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2024-05-22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精选8篇)

篇1: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全市广大群众、社会各界朋友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安康和幸福,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为此,国务院作出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重大决策。

5月,兰州市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食品安全监管“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的要求,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促进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企业依法诚信经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特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一、全城关注食品安全,共享幸福和谐兰州。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体市民共同的`期盼,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真诚地邀请每一位市民积极参与到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中来,做维护食品安全的践行者、推动食品安全的宣传者,共同缔造食品安全的幸福家园。

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严格践行主体责任。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全程风险防控,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要积极开展“创建”宣传,提升食品安全公信力,积极营造公众饮食安全的诚信环境。

三、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参与食安社会共治。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到环境卫生整洁、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就餐,形成查包装、看日期、索票据的科学消费理念和习惯,坚决抵制“三无”产品,关注抽检信息和风险警示,权益受损要举报,可拨打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维护合法权益,为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食品消费环境贡献力量。

四、上下联动携手并肩,凝心聚力共治共建。各区县各部门要以食品安全为最大民生,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通力协作,共同开展社会监督,围绕中心,各司其责,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兰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1月

篇2: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现在,我们进入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变化,我们的食品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每年因为食物而发生的事故越来越多。

就拿去年的一次事件来说吧,我和妈妈在超市买了一大盒“思念”牌水饺,吃的时候都感觉到里面包的根本不是能吃的东西。谁知这下可好,刚吃下去没多久一阵阵巨痛把我折腾的在床上滚来滚去。紧接着,我又恶心起来,又吐了一垃圾桶的杂物......这完全不是巧合。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在吃过检验不合格的食品过后,导致生病!甚至有些人因此而痛苦的死亡!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长时时刻刻离不开食品,可现在许多食品却让人民群众不能放心,你说这不是在杀人吗?广大群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那么,他们也就是我们,不仅是优质食品的受益者,可同时,也是劣质食品的受害者呀!

制造者这样无情,可是,他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是他的同胞呀!

在政府加大协调监管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负其职,严格监管的同时,更加严格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则执行,并调整、整合现有的部门职责,组建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让统治更有效。

篇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8月24日联合印发的《开展2012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通知》 (中青办联发[2012]8号) (以下简称《通知》) 精神, 激励引导全国企业青年职工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充分发挥青年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鼓励广大青年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目标, 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向各会员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宣传与引导, 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各会员企业要组织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广大青年职工, 认真学习《通知》精神, 深刻认识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 努力促进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提升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青年职工技能水平。会员企业团组织和安全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 采取开办专栏、制作专题片和公益广告等方式, 大力宣传《通知》精神, 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宣传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宣传本企业开展这项活动的动态, 宣传优秀青年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任务教育及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教育, 大力营造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构建长效机制

各会员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企业团组织、安全监管等部门要结合企业实际,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对创建活动开展进行跟踪指导, 完善相关制度, 落实保障措施, 规范创建工作, 保证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企业有关责任部门要深入基层, 深入班组, 指导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集体制定岗位创建方案、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和创建考核评价标准, 使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保障, 确保创建活动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要及时深入了解创建情况及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认真研究解决, 确保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要及时总结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 建立持续推动创建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不懈, 常抓常新, 永不止步。

三、丰富活动载体, 创新活动形式

各会员企业要创新活动载体,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且有利于安全生产、与创建活动相关的主题活动, 如:“安全主题团日”“安全竞赛”“五小攻关”“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 着力提升青年职工安全生产技能水平。要把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与班组安全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班组安全建设, 促进班组成员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应急处理能力, 切实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积极投入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示范岗创建活动, 进一步夯实班组安全建设基础, 努力把企业班组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管理科学、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坚强集体。

四、注重典型引路,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会员企业在创建活动中, 要认真总结不同类型岗位开展创建活动的经验, 积极发现和培育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先进典型, 以点带面, 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各会员企业要充分运用板报、宣传栏、企业电视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网站、会刊等媒体, 注重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工作, 大力弘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深入学习先进人物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教育和引导企业广大青年职工争先创优、比学赶超, 掀起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的热潮。要加强企业各岗位之间的交流, 开展对标学习等促进活动, 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五、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青年职工队伍建设

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当做培育人、锻炼人、教育人的重要课堂,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 努力提高青年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各会员企业开展创建活动中, 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 不断提高青年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专业技能水平, 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职业卫生标准,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各会员企业要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 大力培育和选树技能人才, 努力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推动形成稳定的安全生产青年职工队伍。

