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经历让人生更丰富

2024-05-11

感谢经历让人生更丰富(通用6篇)

篇1:感谢经历让人生更丰富

篇一:感谢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会刻骨铭心,有的会很快忘记.而难以忘怀的,或者是让你心灵承受煎熬的,却是教你成熟的经历.一个人,如果经历不丰富,就难以知道很多道理,也更不能懂得人生真谛,而惟有经历才会让我们真正的明白这个世界,明白自己.感谢经历,它让我从一个幼稚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人.幼稚到从容,会经历很多弯路,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开阔很多眼界,甚至会遭遇很多痛苦与伤害。当你从这些经历中走过来的时候,你便会得到灵魂上的升华.感谢经历,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都是阳光灿烂,鲜花与喝彩,而更多的是人心叵测,各怀心事.当你因为你的真挚而受到伤害的时候,你要感谢这样的经历,而不经历这样的事情,你便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更不知道人的内心,是何等复杂.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的自我矛盾,人的言不由衷,人的虚伪虚荣,都来自人的自我矛盾。人,不能用好与坏来推断,更不能用极端的评价来定论,而一个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围绕这个因素,你会知道很多。

感谢经历,它告诉你交流的快乐,更让你知道人与人之间如何把握合适的距离。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若即若离.因为经历,你会懂得这样的关系多么美妙。不论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你自己希望畅快

的呼吸,别人也一样,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生活的尺度,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或者说为了你喜欢的人.感谢经历,它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善良,友善的面对来到你面前的每个人,是每个人做人最基本的素养。人不友善,一定会遇到恶人,谁都一样,天外有天!如何付出你的友善,这也是人的经历告诉你的,人不能因为别人而没有了自己,也不能为了自己而没有了别人。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定论肯定会让你伤痕累累,头破血流.人要从经历中学会把事情分散来对待,要做到真正的放松自己.感谢经历,它让你怀着一个感恩的心情面对曾经帮助过你的人。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任何经历我们都要感谢,因为经历,你可以遇到很多未曾经历也不曾懂得的事情。一个人,难得得到别人的帮助,不论是结果如何,这个过程你都要感谢。要相信,这个经历都是真实的,没有虚伪与欺骗,只有你思想及认识上的差异。很多经历,即使当时认为是伤害,当你可以心平气和审视过去的岁月时,你不觉得是一种收获吗? 感谢经历,它没有值得与不值得,更没有对与错.凡是经历了,便值得珍惜!人生的长河就那么几十年,如果少了很多经历,你的人生会暗淡无生气,如果没有伤害你便不知道该珍惜什么该放弃什么,如果没有快乐,你便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凡是经历了的,都是值得珍藏与纪念的!

感谢经历,它没有成功与失败.任何失败都是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凡事都要辨证的看待问题.”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而成功是因为失败而让自己更聪明.有时候,当一个人放弃一段经历的时候,便会得到另一种体验。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即使去追忆那段本该值得珍惜而当时你并没有意识到的那份真挚时,你仍然是富有的,因为,你比别人多了那份经历,知道自己今后到底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与活法. 感谢经历,因为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厚重的!生活,永远会告诉你很多人生哲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感悟的越来越多,明白的越来越多.不要沾沾自喜于一段时间的得到,更不要自暴自弃于一时的失落.上帝的公平就在于,它给予你的,永远是你该得到的!而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经历,你都要感谢它!

感谢经历吧!篇二: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会刻骨铭心,有的会很快忘记。而难以忘怀的,或者是让你心灵承受煎熬的,却是教你成熟的经历。一个人,如果经历不丰富,就难以知道很多道理,也很难懂的人生真谛,而惟有经历,才会让我们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明白自己。

感谢经历,它让我从一个幼稚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人,幼稚到从容,会经历很多弯路,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开阔很多眼界,甚至会遭遇很多痛苦和伤害。当你从这些经历走过来的时候,你便会得到灵魂上的升华。

感谢经历,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都是阳光灿烂,鲜花与喝彩,也有人心叵测,各怀心事,当你因为自己的真挚受到伤害的时候,要感谢这样的经历,而不经历这样的事,你便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更不知道,人的内心是何等复杂。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不能用好与坏来推断,更不能用极端的评价来定论。而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围绕这个因素,你会知道很多。

感谢经历,它告诉你交流的快乐,更让你知道人与人之间如何把握交流的距离。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若即若离。因为距离,你会懂得这样的关系是多么美妙。不论什么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你自己希望畅快地呼吸,别人也一样。最重要的是,握好自己的生活尺度,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甚至说为了你喜欢的人。

感谢经历,它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善良,友善的面对来到你面前的每个人,是每个人做人最基本的素养。人不友善,一定会遇到恶人,谁都一样,天外有天!如何付出你的友善,这也是经历告诉你的,人不能因为别人而没有了自己,也不能因为自己而没有了别人。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定论很快会让你伤痕累累,头破血流。人要从经历中学会把事情分散来对待,要做到真正的放松自己。

感谢经历,它让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曾经帮助过你的人,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任何经历我们都要感谢,要相信这个经历都是真实的,没有虚伪与欺骗,只有你思想与认识上的差异。很多经历,即使当时认为是伤害,当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审视过去的岁月时,不觉得是一种收获吗?

感谢经历,它没有成功与失败,任何失败都是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而成功是失败让自己更聪明。少了这些经历,你的人生会暗淡无生气。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即使去追忆那段本该珍惜而在当时没有意识到的真挚时,你仍然是富有的。因为你比别人多了那份经历,知道自己以后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与活法。感谢经历,因为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厚重的!生活永远会告诉你很多哲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感悟的越来越多,明白的越来越多。不要沾沾自喜一段时间的得到,更不要自暴自弃一时的失落。上帝的公平就在于,他给予你的,永远是你该得到的!而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不论怎样的经历,你都要感谢它。感谢 我人生中每次的经历!

