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2024-04-29

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共19篇)

篇1: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主义精神,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少,近日, 顺河镇中心小学组织了一次清明踏青活动。

顺河镇中心小学四百多名学生来到新安小学参观新安新旅纪念馆。新安小学的樊主任给该校学生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对新安小学新旅起源和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

参观完新旅纪念馆,学生们来到周恩来纪念馆,瞻仰伟人周总理的风姿,了解周总理从小生活的环境,成长经历,工作历程。

下午,学生们来到了他们热切期盼的大白鲸游乐园。在这里学生尽情的玩耍,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脸,游乐园的上空回荡着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

踏着新旅前辈的脚步,追寻伟人总理的足迹,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本次踏青活动圆满结束。

篇2: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3月29日,马路镇中心小学联合马路镇党委政府、马路镇边防派出所、马路中学、防城港电大党支部、防城港电大工会等部门近800人,来到马路镇革命烈士墓,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扫墓活动。

当天上午,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马路镇革命烈士墓。同学们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同学们的哀思。接着,由少先队员代表进行献词,歌颂和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随后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庄严宣誓和呼号。最后,同学们献上自制的小白花。活动结束后,大家都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努力工作,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通过本次清明节扫墓活动,同学们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也进一步推动了该校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篇3: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篇4:大班主题活动:走近小学

大班孩子即将迈进小学的大门。对孩子来说,小学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的地方;对教师而言,面临着为孩子解除疑虑,帮助他们做好入学的准备。在一次关于小学的谈话活动中,我让幼儿畅谈对小学的感受。我问孩子们:“说到小学,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要考试”“要写作业,不能像幼儿园一样快乐地玩了”“上英语我怕听不懂”“要快点吃饭,不然会迟到的”……听了孩子们的谈话,我意识到,孩子们对上小学是存在困惑的,是需要心理疏导的。还有两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班级围绕“走近小学”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以下是孩子们的绘画记录:说到小学,我想到了——

二、主题预设目标

1.畅想并讲述自己入小学以后的打算和目标。

2.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初步认识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

4.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三、主题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活动室——准时卡

主题墙——“时间的主人”、“我是小小老师”、“我心中的小学”。

2.活动区。

生活区——小学体验馆

语言区——绘本《快睡吧,小田鼠》《勇气》等、幼儿绘画册《关于小学》。

建构区:投放小学教学楼图片、积木。

3.家长参与。

行走路线图的绘制、亲子阅读绘本活动、小小老师的“备课”。

六、主要主题活动方案

健康:好担心

活动目标:

1.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化解忧虑,萌发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尝试过辩论赛,对规则有所了解。

2.ppt《我好担心》;辩论赛的准备(队标、小红花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2.观看ppt了解豆豆和莉莉担心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1)看第一段ppt。

师:有两位小朋友,叫豆豆和莉莉,他们也要上小学了,他们也好担心,担心什么呢?一起来听一听,一看!

提问:豆豆和莉莉有哪些担心的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如厕、吃饭、睡觉等。

(2)看第二段ppt。

上学能带玩具吗?上学需要哪些文具?文具有什么用?

(3)继续观看ppt,了解小学里的老师。

师:小学里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

(4)看ppt结尾:现在豆豆和莉莉还担心吗?他们碰到了什么样的老师?

3.主题辩论会: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那你们觉得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我们来一个辩论赛。

(1)交代比赛要求:分成两队,一队觉得幼儿园好,另一队觉得小学好。轮流发言,声音响亮;先说清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再说理由;理由不能重复,重复不得分。

(2)辩论赛。

(3)教师小结。

4.结束部分。

小结:小学里有笑眯眯的好老师,像幼儿园里的老师一样会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小学的每一天都很快乐。

语言:总是迟到的嘟嘟

活动目标:

1.粗略领悟迟到的根本原因,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2.体验错误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己的问题,这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小朋友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故事。

师: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提问:

①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②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

③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了,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④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得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涨红了脸。)

2.继续听故事,讨论嘟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

师: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从“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提问:

①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都说了什么?(自己早点起床,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②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床,很快地准备好。)

③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④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还是因为爸爸不好,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3.师幼讨论不迟到的办法。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子上,抬着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nlc202309021838

(2)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科学:上学路线图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远近,知道走不同远近的路线所花时间是不一样的。

2.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对所去小学的路线进行踩点。

2.幼儿园到小学的简易路线图(标注路上银行、医院、邮局等标志性建筑)、计时器若干、记录卡若干、记录卡片。

3.幼儿人手一张自己家到幼儿园的简易路线图。

活动过程:

1.讨论去小学有哪几条路。

师:我们很快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今天一起走走去小学的路好吗?