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高青年职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程、活力工程。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号召各会员企业要高度重视、持续推进、注重实效。企业广大青年职工要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 发挥青年职工的先锋作用, 努力工作, 瞄准一流, 对标先进, 找准差距, 挖掘潜力, 整改提高, 切实提升青年职工岗位安全保障水平,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篇4: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现代芜湖是一个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芜湖成为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被确立为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芜湖港对外籍轮船开放,随后相继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我们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芜湖发展。

近年来芜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长15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总量由上世纪90年代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32美元,列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三位。芜湖以占全省2.4%的国土面积、3.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9%的地区生产总值、9.5%的财政收入。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62.7:32.7,工业居主导地位。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以奇瑞为龙头,带动300多家零部件企业。奇瑞公司1997年成立,目前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去年乘用车产销量突破50万辆,产值291亿元,跃居安徽省工业企业第二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累计突破200万辆的自主品牌。材料产业以海螺、新兴铸管、鑫科材料、精诚铜业为代表。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超过一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塑料型材产能60万吨,居世界第一。铸管产能120万吨,居全国第一。铜加工能力30万吨,居全国第三。电子电器产业以美的、日立为代表,家用空调器产能超过800万台,居全国第三。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2.1%。财政收入14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19.3%、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亿元,增长4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747元和6738元,增长12.1%和9.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芜湖被中央列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8.1%。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1亿元,增长2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5亿元,增长4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亿元,增长19.7%;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亿元,分别增长36.6%和39.8%;实现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5.2亿美元,增长59.6%。

当前,芜湖被确定为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安徽省合芜湖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我们将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东向发展六大战略,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

自2008年3月,芜湖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以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补充意见的要求,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动力,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抓手,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知识产权创造,充分发挥科技和知识产权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龙头企业带动、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相互融合、知识产权支撑支柱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鲜明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我市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9年,-市辖三县四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芜湖县、繁昌县和弋江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两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着力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

芜湖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一是加强创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1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将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解决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全市经济、科技等会议都要专门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具体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各区县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也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知识产权局建设,在其他部门压缩公用经费、从严审批车辆购置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增配了执法车和相关硬件设施,改善了知识产权工作条件。市辖三县四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全部建立。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保证了组织、人员、经费和工作“四落实”。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芜湖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部门。2008年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把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程列为全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资助国家、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奖励专利代理机构、县区专利申请的政策,率先建立了专利申请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考核制度。2008年调整后的发明专利进入初审资助40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分别资助2000元、1500元,专利申请资助额度为当时全省之首,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2008年,我市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出台了Ⅸ芜湖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专利申请、促进专利申请的县区和代理机构、国家和省试点示范企业、发明专利的产业化项目,财政给予资

金支持。繁昌县6个镇全部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是全省唯一所有乡镇都出台资助政策的县。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把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出台了激励专利申请、创品牌、创名牌等政策措施。2008年以来,每年都把专利申请工作纳入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市知识产权局作为市委考核组成员参加年终考核工作。在市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工程评选、民营企业评选评优和科技奖励评审中,将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的目标导向作用。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2008年以来,市、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将知识产权资金支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全市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呈现高速增长。全市专利资助、奖励等支出由2007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22万元,2009年达到840万元,是创建前2007年的14倍多,年均增幅达277.3%。

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意识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重点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强化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2008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司马维野司长来芜湖作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形势和任务”的专题报告,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等4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市政府分管市长参加了中组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2008年全国市长知识产权培训班学习,连续2次参加了全国知识产权市长论坛。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部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2008年以来,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为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学员,作知识产权专题报告4场次,市人保局把知识产权教程列在了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培训力度。两年来,市知识产权局、工商、质监、版权、司法等部门利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纪念“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送宣传手机短信1万多条,向企业和有关单位增发专刊资料2000多份,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文章或电视报道80多篇次。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20场次,参加培训企业200多家、参训人员8000余人次。