篇三:初三作文感谢人生

感谢人生

人生啊!其实就是由各种味道各种感觉,列如:酸、甜、苦、辣,温暖、痛苦、感动、悲伤等等,这些来组成了我全部生命的本质。

有时候在人生会觉得自己很迷茫,因的我害怕,我的胆小而错过一个又一各机会。所以不得不停下来思考,重新拾起那不甘心的心情。而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不断超越我,他们毫不懈贷怠地奔跑,而自己却停留在人生的一点。害怕自己被超越,被甩到了最后,还未来得及拾起心情,便带着疑惑继续奔跑。这些年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总是在失去,又不愿思考,迷惑的自己错过了很多。现在想想当初明白这个道理就不错过了这么多。

有时候自己像迷路的羔羊一样,不停地在原地打转,愚蠢到连自己都觉得可笑。但总在自己着急的想哭的时候,总有那么些人,那些人:亲人、老师、朋友、同学,也只有他们会打这夜灯来找我。害怕我会受伤,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想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牧羊人,他们最懂我,懂得如何去爱护、指点、关心自己。

以前的自己一直以为总是一人在战斗,但人生的道路中自己永远不可能一个人,因为到最后还有父母日日夜夜的陪伴我;自己不可能永远孤独,因为总有一天会遇见懂我的一个人那时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一个人那么久;自己不可能一直迷茫,因为人生中的导师会引我到天明。这些让我感受到生活不再那么无聊。所以我应该感谢人生,是它给了值得去牵挂的一生,它是我知道温暖是红色永远点燃属于我自己的决心,让自己站胜寒冷。但这份爱隐匿得很深,需要用真心才能触碰到。那些给我温暖的人把我带到了光明的前途。所以在人生的路途上,我用我的决心发誓:我不会输给认何一个人。因为我知道,在路的前方,他们正带着笑容待着凯旋归来的我,我一定不会放弃。青年人的词典中没放弃着个词。

我还要感谢人生,它让我明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三年一定是我必生无法忘记的,也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单纯的同学,喜欢逗我笑的朋友,领着我披荆斩的老师。我想这一定是人生给我的礼物,无论它让我经历了什么,我觉得那一定是使我强大的磨练。它让我获得了无法代替的过去、未来以及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人。

其实正因为有了生命,才有人生,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悲伤的、快乐的、依依不舍的以及辉煌的、明亮的、精彩的未来。

我所感谢的那些人他们治好了胆小懦弱的我,让我重新奔跑在明天的路上,让我勇往直前。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未来的美好。篇四:感谢经历 感谢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会刻骨铭心,有的会很快忘记。而难以忘怀的,或者是让你心灵承受煎熬的,却是教你成熟的经历。一个人,如果经历不丰富,就难以知道很多道理,也更不能懂得人生真谛,而惟有经历才会让我们真正的明白这个世界,明白自己。

感谢经历,它让我从一个幼稚的人,变成一个从容的人。幼稚到从容,会经历很多弯路,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开阔很多眼界,甚至会遭遇很多痛苦与伤害。当你从这些经历中走过来的时候,你便会得到灵魂上的升华。

感谢经历,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都是阳光灿烂,鲜花与喝彩,而更多的是人心叵测,各怀心事。当你因为你的真挚而受到伤害的时候,你要感谢这样的经历,而不经历这样的事情,你便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更不知道人的内心,是何等复杂。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的自我矛盾,人的言不由衷,人的虚伪虚荣,都来自人的自我矛盾。人,不能用好与坏来推断,更不能用极端的评价来定论,而一个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围绕这个因素,你会知道很多。感谢经历,它告诉你交流的快乐,更让你知道人与人之间如何把握合适的距离。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若即若离。因为经历,你会懂得这样的关系多么美妙。不论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你自己希望畅快的呼吸,别人也一样,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生活的尺度,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或者说为了你喜欢的人。

感谢经历,它没有成功与失败。任何失败都是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凡事都要辨证的看待问题,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而成功是因为失败而让自己更聪明。有时候,当一个人放弃一段经历的时候,便会得到另一种体验。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即使去追忆那段本该值得珍惜而当时你并没有意识到的那份真挚时,你仍然是富有的,因为,你比别人多了那份经历,知道自己今后到底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与活法。

感谢经历,因为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厚重的!生活,永远会告诉你很多人生哲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感悟的越来越多,明白的越来

越多.不要沾沾自喜于一段时间的得到,更不要自暴自弃于一时的失落.上帝的公平就在于,它给予你的,永远是你该得到的!而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经历,你都要感谢它!感谢经历!篇五:感谢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会刻骨铭心,有的会很快忘记。如果经历不丰富,就难以知道很多道理,也更不能懂得人生真谛,而惟有经历才会让我们真正的明白这个世界,明白自己.感谢经历,它让我们从一个幼稚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人.幼稚到从容,会经历很多弯路,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开阔很多眼界,甚至会遭遇很多痛苦与伤害。当你从这些经历中走过来的时候,你便会得到灵魂上的升华.感谢经历,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都是阳光灿烂,鲜花与喝彩,而更多的是人心叵测,各怀心事.当你因为你的真挚而受到伤害的时候,你要感谢这样的经历,而不经历这样的事情,你便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更不知道人的内心,是何等复杂.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的自我矛盾,人的言不由衷,人的虚伪虚荣,都来自人的自我矛盾。人,不能用好与坏来推断,更不能用极端的评价来定论,而一个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围绕这个因素,你会知道很多。

感谢经历,因为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厚重的!生活,永远会告诉你很多人生哲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感悟的越来越多,明白的越来越多。

篇2:感谢经历让人生更丰富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嶼、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的确如此,而对手恰恰能让我们的人生更丰盈。

