村地区将组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县委、县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将我县加快建成农村地区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鄂尔多斯民族服饰下一篇:即兴演讲的“四技能五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