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2024-05-07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精选9篇)

篇1: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有的地方还在滑坡。在你哦哪个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他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只有培养出具有新思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

农村乡镇文化站作为当地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功能。乡镇图书室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中直接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的前沿阵地。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已逐步得到解决。农民在丰衣足食之后,盼望着文化生活的提高。但与农村经济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地区由于农村文化阵地萎缩、设施简陋,经费匮乏,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精神生活单调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农村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极不适应。

1.资金匮乏。社区文化站的经费本来就不足,用于图书馆建设的费用就更少了。相当部分的社区图书馆只是在新建时有资金投入,以后极少甚至没有持续的经费支撑,造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只为应付检查才对外开放。

2.文献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藏书量小,二是品种少。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极少收藏,单就图书而言,内容也比较单一,大多是文学、生活常识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廉价的盗版书为数不少,图书陈旧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3.服务效能低。由于社区图书馆脱离公共图书馆体系,其管理和运作缺乏行业规范,管理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基本上只能承担普通的图书借还工作,因而目前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只停留在简单的图书借阅上。

4.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体制性障碍还依然存在。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的现行体制,不利于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固化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没有形成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合力。

三.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发展与对策

目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产品、农村文化供给不足,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低、质量不高,难以充分发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1.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由乡镇宣传部牵头,制定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要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增加投入。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勇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

3.建立多种办馆模式。乡镇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根据本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采用下几种办馆模式:

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二是社区办馆。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把图书馆直接交与社区管理,确保了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三是站办站管。购书经费和管理员的报酬由镇文化站负责,文化站对管理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

(二)规范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管理工作

1.制订文化站图书馆评估标准。根据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结合文化站图书馆的实际,制订出文化站图书馆评估条例;文化站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最基层图书馆,参与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评估定级,按照行业标准去要求、去规范文化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2.规范文献编目工作。文献编目欠规范影响到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科学性,造成管理的混乱。文献编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胜任。社区图书馆可采取委托中心馆统一编目的办法解决此难题,以保证文献编目的标准规范。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规范社区图书馆管理,要靠管理者去实现,故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关键所在。社区图书馆应实行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者才可上岗。制订相应的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条例,采取切实可性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将“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乡镇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乡镇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农村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农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

乡镇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而目前乡镇馆建有电子阅览室为数不多,因此,要引导和鼓励乡镇馆创办电子阅览室。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一是电子阅览室本身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乡镇馆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二是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

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三是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乡镇馆的购书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如文艺书、少儿书等,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充分利用,借阅量少的文献如科技型文献可以利用网络提供服务。由于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那些经费投入有困难的乡镇可采用政府与私人合作的方式,由私人投资硬件设备,通过适当收费或其它方式给予补偿。此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建电子阅览室、上网的乡镇,可以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采用非在线方式,由市馆针对农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四.小结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人”。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各级干部去组织和落实。因此必须在保证落实上想办法、定措施。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上出实招,较真劲,求实效,广大农民热切盼望的农村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就一定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2: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功能,是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传播基地。本文首先分析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立起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并发挥其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文化站图书室;现状;发展

乡镇文化站开办图书室是贴近基层农民,为其提供文化服务,构建文明窗口的重要手段。文化站图书室作为文化站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化站图书室的良性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特征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农村的信息交流站,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新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科学技术传播桥梁的角色,这是由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首先,公益性。公益性即文化站图书室中的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基于此,发展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公益性图书室作为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始终坚持为普通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导向。

其次,基本性。基本性是指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服务和满足的对象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最广泛和最普遍的需求。在图书室所有资源都是普遍享有的,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均等性。均等性是指所有的人,性别不分男女,年龄不分长幼,身份不分贵贱,职务不分高低,经济不分贫富,都可以平等地享有均等的服务,不存在差别化待遇。

