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2024-05-22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共20篇)

篇1: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奥秘,你的眼睛会发现无数的神奇,睁开你智慧的双眼,却发现惊人的秘密。

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种颜色加另一种颜色等于第三种颜色,我想做这个实验,验证真伪。

我先在一张纸上画一幅画,然后用水彩笔涂上颜色,再拿一张纸试一试,哦,粉色加上蓝色等于红色,真巧,我的红色水彩笔没有油了,可以用上粉色和蓝色水彩笔了,妈妈知道我的实验成功了,高兴地说:“真棒”。

在学校上美术课,我想用上浅蓝色的水彩笔,可是没有怎么办呢?这时,我想到了我做过实验,就大胆的用蓝色加白色,真的出现了浅蓝色,我画了一会儿,递给老师,老师说:“画得真好看”。

生活中的奥秘可真多啊!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有意外的收获呢。

作者:贾卉怡

公众号:仕林作文

篇2: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平常,在妈妈做香喷喷的饭菜时,我总是坐在床上阅读内容丰富的报纸。只是,每次去厨房端菜的时候,看不见炒菜的油烟。“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奇解。向妈妈请教后,我终于得到了答案。妈妈顺手指了指灶台上方的一个物体。这东西“长”得黑乎乎的,还有两个像电扇似的圆口。妈妈告诉我,这是抽油烟机。“它又是怎样把烟吸走的呢?”我怀着疑问问妈妈,“在抽油烟机高速旋转的时候,在周围形成了一个漩涡,就把抽油烟机油烟吸在走了。”我还是不相信,便点了一根烟做实验。不一会儿,从烟里冒出一股青烟,漫漫悠悠地飘在空中。把抽油烟机打开以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只见刚才还悠闲的烟,好像被一直无形的手“抓”走了。

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篇3: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经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经济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经济概念、新的经济理论的出炉, 往往都有着深刻的数学背景;另一方面, 作为经济学家都必须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以便使这些知识应用到经济研究中, 使经济思想更深刻、更严密、更具一般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数学已不再是单纯的用作计数或统计, 还常用于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复杂现象进行分析, 如风险利润、股票债券、市场预测、投资决策、储蓄保险等等。利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经济活动, 找出其中的规律, 并作出决策。

1.1 小本经营者的初等代数问题

经营者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而最大利润的获得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薄利多销, 二是提高售价。但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 薄利并不能获得高额利润, 提高售价又会减少销量, 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如某经销商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 每天可销售100件;现在他想采用提高售价的办法来增加利润, 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每提价1元, 日销量就要减少10件。那么, 他把售价定为每件多少元, 才能使每天获利最大?每天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设:将售价定为每件x元, 每天可获利y元, 则有:

y= (x-8) [100-10 (x-10) ]=-10 (x-14) 2+360

所以, 当把售出价定为每件14元时, 每天获利最大, 为360元。这样, 我们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巧妙的解决了最大利润问题.

1.2 股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常识

据深、沪证券交易所公布, 截至2004年12月底, 证券市场开户数合计为7254.27万;而2005年1月6日, 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可以算出, 目前证券市场投资者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约为5.58%。深沪市总市值为37055.57亿元, 占GDP比重约为31.74%,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炒股不仅需要精明的经济头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更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分析、综合、推理、计算、决策, 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在股市中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个小问题:股民A用1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手股票, 随即将这手股票转卖给B, 获利10%;而后B又将这手股票返卖给A, 但B损失了10%。最后A按B卖给A的价格九折将这手股票再卖给了B。

现在我们要知道A在上述股票交易中A、B的盈亏状况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着眼点在于搞清股票交易中, 盈亏是以买入与卖出一个回合中支出与盈利情况决定的, 当收入大于支出时为盈利, 相反是亏本。本题A在第一回合中盈利100元.B在第一回合中, 先以1000 (1+10%) 即1100元买入, 又以1000 (1+10%) (1-10%) 即990元卖出, 这样A在第二回合中以990元买入而以990×90%元卖出, 亏损99元, 故整个交易中A获利1元。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1.3 购买住房问题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的存在。只有我们留意观察, 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微妙。下面, 就来看一个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买房的家庭日渐增多, 在房屋质量相同的前提下, 有些家庭认为买便宜一些的楼盘可以省钱, 但是便宜的楼盘往往离市中心较远;但是有些家庭却选择楼盘较贵离市中心近的楼盘.那么, 到底选择那种更为经济呢?当然, 影响购房的因素很多, 我们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讨论一下。拿市中心较近的A楼盘和相对来说离市中心较远的B楼盘来进行比较, A楼盘是每平方米7100元, 而B楼盘每平方米仅售2600元.有的家庭一看回龙观便宜那么多, 就选择了回龙观。其实, 我们不妨先计算一下, 就知道这种选择到底可不可行。以下分两种情形来说明:

如果都买100平方米房的话, 那么A楼盘就是71万, B楼盘是26万。一般来说, 要住三四十年, 就算三十年。因为比较远, 如果还要买一辆10万元的车, 三十年就买两辆 (国家规定一辆车最多开十五年, 十五年后则报废!) 10×2=20 (万) 一辆车每年还要交3000元的养路费0.3×30=9 (万) 。如果天天都跑高速公路的话, 就算每月上班25天, 每天10元钱, 三十年就是10×25×12×30=9 (万) 。买车的话, 每年还要油费、修车、洗车等等, 每年最少还要花1万元, 三十年就是30万。如表1:

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如果这样一算, 买“阳光丽景”的房子似乎比买“回龙观”的房子要划算。

刚才算了一下如果买车的话, 买哪里的房子更合算, 那么如果不买车, 天天坐公交车呢?让我们画一个表格进行分析吧! (假定一家三口人, 每人每天10元费, 一个月按30天计算) 。

所以说, 如果不买车, 每天坐公交车的话, 那么买回龙观的房子就比买阳光丽景的房子要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只有我们在生活中留意观察, 才能发现其中的微妙。

1.4 打折销售中的数学知识运用

“打折”的销售方式正成为一些超市扩大营业额的主要手段.进入销售旺季时, 一些商场把“九折”、“五折起”等打折广告语张贴在超市门口最显眼处, 至于具体实施办法, 有的只字不提。对于打折商品, 商家也都有明确的限制, 有些打折商品甚至存在不法商家事先抬高价格再低折出售的现象。对于低价打折的商品, 很多都是过时、过季或实用性不强的商品。更令消费者不能忍受的是, 自以为买来了低价货, 但其实并没有便宜多少.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某商店将彩电先按原价提高40%, 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 八折优惠”, 结果彩电比原价多赚了270元, 那么作为消费者知不知道每台彩电原价应是多少元呢?设每台彩电原价是x元, 依题意有下列方程:

X (1+40%) ×80%=X+270

解此方程X=2250

由此可知, 每台彩电原价应是2250元, 商家加价40%后, 变为每台3150元, 再按8折即每台2520元销售给消费者, “八折优惠”的欺骗性被揭穿。

2 数理逻辑在排队论中的应用

排队论, 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它是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随机规律的学科,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生产、运输、库存等随机服务系统。将数理逻辑的理论应用于排队论中, 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很多相关问题。

排队论主要应用数理逻辑中的范式理论, 范式包括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通过判断范式的真值情况, 来判断排队的情况。

例如, 甲、乙、丙、丁四个人出去参加比赛回来后, 向外部透露比赛结果。甲说:丙第一, 乙第二;乙说:丙第二, 丁第三;丙说:甲第二, 丁第四。已知这三个人说的都是一句真, 一句假, 并且无并列情况, 则四个人的实际名次如何?

解析:用C1表示丙第一;用B2表示乙第二;用C2表示丙第二;用D3表示丁第三;用A2表示甲第二;用D4表示丁第四;则因为每个人的话中至少有一个真命题, 所以它们的析取为真命题, 进而, 这三个真命题的合取也是真命题, D4是一个真命题, 同时这又是一个合取范式, 现将其转化为析取范式。

T= (C1∪B2) ∩ (C2∪D3) ∩ (A2∪D4)

= (C1∩C2∩A2) ∪ (C1∩C2∩D4) ∪ (C1∩D3∩A2) ∪ (C1∪D3∩D4) ∪ (B2∩C2∩A2) ∪

(B2∩C2∩D4) ∪ (B2∩D3∩A2) ∪ (B2∩D3∩D4) =m1∪m2∪m3∪m4∪m5∪m6∪m7∪m8

因为无并列情况, 所以m1、m5、m6、m7均为假命题;又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占两名次, 所以m2、m4、m8也是假命题, 而该公式又是一个真命题, 所以m3=C1∩D3∩A2就一定是一个真命题, 即丙第一, 丁第三, 甲第二, 这样乙就只能是第四了, 于是得出实际上的比赛名次如下:丙第一, 甲第二, 丁第三, 乙第四。

