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作文

2024-05-23

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

篇1: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作文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枯燥中透着吸引力,吸引力中蕴藏着真理的书。

它讲述了一个小姑娘被一对老兄妹领养前后的趣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安妮了,她是一个沉浸在幻想国度的开心果;她是一个厌恶自我名字的小奇葩;她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小鸟,同样她也会在做着蠢事中琢磨出道理。

她教会我做事要知错就改。我也常常犯错,每次总是下定决心改错,却是三分钟热血,上一秒还在准备改错的严格要求自我的模式中,下一秒就切换成下一次再改的模式中。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心里在想;安妮跟我一样大,为什么她能在错误中坚持改正,为什么她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为什么她总是对生活那么有热情,有期待呢?而不像我,对重复来重复去的生活已经厌倦,对自我的错误置之不理,我发现我眼里的生活枯燥,没有生气。我缺少的是什么呢?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我没有热情是因为我没有梦想,不明白自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生活怠倦,不明白珍惜身边所拥有的情亲,以为是自我应得的,从来是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我却松懈;我没有毅力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打击就会让我失去自信,对自我处于半放弃状态;对重复的生活心生厌倦,是因为自我没有感受及珍惜自我所拥有的,对生活不乐观,不进取,而安妮却不是,她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对明天充满着期待对生活不放弃,对每一次的变化都发自内心的欢乐及感恩,因为她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那儿勃勃生机,那儿光芒万丈。我想;我也应当在自我的内心播下乐观的种子,洒上甘甜的雨露,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完美,感恩生活带给我的一切,亲情,友情,以及磨难。

这本书是一个精灵,引导我将我的内心悉心经营成一个芬芳灿烂的花园。

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范文4

在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会有欢乐的日子,有悲伤的日子,有激动的日子……今日我就来讲讲我成长路上欢乐的日子吧!

欢乐有很多,比如:你经过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的欢乐;在学校里交了朋友的欢乐;离开了父母,回来与父母交谈的欢乐;有一齐和朋友去爬山的欢乐……。

在我品味的外国名著——《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她的生活也和我一样充满了欢乐。安妮她虽然放弃去读雷蒙学院的机会感到很可惜,可是安妮想到自我每个星期五都能够回家与玛丽拉相聚,陪玛丽拉聊聊天,给玛丽拉讲讲故事,感到很满足,很欢乐。

但我们还是孩子时,母亲每一天都会帮我们做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每一天都在床边等候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为我们做好了早餐放在桌上等候;每一天早上都送我们去学校。在那时,母亲在为我们做那些细小的事情时,我们是否想过过我们应当怎样回报我们的父母呢?时间慢慢过去,我慢慢长大,而白发已经铺满了母亲的额头,银丝已经布满了她的两鬓。那时,母亲已经老去。假如你离开父母很久了,你难道不会十分想念他们吗?假如你能够常常回家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讲讲你在外面发生趣味的事情,难道你不会觉得很欢乐吗?

假如我已长大成人,我出门在外,会十分想念他们,一年回几次家。回到家与家人聊聊天,带家人去玩玩我会觉得十分开心。

欢乐就是有时间和你爱的人一齐生活。

篇2: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主要概括的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十一岁到十六七岁的成长史。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双亡,好心的邻居把它养到六岁,她开始到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住在绿山墙岛上的和马修马瑞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开朗,她的天真和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又因为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因为照顾生病的马瑞拉,她只好放弃学业,留在家乡当小学教师的故事。

安妮活泼可爱,调皮善良,是一个充满聪明智慧的小女孩。“‘漂亮?仅仅说漂亮可不能恰当地形容它,不能把意思尽情地表达出来。啊,总之是美极了,的确太美了。不管怎么拼命幻想,都不能够超出它的美。这样的仙境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它让我终于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女孩把手放到胸前说道,‘现在,我这儿非常痛苦,可那是种快乐的痛苦,你有过这样的痛苦吗?’”这句话写得十分优美,看出了这个小女孩很有想象力,并且很有文学修养。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向往,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快乐,美好啊!有吃有喝,有穿有爱的,而不是过着安妮那般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儿的珍惜现在的生活。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的孝敬父母,珍惜自己的父母,趁他们还在世的时候,好好的照顾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在他们离世的时候大哭大闹,那样也只是虚假的。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们固执过,我们犯错过,但这一切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因为我们在这一番又一番的波折中,我们学会了怎样从挫折中爬起来,怎样坚强,怎样不屈。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么多风雨,我们渐渐成熟了……这也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生活,学会怎样克服困难。《绿山墙的安妮》还告诉了我们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发现身边不同的风景,带给生活意想不到的乐趣。我们也该在学习上做对决,让我明白,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就没有什么难题可言,只要你确定好目标,就能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动力。

