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

2024-05-17

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精选5篇)

篇1: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

石三年级作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当我吟颂起这句诗时,不由地想起诗中描写的东西——石。

一年四季,处处都可见石头。它不像梅那样有姿态,也不像松那样挺拔,它只被游人像球一样踢来踢去。人们不在意它。有了它,才有了石灰,有了它,才能使高楼大厦坚固挺拔。有了它,才有了石子,才能铺起一条条平整的马路。石头愿意粉碎自己,为人们的舒适贡献自己。更心甘情愿地让人踏在它已摧残的身体上。但它一刻都没有倦怠过,死死地守着石头的职责。

无论什么石头,都有舍己为人的品格。鹅卵石,它的骨子虽不硬,但它的心却与其它石头相同。有些被铺在花园小径上供人散步,践踏。有些被藏在家中或鱼缸里,不小心一摔,它失去了美丽,他宁愿为人奉献美丽与青春,也从不喊冤屈。

养育石头的`是山缝,是泉水,是阳光,是苔藓。它在艰难的情况下形成了。长大后,它又无怨无悔地献出强而有力的体魄。我赞美你有骨气,有灵魂,有一颗纯洁永留世的心。

默默奉献的是你,峥嵘的却没有你。你不必嫌弃自己,因为你告诉我人要朴实,做一个对别人有用而不炫耀的自我。

篇2: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跟着华华哥哥来到小溪边洗鞋,我和他先看了看最近我们挖的`水“塘”,然后哥哥去了上游洗鞋子。我看了看哥哥去的地方,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发现哥哥的所在地是只有一条细细的石头路和一片断断续续的河滩,而且还在小溪对面。

啊!吓死宝宝了。

咦,姐姐,你怎么在这儿?“我不在这,谁来管你!”我顶嘴:“你以为你是如来佛祖啊,我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了我世界就……”

“滴滴滴滴……”

“喂,舅妈……”

篇3: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很注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但是这些方法和技巧是由教师生硬抽象地塞进学生的头脑中的。学生对所传授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很难有充分地理解和体会,运用起来自然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于是,就造成了写作过程中,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意味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体验事物、认识事物,在体悟中突破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说出自己有创意的想法,写出自己有创意的语言。

体验作文就是把对文本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综合起来,不断消化、吸收、内化进而升华,并用恰当的语言形态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而体验作文教学就是以“体验”理论为核心,通过创设和优化学习的情境,依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综合起来,不断消化、吸收、内化,进而升华,并用恰当的语言形态表达出来这一教学过程。它利用观察、活动、对话、阅读等时机,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指导,并组织学生把口头表达迅速转化为书面表达。

在《我最喜欢的一种玩具》这一堂课中,为了指导学生深化体验,写出精彩的作文,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样子、玩法和事例,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玩具写清楚。

2.通过观察、活动、交流、回忆,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把你们带的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放在课桌上。谁愿意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课题。

[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拿出玩具进行课堂学习。出于对自己玩具的喜欢和对学习方式的新鲜感,大家处于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说话练习

(一)玩具的样子

1.想一想,介绍玩具样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出示要求:仔细观察,按照顺序,抓住特点,说说玩具的样子。

(1)可以按照什么顺序?

(2)怎么样抓住特点?

(3)要仔细观察哪些方面?

2.学生自由试说。

3.同桌交流。

4.班级交流并评价。

5.小结。

[介绍玩具的样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首先提问:介绍玩具样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依照顺序,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并根据逐个要求进行细化指导。学生先根据要求轻声说一说,这是为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完成口头表达练习;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是借此机会促进学生相互纠正、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尤其能够帮助潜质生在模仿中提升表达效果。班级交流中,我尽量抽玩具类型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倾听中获得受益。交流中,一个学生说:“我的玩具是刀刃王,是金属做的。它有橘黄色的外套,还有三个尖尖的角和四片刀刃。它转到桌角时能马上感应到,直接转弯,不会摔下来。”另一个说:“我的玩具是一只毛绒小狗,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小小的鼻子,一条小巧玲珑的尾巴。它穿着有花纹的小衣服。”这两个孩子都回答得很棒!]

(二)玩具的玩法

1.如果你们就是玩具店的推销员,该怎么介绍玩具的玩法,才能说服别人来买玩具?

