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3

“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始终依靠群众,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判断准确,决策有力,坚决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

我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到最前线去。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而是深深爱着这个国家。他们扶危渡厄,是守土尽责,是作为优秀中华儿女的责任。如今的青年,正是共和国的接班人,前有前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现在我们不惧艰险,不怕困难,勇担时代重任。

“非典”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和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每个人的教育。常言道“多难兴邦”,我们要从中总结智慧,历史灾难总是推动着历史前进,青年大学生当敢为人先爱祖国,要有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魄。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经常洗手,注意卫生;第三,停课不停学,抓紧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篇2:“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战胜困难,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冯秀军教授从中国青年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青年人在责任和担当中的“蝶变”。本次逆行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她们用自己的乐观开朗、温暖自信,向全世界彰显着中国年轻一代“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春力量。

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必须明白,爱国才是中国青年诸多责任之中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们的自豪感、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我们应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尽可能地做好自己,把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六个带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要带头讲政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统一行动听指挥,坚守岗位顾大局,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主动承担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把疫情防控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二要带头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上级党组织发布的各项防控措施,坚决保证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则行、行必迅速,有禁则止、止必彻底。在关键时期发挥好党组织防控疫情的“主心骨”作用,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不出纰漏,环环相扣,形成工作闭环。要坚决扛起防控责任,落实“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要求,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三要带头亮身份。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做到党旗飘在一线、阵地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所有值守点要树起红旗,所有党员要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树立“向我看齐”的防控标杆。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带头践行疫情防控要求,弘扬正能量,教育引导身边群众仔细辨别核实各类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带头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好表率,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要带头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搞好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要带头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尽量减少外出,无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要带头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追踪排查和防疫检查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

五要带头做宣传。广大党员要带头宣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要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失控漏管。要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自觉向单位和党组织报告个人和家人身体状况,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宣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热情。

篇3:“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兴趣,规矩,柯尔文,组长

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 柔和轻盈, 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 这样, 人们从初学开始, 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 增强音乐表现能力, 尤其在视唱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乐感来说, 竖笛作为一种乐器有着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竖笛作为一件普及型的课堂乐器, 有着很多区别于其他乐器的优点。小巧轻便、便于携带;价格便宜, 方便购买;简单易学, 入门较快;表现丰富, 悦耳动听。一直以来, 我都坚持把竖笛作为课堂乐器, 在这期间获得了一些粗浅的教学体会。

那么竖笛该如何教呢?

教无定法,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各有所长。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让我深深觉得竖笛的第一课非常重要。第一课上好了, 后面就非常轻松, 事半功倍, 反之就事倍功半了。

我在第一课中做的事情,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竖笛

这个过程只需短短5 分钟。通过我的介绍, 让学生简单了解竖笛的历史和竖笛的归类,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拆装来了解竖笛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通过我的高低音吹奏, 让学生初步感受竖笛的音色特点, 最关键的是让他们觉得竖笛很柔和、很好听。当然这个可以结合第二步“激发兴趣”开展。

二、激发兴趣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想象一下, 学生对竖笛没有一点兴趣, 后面的学习他们能坚持住吗?能出成绩吗?所以“激发兴趣”相当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对竖笛的兴趣呢?做个轻松的游戏:我来吹奏几首不同风格的乐曲, 让学生边看边听, 等我吹完后举手猜歌名。强调要求:吹奏时仔细看我的吹奏姿势, 听旋律, 即使知道了是什么歌曲也不能在座位上说出歌曲的题目。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让学生在猜歌中了解竖笛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这样做还有一个妙用, 那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让我露了一手, 在学生的印象中留下一个“很牛”的形象, 同时为他们树起一个学习和超越的榜样。

在歌曲的选择上, 也要精挑细选。这么多年我让学生吹过好多歌曲, 都是他们比较喜欢、比较熟悉的歌曲。推荐竖笛乐曲如下:《菊花台》《青花瓷》《西游记》《丁香花》《我和你》《春天在哪里》《我心永恒》。

三、立下规矩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学竖笛更是需要规矩。让学生学会看指挥、听指挥, 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井然有序、轻松教学。所以第一节竖笛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醒目的五个大字“没要求不吹”。先让学生轻声齐读, 然后在心里默记三遍, 最后用举手表示已经牢记这个约定。一般情况下, 这样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做到, 也会有少数学生偶尔失控, 但只要坚持, 不出几节课都能做到以上要求。