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一切,不由等失去了,才慢慢寻回,到那时早已晚了。我们更要懂得这些道理,这每一个字,都将有可能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莫要忘记这些人生哲理,它必成为你一生的警示。

篇3: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作文

受到读者喜爱的同时, 《绿山墙的安妮》也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他们认为被归类为儿童文学的《绿山墙的安妮》蕴含着许多童话元素。伊丽莎白·沃特森认为灰姑娘与安妮有着相似的“核”。安妮的故事是灰姑娘这一古老童话的变形;更为显著的是蒙哥马利的叙述将对个人和国家的关注融入其中。

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诺思洛普·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样式是神话。在每一个时代, 作家们深切关注“人类从何而来、命运如何、最终愿望是什么”;而属于文学能够表达出来的任何主题, “他们很难找到与神话主题不一致的文学主题”。在世界文学范围内, 灰姑娘都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且有代表性的神话原型。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 类似的版本不下于1500种, 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故事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在《地理学》提供了现存历史最久的版本。希腊少女洛多庇斯在溪边清洗衣物。一只鹰飞过, 叼走了她的鞋子。那只鹰飞到了孟菲斯, 把鞋子掉到埃及法老的面前。法老惊讶于鞋子的精巧, 也觉得这件事别具深意, 便派人去找鞋子的主人。人们在诺克拉提斯找到洛多庇斯。法老对洛多庇斯一见倾心, 最终娶她为妻。欧洲最早关于灰姑娘的记录见于意大利童话采集者巴西耳于1635年出版的《五日谈》中。这一版本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格林兄弟版本奠定了基础。

加拿大没有自己钦定的“灰姑娘”。或许这是因为加拿大文学的历史太过短暂, 抑或者是这位“灰姑娘”太过现代。

一、加拿大的灰姑娘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丰富的童话资源。这些通话都有着相似的主题:美德得到回报, 英雄拯救公主和世界, 以及纯情男女坠入爱河等等。沃特森认为《绿山墙的安妮》与这些童话是一样的;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共有的恐惧、罪恶、幻想以及希望。这提示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此书。

通过仔细研读, 我们可以发现, 尽管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 《安妮》与灰姑娘有着结构的相似性。两个故事的推进几乎是并行的:

与继母和两个丑陋的继姐妹为伴的灰姑娘整日忙碌、满身灰尘。安妮则因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而来到了绿山墙。仙女的出现给灰姑娘带来了转机;她才有机会穿上水晶鞋、参加舞会。在绿山墙, 巴里女士和史塔西小姐的出现给安妮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有了她们的帮助, 安妮才得以穿上漂亮的蓝裙子参加远足和演讲。最后, 灰姑娘和王子愉快的生活在王宫里;而安妮选择留在绿山墙陪伴玛丽拉。她和吉尔伯特也终于言归于好。

灰姑娘被继母虐待, 不得不生活在“灰”里。心理学将此解读为一种无价值、不被重视的状态。安妮同样是一个生活在“灰”里的孩子。她因为被前任收养家庭遗弃而来到绿山墙。安妮与灰姑娘一样都是被忽视的孤儿。

二十世纪的爱德华王子岛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儿童对农业劳动和家庭生活的贡献就是他们的价值。一开始不被欢迎的安妮帮忙放牧、洗碗;她不再毫无用处了。安妮摆脱了她生活中的“煤灰”, 逐渐赢得了马修和玛丽拉的欢心, 融入了爱德华王子岛。安妮因她的可爱、热心和刻苦而克服种种磨难, 获得了女王学院的奖学金, 并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虽然安妮决定放弃奖学金, 留在绿山墙照顾近乎失明的玛丽拉。她的聪慧和爱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绿山墙, 安妮获得了她梦想的完美生活, 不再是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

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历经痛苦忍耐, 期冀美好的未来, 最终她们都美梦成真。安妮是一个全新版本的灰姑娘。这个全新的版本是古老童话原型在新的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绿山墙的安妮》以灰姑娘的故事为核, 融入了二十世纪加拿大社会文化和爱德华王子岛的迷人风光。

