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时间歌词

2024-04-17

输给时间歌词(通用7篇)

篇1:输给时间歌词

输给时间歌词

女:

记得初次见面那个夏天

那时微妙的情节

你问我

借你一张笑脸

雨天就走远

对白:

老师:这节课跟大家讲的是平行线及平行公里,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

夏后:报告老师,我......迟到了。

老师:第一节上课你就迟到?有位置么?

夏后:我......

老师:算了,小贱同学那边有个位置,你去那边坐吧。

夏后:谢谢老师。

男:

初见你的那年温暖的情节

当时我涨红了脸

是你突然

坐到我左手边

一晃就三年

女:

经历过最撕心的甜

也憧憬过永远

当我学着渐渐妥协

合:

爱情却沦陷

紧跟着抱歉

男:

说舍不得

铁了心去追寻

闯入回忆

合:

却发现那个时间

那个地点

只为曾经撰写

女:

你的双眼

不确定的焦点

爱脱了线

合:

才懂得何种妥协

各种抱歉

始终仍输给了时间

对白:

小贱:三年了,谢谢你。

夏后:谢?谢我什么?

小贱:谢谢你,让我真正的爱过。

夏后:我们....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回到从前?

小贱:我们.....我.....

女:

经历过最撕心的甜

也憧憬过永远

当我学着渐渐妥协

合:

爱情却沦陷

紧跟着抱歉

男:

说舍不得

铁了心去追寻

闯入回忆

合:

却发现那个时间

那个地点

只为曾经撰写

女:

你的`双眼

不确定的焦点

爱脱了线

合:

才懂得何种妥协

各种抱歉

始终仍输给了

男:越走越望不到边

女:期盼有你出现

男:越清醒越在深渊

合:剪不断理还乱忘不掉心还跳的残缺。

男:

说舍不得

铁了心去追寻

闯入回忆

合:

却发现那个时间

那个地点

只为曾经撰写

女:

你的双眼

不确定的焦点

爱脱了线

合:

才懂得何种妥协

各种抱歉

始终仍输给了时间

篇2:输给时间歌词

那天天气有点冷,但是比以前稍微暖和了一些,冷风也慢慢变得和缓了。站在我前面十几米的同学轻轻一跳,出现在空中。她一次接住并击出一个好球。时间固定在那一秒。我的视线扫过十几米厚的空气,她的脸微微上扬。我想她很高兴能接住我的球。

球被她打中的那一瞬间,我听到了羽毛球和球拍摩擦产生的强大声响。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我知道球要掉下来了。它在我右边前方几米处。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站在旁边一米左右等着它掉下来,不乐意捡球。

而我就像一只饥饿的老虎,冲过去抢球拍,朝球要掉下来的方向飞奔。我慢了一点。此刻,球已经离我不远了。我很快抓住了高度的机会。和对手一样,我微微弯曲手肘,试图面对球拍。那一瞬间球对球拍的反作用力让我感觉自己打中了羽毛球,球转过身在我面前飞了几十米,还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与此同时,我听到周围的人有点说,有点笑。

是的,不要输给时间,同样的时间,结果会有不同的方式。如果球和你的距离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有两种选择:要么果断放弃,要么抢着跟时间打,也许接住它,或者你传球,但后者还有几分希望。

我们常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我们带着几个希望放弃的还是一定会有希望的?无数个这样的答案,当我回首走过的路,一定会下来。

真的是因为时间太短吗?这个问题问几遍,你的内心是无力而坚定的,时间的原因不是原因。所以,当你确定并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技术上没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因为时间紧迫而放弃每一个目标。只要你珍惜和抓住时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要因为时间而失去任何东西。

时间带走了太多的东西。现在她站在离我十几米的地方就要和我分开了,感情不会输给时间。

篇3:输给时间,赢得历史

蒋经国生命最后几年是在紧迫地与时间赛跑,他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国民党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解冻……他在奋力冲刺中死去,输给了时间,但却赢得了历史。

1988年1月13日晚19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大陆观众注意到,《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罕见地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表情凝重。他播报的第一条新闻是,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当时的大陆观众不知道,蒋经国生命最后阶段开启的民主化大门,使台湾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将使台湾成为他们日常最关注的新闻焦点。