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现状

目前,文化站图书室虽然总体状况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图书室发展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镇村干部对文化站图书室建设无法准确把握新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丰富内涵。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的认识偏差,认为图书室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是一项是“软任务”,没有一个硬性指标,而且它的作用也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于是没有把图书室的运作当作一件事来抓,在图书室建立以后,基本上就不闻不问了。因此图书室建设仍然“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长期存在。另外,农民读者也普遍认为看书只是消遣而已,因为没有多少实用的书,不能给自己实际的帮助,只是有时间或农闲时来看看,了解一下感兴趣的东西。

2.经费严重短缺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也没有明确规定运作经费来源或设立专项资金,致使图书室运作经费严重短缺。图书室建室以后,就没有再投入任何经费,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新书得不到补充,报刊、杂志订不上,没有专职管理员(基本是站长兼管),管理员无法接受业务培训,藏书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就很难吸引读者光顾,借阅人数少,管理员更是没心思管理„„这种恶性循环可想而知,结局将令人担忧。

3.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

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不但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而且连全职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没有,大部分图书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的,无法为读者的信息需求开展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严重地降低了文化站图书室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发展文化站图书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重视和加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把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站图书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员调配、资金投入、评先奖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切实把图书资料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等看待。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目标责任制,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和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青少年儿童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体制创新,多元化办室。经费紧缺已出现图书室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制约了图书室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壮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图书室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图书室的正常运行。不可否认的是,图书室的发展仅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模式上创新,多方入手,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在基础设施、购书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可以争取乡镇企业或学校的帮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可以与各类出版社联系,争取得到帮助;可与高校图书馆或社团联系,请求帮助组织募捐一些书籍或在管理方法上给图书室以帮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文化团队力量。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创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文明服务岗位,为乡镇图书管理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图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文化人才队伍总量和整体素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村级图书室是农民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的学堂,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阵地,是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要加大基层辅导,提升服务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实现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的总体目标,笔者坚信,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服务到位,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篇3: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一、长街镇的基本概况

长街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南部、三门湾北岸、宁海县最东部。地势背山面海, 地形平坦, 土质肥沃。镇域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 下辖4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总人口7万余人。2007年被列为省级中心镇, 并获得了省级生态镇、省体育强镇、省教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省群众文化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5亿元, 财政收入1.12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8980元。近几年来, 长街镇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镇综合文化站、镇图书馆、村落文化宫、农家书屋为依托, 不断推动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 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长街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长街镇目前有综合文化站1个、农民健身广场46个 (长街2个、宁东2个) 、影剧院4个 (长街、西岙、对岙洞、新城) 、镇级图书馆1个 (藏书量1.2万册以上) 、村落文化宫30个、全镇42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 (藏书量2000册以上)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42个, 实现了100%全覆盖。大力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9000户, 2011年底数字电视用户4000户, 电信宽带用户达到4500户。镇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全部免费开放。

长街镇名胜古迹众多。有千年古村——西岙村, 宋代古桥、宋代古墓、晋代古寺等;山头村的烽火台、西山殿、石塘庵等, 为明末抗清名将张苍水屯兵旧址;国家级矿山公园--伍山石窟、满山岛、香花山革命烈士陵园、岳井铭记碑等都是我镇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其中西岙村的3座南宋古桥于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乡镇群众生活日趋丰富

近年来, 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 长街镇的文化活动在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开展。村里德文艺爱好者除了平时自发组织开展广场舞等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 并且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参与各种文艺演出。自首届长街蛏子节举办以来, 村级文艺团队的民俗表演就是开幕式文艺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县级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比赛等更是少不了他们的参与。

3. 扶持培育群众文体队伍, 群众自我文化服务迅速发展

近两年来, 由于县政府、镇政府的重视扶持和群众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据统计, 目前长街镇每村都建有1支以上的群众文体队伍, 其中体育健身类包括广场舞、健身舞、太极拳、太极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10余项, 文化娱乐类包括各类民间演艺队、船灯队、马灯队、龙狮队、腰鼓队、秧歌队等。在42个行政村中尤以塘里、青珠、山头、大湖等村的文化氛围浓郁, 塘里村更是拥有自己的“文化大院”, 吹拉弹唱跳, 塘里村的村落文化宫内每晚都上演着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大戏”。长街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长街山歌、大湖马灯、西岙抬龙、山头灯人、城塘帐篷狮子、山头元宵祭祀品等为代表, 皆入选宁海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西岙抬龙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长街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文化经费投入有限