不断强化创造运用,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企业主体地位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成为我市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一是知识产权创造取得历史性突破。2008年、2009年,专利请量分别为3267件、4679件,年均增长72%,自2007年以来连续3年申请量居全省第一,市辖三县连续2年进入全省专利申请量十强县,其中2009年位居全省前三强。在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专利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从2007年的24.8%增长到2009年的28.4%,分别高干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个和1.2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006件、2695件,年均增长96%,2009年专利授权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国际专利申请新增68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累计分别达11742件和5699件。驰名商标新增2件,比创建前增加一倍,达到4件;省著名商标新增46件,达到76件,年均增长20%;申请注册各类商标3100多件,新增“南陵大米”地理标志商标1件,填补了我市地理标志商标的空白。全国名牌新增5个,实现零的突破;省名牌新增23个,总数达到51个,年均增长30%;南陵凤丹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原产地保护,填补了我市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空白,软件著作权登记新增62件,比创建前增长了6.5倍。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取得了新突破。专利信息运用进一步拓展,专利检索在研究开发中的应用面进一步扩大。一批重大专利技术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两年多来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专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59.7亿元,实现利税26.46亿元。奇瑞公司2008年以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作价入股收益达15亿元,实现了中方以知识产权入股与欧美企业合资的历史性突破。

三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光伏产业、节能环保、生物药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以促进自主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提高企业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09年企业申请专利2961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67.6%,居全省第一位,比全国平均水平搞高22.7%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专利申请量为3010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68.5%。目前,我市拥有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7家、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30家。省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奇瑞公司,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申请量高居全国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第7位、民族品牌汽车制造企业第一位,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两年来,上海、江苏、辽宁、贵州、山东等省市100多家知名企业来奇瑞公司参观交流知识产权工作,奇瑞为推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去年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已申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009年该所申请专利突破百件,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1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3件,占总量的47%;累计专利授权量62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国防8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鑫龙电器、神剑新材料凭借自主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成功上市。

不断强化执法管理,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坚持把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系统执法队伍建设,拥有执法人员17名,配备执法车和相应硬件设施。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投诉电话,受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咨询、侵权举报投诉。市知识产权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集中开展了“雷雨”、“天网”专项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大型商场(店)20多个,检查食品、药品、小家电等商品1.5万多件,对200多件专利产品进行了核查,对10多件假冒专利和专利标注不规范商品作出撤柜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立案5件,结案3件,实现零的突破。市

工商部门2008年以来查处商标假冒及侵权案件160多件,没收侵权物品6800多件(套),有力保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利益。市文化(版权)等部门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深入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案件,努力建立打盗维权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整顿和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集中行动37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音像出版物批零单位等各类市场、门店46000多家,查办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60多次,取缔流动摊点、无证照经营单位60多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6万多盘(册),查缴非法印刷制品1.5万多册。

二是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公安、检察机关保持对制售假冒商品打击的高压态势,依法查处假冒名牌烟酒案4起、起诉7人;市中级法院依法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20件,约占全省法院审理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三分之一。

不断强化服务机制,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最具实力、全省评级最高的两家代理机构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北京、深圳、合肥等外地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来我市开展代理服务业务。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共有14家,服务人员达94人。建设了芜湖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专利信启、服务,已于中心建立服务节点的重点企业单位达9家。市知识产权局与安徽师范大学正在谋划共建芜湖市知识产权研究培训中心,努力构建知识产权研究和人才培训基地。

篇5:创建国家食品安示范城市宣传标语

1.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2.人人参与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

4.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xx文明城市内涵

5.全面落实“四个最严”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6.全面落实“四个最严”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7.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你我共创人人共享

8.共创食品药品安全共享安全食品药品

9.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你举报我奖励

10.群策群力共创食品安全共同参与齐筑和谐家园

11.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火墙” 撑起社会公众健康“保护伞”

12.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构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3.食品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安全食品你我共同的心愿

14.齐心协力抓食品药品安全真心实意保群众身体健康

15.安全食品关系千家万户食品安全你我共同关注

16.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

17.营造食品安全大环境呵护幸福健康小家庭

18.食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

19.关注饮食用药安全共享和谐健康生活

20.对症用药遵医嘱虚假广告莫轻信

21.是药就有三分毒过度滥用危害大

22.药品过期早处理服用伤身误病情

23.普及食品药品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4.民以食为天共筑安全网你我同参与行动在今天

2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6.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27.食品安全靠你靠我靠他健康生活为你为我为他

28.食品安全“城”载梦想监管治理“众”在行动

29.食药防假冒发现早举报请您拨打12331 30.共筑食品药品安全网共建幸福安康新xx 31.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助力xx“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32.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构筑“食安xx”新高地

