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生活作文

2024-05-03

少年生活作文(精选8篇)

篇1:少年生活作文

曼德拉出生地位于南非东开普省特兰斯凯姆巴谢河边的姆韦佐村,特兰斯凯曾是种族隔离时代四个独立的黑人家园之一,首府是乌姆塔塔市,自11世纪开始这里就是科萨人的居住地。特兰斯凯位于凯伊河与纳塔尔边界之间,北依南非著名的德拉肯斯山脉,美丽绵延起伏的群山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显得非常空旷和优美。这里土壤肥沃,数千条小河保持着这里的滋润。姆韦佐村则是这群山中的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甚至有点与世隔绝,曼德拉就出生在这里。

曼德拉父亲是姆韦佐酋长,曼德拉出生后不久,英国行政当局解除了他的酋长职务,家庭财政陷入困境,为此曼德拉母亲不得不搬到姆韦佐北边的库努居住,在这里,曼德拉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代。曼德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最难忘的回忆片段包括了在库努小溪中玩耍以及拿着棍子打闹的时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里看到,小溪已经干涸,这里也面临着高失业率和艾滋病困扰,曼德拉仍被视为“带来自由的人”。

曼德拉百年后葬在何处曾引起南非各界长时间争论。在今年得病入院后不久,南非媒体再次梳理了可供选择的方式:尸体防腐处理后长期供人们瞻仰,但过去去世的非国大领袖都没有这样先例;埋葬在东开普省家乡家族墓地,回到亲人旁边,尽管这符合科萨人传统,但该墓地太小,并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安葬在博物馆,建立纪念堂供世人瞻仰等。

尽管人们猜来猜去,实际上曼德拉早就作出了安排。78岁的曼德拉遗嘱表明,自己百年后安葬在偏远家乡的一个小山丘上,上面放上一个简单的石头作为标志。今年6月曼德拉再次谢绝了将其安葬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建议,希望去世后回到家乡库努。曼德拉墓地距离库努故居500米左右。小小的墓碑、遍地的坑洞、成群的牛羊在旁边吃草,曼德拉家族小小的墓地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人们需要经过一条小路才能达到。据科萨人传统,只有早晨或晚上才能前往墓地访问。据南非媒体报道,自6月开始,工人们开始修建一片占地4公顷左右的草地,人们猜测这是曼德拉的墓地,数十棵开着红花的芦荟树被移植到附近山坡,与他在出狱后为自己建造的橙红色房屋相望。一堆巨石堆积在附近标志着其北界。这里埋葬着他已故的3名子女和一些亲人。曼德拉家族透露,曼德拉的墓葬将列为私人地,不对外开放,但将在库努建一座纪念花园,供人缅怀。

曼德拉的长孙曼达20xx年未经其他亲属同意,将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遗骨从库努转移至大约30公里外的曼德拉出生地姆韦佐村,并建立曼德拉纪念馆,同时希望曼德拉百年之后也安葬在此。这引起曼德拉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曼德拉女儿马卡齐韦联合其他家族成员将曼达诉至乌姆塔塔法院,法院命令后者将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遗骨迁回库努安葬。

曼德拉故乡为其修建了纪念馆,共分3个部分,一部分位于乌姆塔塔市,除了展出曼德拉一生为自由奋斗的过程外,展品主要集中在1994年到退休这段时间的活动和获得一些礼品与奖章等;一部分位于离出生地更近的库努村,主要展出曼德拉小时候在这里学习的经历;第三个部分位于曼德拉的出生地姆韦佐村,主要展出曼德拉的少年成长历程。其中乌姆塔塔的纪念馆位于乌姆塔塔的一个山丘上,很普通的一座两层乳白色西式小楼,纪念馆的左侧立着一个类似广告牌的大牌子,最上面“欢迎来到纳尔逊・曼德拉纪念馆”,中间是纪念馆外部图像,下面是“国家的礼物,漫长自由路”,牌子的右面是曼德拉的大幅老年画像。在乌姆塔塔纪念馆,正对着门口的展示厅用类似沙盘的方式浓缩了曼德拉的一生;左面是1994年前的曼德拉,展示当年曼德拉在追寻自由与和解之路的艰辛与感悟;右面是当选总统以来曼德拉为新南非的民族和解与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参观纪念馆,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曼德拉在各个历史阶段对人生和政治的感悟,“我迅速意识到我不得不依靠能力而不是遗产来走我的路。”“打败老虎的唯一办法就是驯服它。”“注意不要浪漫和不现实,许多自由运动的目标不是推翻现政权,而是迫使他们走向谈判桌。”“我发现一个秘密,爬上一座高山后我唯一发现的是还有更多高山等着去爬。”……正是这些人生感悟升华了曼德拉的思想,其精神世界发生凤凰涅般的巨变,将其从一个懦弱而又狂妄的乡村男孩转变成为一个南非精神的塑造者和领袖。