20年后的今天,在台湾,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2240万人口的台湾,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的凭吊者,每年在100万人次左右。蒋经国执政时期,被认为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时代。

很难找到第二个独裁者获得如此评价。

民主时代的独夫

蒋经国与一般独裁者的巨大差别,其实是专制政权第一代独裁者与第二代独裁者的差别。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恰好体现出第一代独裁者和第二代独裁者的典型特征。

老蒋保持的是传统帝王领袖作风和派头:从不轻易与人握手,非自家厨师的饮食不吃,矜持、刻板、严肃,能不与民同乐则绝不与民同乐,在公众面前,处处要显示出不凡的领袖气势与风度。

蒋经国则完全是一套亲民领袖的作风。可以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永远与民同乐,低调、朴素,吃穿随意,让人认为他是人民一分子。

蒋介石败退大陆后总结最沉痛的教训之一竟然是:杀人太少。

而蒋经国的个人经历则让其认为,政权的稳固首先在民生。

早年在苏俄极端艰苦环境的磨砺,使蒋经国拥有超人的吃苦精神。1950年代台湾修筑中部横贯公路时,参与工地建设的蒋经国与筑路“荣民”同甘苦。渴了,与工人一样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或直接用炊具打水喝;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啃。其不避险阻更非常人可为:他在架在绝壁上的竹梯上爬上爬下,乘坐绳索加箩筐的简易缆车来来往往。

蒋经国在年逾六旬接班后,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向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这种亲民秀绝非一般政治人物可以做到。即便对蒋氏父子恨之入骨的李敖亦做过统计,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为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他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慰问。

日后,台湾政治人物竞选前的“全省走透透”,就始自蒋经国。一个独裁者,竟无意中成了日后民主社会政治人物争相效仿的榜样。甚至蒋经国习惯穿着的一身夹克,也成为今日台湾政治人物体察民间疾苦的标准装束。

蒋经国的“十大建设”被认为对台湾起飞居功至伟,这种宏大规划亦为后来者模仿。有俞国华的十四大建设,郝柏村的六年国建,民进党执政后游锡堃的新十大建设。

蒋经国在“十大建设”时有句话曾令后人动容:“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但蒋的“十大建设”带有鲜明苏联计划经济色彩。他在回忆录中即表达过对苏联那些令人印象深刻工程的追慕。熟悉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观感,因为这类献礼和形象工程,往往不计代价成本和收益,而首长意志往往缺乏科学决策。

蒋经国的“十大建设”亦未能幸免。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宣布宏伟计划时,“财政部长”李国鼎竟一无所知,但事后必须无条件四处筹款。事后证明,电气铁路工程完全就是一大败笔。但专制政府,任何政府成就都有宣传机器无条件造势,而民主时代,媒体只盯着政府是否犯错。所以,台湾历史只记得“十大建设”。

人们很容易记得专制时代的温情,却忘记当时专制时代为何无法延续。

蒋经国主政时代,台湾全社会在经济、民生等诸多方面持续取得长足进步,对社会的强力控制也在逐渐减弱,但全社会不满之情反而日益滋生。

到了蒋经国生命最后几年,台湾形势渐成一场变革与危机的赛跑,但他的生命猝然终止,他输给了时光。

接力棒到了李登辉手里,经过李登辉早期阶段后,蒋经国的历史任务才告完成。

两个康奈尔的博士

蒋经国的突然去世,将李登辉意外地推到了历史前台。

无论今天人们如何看待李登辉,李登辉在被蒋经国看中时,是个完全无意政治、醉心于学问的学者。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的博士论文《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有人称,如果不是蒋经国,也许台湾又多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1971年,李登辉被蒋经国看中时,他甚至连国民党员都不是。

突然扰乱李登辉学者人生轨迹的,是另一位康奈尔大学博士,此人突然的人生变轨,把李登辉的人生一头撞向了政治。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位康奈尔博士,最终殊途同归,成为同一政治目标的不同角色扮演者。