近些年, 国家对文化十分重视, 投入大量资金“送文化”“种文化”, 但相对于广大的农村百姓文化需求来说, 还需要政府持续、逐步提高文化经费投入, 使各级文化阵地得以正常、高效运转, 各类文化活动得以经常开展, 各种文化队伍得以维持、壮大。

2. 文化人员配备有限

镇综合文化站在编人员5名, 设兼职文化站长1名, 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宣传干事等, 另外4名文化编制人员皆在镇其他办公室任职, 文化站人员配备力量薄弱。另文化站无专业文化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村无专职文化管理员, 大多由村妇女主任或文书兼职, 无报酬, 阻碍了文化队伍网络的延伸。

四、加快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1. 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及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各级领导机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财政、人事、文化、宣传、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 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齐心协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各种文化资源利用率, 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

2.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投入

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运营、行政管理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补贴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将村文化管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或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 为他们发一定的报酬, 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 聘请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专长的人选到镇综合文化站工作, 以充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同时配齐、配强村级文化管理人员, 做好村级文化阵地管理、文化队伍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能,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以浙江省宁海县长街镇为例, 试析当前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对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手段, 努力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

篇4:关于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现状;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腾飞。实现这个愿望要靠我们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农业和农村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乡镇文化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站作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正在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设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广大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的文化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农村从事文化的人员也由少到多,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戏曲下乡、电影放映和劳动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新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也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大团结。当时我国的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教师被视为下九流,挨批挨斗,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处于瘫痪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的文化工作也重新走上正轨。乡镇文化站在这时开始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休闲娱乐、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乡镇和村级图书室也直接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一步步落实,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老百姓在丰衣足食的同时,也盼望着文化生活的再提高。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阵地萎缩,文化设施简陋和经费匮乏的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推动我国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关于乡镇文化站的几点思考

(一)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应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向全民化 网络化 品牌化方向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其报告中八次提到文化产业,国家第一次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这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十七大对文化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快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乡镇文化站应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做到农村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狠抓文化队伍和业余骨干队伍的建设,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并向全民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平台作用,为农民群众做好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我国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可以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现在我们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图书室和乡村大舞台,可有的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着力建设好乡镇文化站,就要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充分利用,使之不仅具有图书阅读文艺演出的作用,还要有科普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功能。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切实调动起乡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抓创新抓管理,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告别黄 赌 毒,走向多姿多彩

在乡镇文化站的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活跃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变农村文化形式单一的问题,把农民群众从“黄 赌 毒”等低俗的文化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广农村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求自己需求的信息,使农民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和文化富民。

(四)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我国乡镇基层的文化队伍,人员大多学历偏低,年龄老化,有艺术特长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尝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适当倾斜,吸引那些有才华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农民回归,杜绝文化人才的流失,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也可以利用乡镇文化站,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普或文艺培训班,创作一些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农村特色的好作品。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了,才会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篇5: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调研报告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正因为如此,他们即使抓也只是应付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去考虑问题。调查表明,在乡镇档案事业建设上缺人员、缺经费、缺库房、缺设备是普遍现象。大多数镇乡档案人员都是兼职。由于档案工作量大、事细,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意干。由于档案人员频繁变动,造成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2、基础设施差,室藏档案贫乏,存在着严重的短期行为。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从目前现状看,乡镇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一些乡镇收集的仅是些红头文件、上级文件,缺乏本乡镇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党委会议记录、党员干部名册、土地房产档案、山林档案、婚姻档案等等,造成室藏档案贫乏、材料不齐全。也有的乡镇片面地为追求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忽视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开发,最终使档案室花了在钱却成了摆设。很少有乡镇从农牧业、农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高