四、熟练掌握“柯尔文手势”

每个手势对应着各个音符。在歌唱时, 不但可以提示学生接下来要唱什么, 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音的高低。对于学习竖笛来说, 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法宝。通过老师的手势变化, 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吹奏任何一首歌曲。在指法得到强化练习的同时, 还可以尽可能多地听到更多的歌曲或乐曲, 从而让学生对竖笛的表现潜力充满信心, 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学习热情。

五、推选竖笛小组长

这是学生学习竖笛的过程中, 对他们学习情况的重要反馈形式。由学生推选自己信任的、责任心强的同学来当老师的助手——“竖笛小组长”是很有必要。那么组长的职责是什么呢?我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提醒和帮助自己的组员,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竖笛作业。 (2) 记录各自组员的竖笛作业完成情况。 (3) 每两周最后一堂音乐课把记录反馈给老师。当然光这样还不够, 要不自己就成了“甩手掌柜”了。因此老师还得来一招, 让学生明白, 老师也会在平时的课堂上让吹得好的学生上台示范, 或者不定期的抽查。这样做给学生的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学生的学习, 无论是什么学科,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但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这样的兴趣, 如果不能继续增长, 至少不能让兴趣减退。特别是属于小学科的音、体、美,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还要用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前景;还要有必要的压力, 借助学校各方面资源多管齐下, 齐手并抓。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能把竖笛当成自己的好玩具, 甚至是一个特别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篇4:加国留学第一课——学习独立

独立科研

我意识到独立科研的重要性源自学校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当时我和实验室的其他几个博士生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可是那天我很郁闷,因为我发现了自己身上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参加那个会议仅仅是为了会议之后的美食,而丝毫没有留心会议的内容。但在我专注于吃东西的时候,却看到其他几位博士生在主动和教授们聊科研。当时我顿觉自惭形秽,意识到自己在科研方面的问题所在:习惯了跟随导师做事,习惯了被分配任务,习惯了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认为别人的研究与自己无关。其实从读博开始,我就需要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了,导师不再为我分配任务和指导实验,只是和我商量下一步实验怎么做或者某个点子够不够好。也就是说,我该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了。但显然我做得远远不够。

本科刚毕业时,我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并且小有成果,只需经过博士生导师的培训就能做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了。可读博之后我才发现,导师总是非常忙,想从导师那里得到系统的训练其实很难。这时我又把求助的目光放在了同门的“前辈”身上。我的导师手下除了我这个刚从本科毕业的博士生之外,还有两个刚刚招进来的博士生,他们已经在国内完成了2~3年的硕士学业,因此科研经验比我丰富。刚进实验室的时候,我曾希望他们能教我如何做实验,甚至能够把实验计划告诉我,可我很快发现这也不可行: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占用别人的时间总不太好意思;二来我意识到其他人做实验都很独立,不像我这样事事想求助于他人。鉴于这样的原因,再加上那次学术会议的刺激,我决定锻炼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

从那以后,我尽力摆脱掉依赖他人的想法,开始自己摸索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搜索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从前人的文章中搜索实验细节,寻找新点子。但独立科研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专注自己的实验很重要,但也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我在实验室的共享文件中看到其他人整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比自己的更加合理时,就借鉴了别人的方法,借此提高了自己的效率。同时,在自己无法确定答案的时候,我主动去找导师交流,从交流中了解他在读博的时候遇到类似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且看到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见微知著。我渐渐认识到,适时的交流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方法体系,因为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总是最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持久使用。

独立科研的能力还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得到磨练。团队中的成员分工不同,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中国留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经常被前辈们批判,因为中国留学生通常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于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研究生课程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课程项目,但每到这个时候,许多中国留学生要么喜欢扎堆,要么单打独斗,不与人合作。就我的经验来看,与外国同学组成一个2~3人的小团队是个不错的主意。在一门和我的博士项目相关的课程上,我和一个化工系的中东女生组成了一组,我们两个各有所长:她对水环境监测很有研究,我对电化学比较熟悉;她做事细腻,我思维灵活。当我们一起讨论作业和项目时,两人的优势相结合便能使结果最优化,写出的方案也能集两人之所长。此外,做助教也是一种锻炼自己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好方式。因为助教需要站在一个指导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包括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你的意图等。而且,做助教也能更清楚地看到本地学生是如何合作的,能学习如何协调不同性格的学生共同做好一个研究项目。