提问:在行走的过程中,怎样记住行走的路线?怎样记录?花了多少时间?

小结:记住每一个路口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物(标注路上银行、医院、邮局等标志性建筑);记住出发和到达的时间,计算路上花费的时间。

2.幼儿分组走走上小学的路。

(1)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位组长,一位教师领队。

(2)各组带好计时器分头出发,教师观察幼儿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注意路口的标志。

(3)三组交换路线,幼儿尝试记录从小学回幼儿园的行走路线及时间。

(4)回幼儿园后,各组再次向教师报告路上花费的时间。并将往返时间记录在同色卡片上。

3.出示幼儿园到小学的简易路线图,请幼儿观察并判断哪条路最近。

提问:

(1)刚才从不同的路线走,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走这条路用的时间少,说明距离远还是近?

(2)三条路哪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按从远到近排一排。

4.我家到幼儿园有多远。

(1)请幼儿观察自己家到幼儿园的简易路线图,说一说哪条路最近,是怎么看出来的。

(2)找出最近的和最远的路线,给最近的画“√”,最远的画“○”。

语言:慌慌张张的沙沙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述课件内容,知道做事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事件的过程。

活动准备:课件、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主题。

师: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莎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故事。

2.分段播放视频课件,幼儿观看并讲述。

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看,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1)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样找袜子的?)

(2)幼儿讨论并完整讲述。

(3)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谈谈怎样做就能避免上学前的慌慌张张。

第二段:

(1)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收拾书包时,妈妈会对莎莎说些什么?来到学校门口莎莎不用说话就会有人给她开门吗?)

(3)请幼儿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学出门前收拾书包合适吗?应该什么时间收拾?她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什么妈妈没让她做完再去上学?迟到有什么不好?

3.讨论莎莎迟到的原因。

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她该怎么做?

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整理好,就不用上学时慌慌张张找这找那了。

4.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1)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指导。

(2)幼儿个别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3)情感提升:你觉得你成为小学生后会怎么做?

语言:我是小小老师

活动目标:

1.乐于为集体服务,萌发做小老师的自豪感。

2.了解老师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活动准备:

1.小学老师的工作视频。

2.小小老师“备课”。

3.班级已开展过小学体验课活动。

活动过程:

1.观看小学老师工作视频,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提问:

(1)小学老师要做哪些事?

(2)你觉得老师辛苦吗?你愿意做老师吗?

2.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成为一名老师?

3.幼儿分组“备课”,每组选一名幼儿来当小小老师。

4.“小小老师”上课,其他幼儿当“小学生”。

5.教师点评、指导。

延伸活动:

每位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备一节课,在班级小学体验馆里开展“我是小小老师”的活动。

美术:我心中的小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楼房的基本构造,能够学会并有创造性地设计小学。

2.能够与同伴分工作画,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参观过小学的经验。

2.蜡笔、画纸、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参观过学校里的哪些地方?请你说说这些地方的特点。

nlc202309021838

2.出示小学建筑图片,幼儿欣赏。

提问:小学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

小结:教学楼、综合楼、操场、体育馆、升旗台等。

3.幼儿想象、创作“我心中的小学”。

4.幼儿分组绘画,教师及时指导、评价。

教师走动观察画画过程中的现象,及时提醒出现的问题,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延伸活动:

将幼儿作品装饰“我心中的小学”主题墙。

音乐:快快起床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田鼠手偶。

2.幼儿听过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活动过程:

1.出示田鼠手偶,引入活动。

师:田鼠弟弟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呢?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叫田鼠弟弟起床,好吗?

2.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幼儿初步感知歌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来请小田鼠起床?

(2)教师朗诵歌词,让幼儿清楚理解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带领幼儿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

(5)幼儿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3.轮唱歌曲。

师: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可是田鼠弟弟还没起床,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他了。

(1)提问: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2)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3)幼儿尝试轮唱,教师指导。

4.幼儿表演唱,教师点评、鼓励。

社会:特别的参观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2.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谈话,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2.与小学联系,请小学配合做好相应的准备。

活动过程:

1.小小预备会。

师:我们小朋友从幼儿园毕业后,都要到哪里学习呢?小朋友从幼儿园毕业后,都要到小学学习本领,为了让我们了解小学的情况,今天我们就要参观小学, 提问:小朋友你们想了解哪些事情呢?

