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2024-04-12

中考历史必背资料(共10篇)

篇1: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第二册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6,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篇2: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七、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影响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4.书法: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最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在书留下“笔谏”的美名。

5.绘画: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篇3: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肩负着标准化理论建设和标准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标准化历史研究是标准化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领导对标准化史研究非常重视,决定推动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并于今年2月17日正式启动了标准化史的研究工作。

经过两次研讨会的专家论证,课题组已经把研究的重点定位为:以我国标准化史为主,以国外的标准化史为辅。研究国外的标准化史主要是与我国的标准化史进行对比。研究中国的标准化史以近代史为侧重点,以标准化重大事件、重大技术变革、重要制度变革为主线,分析我国近代标准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特色”,搞清楚形成中国标准化发展进程的社会文化原因,以及社会后果。研究我国古代标准化史以总结为主,突出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现在课题组已经确立三个子课题,包括:中国近代史课题组、中国古代史课题组和西方近代史课题组。

本课题采用开门研究的方式,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标准化史研究的人士提供与标准化历史有关的稿件,与标准化历史有关的资料,以及其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请填写《中国标准化史资料、信息征集表》。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对收到的稿件将根据情况发表在杂志社所属的《中国标准化》、《标准科学》、《标准生活》及《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上。对于提供的资料、信息,课题组将给予适当的礼品作为酬谢。

篇4: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首先要合理选择复习资料。近年来,有关中考历史的复习资料可谓遍地开花,种类、数量数不胜数。这也使大家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复习资料越多越好。事实恰恰相反,资料不在多,贵在精!那么,什么样的复习资料最适合学生呢?

第一,复习资料的内容要全面,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没有遗漏;系统性强,能够科学地将知识梳理成体系,避免零散,以便于综合复习与运用;知识梳理要难易适度,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

第二,高质量的习题必不可少。习题题型要全面,回答不同题型的思路、方法、格式不尽相同,只有多加练习,对各种题型了如指掌,才能有备无患;习题要典型,出题思路要稳中有新、别具一格,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考查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要适中,避免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要全面,防止以偏概全,出现复习漏洞。

第三,针对不同中考复习阶段的特点,复习资料的选择不同。系统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基础知识的“地毯式”复习,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性质、结果、影响、代表人物等,复习资料要“以本为本”,注重基础性和知识点的全面性,以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牢记重点。章节复习阶段要突破难点,构建知识网络,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由“点”到“面”,中外、古今历史事件的联系增多,复习资料就要适当增加综合性与难度。专题复习阶段注重历史事件的纵横比较,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目标是重审题、练技巧、强规范,同时关注重难点、时政热点、整十周年纪念等,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其次要合理利用复习资料。选取历史复习资料很重要,合理利用更重要。

第一,“以本为本”,防止“本末倒置”。各类复习资料虽不尽相同,其共性却是对教材及考试说明的覆盖与总结,不能将教辅资料作为复习的“主阵地”。教材才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要在熟悉教材、了解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参考复习资料,以巩固、提高成绩。

第二,避免题海战术。复习资料的习题量一般较大,为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复习负担,我们必须适当删减部分试题。如相隔较长时间的中考试题、质量较差的模拟题、多次练习的习题等。

第三,要善于归纳整理。复习资料上的习题类型一般较为全面,要及时归纳整理,加强巩固,以便能对此类习题做到举一反三。如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可归纳为三大类:文字性材料、数字型材料、图片型材料。

第四,要重视错题。学习就像织网捕鱼,网织得越密,捕的鱼就越多。做错题的原因是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有漏洞,设置专门的错题本并经常翻看,就是不断地将学习的“渔网”织密。

篇5: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____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篇6: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4.辛亥革命

【错因】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6.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7.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8.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

★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讲解

★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考点梳理

★ 中考英语必背范文

★ 中考必背古诗文

篇7:新疆2015年中考历史必背考点

1、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他是民族英雄。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1862年在慈溪战役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

6、阿古柏在英俄的支持下侵占新疆。左宗棠通过武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其他地区。7、1881年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8、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刘锦堂为第一人巡抚,新疆军政中心从伊犁迁至迪化。

9、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10、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2、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1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15、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戊戌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变法图强。在戊戌变法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1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22、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2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4、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25、1924年——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也叫国民大革命时期。26、1924年5月国民党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27、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8、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9、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0、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将军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1、长征两年:1934年10月到1936年十月。

32、长征两次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甘肃会宁(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33、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34、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3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6、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37、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38、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国民党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39、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0、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42、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重庆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42、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43、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44、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5、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是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

46、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7、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48、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4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5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5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在逐渐得到改变。

八年级下册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5、抗美援朝中的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6、抗美援朝的结果:1953年7月,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8、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1957。在苏联的帮助下重点发展重工业。

9、三大改造(1953年到1956年底)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也叫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也叫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十年探索时期的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当的好干部” 焦裕禄。

12、文革中的最大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3、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5、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一夜崛起之城)

16、经济特区的“特”指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17、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8、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0、香港和澳门是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的。

21、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3、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5、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6、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7、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8、1955年亚非会议(也叫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9、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30、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2、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3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6、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8、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9、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医疗制度的改革。

40、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九年级上册

1、世界人种形成形成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2、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

