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09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共7篇)

篇1: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宜黄县棠阴镇大岚村,位于棠阴镇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辖5个村小组,175户,672人,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3名。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统筹规划,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从2006年开始,周家、新屋、李家、中街、青年组陆续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到今年底,全村5个自然村已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现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580元,村里生活设施日益完善,全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夯实阵地,强化领导

一是通过成立机构,健全组织,加强宣传,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成立大岚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村党支部领导,加强各新农村建设点理事会队伍建设。考虑到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情况,大岚村不断摸索经验,积极发挥妇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创造性地成立了妇女促进会,广大妇女充当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全村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大力宣传,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

传单、干部包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影响全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是切实加强学习。该村党支部积极强化党支部教育阵地建设。新农村建设期间,新建党支部活动室一间,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培训室一间,综治、政法、维稳及“三调联动”办公室一间,纪检监察室一间。村党支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每月定期进行各种教育及学习,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干部掌握科学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如今,班子每位成员个个身怀“绝技”,均掌握了2-3门实用科学技术,为当增收致富带头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是健全各种制度。根据村情民意,该村党支部先后制订了廉洁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凡重大事件均通过议事会解决。并在村集中地建起了一块比较规范的村务党务公开栏,设有专人负责,对党的方针政策、财务、计生及各种项目建设等情况定期进行公开,切实达到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通过狠抓班子建设,使大岚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很强的干部领导队伍。

二、狠抓生产、增收致富

新农村建设期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不忘经济发展这根主弦,近年来在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

壮大白莲和制种两个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同时为发展新产业,着力发展烟叶、果业等高效产业,确保农民增收,全村人平均纯收入连续五年高于全县人平均纯收入50元以上。在促进生产发展方面,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千方百计使白莲和制种两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今年白莲面积达500亩、制种面积500亩,都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合理耕作,努力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今年该村二晚栽插面积达800亩;三是充分开发荒山荒滩,向山地要效益。几年来,该村通过进行稀疏林改造、发展毛竹及果业,森林覆盖率过75%,促进了全村生态环境优化,同时让农民得到了可观的收成;四是狠抓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据统计,全村共有耕田机10台,收割机5台,各种农用车8辆,减少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三、综合整治、构建和谐

在大岚村村民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岚村党支部不忘科技兴农,依法兴村。村党支部在全村每季定期举办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班,宣传各种法律法规,增加村民的法制观念,增加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懂得依法维权的能力。积极组织村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平安村”创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做到“五个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并成立妇女调解小组,帮扶小组,及时调整家庭纠纷,化解矛盾,共建平安村居,形成了村民互帮互助、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自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大岚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及全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抓好“六改”,推进“四普及”。拆掉了无人居住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旧栏,做到人畜分离。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风景更加优美。全村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及群众入户路全面硬化,改善通行条件。为了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5个村小组均配备了专门的保洁员,还专门组建了负责环境卫生监督的小组,对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彻底整治并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并新建5个垃圾分类棚屋和一座污水沉淀处理池。全村村民每家每户配备“两桶一袋”,彻底改变了垃圾乱扔乱倒现象,农户、理事会、保洁员三大主体发挥作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基本达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全村“四普及”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全村建沼气105个,太阳能11台,全村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7%。

在文化生活方面,大岚村不仅成立了腰鼓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花大力气建立了图书馆,供村民闲暇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在村里建起来两个800平方米的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广场,使村民在农闲的时

候有了一个很好的活动休闲场地。近几年来,村里一片和谐平安,赌博、封建迷信、宗派械斗和非法宗教活动消失殆尽,村民安居乐业。

四、加强建设,谋求发展

大岚村在市、县、镇级各部门和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全体党员群众行动。自2006年以来,新农村建设期间,共投入资金413.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670个工日。在改路方面,先后铺设了一条长2.5公里、宽3米的主路及总长3.5公里、宽1.5米的硬质环村水泥支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改水方面,完成整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使全体村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在改房方面,共拆除无人居住的旧房5500平方米,新建6240平方米;在改栏方面,共拆除1480平方米,新建830平方米;在改厕方面,已建双瓮式189个,受益户189户;新建绿化带11个,休闲广场2100平方米,篮球场一个,休闲六角亭一座;新建洗衣埠头两座;新建5个垃圾分类棚屋和一座污水沉淀处理池,并修建起了集办公楼、会议室、老年活动室、综合服务室于一体的现代化村办公楼。