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档案工作。

3、体制不顺、组织不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我镇部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紊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乡镇分管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不少乡镇虽然建立了档案室,但档案工作流于形式,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档案室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流于形式,档案利用、库房管理、档案检查等没有按制度落实,甚至有档案室成为堆放杂物的仓库,造成档案的保管不安全。大多数镇乡虽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激发乡镇各部门和广大乡镇机关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乡镇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档案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一些乡镇领导疲于孤军作战,热衷于阶段性成果,一旦档案管理达到省级标准,就放松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一些乡镇的档案工作只注意治表不治本,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只搞突击性,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但收获甚少。

二、加强我镇档案事业建设的对策

(一)要着力构筑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1、健全机构、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乡镇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争工要明确,对档案工作思想上要有位臵,切实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乡镇党政办应是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各乡镇首先要加强综合档案的工作,并配备与档案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其次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小组,配备兼职档案员,并将档案管理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同时各乡镇要根据《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细则,使乡镇档案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轨道。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分阶段加以实施。

2、加强档案设施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影响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是搞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档案经费开支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乡镇财政确实有困难的,可暂缓或想办法争取财政补助,以保障乡镇档案工作正常运转。同时,乡镇根据

实际需要,对乡镇档案管理提出一个中长期规划,促使乡镇档案能真正服务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力争在近期内使全市乡镇档案管理达到省市级标准。

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档案事业组织网络。各乡镇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力争做到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各职能科室配备兼职档案员。同时专(兼)职档案员要接受档案业务培训,而且各乡镇要按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对专(兼)职档案人员加以督查和考核。乡镇档案事业应打破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特色档案的收集,以丰富乡镇档案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名人(知名人士、企业家等)档案的建档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以争取企业和社会个人对档案事业的支持,逐步使档案事业走上一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之路。

4、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宣传工作,使档案意识深入人心。各镇乡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街头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媒体,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法制观念。也可编写和发放《档案知识入户手册》、《档案利用效益汇编》等,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使群众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为各项农村工作的贯彻执行打好扎实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档案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等活动,以促使乡镇档案的长效管理、增强群众对档案是重要历史凭证和法律依据的认识。

篇6: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乡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是最基层的一级行政建制,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承担着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乡镇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乡镇干部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高低,能力好坏直接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态不稳定,主观能动性趋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靠着理念树立起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使少数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它的竞争性,诱发少数乡镇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行为,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的自主性,导致少数乡镇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同时,部分乡镇干部忙于事务、累于应酬、疏于学习,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宗旨观念淡化,不以‚公仆‛自律,而以‚父母官‛自居,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遇事推诿扯皮的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少;行动滞后的多,超前行动的少。

2、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权责不对称。

乡镇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 1 务比较多,乡镇干部经常是‚跑断腿,磨破嘴‛。凡事有考核,轻则受批评处罚,重则‚一票否决‛。众多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干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乡镇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权责极度的不对称,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乡镇干部在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3、思想观念陈旧,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有的干部认为进了机关门工作就安稳,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无精打采,对自己无要求,做天和尚撞天钟,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有的干部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只图享受不讲奉献,只比待遇不比贡献,总感到自己吃亏,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心态之中;有的干部组织观念淡薄,机关制度不遵守,工作无纪律自由散漫,影响了机关干部的整体形象。上述种种现象尽管只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体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严重损害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4、干部任用制度局限,人才资源没物尽所用。

‚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视野,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想方设法接近领导,变着法儿讨领导欢心,不把心思放在为民服务上。但偏偏就是这些人入了领导的法眼、得到了重用,真应了那句‚做的不如‘讲’的,‘讲’的不如‘跑’的‛,寒了老实做事人的心呀。

5、基层干部待遇差,缺乏安心工作的环境。

前段时间有人在网络平台了发起了一个调查:‚2012年湖南省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028元,月平均工资3336元,你拖后腿了吗?”试问下,我市乡镇干部那位同志的年工资 2 达到了4万元。可以这么说,90%的乡镇干部年工资不到3万元(基本工资+津补贴)。连平均工资的75%还不到,在物价高、房价高、子女教育成本高这三高的重压下,有多少干部可以堪此重负?