灰姑娘原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 而这些作品除运用同一个童话原型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外, 还反映了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个人以及社会的变化。每个作家都生活在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中;他们采用同一个原型用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蒙哥马利也是如此。采用传统童话叙述结构的同时, 蒙哥马利对灰姑娘原型做了必要的改动来传达心声。

二、仁慈的“继母”

收养人玛丽拉是一个守旧的老姑娘, 非常讨厌安妮的奇思幻想。试图让安妮循规蹈矩的玛丽拉曾表示, 所有的希望就是安妮能跟其他小姑娘一样顺从、守规矩。除了玛丽拉, 邻居林德太太也让安妮倍感困扰。作为一个传统妇人林德太太认为自己对社区有维护职责, 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如果要从林德太太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 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 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 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 从小溪到顽童, 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 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 不然就无法安心。”林德太太反对收养安妮, 认为马修兄妹不会教养孩子, 且初到绿山墙的安妮过于乖张。因此, 试图亲自调教安妮的林德太太攻击安妮的长相。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认同安妮的行为, 试图驯化她。小说中, 林德太太初次见到安妮, 便告诉玛丽拉“这个孩子太丑了;头发像胡萝卜一样红”。蒙哥马利所生活的年代, 人们相信孩子是不需要发言权的。孩子的感受丝毫不受重视。这深深地刺伤了安妮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经常被视为不可亵渎、难以反抗的权威存在。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继母”代表的是孩子对独立自主的向往和内心深处对父母控制力的不满。这种感觉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被父母命令和呵斥的行为。

幸运的是, 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像灰姑娘的继母般残酷和暴力。事实上, 她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认为安妮过于古怪, 但愿意接纳这个小孤女。批评和严格要求的同时, 两人都尽力的宽容看待安妮的离经叛道。可以说, 在绿山墙没有真正的“继母”。安妮的处境与加拿大社会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长期作为殖民地的加拿大也曾受压制、不被尊重。安妮期待用一种平和的民主方式来取代粗暴的管制。这也是加拿大国民对国家隐隐的期待。

格林童话里, 灰姑娘的继姐妹们因为她们的不友善得到了惩罚。分别失去脚趾和脚踵的姐妹俩被鸟雀啄伤了眼睛。然而在绿山墙, 同伴并没有给安妮任何恶意的实质伤害。依照评论家的观点, 安妮最好的朋友戴安娜充当了继姐妹的角色。然而, 乐观的蒙特利尔没有涉及任何邪恶的成分。戴安娜甚至充当了纽带作用, 将仙女带到了安妮面前。蒙哥马利试图在绿山墙建立一个和善、宽容、平衡的家庭和社会典范。

三、不会魔法的仙女

在仙女的帮助下, 灰姑娘才能穿上华衣美服、完美变身。在绿山墙, 有两位不会魔法的“仙女”为安妮照亮了前行之路。戴安娜的姑姑巴里女士送给安妮一双漂亮鞋子, 并赞助了安妮的旅行。旅行开拓了眼界;在途中收获的肯定与赞扬也让安妮获得了自信。安妮默默树下了人生的下一个目标:进入女王学院学习。

另一位“仙女”史塔西小姐教授给安妮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为安妮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史塔西小姐新颖、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安妮认识到课堂同样可以成为自己想象力发挥的天地。安妮日后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史塔西小姐的影响可谓深远。史塔西小姐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愿意付出努力发掘安妮的长处。爱的教育将安妮从一个普通的小孤女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成熟、聪慧的大学生。

四、前行的伴侣

如果说每个童话故事都要有一个王子, 那么在绿山墙, 吉尔伯特是当之无愧的。身材修长、乌黑卷发的吉尔伯特被聪明、自信。广受爱戴的“王子”有点骄傲。头一次见面, 吉尔伯特给安妮取了个绰号“胡萝卜”。深深自卑于红色头发的安妮扔石板反击, 拒绝吉尔伯特的示好。在格林兄弟的笔下, 灰姑娘最大的梦想是遇到王子, 期待王子可以带给她幸福快乐的一生。安妮却故意忽视吉尔伯特;两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浪漫后续可言了。