小结:现在大家去小学了解一下自己想了解的事,我们在参观的时候要有礼貌、有秩序、安静地参观,小学的哥哥姐姐都在上课。

2.参观小学。

(1)参观小学的环境。

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旁听一年级的课。

了解小学生是怎么样上课的,体会进入小学后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变得更聪明。

(3)课间十分钟。

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在干什么,并和小学生一起聊一聊,提出自己想了解的以及自己所担心的一些问题,请他们来回答。

4.组织幼儿回园交流。

讨论:小学和幼儿园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你喜欢小学吗?为什么?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克服了对小学的陌生感、恐惧感,让每个孩子都能用一个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上小学的问题,对小学有了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较好地完成了入学准备。

家长在本次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完成的工作有:行走路线图的绘制、亲子阅读绘本活动、小小老师的“备课”(附相关活动照片),家长通过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切身感受了教师的辛苦,加深了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同时也适当缓解了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担忧,提高了自身的育儿水平。家长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强大“后备军”,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且能配合教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次活动提高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让我对幼小衔接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心理状态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些许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在一步步探索、琢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向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梦想迈进!

篇5:小学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

——东关小学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为主题诗歌朗诵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开展了一次诗歌诵读活动。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以创意串联、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形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强大的感染力再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二是我校各班出好了一期清明节专刊,板报内容丰富,以清明节缅怀先人,烈士为主题,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

四是举行了一次主题班队活动。低年级开展了“听老师讲过去的故事”活动,老师给孩子们讲的革命先烈的精彩故事,在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感人事迹。中高年级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由学生自己讲述了革命先烈的优秀事迹、故事,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学生们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明白了没有无数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通过本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主题活动,全体少先队员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启迪,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暗下决心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学习,奋勇拼搏,在革命先烈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长。

东关小学

篇6:后坡小学清明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文化培树年”活动的实施,利用我国人民缅怀先人、仁人志士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先辈们学习,从小树立热爱人民的服务意识。

二、具体安排:

1、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的时间,进行“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讲话。

2、让一、二年级队员观看“闪闪的红星”视频录像。3—6年级诵读红色经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搜集整理、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辉业迹,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少先队员们在放假期间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所搜集的资料介绍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方面构思栏目,设计制作主题手抄报。所设计制作的手抄报主题突出,文字一律用钢笔认真誊写。放假后,每班挑选五份上交少先队大队部参加评比。

4、各中队进行讲红色故事活动。

5、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清明小长假休息日与长辈一起扫墓时要文明祭扫,做优秀的小公民。

后坡小学清明节教育活动总结

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固河镇后坡小学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由少先队辅导员、全体少先队员、教师共同参与,开展了以“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班队会时间、国旗下的讲话、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各中队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辅导员和队员搜集了大量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革命传统知识,队员们通过教育更加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在熟知革命历史的基础上,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祭扫活动的深刻意义。

二、广泛开展清明祭文征集活动

为更好的让队员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人、先贤的崇高精神,我校组织低年级少先队员观看爱国影片。中高年级的学生诵读红色经典通过活动,激发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表达了现代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满腔热爱,立志学习先烈的高尚情操,并做一篇手抄报,抒发了广大少先队员的心声和感受。

三、开展颂古诗,读佳作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我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活动中,各中队组织队员诵读了革命爱国诗篇,朗读了大量革命英雄故事。队员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被革命英雄事迹鼓舞激励,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少先队员继承优良传统,做创新创优的新时代少先队员,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我们的少先队员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活动图片

国旗下宣誓,用坚定的誓言表达自己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热爱祖国的决心。

诵读国学经典,宣讲英烈事迹。用语言来表达对先烈的尊敬和缅怀。

学习先贤崇高的精神,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在队员们面前。

篇7: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总结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结合我校区实际情况,以清明节的到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的清明节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队会

低年级开展了“听老师讲过去的故事”活动,老师给孩子们讲的革命先烈的精彩故事,在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感人事迹。中高年级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由学生自己讲述了革命先烈的优秀事迹、故事,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学生们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明白了没有无数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二、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纷纷登陆中国文明网,在“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纷纷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先人、先贤、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通过绿色祭祀的方式,网上鞠躬、献花、网上留言,寄托对先烈的哀思,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三、组织祭扫烈士墓陵园。

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4月5日上午,学校五年段全体学生及小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位于安海公园的晋江烈士陵园进行祭扫烈士墓活动。祭扫仪式结束后,少先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纪念馆,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中,少先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革命先辈们肃然起敬。

