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睡眠综述范文

2024-05-20

影响睡眠综述范文(精选7篇)

篇1:影响睡眠综述范文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综述

孙巍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1011011082023

【摘要】: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然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加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活,高等教育,体育运动

【中国法分类号】:B845.6

【引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文献分类方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合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刊物和文献选取】: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

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

【主题】: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

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

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

刘卫民、李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结语】: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2):36-37

[2]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3]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4]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68-169

[5]于 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6]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7]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8]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9]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10]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1]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篇2:影响睡眠综述范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睡眠卫生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调节睡眠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睡眠卫生基本知识。

(二)教学难点:睡眠的生理知识。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言】俗话说,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实际上,如果你的睡眠出问题,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大大影响你另外三分之二的活动时间。睡觉是人体调节“生物钟”的方法之一。每个人都要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才能不断地获得充沛的精神体力。“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这是科学家们新近研究后提出的观点。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每天应保持多长的睡眠时间才合适呢?由于同学们所处的家庭环境、营养条件和体质的强弱不同,因此睡眠时间不可能强求一致。就一般情况来说,同学们每天必须保持8小时-9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因为同学们的年纪比较轻,身体又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内各器官都还比较幼嫩,机能发育尚不够稳定,大脑神经细胞也发育得不够完善,容易产生疲劳,因而需要较长的休息时间才能恢复。

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切莫忽视。主要体现在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经常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

同学们不但要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而且还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睡眠卫生习惯,了解自己到底需要几个小时睡眠才足够。一般来说,晚上9~11点,中午12~1:30,凌晨2~3:30入睡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应该尽量避开人体昼夜生理上的三个兴奋期:早上9~10点,晚上7~8点,深夜11:30~12:30。此时,人体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情绪激昂。

睡眠姿势以双腿微屈,向右侧身睡,维持脊椎自然“S”字形最好。因为这种睡姿可以使身体肌肉放松,胃内的食物顺利地流向肠子,同时也不会压迫心脏。姿势不正确,会造成背部肌肉操劳过度,结果产生背痛或背部僵硬的问题。最初的熟睡关键是枕头,理想的枕头是能够维持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自然曲线,又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

同学们还应创造条件,争取每天中午能稍事休息,以便能有良好的精力应付下午和晚上的学习和其他活动。国外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午间睡眠可以使人的新陈代谢趋缓,消耗能源减少,从而避免早衰。其实,需不需要午睡和个人自身的体质、睡眠状态、年龄以及有无器质性疾病等条件密切相关。晚上睡得少、质量差,中午就该用午睡来补充。年轻人尤其是幼儿,他们的脑细胞数量多,耗氧大,午睡会对他们有益。睡眠质量差的老人也能通过午睡来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此外还应定时运动,健康饮食,睡觉前不宜吃太多东西,不要喝浓茶、咖啡、抽烟等。尤其是要克服因学习或娱乐(尤其是不健康的娱乐)而通宵达旦的不良习气。

篇3:影响睡眠综述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及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符合本研究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以存在睡眠呼吸障碍患儿为A组, 以健康儿童为B组。A组有男32例, 女28例, 年龄3~12 (7.21±2.34) 岁。B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12 (7.19±2.12) 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具可比性。入选标准[4]: (1) 所有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均需符合儿童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标准; (2) 有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3) 1w内未服用影响睡眠药物。排除标准: (1) 存在先天性疾病者; (2) 1个月内发生急性感染者; (3) 存在其他可影响睡眠疾病者。

1.2 观察方法及指标

所有入组者均于入组1w后进行多导睡眠图描记检查, 分别记录各组TST、SL、RL、s E、s1、s2、s3+4及RT指标值, 对比两组TST、SL、RL、s E、s1、s2、s3+4及RT指标差异。多导睡眠图描记检查方法:应用Amblaga TM60导多功能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检查, 应用Rechtschaffen等专家所制定的睡眠图分析方法对所得多导睡眠图进行分析。所有分析结果均需经两名副主任医师确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以t检验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相关时间比较