再如从甲、乙、丙、丁4个人之中派两个出去执行任务, 按下列3个条件共有几种派法如何派? (1) 如果派甲去, 那么丙和丁之中至少要派一; (2) 乙和丙不能同时都去; (3) 如果派丙去, 那么丁必须留下。

因为必须派两个人去, 所以m1、m2和m4均为假命题, 于是由m3、m5、m6、m7为真命题, 共有下列3种方案:

(1) A、C不去, B、D去;

(2) A、C去, B、D不去;

(3) A、D去, B、C不去。

以上我们给出了一个用于解决排队论问题的比较系统的方法。

篇4:作文源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美

一、认清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我们不排除初学写作文的学生,开始难免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深思熟虑、多次琢磨、反复修改的创作。然而,创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我们无论写什么类型的作文,要想写得好,前提是具有正确的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较高的思维能力。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更是作文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对于某一客观事物没有接触,没有认识;对某一社会生活不熟悉,不了解,却能够发表很好的意见,或写出一篇好文章,这就是闭门造车,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自认为很聪明、无所不知的人在侃侃而谈时,一个年幼的牛童问他:“在斗牛时,其尾巴朝向哪个方向?”此人信口回答:“朝上。”众人听后,齐笑曰:“错,应当朝下。”这个故事生动而深刻地说明,离开了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是不可能获得生活真知的。

二、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密切

明确的写作和生活的关系,这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学生,谁都离不开生活,但为什么学生一到写作文时,便觉得没有什么素材可写呢?这就叫:“人在生活中,不见生活。”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以致我们每个学生,每个人,雖然身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但由于缺少热爱生活的激情、留心生活的习惯、审视生活的高度,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总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原来生活对写作如此重要,而我们身在世界又如此精彩,这样,你就不断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激情,不断提高自己的审视能力,养成留心生活尤其留心生活细节的习惯。这样一来,就不能捞起生活的珍珠,使生活丰富起来。

三、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也就是学以致用,走出课本,学会写作。

1.精细感知他人的文章

选入教材的文章,多是名家名篇。只有让学生精细感知他人文章的成功之处,才能够加以借鉴,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老舍、何其芳等人的《春》《济南的冬天》《秋天》作品时,让学生认识到春、夏、秋、冬不是一个名称概念,不是抽象事物,而是具有具体内涵。它们借助花草树木、春鱼鸟兽、山川河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人情物态等具体物象表现自己。学生在精确感知这些物象的同时,也就领悟到作文的真谛,从而使他们的作文变得有法可依。

2.仔细体味社会、自然

学生感知了作家的优秀作品后,要及时组织他们去体味社会人生,观察自然现象,使他们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故乡》时,我以《我的故乡》为题,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说话”训练。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故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言之有物地组织一段话,说得很成功。随后,我又让他们将这些内容写成作文。有的学生写:秋天到了,我的故乡除了绿油油刚出土的冬小麦外,田野里光秃秃的,零星的野菊花点缀其间。然而,当你走进农家院子里,就会看见南瓜、洋芋、苹果、红薯、豆子、玉米等丰收的果实呈现在你的眼前。他们将自己家乡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经过这样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3.详细记录所见所闻

学生多愿意到田野山谷闲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在玩耍时有意识地采集一些植物的叶子或全株,做成生物标本;搜集矿石或岩石,制成地理标本。也可以让他们集邮、集商品或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然后,在日记中记下活动结果。这既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开创创造作文

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倡写身边的事和物,校园里发生的趣事,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进行创新。如初一学生刚入学不久,天气热,学习紧张,刚离开父母,学校生活不习惯,上完第一单元,接着让学生结合家庭生活的实际,以《那次,我真的 》为题写作,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生活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角度立意写出了好文章。一句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投入生活、感知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倾注于富有灵性的笔端,学生的作文定会绽放出心灵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刘慧.网络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

篇5:生活作中的发现作文200字

生活中有许多的发现,金鱼睁着眼睛睡觉,蚂蚁成群结队的来搬粮食……

星期六,我在家门口扔了一块小蛋糕,等着蚂蚁来搬食物。这时,一只蚂蚁发现了小蛋糕,它回到洞里请来很多的小伙伴一起搬着食物。它们一个接着一个把食物慢慢地搬回洞里去了。还有一次,我在家门口放了一块糖。糖很快就被蚂蚁发现了。然后成群结队围上了这块糖,一点一点地搬回去,然后蚂蚁越来越多,很快就把这块糖搬完了。蚂蚁是勤劳的小动物,除蚂蚁之外,还有许多勤劳的小动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有许多发现在等着我们呢。