3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打造群众满意“食安xx” 34.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5.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共建“食安xx”幸福家园

36.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守护广大群众“舌尖安全” 37.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38.食品关乎健康安全放飞梦想

39.食品安全同心示范创建同行 “食安xx”同享

40.凝聚示范创建正能量铸就“食安xx”新形象

41.中国梦xx情饮食安幸福盈

42.中国同梦食安同心监管同行

4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xx在行动

44.撸起袖子加油干誓创“食安xx”示范城

45.为“食安xx”点赞为“大湖名城”添彩

46.创“食安xx”新品牌展文明城市新形象

47.一点一滴汇聚你我之力一心一意创建“食安xx” 48.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全民行动共创“食安xx” 49.齐心协力铸“食安xx” 真心实意保“舌尖安全” 50.食品安全始于心示范创建践于行

51.向参与创建“食安xx”的“您”致敬

52.创建“食安xx” 您已身处其中我们一起行动

53.创建“食安xx” “亲”们的支持我们的期盼

54.创建“食安xx” 离不开“亲”们的鼎力支持

55.请您讲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xx故事” 56.讲好“食安xx”创建故事传播食品安全正能量

57.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讲好“食安xx”新故事

58.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交上群众满意“xx答卷” 59.为创建点赞为xx添彩为食安行动

篇6: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2015-09-21

按照《襄阳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规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结合全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实施期为2015—2017年。

一、工作目标

按照《襄阳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规划(2015-2017年)》中的创建目标,2015年3月,县(市)区(市级部门)、乡(县级部门)、村(企业)三级创建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部出台,创建工作 全面启动,创建机制初步建立,各项创建有序开展。2016年12月,创建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进行查漏补缺。

2017年6月,依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基本规范》、《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评办法》要求,开展创建工作自评,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改进和提升。

2017年12月,迎接国家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建设工作的综合考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襄阳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建设工作中的相关工作,陈启合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任务推进、宣传发动、资金保障、督查验收4个专项工作组。

任务推进组:由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进度开展创建工作,组织各阶段工作任务评估及验收。

宣传发动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制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宣传方案,明确宣传任务,在全市营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氛围。

资金保障组: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保障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所需各项资金,监督管理资金使用情况。

督查验收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按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工作进度,开展督查和验收工作。

三、创建步骤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1.市区及市直部门(2015年1月); 2.县(市)区及区直部门(2015年2月);

3.镇(办、区)、村(社区)、企业(2015年3月)。本阶段主要工作:

1.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制订出台创建规划、实施方案; 2.对创建任务进行全面分解,落实基层创建任务;

3.召开全市创建工作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4.研究制订2015创建工作计划;

5.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全民开展创建工作。

(二)任务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6年12月)

1、分县(市)区、分部门按照三年规划和计划推进创建工作。

根据创建规划、实施方案以及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计划,完善全市安全发展战略,将安全发展创建工作融入到全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深化创建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把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与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应急处置、提升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考核指标,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推进襄阳市形成安全保障型社会雏形,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时段开展创建评估和创建考核。每年6月,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及《襄阳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重点任务分解》(以下简称《任务分解》,见附件2)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评估要做到重点和全面兼顾,对总体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评估。每年12月,结合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一次考评。

(三)自评改进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基本规范》、《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评办法》要求,结合本市创建规划实施情况,对创建工作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持续改进。

(四)申报验收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2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汇总创建资料,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迎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考核验收。

四、重点任务

《规划》和《任务分解》确定了48项重点任务,涉及 15家行业部门。每项任务明确了牵头部门、成员单位、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各牵头部门要深入研究,详细编制具体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区域内行业和创建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逐步推进。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面保障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步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保证创建工作经费,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和工程圆满完成。

(二)加强考核,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各县(市)区创建工作组要定期对属地所辖单位开展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重点任务和工程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督查验收组按计划对各阶段、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三)强化沟通,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实行创建工作季报制度,每季度最后一周上报当季完成情况。各专项工作组应根据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召开联席会,及时总结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有特色的成功经验;不定期召开通报会,通报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批评及整改意见。

(四)广泛宣传,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责成专人负责信息工作,按时报送创建工作信息。借助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

1、襄阳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

2、襄阳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重点任务分解

附件1:

襄阳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

别必雄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

王兆民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丁亚琳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沈学军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 慧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忠运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启波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督察长 范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员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邓洪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冯雪恒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全新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章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文斌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劲松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肖

勇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葛秀全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李光河 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林芳立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毛洪波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市国企办主任 范景玉

市财政局局长,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郭发友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务员局)局长 许晓林

市城乡规划局(市测绘局)局长 杨国林

市统计局局长 罗学国

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丛玉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曾进生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乐一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黄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余

市林业局局长 邹洪波

市水利局局长 许昭南

市气象局局长

刘全新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郭

市工商局局长

赵新建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严

市商务局局长 李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

陶德慧

市旅游局(市民航办)局长(主任)李

市教育局局长

伍义兵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市园林管理局局长 陈启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朱新民

市民防办公室(市人防办、市地震局)主任(局长)李焕珍

市民政局局长 金崇保

市司法局局长 宫世成 市邮政局局长 孟正钢

市体育局局长

李保贵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吴传彪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王小平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主任

邓建明

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办总值班室)主任 姚 勇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 马一兵

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正职

附件2:

襄阳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重点任务分解

一、大力实施安全综合防控

(一)安全发展理念提升。

1.将安全生产知识教学课程纳入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校)常规教学内容,每期领导干部在职培训、村级干部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的安全知识课程均不少于2学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报告、履职情况综合评定,将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综合性评比表彰时,就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安监局)

2.依托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系统对各地、各部门实施安全生产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安监局)

(二)合理优化产业部局。清晰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化工园区(集聚区)建设,合理布局入园企业。(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经信委)

(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企四级网络监管平台,统一行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情况全掌握、过程全记录、责任全明晰、监管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四)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加油站(点)、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采石场(点)等非法行为突出领域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打非治违”责任,建立部门联合“打非治违”工作机制,保持对非法、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社会分担体系

1.全面深入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按规定提取、使用工伤预防费,初步建成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2.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冶金等高危行业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费率的杠杆激励作用,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六)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1.建设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2.实施水毁项目、防汛物资库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堰塘整治。(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建委、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扶贫办、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民政局,市供电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其他市防指成员单位)

二、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提升

(一)安全生产知识进课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等教育单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固定课程,进行全面安全教育。(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民防办(地震局)、市应急办)

(二)公众安全意识能力提升。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卫士”评选等大型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文艺创作、文艺演出与群众性文艺活动;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每年提供不少于18个小时的黄金时段安全公益宣传;村(居)级广播、远程教育等,每周播放一次安全专题内容;车站、街道、广场、商场、公园等较为开阔的场所应设置专门场地作为安全宣传使用,提高公众的避险意识和自救能力。(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文新局、襄阳日报社、湖北广电襄阳分公司)

(三)企业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设置系统的教育培训课程,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职业培训教育工作中;每年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少于16学时;依托农民工夜校,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创建安全发展型企业

(一)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凡需要安全生产许可的建设项目,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予以审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二)淘汰安全生产条件落后企业。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生产条件落后、生产方式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财政局)

(三)完善安全生产达标创建

1.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作为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督促企业建立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牵头单位:市安监局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对全市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促进全市建筑工程项目标准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市城建委)

(四)加强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本市企业安全诚信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建立与企业贷款、融资、招投标、保险等挂钩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名单。完成时限:2016年底。(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

四、创建安全发展型行业

(一)道路交通

1.加强交通安全设施配套及改造,在道路范围内的隐患路口增设交通设施、更新老化交通信号灯设施及补建交通设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安装物理隔离设施,使全市双向四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中间物理隔离设施设置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不断完善道路监控系统,增设道路监控设备,使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率达到100%。同时实现与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实时互联,在监测车辆违章行为的同时,遇有突发事件可整体规划救援路径,将损失降至最低。(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3.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包车客运车辆全部完成行驶记录仪或GPS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在中重型货运车辆侧面及后下部全部设置防护装置和车身反光标识。(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4.对全市危旧桥梁进行翻、改建,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5.加强客、货运输车辆管理,对货物运输车辆,特别是烟花爆竹、危险货物、燃气运输车辆,加大检查力度,从严整治超载、超限、超速等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二)煤矿。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工艺升级,适度保留煤矿企业,全面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大力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不断深化煤矿水害、火灾、瓦斯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煤矿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牵头单位:市安监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国土局)