A组TST明显短于B组 (P<0.05) , 而A组的SL及RL分别较B组明显缩短 (P<0.05) , 见表1。

注:两组间比较, *:P<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A组s E明显低于B组 (P<0.05) , 且A组s1高于B组, 而s2、s3+4及RT则明显低于B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研究显示, 导致儿童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严重打鼾、白天嗜睡及肥胖等, 且经过对症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5,6]。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所收治的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儿童的睡眠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首先对儿童睡眠相关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A组中, 其TST为 (361.35±72.31) min明显短于B组的 (459.36±67.23) min (P<0.05) , 而A组的SL及RL分别为 (33.25±12.67) min及 (109.61±22.16) min较B组的 (15.22±11.26) min及 (88.23±12.32) min明显缩短 (P<0.05) 。可见睡眠呼吸障碍缩短患儿的有效睡眠时间, 同时延长患儿的入睡时间, 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时间。其次本研究对两组儿童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A组中, 其s E明显低于B组 (P<0.05) , 且A组s1高于B组, 而s2、s3+4及RT则明显低于B组 (P<0.05) 。由此可知, 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后, 患儿的睡眠质量及有效睡眠时间比例同样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睡眠呼吸障碍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 对儿童的睡眠质量可造成严重的影响。

摘要:分析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 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将60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 (A组) 及40例健康儿童 (B组) 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间睡眠时间 (TST) 、睡眠潜伏期 (SL) 及快眼动睡眠潜伏期 (RL) 等睡眠相关时间及睡眠效率 (s E) 、非快眼动睡眠期第1、2、3+4期睡眠时间比例 (s1、s2、s3+4) , 快眼动睡眠时间比例 (RT) 等睡眠质量相关指标差异。A组TST为 (361.35±72.31) min明显短于B组的 (459.36±67.23) min (P<0.05) , 而A组的SL及RL分别为 (33.25±12.67) min及 (109.61±22.16) min较B组的 (15.22±11.26) min及 (88.23±12.32) min明显缩短 (P<0.05) ;同时A组s E明显低于B组 (P<0.05) , 且A组s1高于B组, 而s2、s3+4及RT则明显低于B组 (P<0.05) 。睡眠呼吸障碍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 对儿童的睡眠质量可造成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睡眠结构

参考文献

[1]周文娇, 王利刚, 李晔.睡眠时长对学龄前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6 (45) :933-937.

[2]艾力根, 尤乐都斯.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7, 2 (22) :114-116.

[3]王香云, 钱燕飞, 龚省城, 等.儿童睡眠质量对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3 (12) :973-976.

[4]田莉, 林镝.腺样体扁桃体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2 (1) :139-140.

[5]曹静.肥胖型2型糖尿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1) :48-49.

篇4:近年来青少年睡眠质量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有关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正常成人;造成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归结于压力、生活事件、心理健康这三方面;因此可以通过了解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现状、影响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改善睡眠质量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睡眠质量;心理健康

引言

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生命现象,是人类重要的生理需求,在生理学和心理学均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睡眠质量的好坏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研究表明,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显著差于正常成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高中生,其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睡眠现状、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青少年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研究

(一)睡眠的功能研究

所有的生物体都需要睡眠,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睡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其机制的科学研究才刚刚起步。睡眠的基本定义是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中逐渐扩散并达到大脑皮层下部各中枢的生理现象。心理学上,巴浦洛夫的传统观点认为,睡眠是一种起源于大脑皮层的广泛扩散的内抑制过程,扩散时相是构成从觉醒到完全睡眠的过渡,梦是在普遍抑制背景上大脑皮层细胞群局部的兴奋活动。

睡眠的功能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因为人在清醒状态时,大脑会分泌腺苷,高水平的腺苷浓度会引起困倦,而睡眠可以使大脑中的腺苷浓度降低。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它能够使个体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睡眠具有以下功能:(1)消除疲劳、保持体能、适应生存发展的环境;(2)促进激素的分泌和脑的发育;(3)使人永葆青春,延年益寿;(4)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5)增强记忆,提高认知能力。研究还发现睡眠问题常常是一些疾病发作的信号。

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很重要的,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显著差于正常成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高中生,其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二)青少年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