篇2:少年生活作文

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于是,我带动了全家,开始了“低碳生活”。

每天早晨,我刷牙时再也不把水弄地到处都是了,只须装一杯水在杯子里就可以啦;每天,妈妈也不在跑步机上跑步了,天天早起到小区去跑几圈;经过我反复的请求,爸爸终于可以答应我的要求,用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来代替四个轮子的汽车上班;细心的妈妈还用淘米或洗菜水来浇花、冲厕所;我写字时也不开两个大灯了,只开一盏小台灯;每次出门前,我还常常看看门口的四个大字----节 约 用 电 ,就会去看看电器是否关了……后来,妈妈告诉我,废电池也要回收,最近,我正在搜集废电池呢!

篇3:南方少年:我的“不良”高中生活

如果要找一个成语来形容我的中考成绩的话,到现在我也还暂时没找到合适的。我曾经用过“石破天惊”和“大跌眼镜”,仔细想想好像也太夸张了,和这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大事比起来,我这点事情也实在是算不上啥子。最后我选了一个朴实的句子,虽然表达起来麻烦了点,那就是:“差得连自己都接受不了!”

那时候家里有一辆被我改装的摩托车,说起那辆车的经历真是牛,光是在那个暑假里就载过三个学生会主席、四个文学社社长、一个镇长的儿子、一个社会头目的儿子。也真是应了那句“红颜薄命”,牛车招风,这辆车最终在我、镇长的儿子和社会头目的儿子去看海的路上被抢了。

当我在路上看到两辆面包车前后围着我们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社会头目的儿子他老爸叫人来为我们护航。是的,我们被抢了,那几个强盗抢走了我们625块钱、3部手机、1辆改装的雅马哈、1部PSP。

我还记得被抢后那个社会头目的儿子说,没事的,我叫我老爸查一下是谁干的,应该很快就能把车要回来的。可是,直到现在都还是没有消息。

镇长儿子说,没事的,我叫我老爸打电话给交警队长,帮你留意一下,应该很快就能把车要回来的。可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消息。

这一年,我15岁。这一年,我开始了高中生活。这一年,这个故事给我上了高中的第一课。

擅自退学后创纪录的“宅男”生活

我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但我的哥哥姐姐们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小时候我很聪明,谁都以为我能上个好大学。祖母只知道清华北大,对我讲,要是清华考不上我们就考北大。小时候还一直想着,应该不难吧,上了高中才知道,我连北大青鸟都上不了。

打我高中开始,老爸就想让我离开“他眼中的猪朋狗友,我眼中的兄弟”,跑上跑下地把我弄进了湛江的市重点学校——我的入学成绩是全校倒数第一。

刚进高中的时候,三点一线地规律生活,学校、宿舍、饭堂。那时候还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能行,但事实上并不行,我们总是在欺骗不了别人的时候欺骗自己。就像起床,把闹钟调到六点,当闹钟响了的时候又调到六点二十、六点三十、六点四十,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打架,失败的总会是勤奋小人。

因为我高中的文化成绩实属“变态”,便想到了去学艺术。去学美术,当我学了两个月后还把圆画成四方形的时候,我很有先见之明地退出了。后来,又想到去学音乐,最后发现音乐并不是只学着弹弹吉他、哼哼小曲什么的,而是天天上理论,练美声,最后也自觉地放弃了。只可惜广东省没有招考编剧专业的,要不,也许我能考得很好。