阿华与阿和两人是很不对脾气的同事,在工作方式、为人处事上有着天壤之别。阿华奉行的是“事缓则圆”的工作原则,而阿和则是雷厉风行一往无前;阿华奉行的是“对人对事退一步,想一想”的为人处事原则,而阿和则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从不给人留面子。

这样一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便产生了不少碰撞。不知为什么,阿华与其他同事都能和谐相处,但独独对阿和,他就是做不到“退一步”,结果可想而知:他们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几乎从来不说一句话,甚至在路上遇到连个招呼都不打,而且在工作上俩人还暗暗较上了劲。

奇怪的是,俩人的工作业绩却一直不相上下,每季度末业绩测评不是阿华第一就是阿和第一。阿华的长处是和客户关系好,有固定的客户群,而阿和则总能不断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他们的短处也很明显,阿华吸引新客户的能力平平,而阿和的客户往往做不长久,因为他的脾气太直了。

为了胜过彼此,他们都在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这样斗了一年多,有一天,阿和突然宣布要请大家吃饭,原来,他就要离开公司了。在那顿告别晚宴上,他喝得酩酊大醉,突然拉着阿华的手,说了半天“谢谢”。他说,因为有了阿华,他才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有了这次跳槽到其他公司担任更高职务的机会。他边说边看着阿华,眼睛里竟然有亮晶晶的泪水。那天,阿华被他紧紧拉着手,心里竟然也有些舍不得他走了。

不久之后,阿华也被提拔为公司的业务主管,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原来与阿和就代表着职场中最常见的两种人:心细谨慎型和胆大敢为型,俩人表面上彼此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彼此互补。正是因为彼此有了这样的“对手”,他们才会时刻感到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会转化为动力激励着他们不断提升自己。

对手,尤其是工作中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希望和目标的争夺者,有时甚至还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带来诸多不便与坎坷。因此大多数人总是用敌意的目光来对待对手,但阿华与阿和两个人的事例恰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聪明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善待对手、感谢对手。

现实生活中,没有对手,我们会很寂寞。事实上,真正促使我们能够坚持到底、从而到达成功彼岸的,往往不是亲人和朋友,恰恰正是生存竞争中的对手。正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使我们能够振作起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生活是一潭湖水,那么对手如一颗石子,让平静的生活泛起阵阵涟漪;如果生活是一抹黑夜,那么对手如闪烁的星星,让平庸的生活亮出自己的光彩。所以,我们要在心底默默地说一声:“谢谢你,我的对手!”

励志文章2:你什么都不敢,所以你什么都没有

最近深深体会到:大胆一点,勇敢一点,生活才是不一样的。什么都不敢做,不去做的人,生活是单调的。

上周妹妹去了长隆的水上乐园。我看着她照片中玩的那些项目,羡慕不已,因为我不敢玩,我恐高,比如从108层高升降梯下来,我会被吓死;再比如一些比较刺激的水上项目,我也完全不敢尝试。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不敢去做,不敢去尝试。给自己设置了局限,我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害怕,没开始就退缩了。看着身边的玩伴玩得开心,内心又想试试,但敌不过害怕,又退缩了。

勇敢的人,敢于尝试,总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会紧守安全区,也不会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有喜欢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总是乐于尝试,去丰富自己,去体验感受。

而胆小的人,总是守着安全区,认为那些东西是陌生的,不安全,不敢去觸碰。就算内心有火苗想要去尝试接触,也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太多,顾虑太多,进而灭掉那微弱的火苗。

他们活在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子里,生活留给他们可供选择的本已不多,再在自己的筛选下,又所剩无几。于是生活对他们而言,简单又枯燥。

他们翻着朋友圈时会觉得别人的生活怎么那么有意思,那么丰富,那些自己不敢尝试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好像很简单,进而感叹人与人是不一样的,至少自己做不来。

以上说的就是我的感受,我特别胆小,又给自己设置了太多附加的东西。

去年和妹妹说要学游泳,结果磨磨蹭蹭一年过去了,泳池一次也没有下过。倒是我妹妹去年去了好几次,现在都能自己去玩了。

去年一起学车的时候,她总是开得稳稳的。而我在那边磨磨蹭蹭,不怎么敢开。就算教练叫我大胆开走,我也是慢吞吞的。考试的时候,其他所有人看好她,我这个“半桶水”只能靠运气。

我和我妹妹的差距就是,我畏畏缩缩,她勇敢无畏。

我生活得很单调,很羡慕她的生活态度。看到她的生活,我萌生了改变的想法,不能一直守着固有的圈子去生活。

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勇敢地过,什么事情都应该去尝试,去体验,让那些经历丰富自己的生命之旅。既然只活一次,更应该过好。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别胆怯、别退缩,生活的精彩来自自己的果敢。

当你在不敢对暗恋的人告白时,勇敢的人早已告白,勇敢追求了;生活不会眷顾任何人,别人所得的都是自己勇敢去追求来的。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好怕的,勇敢地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别给自己设置太多条条框框,你比你想象中更勇敢更美好。

励志文章3:你就毁在“等有时间在做”

生活中,我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你那么忙,哪有时间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我的答案是忙中偷闲,并且想辦法让空闲的时间像烟花一样,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开始。忙中偷闲去做喜欢的事,不仅逼你学会管理时间,它带来的成就感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自信。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一部获奖小说《且听风吟》就是忙中偷闲的结果。他大学还没毕业,就跟太太一起创业,借钱开了爵士乐酒吧。好不容易还清这家店的欠款,房东却要收回店面。他们不得不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重起炉灶,又背了一身债。开店期间,村上春树忙中偷闲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学的学位。一般人四年完成的学业,他则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开店的那几年:除了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当想要写小说的时候,他当天下午就去买了笔和纸,每天深夜关店以后,写一会儿。不到5万字的中篇小说,他写了半年。在他的自传体散文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写道:“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每个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闲中很容易将自己放纵到一事无成,甚至连快乐都没有了——不是真的不快乐,而是快乐来得太容易,对它的感觉就会迟钝。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闲成就的事情,我们会永远记得,并且深深感到珍惜与自豪。