1970年4月24日,美国当地时间中午12时10分,正在美国访问的蒋经国在严密护送下抵达纽约广场大酒店,在这里等着他的是远东美国协会的一场午宴和酒店外几十个举着横幅的台独分子——对这类稀稀拉拉的抗议,见惯了世面的蒋经国早不以为意。

当他在护卫人员簇拥下走近酒店正门时,突然一人从侧边的大理石柱后闪出,朝蒋经国一行大扔传单。此人刚被制止,人群中又冲出一风衣男子,在蒋经国身后不足10米处拔出手枪,大叫“为台湾人报血债冤仇!”紧挨刺客的美国警察闪电般托起其手腕,子弹偏高射入墙壁,刺客未及开第二枪,就与同伙被一起制服。

开枪者被当地警方连打带推地塞进汽车前,响亮地大呼一声:“Let me stand like a man!”。风衣刺客是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的博士生黄文雄。

平时腼腆温和的黄文雄的突然爆发,虽然令过去熟悉他的人震惊,但黄文雄仇恨大陆人却人人皆知。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公务员就在白色恐怖中入狱。出国留学后,黄迅速成为“台独联盟”成员。

蒋经国这顿难忘的午餐还未吃完,蜂拥而至的美国记者就请蒋经国发表遇袭感言,蒋经国神态从容镇定:“这些怀有异见的人,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向我陈述,我一定接见。至于这两个被逮捕的无知青年,我希望美国把他们释放。”

美国人的法律成就了蒋经国的仁慈,两个被捕者不久就分别以10万美元和9万美元被保释。

第二天,接到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罗杰斯的歉意时,蒋经国表现得非常轻松:“昨天事情发生之当时,我并未受惊,事后我第一个关心的事则为有没有人因我的来访,而被这一‘意外事件’受到误伤,在知道没有人受到误伤之后,我就如释重负了。一天之后,如不是总统先生和国务卿先生提起,我几乎都已忘了这一‘意外事件’了。”

不过,4·24枪击事件的巨大刺激令蒋经国终身难忘,这是他平生最危险的遭遇。很长时间后,蒋经国还会对周围的亲随自言自语地说:“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

是啊,自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经过20年努力,台湾迅速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人民生活水准随着经济发展有了巨大提高,而这一巨大成就并未伴随剧烈的贫富分化。固然台湾本省人外省人有深刻心理裂痕,但在威权治下并未有明显显现,台湾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竟然到了非要置他死地而后快的地步。

但凡独裁者,哪怕开明如蒋经国,都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正如张国荣在《红色恋人》中的那句台词:“他只能听得见枪声。”

4·24枪击事件是台湾政治史上一个分水岭。蒋经国听懂了台湾本省人的声音。

蒋经国自此没有再离开过台湾一步。他开始迅速提拔和任用一批台湾本土的精英人士,台大教授兼“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的李登辉此时进入蒋经国视野。

1972年,李登辉成了“行政院”政务委员,这是个一贯安排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的位置,而李登辉只有一年党龄。此后,党内新同志李登辉成了蒋经国四处下乡调研时必不可少的陪同。

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宣誓就职“总统”。20天后,李登辉就被任命为台北“市长”。3年后,李登辉又成为台湾“省长”。谁都看得出来,高大、风度翩翩的李登辉是蒋经国刻意栽培对象。

而无意中成了校友登上“总统”大位推手的黄文雄,保释后一直流亡。1996年,黄返回台湾,1998年1月,出任“台湾人权促进会”会长。

不过,他为大陆人所熟知的,是他一本接一本在日本出版的诋毁中国的书籍,大陆人以为这些书名耸动的作品是日本人写的,而日本人则以为,高产的黄文雄是个“中国人”,而黄文雄在其他所有场合一直自称是“台湾人”。

一个不幸的独裁者

尽管蒋经国曾声称,流着蒋家血的人不再会成为台湾政治领袖人物。临死前,他亦强调,蒋家后人不得投身政治。但是,他对二儿子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

1976年,口碑不佳,但还算可造之材的蒋孝武进入情治部门,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几年后,蒋孝武有了党务、军情、宣传等部门工作经验的完美履历。在1984年10月15日的江南命案发生前,台湾各界认为,蒋经国要蒋孝武接班的意图非常明显。