(三)非煤矿山。加快非煤矿山企业整合及兼并重组,非煤矿山小型矿山所占比重低于90%;非煤矿山企业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安全管理水平;大力开展综合利用,绿化环境、恢复生态。(牵头单位:市安监局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

(四)危险化学品。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合理确定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优化园区的布局,实现园区一体化“三集中”管理(集中园区安全管理、集中重大危险源监控、集中消防、环保、应急救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 的非民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加油、气站除外)企业的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经信委、市工商局)

(五)烟花爆竹。严格执行烟花爆竹产业规划,加强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烟花爆竹经营安全许可,建立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流向登记、监管信息化系统,深化超量储存、运输及超规格、超品种礼花弹专项治理。(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消防(火灾)

1.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消防站建设,达到应建数80%以上,实现火灾事故的就近救援。(责任单位:市公安消防支队)

2.贯彻落实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医院、老年人福利机构、展览馆、交通枢纽、水上单位等9类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专项检查治理,加强日常安全检查,促进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消防安全标准化“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市公安消防支队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文新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

(七)油气管线。健全管道保护范围内施工作业联合审批制度,建立管道数据库。按照行政区域和部门职责,抓好本行政区域内输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城建委、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中国石油西气东输武汉管理处、中石油襄阳分公司、中石化襄阳分公司、中石化管道储运襄阳输油管理处)

(八)农业机械。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办证、检测及驾驶员考试发证工作。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新增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办证率、检修率及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农机办)

(九)特种设备

1.实施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原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大型游乐设施等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建立重大隐患治理与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特种设备抽查检查合格率达到100%,特种设备检验达标率达到100%,特种设备登记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质监局)2.针对电梯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情况、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维保工作开展情况、电梯远程监控安装及使用情况、电梯重点部位及重要功能安全状况、电梯专项维修基金及维保费用支出等情况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民用电梯使用安全。(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责任单位:市城建委、市房管局)

3.强化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监管,加强对充装单位监督检查,防止充装超期未检及报废气瓶。(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城建委、市消防支队)

4.对全市建筑工程起重机械进行定期检查,有效排除起重设备安全隐患,预防较大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市城建委)

(十)校车。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要求,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等教育单位的校车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成员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安监局)

(十一)工贸行业。以防范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为重点,全面加强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成员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创建安全示范社区、企业

(一)安全社区创建。将安全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前提,统筹规划城市社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城区住宅小区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将楼院公用设施安全检查、重点时段安全提示、家居安全教育纳入物业管理服务范围。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力争到2017年底,有20个左右的社区被命名为“湖北省安全社区”,有100个左右的社区被命名为“襄阳市安全社区”,使安全社区覆盖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

(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鼓励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每年至少2家单位获得省级以上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六、创建安全保障城区

(一)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治理。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健全完善城区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路灯、燃气、供热、通信等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搞好地下管线的隐患排查治理。(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责任单位:市城建委,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

(二)合理布局城区加油(气)站。(牵头单位:市规划局、市商务局)

(三)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责任单位:市民防办(地震局)、市国土局、市城建委、市民政局)

(四)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外迁。推进中心城区的专业市场转迁,解决专业市场不符合安全规范、无消防通道等重大火灾隐患。(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高新区、市消防支队、市城建委、市工商局、市城管局、市安监局)

(五)燃气管网隐患排查治理。对城区部分燃气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牵头单位:市城建委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燃气公司)

七、提升安全发展保障能力

(一)职业危害防控体系建设。

1.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检测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三同时”监管。(牵头单位:市安监局

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卫计委、各行业主管部门)2.建设业务范围覆盖各县(市)区的职业病防控中心,从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二)高危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并完善视频监控、远程监测、自动报警、智能识别等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全市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储存库等重点领域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三)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依托市安全生产科技教育中心、企业等社会优势资源,建立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职业卫生等专家库,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技研发、事故分析鉴定、检测检验、职业危害监测、安全评价、认证与咨询等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危险化学品、城市公共设施、高层建筑防火等行业(领域)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完成时限:2016年底。(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民防办)

(五)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管理)队伍建设;定期更新监管人员执法装备及检验检测设备;加大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力度,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培训。(牵头单位:市安委会办公室

篇7: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倡议书

万众共享食品安全创建成果

(XX区参加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XX区将我区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宣传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下简要汇报:

自去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以来,我区按照全市关于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主动作为,积极行动,特别是创食安城宣传工作方面,以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创建工作知晓率和支持率为核心任务,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将传统宣传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把握“广、深、新”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创城”效果,着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一、“广”泛开展“创城”政策宣传

(一)在重点时间段集中宣传

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12331主题宣传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发动全局力量在各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共悬挂宣传横幅120条,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块,并发放印有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字样的围裙5000个、创建宣传册1万册、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3万余份。

(二)在重点区域打造景观灯宣传

在城区主要道路路口、食品安全示范街安装宣传景观灯30余个,景观灯上镂空印有XX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志和创食安城宣传标语及“食品安全示范街”等字样。

二、“深”入推进“创城”宣传活动

(一)发动被监管对象参与“创城”工作

从全区大型超市和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实际出发,以提升改造为突破口,指导涉食单位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粘贴食品安全宣传图画、创城宣传标语,语音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食品安全宣传标语。统一制作《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式栏》,明确了涉食单位的工作制度、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巡查记录等内容,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二)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报道“创城”工作

今年以来,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共发布新闻报道2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报、中国食品网、河南食品网、河南经济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12篇,在XX日报、映象网、XX网、XX文明网等市级新闻媒体发表32篇,在XX网等县区级新闻媒体发表175篇。通过这些媒体加强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到我们的创建工作动态。

(三)推进“互联网+透明厨房”工程,打开社会监督的窗口

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升级版透明厨房,打开社会监督的窗口,将后厨操作呈现在老百姓手机屏幕上,倒逼餐饮服务单位自我提升。目前我区已有217家餐饮单位安装,后续将继续督导餐饮单位进行此项工作。

(四)持续发力,巩固“创城”成果

我区已购买50个立式宣传显示屏,安装在大中型以上餐饮单位,显示屏既是透明厨房展示窗口,也是创食安城宣传平台,目前已安装三十余个。

三、创“新”食安宣传模式,提升社会共治水平

(一)开展创食安城宣传健步走活动

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身着印有创食安城标语的统一服装,领队人员举着印有创食安城标语的彩旗,徒步绕行城区主要街道,在行进过程中高喊“全民参与,共创食品安全城市”的口号,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并邀请公众参与互动,成为富有地方特色、广受市民欢迎的食品安全宣传形式。

(二)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食品安全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1、“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在东方百合等大型小区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在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设置草地插牌等多种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食品安全法,使食品安全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2、“食品安全进学校”活动。一是让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活”起来。要求每个学校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悬挂在醒目位置,向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公示学校食品经营许可证、量化分级、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情况。二是让“食品安全从我做起”倡议书“动”起来。以“共创食品安全城市

共享XX舌尖安全”为主题,印制2万余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发放。三是让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实”起来。由区市场监管监局派出专业人员走进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让老师、学生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达到监管人员能讲、学生爱看、从业人员能做的效果。

(三)广泛发放宣传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一是将印制有创食安城字样的宣传围裙发给食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和群众。二是将印制有“全民参与,共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字样的宣传T恤衫发放给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三是指导美团、饿了么在外卖送餐员服装及送餐箱上统一印制宣传标语。

篇8: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探

自2009年3月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国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及《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和大力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试验田,一直以来肩负着勇于改革、率先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面对“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时代要求,面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发展需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但是广东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率先发展,建立有广东特色的、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和重大探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形成、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现状

充分掌握当前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进展,对于广东在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中发现差距和找准工作重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肩负着为我国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路径,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集聚、引领和辐射、示范作用的历史使命。根据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批复成立以来出台的主要政策文件,我们对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整理如表1所示。

2.2 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的进展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获准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以及支持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利,各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路径、出台相应的地方配套政策来推进试点的开展。尽管开展试点的内容大致相同,但由于设立的时间和自身条件的不同,目前各示范区试点进展的状况也不尽相同。

(1)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作为全国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北京中关村,不但形成了“1+6”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并且试点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作为核心“1”的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已正式开展工作,并初步实现便捷高效的政府一站式办公、一网式审批和全程办事代理制。二是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350多家单位申请参加试点,其中近50家市属单位股权激励方案已被批复通过。三是在税收优惠试点政策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中关村示范区试点税收政策,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京财税[2010]2948号),对国家出台的三个税收政策文件进行转发,并补充了具体管理办法和工作要求,在中关村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四是在深化科技金融试点方面,正在加紧建立在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基础上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五是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政策方面都已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2)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一年来,武汉东湖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政策环境方面,围绕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补贴补偿机制,实施高级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股权激励、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方面,制定出台了18个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在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方面,特别是“东湖版”的企业激励方案,不仅包括了“中关村版”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还增加了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两项内容。此外,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武汉东湖目前已形成了142家企业的新三板后备企业梯队,成立了总规模达200亿元的武汉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并开办了“武汉金融超市”。

