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2024-05-21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精选6篇)

篇1: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宽城疾控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 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 SOP之一)

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 SOP之二)

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 SOP之三)

 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 SOP之四)

 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 SOP之五)

 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 SOP之六)

 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 SOP之七)

 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 SOP之八)

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 SOP之九)

 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 SOP之十)

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 SOP之十一) 酶标仪(微生物室 SOP之十二)

 细菌鉴定室内质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 SOP之十三)

 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 SOP之十四)

 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 SOP之十五)

 超净工作台(微生物室 SOP之十六)

 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 SOP之十七)

细菌室工作守则

(微生物室 SOP之一)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中 5----10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

8.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1.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2.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3.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微生物室 SOP之二)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 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 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 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

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微生物室 SOP之三)

1.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2.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3.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4.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5.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6.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7.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手。

8.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员或实验室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结核杆菌的培养及标本涂片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9.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结核杆菌培养、感染性组织等。

10.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11.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12.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细菌室内质控制度

(微生物室 SOP之四)

1.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质控意识,以质量控制工作为核心,认真做好各项质控试验和记录。

2.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操作,正确分析处理结果。

3.一旦发现失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失控结果。

4.每批自配或购置的培养基、生化鉴定等试剂必须用标准菌株(ATCC25922…….)质控。合格方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5.对每批微量药敏板、培养基、药敏纸片必须用(ATCC27853、ATCC25923、ATCC25922)菌株进行质控,并做好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分析,采用相应措施。

6.每天观察培养箱、CO2培养箱、冰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7.无菌间每周监测一次,紫外线消毒灭菌情况,并做好记录。

8.认真讨论、分析每次参加疾控系统室间质控。总结经验教训。

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室 SOP之五)

细菌鉴定操作按GB检验操作规程:

1.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细菌学的全面知识。

2.从事细菌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检测知识,掌握其检测方法,定期统计分析细菌分布,耐药变迁,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

3.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知识。

4.细菌专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新进展。

5.定期或随时市级疾控实验室联系,主动参与讨论了解科技发展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防病的密切联系。

6.每天发出的微生物报告应认真复审,分析报告、评价报告。

7.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8.当工作环境被细菌污染,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9.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消毒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采取特殊措施。

无菌间规章制度

(微生物室 SOP之六)

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1.在无菌室内必须戴帽子、口罩,进行无菌操作。

2.每天早上 8:00—8:30用紫外线消毒,每月检查一次紫外灯的无菌效果。

3.无菌室内各种废弃物品必须煮沸消毒。

4.实验完毕后,用含氯制剂 1000mg/L消毒桌面、地面。

菌(毒种)管理办法

(微生物室 SOP之七)

1.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2.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形态,分离日期,鉴定日期,签发者,主要鉴定性能(包括形态、染色、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

3.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4.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5.所有存在菌种应具备清单。

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

(微生物室 SOP之八)

我室主要仪器为美国热电MK3酶标仪、旋转仪、离心机、生物安全柜、水浴箱、洗板机,为了使仪器能够高质量的运行,使仪器报告的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以下仪器维护、保养和质控措施。

1.每次开始工作前和离开前要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仪器培养箱温度的报告里外是否一致。

2.每次用中性的清洁液将仪器表面擦拭干净。

3.每次先做质控。

4.一个月至少做一次全程定标。

5.仪器检测数据每月月底做备份。

6.仪器每一个月做一次彻底的清洁保养,包括清洁外壳、瓶孔、滤网等。

7.仪器每年请工程师做一次检定工作。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 SOP之九)

概述:标准菌株是细菌室室内质控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室的标准菌株主要来自国家菌种保存中心购买所得,为了让标准菌株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特制定以下规定。

1.对每批购买的标准菌株要做好登记,包括菌种的菌名、编号、购买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

2.每次使用标准品都应作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等。

3.购买的标准品初次使用时,应大量增殖,然后分装在含 10----15%甘油的胰蛋白胨肉汤中,20℃以下保存。

4.新的标准菌株复苏最多不得超过三次,如超过三次将不在视为标准菌株使用。

5.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溶化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

(微生物室 SOP之十)

1、细菌室岗位分工与职责管理规定

1.1 概述

鉴于细菌室工作琐碎烦杂且千头万绪,为了使细菌室的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特将细菌室暂定为两个岗位,以明确工作范围、增强责任心、便于日常工作的完成。当然由于细菌室不同岗位工作量的随机性较大,故我室要求大家发扬既分工,又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细菌室工作。

1.2 岗位职责

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高质量的完成本岗位工作,如遇到问题须提出经讨论解决。

1.3 岗位分工

岗位Ⅰ:完成细菌培养标本的结果观察处理及报告发放。

岗位Ⅱ:完成仪器的维护、保养和质控工作等。

2、细菌室记录内容明细

2.1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湿度,使用前每次记录。

2.2 恒温设备 2.3

孵箱、普通冰箱,每次记录。

2.3分析仪器

常规每月保养一次,发现问题随时详细记录;质控按要求测试完毕后,及时手工记录,2.4标本与结果

不合格标本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结果记录。

3、细菌室室内环境条件控制范围

温度 18~28℃,湿度 40~80%。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室 SOP之十一)