另外,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使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硬件设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村里还建成了群众阅览室、娱乐室、“青年民兵之家”、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体协等,开展了创“十星文明户”活动,倡导

“尊老爱幼、扬中华美德”活动。

如今,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整个大岚村今非昔比。房屋整齐宽敞、街道平坦整洁、环境卫生优美。绿化带里树木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夏天翠色,冬天显绿意。优质自来水户户相通,家家相连,用水不出户,时时有甘甜。全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一个崭新的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篇2:柏口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随感

1 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规划理念自始至终牢牢把握住地方特色的需求,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尊重村庄发展史,合理利用村庄现状建设,避免大拆大建,节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环境的规划原则。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建设方针。根据以上村庄总体规划原则和目标,在柏口窑村实际规划设计中,我们要不断调整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意识。结合柏口窑村南面凤凰山度假旅游村是村里的钱袋子,北面紧靠盐湖的坡地是村里的粮袋子和解州去夏县杨村的解杨公路穿村而过的实际,柏口窑村规划的总体规划是:以粮食稳产高产为基础,以快速发展旅游第三产业为主导,村庄的建设以十字构架为核心,真正形成南通凤凰山度假旅游村,北达盐湖死海黑泥洗浴场,东接夏县禹王地,西连解州关圣庙的旅游新农村。建筑风格为:十字街道两旁均为2层商业建筑,东南角规划为多层旅游住宅区建筑群,东北角规划为新增户2层农住建筑群,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图集27号方案为主体;其余均为传统的农家院地方风情建筑群为依托,构成城郊型旅游新农村规划格局。

2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

2.1 村庄规划风格

规划设计围绕柏口窑村城郊型旅游新农村的主调,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之精华,在村东北角新规划为蓝砖小瓦双坡面的2层仿古建筑群,在村东南角新规划为灰墙红瓦四坡加斗顶的多层现代建筑旅游居住小区,沿十字路两旁规划为多色彩、多造型的2层旅游商业建筑四通八达。在村中心、村委会、文化中心、幼儿园、学校的公共建筑圈内规划为具有现代色彩的文化风情建筑。晨练晚憩的村中公园,假山挺立、花红草绿、树荫满园。在村中主道两旁2 m宽的绿带陪衬下,道路向远方延伸。从空中鸟瞰,柏口窑村,像是盐湖边上的飞鸟,又像是凤凰山下的奔马,展示着改革开放农民兄弟展翅飞翔、骏马奔腾的奋斗气息。

2.2 总平面规划布局

柏口窑村的总平面规划布局,依据村庄南高北低、房屋东西向布置的现状,采取了高低错落、条点搭配、一二层互衬的手法,进行了村庄总平面规划设计。村庄东部和西部为村民居住区,中部为村庄公用设施服务区和旅游商业区,北部为综合服务区,南部为山地风景旅游观光区。根据村庄规划路网和功能结构将村庄划分为“一片、一点、一圈”的组织结构。“一片”:指村庄旅游产业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村庄的山地部分,包括凤凰谷森林公园,凤凰金地风情园在内的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以色彩丰富的旅游建筑为主要建筑群。“一点”:指村庄中部的村民公用活动服务区,包括村委会、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和旅游商业服务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为3层现代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一圈”:指围绕“一点”周围的村民居住组团,包括两个原有的居住组团和两个新建居住组团(东南角和东北角)区域。这个区域除两个以1层为主的农村院落为主要建筑群外,主要是新增的两个组团,分别是东南角以2层仿古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和东北角以多层现代建筑为主的旅游住宅建筑群。村庄保留127户,户均用地面积360 m2,新建320户,户均用地面积333 m2。公建用地面积43 000 m2,商业用地面积5 500 m2,绿地用地面积58 000 m2,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

3 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

3.1 规划健康村庄环境

健康的村庄环境比美丽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1)重点解决污水遍地流的污染源,根据村庄南高北低的地形,变明沟为暗管,各种污水统一汇集至村中主管,然后由南向北排至村西北角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至湖区。村庄雨水也做到有组织地由南向北排放。2)重点解决生活给水问题,村庄各户原来饮水由各户打井自备水源,这次统一规划铺设给水管道至各户,充分利用凤凰山中泉水(水质达标)在村东南高地位置设置一座300 m3的蓄水池,自然压力供水,满足生活和消防要求。3)重点解决影响美观的空中线网,村委会门前的变压器由明设改为箱式安装,线路由架空变为电缆埋地敷设至各户。电话、电视、信息网络线路也统一规划为穿管暗敷,从而使村庄有一个洁净健康的环境。