“等有时间再做”的真正含义是,闲得无聊再去做。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应该被摆在这样的位置。那些你喜欢的事、对你重要的事,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去做。

励志文章4:成功为何只青睐某些人

我们总认为有些人有过人天赋,因此才获得成功。其实不然。

真正带来好运的因素,即帮助世人收获美誉和崇高地位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事有始有终,但首先要学会应该开始干什么,不要开始干什么。

请尝试回忆过去两年,让我们以此为例子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你十有八九会发现你想法很多,开始了许多项计划,但全都无疾而终。

雷氏药店建立在一项计划上,因其专注,所以运营成功。

福特汽车也不例外,它不过是建立在一项简单计划上,专注于一项事业而已,这项计划就是为公众提供花费最少,却十分耐用的小型汽车,为公众提供大量优惠。这项计划在间都没改变过。

在写这篇文章的几个小时前,我正在和一个人交谈,他是一位智者,在许多方面还是一位能力非凡的商人,但他却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只因他有太多半生不熟的想法,在没有完全检验它们之前,这些想法被一个一个地丢弃了。

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对他来说也许有价值,但他立即回答道,“噢,我也曾考虑过,我曾立即开始实行,然而,一点用都没有。”

请注意,一个人仅仅“开始”一项工作是不会成功的。成功只属于那些一旦开始一项工作,无论中间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也一定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但善始善终的人并不是“天才”,他们具备的不过是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常识。就如爱迪生经常告诉我们的,一个被称为天才的人通常不过是一个辛勤工作的人,一旦他制定了一项计划,就坚持到底。

成功,极少会接踵而至或迅速到来。伟大的成就通常是耐心的长久累积。

一个决定今年做鞋,明年却又改变主意去种植,到第三年又打算去卖保险的人,极有可能3次都失败,然而,如果他坚持花费3年时间只做其中一项,那他可能早已获得成功。

通常,一个人会在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时尽力释放他积聚在头脑中的行动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应该去从事他最喜爱的工作。

要注意,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必须先从小事做起。先试着专注于你所做的小事,例如削铅笔、扎包裹、送信等。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养成从事任何工作都善始善终的习惯,无论工作的大小或重要程度。首先你要知道的是,这要变成一种习惯,假以时日,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这么做了。

也许你还是会问,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是多么无用和愚蠢的问题,听着,我只能回答你:这意味着失败和成功的差距在哪里!

励志文章5:你熬得过1万小时,10多年,30年吗?

宋朝有个小伙子叫张友正,他内心很早就有个书法梦,为了实现梦想成为书法家,当时还是普通青年的小张找了间阁楼住下,潜心练习写字。这一宅,就是整整三十年,最终风雨之后见彩虹,宅成了一代书法家,扬名立万。连宋神宗看了他的字都赞不绝口,称其草书堪称本朝第一。

人要吃喝拉撒,要柴米油盐,光苦心孤诣地宅着,别说三十年,三个月肚子就得饿瘪。此言甚善。张友正家境非同一般。爹是当朝大权在握的宰相,名下有市值百万的首都豪华别墅。即便如此,张友正耗费三十年从小张挥毫泼墨到老张,时间并非唯一代价,吃饭穿衣尚可勤俭节约,每天写那么多字到哪弄钱买草稿纸呢?只有把豪宅挂到中介,卖出三百万钱,用房款供着他写了三十年。

对于张友正来说,不必为生计奔波,实现理想的路上所差的就是胆识——狠心卖掉房产做盘缠勇往向前,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已离天三尺三,梦想触手可及。欧阳修在《避暑录话》里感慨张友正卖掉别墅换草稿纸,正是钦佩其勇敢决绝。天下有别墅的人多的是,有书法梦的人也不少,难的是敢于舍墅求书,贵在胆识。

如此看来,对于手头没房却心中有梦的人,岂不是机会渺茫?也不尽然。咱们来看看怀素。

唐朝的书法家怀素,和张友正一样少年时代胸怀书法梦。《怀素别传》称他家里生活贫困,只能在墙上、瓦上练字。怀素想明白了自身条件:家境不宽裕,没钱没房,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那就是一腔热情。条件贫瘠至此,胜算无几。老怀仍旧曲径通幽一般找到办法。他投身佛门,和躲进小楼差不多,既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又解决了基本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然后一门心思地苦练书法。练起字来同样有缺纸的问题,为此,他专门找荒地种上芭蕉树,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日复一日竞将盘板写穿。凭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终成一代杰出书法家。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即便外在条件悬殊,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说过,普通人眼中的天才看起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过人,往往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超越平凡步入超凡。

在这个梦想泛滥的年代里,各种梦想秀充斥荧屏、报刊,更要叮嘱自己避免流连在他人光怪陆离的梦想故事中。常看别人的励志故事,不妨立长志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其做他人梦想的看客,不如把细细碎碎的时光攒起来,投入实现自己梦想的储蓄罐里。心无旁骛地换取属于自己的梦想,那也许是1万小时,也许是2万小时。

如果早早地确定梦想,明确目标,持续努力,你的闹钟一定会不负期望地在某一天,也许那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早晨或是午后,伴着微风或是小雪,自顾自地响了起来。

篇3:借力“微课”让科学探究更丰富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 传统的科学探究活动, 通常是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讲解实验注意点, 然后统一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齐步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需求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之间往往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弊端。

1.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满足儿童需要的教学, 才是最受他们欢迎的教学。但传统的科学探究, 内容往往是统一规定的, 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 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高, 参与度下降。