篇6:生活作中的发现作文200字

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蚂蚁们是靠它们留下的气味回洞穴的。而且遇到食物时,会叫援兵,即使搬得动也是这样。我半信半疑,于是在一次出去的时候,做了一次实验。

我来到一个蚂蚁洞边,撒了一些饼干屑头,准备等蚂蚁来搬运货物。果然不出所料,蚂蚁们被香气吸引了,朝着有食物的地方来。我想既然蚂蚁是按照气味来的,那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在蚁洞附近又放了一些香烟灰,看看蚂蚁有什么举动。 它们搬好饼干屑以后,突然发现周围有一阵怪怪的味道,都开始往后退,慢慢地,经过蚂蚁们一次次尝试,它们终于冲了出来。真可谓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生活中处处有有趣的事,都是要靠细心观察,留心思考才能发现。

篇7:生活中的发现200字

有一次,我买了两条热带鱼,我把它们和我在红树林抓来的鱼放在一起养。可是它们没几天就死了,开始我以为它们是病死的,可后来我又买的大鱼、小金鱼、热带鱼全都死了。

后来,我仔细观察从红树林抓回来的小鱼游的非常的快,只要它们一听到动静或受到惊吓,就不停的在水里乱窜,而其他的鱼就游的非常的慢,所以我想,那些死掉的鱼是因为受到了这些在水里乱窜的鱼的惊吓,惊吓过度导致死亡。

篇8:生活中的“魔力桌布问题”探究

在生活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快速抽动饭桌上的桌布, 能使桌布上放置的菜盘不掉下桌面, 或者如何抽动桌布, 能让菜盘到达桌面指定的位置。在该文中, 将这个问题称为“魔力桌布问题”。

为了探究上述“魔力桌布问题”的物理本质, 需要研究桌布与桌面、桌面与菜碗之间的物理性质及其受力情况。首先, 将“魔力桌布问题”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模型, 其中桌面为正方形, 其边长为L, 桌布的一边与桌面的边AB重合, 记菜盘的质量为m, 放置在桌面的中央, 菜盘与桌布、桌面间的动摩擦系数分别为µ1和µ2, 探究突然以恒定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的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 当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 菜盘不会从桌面上掉下, 或者能让菜盘在桌面上移动指定的距离。

1 三种情况的受力分析

利用图1的简化物理模型, 可建立菜盘与桌布接触、菜盘与桌布分离而与桌面接触的受力模型, 分别如图2 (a) 和图2 (b) 所示, 其中, mg为菜盘受到的重力;N为桌面或桌布对菜盘的支撑力;f1为菜盘与桌布之间的摩擦力。f2为菜盘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下分析探究三种情况下菜盘、桌布的运动状态。

情况1:菜盘与桌布未分离, 而直接接触。

在图2 (a) 中, 利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 当菜盘与桌布未分离, 且菜盘运动的加速度为a1时, 菜盘与桌布之间的摩擦力f1可以表示为:f1=µ1N=µ1mg=µ1a1, 变换后为:

情况2:菜盘与桌布分离瞬间。

假定以加速度a2抽离桌布, 当抽离桌布的时间到达t时刻时, 恰好是菜盘与桌布分离瞬间, 此刻菜盘运动的距离为d, 运动速度为v1, 桌布的运动速度为v2。利用牛顿定律可知:

将式 (1) 代入式 (2) , 经整理后可得式 (3) 和式 (4) :

与此同时, 在菜盘与桌布的分离瞬间, 分析桌布的运动状态, 有:

将式 (4) 代入式 (5) 可得:

需要探究当菜盘的运动距离d小于或等于0.5L, 菜盘与桌布发生分离且位于桌面上时, 抽离桌布的加速度a2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情况3:菜盘与桌布分离后, 菜盘位于桌面上。

接情况2, 如果抽离桌布后, 菜盘与桌布分离且还位于桌面上时, 菜盘的受力分析模型如图2 (b) 所示, 假定此时菜盘的加速度为a3, 运动速度为v1, 运动距离为d, 有:

将式 (3) 式 (7) , 整理后得到:

如果要让菜盘运动距离d小于或等于0.5L, 且菜盘与桌布分离后却还位于桌面上时, 需要将式 (8) 代入情况2的分析结果式 (6) 中, 可得抽离桌布的最小加速度值amin应满足:

如果要让菜盘位于桌面的指定位置, 如运动距离为0.25L, 则根据式 (9) 可知, 此时, 动摩擦系数µ1与µ2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此时, 抽离桌布的加速度仍然由式 (9) 给定。