二、加强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有关问题和原因,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根除,以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最大的效用,本人粗浅地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建立完善机制入手,以制选人、以制管人、以制律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建立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从而使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使优秀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促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

2、建立激励机制。要激活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乡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3 更加务实工作。

3、建立退出机制。‚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目前干部任用中的一个难题。要在重视思想观念上引导和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建立退出机制,能让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干部自觉做好自身建设。

4、完善监督机制。对乡镇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从转变和规范干部的思想意识、行为作风、道德品质着手,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培育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乡镇干部。

1、乡镇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能和领导能力。基层干部必须清醒头脑转变观念,一是要有一种危机感,一种紧迫感,更要有一种责任感,树立起‚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新观念;树立起不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干部,不做‚坐井观天、偏于一隅‛的干部,不做‚自我陶醉、夜郎自大‛的干部,要做头脑清醒,充满激情,敢作敢为勇于争先的干部。二是要学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实 4 践证明,不学必无术,但学而不用或学而无用,同样也发挥不了作用,收不到效果。因而,乡镇干部不仅要自觉养成勤于学、敏于思、善于用的习惯,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把学习与调研、决策统一起来,避免不学习借鉴别人的创新成果,仅凭自已既得经验剪裁一切的不可取做法。对此,每位基层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积极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整体工作素质。

2、振奋精神工作上要求真、求深、求实。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振作的精神状态积极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一是要求真,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情,对事业要用真心,对工作要付出真劲。乡镇干部常年同农民打交道,农民看我们党和政府,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来评价的。乡镇干部群众观念强,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遇事同群众商量,干部形象就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就高;反之,就会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要求深,牢固树立‚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的观念。在深入上下功夫,了解群众在想些什么、盼什么,希望什么、反对什么,从而确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谋群众之所求,急群众之所虑,解群众之所难。三是要求实,就是把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上。重调查研究之风,善于发现和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精心指导,过细工作,掌握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

3、改变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一是形象上自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腐蚀我们的乡镇干部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面对这场新的考验,作为乡镇干部一定要提高警觉性,对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严以律已,淡泊名利,自警自重,管住身边的人和事。二是思想上自省,乡镇干部要特别强调‚慎独‛和‚自省‛,经常检查自已有哪些失误和不足,认真地通过严格自律加强自我修养。要强化宗旨观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重德行,施德政,善德治。自已有了缺点、毛病、错误,不应遮遮掩掩,而要勇于自我解剖,正视问题,自觉地把它克服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这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这种严于律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三是纪律上自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滋长起来,这是很多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乡镇干部来说,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要正确理解党的富民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富裕起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今中外经验教训都告诫我们:艰苦奋斗事必成;贪图享乐毁前程。因此,我们始终要把自已的行为臵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四是工作上自励,要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干部。加强学习是形势所迫、时代所需,是竞争所迫、任务所需,是差距所迫、自身所需,乡镇干部要切实增加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成为一名思考型干部。要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6 努力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提高开放思维的能力,以综观天下大势的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成为一名创新型干部。要在观念上大胆创新,切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努力成为一名民主型干部。要懂民主,用民主,管民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从良好的用人导向,改善工作环境入手,营造一个公开、公正、舒适的工作氛围。

1、遵循原则,优胜劣汰,精心调配领导班子。始终坚持‚重德才、看实绩、凭公论‛的原则,在班子和干部调配时,既充分考虑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又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气质、文化专业的合理搭配,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一是扩大基层群众参与推荐面。二是严把考察关。三是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四是坚持末位淘汰、优秀进位的原则。

2、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5月8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改革要重用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弃用那些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驼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通过完善干部正常更替机制、加大违纪干部惩处力度、对‚无为‛干部进行问责等途径,疏通‚出口‛,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3、不断完善干部任用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一套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任务、7 具体目标、奖惩标准,科学考核乡镇干部政绩,并正确运用考核成果,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使用,形成‚能者上、庸者让、优者进、差者退‛的进退机制,吐故纳新,始终保持乡镇基层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篇7: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现状与思考