2.无法兼顾个别化指导。探究能力差异使老师无法回避这样的尴尬: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急于动手实践, 不愿意听教师“说要求”“讲方法”“定规则”, 且实验结束又比其他组早, 没事干;而另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实验方法、材料、分工等认识过程较长, 需要老师花较多时间反复引导, 实验中速度慢甚至不会做, 实验效果差。

3.疲于应付重复化问题。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 会出现许多求助需求, 其中大多数需求是简单、重复的, 教师往往穿梭于各组之间, 反复讲, 重复做, 疲于应付, 忙碌而低效。

二、借力“微课”丰富科学探究

“微课”资源的加入, 让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样、交流更高效, 吸引学生自主加入, 在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里勤于动手, 积极思维,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并能随时得到必要的帮助服务, 交流研讨更加直接、便捷、及时, 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收获, 体验快乐, 并生成更多的研究问题, 提升研究兴趣。

1.层次性微课:引导个性化科学探究。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不同难度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模块, 形成菜单式选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 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 选择难易适度的模块, 自主进行探究实验, 并根据学习中的具体情况, 寻求相应的微课资源帮助, 自主控制探究进度, 实践个性化科学探究。教师则可以从“说要求”“讲规范”等机械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转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投入到观察、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保障探究实验的持续或深入开展。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热水变凉》一课为例。运用微课程理念, 将研究内容进行分解与分层。一是PPT式微课, 用简单的文字、图片介绍实验要点, 启动PPT自动播放功能, 然后转换成视频, 此做法难度较高;二是用实物操作演示, 拍摄微视频, 指导详细, 此做法难度较低。让学生根据本小组的实际能力和研究意愿, 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2.参与式微课:激发自主化科学探究。小学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动画、视频等内容感兴趣, 如果这个视频内容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真实变化, 学生更感兴趣。如果这种数字资源是通过自己努力创建的, 则关注度就更高了。因此, 让学生自主参与微课资源建设, 既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字技术快的优势, 又迎合了学生的自我探究需求, 创建的微课资源更成为集体关注的焦点, 提升了学习的参与度和效率, 可谓一举多得。如《观察蚂蚁》一课, 学生观察过蚂蚁, 但让他们说一说蚂蚁的身体结构, 学生依旧错误百出。有认为蚂蚁有8条腿的, 有认为蚂蚁的腿长在屁股上的, 有认为蚂蚁头上长有腿的, 等等。究其原因, 主要是蚂蚁体形太小, 又运动太快, 很难观察清楚。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技术 (智能手机、IPAD) , 给蚂蚁拍拍照, 录录像, 再把这些图片或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集体面前, 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与交流的需要, 通过放大、慢放、回放等功能, 更方便、更仔细、更全面地观察蚂蚁, 学生完全沉浸在观察蚂蚁的活动中, 数字技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简捷、新颖的方式, 自主化学习便自然展开了。

篇4:让人生这本书更丰富些

我年轻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人,很严肃,特别讨厌文艺青年。我记得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当你经历过人生的许多大事之后,慢慢就能轻松地看待很多事。人生本来是忧喜参半的,一直埋在忧伤里,你就没办法前进。也正是因为有忧伤,你才能体会到喜悦的珍贵,才会发现那些忧苦其实是人生的记号。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很清楚,人生某一个时期的某一些朋友,后来消失了,就不要去想了。逐渐老去的人,心思不再年轻、单纯、易感,甚至连笑与流泪都不再那么自然自在,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然而,类似的,停顿的生命,残缺抑或足以惋惜的青春的悲剧却始终不曾停止发生。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能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人生走到透,很多事是注定的,别铁齿,当命中的某颗星辰走到哪个位置,该遇到的事怎么也躲不掉。往事何必转头看,将伊当作梦一般。

太过透彻的人比较不容易快乐,反而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往往更幸福,即使这是别人嗤之以鼻的幸福,但那毕竟也是幸福啊!

篇5:感谢人生的所有经历的散文

要感谢人生的每次风雨,要感谢人生的每种经历,因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生命才会更加充满着魅力和得到更多的欣喜。因为人生有风雨有经历我们才会茁壮自己,我们才会很小心的走下去,我们才能学会善待别人和爱惜自己,我们才会每天都去做努力和把每天都去好好的珍惜,我们每天才会尽心尽力。

一生的道路很多都是充满着坎坷崎岖,一生总要面对太多的风和雨,人生的风雨总是来来去去,又会来来回回的围绕在生命里,如果我们不够坚强,那么就要做够努力。如果我们不够完美。那么就要每天尽量的学些知识去完善和补充自己。如果我们不够顺利,那么我们就要勇敢走到底。如果我们不够出色,那么就要持久一份淡泊在心里。在充满坎坷崎岖的道路上,我们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勇敢走出逆境和战胜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创造出来奇迹,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踏平坎坷微笑在风雨里。

人生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经历,人生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雨伴随在生命里,既然风雨要来,那么就要有面对的勇气,既然人人都必须要经历,那么就大胆的走下去,人生的道路有多长,一路就会有多少的经历。经历过风雨,我们就应该感谢风雨让我们懂得了坚强。走过了崎岖坎坷,我们就应该感谢那些人生艰难的经历。那些经历总让我们很快的成长和成熟起来。经历之后才知道,一棵温室之花又怎能跟经历过风雨的小草做对比,一个一直在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又怎能一下子就能够学会独立。成长需要具备面对风雨的勇气,茁壮需要有更多独立行走的经历,成长的过程虽然很艰难,有时候也很惊险但是只要坚强勇敢,那么这一切很快都会成为过去,那么这一切都不可能只会打退自己。一直前行是我们一生的行程,人生一路总会有很多的荆棘密布,但是只要我们不怕疼,就用双手轻轻把荆棘清理。只要我们不怕黑,那么就会安然酣睡在深夜里,人生总会出现各种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那么就会不断的超越自己,那么人生的一切风雨都会渐渐的平息在生命里。