出示要求:说清楚玩具的部件和玩的动作,并用联想把自己的喜欢表现出来。

2.请你尝试用一两句话就玩具的某一部分说说看。

3.请你们现在玩一玩自己手中的玩具,再自己轻声说一说玩法。

4.玩一下玩具,给同一个小组的同学看,然后一边玩一边介绍玩具的玩法。

5.班级交流并评价。

6.小结。

[交流玩具的玩法时,我以同样的方式在学生讨论后,出示要求“说清楚玩具的部件和玩的动作,并用联想把自己的喜欢表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要求先自由地边玩边说,再小组交流,接着进行班级交流。说话指导是以引导学生说得巧妙为目的。与其将玩具的样子、玩法和事例平均用力,不如抓住一点重点突破,然后总结方法,迁移运用于其他两个方面。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得更为扎实,而且能够启迪学生心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把玩具的样子说完整说清楚时,指导得相对更加细致,而在介绍玩具玩法部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运用之前的方法,举一反三。学生在班级反馈中,回答很踊跃。一个学生介绍陀螺的玩法:“先把拉环插进陀螺中间的小孔里,然后快速把拉环拉出来,把陀螺放在桌上。陀螺就会旋转起来,好像一阵龙卷风席卷而来。”另一个学生介绍塑料变形玩具:“它有很多可以扭转的’关节’。把玩具一端转动一下,使它微微向上翘起,把另一端轻轻扭转几次,就好像一条蛇在悄悄向敌人爬去。”他们说得都很生动。]

(三)玩具的故事

1.教师出示自己的玩具,说一说自己与玩具的故事。

出示要求:说说你和玩具之间的故事,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融入到故事中去。

2.拿起你的玩具,做一个你和玩具之间最常做的动作,回忆你与你的玩具之间的故事。尝试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看。

3.学生尝试轻声说说与玩具有关的故事。

4.前后排学生互相说。

5.班级交流并评价。

6.小结。

[介绍玩具事例时,为了启发学生,我先说了毛绒小兔陪伴我的故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倾听,交流在讲述与玩具有关的故事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要求“说说你和玩具之间的故事,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融入到故事中去”。然后让学生拿起玩具,做一个你和玩具之间最常做的动作,回忆你与玩具之间的故事。之后,为了防止学生重复讲述与我相类似的事例,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提醒他们可以从玩具的来历、遗失、鼓励以及游戏的胜利感等进行讲述,接着让他们轻声自由说,然后前后排互说,最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们有的说:“一次,我去饭店里吃饭,不小心把玩具忘在饭店里了。晚上,回到家才发现,心里很着急。第二天早晨,我去饭店里找它时,服务员阿姨把它递到我手里。我的心一下子定了下来。”有的说:“有一次,我去超市,看到旁边有一台娃娃机。我一眼在娃娃机里看到它,欣喜若狂。妈妈仿佛知道我的心事,拿了十元钱,让我去吊娃娃。可是,我把钱都用完了,还是没有吊到。妈妈又花了很多钱,最终帮我吊到了小娃娃。我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我的妈妈。“学生们发散思维,能从不同类型的故事中开拓视野,寻找真实。]

(四)完整地介绍玩具

1.能不能加上开头和结尾,把玩具的样子、玩法、事例全都串联起来说呢?说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每一个部分都要让人感受到“最喜欢”。

2.学生自由说。

3.班级交流。

4.结合板书评价。

5.小结。

[我要求学生加上开头和结尾,把玩具的样子、玩法、事例全都串联起来说,使学生的说话训练又一次得到了巩固。这样,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就减缓了学生说话练习和写作练习的难度。进行评价指导时,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了两点:1.说完一部分的内容要讲下一个部分时,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2.讲述的整个过程都要紧扣题眼“最喜欢”。学生在指导下,有效提高了语言表达。]

三、写作练习

1.学生写作。

2.个别学生交流写作练习。

3.班级同学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为自己的写作练习进行自评。

[因为有了之前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在紧接的写作练习中发挥也不错,不少同学思路源源不断,下笔如有神;个别平时最害怕写作的同学在练习中也能达到超乎平常的水平。利用评价表,学生对同伴和自己的习作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计划,也对本课所学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四、课堂总结

1.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2.布置学生课后进一步做修改。

[好作文是一次次改出来的,指导学生写作能力,必须灌输学生不断修改的意识,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修改时间。学生自己的修改,比教师的修改更符合他们自己的言语体系,更有利于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课例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玩具的样子、玩法和事例三方面展开对玩具的介绍,通过观察、活动、交流和回忆,体验情感,升华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当学生会说了,能说了,那么写起来就不难了。由于写的内容都是自己所见、自己所想、自己所悟、自己所感,所以更能流露真挚感情,更能宣泄内心感受。

1.观察中积累体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擅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本案例中,学生之所以能把玩具的样子说清楚、说完整,与他们在课堂中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事物都是最真实的素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经过提取和升华,这些体验就能在学生的笔下,积累成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