3.2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这次柏口窑村的绿化规划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提高村民休闲观赏的绿色空间,创造四季有绿的环境景观,采用集中绿化和道边绿化相结合的手法,以“绿地均享,线形贯穿、步移景异”为基本原则,共规划小游园六处,树种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为辅,乔灌结合,形成独特游园自然景观。十字主道两旁为2 m宽的绿化带,主要栽植乔木,形成树冠,给行人、停车创造绿馨的环境。次道和支道两旁主要为花草,点缀小树(冬青、松柏等),使村庄到处充满着花香草绿的氛围。

3.3规划良好的村庄交通环境

柏口窑村处于一面为山,一面为湖的自然地形,村庄道路规划在原有一条东西向的解杨公路基础上,又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从运城市可直接通往凤凰山旅游度假村,形成了一个十字骨架,在村周围用环村路与各巷道贯通,既满足了消防要求,又杜绝了终端路。村中主道路规划为16 m宽,次道路规划为9 m宽,巷道路规划为6 m宽。

3.4规划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环境

村庄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合理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卫生设施、购物超市、美容美发等配套设施外,农村的垃圾收集、厕所设置,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本次柏口窑村共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5处,采用“每户分类—村集中—乡中转—县市处理”的模式,规划设置厕所8座,全部为水冲式厕所,每座建筑面积50 m2。

总之柏口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到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等项内容的落实,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充分说明了人对居家环境的文化理念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特别表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农民寻找“诗意的居所”。柏口窑村新农村规划设计就是为他们而设身定造的。

摘要:通过“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从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总体规划布置构思、总体环境规划方案的实践,论述了人对农家居所文化观念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的特别表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则目标,布局构思,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篇3:乡亲促进会助推新安村新农村建设

新安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村里走出了许多“骄子”。据了解,该村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15位,他们当中有的是博士、硕士,有的是介业的厂长,经理,还有三位出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2006年4月2日,新安村1900名村民欢欣鼓舞,历年从村里走出去的37位“游子”从全国四面八方回到家乡,自发组建了“新安村新农利建设乡亲促进会”,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发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安村乡亲促进会做了有益尝试,据了解,在外创业的“游子”们“自带干粮”,有组织有规划地服务家乡建设、促进农村崛起,此举在安徽省尚属首次。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讨论通过了章程,选举了会长,促进会设立四个办事机构,搭起了聚集社会力量、建设家乡的架子,促进会下设规划设计组、生产发展组、招商引资组、劳务输出组、文化培训组。确立了六项任务:协助描绘新农村蓝图,帮助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帮助调整发展思路,协助招商引资,提供技术和人才等信息,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大家都想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作点贡献,可是一直没有一个渠道来实现这个愿望,这次组建乡亲促进会,给大家搭建了这么个平台。”新安村新农村建设乡亲促进会会长周连山说。当天上午,新安村乡亲促进会的组建大会在新安小学的操场上召开,乡亲促进会成员与100多位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研究发展难题,共商发展大计。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博士周继凯此次加入乡亲促进会,担任规划设计组组长,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很高,他说:“我希望把我的专业特长、信息资源及时服务家乡建设,我们村首先要进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投入。展开各项建设。”为此,周继凯和村十部一起对村里的现状进行勘察、分析,并入户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想法。

周连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苦的工程,为防止会员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一些具体的工作难以开展,我们制定了会员定期沟通、交流、汇报制度,并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保持密切联系,让促进会真正为新安村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通过促进会的牵线搭桥和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2006年5月,萧县企业家王庆习在多方考察比较后,决定到新安村投资,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王庆习累计投资650万元,在该村先后建成了饲料加工厂、养猪厂、颗粒农家肥厂等企业,解决了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篇4: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任家塬村位于延安市临镇镇以北9.7公里处, 全村93户, 306人。2005年以来, 该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同心协力, 实现了2007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的奋斗目标, 正在向2008的11000万元迈进。

1.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

2005年以来, 任家塬村先后完成引水工程一处, 三级柏油路9.7公里, 生产道路5公里, 巷道硬化0.6公里, 实现了户户通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新建村级文化大院一个, 休闲广场一个, 完成新型民居建设68户,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春季, 重点完成了农户宅院周边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 使用云杉、中槐、侧柏等绿化树种24000余株。进一步添加了公厕和多个垃圾台, 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善, 实现了绿化、美化和净化的目标。