根据式 (8) , 假定桌子的边长为1m, 表1给出了让菜盘运动到桌面指定位置时, µ1与µ2的比值 (µ1/µ2) 。可见, 菜盘的运动距离越小, 两个动摩擦系数的比值必须越大;当菜盘恰好停留在桌子边缘时, 两个动摩擦系数的值相等, 即µ1=µ2。

2 结语

该文利用高中物理中的相关物理定律, 对生活中发现的“魔力桌布问题”进行物理探究, 得到如下结论:

1) 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简化,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受力模型, 合理运用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可对研究对象的物理特征进行分析。

2) 针对“魔力桌布问题”, 要使菜盘与桌布分离后还能位于桌面的指定位置, 必须要求菜盘与桌布、桌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µ1与µ2满足特定的关系, 如文中表1给出的各关系, 此时抽离桌布的加速度一定要大于式 (9) 给出的值。

参考文献

[1]刘彬生, 汪维澄, 唐挈, 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1 (第3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漆安慎, 杜婵英.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徐金月.高考力学复习指要[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5 (1) :95-103.

篇9:发现生活中的“ ”

—— Nendo

Nendo是佐藤大的设计事务所。因为出道之初就一直以Nendo作为个人代号,哪怕现在Nendo已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设计团队,世界各大媒体还是习惯称佐藤大本人为Nendo。

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设计师不同,生于1977年的佐藤大不需再背负解答“什么才是日本风格”的使命。生长于加拿大的经历,让佐藤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成长,也让他在承袭日本式的严谨和禅意的同时,多了一些北美文化中的率性和幽默。

如今,Nendo的业务遍布全球,从大众化产品到限量版设计一应俱全。但从那些经典之作中我们也看到,Nendo热衷于传统的戏码,用妙趣横生的设计为传统工艺开拓着一条新的出路。比如与日本传统陶瓷企业合作设计的穿戴整齐的一家人,用纸做的“漆器”,应台湾Han Gallery之邀用不锈钢编织的桌椅……

如何才能让传统工艺得以延续?或许换个思维想想,面对已存在的工艺,我们需要的并非“保存”,而是“突变”。Nendo创作的竹钢凳,就示范了一次令众人惊叹的工艺突变。材质、形式与技艺是竹编工艺的三个面向,他选择保留技艺,将材质换为不锈钢。

事实上,当Nendo的设计概念确定后,与他长期合作的日本工厂便拒绝为此设计制作样本,后来由Han Gallery在台湾寻找师傅尝试制作,多次挑战后才找出可行的制作模式。整张桌子从桌脚的三根钢管开始,切割延伸出12只等宽钢片,运用传统竹篮的六角编织技艺,自桌脚延伸编织为桌面,每一次的编织需要两人协力,一位费劲编织坚硬的钢片,另一位则立即焊接编织处,避免钢片滑动。

在Nendo的重新定义下,现代化的冰冷金属,借由传统技艺传达出细腻的手感和工艺深度,造就了时代交织下的全新产物。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传统工艺的当代突变。从文化保存的角度,传统工艺需要被保存,但我们更需要变种,让传统技艺在当代找到新出路、新生命。

篇10: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我快步的走上前去,观察着它们,它们有的排成队一个方向的前进,有的围成圈转,还有的……我觉得很有趣。于是,我蹲在那儿盯了很长时间,突然发现,在围成圈转的蚂蚁中,已有四五只死了,接着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就剩几只在爬。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会有这么多蚂蚁死了呢?我和妈妈连忙回家,查看资料。奥,原来是因为蚁群失去了头领,从而导致蚁员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食物而累死。

过了一天是雨天,天空上阴沉沉的。我突然想到昨天的蚁群,我想,蚁群跟天气有没有关系呢?于是,我带着疑问,查找了百度。只要蚂蚁成群结队的.出动,就说明要下雨或者有灾难要发生。因此,我知道动物有时是最有灵性的。

篇11:生活中的发现作文50字

寒假,婆婆送给我一只狮子狗。它长着一双有神的眼睛,一双短短的耳朵,一只灵敏的鼻子,一张小小的嘴巴,一身卷卷的毛。它就像是一只在面粉里滚过的小狮子,所以我叫它“小白”。

每当小白运动过了以后都把舌头伸出来大口喘气,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找了资料,原来狗的身上没有汗腺,只能通过舌头上的唾液蒸发来散热,所以要伸舌头大口的喘气。

生活中的发现无处不在,你有没有发现?