我知道,我开始长大了,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我想找回童心,可是已经记不得把它丢在什么地方了。

迫于各种压力,或者说是因为我太高看了自己的能力,高一第二学期我就辍学了。那时候我已经能在各种报刊杂志发点豆腐块文章,又加上喜欢韩寒,便以为自己就是“韩寒第二”了,他能用稿费养活自己,我也可以。

当辍学两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真的“二”了,而且之前没有”韩寒第”三个字。

退学时的家长签各,是我假冒老爸签的名,也就是他老人家并不知道我退学的事,一直以为我还在学校里勤奋苦读,仍然每个月准时寄钱给我。

那时候,我在离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单人房,刚搬进去时总觉得我离出名的时间不远了,睡觉时还时不时地幻想着出名了赚了很多很多钱的样子。我知道这样想很不厚道,但我只不过想把心里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我是个俗人,说不出“写作是为了让后世留下一部佳作”之类需要用双手紧握着良心才能说出的话。

但是,自从我辛辛苦苦地写了七万字的长篇被电脑病毒弄得无踪无影之后,我想起了韩寒的一句歌词:“现实理想,中间隔着南墙。”从那之后,我便很少写东西,时间都用在看书、睡觉、打游戏上了。

之后我还在那里住了三个月,三个月里我只出过三次门。一次是陪一名女生看电影,一次是出去接一个从北京来找我玩的朋友,一次是发烧到39℃去医院。我“宅”在宿舍里的最高纪录是37天。

那三个月里,在游戏方面,我把《地下城与勇士》和《魔兽世界》打到了满级;在电影方面,我看了19部文艺片、17部爱情片、21部动作片以及7部日本文艺爱情动作片;在吃的方面,我吃了两箱桶装的方便面,叫了49次外卖;在看书方面,看了7本外国短篇合集、6本侦探小说、12本传统小说、17本漫画;在赚钱方面(说好听点是写稿挣稿费),当枪手写小说赚了1 400元人民币,发表了一篇XX小说收到了349元人民币稿费。

这段”宅男”生活,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也许,凡事都有两面,有失去,也有获得。

流浪的路上爸爸谜一样出现在面前接我回家

还没有高考,同学们早就商量好毕业了去哪旅行。我拿着中国地图看了一下,把所去过的城市圈起来,发现我原来去的地方可以构成一幅很美丽的画。

在那间单人房里呆了半年之后,觉得自己领着家里的钱把自己圈起来像养猪一样也不是那么回事,我便退了房,背上旅行包,装着电脑、相机和几件简单的衣服,踏上了旅行(其实就是流浪)的道路。

旅行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像一头被放养的羊,仔细想想也不对,羊只需有草就能生存,而人则需要钱来养活。

支撑我旅行的基本费用是爸爸每月按时打到我银行卡上的1 000块生活费(到那时候他也还不知道我辍学的事),但旅行的费用比宅宿舍高得多。因此,一路上,我卖过报纸、地图,喝过自来水充饥,睡过小巷、牛棚、田野、网吧,其实以上种种还并不算凄凉,只能说是一种经历,真正的凄凉是在贵阳,我被人抢去了手机、相机、电脑,以及刚刚取出来的1 000块钱。

迫于无奈,我只能打电话回家给爸爸。因为用的是公共电话,而且还不是湛江的号码,我爸以为我被骗进了传销组织,最后他还是打了二百块钱到我的银行卡里。

第二天下午,就在我准备离开贵阳的时候,我竟然在街头看到了爸爸,他满脸憔悴,我顿时泪流满面。关于他怎么来的,他没和我说。我没有告诉他地址,到今天这依然是我心里一个大大的未解之谜。

爸爸见到我时没生气,只是叹了口气,说了句:“没事就好,走,我们吃饭回家。”

201 1年去重庆开“90后”作家联谊会的时候,有人问我,你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谁?符虚抢着回答,肯定是他爸。是的,是他,他是一个好人,好爸爸!