2. 进行绿色苹果出口基地建设

加大对苹果产业的科技投入, 在全面推广果树管理五项关键技术的同时, 完成果实套袋800万个, 搭建防雹网1326亩, 修建高标准果库70座, 果园种草1000亩, 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该村苹果总产量达197万公斤, 产值突破296万元。

3. 积极推广沼气养猪、沼液还田的生态农业模式

沼气是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在厌氧和一定温度、浓度、酸碱度等条件下, 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 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农村大力发展沼气, 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家塬村累计建成四位一体沼气68户, 农户用沼液作为饲料喂猪, 降低了养猪成本, 去年猪出栏368头, 产值42万元。产业发展后经十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 任家塬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不可否认, 在这一过程中, 依然存在不少的瓶颈因素, 制约着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规模的提升和质量的飞跃。

1. 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改善投资主体单一

从全国情形来看, 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是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举措, 任家塬村也不例外, 引水工程、三级柏油路、生产道路、巷道硬化、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等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但是, 这些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 政府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 民间投资薄弱, 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后续投入缺乏, 没有从根本上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

2. 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受限

苹果产业是任家塬村的主导产业。任家塬村总耕地面积2400亩, 苹果面积1400亩, 是一个苹果专业村。遗憾的是这样一个苹果专业村并没有带动周边邻村发展起来, 从而使得发展苹果深加工受到限制。就是说, 如果开办一些乡镇企业发展苹果深加工, 仅靠任家塬村的苹果产量是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这样, 任家塬村的苹果基本上没有鲜榨苹果汁、苹果浆、苹果酒、苹果醋、苹果脆片等这些深加工产品, 苹果都是直接销往全国市场, 没有从苹果产业的附加值上取得更多的效益。

3. 后续产业缺乏

任家塬村以苹果作为主导产业, 几年来, 村民们从苹果的种植和销售中得到了巨大实惠, 村民没有一人外流, 全部留在村里致力于苹果产业的发展。但是, 从中我们也不得不引发一种担忧。苹果产业的发展受到气候、病虫、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 一旦产业遭受破坏, 后续产业又不能发挥很好替代作用, 那么任家塬村就要遭受毁灭性打击。尽管任家塬村也有沼气养猪、沼液还田以及庭院经济等后续产业, 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是不够的。

4. 富裕村民的精神消费成为空白

2007年任家塬村人均纯收入10000元, 完全达到了小康水平的标准。但是, 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于财富的支配主要用于购买手机、大兴土木搞修建、大操大办婚丧婚娶等。据调查, 任家塬村娶一个媳妇基本上要花去5-6万元左右的费用。尽管也有文化大院、休闲广场, 但基本上是村民劳动之余休憩的地方, 没有实质性的精神消费, 尤其是青年农民, 他们渴望新的生活方式, 追求时尚的生活节奏, 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贫乏的精神消费在他们身上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对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在陕北这块广阔贫瘠的土地上, 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已经成为一种示范和典型。但是, 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困扰着任家塬村的进一步发展和再上新台阶。这些问题在陕北新农村建设中也具有普遍性和共识性, 由此, 如何针对问题, 提出对策成为主要问题。

1. 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 不断为陕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任家塬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该村具有优势特色产业——苹果产业。一个村子要尽快发展起来, 产业的带动是必不可少。所以, 每一个村子必须努力探索适合本村特点的产业优势, 以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 各地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也要注重对后续产业的开发和培植, 从而形成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互补的产业格局, 为农村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 尽管陕北地域广阔, 各村的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差异, 但在相对集中的地域情况还是会有一些大同小异, 所以, 一定要注意规模经济的发展, 这样才能形成气候, 集聚资源, 为各种产品的深加工创造条件,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如陕北洛川地区处于苹果生产的最佳种植适生区, 苹果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 已获得苹果生产的原产地保护标志, 产品远销国内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对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榆林地区沿黄河府谷、神木、佳县等6县的68个乡镇, 目前, 挂枣面积达3.33万平方公里, 年产鲜枣8万吨, 产值3.2亿元。可见, 把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定位在特色优势产业上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的切入点。

2. 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造就陕北新农村建设新型主体

在农民工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 任家塬村306位村民无一人外流, 全部留在农村务农, 这种逆城市化的反向社会流动, 再次证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主体是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主体。所以,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此, 必须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首先要抓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这包括政策的宣传教育、农民对政策的理解领会等。必须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 依靠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积极创造, 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这是保证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实现的根本。