1、总则

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检测后标本应妥善保存。

2、临床标本的采集

2.1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2.2尿液(中段尿)

采样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 3ml入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2.3粪便

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可直接收集于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2.4眼、耳、鼻、喉拭子:

将棉拭子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沾取的太多,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倒悬于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2.5脓液

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沾取脓液,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2.6血液

2.6.1凡怀疑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2.6.2成人每次采血 5—10ml,小儿采血 2—3ml;

2.6.3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2.6.4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2.7生殖器官标本

阴道、子宫颈及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师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如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做培养检查时,采集的标本应床旁接种并及时放入孵箱培养。

3、临床标本的保存

细菌室标本原则上要求及时送检、及时处理,不得保存。

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

酶标仪

(微生物室 SOP之十二)

质控失败时,仪器会提示对该瓶孔进行定标,通常定标,都能通过,只要定标过了,仪器就能正常工作。如仪器定标,不能通过,就要请厂家工程师对仪器进行检测,并对仪器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直到仪器合格后才能进行日常工作并填写失控报告

细菌鉴定室内质控处理程序

(微生物室 SOP之十三)

每批新购买的试剂必须进行室内质控,当质控结果不能符合要求时,应通知组长协助处理,进行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原因分析与处理

一、失控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质控菌株、卡片、无菌盐水等出现质量问题。

2)质控菌株不符合所检测卡片的要求。

3)上卡操作中出现问题,如菌液浓度不准等

4)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5)室温是否符合分析要求。

二、失控的处理

1、操作不规范时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重新检测一次。仍失控进行下一步。

2、检查质控菌株及卡片是否在有效期内,质量如何?无菌盐水是否被污染以及标准 菌株是否符合卡片的要求等。在保证质控菌株、卡片、无菌盐水等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仍失控则进行下一步。

3、做可能影响检测的仪器保养仍失控进行下一步。

4、请仪器工程师分析写失控报告。直到质控在控后重新检测。

标本拒收标准

(微生物室 SOP之十四)

1.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操作:若送检标本不是运送培养基送检则为不合格标本。

2.中段尿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3.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挑取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WBC<10/LP,上皮细胞> 25/LP不适合做细菌培养。

4.脓液及创伤分泌物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生殖道分泌物培养:如为淋球菌培养没有直接接种到淋球菌培养基上则拒收。

6.各类培养标本原则上都要求无菌采集并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及时培养,不能保存。除非特殊情况可置于冰箱保存,对分离怕冷的细菌时,应注意标本的保暖。

温度失控处理措施

(微生物室 SOP之十五)

每天上班记录培养箱、冰箱的温度于温度记录本上,如发现普通培养箱的温度超过 37℃(不包括 37℃)或低于 34℃(不包括 34℃);真菌培养箱温度超过 31℃(不包括31℃)或低于 25℃(不包括 25℃);冷藏冰箱的温度超过 8℃(不包括 8℃)或低于 2℃(不包括 2℃); 冷冻冰箱的温度超过 10℃(不包括 10℃)或低于 30℃(不包括 30℃),应立即追溯其失控的时间和原因。

如失控的原因可以马上纠正(如冰箱断电、冰箱门未关好、温控调节器未正确控制、冰箱严重结霜、温度计损坏等),则由本室人员马上纠正并填写失控报告。

如冰箱、培养箱本身出现机械故障,本室人员应马上通知维修部或维修商,同时根据排除故障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对其中的物品质量造成影响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把里面的物品转移到能满足需要条件的环境中),并填写失控报告单。

培养箱中的培养物应全部拿到工作台,检查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如果培养基的菌落生长良好,则按常规程序进行检验。

如果培养基的菌落生长受抑制,则取标本重新接种,如标本确实无法再次接种,则应与临床医生联系、解释并请医生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如有细菌生长,则应补做药敏试验,并填写《迟发报告单记录表》,并写明原因。

故障处理过程中应及时贴上红色标识,并在温度记录本上用红笔记录失控的温度度数,故障处理后应利用培养箱、冰箱的温度调节器,把温度调回到规定范围的中值,并把专业人员的检查的结果记录在仪器档案袋中。另外还需填写《内部质量控制失控报告单》,当温度再次是失控时,再次记录温度的读数,并且上报负责人。

超净工作台

(微生物室 SOP之十六)

1.目的:规范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工作,确保仪器正常运作。

2.适用范围:本实验方法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中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管理。

3.检验人员职责:负责此仪器操作和维护管理

4.操作及维护规程

4.1操作规程

4.1.1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50分钟开机,同时开启紫外杀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30分钟后关闭杀菌灯(此时日光灯即开启),启动风机。

4.1.2对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需对工作台和周围环镜先用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再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4.1.3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工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4.1.4操作区内尽量避免作用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4.1.5操作区的使用温度不可以超过 60℃。

4.2维护规程及维护方法

4.2.1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 2~3 个月)将粗滤布(涤纶无纺布)拆下清洗或给予更换。

4.2.2定期(一般为一周)对环境周围进行灭菌工作,同时经常用纱布沾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将紫外线杀菌灯表面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4.2.3当加大风机电压已不能使风速达到 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4.2.4更换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流气流向。

4.2.5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用 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区平均风速保持在 0.320.48m/s范围内,再用 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