篇12:生活中的发现作文1000字

一次外出回家,我和外婆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两个阿姨在电视上教大家用废纸板做简易小板凳。这也行?我饶有兴趣的往下看,只见她们又是剪又是裹又是粘的,不久就做出了一个看似木桩般的小矮凳。我忽然记起外婆老想弄个矮点的小凳子就是老买不到合适的高度,这下不是可以自己来DIY了吗?还很环保呢!正好以前买家用电器的纸板箱可以利用了。我把这个想法跟外婆一说,她正好也这么想,祖孙俩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我俩一到家,就翻出纸板箱摊开,找了尺量好高度,我就急忙拿剪刀要剪,外婆慌忙摇手:“别,先别剪,你这样剪不齐的。去,拿支铅笔来。”干嘛?电视里不就是这么教的吗?我纳闷的拿笔来给她。“你一定没看到说要固定好纸板两边一样的高度,”外婆边说边的两边量好的同一个地方做了记号,然后又拿了一把三折尺打开,链接这两点。“来,帮我按住了。”“哦!”我用力的揿牢,看着外婆用笔把这两点链接成一条笔直的线。“看,现在顺着这条线来剪,就会很整齐了不是吗?”我挠了挠头,叹气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呀!破折号都是随手画的。”哎……这个外婆怎么老爱揭人的短呀!我尴尬的吐了吐舌头。照着这个方法,我也剪了两个长条,然后卷成圆柱形,可是为啥老是容易松开呢?反复了几次,我没了耐心,索性一丢开始玩手机了。“我们家的小皇帝呀!”外婆冷不丁的赏了我个“毛栗子”,“痛……死了!”我猛撸着头,大声嚷嚷着:“这个卷了就松,我又有什么办法?”只见外婆那起纸板条按的地上,一点一点的往里卷,每卷一次就用下力拉紧,卷好了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大号透明胶用力地两端裹上一圈。然后递给我,“我是平时没给你肉吃吗?你的力气都长别人身上啦?”外婆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我,“照着这样再在外面卷两条就好了。”结果,我还是在她的帮助下裹好了纸板。最后一步就是剪个圆形来做凳面。可是看着这个圆的横截面,我又犯了愁,我要到哪儿去找这么大的圆规来画呢?抬着头我想啊!想不出,我又低头。看着我的脚丫子在眼前晃着,不知这么的会想到《郑人买履》这篇古文,我茅塞顿开。拿起圆柱盖在纸板上,用铅笔对着画好了圈。这不就行了!我咧嘴“嘿嘿”地笑着,用剪刀细心的剪出圆来,再用透明胶固定的圆柱上,大功告成。

篇13:多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方法一:如下图, 将长方体的长分成相等的4块, 切三刀, 增加6个面, 即宽×高×6。

列式: (20×15+20×8+15×8) ×2+15×8×6

=1160+720

=1880 (平方厘米)

方法二:如下图, 将长方体的宽分成相等的4块, 这时增加的面积是长×高×6。

列式: (20×15+20×8+15×8) ×2+20×8×6

=1160+960

=2120 (平方厘米)

方法三:如下图, 将长方体沿着高分成相等的4块, 这时增加的面积是长×宽×6。

列式: (20×15+20×8+15×8) ×2+20×15×6

=1160+1800

=2960 (平方厘米)

方法四:如下图, 将长方体沿长、高分成相等的4块, 这时增加的面积是长×宽×2+宽×高×2。

列式: (20×15+20×8+15×8) ×2+20×15×2+15×8×2

=1160+600+240

=2000 (平方厘米)

方法五:如下图, 将长方体沿长、宽分成相等的4块, 这时增加的面积是长×高×2+宽×高×2。

列式: (20×15+20×8+15×8) ×2+20×8×2+15×8×2

=1160+320+240

=1720 (平方厘米)

方法六:如下图, 将长方体沿宽、高分成相等的4块, 这时增加的面积是长×宽×2+长×高×2。

列式: (20×15+20×8+15×8) ×2+20×15×2+20×8×2

=1160+600+320

篇14: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专业 情境 游戏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根本没有兴趣,由此出现了“教师絮絮叨叨在讲课,学生郁郁寡欢地‘沉醉”的教学窘境。

如何破解此种窘境?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有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只有合适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合适的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张扬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小经验。