抓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农民的落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方面。陕北农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 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 有不少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教育, 甚至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首先要从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入手, 采取举办夜校、补习班、电化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 进行文化课、市场基本常识等知识的教育, 提高他们认知世界、认识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

抓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主要是围绕产业建设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 比如, 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用技能, 力争达到村村都有实用技术能手, 户户都有一名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动力。同时, 要围绕城市发展需要, 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岗前培训, 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能力。

在注重农民素质提高的同时, 一定要有相应的载体满足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以产业带动发展起来的新农村,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落后的农村, 农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老实巴交的“老农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 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所以, 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努力构建具有内聚力和向心力的社区文化, 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引导村民的正确消费, 和谐党群、干群和村民关系,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之不竭的内生力量。

3. 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引用,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 从而为新农村建设集聚必须的人力资源和搭建积极向上的组织基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这次运动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市自2005年开始推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工作, 2006年和2007年两年共选聘5041名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2008年北京市将再选聘3000名大学生“村官”, 确保“每村有2名大学生”。尽管大学生任村官制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是知识在改变农民面貌中的作用。在陕北新农村建设中, 一定要注重对各类知识型人才的重视, 集聚必须的人力资源, 使知识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里当然包括技术性人才的引用。同时, 必须搭建积极向上的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 对上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对下联结着千家万户的农户, 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任家塬村村民委员会为该村制定的目标是将该村建成延安市宝塔区的党建示范村、产业示范村、科技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卫生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为完成这样的目标, 基层组织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大的。

篇5: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篇6: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 主要做法

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洞口县委办、县政府办专门下发了《洞口县关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若干规定》、《洞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办法》、《洞口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工作组年度考核指标》等有关文件。洞口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同时,直接主持召开新农村建设试点会议,宣传贯彻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精神,研究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派专人负责联系、指导。通过调研和现场会宣传,使大家认识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不仅是做大做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影响、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发展机遇,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做好整合支农资金工作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1.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支农资金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领导机构,并且工作措施要得力。为此,洞口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为驻点领导,农发办、国土、公路、农业、林业、水利、县农合行、烟草、新农办、交通、教育、卫生、文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洞口县石江镇江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工作组各成员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层层抓好落实,形成合力推进示范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并建立了市、县共同联系指导示范村建设的制度,具体由市农发办、市电业局、市烟草局、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邵阳办事处、县农发办、县国土局、县公路局等单位牵头组织实施。

1.3 科学制定规划,选准整合平台

进行资金整合,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规划水平,完善规划内容。为此,我们在推进资金整合过程中,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把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积极推进示范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该村农业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科学地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形成符合江潭实际的整合模式。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长远目标和现实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统筹兼顾和重点突出相结合;三是总体全面和分项具体相结合;四是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行。现江潭村2006年至2010年的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建设规划均已完成,到2010年,江潭村必将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1.4 坚持因地制宜,拓展建设内容

整合支农资金进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需要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为此,洞口县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主业和新农村建设试点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建设内容,不断拓展农发项目外延。一是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的高产稳产农田。通过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措施多管齐下,两年来,江潭村共维修加固拦河坝2座、维修改造电灌站8座、修复江潭防洪堤80m、衬砌高标准硬化渠18.8km、新修维修机耕3.2km、建沼气池50口、平整土地改良土壤50.33hm2、新建水泥硬化路2.2km,现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二是扶持壮大村域内的各家企业,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基地,以洞口县优质粮食产业化合作社为纽带,引导和农民和企业订单农业,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龙头企业能获取稳定优质的加工原料。现洞口雪峰贡米有限公司已与江潭村签订了100hm2优质稻种植合同,按市场价收购稻谷。四是围绕和谐抓文明。2007年4月江潭村新建一栋建筑面积700m2总耗资60多万元的村级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落成使得该村的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娱乐室都已初具规模,群众非常满意。同时,投资40多万元进行改水、改厕、改灶。现江潭村85%以上的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50%的农户已改原始的厕所变卫生间,改原始的耗源灶为省材、省煤灶或液化器。五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总投资50万元的休闲渔庄现已建成,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1.5 严格监督管理,规范运作程序

整合支农资金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坚持整合资金的基本原则。按照“效益为先、渠道不乱、用途不改、管理不松、部门配台”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整合项支农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各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投资方向不变,加强整合资金的归口管理和使用监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做到分工明确、相互支持、配合协调。二是建立整合协调配合机制,在工作组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上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负责全村上级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三是建立整合管理机制。所有上级支农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择优选择项目施工企业,并由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1.6 认真考核评估,务求取得实效