一次表演中, 安妮扮演一位孤独的少女, 乘船漂流而下。不幸的是, 船漏水即将沉没。在任何一则童话里, 王子都会适时出现, 拯救女孩于危难之中。吉尔伯特突然出现, 将安妮带上岸。在以后的数年齐头并进, 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对手”。直到最后, 同样争取当地小学聘书的吉尔伯特主动放弃了竞争, 以方便安妮照料失去兄长的玛丽拉。历经骄傲、误会、固执, 两个人终于和解了。蒙哥马利暗示了两人的日后良缘。

吉尔伯特给予了慷慨的帮助, 但是他并不是安妮的拯救者。两个人有着同样的受教育梦想, 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品格优秀才是旗鼓相当的两人惺惺相惜的理由。按你从未期待有一位“王子”出现, 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努力争取奖学金, 选择在家乡工作照顾家人;安妮有自己的梦想, 为未来付出了十足的努力。吉尔伯特不是安妮生命中的救世“王子”, 却是她互相激励、终将携手的朋友。

受爱德华·托马森影响, 这一时期的加拿大文学努力为儿童创作温馨愉悦的心灵读本。加拿大作家们倾向于用广袤迷人的自然风光取代灰姑娘的黯淡古堡。幸运的安妮生活在美丽的绿山墙, 而不是灰姑娘的简陋阁楼。没有残酷的继母、刻薄的姐妹, 安妮生活在友善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乐观的蒙哥马利用花园般的景致替代了小孤女安妮生命中的“灰”。故事的基调也从格林兄弟版的略显阴暗变为明快自然。

获得美满结局的灰姑娘和安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 都要坚持活下去;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 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

摘要:蒙哥马利以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享誉各国。分析作品所体现的灰姑娘原型, 主人公安妮的成长由此揭示。

关键词: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灰姑娘原型

参考文献

[1]Berton, Pierre.Hollywood’s Canada:The Americanization of ourNational Image.Toronto:MeClelland and Stewart, 1975.

[2]Frye, Northrop.Anatomy of Criticism.Princeton:Princeton UP, 1957.

[3]Gemmel Irene, Elizabeth Epperly.L.M.Montgomery and CanadianCulture.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0.

[4]Montgomery, Lucy Maud.Anne of Green Gables.Toronto: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 1968.

[5]露西.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2006

[6]诺思洛普.弗莱.《世俗的经典:传奇故事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篇4:绿山墙的安妮

年迈的兄妹马修·卡思伯特和玛丽拉·卡思伯特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照料他们日后的生活。可是阴差阳错,在布赖特河车站等候的,是一个苍白瘦小,一头红发的古怪女孩子。天性害羞而又善良的马修不能丢下她不管,也不能对这个眼睛闪闪发光,开心地握住他的手的孩子说事情出了差错,于是,马修把女孩领回了绿山墙农舍。

这个女孩子就是安妮。父母双亡后,小小的安妮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帮每个肯收养她的家庭照看孩子,那些家庭破裂后,只好呆在孤儿院,直到来到绿山墙农舍。

一路上,安妮对所见到的每一样事物都表示了最大的惊奇和喜爱。她用自己的方式给它们命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赞美它们,甚至连一棵天竺葵,她也要叫它邦妮。尽管在这之前她见过许许多多不堪入目的事物,可是这孩子仍然保留了对美的极度敏感。玛丽拉打定了主意要留下安妮。不过,玛丽拉是个性格坚强而又实际的女人,她和同样自尊自信却又爱幻想的安妮之间产生了不少冲突。

安妮要去主日学校上学了。玛丽拉给她做了新衣服,可是衣服上没有时兴的宽松鼓起的袖子,因为玛丽拉觉得那种袖子荒唐可笑。于是安妮在去学校的路上采了鲜花装饰在朴素的帽子上,引起了所有人的注目,也给玛丽拉带来了困扰。

学校要办野餐会了,安妮为此期待了一个星期。可这时玛丽拉宝贵的胸针意外丢失了,她认为是安妮弄丢的,就对她说不坦白交代不许参加野餐会。安妮为了参加野餐,惟妙惟肖地编造了一段弄丢胸针的坦白。不料玛丽拉更加生气,还是不许她去。最后玛丽拉发现自己错怪了安妮,她向安妮道歉并替她准备了野餐的食物。