2.活动中生成体验。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在玩的快乐中,学生能够获得一些情感体验。本案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说玩具的部件和玩法,可能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快说清楚。可是,让学生去玩一玩以后,学生对玩具的各部分部件就有了了解,对玩具的玩法也更加熟悉,介绍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生成了学生的体验,于是更容易在写作练习中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很多时候,教师的千教万教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摸索过一遍以后,知识就被学生内化了,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3.交流中酝酿体验。指导玩具样子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依照顺序,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可是,究竟该怎么样依照顺序,怎么样抓住特点,怎么样仔细观察呢?案例中,教师一步步提出质疑,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启发:依照顺序,是可以依照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左到右、从头到尾以及先整体后部分等顺序;抓住特点,可以涉及全自动、多功能、样子可爱等各方面;仔细观察,可以通过它的颜色、功能、材质、形状、大小等角度来观察。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得到了拓宽,体验也更深刻。对于学生能经过思考获得的东西,教师要尽量运用共同交流的方法来启发智慧。

4.回忆中升华体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是十分狭小的,有些事物可以在课堂中观察,有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中交流,但是有些却不可以。这时就得依靠回忆的力量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案例中,要求学生讲述与玩具有关的一个故事,就必须要让学生回到过去,再现经历。为了帮助学生打开回忆,我让学生拿起玩具,做一个和玩具之间最常做的动作。此动作的进行就是为了促进回忆的再现。在回忆中,学生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曾经的过往,体验得到升华,写作效果自然就不会差。

篇4:我喜欢蝴蝶石三年级作文

从一年级起, 我们班就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图书室里有很多的注音读物, 其中有一本《小猪唏哩呼噜》。在这本书里, 作者孙幼军把生活中的许多知识与道理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传达出来, 使得这本童话书中小猪唏哩呼噜的形象无比生动。书中故事内容简单有趣, 语言亲切活泼, 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 在阅读整本书时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生字, 这样会影响他们读书的兴趣和效果。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自我阅读之前, 我采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读故事, 帮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 利用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天中午午休过后, 我都手捧《小猪唏哩呼噜》,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 为大家朗读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这时, 教室里静悄悄的, 只看见孩子们一张张专注倾听的小脸, 一双双渴望阅读的眼神, 我们一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与享受之中。后来, 在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时, 有好多小朋友告诉我, 他们买了《小猪唏哩呼噜》, 正在阅读。其中, 小牟很自豪地对我说, 他已经把整本书都读完了。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会, 到主动愉悦地接手整个故事的阅读, 是多么自然。所以, 为孩子们读故事, 正是帮助他们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然过程。

我和孩子们从一年级一路走来, 现在已经进入二年级的学习了。班上的孩子也逐渐养成了与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在前几天的读故事活动中, 我们一起分享了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向我们展现了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 大兔子与小兔子的一段关于爱的对话。大兔子的爱永远要比小兔子的爱多一点儿。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你付出了爱, 得到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得多。

我先给孩子们读了第一遍故事, 大家从整体上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 我又朗读了第二遍, 请孩子们找找, 故事中的小兔子和大兔子一共有几次对话。我与孩子们一起梳理, 了解到故事中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有八次对话。接下来, 我请孩子们自己朗读故事, 了解小兔子和大兔子八次对话的内容。小兔子临睡前向大兔子表白并问道:“猜猜我有多爱你?”毫无心理 准备的大 兔子说 :“喔, 这我可猜不出来!”于是聪明的小兔子借助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身体活动 (如张开手臂, 举起手臂、脚趾头, 跳) 、小河、山丘、月亮打比方, 表达自己对大兔子的爱。机智的大兔子领悟过来, 同样用身体活动、小河、山丘、月亮与小兔子进行对比, 以表达自己对小兔子的爱。这时, 我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此时, 你的心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出来吗?”孩子们七嘴八舌,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动、温暖、舒服、爱……”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接着, 我追问道:“谁爱谁?”有孩子答道, “是小兔子爱大兔子”;还有的孩子答道, “是大兔子爱小兔子”。“仅仅是小兔子爱大兔子或者大兔子爱小兔子吗?”“是小兔子爱大兔子, 大兔子也爱小兔子, 它们之间相互关爱。”……

篇5:蝴蝶为花飞,花为蝴蝶醉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蝴蝶是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花,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是花。

诗歌以回环反复的句式造成花与蝶互为比喻的奇妙效果。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情趣图: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满园娇艳欲滴的鲜花。彼时,蝴蝶伫立在花蕊之间,摇身成为一朵朵不会飞的花;少顷,花随风动,摇曳多姿,宛如一群翻飞的蝴蝶……

贴切、形象的比喻,活泼、明快的诗句,让读者的眼前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妙的“蝶恋花”“花恋蝶”的图画,也让我的眼前一亮:我的孩子们也可以仿写出这样的诗句!于是,继续利用开门密码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前一天晚上就读熟、背会了这首诗。