篇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四个选择

一、源于兴趣, 首选愿意做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而持久的兴趣能够让人持之以恒, 勇往直前。这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中就显得更为明显了。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主题, 能够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如笔者让学生对《参观自来水厂》和《自来水怎样到我家》这两个课题进行选择时, 明显地发现学生对《自来水怎样到我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 《自来水怎样到我家的》更富研究性、挑战意义, 更贴近学生生活, 也就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不过, 更多的“感兴趣”是在老师引导下培养出来的。因为自主选题并不等于由学生随意确定课题, 教师的有效指导必不可少。有位老师在进行《汽车的研究》教学时, 用多媒体展示了“2011中国 (上海) 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各种各样具有高科技色彩的新能源汽车,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对汽车、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 又出示了交通堵塞、汽车尾气、高级赛车、汽车内部构造等画面, 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选择活动主题时充分发挥自主性。目前, 在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学习时, 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兴趣, 任其选择, 缺少指导。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太恰当。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力弱, 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显重要。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 注意调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对要研究的事物感兴趣, 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形成课题, 这样的兴趣将会更持久、更有效。

二、立足实践, 再选可操作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相对于其他的课题来讲更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选择太容易或太难的课题, 都极易挫伤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程指导纲要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方式上, 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设计、操作等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论选择什么样的主题, 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要进行自主实践的, 是要进行操作的。因此, 选题时, 在学生已感兴趣的基础上, 务必要从学生的实践基础出发, 选择学生可操作的。那些在完成时有一定难度但经过适当的指导或帮助学生又能较好地完成的主题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或日常生活出发, 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 然后把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例如当教师确定了“我们身边的干电池”这样一个活动主题后,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 如:“干电池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多少干电池”“干电池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影响”“干电池还可以回收利用吗”“怎样使用干电池比较节约”……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把一些可以通过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等形式进行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而其中的“干电池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个选题, 则由于我们这个地区没有生产干电池的厂家, 学生只能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来解决, 实践性和可性操作性不强, 因此就不太适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开展。

三、多点功利, 挑选值得做的

当我们开展了某一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讲, 如果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紧紧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条件下, 多那么一点点“功利”色彩, 做一做我们认为值得做的、有价值做的, 肯定是不会错的。

在进行“关于碳酸饮料”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时, 笔者就对“普通碳酸饮料的营养成分调查”大力赞扬, 认为这一课题比“碳酸饮料是如何生产的”“碳酸饮料有哪些品牌”“碳酸饮料的发展历史”等课题值得去做, 因为通过调查研究活动, 学生能了解碳酸饮料的营养成分如何, 认识到其对自身健康成长的危害, 从而自觉地拒绝碳酸饮料, 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四、尽量综合, 选择跨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 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情况下, 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甚至是英语教师都可以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 但是想要教得好, 光靠哪一位教师肯定是不行的, 要靠许多教师的合力, 甚至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帮助才行。所以,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学习时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否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 我们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时, 不妨模糊一点, 不要过分考虑或强调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更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的。

篇9: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一、 源于学生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例如,本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迎来了中秋节。我问:“最近,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月饼,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要过中秋节了。”“过中秋节为什么选择吃月饼呢?”安静了好一会也没人回答。看来,同学们对中秋节不陌生,都知道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但中秋节蕴含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企盼团聚的意义同学们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同学们思考后,叽叽喳喳说开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有什么传说?我想知道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我想知道过中秋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热烈的提问和高涨的情绪也感染着我,就这样,我们定下了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七嘴八舌话中秋”。

二、 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始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对象。在此框架内,以学生的兴趣为选择导向,更有利于活动的实施,再制定出具体的活动细则,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秋天到了,每次上课,桂花那甜而不腻的幽香暗暗围绕着我们,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我问学生:“桂花飘香,这是什么季节了?”“秋天来了。”“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水果,又多又好吃。”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树叶,好多颜色,很漂亮。”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菊花。”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天气,很凉爽。”……同学们喜欢这么多的事物,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于是,我说:“你喜欢的也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吧,我们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提出我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三、 依据已有知识,确定活动主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的心中其实藏着许多“为什么”,每当遇到学生提问时,无论问题如何,我总会及时用“小博士”“小问号”“问题大王”“智慧星”等称号来表扬和鼓励学生,目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他(她)那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能力限制等,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不一定都适合拿来研究,因此,教师要当好参谋,把握好活动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好实践活动。

四、 关注社会生活,提取活動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活动主题的来源;我们周围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每月都会提示“值得关注的日子”。这些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球地球日等就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这个时候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6月6日是爱眼日,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谈谈近视眼的苦恼,开展“保护视力,告别眼镜”的活动,大受学生欢迎,还起到很好的“爱眼护眼”的教育宣传作用。9月20日的爱牙日,我借机开展“爱牙健齿强身”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等有关知识,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资源作为活动主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在生活中观察、探究,在实践中设计、操作,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中的一朵奇葩。