一、结合专业,回归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言而喻,数学也蕴含在我们的各行各业中。以机电专业为例,机床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时不时要遇到机床方面的“成本函数”(某种机床的生产数量x与成本y之间有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成本函数”),如果教师能在讲解此类题目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让学生扮成机床采购者,让他们针对自己耳熟能详的机床,来算一算该机床的利润如何,分析一下盈亏平衡状况(当然,成功的采购员将给予适当加分),如此下来,这个成本函数,学生就能快速且有效地掌握。

再以汽修专业为例,“刹车距离”(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这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了解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将这个“刹车距离”牢牢掌握,我们可以查找一些相关道路上的车祸现场视频,让大家来当一回交警,让他们通过视觉的感受,来分析讨论这些交通事故是否超速,是不是刹车距离不足引起的。

如此切合本专业的问题,将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接近现实

有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以显性活动作基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如:商场年度的各类优惠措施、外出旅程线路的选择、所得利润的分配、各类人员的安排等等。

俗话说:“十赌九输。”我们能否利用数学概率来进行解释这个结论呢?德·梅雷喜欢赌博,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将一粒骰子接连掷4次,至少一次一个6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于是他认为,将一对骰子接连掷24次,至少出现一对6这件事所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可是实际情形并不如此,他向他的朋友帕斯卡抱怨说:“颠倒黑白的数学欺骗了他。”帕斯卡回答说:“掷一枚骰子出现一个6的概率是六分之一,不出现的概率是六分之五,掷4次均未出现6的概率是六分之五的四次方,掷四次至少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比0.5略大一点。类似地,掷一对骰子不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掷24次至少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比0.5小。”从数学的法则和正确的推理看,德·梅雷是要输钱的。

所以,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交融和联系,真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的热情。

三、蕴藏游戏,立足实践

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往往离不开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将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

生活中各种抽奖活动时有出现,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大家知道中奖的不易。可以模拟体彩、福彩的“6+1”,让大家求解出自己手气好的概率有多少。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游戏来加深对等比数列的了解,小小一张纸片可以让大家明白黄山只需要折叠多少次就能达到它的高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那学习数学的枯燥不久就会远去。

四、形音结合,喜得硕果

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正如罗素所言,数学是美的,数学为美术增添了理性的光辉,它也是抽象化的音乐,音乐中出现数学,数学中存在着美术。一个正弦函数引出了一位数学巨匠——傅立叶的变换与级数理论,让学生欣赏到电脑上凄美哀怨的《梁祝》和贝多芬的心灵呐喊;一首《悲情的双曲线》让学生跟着旋律,难忘双曲线的各项性质;一幅莫高窟里的三兔图,让学生记住了集合A、B的交集为哪般,再去看看《五子十童图》《八骏马图》,学生还能忘得了交集否?通过形音结合,学生就更容易记住知识点,也容易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认为, 数学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数学起源于建筑,正是对美的追求,才产生了数学。似乎数学与美学毫不相干。其实,这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误解,是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数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美学。

总之,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教师要习惯地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荷兰]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徐本顺,殷启正.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篇15:生活中的发现作文300字

我,则和哥哥在海中尽情的游泳海上的波浪泼打着我的身体,让我吃了几口水。

“哇,好咸啊!”我连忙连滚带爬的上了岸。我喝了几口水,便随手把空瓶往海滩上一扔,准备在潜下水。可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位阿姨走过来将空瓶捡起,便走了,我一开始以为她是把空瓶捡去卖钱,便下了水。

下午烈日当空,我们准备回家了,我却又不禁意的发现那位阿姨还在收瓶子,她又在沙滩上立了块牌子“保护环境,请勿乱扔垃圾”,许多人看到此情景都感动了,甚至有人帮她收废品。瞧,这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阿姨,可她却给我们起了多大的作用!

篇16:生活中的发现作文400字

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妈妈,妈妈摇了摇头,说:“你自己去查,不要那么依赖妈妈。”于是我就乖乖地爬上了电脑桌。

我在网上打入“为什么含羞草碰了几下就不羞了”,带着疑虑,点开了网站,答案立刻跳入眼帘:原来它被人触摸时,叶子的汁液流入身体里,叶子里没有汁液,就皱了起来,看起来就像害羞一样。当连续碰它的时候,叶子里的汁液来不及补充,所以就不会“害羞”啦!不过,过一会儿,它就又会“羞答答”的了。“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我把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看!有些事不能老是指望着别人,好问是好事,但是自己能解决掉的不是更好!”我“呵呵”地笑了起来。