【含英咀华】

课伊始,背诗句。

孩子们趣味盎然地朗声背诵,有的还摇摆双臂,成为翻飞的蝴蝶。

师:对于这首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蔡文杰小手都要举到天上去了:“我发现每一行都有“蝴蝶。”

张蕊小脸儿通红:“我发现每一行都有‘花’。”

陈苏川可是难得举手的:我发现每一行都有“是”。

师:你们都关注到了每一行的文字,还进行了比较,都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这肯定给你们背诵的时候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但我们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还可以将诗行进行比较,你会有更妙的发现。

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却又是自言自语地读了起来。

邢正桓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第一行‘花’在前面,‘蝴蝶’在后面,第二行却调了位置,‘蝴蝶’在前面,‘花’在后面。”

小才子张爽也不甘示弱:”老师,第三行和第四行也是这样调位置的。”

班长孔陈辰生怕落后,抢着说:“最后两行也是的。”

(反思:这就是诗歌的节奏感啊!面对这一群七八岁的孩童,内在的节奏感很难去言说和指导,但他们中有些人天生就有诗的语感。)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眼睛越来越亮了。从刚才关注字,再到现在关注诗行,你们可是进了一大步呢!那能不能再来一次飞跃,再将句子比较比较,看看有没有发现?

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

为了在随后的环节中留有时间给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我悄悄地将课件中的诗句分行做了一个调整,再出示: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花,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蝴蝶是花。

立即,教室里小手如林。

李语贤:老师,这首诗的句子也调位置了。第一句的前半句就是第二句的后半句,第二句的前半句,就是第一句的后半句。

(反思:成了!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孩子虽小,但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引导与锻炼也能慢慢地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感。)

再看看那些小家伙们,一听李语贤小朋友的回答,举起的小手悄悄放下,个个叹息自己晚了一步,没能抓住展示的机会。

形式上的变化,孩子们已经发现,这下该了解内容上的秘密了,也就是诗歌的画面感。

师:读着这首诗,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新转入班的洪俊表:我看到蝴蝶在采花粉,被诗人发现了。

师:呵呵,也许正是诗人的这一发现触动了他的写作灵感,立即写下了这首诗。

张蕊:我看到很多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师:那你们知道,诗人为何能将蝴蝶与花同时放在这首诗歌里,并且将他们巧妙的交换位置吗?

小姑娘鲍雨嘉:老师,蝴蝶很美,像花儿一样,他们俩很相似。

师:是啊,蝴蝶像花儿一样美,所以诗人将这两种相似的事物写进了诗歌。蝴蝶像花儿,花儿像蝴蝶。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拥有共同点的不同事物,我们以前学过用“像”“好像”,将他们写在同一个句子中,今天我们也来学学诗人的方法。

教室里立即有人跃跃欲试,但也有满脸愁云的。

(反思: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们积极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此时不帮,更待何时?)

【举一反三】

师:你能找到相似的两种事物吗?

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说,我也不闲着,根据他们的回答用蓝色笔将两种事物分列两边。不一会儿,屏幕两边的米黄板上就写得满满当当。

师:你们的眼睛很亮,发现了很多相似的事物。诗人的眼睛还发现了花与蝴蝶的不同点就是——

生:花不会飞,蝴蝶会飞。

师:是啊,我们也来找找这些事物的不同点。

“好啊!这不难!”张爽自信地喊起来!其他人也是满口答应。

于是,又是一回学生说,我来写,用红色笔将孩子们说的不同点写在两种事物的中间。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群文阅读时学习的“求同比异”发生了作用,几分钟就完成了这项工作,有的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师:现在,你能写出你的诗歌了吗?

“能!能!能!”教室里应声一片。好,拿出你的本子,写下你的诗歌,注意分行哦!教室里只听得见沙沙的写字声。我在教室里轻轻地,有意识地挑选展示的孩子:书写端正的,内容新颖的,句子还需要稍加修改的,标点需要改正的……

【百家争鸣】

展示的孩子喜滋滋地读出自己的诗句,欣赏的孩子乐呵呵地帮助修改。

【回味无穷】

作品被大家认可,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得让这种快乐走出教室!于是,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将自己的诗歌带回家,教会家长,并按照老师随机指定的学号,请家长展示。

哈哈哈,亲爱的爸妈们,准备接招吧!

反思:

此刻,教室里,孩童是花朵;老师就暂且美一回,是会飞的蝴蝶。

孩童是会唱歌的花朵,

花朵是不会唱歌的孩童。

花朵是不会唱歌的孩童,

孩童是会唱歌的花朵。

孩童是花朵,

花朵是孩童。

蝴蝶为花飞,花为蝴蝶醉!真爽!!

上一篇:山西平定汇能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1号文件下一篇:教师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