篇10:小学生清明节扫墓主题活动方案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继春节后重大的节日,我国祭拜祖先从古有之。国家实行清明长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义。学生通过纪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亲人,祭祀华夏始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也使文化习俗焕发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因此,学校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学校结合清明节这一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教育学生“敬怀先人、孝敬长辈、礼貌待人”,渡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一、具体活动安排

(一)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清明文化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让同学们了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尊重烈士的情感,将组织三——六年级的学生为烈士扫墓。

(二)文化探寻: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的收集等,让学生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2、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辉业迹,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时间:2011年4月5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总指挥:张军

主持人:祝晓芳

安全小组:各班任课老师

五、活动总要求:

1、4月5日上午8:30准时出发,各班级要队列整齐。望各负责人认真督导各班准备工作。

2、墓前会场要保持肃静,服从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3、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配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得私自半路下队回家,确保学生安全。

相山区张楼小学

篇11:小学清明节线上主题纪念活动方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清明时节雨纷纷

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特殊时期里,为持续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铭记致敬为取得抗疫胜利而“逆行”的英雄们,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市委宣传部、市语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决定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线上主题纪念活动。根据我校情况,现开展以下活动:

一、活动时间:

3月xx日至4月xx日

二、活动内容:

(一)诵读抗疫诗文

“抗疫”期间,各地以文学鼓舞斗志,用诗歌传递真情,创作了大量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优秀作品。各班要广泛发动学生诵读“抗疫”主题诗文作品,以诗文致敬“逆行”勇士,用诵读礼赞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团结向上的精神。以视频形式报送政教处(每班至少一个视频作品,3月31日前报送)。

(二)展示书画作品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力。各班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摄影以及传统非遗艺术作品创作。作品主题除了慎终追远、礼敬祖先,还应生动呈现天清地明、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春天。作品以图片形式报送政教处(每班至少2幅作品,3月31日前报送)。

(三)参加网上祭扫(届时另行通知)

清明节期间,省文明办将依托xx文明网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设置网上献花、哀思寄语等线上祭扫内容。xx文明网将及时链接专题活动链接,届时请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祭扫活动,通过祭扫活动礼敬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把学生参加网上文明祭扫的截图保存下来,以班级为单位打包发送政教处)

xx小学政教处

篇12: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小学“缅怀先烈、感恩生命”清明节主题活动方案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学校节日化特色建设,借助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营丘镇王俊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全体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热爱乡的情感,以促进学校精神明建设。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网上查询等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乡清明节的习俗;通过开展以“缅怀英烈,珍惜今天”为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以“感恩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课,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先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很好地传承了尊老爱幼的孝化。使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活力,增强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园”的信心和使命感。把学生的清明节俗教育延伸到庭,倡导明祭扫,让学生劝导长剔除迷信、避免铺张浪费,以鲜花悼念、植树造林寄哀思等环保、安全的方式祭祀先人,呼吁全社会过一个明、健康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篇13: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关键词:小学,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选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沟通的渠道越来越畅通, 西方的节日文化逐渐渗透在中国文化之中, 人们对于传统的节日文化逐步淡漠, 对西方的节日越来越多的追逐, 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情已经大大减少, 致使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更是了解甚少。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得以传承、发展, 不至于面临被湮没、扭曲的命运, 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二) 选题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 每一个文化节日以其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 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是培育青少年一代民族情结, 积淀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因此, 在小学生中开展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其意义深远。

二、研究概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节日:指一个民族真实的活态文化, 是族群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也是族群共同娱乐、游戏、人性和谐的重要方式。传统节日:具有悠久历史、世代相传且具有群众性、周期性、综合性和基本稳定活动内容的特定的日子。本课题主要涉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是指教师结合我国传统节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应的节日主题活动。

( 二) 研究价值

1. 节日文化含有鲜明的传统美德标准, 是进行美德教育的极好载体。

2. 节日文化富含知识内涵, 能激发孩子探古问今的学习兴趣。

3. 节日文化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和睦, 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独到的作用。

( 三) 研究目标

1. 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情趣。

2. 热情体验节日习俗和主题活动带来的乐趣。

3. 研究通过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与同伴、与家长、与老师三个板块之间互动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并热爱我国传统文化。

4. 使学生准确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 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 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 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使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四) 研究内容

选择二个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在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活动, 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力争找出更多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内容和行动方案。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课题精选六个传统节日, 从理论知识学习积累到主题活动的设计、方案的制定, 再到主题活动的精心组织、活动结果的收集分析、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案的归纳整理, 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研究结果报告。