学校里最英俊的男生吉尔伯特·布莱思为了引起安妮的注意,取笑她是“红发鬼”。安妮气得把她写字的石板敲在他的脑袋上,石板被砸裂了,老师罚安妮站在讲台旁。又因为在树林里漫游,安妮被罚和吉尔伯特坐在一起。她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黛安娜来参加安妮的茶会,结果安妮错把葡萄酒当做木莓甜酒招待她,让黛安娜喝醉了。黛安娜的妈妈由此觉得安妮不是黛安娜适合交往的小姑娘,禁止她们来往。安妮伤透了心。

一个夜晚,大人们都到镇上去了。村子里的小姑娘明尼·梅突然生病了,安妮凭着以往的经验,成功地救护了明尼·梅,也得到了大人们的信任和黛安娜妈妈的尊重。

圣诞节的时候,马修送了安妮一件她渴望已久的有宽松袖子的漂亮衣服,安妮的眼睛充满了泪水。

安妮通过了女王学院的考试,和吉尔伯特等阿冯利的孩子们进入了女王学校。玛丽拉为她做衣服时,不禁回忆起安妮初来绿山墙农舍的那个晚上,“那个长相古怪,心惊胆战的小孩子,穿着一身滑稽可笑的绒布衣服,一双泪眼里流露出悲痛欲绝的神情。”回忆中的某种东西使玛丽拉自己的眼睛里也涌出泪水。

安妮获得了奖学金,这使马修和玛丽拉十分自豪。可是,“收获者的名字叫死亡”,安妮长大了,而收养她的兄妹俩老了。不久马修去世了。而玛丽拉也面临着失明的危险,为了照顾玛丽拉,也为了不让绿山墙农舍被别人买走,安妮回阿冯利教书。这时她得知,本来这个教职已经给吉尔伯特了,可是吉尔伯特把它留给了安妮,这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读完大学。当安妮见到吉尔伯特时,她终于和这个多年的竞争对手和解了。他们生来就应该成为好朋友的。

作者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莫德的童年与少女时代都是在风光秀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度过的,家的四周都是苹果园。对大自然的热爱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强烈体现在作品里安妮的性格当中。

母亲早逝,父亲经商在外,孤独的小莫德有时会对着碗柜玻璃门上自己的影子诉说心事。反映在小说里,安妮就曾经把书架上的玻璃门里映出的影子当作另一个小姑娘,并对她倾诉一切。

莫德的外婆是个朴实的农妇,也很爱她,但是不理解儿童。有一次她干了一件小小的淘气事情,外婆罚她跪下祈求上帝原谅,要她承认自己是一个坏女孩。这让莫德很伤心。小说里的玛丽拉身上,无疑带有外婆的影子。

小说1908年出版,之后不断再版。谁都想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结果蒙哥马利一共写了八部以安妮及其子女为主人公的小说。作者笔下对自然景色诗意的描写,对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刻画,对少女的纯洁心灵的摹写,还有幽默的文笔,超越时空博得大半个世纪以来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层次读者的欢迎。这样的一个女作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像是读者们自己的姑姑,姐妹。

马克·吐温评价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与喜爱的儿童形象。这本书也是继《爱丽丝漫游仙境》以来最能掌握永恒生命,且令人愉悦、永驻人心的伟大作品,这是一部理解人性,令人吃惊的作品!”

我和安妮

如果特别着迷一本书,我往往会拥有它的两到三个不同版本。

《绿山墙的安妮》就是这样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绿山墙的安妮》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1987年的文联版。当我从图书馆的一个角落把它拎出来,打开,读到这段:“我已经决定了,如果你今晚不来接我,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弯处那棵大野樱桃树下,爬上去呆它一夜,我是一点也不会害怕的,睡在月光下一棵开满白花的野樱桃树上准是非常愉快,你不认为是这样吗?”我立刻借了这本书,连夜阅读。接着它迅速在宿舍流传开来,一圈8个人读下来,书又回到我手里,我再重新开始回味。就这样赖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一直没舍得还回去。

后来我要毕业了,我战战兢兢地对图书管理员说,我把《绿山墙的安妮》弄丢了。因为是1990年前的版本,我付了数倍的钱,以50元的惨痛代价把安妮留在了身边。

等我再次在书店看到安妮的时候,它已经有了译林版和南海版,都是10来块钱,恨得我捶胸顿足。

可是我并不后悔。每当我翻开1987年版那破旧的书页,就会回忆起那个红头发的小安妮坐在马修的马车上,睁大了一双爱美的眼睛,把林阴道叫做“白色的欢乐之路”,把巴里家的池塘叫做“闪光的小湖”,把小溪称作“森林女神的水泡”。