易欢琼认为青少年睡眠不足或不佳时,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烦躁、易怒、记忆困难和厌食等[1]。徐娟俐认为失眠等是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会引起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身体疲惫、烦躁,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情绪不稳、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认知偏执等心理问题[2]。青少年睡眠不足不仅会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还容易出现情绪维持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就导致了一些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如果睡眠短的话,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抑郁、自杀、多动、冲动等心理问题都会发生。睡眠不足会使学生产生学校适应能力下降、厌学、成绩下降等不良学业问题。据柯善智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相关性,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青少年忧郁和自杀[3]。

二、青少年睡眠质量的表现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充足的睡眠尤为重要。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优质的睡眠是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基石,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布中,睡眠时长在6~8 小时和6小时以下,以高中二年级最多。入睡时间在20 时以前和20~22 时之间,以小学四年级最多;22~24 时和24时以后,以高中二年级最多。不同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学生自我感觉睡眠质量中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睡眠质量最好,初中次之,高中最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而当代大学生“睡眠”情况总体分析结果提示:睡眠“不充分”的占29.45%;平均每天睡眠在6 小时以下的占15.8%;早晨能够自然醒的占6.8%;早上醒来感觉很累,还是很想睡觉的占42.7%;具有“睡眠亚健康”症状的占38.5%;睡觉容易被惊醒的占29.5%;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的占16.9%[5]。

三、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特殊时期,然而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其睡眠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题,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则主要从压力、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压力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高速发展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适应要求,竞争激烈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压力作用是当前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生理学家Cannon将压力理解为引起生理反应的环境要求。Lazarus认为,心理压力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当我们认为这种关系超过了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并产生威胁时,压力就形成了。而Sapilsky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交互作用模型,认为压力是有机体对打破其平衡,或超出其应对能力的刺激时间的反应模式[6]。

相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源,从压力维度来分析,学习压力源还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来自学习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压力、来自他人和社会对学习的态度压力,以及来自学生自我学习系统的压力等。从理论或经验上看,这些压力因素对睡眠质量的下降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与学习压力对睡眠的影响相比,睡眠质量对学习的影响似乎同样受到关注。睡眠剥夺实验证实,睡眠不良会导致疲劳、记忆功能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工作绩效下降等结果。

(二)生活事件

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这是由于遭遇生活事件时,青少年压力增加,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压力源诱发个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越大,人际关系越紧张,睡眠质量越差。个体面对生活负性事件的压力时,产生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的程度受到认知评价(如对睡眠有不客观的期望以及对睡眠不良有多大干扰有不切实际的估计)、人格特质(如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等)的影响。当应激反应程度过大时,对睡眠质量产生负性影响,导致睡眠质量低下。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负性事件,调节自我情绪,从而改善睡眠[7]。

(三)心理健康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与良好睡眠质量是分不开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高质量的睡眠和科学的睡眠习惯为基础,睡眠质量及睡眠卫生已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Morrison等发现有睡眠障碍的青少年抑郁、焦虑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并且睡眠障碍与焦虑因子以及显性抑郁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睡眠障碍强度越高,焦虑程度和主观抑郁程度就越高。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及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重,长期处于失眠状态,导致他们的心理活动水平降低,经常出现厌学、情绪烦躁等表现,其学习能力远不如睡眠充分的学生,心理活动水平也比睡眠正常的学生消极许多[8]。睡眠障碍会引起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身体疲惫、烦躁,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情绪不稳、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认知偏执等心理问题。

相关研究发现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据艾森克理论,神经质分高的人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从而影响正常适应,进而影响睡眠;并验证了睡眠质量差的人与神经质人格相关,神经质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同时研究发现了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对有无睡眠质量问题的交互临界显著。在神经质高分者中,负性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较大。

因此青少年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活动水平,需要有良好的睡眠作保证。

(四)其他相关因素

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生活环境,现代青少年学生大多为住校生,相对于他们来说寝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的高低。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较多,这些学生在家大都有自己的房间,因而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入睡时难以很快安静下来,以致出现睡眠障碍。

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状况、性别、睡眠习惯等因素。一般来说,舒适的身体状态能促进睡眠,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当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睡眠问题,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等问题都会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睡前饮食过饱,饮用茶或咖啡等容易提神和兴奋的饮料等均会影响睡眠质量。同时,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小结