除导师和同学外,任课教授也是非常好的资源。博士生选择的往往是和自己的课题相关的课程,这样在今后实验中如果遇到问题就能找当年授课的老师请教。本科课程对专业的理解具有启蒙作用,而研究生课程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则不仅仅是几个讲解者、几本专业书和一些参考文献,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授能够向我们展示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为我们提供潜在的学术资源,并让我们有可能与之建立一种长期交流的师生关系。

根据这一年的过渡经历,我总结了几个锻炼自己独立科研能力的方法:关注前辈的研究方法和习惯并加以借鉴;带着问题跟导师交流,解决疑惑;注重团队合作,利用不同专业的特点;做助教,尝试站在指导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和授课老师交流,加深对自己所做课题的了解。

独立思考

还没出国的时候,我曾经把留学的作用想得过于强大,以为自己留几年学就能成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出国之后我才发现,牛人都是真材实料的,而仅仅抱着镀金的想法来念书,以为溜一圈回去就能有所成就的想法如同白日做梦。近年来“海龟”太多,留学背景在找工作的时候也许有所帮助,但是个人的长久发展只能靠实力保证。我常常听说很多留学生用看书、写文章来打发异国生活的孤寂,这种“业余爱好”其实正是留学生积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有一个朋友从中科大本科毕业后过来读博士,他非常喜欢读科学家传记,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从传记中他能体会到那些伟人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思考生活见闻并应用于科学研究。他告诉我,他在这边一年的读书量远远超过他人生前23年的读书总量。每到夜深人静读书的时候,也是他灵感跳跃的时候。读书的积累使他遇到问题时总能追根溯源,比如用半导体的观点解释电化学中的电子转移,甚至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女朋友的去留等等。简言之,他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以他所理解的另一套理论去解释,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去思考解决办法,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体系。由此可见,成熟的思想不是换一个环境就能得到的,一样得通过积累、受挫、沉思才能沉淀出来。

nlc202309040103

我认为出国的一大意义在于能够使人客观地了解中国,了解国人,了解自己。加拿大的言论非常自由,相比国内的同学,留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渠道去了解新闻事实,有更多的角度了解国计民生。留学生通过多关注国内外新闻、名人言论和微博,对各种信息加以辨别和思考,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走出国门也意味着我们能见到更多不同的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加拿大像一个大熔炉,有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和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交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国内外事件,辨证地思考诸如国际环境和个人发展的问题,这也是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

独立生活

对于我这个本科阶段长期吃食堂、住宿舍的人而言,租房和开火做饭这两件事既新鲜又痛苦。博士生在工作日很难抽出时间去买菜,于是我通常会在周末花上两个小时购买肉食和蔬菜,买回来后立刻进行清洗、腌渍等处理,以保证在工作日方便直接烹饪。超市每周都会出售不同的打折食品,如果购买打折食品,那么每周饮食消费就能控制在30~40加元。就做菜而言,当然是简单、快速最好。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从积极买菜做饭、挑战新口味慢慢变成能省事就省事,把冰箱里的几样东西排列组合就能凑合一顿。我通常会在周末做得丰盛点,工作日则删繁就简,常常带饭。在购物方面,为了节省开支,留学生可以等待商场的打折时期。换季购物是最合理的,比如可以在冬天快结束时购买冬靴,价格将会是应季时的一半。如果需要购买贵重物品,则可以多关注购物网站。