在人类所有的天性中,与神最接近的就是想像力。那么我想,说安妮是神的孩子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我从未见过如此有想像力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个完美无缺的孩子,而是个活生生的,有缺点的,却又自信,热爱生活的孩子。我永远忘不了安妮说:“对种种事物心存着期望,也就得到一半的欢乐。也许你不可能得到那些事物本身,但任何事情也剥夺不了你期待它们时产生的乐趣。”

当你遇见安妮和她打招呼的时候,请别忘了在她的名字后面加个“e”,因为这是她要求的,这样才有“浪漫色彩”。

安妮语录

1.那棵树不是很美吗?它浑身雪白,镶着花边,从路旁探出身子,这种神情会使你产生什么感想呢?

2.在浮想联翩的时候,你可以感到极大的安慰。但利用想像力的最大缺点是,时间一到,你不得不停止想像,这就会使你惘然若失。

3.如果我一个人在东山墙的屋子里,那就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袖子想像成宽松而隆起的,可是在真有这种袖子的女孩中间,就非常非常困难了。

4.我觉得有些针线活是很美妙的,缝碎布片却没有一点儿想像的余地。它一条缝口接着一条缝口,你好像永远看不到有个尽头。不过,当然啦,我宁愿做绿山墙农舍的缝碎布片的安妮,也不做其他任何地方不用干活可以随便玩耍的安妮。可是,我仍然希望缝碎布片的时间过得和我同黛安娜玩耍的时间一样快。

5.我似乎感到自己不该把苹果花采下来,缩短它们可爱的生命——如果我是一朵苹果花,我就不愿被人采下来,可是,那种诱惑是不可抵挡的。如果你遇到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你怎么办呢?

6.枫树真是喜欢交际的树,它们总是沙沙作响,向你低声耳语。

7.走回家去,并且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家,真叫人高兴。

8.我会把秘密藏在心底,野马也拉不出来。不过,野马会用什么办法从一个人的心底拉出秘密来呢?

篇5:绿山墙的安妮外国名著读后感笔记

《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是露西蒙哥马利,讲的是安妮成长的故事。安妮是一个孤儿,马修兄妹收养了她,并让她去上学。安妮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很健谈,这让马修觉得他很有趣。安妮跟邻居家的女孩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每天她们一起上学、放学。安妮的成绩很好,和班上的同学相互竞争,最后考上了女王专科学校,并获得了奖学金。因为玛丽拉眼睛不好,马修又不幸去世,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绿山墙照顾马丽拉。留下来的安妮在当地当了一名教师。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安妮,她活泼乐观,想象力丰富,这使她在非常糟糕的环境下也能感受到快乐。绿山墙附近所有的景物,安妮都认为它们有无限的美,并且一一给起了美妙的名字。安妮在绿山墙的生活中,即使遇到困难她也不会放弃。我也要像安妮那样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安妮以前有很多缺点,她之前过度在意自己的红头发和外貌,做事总是不太专心,可是安妮之后把这些缺点都改了,这说明安妮知错就改。

读了这本书后,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当发现不足时,我会想到安妮,想到她知错就改的优点,我就马上改正我的不足之处。我以前回家写作业总是很磨蹭,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上厕所,效率不高。我意识到了问题后,就赶紧想出应对的方法,每天回家后先预估每项作业要用的时间,然后定时完成,我发现这种方法很有效,我能够自由的安排时间了。

篇6: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书感想

通过前几章我知道了安妮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她的脸又瘦又小,长着满脸的雀斑,一头的红发,嘴巴和眼睛都很大。安妮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她曾经想象过一片“闹鬼的森林”,想象里面有一个白衣女人,有很多可怕的鬼。而且安妮很喜欢说话,她的话好像永远说不完,每当看到一个东西时,她就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

安妮有时候脾气会很暴躁,她最在乎的是她的样子。有一次,林德太太来马瑞拉家做客,看见安妮地时候就说安妮长得非常丑,头发像胡萝卜,长着满脸雀斑。这些话让安妮生气极了,她大吼大叫,使劲地跺着地板,这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妮是一个很暴躁的人。

安妮有的时候还犯一些小错误,比如:不小心在蛋糕里放上了止痛药,因为醉与幻想而在过独木桥时跌入了水中,在放果酱时忘记盖盖子,结果一只老鼠淹死在里面,而那瓶果酱还差点招待了客人。

上一篇: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下一篇:学会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