极受蒋经国器重的李登辉,此时其实一直是个光杆司令,并无半点自己的团队。这点,甚至到蒋经国突然去世,他依“宪法”接替蒋经国之后才开始改变。

江南命案彻底打碎了蒋经国可能的政治安排。美国公民江南横死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并对新闻界披露:此系台湾情治人员所为,蒋孝武难逃干系。全世界舆论立即指向蒋经国父子。

自1971年开始被国际社会纷纷抛弃的国民党政府,此时已无法承受捂盖子的代价,蒋经国迅速抛出了“情报局长”汪希苓等人,并承认情治部门涉入此案,但舆论依旧不依不饶,于是,蒋孝武被外放新加坡,交给老朋友李光耀看管。

蒋经国是同时代中最不幸的独裁者。

国民党政权之于台湾本土人,始终被视为外来政权,2·28事件的惨痛经历和长期白色恐怖更加深了这种隔阂。现代社会,还不曾有过一个被人数上占优势的本地人视为外来政权的独裁政府,能稳定延续的。

早年,雷震等外省籍知识分子要求民主很快能被平定,但1970年代的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因直接体现为本省人与外省人政权之间冲突,一爆发就显示出其巨大力量。以中坜事件为例,事后查明,冲击军警和党政机关的百姓,其实可算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但它背后却是本省人对外来政权的深刻不信任。

与族群裂痕相伴的另一巨大尴尬是,国民党政府宣称“中华民国”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然而,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证明,反攻大陆已绝无可能。到了1970年代,国际社会抛弃了“中华民国”,这个“亚细亚的孤儿”名不正言不顺,日益陷入自欺欺人的窘境。

对维系蒋氏独裁统治极为不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台湾经济、文化的高度外向性。但在一个小而准开放的社会,独裁统治面临巨大的国际道德非议。毕竟民主、自由乃是世界大势。只要居民能与外接触,民间的不满和外部的压力就无日不在。

江南命案后的国际谴责,令蒋经国不能不有所思。他专门询问英语翻译马英九,“戒严”(martial law)一词在英语世界的含义以及观感,马英九答:“戒严”的英文意义是“军事管制”、“没有法律”。蒋经国连说:“我们没有这样啊!”

独裁者都有自虐式的勤政嗜好,蒋经国无疑是最值得同情的一个。但蒋经国的不幸在于,如果不行宪政,即使比今天台湾的任何政客更亲民,更公正廉明,但他想做个守成的独裁者都不可能。蒋孝武被千夫所指的接班无望,南越覆亡和数任韩国独裁者横死的下场,迫使蒋经国在最后的时光为身后之世做出重大举动。

与时间赛跑

糖尿病的长期折磨和几十年的苦辛,早早摧垮了蒋经国的健康。处理完江南命案后,蒋经国先是视网膜脱落,接着下肢麻痹,蒋经国已去日无多。

蒋经国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蒋的任务有四个:民主化、本土化、民生以及与大陆“发展工作关系”。

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9月,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此言一出,令岛内民运人士迫不及待地于9月28日集会,民主进步党成立。

反对党公然成立这还了得?情治部门立即呈上反动分子名单,蒋经国未批,他淡淡地说道:“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10月7日,蒋经国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告知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要对历史、对10亿同胞、对全体华侨负责的讲话后,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马英九在听到蒋经国亲口说要开放党禁、报禁时,当即被一股“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的电流击中,但国民党要人则纷纷质疑,“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

“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蒋经国说。

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宣布解除,台湾人民真正拥有了自由组党、结社、办报办刊的权利。

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此时他已不能说话,“总统致辞”由“国大”秘书长何宜武宣读。会场秩序一片混乱,台下的民进党籍代表头缠布条,高举横幅大声抗议、喧哗。习惯了靠特务机关将台湾整治得井井有序的蒋经国,也许是第一次见识自己亲自从魔瓶释放出的民主。

面庞浮肿的蒋经国离场前,默默地凝望着主席台下鼓噪的人群,表情落寞茫然。这是蒋经国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镜头。