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

(微生物室 SOP之十七)

接种标本是细菌实验室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使细菌能得到充分的生长和能分离 出单个菌落获得纯培养而供分析鉴定之用,所以作此项技术的操作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1.左手的操作要点:左手负责持平板、试管、烧瓶等物品,操作中,左手应尽量减少摆动,否则,不利于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1.1左手持物品时,最好固定在一个空间方位上,以避免因移动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器皿,造成随机性污染。

1.2所持的器皿其开口尽量避免向上,持平皿时,可以让平板的表面与地面尽量垂直,试管与器皿烧瓶也可倾斜。当从标本器皿或平板上挑取接种物或菌落后应立即塞上试管塞或扣上平皿,随即接种标本。

2.右手的操作要点:握有接种工具的右手,将接种环或针沿伸到标本之前应作好接种环或针,镊子等工具的火焰消毒工作,待冷却后才沿伸到标本容器中挑取接种物,在挑取标本后,其接种工具应尽量避免接触试管壁及试管口等。随后将接种物在培养基上分离划线。

3.移种或接种的基本步骤:

3.1右手持接种工具,在火焰上烧灼 3次灭菌。

3.2左手持起标本容器或原代培养物的平皿或试管等。

3.3用接种工具挑取适量标本或细菌,挑取标本时,应注意选择真实反映感染情况的部分,如粪便挑取粘液脓血部分。纯化细菌应从原代培养物上挑取单个菌落。从液体培养基中取菌,只需将接种环在培养液中蘸取一环即可。

3.4接种时可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3.5接种后,应在火焰上反复烧灼接种工具并作一定的编号记录,所用工具应放回原处。

篇2: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一.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别名: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2.操作对象:基因

3.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不同生物DNA能拼接的原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6.一种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的原因: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二.DNA重组的基本工具

三种工具

限制酶

两种工具酶

DNA连接酶

载体

1.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细胞

(2)作用:识别和切割特定DNA序列

(不能识别切割RNA和单链DNA)

(3)限制酶作用与磷酸二脂键,不作用氢键。

(4)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不同限制酶识别不同的DNA序列,限制酶具有特异性。

(4)末端:

平末端

粘性末端

(5)单酶切缺点:使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

使目的基因反向插入载体中

(6)双酶切的优点: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

使目的基因和载体正确连接

(7)用同种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原因:

切割后获得的(粘性)末端相同。

2.DNA连接酶

(1)DNA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二脂键,但不连接氢键。

(2)不具有特异性

(3)分类

E.coli

DNA连接酶(存在于大肠杆菌中):

只连接粘性末端

T4DNA连接酶(存在T4噬菌体中):

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低

3.载体

(1)载体的作用:

作为运输工具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携带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大量复制

(3)具备条件

1)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存在2)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选择与鉴定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关键步骤)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人工合成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基因组文库

(1)基因文库

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2)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比较

基因组文库中有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

cDNA文库中没有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条件: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原料:模板DNA,Taq酶,引物,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

(4)过程:

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

退火: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5)注意

引物需要满足条件:

引物1和引物2结构上不能互补,单个引物不能自身互补

引物GC含量高,则退火温度高

三磷酸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脱氧核苷酸过程中,脱去磷酸基团释放高能磷酸键中能量。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启动子

位置:基因的首端

功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终止子

位置:基因的尾端

功能:终止转录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复制原点:起始复制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

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受体细胞的选择

动物:受精卵

受精卵具有全能性,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植物:体细胞

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微生物:

原核(大肠杆菌):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真核(酵母菌):真核细胞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3.常用的转化方法: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用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

基因枪法(常用于单子叶植物)

花粉管通道法

(2)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3)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离子处理

用Ca离子处理细胞的目的:

使大肠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

4.注意

(1)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需要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显微注射技术

早期胚胎培养

目的基因

受精卵

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雌性动物的子宫

发育成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5.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6.农杆菌转化法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鉴定

1.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方法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NA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探针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判断依据:是否出现杂交带。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原理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例如检测受体细胞是否表达出胰岛素,用胰岛素抗体检测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转基因生物

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

抗虫植物

接种害虫

害虫是否死亡

抗病植物

接种病毒(菌)

是否出现病斑

抗盐植物

盐水浇灌

是否正常生长

抗除草剂植物

喷洒除草剂

是否正常生长

获取目的基因产物的转基因生物

提取细胞产物与天然产品进行功能活性比较

细胞产物功能活性是否正常

一植物基因工程

1.抗病转基因植物所采用的目的基因: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复制酶基因,2.抗真菌转基因植物所采用的目的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

二.动物基因工程

1.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获得的转基因牛能表达出肠乳糖酶,肠乳糖酶能将乳糖分解成半乳糖,从而降低牛奶中的乳糖含量。

2.乳腺生物反应器

显微注射

早期胚胎培养

药用蛋白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受精卵

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泌乳期

子宫

转基因动物

分泌乳汁

提取药物

(2)药用蛋白基因前插入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目的是使药用蛋白基因只在乳腺组织细胞中表达

(3)膀胱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不受性别限制

不受个体发育时期的限制

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两大难题: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

从供体角度降低免疫排斥:

1)向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

2)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4.基因治疗

篇3: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市21家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将这些消毒供应中心在执行标准操作程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详细记录。调查共涉及人员240名, 这些人员为各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分别向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所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医护人员对标准操作程序的认知情况, 各类诊疗设备仪器的消毒、清洗及准备情况, 工作人员对标准操作程序的执行力度,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情况, 相关制度规程建立情况, 各类设备的投入以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等[2]。对所有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 对相关调查内容进行详细解释。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 回收240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38份, 有效率99.17%。

1.3 问卷统计分析

对所有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 对于每个调查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执行标准操作程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对各项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研究。

2 结果

标准操作程序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建设薄弱、人员培训力度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对操作程序认识不足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见表1。

2.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院并未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 认为消毒供应中心是其他科室的辅助者, 主要是为了协助其他科室完成对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医疗用品的消毒和清洗。因此在对人员分配时往往将能力较差、协调力较弱、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的人员安排到消毒供应中心, 这就造成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为低下。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行动迟钝, 难以有效地满足消毒供应室快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待遇以及奖金往往要低于其他科室的人员, 这就使得能力较强的人员不愿意待在这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往工作积极性较差, 再加之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有效的执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80.95%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2.2 基础建设薄弱, 设备投入明显不足, 未明确划分区域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90.48%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着设备投入较少且未明确划分区域, 消毒供应中心基础建设较为薄弱。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未能够使得医院管理者意识到所能够带来的直接效益, 而对此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在设备、资金投入方面未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到计划之中, 基础建设停留于最初的层次上未有所改进。部分一级医院消毒供应室设施简陋, 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标准操作程序的推进, 不利于医院消度供应中心的发展。

2.3 护理人员认识不足

临床各科室护理人员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 错误地认为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清洗不仅耽误时间而且浪费成本。而临床护理人员未经过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性培训, 对医院消毒标准、标准操作规范以及自我防范缺乏认识。在对各种医疗设备、器械进行消毒时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情况, 给患者以及自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2.4 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力度不足, 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力度差

在调查中发现有71.42%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或者说培训力度远远达不到标准, 这就使得人员工作能力严重不足。对于在消毒供应中心新上岗的人员为认真落实培训工作, 即使进行培训也未组织人员进行标准操作程序的学习和演练。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应用标准操作程序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3.1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要加强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重点向人员讲解标准操作程序的内容、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需要消毒供应中心各人员加强对各项操作技能的学习。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对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各项操作手段进行熟练的掌握。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练习, 逐渐地巩固技能的熟练性。时刻注意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过程中, 对特殊设备仪器进行消毒时需要穿隔离服。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洗, 注意各项操作的无菌化。由医院、厂家组织安排相应的讲座, 向大家讲解在消毒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仪器的消毒标准等[3]。鼓励经验丰富的人员主动地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 并要求新入职的人员以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帮助该级别护士正确理解和掌握消毒供应室专业的基本, 通过业务学习、每月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对每个岗位的定期操作考核, 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培训, 从而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对消毒灭菌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以及医院消毒灭菌的相关规定进行培训, 如卫计委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的培训。每年从消毒供应中心选拔出责任心较强、工作严谨认真的人员参加市级组织的消毒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消毒的基础理论知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定期组织培训, 通过观看录像、分发知识手册、组织情景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4]。

3.2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及质量考核标准

充分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现状制定并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各种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约下, 可以更好地指引工作人员更有效率、更规范地完成各项消毒、灭菌操作。加强人员对标准操作程序的认识, 从每1名人员的内心深处接受并落实各项规范。在清洗之前需要对清洗的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 确保清洗设备能够正常运作。清洗人员需要穿戴特殊的防护装备, 避免在清洗过程中不慎发生感染。对于不同材质以及特性的器械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否则会对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巨大的影响[5]。加强人员对所制定的的操作流程及质量考核标准、规章制度的学习力度, 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

3.3 加强设备投入力度, 完善布局建设

为了切实地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高效的开展, 需要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建设, 要纳入到医院发展计划之中。消毒供应中心所需要的设备较多, 需要逐一地配备完整。设备具体包括:空气净化消毒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清洗机以及用于烘干的各类大型设备。此外, 为了保证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配备有工作人员洗手、无菌物品互锁传递窗, 空气消毒的设备, 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等[6]。在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布局时, 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满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需要。为了方便开展工作, 布局尽可能简洁、敞亮。对于无菌物品由专门的封闭车进行运送, 保证物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为了防止病菌、化学药品通过下水道污染水体, 在无菌间中不得有下水道。各类仪器、设备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摆放, 根据消毒物品的规格、消毒类型划分不同的消毒、清洗区域。消毒供应中心不同于医院其他的科室, 需要切实引起高度的重视,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进行严格把关。

摘要:目的 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的应用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标准操作程序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找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 标准操作程序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建设薄弱、人员培训力度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对操作程序认识不足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需要管理者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职工对标准操作程序的认识程度, 采取多种措施严格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纯友, 厉莉, 郭南军, 等.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4) :14-16.

[2]陈月圆.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 2014, 21 (11) :1200-1202.

[3]谢丽锦.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15) :19-21.

[4]张彩霞, 王柠, 李海霞.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8 (7) :131.

[5]罗艳君, 罗艳姣, 周丹, 等.多个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 2013, 41 (5) :289-293.