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市纪委监察局深入乡(镇)、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村便民代办点运行情况展开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反映,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成立方便了群众办事,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但在工作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究与思考。

一、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的运行现状

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的成立,解决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事情难办”的问题,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在群众中树立了亲民、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一)创新办公模式,方便了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融多个部门一站式办公,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要到服务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群众办事成本。

(二)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效率。便民服务中心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柜台式的敞开服务使前来办事的群众享受的服务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现在“我为你服务”,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已在中心成为自觉行动。

(三)实行阳光操作,增强了透明公正。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公开、透明的告知制度,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章等,全面公开,实行阳光 1

作业,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保障行政行为与行政服务公开、规范与合法。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办事流程。增强了内部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中心对全部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限时办结,切实减化办事程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四)规范办事流程,预防了腐败滋生。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使乡镇一级的行政审批从内部走到前台,各项工作更为规范透明。中心的职能是管理、协调、服务、监督,尤其是监督方面,可以整合纪检监察,财政监督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使监督工作更具实效。“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有效杜绝“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并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把各办事事项臵于群众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预防、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五)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了干群关系。长期以来,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少数单位存在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群众意见很大,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组建以来,镇、村干部集体唱响“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主旋律,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站所各自为阵、唯我独办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

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代办点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固定,运作难,一是职权不明。便民服务中心没有固定的牌子,在运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如各部门的公章均分别保存于各部门领导与主任的手中,办事还要“两头跑”,一旦他们外出或出差就只能搁臵,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二是保障不力。一是没有固定经费投入。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经费很难得到保障,中心建设只能是“量入为出”,主要看乡镇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而造成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发展水平

极不平衡。部分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便民代办点建设有难度,便民代办支出更无保障,这是村民代办点发展的“瓶颈”,也是代办人员积极性不高根本原因。在部分偏远村,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代办员缺乏积极性,出现“代办”成为“带办”或“待办” 现象。

(二)人员责权不明晰,管理难。一是选人难,以现行的工作机制,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是由各业务部门推选组成,各部门考虑自身工作开展,一般不愿派驻业务骨干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从而造成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够。二是管理难,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为双重领导,受考核机制制约,工作人员都原部门考核评先,工作人员主观上存在本部门工作为“正业”,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是“副业”的思想,客观上也因要兼顾部门其它工作等原因,导致到岗不及时,甚至缺岗,给群众带来不便。

(三)部门授权不到位,操作难。一是窗口进驻难。

1、工作条件限制,不方便进驻。如派出所、国税、地税等,因为业务全部与上级联网,又有保密要求;计生服务站涉及B超等器械检查等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进驻。

2、工作性质限制,无法进驻。如土管所、农林办等都涉及实地勘查,无法在中心服务,中心窗口形同虚设,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进驻。二是具体操作难。由于有些部门尽管进驻了服务中心,但仍然习惯于老办法运作,有些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或图自己办事方便,授权不到位,导致“双关审批”,行政服务窗口成了“咨询窗口”,办事效率低下。

(四)责任主体不明确,指导难。由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多部门入驻办公,在业务指导与监管方面方面存在多部门共同管理,但缺乏一个具体的管理责任主体,存在“多头管理”和“多头缺管”并存的尴尬局面。

三、几点思考

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代办点,贵在为民、重在便民、实在利民,要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就必须把服务中心打造成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服务的便民、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府服务平台。让群众走最少的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用最少的成本,心情舒畅地办好自己要办、想办的事情。

(一)整合有效资源,将便民服务中心纳入乡镇编制。加强领导,将便民服务中心明确作为乡镇副科级常设机构编制纳入管理,从而根本上摈弃 “临时论”、“摆设论”等错误观念,增加财政经费投入,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完善中心服务项目,健全中心服务体系,从形式到内容上使便民服务中心成为一个工作实体、责任主体,代表乡镇本级政府工作服务型窗口。