19天后,蒋经国病逝。

当天,台湾全岛鲜花销售一空,成千上万的台湾人自发街头列队向蒋经国致哀。

变革以巨大的惯性继续向前。

1991年4月,台湾“国民大会临时会”召开,制订“宪法增修条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1992年5月,“阴谋内乱罪”和“言论内乱罪”被废止。

1994年,台湾“省长”直选,让台湾人民每人一票选举“省长”。

1996年,台湾举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民选。

蒋经国未能完成与时间的赛跑,他的前三个任务由继任者完成,第四个任务在今日已变成严峻的台海危机。但他赢得了历史。

马英九在《怀念蒋经国先生》一文中对蒋经国的评价也许最为平正:

篇4:时间煮雨歌词改编

作词:苒舒烟

原作曲者:刘大江

原作词者:郭敬明 落落

水面触蜻蜓,微风颤抖了心情。曾经你送我的风铃,依然风吹就鸣。

不想去面临,你那说谎的眼睛。曾经我爱的小知青,如今下落不明。

曾经相伴到天明,说着缘分是天注定,撕心裂肺的爱情,终只是用爱伤自己。

时间裹曾经,早已褪掉了稚皮。花朵上的一点晶莹,要去独自旅行。

播放老电影,流泪看到了天晴。坐在台阶上数着星,听着那响风铃。

说好一起去旅行,黄昏落日沙已漏尽。翠绿树中有蝉鸣,花草树木同我聆听。

月老爷爷对不起,这场游戏一败涂地。潺潺流淌的小溪,湖水清澈的能见底。

温馨美丽的甜蜜,转眼就变成了回忆。因为忘记,才有所以。

篇5:李易峰时间裂缝歌词

《青云志2》的主题曲《时间裂缝》MV发布了,这支曲子由李易峰亲自作词并演唱,轻快明朗的节奏间夹杂着鬼厉对其一生的诠释以及对碧瑶的.思念与不舍。

时间裂缝

(电视剧《青云志》鬼厉人物主题曲) - 李易峰

作词:李易峰&刘思辰

作曲:陆虎

编曲:严俊

制作人:谭旋

伤感叹 醉笑梦

我执着等待你回眸

耳边响轻轻哼 en

有黑夜再白昼

却爱上另一个时空

这缘分太难懂 en

春秋冬 夏雨风

我在刀光剑影上征程

脑海中在翻涌思念的痛

撕杀声鼓声隆

我劈开时间的裂缝

只求能 再一次 和你重逢

这一生我只要做你的英雄

建造与你相爱的城

天下不为所动

只愿与你疯

三世里 万年后

离愁致此终

春秋冬 夏雨风

我在刀光剑影上征程

脑海中在翻涌思念的痛

撕杀声鼓声隆

我劈开时间的裂缝

只求能 再一次 和你重逢

这一生我只要做你的英雄

建造与你相爱的城

天下不为所动

只愿与你疯

三世里 万年后

离愁致此终

这一生我只要做你的英雄

建造与你相爱的城

天下不为所动

只愿与你疯

三世里 万年后

篇6:输给时间歌词

(歌词改编,鼓励初三学生抓紧时间复习)演唱:王铮亮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三年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脑愁绪 记忆中的初一呀 满心好奇的小伙伴 我们一起来玩耍 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学习就到初三了 学习考试 三年了 满脑子都是考试做题考试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复习转眼就中考了 加油加油 同学们

转眼就只剩下不多的时间了 记忆中的那些题 有些我们都忘了 现在把它来复习只为那中考顺利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努力复习就中考了 加油加油 同学们

不久的中考将会顺利过关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复习中考就要来了 加油加油 同学们

篇7:输给时间歌词

关键词:唐山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歌词;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2-0048-04

一、问题的提出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当前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源于1934年吴稚晖先生创作并确认的《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以下简称《校歌》)。《西南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第1卷)》记载,“学院还正式公布了1934年谱作的院歌”,“歌词作者为我校原国文、历史教授吴敬恒(吴稚晖,1918年来校任教)”〔1〕。在叶恭绰校长签发的《总办事处有关校旗、制服等公函》中有这么一段话:

迳启者:本大学所有校旗、校歌、校声、校徽、校训及制服等项,前经校务会议拟请三校通知各该校教职员及学生等共同研究,发表意见,迳寄本处,以凭选择,希查照办理,为荷。

此致

上海学校主任

总办事处启

(叶恭绰校长签发)

民国十年六月廿一日。〔2〕

从这段材料可知,1921年,学校就交通大学校歌向当时的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北京分校师生征求过意见。这说明,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开始,学校已开始征集校歌。然而翻阅《民国吴稚晖先生敬恒年谱》、《吴稚晖先生纪念集》、《吴稚晖先生全集》等资料找不到吴稚晖先生为唐山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唐院”)校歌作词的记载。从当时原始谱面①来看,校歌曲谱上也未标记作词者、作曲者和创作时间。校歌歌词何时确立呢?基于此,这里拟通过爬梳相关文献,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校歌歌词溯源

爬梳已有的资料发现,校歌歌词内容主要有三个版本,即1934年的“首创版”,1947年“校庆版”和2011年“正式版”。

(一)1934年的“首创版”

范文田先生曾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解读有感》一文中说:20世纪30年代初,在确定我校“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十六字校训的同时,在1934年前后,又拟订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据《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卷5②记载,当时的歌词为: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市政学,土木习,技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璨兮如玉相攻。桃秾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果,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二)1947年的“校庆版”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学校被迫南迁湖南、贵州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重回唐山办学。1947年5月15日,学校举行了唐山复校暨51周年校庆活动,“校方在重申沿用原交大十六字校训的同时,将歌词略加修改后仍将此歌(《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定为院歌”〔3〕。修改后的歌词为: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灿兮如玉相攻!桃秾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果,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对比1934年“原创版”可知,1947年公布的校歌歌词将原有的“市政学,土木习,技术贯西中”改为了“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范文田解读说:“‘习矿冶,土木工,我校当时设置了采矿冶金、土木工程两大学科门类的专业。‘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反映了全校师生潜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学贯中西,相互勉励,共同攀登科学最高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3〕

(三)2011年的“正式版”

2011年,学校举行115周年校庆,在沿用1947年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基础上,将曲谱稍作修改后,《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正式确立,并拍摄了MV,在师生中广泛传唱。

三、校歌歌词确立时间考辨

现有史料对校歌歌词的确立时间记载不一,范文田认为“1934年前后”③,《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记为“1934年所谱作”〔1〕。下面主要从考辨校歌歌词内容、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的决议文件三个方面考辨校歌歌词确立的时间。

(一)从校歌歌词内容考辨

校歌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表征,同时也是校情的集中反映,歌词中所体现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宗旨、规模及条件等内容是研究该段历史的珍贵史料。“原创版”交大校歌歌词既呈现出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声誉,又真实再现了学校的具体办学情况。从“市政学,土木习,技术贯西中”这句中可知,当时学校设有市政、土木等学科。《西南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第1卷》:

(1925年)是年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唐山大学在土木工程科内分设铁路工程、构造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卫生工程四个专门,并制订各专门课程表。

1928年11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岁杪,孙鸿哲院长呈报铁道部批准,增设市政卫生工程科,但是后来铁道部未能按照计划增拨经费,受设备、师资的限制,市政卫生工程科未能办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仍为土木工程科内的一个专门。

1929年6月,铁道部召开教育整理委员会会议。……会议期间,郑华院长争取到扩充经费一万元,使上年孙鸿哲院长呈准增设的市政卫生工程科得以充实,郑华院长还计划设置土木工程、构造工程、市政卫生工程、水利工程四个系。但因为受经费条件的限制,只有土木工程系成为现实,市政卫生科相对独立,其余仍为土木工程系内的一个专门。

1930年6月17日,《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公布,计六编二十八章。专章规定,唐山土木工程学院设置:铁路工程、构造工程、市政卫生工程三个系,但囿于经费、设备等,还是只有土木工程一个系,新增建筑工程门,保留原有的四个专门。