经历开书店、工作室后重回学校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开一个小书店,书店里要有一个小阁楼,阁楼里摆着几张复古的桌子,放着我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玩具、饰品、各种乐器,音乐箱里所播放的都是类似陈琦贞《距离》那种较小资的歌曲。

从贵阳回到家里,我没有回到学校,而是在家里上了两个月“家里蹲大学”,直到符虚告诉我,他要去惠州开书店,我才跟着他坐上开往惠州的汽车,又一次离开了家。还记得那天天气很冷,送我的是我爸,他让我听话,听符虚的话。

和符虚开书店的那段时间,我们看了37部文艺电影、两部魔幻电视剧,还合写了半部长篇。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6篇短篇、21篇博客杂文,而我看了书店里所有的漫画,以及我认为好看的书。也就在那段时间,我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因为我们没办证,办个什么文化证之类的,得要两万块,最后在工商局、文化局、城管等部门的共同干涉下,书店关门大吉了。在我回家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书店里第一次喝了酒,消耗了4瓶青岛、10串牛肉、1盘烤金针菇、1包奶香花生、3条鸭脖。

从惠州回家的时候,我爸知道我喜欢关于文字类的东西,便开了一间工作室给我,我负责经营复印、打印、办校刊这些,因为认识的同学多,第一个月竟然赚到了三千多,不过,我是忙得真累了。

2010年6月8日,我关上店铺的门,骑着摩托车到工作室附近的一所高中,在校门口把车停下,坐在上面,看着高考后学生的各种表情,看着撑伞等待的家长,突然想到,我爸都没接过我放学呢,然后这时我又想到韩寒跟我说的一句话:“回家读书吧,就像让我学自己,我都学不像。”

等人群散尽,我打了个电话给我爸。我说,我想回学校。

韩寒、郭敬明和我的青春记忆

到目前为止,我的很多青春故事都与韩寒有关,但在知道韩寒之前是捧着小四的《幻城》当宝看的。我在想,如果当时一直把郭敬明当偶像而不是改为韩寒,或许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或许每写一篇作文都华丽得炫瞎老师的眼。

我见过郭敬明一次,当时他带着他的团队到广州签售,那时我正好在广州。我是抱着一副打量他身高的心态去的。我起得很早,到了地方已人满为患,而且全都是小女生。那场景让我想起了韩寒在《他的国》里关于郭敬明出场的描写,场景和我所见的一模一样。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韩寒也去找郭敬明签过名的,要不不会写得那么逼真。

轮到我的时候,我看他,因为他是坐着的,打量不到身高。我便无可奈何地拿出韩寒的《可爱的洪水猛兽》给他签名,他笑笑,然后指下我手里拿着的《小时代》示意拿错了。签了《小时代》我赖着不走,叫他顺便签了《可爱的洪水猛兽》,他没有签上他的名字,只是写了两个字——幸福。那两个字让我很费解,我不知道他是在暗示他和韩寒很幸福,还是希望我能幸福。

相比小四,我更喜欢韩寒,虽然那货让我从一个“好学生”立马蜕变成“坏青年”,让我应试作文从没及格过,让我在学校演讲的时候学着他讲真话被领导关在办公室里轮着对我进行教育批评。但说“偶像”,非他莫属。

见到韩寒是在一个不太冷的冬天,那时他在肇庆比赛。跟我一起去的是各种大哥大姐,我最小,大家都很照顾我。

在赛车棚里见到韩寒时,他在吃饭。吃的也是和我们平常吃的那种差不多的盒饭。带我们去的会长认识他,进去打了招呼,他抿嘴。一个姐姐说:“我终于见到韩寒了,会动的耶。”众人无语。

当我捧着书找他签名的时候,他很奇怪地看着我,然后问我:“怎么不去学校?”那天是星期三。我说:“退学了,学你,当个文艺青年。”他说:“还是回学校吧,就算让我学自己我都学不像。”然后拿起我给他的已经签过名的《他的国》,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了两个字——快乐。

我们站在维修棚里看着他的赛车,看着一辆辆车从我眼中闪过,我突然萌发了想当一名赛车手的念头,紧接着就想起第一次开车撞到电线杆,第二次遇到“碰瓷”赔了几千块钱,这个想法还没生成就马上流产了。

把郭敬明和韩寒给我写的四个字连起来,就是”幸福快乐”。希望不管是韩寒、郭敬明、我、你,我们都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这是真的。