(二)加强纵向指导。切实改变多头管理而“多头缺管”的局面。落实责任管理主体,切实改变当前多头管理而又“多头缺管”的局面。虽然市行政服务中心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存在许多不同,但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在事项运转、业务协调、中心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共性,都是办理具体行政项目,应具备指导和管理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与能力。

(三)规范窗口设置,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配置。无论新建或改造中心办事大厅,选址应在临街道近政府,统一建成柜台式、窗口式、敞开式的办事大厅,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可减少工作人员办事环节,还便于各职能部门随时取得联系及业务单位对中心工作指导、协调与督查。从满足群众要求出发,强化便民服务意识,坚持“应进则进”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设臵服务窗口。结合本地特点,在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政策咨询等方面开展新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延伸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

(四)完善部门授权,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协调解决行政权

力下放、办事业务骨干不足等问题,乡镇政府及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从行政权力下放、行政行为流程规范、站所干部派驻、业务培训、工作指导,资金帮扶等多个方面,共同为中心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把便民服务中心办成有地位、有权威、有作为的阳光政务超市。

(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代办代理服务,为基层群众代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申办的事项。围绕“为民、便民、利民”这个核心,按照“简捷、协调、高效”的原则,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手段、完善分类办理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服务。二是延伸服务触角。在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基础上,规范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工作人员手机号码。要加大代办点工作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偏远村级代办点工作经费的投入,要保障代办工作人员代办支出,如误工费、交通费等,提高村级代办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创新服务手段。在便民服务中心定岗定员定时上班的基础上,开展电话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无论是否进驻中心服务项目,无论是否上班时间,都能为群众前提供优质服务。

篇8: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苍南县总人口120万人, 现有10个中心镇和2个少数民族乡, 下设有87个社区, 776个行政村。今年, 我县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要求, 创建了龙港 (省级) 、金乡 (省级) 、灵溪 (市级) 、矾山 (市级) 和宜山 (市级) 等五个中心镇图书馆。

1. 设施情况

2. 基本做法

这五个中心镇的图书馆是属于苍南县图书馆中心镇的图书分馆, 具体由当地政府负责创建, 业务由县文广新局和县图书馆负责指导。按照省、市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精神, 验收合格后, 省级的乡镇图书馆省财政给予经费补助45万元, 市级的乡镇图书馆市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10万元、县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10万元。这五个中心镇图书馆通过四个月的共同努力, 都于2012年11月份前建成投入使用, 馆内均设阅览室、外借室、电子阅览室等综合性的服务功能, 制定了管理制度牌, 采用电脑扫描软件登记借阅, 并在全市实行图书通借通还。

3. 存在问题

(1) 经费投入不足。图书馆是免费服务的, 虽然在创建验收合格后, 上级给予资金补助, 但后续维持还需很多资金。据统计, 每个图书馆每年正常运转经费至少需10万元 (购书除外) , 而现在当地财政十分困难, 镇政府很难顾及这方面的经费, 长期下去, 受经济约束, 活动难以坚持。

(2) 工作机制不活。图书馆是当地政府负责创建, 人员、财物等都是当地政府负责管理, 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只是在业务上指导。这五个中心镇图书馆馆长一般都不是文化站站长兼任, 因体制的原因, 文化干部日常所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交给的任务, 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 从而制约工作的开展。

(3) 服务能力不强。图书馆管理员都是临时招聘人员, 没有经过正规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匆匆上岗, 服务水平不高。

二、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 笔者认为真正要做好乡镇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好作用, 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概括为“四个加强”。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各乡镇要把图书馆建设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 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县文广新局、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加强对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指导、监督、考核, 制订出台乡镇图书馆考核办法, 同时将乡镇图书馆工作考核业绩纳入文化站站长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 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年终由县政府予以表彰,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乡镇图书馆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投入, 确保运行

县财政设立乡镇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图书馆设施建设、购置藏书, 开展活动。要创新政府投入方式, 适应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切实提高资金投入效应。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切实解决乡镇图书馆开放运行费用, 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文化经费,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工资待遇, 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是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切实提高图书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更好为读者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爱岗敬业、刻苦努力, 切实干好本职工作。县级以上的图书馆内部要建立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机构, 担负起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责任和图书事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工作任务。