篇4:协调层:操作程序

在一些已经建立起协调层的学校体系里,协调层对于促进发展的作用更强:例如英格兰的地区教育管理当局,波兰的省级教育部门,安大略的学校委员会,西海角的地区教育部门,香港的区域学校支持服务部,韩国的省级教育办公室,都建立了协调层(联合学校)来加强学校之间的协调与支持(表26)。

就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一样,每个协调层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整合、标准化,与交流,并且利用很多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20个取得进步的学校体系里,总结出4种不同类型的协调层:地域性协调层,联合学校协调层,学科协调层和等级协调层。

我们研究的大部分体系都是按照地理分布来建立协调层的,即对国家、州、省、地区、县的学校进行统一行政管理和教学支持,对于一些规模很大的学校体系,协调层有多个等级。

其他的协调层都与特殊体系的实际需要相关。例如新加坡和波士顿的联合学校,以及按学科划分的协调层——中国的教研组,都是为了满足校际协调与互动的需要。它们的领导者从学校中抽离出来(这个角色通常是校长),暂时放下原来的管理或技术地位。第四种协调的方式是学校体系在小学和初中有分开的亚结构,例如长滩的联合学校区域。

无论体系内的协调层形式如何变化,协调层通常有以下三类作用:

1 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2 在解读和交流改革目标时,作为中央与学校的润滑剂,破解发展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3 加强校际合作交流,促进学校间的优秀做法的传播,帮助他们互相提高,分享学习,规范行为。

系统与系统之间,具体需要什么类型的帮助,以及协调层该起到何种作用差别巨大(表27)。我们重点以西海角为例,解释协调层如何开展工作。

作为南非的9个省之一,西海角省的社会人口变化较大。西海角的1500所学校遍布8个区域,有处于南边的富裕郊区的海角镇学区,有因历史原因比较落后,人口密集的市内校区,还有由乡村学校组成的海角酒乡等等。最早,省级教育部门就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全省所有学校而建立起来的。但是教育部门很清楚,不能将提高学校成绩的责任下放到每一个学校——限制越大,学生成绩越低,提高的需求越迫切。因此,西海角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想办法满足地区和学校不同的需求,避免自由放任,争取完全的主动。

2002年,省教育部门暂停了一项中央主导、专家引领的新课程发展计划,因为这个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教育部门把各地区的领导者组织在一起,制定新的文化课改善策略。领导们提出了所有学区都必须重视的三个点:一是教师发展与支持;二是保证资源和学习材料的供应;三是研究与宣传。在这三点的基础上,学区可以自由选择满足本学区需求的措施。

协调层的加入,增加了学校与中央的合作力度。随着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学校与中央的关系,由省或地区的不定期会面变成了有一个队伍始终“站在学校的门口”。互动的基调也发生了转变,从学校觉得“被监视”,变为被陪伴与被支持。

没人能保证万无一失,西海角的教育者很快发现,算术课成绩提升的幅度赶不上读写课成绩的提升,三年级读写课成绩提升的速度远远超过六年级读写课成绩提升的速度。但是,他们说,这仅仅是开始,教育者们坚信他们目前建立的模式适合它们的体系。

像缓冲剂一样工作

协调层在学校与中央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搜集对改革有用的信息,扫清任何障碍。它既可以让任何一所学校接受与理解来自中央的指导,又让中央了解学校的反馈、要求和想法,从而加强体系结构性的交流。协调层还能扫清变革中的阻力,解决在现实中可能阻碍发展的问题,强调中央需要了解并需执行的事情,过滤掉没有意义的问题(这些无意义的问题通常与变革如影随形)。我们通过波兰的改革情况来了解协调层的作用。

1999年波兰要开办4000所初级中学,这是一个让人生畏的浩大工程。很大程度上,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关闭部分小学,将其改建为初级中学。这个做法存在争议。家长与教师考虑到关闭本地小学的可能后果,对此改革持抵制态度。波兰要求2500个自治市支持改革,并给予每一个学区实施这个策略的灵活性。市政府获得授权,直接减少了社区的担心,让部长可以与每个社区直接联系,让学校体系深入每一个社区成为可能。

市政府与社区合作,可以增进大家对未来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和代价的了解。但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市政府必须要解决改革带来的实际问题,例如给学生提供交通车,缩短其在路上的时间。有一些市政府向社区妥协,但是这只是在面对必要且艰难的挑战时的无奈之举。例如,市政府要帮社区建造一座桥梁或道路等基础设施,社区才接受改革。波兰在寻找解决措施时,排除了改革中的阻碍,让改革对于学校和社区来说都变得更加轻松。

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协作

协调层促进学校体系提升的第三种方法是在学校之间开通交流学习平台、规范教学、建立互相支持的渠道,新加坡和波士顿的联合学校就是很好的例子。1997年,新加坡建立了联合学校,开设校长论坛,让他们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享受在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权利。波士顿公立学校建立了9个地区性的联合学校,加强校长之间相互支持力度,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波土顿联合学校的领导从业绩好的校长中选出,所以可以领导群体内的其他校长。通过学校校长之间的正式联系,联合学校成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校内互动的网络。

篇5: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保证病理切片质量,以达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二、范围