每天都会面对很多新事物,每天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我们要感谢每天的事物,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悟和经历,让我们的生命又多了一份丰厚的收益,有些事物远了就是远了,不要总是让那些事物左右自己的情绪,有些事物淡了就是淡了,不要总在记忆里寻找最初的.痕迹,那些痕迹或许早被岁月埋没,那些痕迹或许已被风雨倾覆在土壤里,任何事物远了就是远了,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总会随着时光而淡去,就像春来秋去,每季都会有不同的美丽,每季都会有很多的收益和欣喜,所以人生风雨的来来去去原本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总要感谢每天相遇的那些人,因为从他们【她们】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从他们【她们】身上,我们总能学会照顾好自己,人与人其实没有相隔多大的距离,仅仅只是我们常常会束缚着自己,总会画个圈圈让自己待在圈里,但是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好自己,只要相互坦诚,那么就会缩短心距。只要相互尊重,那么就会感觉到欢喜。天与地其实没有相隔几万里,仅仅空气和细雨就可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只要多做努力,多些学习,那么就会跟上别人的步伐一起行走在每天里。

真要感谢所有伤害过我们的人,如果没有那些伤害,那么我们根本不会如此的会善待和珍爱自己。如果没有伤害,那么我们的眼泪就不会下如雨,经一事,我们总会知道很多的道理,也会自然的长一智。因为伤害让我们懂得了放弃,因为伤害让我们知道了疼惜,因为伤害让我们学会了更应该保护好自己,因为伤害让我们终于能够洒脱如风雨,释怀在天地。人生的各种经历都会伴随着成长,经历的各种风雨都可以让我们由此茁壮和强大自己。

也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的帮助,我们才增多了一些力量和勇气,因为他们的帮助,我们才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省了一些时间和少花费了一些力气。因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我们才会温暖在春风里。世界是大的,在大千世界里,我们要走的道路很长,我们要经历的事情有很多,一路感谢那些向我们伸出过援手的热心人,一路要感谢那些曾经陪伴着我们一起走坎坷崎岖的人,因为你们的帮助和陪同,我们的人生才充满着欣喜。

路走多了,总会有一种平静在心里,管它是坎坷还是崎岖都会一直走下去,历经的事多了就会有一种淡泊的心理,管它多大多小的事,经历之后都会让自己懂得更多的道理,阅人无数之后,都会有很多的受益。人生就是这样的丰富,一路走来一路都在感受和经历。一路走来一路都应该释怀而轻松自己。不管伤害有多深,都应该保持微笑面对伤害。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应该坚强勇敢的战胜困难,只要活着每天都要完善一个不同的自己,每天都要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样每天生命才能轻松舒畅的自由呼吸。

篇6:放下,人生更丰富

一不小心撞见死亡

美国作家贝曼(S.N.Behrman)说:“与死亡近在咫尺时,再怎么复杂的哲理,也变得浅而易懂。”

有时候真的觉得很讽刺,为何老要等到后悔不及时,才会明白“活着”很重要,突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好有意思。

这些年来,被我称之为“顿悟”的人生反思,就这样产生。

当重症的阴影,猝然降临,我开始把过往犹如霓虹灯闪了一遍,眷恋、迷惑、绝望……。我希望那不是真的,但医生的怀疑令人惊慌,他说什么药都用了,如果再不消肿,应该考虑做切片。

有那么严重吗?

医生点点头,默认似的!

不对,不对,除了演讲之外,我几乎烟、酒、槟榔统统不沾,没有不良嗜好,怎么可能噩梦降临,一定弄错了。

一个多月的反复看诊,咽喉的肿胀仍旧不消,重重的压迫气管,真是难受,托了朋友另请高明;结果找出了肝的问题,肝的病毒素太多,这是我的老毛病,只是被我刻意淡忘。

当夜挂了肠胃肝胆科,医生翻翻我去年的验血报告,眉头一皱:“肝很不好哦!”

“会是……?”

“什么都有可能!”医生的话令我不寒而栗。

“能做超音波吗?”我细声的问。

“不是能做,而是该做,还要验血,顺便检查有无A、C肝。”

我还想问,医师已把我请出来。

重复的检查,让自己觉得真像一只被实验的白老鼠,被无情操弄,得不到结果,只能漫长等待,十天好像一个月、一季、一年,好的、坏的,左想、右想,胡思乱想。

孩子的灿笑,常常入梦来,好可爱的两个孩子,我实在不忍心抛下他们,我走了,这个家怎么办,有时候想到发胀,心一狠,算了、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美丽人生自己创,阖眼就睡了,隔天又重复这种煎熬。

肝囊肿是九年前的事,一直保养良好,生活正常,快乐自足……,不该有病变的,不!不!不,还是有可能,万一遇上了,该如何打赢这场仗,思绪混乱得狠,成天忧忧愁愁,迷迷糊糊。

着手写起了遗书,列出一张表,把书的清单、稿费、版税、银行密码等,全部留在磁片里,万一发生什么事,至少让一家人有个谱,这些事全在深夜里偷偷爬起来书写,尤其是台风夜,风声瑟瑟,内心凄凄,滋味实在不好受。

那一夜,我趴在书桌睡着了。

梦里想到沈从文说过的一句话:“文人应该死在书桌上。”

梦醒,汗涔涔!

隔天,我怀着戒慎恐惧的心情聆听宣判,答案令人满意,不好中的好——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休养几个月就好了。

这项好消息倒没令我狂欢,疲倦仍在,只是放下一个重担,想起这一个多月来的历程,真是好气又好笑。

对我来说,这次事件提供一个很重要的生命反省。

我到底对健康少做了什么?是否得到不健康时,才明白健康的重要?