4. 加强创新, 优化服务

篇9:有关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站;图书室;服务功能;探索研究

图书室是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当前看,各乡镇文化站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从活动场所到站点功能,从活动形式到活动内容,从经费来源到设施投入,使部分乡镇文化站陷于困境,图书室只是一个挂牌的“空壳”,图书室建设逐渐走向萎缩。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本文主要的探讨问题。

一、图书室现状问题分析

站所体制改革后,乡镇财力不足,经费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保障。可以看到:虽然各地都相继挂起了“图书室”的牌子,但由于投入的财力不足、管理措施的不到位、经费上的难以保障以及人员的配备等问题,使得许多乡镇文化站的图书室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有的文化站图书室只是挂个牌子,实际上图书存量不及;有的文化站有图书室,却经常找不到管理员;有的没有固定站址,还寄于他人篱下;更有甚的是原有的图书大量流失、或者原场地被挪为他用。这些现象的共性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为:

(1)是领导重视不够。可以看到“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普通存在,一些领导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上,致使农村文化建设列入不了发展规划,资金上得不到有效支持,原有投入的文化资产相继流失。

(2)是管理队伍不稳。乡镇文化站图书管理人员,都来自于流水型的闲职人员,再加上福利少没补助,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致使管理队伍长期以来不稳定。频繁地更换管理人员,势必会导致管理上的涣散,慢慢的就会失去图书室提供文化信息的功能,呈现出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3)是功能日趋弱化。简陋的文化设施,使图书室成了名不符实的“空壳”,在农民的心目中渐渐失去了依赖和吸引力。设施的管理与投资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致使文化站的图书室功能逐渐弱化。尽管如此,但还是有很多文化站管理人员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增加图书,积极增加流动图书项目,努力开展图书服务工作。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也随着乡镇的发展而艰难地成长着。

二、图书室服务功能探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所谓的乡风文明,其实质就是整体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新型的农民素养为目标,倡导农民读好书、长技能、学文化,不断丰富农民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再塑农村的新风貌。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带来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时代,农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的意识正逐年增长,参与活动文体活动也成为农民精神领域的一种时尚。因此,在这个潮流中,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相互融合、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互渗透,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如何结合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实际,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契机,巩固和发展图书室建设,是摆在每位乡镇文化工作者面前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大家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其实质不仅仅是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还是解决社会整体文化的进步问题。农业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农民是否能够很快致富,其首要条件是农民对科技文化的学习与掌握的程度高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乡镇科技、文化、信息的重要收集和传播阵地,是农民获取科技信息、交流致富经验、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图书室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从图书室的服务功能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图书室为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稳定当地社会秩序具有着重要意义,为促进农业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图书室建设工作建议

加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策出力,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整体推进,塑造新农村的新风貌。要开辟多种渠道,推进文明村镇的文化阵地建设。如创建文化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文化大院、党员示范图书室等,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全新的农村风貌。

(2)提高素养,打造一支强有力队伍。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重点解决好图书室管理人员的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要坚持标准,择优录用,保证稳定。要纳入议事日程,强化队伍管理,培养和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称职敬业、踏实求真的图书管理员队伍,通过有效的机制保障,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要大力扶持和培养具有一定技艺、热心文化事业的农民艺人,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以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3)深入市场,了解农民文化的需求。要积极深入到农民中间,广交朋友,为他们积极地提供生产科技信息,努力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文化服务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农民在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予以政策性扶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多元化投入,创办文化实体。实践证明:只有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办法来发展文化事业,才能使文化市场更活跃,文化资源更丰富,才能确保农村的文化事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强化对乡镇文化站的图书室建设,就是对农村发展的智力投入;让广大农民都能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素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图书室建设,无论是当前或者今后,都将是一件十分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潘育平.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问题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2]郑金侠.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上一篇: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卷下一篇: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