结语:我出生的时候晴空万里天无异象

现在“穿越”闹腾得厉害,我也不能幸免。

历史课上,我常趴在课桌上想象着以后如果穿越的话,我会在哪个朝代、成为什么人,最后总是被老师飞来的黑板擦惊醒,老师说:“高三了……”我“哦”一下,然后擦一下沾着口水的嘴,摆正历史课本。

每个人都是有历史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还没有创造他就有了历史,有的人创造了一辈子,也没留下什么值得说的事情。这种感触来源于一次我在课堂上用手机看的《百家讲坛》。

那一期是董平教授讲王阳明出生那一段,大意是这样的:王阳明出生前一天晚上,他祖父和祖母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观音踏着祥云为他们送来孙子,第二天王阳明就出生了,他家屋子后面还飘来一朵祥云,注定了他一生出来就是个传奇货色。

看到这里我无限感慨,回家就屁颠屁颠地跑去问祖母,我出生前一晚上他们是否有做梦,我出生那天天空是否有异常之景出现。祖母想了半天,才激动地用手拍了下桌子,说我出生那一天头天晚上她确实做梦了,梦见和我祖父一起去看海。而我出生那天,晴空万里,没刮风,没下雨,一切正常。

我不相信祖母讲的就是事实,心里想她可能要么得了健忘症,要么就是企图要对我隐瞒什么——我,怎么可能这么平凡呢?

直到前几天帮忙收拾哥哥的书,看到他在小学六年级的笔记上,刚好有写我出生的事情。他是这样写的:“2月25日,星期三,睛。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窗外的向日葵还没开花,值得高兴的是我终于有了一个弟弟了。”

这就是我的出生,真的没有故事,和无数平常人一样平常。

篇4:少年学习生活

叶绍钧三岁起就开始在家里学习描红写字,到六岁上书塾时,他已经识了三千多个字,写的字工整秀丽,经常得到先生的好评。

书塾要求学生先读《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四书》等,每篇都是熟读,还要背诵。好多学生背不上来挨了戒尺,叶绍钧每次背得都很流利,从没有受过罚。

八九岁时,叶绍钧开始学写文章,先生出的“开笔”篇目是《登高自卑说》,他写了八十多字,得到了两个红圈圈的表扬。

课余,他还喜欢跟着父亲去茶馆的书场去听书,特别是《三国志》《水浒》等,听了三四遍也不觉得厌。讲《三国》时,说书人拿的道具是诸葛亮的鹅毛扇,说《水浒》时,说书人则挥起了李逵的大板斧,这对叶绍钧来说,都非常有趣。

十二岁了,叶绍钧可以写三百字的文章了,父亲让他去考秀才。他说:“要我去,必须带两个马铃瓜。”父亲听着笑了,慷慨地答应了。

到了贡院,别人在排队等候,叶绍钧在想着吃带来的瓜。点名了,考生们潮水般涌进考场,他还担心自己的瓜被挤破了。对号入座后,他便坦然吃起了瓜。

直到篮子里的瓜子、花生吃得一点不剩,他这才去翻书、答题。写下一句,再想第二句,写下第二句,再凑第三句,终于凑满了三百多字。

篇5:少年生活作文

那是一出歌颂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反映阶级斗争的歌剧。幕启时,在劳动中建立了爱情关系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山上一棵大树下相依相偎,偶偶私语。姑娘的爹爹满怀喜悦之情拿枝柳条登场唱道:

高高的山上一棵树,

树底下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放羊的小伙子,

一个是——养蚕的好姑娘。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是”与“养蚕的好姑娘”唱音抻得很长。

姑娘看见父亲撞见自己与恋人的亲密样子,娇羞地喊了声爹。父亲很满意自己的女儿能和忠厚勤劳的放羊小伙子相亲相爱,他祝福两个年轻人即将开始新生活。三人站在山顶,指点山下发生了巨变的小山村,畅谈合作化美景,心中充满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忽然,小伙子发现一个反穿皮袄的人钻进自己放牧的羊群,持刀企图残害合作社的羊只,三人一起与这个坏分子展开搏斗,擒获了披着羊皮的阶级敌人,保护了集体财产。