存在与不存在,顿时成了一套尖锐的矛盾,万一不存在了,所有存在全是假的,包括功名利禄、家财万贯、光宗耀祖等。

我怕些什么?

死,还是一种失去所有的遗憾?或是虚的恐惧与实的失落交织而成的怆惘?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理由——还未准备好?

什么时候准备好?

怎么准备?

原来不小心撞见死亡,竟是如此惊慌失措!

我突然想起德国科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一句话“除非你把生命当赌注,否则生命不会赢。”

朋友说,40岁之后,谁比谁先死都不一定!赫然发现自己也已年过不惑,死亡本来就在不远处;前方有两条路——想死,还是想活;想死,天天忧愁,想活,才有快乐。

40岁了,我说,该思考未来想为什么而活!

钱?

房子?

还是清丽的生活?

伊比鸠鲁说,生命该有个限度;40岁了,我以为它是工作赚钱的最后限度,之后,应是如何美好存在的范畴。

终于理清,活着才是一切的保证,想活,就得活得很优质。

优质生活想必是每个人的向往,我自不例外;只是以前老把它与“物质富有”相提并论,忘了真正的富有者应该包括“心灵富有”、“快乐富有”、“自由富有”等,过着精致美妙的生活。

如果死是必然,那么更该活得很甘露。

目前病痛仍有,只是我已接受它的存在,和平相处,不想其他,只想过好生活。

我想起了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观点:“应该将多余的钱花在改善事物的质地上,例如美感,而非量的增加。”

让生命平衡一下

多数人期盼生活悠游自在像一首诗,音律、节奏都有谱,在林中穿梭来去,岩石上弹跳自如,优优雅雅、轻轻柔柔、幽幽深深,曼妙值得回味。

我当然也是期待者之一,希望自己多一点想像力,让生活更丰富余裕,多一点热情,让生活更似城市花园,多一种优雅精致的生活格调,享受人生的独特况味。

常被询问:什么是优雅生活?

我的解读很单纯,它正是一种“平衡”的生命形式,真实有味的活着,不咕咕哝哝的埋怨,有一点闲钱但不富有,懂得品玩但不粗俗,闲居乡村如饴,隐身城市也美,学会把流荡、隐匿的知识和惊讶、真情散发在生活之中。

这本书,我想就从“平衡”概念开始说起吧!

任谁都同意,自然是以曼妙的氛围组成,周而复始的轮回着,春,散发着纯醇的香气,夏,调理出灵醒的精灵,秋,洋溢着风的舞曲,冬,大地沉沉睡去,然后一个翻身,春又悄悄到来;大自然信守着,这种最单纯、最简单的平衡法则,重承诺似的,踩踏着不老的诺言,风生水起自有规律,四季更迭妙在其中。

这些富含诗意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生活,它教我如何“顺其自然”;所谓自然、不违逆的道理,便是平衡,一切按照身心的状态而行,工作时工作,休息时休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尊重时间秩序。

身、心、灵专家指出,生活里的所有麻烦几乎全来自“不平衡”;不平衡的身体,造成身体病变,不平衡的心情,引发心理问题,不平衡的情绪,让人不快乐,不平衡的生活,让人终日紧张,慌张度日。

平衡的源头在于“生活习惯”,包括性格、生活态度、饮食方式、思维逻辑等,习惯的养成是条漫长的历程,多数人都经历幼年、少年、青年,之后才定型,突破仪式又是一条漫漫长路。

有人说,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很苦,但是长期处在不平衡的状态,未来更苦。

哲学家狄伦(Bob Dylan)语重心长的表示:“人若不是忙于新生,便是忙于死亡。”

如果只有这两种选择,我宁可听从生命节奏,把时间忙于重塑生命的新生,让生活更美好。

胡利(J.Huxley)说:“生活的姿态有两种,可以生活散漫,无所谓的活着,也可以运用生命,很积极行事。”

我希望有第三种挑拣,让人看似散漫,却很积极;散漫于功名利禄的追求,积极过好生活。

为了使生命看来更平衡一些,我认真着手努力建构一套难舍得舍的生活革命;用革命这个字眼,显然严重了些,但却是实情,试想要一个人放下一切所有,换了个人似的,不在乎名位利禄全新开始,不算革命算什么。

这些年来,无论旅行,或者年节假日,我都把老子《道德经》摆放身旁,熟记其中的箴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便被我刻记在心,懂得能知足,会停止,才可长可久;在人生幽幽走过一半时,它仿佛警钟一般,敲醒沉睡心灵;辞退工作,选择清净淡雅的生活,多少与它有关,现在没什么钱,但有许多闲;失的是富裕人生,得的却是怡然自得。

只要懂得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其实人生并不难过,我猜,贪心才是让人远离美味的元谋;我充其量只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而已,怕进一步,身体山穷水尽,只好退一步,让人生海阔天空。

经济不景气的年代,这种观点显得更加可爱,少用是得,节省是福呀。

朋友问我:不工作,钱从哪里来?

这点说来好笑,我并没有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闲来荡去,散漫,其实不等于懒于工作,或者拒绝工作,我只是改变工作形态,回到休作并济的古老法则,信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信条,不再汲汲营营。

不信?

想想,你现正在翻阅的作品,不正是我近几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之一吗?我仍在职场中,而且孜孜不倦,欢喜笔耕。

其实,我从来不反对工作,但反对不清醒的工作,不反对有钱,但反对要钱不要命;关于我自己,只是选择退回平凡的原点,用一种更单纯的方式工作与生活;有几分力做几分事,不再称英雄。张学良将军说:“英雄回首是神仙。”多妙的比喻呀,被人恭维的英雄,有朝一日,从红尘滚滚中回首,方知何谓神仙。

朋友说:“这种年纪,这等想法,会不会太消极了?”