石蜡包埋组织

三、试剂,仪器

酒精、二甲苯、苏木素、伊红、盐酸酒精、脱水机、包埋机、切片机、漂烘仪、染色机。

四、工作流程

(一)制片前

制片前过程从标本送到实验室至包埋结束为止。包括: 1.标本的交接编号记录及检查

(1)实验室人员收检标本时人必须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包括:送检标本种类和数量与送检单上填写的是否一致;容器上的联号或姓名与送检单上是否符合;固定液的种类(通常要求为10%中性缓冲甲醛液)和量是否符合要求;送检单是否按规定用墨水笔逐项填写清楚。若发现有错误、疑问或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查询清楚和适当处理,在合格后方可签名接收。如标本已干涸、腐败或其它明显不符则不应接收。接收标本应在初级人员接收后,再由中级人员和主检或具体负责人员复核,以确保没有差错发生。

(2)收到标本后应按标本顺序逐一在申请单上编上病理检查号,并在标本容器外壁贴上相应的号码,然后按号码先后顺序排列放好,再在申请单上打上收到日期。将收检的标本,按申请单逐一向负责处理的医师交代清楚,包括标本种类、数量、临床诊断及有无特殊注意事项等。

(3)取检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认真记录填写好工作单,包括标本号、块(包)数、有无特殊处理、标本名称,如标本全取、标本过小等均应记录在案以备日后查对。对一些易碎、小而少的标本应用尼龙丝小袋或擦镜纸包裹好后再做上机处理,以防丢失。标本的取材块通常控制在2cm×2cm×0.3cm左右。标本取检多于一个包埋块者,在标本病理检查号后缀写-1或-2等,以便于查找校对。取好的标本应及时浸泡在指定的固定液中,来不及取完的标本特别是大标本应缝上号码投入固定池内以备次日再取。标本取检完后,自报告发出之日起,通常规定小标本保留1月以上,大标本保留6月以上。

(4)标本在上机处理之前,必须由初级和中级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检查标本总数与申请单和工作单是否一致,确定无疑后方可上机处理。

2.标本的处理

利用全自动脱水机处理。(根据组织的大小、分类分别设置程序)

所有试剂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测定期更换,并做好详细记录。3.标本的包埋

首先清点检查标本,确认完好无缺后方可开始包埋操作,操作时应注意核对标本与工作单记录是否吻合。包埋的石蜡温度应尽量与标本浸蜡温度一致,大约控制在65℃~70℃之间,温度太低会造成包埋平面凹凸不平,尤其是内镜活检等小块标本,易出现切片不完整而发生漏诊现象。包埋时,先取大小合适的不锈钢模型,注入蜡液置于热台上,液面刚好与模型的上缘平齐,不得低于或高于此限。取出包埋盒内的组织,校对正确后用干净的热镊子将所有组织悉数放入模型的底部,待组织与模型内的蜡液充分融合后,按要求排列后迅速移动模型至冷台,至底部石蜡刚开始凝固,用镊子轻压组织数秒,待组织埋平后,迅速盖上包埋盒注上蜡液,约过10s ~15s,包埋盒与模型周边的蜡液凝固后,再次补充注入少许蜡液,以增加包埋盒的稳固性,注意液面高度不得高于包埋盒上缘,加盖包埋盒时一定要保持与模型底部平面平行,无前后左右倾斜的现象。待蜡块在冷冻台彻底冷却后,从模型内取出修去包埋盒周边多余的石蜡。清点包埋好的蜡块总数,按大小类别放好,冷冻备切。

(二)切片

1、将切片刀安装在持刀座上;

2、将蜡块固定于支持器上;

3.、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近,旋紧刀座,观察蜡块面是否与刀座相平,如不平须调节支持器,使蜡块面与刀面平行;

4、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微米(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

5、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2-4 微米),进行切片。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状,完整无缺,厚度适宜(3-5 微米)、均匀,无刀痕、颤痕、皱褶、开裂、缺损、松解等;

6、以专用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干净的蜡片,放入漂片机的温水中(40-50℃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7、将蜡片附贴于处理过的载玻片上,蜡片应放在载玻片右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为防止蜡片滑落,蜡片的一角(远离组织的)可粘在载玻片边缘上;若一片载玻片上捞两片以上的蜡片,必须把蜡片均匀贴附在载玻片上,保持制片的美观。

8、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处),用铅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次级号),外借白片,需在每张白片上注明对应的病理号。

9、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度斜置片刻;待载玻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插入专用的染色架中,最后置于恒温箱中烘烤(72℃左右,15分钟),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10、切片注意事项