3、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称为大河文明。

西方文明产生于希腊半岛,称为海洋文明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5、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和奴隶,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结果罗马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7、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8、查理·马特改革后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9、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做了准备。

10、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

11、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12、楔形文字被西亚古代各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3、三大宗教产生的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4、《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5、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可以用来排水或灌溉。

16、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17、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9、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20、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21、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2、罗伯斯比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3、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拿破仑是法国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张法国势力。他发动的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后期战争变为争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24、华盛顿主要活动: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原则,开创了美国政治的民主之风,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2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7、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

28、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29、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30、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1、184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3、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4、林肯的主要贡献: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解放黑奴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35、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6、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7、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成就电灯、电话、汽车、飞机。3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39、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 三国协约(俄国、法国、英国)

40、爱因斯坦(德国):创立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九年级下册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列宁的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主要贡献: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

3、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4、《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5、一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8、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9、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10、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1、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12、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13、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6、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17、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8、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 19、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总共存在69年)20、匈牙利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1、1947年英国通过印巴分治把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22、埃及人民帀纳赛尔的领导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23、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24、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1961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 26、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7、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8、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29、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篇8:中考历史必背资料

文科主观性试题原则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不像解答理科试题那样死扣答案),以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好地成才。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设计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答案一直是其命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写小论文、写标语、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历史方面的宣传板报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中考历史的开放性答题在我们充分适应了以后,出现了一种误区,即在操作中出现了有“字”就给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不认真审题、因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准确而盲目堆砌知识点的后果。事实上,有不少孩子在进入高中后,连基本的史实和常识都要靠翻书才能知道。

尽管中考试题是全省统一命制,但是阅卷是各地教育局组织进行的。由于评分细则弹性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阅卷中存在偏离参考答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尤其突出。譬如,一谈感悟就是“要好好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种“万金油式”的答案缺少针对性。2011年中考历史的开放性试题已开始试图扭转这种不加分析、盲目答题的趋向,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年中考历史第23题第三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回答此问必须根据问题的提示,侧重谈先进理论的作用、理论的继承性或理论产生的方式等内容。若学生回答其他方面的内容,严格说是不能得分的。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他们在平时复习时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学科语言的总结能力和对每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在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第21题相当于填空形式的问答题,答案必须精准;第22、23、25题,按照问题设计和答案要求,必须“依据材料”进行总结陈述,尤其是第三问的升华部分,必须在提炼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根本无法随意胡诌瞎编;第24题沿袭了2011年中考“议会大厦”读图题的形式,给出了关键词,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考查学生历史知识、专业术语、语言表达、情感升华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明显借鉴了高考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特点,不过由于给了充分的提示,降低了难度。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尤其在复习阶段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首先,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语言精准的基础上适度开放答题。平时一定要从严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要牢牢把握相关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他阶段性词语也要准确掌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等。这每一个限制性的关键词都有其内在含义。以中美关系发展为例,1972年尽管美国总统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美关系打破坚冰,但是美国仍然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所以中美关系只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不能说完全正常化。这些关键词的内涵要求都很精确,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准确把握和记忆。

其次,及时关注高中教材的变化和高考是初中教师当前必须要做好的功课。河南省高中历史教材从2008年起开始大变动,按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安排组织教学,传统编年史的体系完全被打破。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通史底子,就会感到很茫然,就会有“怎么正讲着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突然间就蹦到了英国君主立宪”之类的感慨。高中历史教师也普遍反映初中生的历史底子是越来越差,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朝代更迭都搞不清楚,逼得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利用自习课把通史再大致串讲一遍,弄得很被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的变化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历史的编年体系主要靠初中阶段来培养。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一些基础知识根本不用记忆,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功底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评分细则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据此赋分,学生的答案必须具有精准性。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在致力于稳妥地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锻炼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譬如让学生根据相关画面写出历史短文,为了防止学生答题漫无边际,明确给出了“提示”,要求答案以关键词形式进行呈现。这明确给了我们一种方向性提示,要着力强化对史实的把握,学会用学科语言把历史要素叙述清楚。当然,如果答案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字迹优美,就更能增值加分了。

篇9:中考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什么?(洋务运动)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37年七七事变)

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19年的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的会议是什么?(1945年中共七大)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什么?(1997年中共十五大)

6.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会议是什么?(1935年的遵义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什么?(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7.国民党统治灭亡的标志是什么?(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战役的胜利)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什么?(南昌起义)

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是什么?(《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1954年宪法)

1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标志是什么?(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12.建国以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是什么?(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近代化探索的四次事件是什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3.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是什么?(土地改革)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辛亥革命)

14.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什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经济特区—沿海通商口岸—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5.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领导工人运动)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两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两项外交成就是什么?(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7.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提出者是谁?(一国两制;邓小平)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统一进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是什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18.抗战以来最大的战役胜利是什么?指挥者是谁?(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中国主动出击日军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指挥者是谁?(百团大战,彭德怀)

19.中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什么时候?(一战期间)

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创办的最著名企业是什么?(张謇;大生纱厂)

20.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南京条约》)

篇10: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增多。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出土了“三星堆”青铜文化。出土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4.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期,“五谷”都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都有。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3.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主要战争有发生齐国、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2.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7.战国时期:(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2)孟子:儒家。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上一篇:缺憾也是一种美的作文下一篇:追梦路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