错了,这是醒悟,我只不过消极于谋取财富,但很积极过生活,观星、赏月、捕风、捉影、淋雨、听蝉,我都欢喜投入,但盼未来有能耐身在红尘内,心系红尘外,超脱自得。

这种观点,接近老子所说的:“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争不是坐以待毙,不求进取,而是立足于社会,又不为世俗的争斗所左右;真正的意境是,不争功名,不争利禄,不争地位,不争待遇,不争高下,不争是非,不与人争执,像水一般,善利于万物,不与之争,但它畅行无阻,争得一条好路。

在决定享受编织优雅生活之前,我曾思索过所有的生命话题,工作赚钱的事,到目前为止仍是我的信念,从未放弃,它的确给了我部分的成就感,但也累积了沉重的疲惫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地步。

钱是有了,但生活却乱哄哄的,到底哪里出错?

努力工作,错了?钱赚太多,错了?升官发财,错了?

不!它们都对,处在物质生活的年代,没有它们,可才全错,但如果把使命感变成了“死”命感,却很不值得,累死了,累倒了,累塌了,一点意思也没有。

我相信,最好的生活者,不只是钱而已,而是有钱有闲,接近生活家亚伦(R.L.Allen)所谓的“丰富人生”,必须健康、快乐、自由、优质生活兼得,附带有点闲钱才成;只有钱,只配当个有钱人,但其余一无所有,像个员外。

这些思考,让我想到一个有钱的童年玩伴,可惜他已过世,死于疲惫不堪的肝癌,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心伤;我们曾经一起有梦,想结伴环游世界,但是大学毕业后,我努力工作,他拼命赚钱,我有些钱,他财迷心窍,一栋房子、一栋房子的编成梦想。37岁那年发现罹癌,再见面,他已瘦骨嶙峋,令人不忍卒睹。

闲聊间,他还是以钱是瞻,直说,再赚一点便可退休养病。

再赚一点,成了最后一句讽刺话,之后他便化做一 黄土。

与众多朋友一起走在送葬的往生道路上,钱与命的交战一直在脑里回绕!

还有一位朋友的状况便好些了。

中风在家休养的他,总算捡回老命,还能歪着嘴,抖着手,说说病后的心情,比起前述两位朋友,他算幸运,活着是他惟一的感谢,谢谢上帝再给他一次机会。

他声音微弱的告诉我,生死路上走一回,悟了,原来命还是比钱重要。

在他身上发生的笑话,可还不止一回。早在两年前,他便知道身体不行了,曾开玩笑说,连走路去提款机提款,都会摇摇晃晃,记得我回他:“把卡给我,顺便把密码告诉我!”

他还迷惑的问:“为什么?”

“废话,我比你有力啰,至少我还有能耐大摇大摆逛到提款机前。”

中风了,什么真理全懂了,会不会有些迟?

是啊,不过还好命在。

许许多多发生在至亲好友身上的例子,近得触摸即到,真实的令人无法回避,不经意的便如跑马灯一般,一次又一次在脑海播放,最后发酵成我对优雅生活的思考;我猜你可能与我以前一样,一度怀疑,没有钱能做什么?或者质疑那些提供清贫生活观念的家伙,是否脑袋秀斗?

抗辩有理,但不一定正确。其实我们全陷入对错两元论的迷思,以为“不对”就是“错”;没有钱一定死,不工作一定惨,忘了可能有第三条路。

没有钱,也许只是没有很多钱,或者不比富翁有钱,甚至只是少了贪念;我的不工作,绝非没工作,而是放弃以前的“工作百分百”,改以六成工作法则,留一点时间与精力给自己,复原体力,复活生命再出发,因为我想“还有明天”,不想说再见。

每次遇上有关工作的争辩,梭罗的语录便攸忽飘进脑海,他在《湖滨散记》一书里提到:“当一个人用了一些方式取得温饱之后,那么他还需要哪些别的东西,他其实不必需要更多同类的温暖、更富足的食物,更大、更宏伟的屋宇,以及更多更持久的火炉等,而是另一种以前以为不必的东西,迈向生命的更高层之境。”

显然梭罗并不是个否定工作的人,而是提醒人们应该追寻更丰富的生命。“那些表面上看来富足的人,实际却贫困得可怕,他们蓄积许多钱,但不知道如何使用。”

我愈来愈了解梭罗,他的消极,现在看来全是积极;他只是不想随波逐流的,铸一副镀金镶银的枷锁,铐住自己,而是很想积极的过一段属于私人的美丽人生。

“休养生息”,在他看来便是,每天留一些时间休养自己,生出明天的生命利息。

我学习把生命画成一个圆,叫它“生命圆素”,金钱是其中一个元素,其他还有名势权位、房子、车子,再加入健康、快乐、自由、美好人生等,便是一个完美的圆。

生命要有顺序概念,我称做“生命顺位”,把生命圆素开散重排,我的生命顺位是健康、快乐、生活满意度、时间、金钱等,我绝没弃钱不顾,而是把它退居第五位。

这种概念,呼应我的“生命平衡观”。我相信生命不再是绝对的有无,而是相对的平衡,钱多些,健康便少些,财富多点,时间便少点,长时期拼命,命便短点,很公平,一得即有一失。

我建议朋友,不必以我的平衡理念为准,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人工作多一点,休闲少一些,有人工作少一点,休闲多一些,但都必须保持平衡,让活力多一点。

生命平衡的观念,就是用来找寻活力的最大公约数,均衡分摊于生活中的每一事项,包括工作、喝杯下午茶、陪伴家人、健身运动、开卷阅读、旅行、访友等,让人生除了知性之外,多了些感性。

我对自己许诺,无论如何不会再用一切借口忘记“美好生活是自找的”箴言。

作者简介

游乾桂,著作丰富的知名作者,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毕业,现任台湾全家联合诊所心理师、健康家庭协会执行长。

上一篇:运动会小奖状下一篇:阿里巴巴企业文化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