(1)切片前蜡块要冷冻,这样容易切片(甲状腺、淋巴结及胃镜等特殊组织,必须控制冰冻时间)。

(2)如遇难切的蜡片时,可用与蜡块切面差不多大小的薄纸潮湿后贴在蜡块上切片,然后将附有蜡片的一面朝上放入水中漂片。

(3)如遇易脱片组织(如血凝块、脑组织)时,可用多聚赖氨酸或APES 处理过的玻片来捞片。

(4)总是切不出完整的蜡片,或皱缩或卷片,可能是刀不利。

(5)切出的蜡片总是皱缩,可能是蜡块冷冻时间不够,或是组织脱水、浸蜡效果不好。

(6)切片厚薄不匀或空片,可能是刀未固定紧或蜡块未夹紧,也可能是切片机有问题。

(7)烤片时间与温度有关,一般时间宁长勿短,否则会造成脱片。一般烤片温度控制在62℃,时间为30min左右。

(8)连续切片放入热水漂片时,不要捞取第一、二张蜡片,因为前2 张蜡片厚、组织有空洞(镜下可见)。

(9)用于展片漂片仪的温水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三)HE染色

1、自动染色:见《染色机使用及维护标准操作程序》

2、手工染色(1)脱蜡

①二甲苯Ⅰ 5分钟 ②二甲苯Ⅱ 5分钟 ③100%酒精Ⅰ 1分钟 ④100%酒精Ⅱ 1分钟 ⑤95%酒精 1分钟 ⑥80%酒精 1分钟 ⑦自来水浸洗 1分钟(2)染色

①苏木素染液 6分钟 ②水冼 1分钟

③0.5-1%盐酸酒精分化片刻(颜色由蓝变红即可)④自来水冲冼10分钟左右(颜色由红变蓝)。(然后95%酒精片刻,主要是避免所带的水份稀释以下的伊红酒精,此步可免)

⑤伊红染液浸染

(3)脱水、透明、封固 ①75%酒精 0.5分钟 ②85%酒精Ⅰ 1分钟 ③95%酒精Ⅱ 1分钟 ④100%酒精Ⅰ 1分钟 ⑤100%酒精Ⅱ 1分钟

⑥石炭酸二甲苯(1:3)10秒钟 ⑦二甲苯Ⅰ 透明 1分钟 ⑧二甲苯Ⅱ 透明 1分钟 ⑨取出后用中性树胶封固。

3、H&E染色注意事项

(1)二甲苯脱蜡时间冬季长些,夏季可短些,为防止脱蜡不净影响染色,脱蜡时间宁长勿短。

(2)盐酸酒精分化时间灵活掌握,可以在切片蓝化后镜下观察。

(3)染色后的脱水透明也很重要,若脱水不完全,切片会模糊不清,脱水的乙醇要保持纯度,切片在进入脱水乙醇前尽量把水份去掉。

(4)结束染色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固。操作时用滤纸轻轻吸去组织周围的液体,保持组织切片的轻度湿润,滴少许树胶,用镊子取盖玻片轻轻盖上。注意封片时不能让组织切片干涸,否则会出现人为色素即“中性树胶色素”。封片动作要轻,以防产生气泡或溢胶。树胶浓度要适当,预先可用二甲苯调试好备用。太稠不宜操作,太稀易出现气泡或溢胶。

(四)制片后

制片后过程由封固切片结束到上交切片为止。

1.封固好的切片,由初级实验技术人员按号码顺序排放在切片夹内,与相应的蜡块进行校对,检查切片与蜡块的号码是否一致,有无错号。检查切片与蜡块中组织的形状是否一致,是否切全。仔细粘贴标签后交上级人员复查。

2.上级人员根据申请单或工作单上的记录全面仔细检查切片,评分内容、标准及其分值如下。

外观(5分):清洁,无溢胶。载玻片及盖玻片完整。

标签(5分):清洁,号码清晰,粘贴牢固,贴在指定位置。

裱片(5分):组织裱贴在适当位置上,方向合适。

厚薄(5分):切片厚薄均匀一致。

平整(7分):切片平整无皱折。

切痕(8分):切片完整,无破裂或划痕。

透明(10分):切片透明,无云雾状,组织固定脱水彻底。

颜色(18分):核浆着色正,对比度清晰明显。

层次、气泡(5分):染色有层次,深浅分明,无气泡。

细胞形态(12分):无挤压、皱缩及膨胀变形。

污染(15分):无异物或其它组织混入切片。

洁净度(5分):玻片内无残留染料。如有上述不合格项目,按评分表格标准扣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甲级片,90分~80分为乙级片,80分以下为丙级片。

3.切片检查完毕后登记交接给负责诊断的医师。

五、相关文件

(一)《染色机使用及维护标准操作程序》

(二)《切片设备使用及维护标准操作程序》

(三)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四)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

六、相关记录

(一)《组织切片机使用及维护记录表》

(二)《染色机使用与维护记录表》

篇6: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

1.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有()①大肠杆菌 ②枯草杆菌 ③支原体 ④动植物细胞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支原体太小了,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而基因工程要求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因为支原体结构的限制,其所具有的功能不能满足基因工程对细胞的要求,故支原体不能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D 2.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转录出mRNA,应通过何种分子杂交方法实现()A.DNA—DNA杂交 B.DNA—RNA杂交 C.RNA—蛋白质杂交 D.蛋白质—蛋白质杂交

解析:A、B、D三项分别是在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检测基因工程是否成功,C项所述分子杂交方法是不存在的。

答案:B 3.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探测疾病的目的。基因探针是指()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B.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C.合成β球蛋白的DNA D.合成苯丙羟化酶的DNA片段

解析:基因探针是具有特定序列的单链DNA,作用是能检测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运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探针=目的基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答案:B 4.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A.DNA分子杂交技术 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荧光分子标记技术

D.显微注射技术

解析:检测目的基因常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 性同位素等进行标记,以此作为探针,并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若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