扮演小伙子的是瘦瘦脸上嵌着一个高鼻梁的Gao Yun Li。Gao住在小镇南街,姐姐是小镇业余剧团里的坤角儿,曾在评剧《秦香莲》中演过公主。大概是受家庭影响,小小年纪的Gao也会在学校唱几句二人转或拉场戏。养蚕姑娘的扮演者叫Tang Gui Rong。Tang长得漂亮,会打扮,那时如果评校花,小镇中心校非她莫属。Tang很会演戏,听说她离校后常在业余剧团演出。当然,这是我们小学毕业以后的事了。养蚕姑娘的父亲由Ai Hong Gui扮演。Ai住在小镇北街东面一个大院里,据说由于掌管家族大权的老家长不允许分家,他家老老少少一直共同生活在一个院落里。那个年代,这种生活方式已很鲜见,更何况Ai家家族之大,在一条街上很有声望,Ai家因此而成了小镇上兄弟和睦相处的典范。Ai小名取自出生时的体重,叫八斤子。先天的体质和常年的家务劳动,给了他一身力气。我俩常常结伴去割柴,比力气论农活,我是不能与之相比的。演坏分子的叫Zhao Kui Xiang。Zhao也住南街,个头还没Tang高,较瘦小。其长相演反派人物很相当。

不知是由那出小歌剧加深了我对这几位小学同学印象,还是由对这几位同学之印象联想起那出小歌剧,我中年之后每次回故乡,都能想起这出戏的戏里戏外往事。漫长的光阴逝去,Gao Yun Li、Tang Gui Rong二人从未见面,住我父母家东面不远处的Ai Hong Gui走上大街,与回乡的我碰面几次,大多时候我们只是交臂而过或简单打个招呼。

此时的Ai,头发花白,岁月在他额头和眼角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少年时脸蛋上的两个小酒涡深深凹陷下去,原来的胖胖圆脸拉长了,颧骨非常突出,牙齿脱落得参差不齐,嘴唇周围长满了花白胡须。他那拿着锄镐农具或钢钎铁锤打石工具的手很粗砺,手背上凸起了根根青筋。这时我就想,我记忆中戏里的老人总是年轻着,可如今那位少年却真的老了。不知他还记不记得自己演过的小歌剧,还会不会唱“高高的山上一棵树”了。由Ai又想那个放羊小伙子和养蚕姑娘及坏分子,他们今在何方?他们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少年舞台往事否?

屈指算来,从那时至今已四十多年了,这么久远,行走在故乡土地上的脚印都沉没在岁月深处了。奇怪的是,我并不是舞台艺术爱好者,且又五音不正,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门外汉,但是这出颇有时代烙印的小歌剧竟不时浮上心头,并且仍能哼唱出剧中姑娘父亲登场时那几句唱词,特别是最后“一个是——养蚕的好姑娘”一句,唱词唱腔记得真真切切。

是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给了我如此深刻的记忆,还是一出小歌剧让我感受到了少年时代的美好?我有些分辨不清。

篇6:生活散文:小少年

家里在镇上做点小生意,以贴日常开销,还有我和弟弟求学资用,每次归家我都要按例帮忙打点。坐在家里的柜台后面,数点着一张张皱巴巴的小钞票,应和着一幅幅高昂,胆怯……但都略显麻木的面容,我都是以笑对之,本来已有皱纹的脸庞,笑起来沟壑万千的,也不知道该有多难看,只想说都无妨。下午我趴在桌子看着杂志,忽然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声音:“老板!”我慵懒地抬起头,看到一张稚嫩的小脸儿,大约有10岁左右的样子,两只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小朋友下巴刚好卡在柜台面上,傻里傻气的,让人顿生好感。我接过一双干瘦黑黝的小手递来的两张一元纸币,好感里又突生凄凉:时光荏苒,世界上曾经有个聪明的少年。这个少年比起那个少年,零花钱终究是多了一元,这是让人欣慰的。