( 二)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实践与成果

( 一) 节日内涵的把握

以各节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 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 剖析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并与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 我们对选择的研究节日内涵加以提炼、概括, 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把准了基调。

元宵节:光明、红火

清明节:纪念、生命

端午节:竞争、端正

春节:喜庆、祝福、迎新、团聚

中秋节:团圆、品味

重阳节:向上、敬老

( 二) 活动主题方案的设计思路

从小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 尊重家长意愿, 关注社会发展。活动全部自典型习俗“取意”, 以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创意”, 从节日典型习俗 ( 活动) 切入, 由小学生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由于核心意蕴本身是由习俗提炼而得, 因此每一个活动其本质都在紧密围绕核心意蕴展开。

( 三) 成果

研究成果有:学习资料、教师教学资料、论文、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推荐文学作品阅读篇目、教师辅导教案、小作文、日记、书信、手抄报、知识竞赛题、学生活动实施方案、实验报告、案例及活动照片资料等。

五、后续的思考

开展了许多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活动后,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的了解逐渐深入, 活动取得效果的同时, 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引我深思。

1. 缺少活动开展的人文环境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呈现出的多元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 因而, 不论是学校教育, 还是家庭生活, 学生都不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 仅有的感觉只有节日的吃喝, 这给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也使一些活动的开展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课题的深度把握有难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沉淀千年的精髓, 而如今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发达、外来文化的侵蚀, 都冲击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如何更有效地守护、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在今后的研究中, 我们将力求找到现代与传统的契合点, 课堂与研究的契合点, 把研究深入课堂, 深入学校教育, 深入家庭教育, 让学生真正沐浴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魁立, 萧放, 张勃, 刘晓峰, 周星.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 2005, (03) .

[2]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2007, (1) :126-128.

[3]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 2008, (8) :34-35.

篇14:浅论小学主题活动与管理

为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小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并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加强德育管理。

一、树立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的理念

一是主题活动是德育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阅历少、心智发展不成熟,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还需要环境的浸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反之则不然。所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营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德育管理可以有效规范主题活动。制定德育计划与目标、实施德育管理及总结德育管理得失是德育管理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德育管理计划,使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融入德育管理过程中,并在过程中发展个性特质与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学年评估,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夯实。所以,德育管理越到位,主题活动就越规范,也就越能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起作用。

三是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观念。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活动,不断将德育管理具体化,并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从而勾勒出德育管理的宏伟蓝图。

二、以班级主题活动为核心

一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与可塑性。所以,教师要在各科目的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感受到道德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事情,使课文讲解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差距,并更深入理解母爱的博大。

二是完善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人生导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既要在开学第一学期向小学生宣讲“安全第一课”,让小学生注意安全,还要在班会课中向小学生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也要对小学生出现的失德问题进行预防与矫正,也要在学年结束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以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以“奉献”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小学生围绕焦裕禄、雷锋等道德模范进行讨论,从而反观自身道德发展情况。这种德育模式对快速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了解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将班级主题活动与校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只能小范围地辐射一部分小学生,而对大部分小学生却不起作用。所以,教师要从班级主题活动出发,不断形成主题活动网络,进而推广到整个学校及每个家庭,以提高主题活动中教育学生的氛围与效率。

三、规范教师言行举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德育管理的主导,对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为注意,能快速习得教师的优良品质,也能快速地学会其不足。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身言行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小学生心中的典范。例如,从站姿、坐姿出发,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健全自身人格,为小学生做好榜样。

四、加强自我德育管理

一方面,引导小学生形成“小圈子”,并通过小圈子活动提升各自道德素养。小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他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而小圈子活动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圈子活动,不断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起来,自觉与非自觉地道德学习相互交融。在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宣讲与教育,其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限;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则需要以其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

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的融合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从主题活动中提炼德育内容,在德育管理中增加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德育主题活动,加强自我管理,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德育趋势。

篇15: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一、活动时间:4月3日至4月5日

二、活动内容及具体要求:

1、清明习俗文化秀

制作一张介绍清明节传统民俗、由来以及描写清明诗词的手抄报。(a4纸大小,在手抄报刊头处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2、清明娱乐活动大体验

清明时节,是踏青、放风筝的大好时节,还可以开展荡秋千、拔河等体育活动。在清明假期,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展有益身心的清明娱乐活动,体验这一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并以“清明娱乐活动大体验”为题,将在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瞬间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用a4纸粘贴照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3、祭奠亲人、缅怀先烈