从材料可知,1928年11月末,学校向当时铁道部申请增设市政卫生工程科,“受设备、师资的限制”,直至1929年6月才“得以充实”。1930年6月17日,《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规定学校设置铁路工程、构造工程、市政卫生工程三个系,“但囿于经费、设备等,还是只有土木工程一个系”〔1〕。这说明当时除“市政卫生科相对独立”,水利工程、构造工程等仍为土木工程系下的专门。根据校歌歌词“市政学,土木习,技术贯西中”,从真实反映学校学科设置情况的角度判断,《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歌词确立时间应在1929年6月市政卫生工程科开设之后。

(二)从年谱杂志内容考辨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929年记载:“十月二十六日,孙科校长、黎照寰副校长发布公告,‘本校旧校歌已不适用,特征集新校歌以及院歌。”〔4〕1930年记载:“一月一日,南洋公学同学会编辑的《南洋友声》第八期出版发行。本期发表的文章要目是:……母校改组、部派留学、编印一览、学生人数、棒球优胜、电台扩充、新应接室、新建宿舍、欢迎捐助、运动获奖、发行刊物、征求校歌、校舍计划。”

据此可知,1929年12月、1930年1月,当时的交通大学都有征集校歌。从年谱记载1929年12月16日孙科校长、黎照寰副校长发布公告称“本校旧校歌已不适用,特征集新校歌以及院歌”可判断,直至1930年1月,当时交通大学总校本部和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分院、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未正式确立校歌,还在征集创作中。

(三)从校歌审查文件考辨

《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卷②“请代为示校歌乐谱”公函记载:

迳启者:查五月二日专案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选定校歌院歌各案,经议决,台端及李院长、胡粹士三先生分任征求专家,拟制歌谱在案,兹送上歌八首、谱七首,共计六纸,敬颂。送请音乐专家审查是否合用,并请代征佳作,无任盼仰。

此致

钟院长

查阅文件可知,公函中送审的八首校歌中就有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歌词和署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的曲谱,歌词为: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市政学,土木习,技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璨兮如玉相攻。桃秾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果,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此版歌词与1934版相同。

《唐山铁道学院简介》载:“一九二八年二月,学校第八次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九月学校第九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十二月学校该隶铁道部。一九二九年五月,部派郑华为二十任院长。本年招生三十二人,其中有该校第一位女生朱颖卓。九月任命李垕身为二十一任院长。一九三〇年五月校专案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校训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怨任事。五月十日李书田被任命为二十二任院长。九月学校第十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④故“五月二日专案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间为1930年,称“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时间为1928年9月至1931年8月,署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应确立于该时期。又据“选定校歌乐谱案”:

主席张廷金:现有校歌拟作多篇,可否采用,请讨论。

议决:校歌应包含三校悠久历史及建设重任之意义,请钟院长、李院长、胡粹士三先生开列事实,分任征求专家,拟制歌谱,下次交议。……唐山院歌及乐谱送交国立音乐院审查,北平院歌另拟送核。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记载:“1928年9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组织大纲》,将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第三交通大学,改组为交通大学。”〔1〕公函中所称“三校悠久历史”指改组后的南洋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和北平交通管理学院。钟院长、李院长是谁?根据交通大学校史及《唐山铁道学院简介》可知,钟院长是指当时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院长钟伟成,李院长是李垕身院长。结合“唐山院歌及乐谱送交国立音乐院审查,北平院歌另拟送核”可进一步推断《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确立时间应为李院长任职的1929年9月至1930年5月。

四、结语

综合考辨校歌歌词内容、年谱杂志和校歌审议文件,可以推断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确立时间早于《西南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等校史材料记载的1934年,应为1930年5月左右。

致谢:感谢张雪永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注释:①

参见《交通大学稿——校徽校训校歌》卷第三宗中署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歌》的歌谱。

②见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征求、选定校歌、院歌及简章等》编目内容。

③参见贾志良《流金岁月:西南交通大学百年校园故事集》第59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④参见北京钢铁学院校史资料(第三辑)163-164页,1985年印刷。

参考文献:

〔1〕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编.西南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第1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78,187,78-81,78.

〔2〕《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集选编(1896~1927)(第1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416.

〔3〕贾志良.流金岁月:西南交通大学百年校园故事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0,60,59.

〔4〕霍有光.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15-221.

上一篇:党支部接受预备党员下一篇:罗官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