晚上的时候,门外的凉风袭来,吹得我直打冷颤,方才知晓原来秋已不浅。村子里的朋友到家来聚,我这才从柜台里出来,与之寒暄,与三人相对而立,其中一人怕是刚从田间忙完,还未及洗换。乌亮的皮肤,桐色的`眼眸虽显疲惫,但仍好似从前炯炯有神,宽大的脚歪歪斜斜地插在凉拖里,脚上覆了一层污泥。这样的旧交之会,三人依然谈笑风生,我却不太痛快。自我高一辍学,后又辗转到市里读书,离家乡的野蛮孩子便远了些,又结交了一些文明子弟,值得玩味的是现在野蛮孩子彼此间一直很温柔,而文明子弟却时常不文明(之所以这种论调,大概因为我也是野蛮之一吧)。毕竟我和家里的孩子是一起喝稀饭长大的,而喝牛奶长大的那些少年偶尔喝稀饭只是图个新鲜。

送走三人,我上楼去了,打开卧室的门,一幅挂历映入眼帘,挂历上是好大一片红得刺眼的梅子,喜梅傲霜,霜如银冷。奇怪的是图画下面一行对联全然与梅无关,只念作——家家低生育,建设新农村。才疏学浅必生愁眉不展,也罢!唯愿尽早睡去。想来近两年息于奔波,无奈于开封暂歇,每日里在别人的字里行间游走,大已忘却了书本外面的天空一如既往。身边多是忙碌,有人只为吃饱,有人只为吃好,有人为了祖宗,有人为了脸面,就连有些书,也是大篇大篇的“奋斗”说。穷乡僻壤出来的人,大多有势必翻身而后快的抱负,我也无法说清其中的一些干系,大概态度充其量不过是既不敢褒扬,更不敢贬低。坐在柜台里收钱的时候,亲手摸着毛主席慈祥的脸,真想问问这个当年中流击水的少年从村子里走出来,到底为了干什么?救国于危难,我信,并敬重之;救民于水火,我也信,却敬畏之。

篇7: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出生日期________年级______

本量表主要用于评价青少年遇到的生活事件以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请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分析。(1.未发生2.没有影响3.轻度影响4.中度影响5.重度影响6极重影响)

1.被人误会或错怪123456

2.受人歧视冷遇123456

3.考试失败或不理想123456

4.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123456

5.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123456

6.不喜欢上学123456

7.恋爱不顺利或失恋123456

8.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123456

9.学习负担重123456

10.与老师关系紧张123456

11.本人患急重病123456

12.亲友患急重病123456

13.亲友死亡123456

14.被盗或丢失东西123456

15.当众丢面子123456

16.家庭经济困难123456

17.家庭内部有矛盾123456

18.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123456

19.受批评或处分123456

20.转学或休学123456

21.被罚款123456

22.升学压力123456

23.与人打架123456

24.遭父母打骂123456

25.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123456

26.意外惊吓,事故123456

篇8:一个新阶层少年的精英生活

除了父辈们,被改变的还有年轻的“下一代。很多“下一代”从出生开始,生活就已经和普通孩子有了区别。他们坐拥父辈积累的财富和各种资源,享受着优越生活的同时,也承载着延续父母们宏大梦想的希望。

这些年轻—代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特权阶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特权”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中性词,只是体现出他们所处的生活层面。透过他们很早就开始的“精英式”生活,另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在于,在社会的发展中如何让更多普通阶层的“下一代,能拥有更加平等和成为精英的机会。

年轻人是一个对中国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的群体,也是未来数年掌控中国工业和经济方向的群体。他们中又有一个群体,因为父辈们的财富,很多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他们的人生观又有怎样的不同,未来,他们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一个特定的阶层中,这些孩子被按照“精英”的标准来培养。他们的教育、生活反映出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巨大反差。

不惜成本的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包含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宠爱。而在“特权阶层”,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他们为了让子女延续自己获得的权利和财富,为了让子女能获得一个好学历,煞费苦心,在教育上不惜成本。

16岁的徐雅歆和她15岁的妹妹徐雅彬,在上海一家昂贵的国际寄宿学校上学,在这里,他们接受用钱所能买到的最好的教育。她们的目标是考入哈佛大学或者其他一些美国名校。这所学校的费用并不便宜,需要每人每年缴纳20万元人民币。