答案:A 5.(2016·海南卷)基因工程又称为DNA重组技术,回答相关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即________和从________中分离。(2)利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同时构建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________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________。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________和________颗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既可在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下人工合成,也可用限制酶对生物材料的DNA切割,再选取。

(2)cDNA文库是由mRNA反转录获得的,其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大肠杆菌。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金粉和钨粉颗粒。

答案:(1)人工合成 生物材料

(2)cDNA文库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

(3)RNA 大肠杆菌(或细菌)(4)金粉 钨粉

A级 基础巩固

1.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A.利用DNA连接酶复制目的基因 B.反转录法 C.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D.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解析:对目的基因(DNA片段)进行复制需利用DNA聚合酶而不是DNA连接酶。答案:A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必须在细胞内进行

C.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 D.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

解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指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在此过程中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用DNA连接酶将互补的末端连接起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在细胞外进行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位于基因首端使转录开始)、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

答案:B 3.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由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 C.促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解析:标记基因表达的荧光蛋白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答案:C 4.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解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1)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C 5.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 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 B.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

解析: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可能为重组质粒,也可能为普通质粒,A项错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RNA聚合酶,B项错误;由于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即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破坏,即工程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因此不能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项错误;据分析可知,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D项正确。

答案:D

B级 能力训练

6.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

(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________法,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株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株细胞的________上。

(3)目的基因在棉株体内能否成功转录,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方法检测。(4)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卵细胞中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虫基因。

解析:(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农杆菌转化法,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株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3)目的基因在棉株体内能否成功转录,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可采用分子杂交法。(4)由于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细胞质基因是随机分配的,因此产生的配子中不一定含有抗虫基因。

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农杆菌转化 T­DNA 染色体(3)分子杂交(4)不一定

7.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解析:真核基因结构中,内含子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在转录形成成熟的mRNA的过程中,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剪切,因此采用反转录法得到的目的基因不含内含子,故A项错误;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于遗传信息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在它上面由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比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必须先有RNA聚合酶与之结合,才可转录形成信使RNA,故B项正确;受体细胞可以是受精卵,也可以是体细胞,如叶肉细胞,故C项正确;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故D项正确。

答案:A 8.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成功表达

解析:基因工程中,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使它们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A正确;DNA连接酶和限制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B错误;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所以可以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正确;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D正确。

答案:B 9.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解析:X是含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菌细胞分裂形成的,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合成胰岛素,A项正确;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这样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和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B项正确;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除了需要DNA连接酶,还需要限制酶,C项错误;基因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该细菌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形成的,因此其性状已被定向改造,D项正确。

答案:C 10.在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中,为保证目的基因更好地导入受体细胞,有时需要用Ca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注射法中要用Ca处理动物受精卵 B.花粉管通道法中要用Ca处理植物体细胞 C.农杆菌转化法中要用Ca处理植物细胞 D.农杆菌转化法中要用Ca处理农杆菌细胞

解析:用Ca处理原核细胞,会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即感受态。在农杆菌转化法中,需要把构建好的重组载体(重组Ti质粒)先导入原核细胞——农杆菌细胞中,此时需要用Ca处理,然后再把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

答案:D 11.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水稻某目的基因的不同方法。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2+2+

2+2+2+2+

2+

A.这三种方法都是在体内进行的 B.①②③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 C.方法a和c均用到DNA聚合酶 D.方法c需要模板

解析:题中三种方法都是在体外进行的,且都用到酶(方法a需要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方法b需要限制酶,方法c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C正确。方法a得到的目的基因不含有内含子,方法c得到的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能有多种,因此①②③碱基对的数量和 6 排列顺序不相同,B错误。方法c不需要模板,D错误。

答案:C 12.(2015·重庆卷)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A项,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人肝细胞无胰岛素mRNA,故错误。B项,复制原点是基因表达载体复制的起点,而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起点位于启动子,故错误。C项,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只有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才能存活,即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故正确。D项,启动子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终止密码子在翻译中起作用,故错误。

答案:C 13.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种蛋白质的________序列,据此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种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________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解析:(1)为了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控制丙中蛋白质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据此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基因文库、PCR方法。(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乙种昆虫的危害。(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因为基因不能跨细胞转移。

答案:(1)基因的核苷酸 化学 基因文库 PCR(2)限制 DNA连接(3)乙种昆虫(4)不含

14.转基因生物可用于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药用蛋白,如激素、抗体、疫苗、酶等。下图甲是通过生物工程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的烟草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此过程所需的工具酶是________。(2)下图乙是载体和反转录得到的胰岛素基因的片段,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GeneⅠ和GeneⅡ为质粒上的标记基因,根据图示分析,应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质粒,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中,除含有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

图乙

(3)B过程中,常用________处理使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从而利于重组质粒的导入。(4)如果从分子水平检测人胰岛素基因是否表达成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方法。解析:(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A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2)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时会将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只能选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而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时,只需用限制酶Ⅱ即可,构建的重组质粒中,除含有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常用Ca处理使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从而利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4)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答案:(1)A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2)Ⅰ Ⅱ 启动子 终止子(3)Ca

(4)抗原—抗体杂交

上一篇: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工作方案下一篇:中秋感恩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