总而言之,睡眠对人就像吃饭一样重要,饭吃不好人的健康水平就差,如果睡眠不好,人的身心健康同样受到威胁。综上所述,由于本文收集资料有限,对于有关睡眠质量的研究,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疏漏,因此基于以上内容做相关总结。目前为止有关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使用最广泛的调查工具则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QI由Buysse编制,属自评量表,它简单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是国外有关研究和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与正常成人相比较,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并有逐步变差的趋势。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压力、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与睡眠质量呈现一个负性循环的效果。因此青少年应该正确认识睡眠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合理睡眠的习惯,坚守正常的作息规律,优化睡眠环境,加强文体生活并调剂生活节律,必要时通过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以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欢琼,张钰.青少年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September 2001,Vol.4 No.9.

[2]徐娟俐,袁颖.延安市医学生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N].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Med Sci)Vol.10 No.4 Dec.2012.

[3]柯善智.大学生绝望感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1.

[4]韩兵.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睡眠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March 2012,Vol.28,No.3.

[5]周薇,王珍.大学生睡眠问题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 年第40卷第1 期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3,Vol.40,NO.1.

[6]严由伟,刘明艳.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0,Vol.18,No.10,1537–154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赵光,周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科教导刊 2010,5(3):141~153.

篇5:影响睡眠综述范文

根据人在睡眠时脑电图,肌电图,眼电图的变化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两个大的时期: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简称SWS)和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简称SFS)。在慢波睡眠时期,肌肉仍保持一定紧张性,是浅层睡眠,此期间没有眼球的快速转动,所以SWS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 sleep 简称NREM)。对成年人来说,慢波睡眠又分为1-4这4个时期,慢波1期是从清醒到入睡的一个易醒的时期,慢波2期才是真正的入睡阶段,或称入睡潜伏期。而慢波的3,4期是更高振幅的更深慢波睡眠。

这时候要注意了,睡眠者会在慢波睡眠的最后时期从慢波4期循环到慢波1期,再从最易醒的慢波1期睡眠进入到快波睡眠。快波睡眠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层睡眠,但是脑电波活动却和清醒时相似,呈现出低幅快波形式,眼电显著增强,肌电显著减弱。换句话说,进入了深层睡眠后,我们的肌肉完全放松,眼球快速转动(大约50-60次转动/分钟),因此快波睡眠又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 简称REM)

一次睡眠循环由一次NREM和接下来的一次REM组成,成年人一次循环大概持续90分钟,每晚进行4-7次循环,这取决于睡眠循环的长短和总睡眠时间。在前1-3个NREM-REM睡眠循环中慢波睡眠SWS占优势,后半夜快波睡眠FWS比例增加。

2.单次的长时间运动对睡眠的影响

当前的理论认为当能量消耗增加时睡眠时间和睡眠中的SWS慢波睡眠的量都会增加,在苏醒时期身体的分解代谢更多,而在睡眠时期人的合成代谢更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提倡增肌人士要注重睡眠的原因,充足的睡眠让肌肉更好的被合成。而睡眠质量的加强,主要是让我们1.更快的进入睡眠,2.增加SWS慢波睡眠的量,3.推迟进入FWS快波睡眠的时间以及减少FWS快波睡眠的量。

在上午进行的长跑运动,无论运动的强度还是时间的变化,都不会对我们的睡眠产生太大的消极影响。

在下午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负荷越大时间越长,对睡眠影响越大。可能会延长REM快波睡眠的潜伏期,使我们不能快速过渡至深度睡眠。

另外,在夜晚进行运动会导致失眠的增加,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会得到刺激,持续的兴奋,导致入睡时间的延长,对睡眠质量和长度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并且运动强度越大,对睡眠阻碍越强。

3.长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对睡眠的改善作用

说完了夜间大强度运动对睡眠的消极作用,我们来看看怎么样的运动才能改善睡眠。

人失眠更多地是因为神经调控激素层面的问题,有氧运动可以刺激垂体分泌内咖肽,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可以刺激到神经因子,缓解焦虑,减少梦中惊醒。