(3)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1年3月才成立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正加快启动政策调研工作,针对存在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有关政策。目前已出台《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并积极扩大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加快批复命名一批市级高新园区(基地)。

3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

正确把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对于广东省进一步找准工作突破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试点布局广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3.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特征

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注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围绕这一注解,结合当前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一是科教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关村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等高端创新要素,是全国最大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也都是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是知识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武汉东湖集聚了各类高等院校42所、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张江集聚了上海大量科技创新资源,这里有7所211大学、各类科研院所100余家,还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34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规模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都是著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规模大。其中,2010年,北京中关村高技术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武汉东湖高新区实现总收入达2 918亿元,上海张江高技术产业总值达6 618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科技园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目前都处于向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的关键阶段。

三是区域增长极地位明显,示范带动的范围广、作用大。北京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一向是全国各地自主创新的标杆和学习榜样;武汉东湖被誉为“中国光谷”,其发展模式对我国中部地区、内陆城市以及长江沿线城市有极强的辐射示范作用;上海张江被誉为“上海硅谷”,其自主创新的模式和做法对长三角以及沿海、沿江地区的自主创新同样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

四是增长潜力巨大。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技术产业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但由于体制机制瓶颈的存在,致使浓厚的科教资源未能有效发挥、大量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和产业化,因此,对通过先行先试破解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体制问题具有强烈的需求,而一旦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有所突破,示范区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3.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方向

2011年4月,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工作联席会上明确指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建设都做了重要指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示范区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二是强调示范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三是强调要发挥示范区制度创新的作用;四是强调示范区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意图,揭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方向。未来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也必将在这四个方面着力。

4 推进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议

围绕国家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对照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我们对广东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如下建议:

(1)紧跟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方向。

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要明确试点什么、示范什么?中央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要将当前困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作为突破口,鼓励制度创新,大胆尝试,并制定了支持示范区进行股权激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支持创新企业的税收政策、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创新试点的政策框架,允许各示范区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子。如在股权激励试点上,武汉东湖的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就比中关村的探索范围更广。因此,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试点框架内,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试点内容,做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方案的设计。参照广东建设国家自主创综合试验区相关方案草案,结合广东的特色和优势,广东可在股权激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政府采购、财税政策改革、自主创新人才特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改革试点以及粤港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大先行先试的力度。

(2)选好承担载体,夯实基础。

从承载主体的一些共有特征来看,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而且科教资源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位置优越、辐射能力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广东只有广州、深圳两地的国家级高新区所拥有的基础和条件与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接近,也最适宜作为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承担主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广州高新区还是深圳高新区都存在科教资源相对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因此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先行先试的工作重点,破解发展中短板,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广东践行国务院自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承载能力和辐射示范能力,大幅提高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3)端正思想,加强统筹协调。

首先要明确,做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项工作,关键不在于更多的政策和资金,而在于思想和观念,能够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路径,突破各种体制机制瓶颈。其次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好目前的省部、省市协调机制,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广东创建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指导与协调。同时,做好统筹工作,对广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中条件更为优越和成熟的一个给予重点支持,毕竟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存在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可能性不大。

摘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以及对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建议,归纳,示范区

参考文献

[1]王际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进展情况[J].中国科技产业,2011(1):88-91

[2]胡绍山,余谦,邱丽辉.产学研结合:东湖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必由之路[J].科技创业月刊,2010(6):20-22

[3]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政策介绍[EB/OL].[2011-02-25]http://www.bjdch.gov.cn/n1569/n2458434/n2462161/9492352.html

[4]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首次工作联席会在武汉光谷召开[EB/OL].[2011-04-20]http://www.sh-hitech.gov.cn/structure/xwdt/gxqdtxx_33974_1.htm

[5]新华网.上海加快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纪实[EB/OL].[2011-03-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29/c_121245222.htm

上一篇:办公室卫生清洁流程及标准下一篇:励志篇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