清明,除了有无边的春景,有尽情的欢笑,还有我们对亲人、对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英雄先烈的追思、缅怀。在清明时节,可以随父母去祭奠亲人,也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祭扫烈士墓(参考地点:株洲流芳园、长沙烈士公园等),感恩我们的亲人,感恩我们的英雄。(写一篇清明感悟,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三、温馨提示

1、去踏青、外出游玩,要遵守公共秩序,不乱丢垃圾,自带饮水;去扫墓,要注意不使用火烛、烟花、鞭炮,文明祭奠;注意践行低碳生活。

2、所有活动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开展,不得单独行动;活动过程中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自身安全。

篇16: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小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清明节是祖国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活动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激发队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决定在全校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二、活动时间:清明节前后

三、活动主题:缅怀祭奠革命先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活动内容:

(一)3月28日,国旗下讲话---“缅怀革命先烈”。(负责:四年级2班)

(二)3月28日-4月2日红领巾广播站播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节目。宣传清明节的有关知识,让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对队员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低年级召开班会,了解清明文化,包括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等。(负责:

一、二年级各班主任)

中高年级开展清明诗文朗诵会,包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负责:各班主任)

(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举办一场“网上祭英烈”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祭扫活动中,充分了解革命先烈为新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参与对象:中高年级

活动形式与要求:各班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也可在家上网祭扫。可以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负责:中高年级班主任、信息科组教师)

(五)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六)跟家人到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七)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放飞中国梦”主题班会,深化学校“1268”德育工作,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从小立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八)办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手抄报。

五、活动要求:

篇17: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文字:聂晓旭 摄影:李新建 单位审核:陶景娜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是中华民族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争做新时期的好少年,4月3日下午,继红小学各班级开展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班会课上,同学们自己搜集资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清明节的来历,文明祭扫的知识。孩子们大声朗诵着清明节的诗句,知晓了春雨蒙蒙带来的哀思和寓意,了解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清明时节的民俗,还收看了天安门广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图片资料等录像。最后,同学们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结束了本次班会。

篇18: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1 月24 日是2016 年春运的第一天, 临江市解放小学积极行动起来, 组织学生开展了“明德知礼走进春运情暖万家”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数九寒天, 孩子们一大早便穿戴好整齐的服装, 排着整齐的队伍, 兴致勃勃地来到临江市客运总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同学们参观了临江市客运总站, 对自己实践的环境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副校长王秀凤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此次春运的主要任务并进行了责任分工, “小交警们”又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 即刻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小交警们”或向乘客宣传文明乘车知识、向司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或搀扶老年人上下车;或帮助乘客提行李减轻负担;或问询乘客有无困难;或清理站内卫生;或协助工作人员检查“三品”……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一系列温情的服务, 让归家及外出的乘客消除了旅途的疲惫。他们更是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 成为春运的一抹亮点。

至此, 解放小学“明德知礼走进春运情暖万家”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学生们也将在为期8 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走进春运, 感受春运, 了解春运, 服务春运, 不断地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参与意识, 服务意识, 责任意识, 增强为人民服务、礼貌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篇19:小学清明节活动主题标语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形成,主要经过发现、确定、生成、完善等几个阶段。

一、问题的发现、提出与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内容指向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应该是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对于成人来说已经解决,但对于学生仍然有很强的探究意义;也有些确实是没有人涉足过的,而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题不是困难的事情,而会提问题却相当有难度。会提问意味着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可行性、有社会意义,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很难。因为无论成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是面临如何完成一个任务,即如何去解题,而不是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所以,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或任务下思考、分析,对产生的小课题开展活动。问题来源于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感受、观察,积累相关经验。

1.问题的来源及特点

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状况看,大量的任务型问题和部分学生自己提出的自主型问题共同构成了问题群体。

任务型问题一般不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它们有的是学生现有活动材料中的;有的是学校根据总体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的;有的是学科课程延伸出来的,这部分问题提出的主动权在教师,然而并不是说教师直接把问题提供给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营造相当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对某一个事物产生兴趣,进而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版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都是在总结、精炼已有活动后编写的,其中的活动主题一般都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是任务型问题的主要来源。

自主型问题一般由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解的,等等。自主型问题一般也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较容易解答,一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就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就要通过学生较深入地研究才可以解决。目前,鉴于综合实践活动尚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也较大,“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单独作为主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查询资料、整理资料的技能,而且一些文化类活动内容也比较适合这个层次的问题。另外,“是什么”也是可以与其他两类问题共同解决的,它一般还是后两类问题解决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弄清楚“是什么”,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怎么办”。

无论是任务型问题还是自主型问题,它们的产生都有共同特点。首先,任何类型问题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可能提出问题。第二,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半径之内可以接触到的,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的问题。第三,这些问题都是要由学生提出来的,即便是任务型问题,教师在操作的时候也会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等办法实现这一点。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对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内化、认同过程。