我并不建议夜跑,如果下午没有时间,一定要夜间跑的话,我只建议进行轻量级的运动,跑步时尽可能的维持心率和呼吸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避免较大的刺激到神经的兴奋性,而是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促进睡眠。

4.晨跑的利弊

既然夜跑可能会影响睡眠,那么空腹晨跑呢?我之前听到过一个说法,是早上空腹跑步有助于提高一天的代谢,减脂效果更好,对于增强代谢的作用我比较赞同,今天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早上起床空腹跑步这个锻炼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肯定是有的:由于早上空腹时,身体里的糖原不足,跑步时更多地让脂肪来供能,对于减脂来说肯定是有效的。同时,早上跑步对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食欲。

但是弊端同样存在:

首先,由于一晚上没有进食,我们的血糖水平在早上刚起床时肯定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的,如果这个时候直接去跑步,你的血糖水平会进一步降低,体质比较差的人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碳水化合物的缺乏还会导致机体的疲劳。

其次,一晚上没有喝水,体内水分是缺乏的,再加上脂肪分解产生在血液中的的游离脂肪酸,我们的血液在早上是相对粘稠的,这个时候再去运动,失水,由于糖分不足继续分解脂肪,血液过于黏稠容易造成血栓。

而在肌糖原和血糖都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身体会考虑让蛋白质承担比平时更多地供能的任务,如果运动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多的分解代谢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

总结和建议:

夜跑和晨跑对身体循环系统,心肺系统,肌肉系统的增强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内分泌调节不好的人群,长期失眠的人群来说,夜跑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会影响到他们的入眠速度,他们更适合在下午进行有氧运动。对于比较健康的人,夜跑时应该注意避免大强度的运动,最好进行中低强度,一小时分钟以内的运动。

篇6:垃圾睡眠最影响孩子健康

最近,英国有报道称三成英国青少年受“垃圾睡眠”危害。很多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往往因为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入睡,导致睡眠质量很差。

我国青少年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加上贪玩心理,也同样存在“垃圾睡眠”的情况。“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睡眠,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专家认为,“垃圾睡眠”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缺少睡眠会改变人体的荷尔蒙分泌,使得人体为增加能量而提高对糖和高脂肪食品的`需求。此外,睡眠问题还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甲状腺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患上抑郁症。

篇7:上班族坐姿不当影响睡眠

专家指出:许多办公一族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坐姿不当的问题,造成肩背部肌肉劳损,结果产生肩背疼痛或僵硬等不适症状,躺下睡觉时身体也不能放松,从而影响入睡。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人群如果要解决失眠问题,确实需要从改善坐姿开始。”专家介绍,生物力学研究显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背部和椅面之间呈120度到130度角,而大部分办公族都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女性,坐着坐着就容易懒懒地“畏缩”在椅子里,这样的坐姿特别不利于健康。

“当然,每个人不可能天天拿个三角板量自己的坐姿是否达标,所以我们医生更习惯的说法是,在你的背部和椅背之间垫一个垫子,不必对这个垫子的大小过于苛求,只要感觉到它能把腰拱起来,那么基本上正确的坐姿就出来了。”专家介绍。

但专家提醒,失眠的原因很多,如果睡觉时觉得颈肩疼痛,要不停翻来覆去寻找合适的入睡姿势,就可尝试通过治疗颈肩疼痛来改善睡眠。当疼痛缓解时,很多患者睡眠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自疗常见办法有四种: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调整坐姿,避免颈肩肌肉过度紧张;二是选择合适的枕头,多数情况下,低枕可能更好,枕芯最好选较硬的;三是入睡前做些简单的热敷,有条件的话泡个热水澡;四是做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如双手交叉在脑后,然后头部轻轻向后顶双手,持续二三十秒,不要太用力,做完后肌肉有轻度的酸胀感即可。

坐姿三要诀

一:调整电脑显示器的高度,视线应与显示器上缘齐平;

二:使用鼠标和键盘时,调整桌面和椅面的高度及距离,使肘部、腕部都得到有效支撑;

上一篇: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大全下一篇:员工入职小仪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