所有被整合的资金,严格遵守行业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设计、有图纸、有检查、有验收,并执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参与资金整合的各个单位,制定各自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建设标准,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及效益进行综合考评,并与立项时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考评结果作为责任人的政绩考核,也作为立项评审人员的业绩考评。

2 经验思考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两年来的资金整合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2.1 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是构建农发资金整合平台的前提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各类涉农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优势和特性与新农村建设选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基础,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具备良好的物质和群众基础;而以此为平台,将其他支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必将使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能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坚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以农发项目为主体,实施资金整合,不仅是构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整合平台的落脚点和基本前提,也是当前各类资金避免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有效统一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整合资金,也为政府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抓手。

2.2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整合资金成败的关键所在

洞口县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整合支农资金建设新农村的试点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原市委书记黄天锡多次带领市新农办、农发办、发改委、国土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亲临江潭村调研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慷慨解囊,为江潭村新农村建设示点提供资金援助,有力地推进了示范村建设。县新农办、国土、交通、农业等部门多次在试点项目村召开新农村建设、“三冬”工作、土地平整、通畅公路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现场会,使江潭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热点。

2.3 坚持科学合理统一规划,是资金有效整合的基础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农发项目为平台,按照“各炒一道菜,共做一桌席”的建设思路,对试点村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是实现各类资金有效整合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根据试点村农业发展现状,突出区域特色,兼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三个基本目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2.4 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是推动资金整合的制度保障

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是提升整合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资金整合的制度保证。一是要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报账管理制度,要针对各类整合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报账制度;二是要采取部门配合的方式对项目实施开展全程跟踪检查,并注重对项目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协调解决。

2.5 尊重民情民意,是确保资金整合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确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整合机制,引导和激发农民自发、自助、协同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将农民群众定位在主角位置,不仅项目规划要尊重民意、符合民情,而且项目建设要实行民管,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优化项目政策,吸引民资参与示范村建设。

篇7: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安口镇大沙滩村位于柳河县安口镇西部, 距政府所在地7.6公里,共有农户327户,人口1143人,现有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34名黨员。耕地2798亩,其中水田865亩。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18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6%,具有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2.发展现状

2.1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在县人大和县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投资130万元修屯路2.1千米,巷道4.4千米,实现了村内户户通水泥路;投资58.5万元,新建围墙2025延长米,维修平整边沟4000延长米,安装路灯10盏,安装活动垃圾箱15个,固定垃圾箱1个,使村容得到较大改观;投资52万元维修了全村的自来水,改善了全村的饮水条件。

2.2产业调整初见成效,特色经济发展迅速

2.2.1苗木生产全面铺开 经过几年的探索,全村的苗木产业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村有60%以上的农户种植苗木达3000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并注册长白山苗木商标,争创知名品牌,所产苗木远销黑龙江、陕西、四川等地。

2.2.2以林下参、林蛙养殖为主体的林下经济渐成规模 大沙滩村地处山区,粮食生产有限,却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现有林蛙养殖沟4条,养殖林蛙5万余只,年产值达10万余元,同时依托现有林业优势,发展林下参1500亩。

2.2.3烤烟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烤烟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发展烤烟1200亩,多为优质烟草,实现产值330万元。

2.3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新农村规划成效显著

几年来,大沙滩村实施了新居工程建设、清洁文明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动员村民迁移柴草垛400多堆,清理道路垃圾60多吨,新建围墙2025延长米,修巷道、屯道6.5千米,拆除占道院墙及仓房32处,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入了100多万元完成了一项小流域治理工程——贯穿村屯南北的中心河改造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统一的规划,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使人一进入村里,就有一种村容整洁、绿水青山与人相伴的感觉。

2.4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全村普遍实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村内重大事项实行村务公开,需要有2/3以上成员同意才能作出决定。充分尊重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队、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难以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3.2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村内发展不平衡,村民收入差异较大。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免征农业税政策实施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部分村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对策及建议

4.1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 要利用村喇叭、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3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致富农民的圈子,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

4.4要打造农村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5要规划建设新村镇 搞好村镇规划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发展强村、中心村,使村镇规划布局合理。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道路的改造和管护,逐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上一篇:小学119全国消防日活动心得400字下一篇:以选择勇与怯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