篇17:生活中的发现作文500字

你们猜到这是什么动物了吗?其实,它们就是蚂蚁。可千万别小看蚂蚁,蚂蚁虽小,它们的身上却有令我们敬佩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在我们家的门前看到了一群蚂蚁,这群蚂蚁在搬运食物。于是,我萌生了一种要考验它们的想法,老师曾跟我们说过,蚂蚁身上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精神,我终于找到试验它们的办法了,我马上拿来了几颗小石子,放在蚂蚁要走的.路上,我原以为小蚂蚁会放弃,不料,它们不但不但不放弃,反而更加的努力,团结的向前走着,它们一个个不紧不慢、协调有序地走着,不一会,它们就把食物搬进洞里了。

过了大约五分钟,我出来做运动。大树下的一只小蚂蚁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搬着一些面包屑,眼神有些茫然,像迷了路一样,我就回过头看了一下,发现对面的洞里也有一只蚂蚁,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更加好奇了,我下定决心要探个究竟。只见搬着面包屑的蚂蚁直径向那个洞走去,它把面包屑放了下来,推到等待的蚂蚁身旁,等待的蚂蚁感激地点了点头,好像在说:谢谢你。吃完面包屑后,它们就一起回洞了。

蚂蚁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可以预测天气,我在书本上、电视上都看过蚂蚁搬家的情景。爸爸也跟我说过,只要准备下大雨,蚂蚁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搬家,从矮的地方搬到高的地方。记得有一天,天黑黑的,准备下雨了,我碰巧看见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前走,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呢!

篇18: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 提出数学问题

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 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的。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 这时教师提出质疑:“那么, 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 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 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热情, 学习的目的性强了, 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也自然集中了, 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教学圆形的认识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这些图形?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这样逐渐的培养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对比, 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平时看得见, 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 他们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和畏惧感。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 他们的知识则能自觉、顺利地发展, 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根据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 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 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习数学。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 同时又要感觉到问题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积极参与生活实践, 分析数学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在生活空间中感知。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时, 课前可以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观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实践的过程中, 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平移现象是什么样?”“旋转现象是什么样?”“它们各有哪些用途呢?”……然后就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 老师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 学生会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由于这些成果来自于学生的实践, 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与交流, 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 消除了心中的疑惑, 解决了课前带来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 学生就会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五、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 运用于现实生活, 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 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 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 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 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 才能生成智慧, 促进发展, 提升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总之,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促进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摘要:探究学习, 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程, 即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即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探究,生活,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改革探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9:引导学生发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而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例如:建筑师们利用几何形体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商店运用各种统计图看清销售情况;妈妈到菜市场买菜需计算出每种菜的总价……这样的问题不计其数,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二、联系课堂实例,生活是数学之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

小学一年级学生已具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许多经验,他们通过实物如球、橘子等了解圆的一些特点,知道鸡蛋、鸭蛋等比球等圆形物体更椭;通过桌面,积木等实物,会近似地使用长方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正方形、三角形等词汇。

因此,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就能够逐渐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2.学以致用,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强调将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的同时,也应尝试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组织学生到超市感受购物的过程。在学习了“正”字统计法后,让学生自己统计全班吃饭的人数,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等。这一系列的实践练习都是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它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是数学知识的运用。但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纸上谈兵”,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要动手动脑亲身操作。学生还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需要,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三、数学生活化,建立有效教学策略

孩子学数学到底在培养孩子什么?不是公式、理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所以,数学的教学要注重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数学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教育者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2.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灵活捕捉生活的素材

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而且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们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逐渐锻炼出来的。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创设富有探索性的场景。

4.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1)培养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在教学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

总的来说,教师要生活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篇20:生活中的发现作文200字:生活中的问题

走进院子入口,最早看见的就是小路两旁的黄杨,黄杨长出了新的嫩叶,每个枝头几片嫩叶围聚在一起,就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

往前走几步,我看见一个个金色的小喇叭挂在枝头。啊!报春使者迎春花开了。那没开的花骨朵,垂挂在枝头条上,像一个个黄色的小水滴,又像害羞的小姑娘正低垂着头。

我走到小石桥上,突然一群细小的虫子在我面前飞来飞去。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连小虫子也出来了呢!

走过小石桥,我惊喜地发现光秃秃的月季不知什么时候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新的叶子。那红褐色的叶子格外鲜嫩,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我陶醉在满院的美景中,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突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迎春花是先开花后长叶,而月季正好相反呢?我问了姑妈,姑妈也很好奇,上网查了资料才明白:植物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取决于花芽或叶芽对生长温度的要求,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是因为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低,叶芽所需要的温度高。

上一篇:毕业欢送会策划书下一篇:感恩母爱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