2.问题的提出及发现

教师,一方面要做学生提问的指导者,另一方面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如果一味片面地追求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争论、筛选上。其实,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研究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候就应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感悟,自主地发现问题,如讲一个小故事、放映一段影片、转述一则新闻报道、做一个小实验、重现一种现象等。有些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地送到学生面前,难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开展活动。

3.问题的有效指导策略

我认为,教师应当在活动前进行尝试,找出活动的主要脉络,体会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梳理出学生在活动中涉及的三维目标框架,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行者。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的教师在指导《圆形剪贴画》活动前,剪了上百个圆形纸片,反复实验,用心思考其中的奥妙,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变形技巧,还发现了遮挡、拼插等技法,最终总结出变形的内在规律,为有效地指导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师进行活动尝试等于在确定本活动可预设的部分。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即对学生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其次,要明确学生开展活动的自身基础。这是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兴趣、情感基础,身体条件,家庭及生活环境等。另外,教师要对活动主题本身进行分析,如可以分解为多少个可活动的小主题,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完成活动等。

教师可采取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心里多问“为什么”、“怎么办”;(2)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有兴趣的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3)定期开“问题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问题的机会。

二、活动主题的生成

从主题结构上,活动主题可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它们之间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单一主题是从总主题中派生出来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系列主题是由单一主题构成的。目前,在不同地区、学校,这两种主题都普遍存在。系列主题比较适合针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活动,尤其是能配合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类事物或现象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或者从不同深度去研究。单一主题是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开展活动的。它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及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

1.主题在探讨中共同确立

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些是可以直接作为活动主题,有些问题可能范围过大,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寻找切入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活动主题;还有些问题不适合学生研究,或是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或是社会价值不高,就不能成为活动主题。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确立主题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的分析问题过程。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搜集一些资料,或者作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科学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再认识,因为前面我们说过很多“问题”是教师预设的,通过一定情境让学生“发现”的,这其中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都不足,需要通过一个实践过程来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位学生曾向教师提出学生加餐奶盒值得研究,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教师认为主题太小、太单一,可是这个学生锲而不舍,联合其他学生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不仅说服了教师,还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支持。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作为活动主题,要有一个分析、论证过程。在对所要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后,学生自然会有所取舍或调整,在这个阶段甚至可以召开“问题分析会”,让学生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最终确定活动主题。

2.主题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很多主题是在活动中得以不断地生成与修正的。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预知活动中将要遇到的所有情况,更不可能无视活动中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是本课程的一个特点。这种生成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活动中认为先前的预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有扩充活动目标的必要,于是拓展活动,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内容。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活动本身或学生基础不够了解,导致预设不到位;或者是教师主导意识过于强烈,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把活动搞得包罗万象。此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慎重,应侧面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新加入内容的需要和兴趣;还要注意活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等;事后要积极反思,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重新审视整个活动。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主题。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同样要慎重,首先要表扬学生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然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新问题,确定它是否可以作为新的活动主题或小主题。例如,在《地名有学问》的活动尾声,有两组学生分别提出了《立交桥冠名权》、《地名与公交站牌》等新的活动主题,引起了班内学生的共鸣和研究兴趣,觉得主题贴近生活、有实际研究价值。

3.主题在反思中进行完善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做好反馈、反思工作。要向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和相关人员收集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反思。尤其应注重对活动主题形成的反思,对比预设情况和实际情况,对比确定的主题和生成的主题,对比预期效果和最终结果,从整体上明确本活动主题的优劣,进行有效地增删,最后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活动主题。例如,西城区德外二小的教师在两个学年中,经过不断地反思、调整,将一个原来只有2~3课时的《我为卡通狂》的主题,改编成了历时两个月的《班级吉祥物》主题。她剔除了原主题中针对卡通画的设计任务,只保留了对卡通形象的了解部分,引入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任务情境,形成了项目设计任务,指导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推荐、评选全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建立在细心的观察和对学生调研基础上的,反思是调整的基础。

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教育,自身缺乏内在的知识、能力基础,执教有相当大的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和积累过程。小学生对此课程也是初步接触,因自身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所限,活动或研究多以模仿和体验为主。基于上述的现状,对于活动主题的确定,我有三条建议:一是借助已有的活动资源,例如,活动材料、校本课程、专题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台阶,借此一步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把握能力;二是教师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发挥自身多种角色的作用,与学生共同成长;三是学校应有课程整体规划,每学年统一整理、优化活动主题,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上一篇:古籍善本下一篇:汤汪小学“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