在这所寄宿学校里,还有很多学生和这对姐妹怀着相似的梦想,他们中最小的才12岁。

学生家里的富裕程度,可以从他们的LV拖鞋、GUCCI T恤、阿玛尼眼镜和高档手机中看出。他们平时会谈论房地产,谈谈他们价值不菲的别墅现在值多少钱。

这些孩子们没有生存压力,学校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去鼓励他们学习。16岁的周,他的母亲拥有一所高档中学,父亲是上海一家德国公司的经理。他说,在听到他父母和朋友对中国目前教育制度的批评后,他决定去美国读书。徐雅彬说她看了许多CNN新闻,所以她决定不上国内的大学。

谷和高也是准备去美国读书的一份子。在上海黄浦江东岸一座不起眼的写字楼里,谷和高正在做着英语听力题。谷对英语听力小测验中错的一道题不服气,他向老师李云问道:“我认为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你可能忽略了一些东西。”28岁的李云是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她耐心地向谷解释这道题的依据。

但是谷并未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不认为答案是你那样得出来的。”最后,谷的答案依旧没有改过来。

一群来自“特权阶层”的少年会有这样的态度,并不意外。谷的家族是亚洲最大的超市设备供应商之一,包括家乐福和乐购,都是他们的客户。谷期盼着有一天继承家业。高的家族企业则是中国电子行业和地产业巨头,他打算在毕业后开设一家投行。

与他们相比,一些官员的后代的教育则与之不尽相同。他们大多从北京的名校毕业,早早地在美国的常春藤盟校或英国顶尖名校占据了一席之地。父母花的钱究竟让他们的孩子得到什么?那就是让孩子走进去之后,依然能够卓尔不群。

大部分新兴的“特权阶层”的孩子,正通过父辈迈上一条平坦的人生之道。在中国,针对这些孩子举办的培训班正渐渐流行起来。

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这些继承父辈们财产的孩子眼中,世界是怎样的,通过他们的一次欧洲之旅可以窥视一二。

每年中国学校的假期,这个阶层的孩子们就会到欧洲进行见学旅行。现在在欧洲的滑雪场、购物中心或者巧克力店遇上一群中国孩子的情景越来越普遍。这些孩子大都出生在2000年前后,他们共同提供了中国新精英阶层的速写,其中一些是官员的儿女,还有很多是企业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家长会为一次欧洲旅行花上数万人民币,只为送他们的孩子参加旋风般的欧洲大陆观光之旅。家长们除了叫孩子拍摄度假照片之外,还希望他们在国外学会用刀叉吃饭的技巧,并掌握在古典音乐会上拍手的适宜时机。

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品味和消费文化,重塑了传统的见学欧洲之旅。

一位1 1岁的小姑娘,在施华洛奇水晶店里用白金信用卡,花了2800欧元买下一款水晶外壳的手表,她解释说手表是为她一个阿姨买的。而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她在给家人准备的礼物上总共花去了4200欧元。这个施华洛奇水晶店的半数员工都是中国人,而一些奥地利当地的员工也会基本的普通话。

大多数孩子都将此视作理所当然,欧洲之旅给他们的最初印象,坚定了他们有些孩子气的文化优越感。

财富的继承和梦想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产生类似的具有世袭特征的特权阶层,在发展中国家尤甚。特权阶层已经不以追逐自己的享受为满足,还希望把拥有的一切特权长期占有,并且可以传给后代。

据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占少数的富裕家庭掌握了很多财富。这个阶层的存在,和他们的孩子的许多表现,以及这些孩子轻易就获得的好机会,告诉了人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即使有些孩子还未成年,但是他们在学习之余已经开始接触家族事务。

徐雅歆说,不管她家的房地产公司是否有新的发展,父母总会打电话给他们讨论市场风险、趋向和投资回报。尽管她们可能不会继承父母的房地产事业,但是这些商业概念已在她们脑海中形成。

尽管谷只有16岁,但是谷说,他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践行经商之道”。此外,谷现在还在负责打理哥哥的葡萄酒产业。此时的谷显得有些顽皮,他笑着说:”这样一来,我可以赚点零花钱,因为我的股票涨了。”言语之中似乎已经暗示,他已经为进入哈佛大学做好了准备。

上一篇:九户镇中心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在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