这一年里找房子和搬家的经历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是单独住还是和室友分租,家具是买新的还是二手的,房子性价比如何,搬家是找搬家公司还是找朋友等等。在这一年中,我租过不同的房子,搬过几次家,次次都折腾到不想再搬。在蒙特利尔甚至整个北美,租房一般都是签一年的租约,中途转租不仅需要找租客、找新房,还要交额外的费用,所以租房一般都要谨慎,需要看好房子并与室友商量好之后再作决定。至于是单独住还是找室友合租,大家要看各自所需,因为两者各有利弊:单独住的同学回家后面对四壁会觉得孤寂,可是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合租的话虽然回家后有人陪伴,却又容易和室友起矛盾,不过分租的费用往往比单独住要低一百加元左右。我前后和三个室友合租过:第一个室友是个本科生,比较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果我们很难共同打理宿舍卫生;第二个室友非常随和,我们相处得很好,可是后来她毕业去了美国;第三个室友比较在乎私人空间的安静和公共空间的卫生,与她相比我倒显得有些邋遢。可是比起回家之后孤孤单单的,我还是比较习惯有人一起合住,即使有时会有矛盾,但通过交流一般都能解决。此外,近距离相处还能使我学到室友身上的良好品格,也让自己学会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身在异乡,而且处在这个一切都不确定的年纪,常常会有很多苦恼:有时候饭菜做得太难吃,或是不知道第二天吃什么;有时候科研不顺利,又觉得太累,而且没有进展也觉得对不住导师;也有时候苦恼为什么自己的英语如此差。不过,更多的时候留学生在异国感到的是寂寞。尽管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市中心,学校里华人也不少,但我依然感到自己是在独行。留学的过程不仅是求知,也是对身心的考验和磨砺,它有艳丽明朗的色彩,也有灰暗沮丧的一面。正是在这样的磨练中,我们不断发现新的自己,经历着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成长。

篇5:复学第一课学习成长心得体会

我看到开出租车的叔叔为了接送医护人员竟有一个月未跟家人团聚!而他和他的家人却丝毫没有后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啊,他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每当国家需要你们时,你们一定要冲到前线去,而我们,会在背后支持你的!这,也许就是他义无反顾,冲到前线的理由吧!这位开出租车的叔叔,看到座椅被酒精腐蚀的不成样子时,没有哭;冒着生命危险冲到前线时,没有哭。而,当他和家人视频通话时,他哭了;当看到儿子为他亲手画的画时,他哭了。这,也许就是对亲人的思念吧!

当我听到屏幕上的:“山东援鄂医疗队,一个不少的回来了!”时,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想到:你们可真是英雄!我们因有你们而感到自豪!

开学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相信,在不久后,

篇6: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1

我们生活在这个网络高速运转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手持智能手机,信息飞速传播。这场疫情阻击战,要以“网”为媒,凝聚力量战“疫”情;以“网”为媒,发出好声音,为“主流舆论”护航,提振精气神;以“网”为媒,严把舆论导向,抢占舆论高地,将不实言论扼杀在摇篮里;以“网”为媒,搭建好平台,唱响“疫”情主旋律。

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要善于知网用网,扬正负控。主流媒体一如继“网”地发布权威信息。疫情发生后,舆论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再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似地转发评论,令我们措手不及。此刻,宣传战线的干部们要勇当“疫”先锋。一方面,一如继“网”地做好宣传报道,把防控疫情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方式进行“土味”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另一方面,敢于亮剑,严把舆论导向,面对疫情,擦亮双眼,用一双“火眼金睛”识别谣言,第一时间将疫情谣言一网打尽。

搭建网络平台,唱响“疫”情主旋律。在各大宣传平台开设“战疫一线党旗红”“我在抗疫第一线”等评论专栏,发挥网友们的智慧,集思广益,实行线上线下共频共振,在“你一言我一句”中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政府信息网络公开平台开通疫情防控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征求专栏,收集社情民意,对网民提出的意见进行跟踪回复,做到“有问必答”“有件必办”,对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采纳。同时,开通网上心理疏导平台,在线上为居民或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做到隔离,不隔爱。利用志愿者云平台招募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当中来,做好疫情防控辅助工作。

让我们以“网”为媒,众志成城,凝聚力量战“疫”情,我们必胜!

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2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少不了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人才队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大城市发展机会多,导致很多人才选择“孔雀东南飞”“进军北上广”,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各地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积极主动作为,让“孔雀基层飞”蔚然成风。

形成“磁吸效应”,让人才“下得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家有梧桐招凤凰”,优势资源、优质项目、优惠政策对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要畅通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渠道,健全人才帮扶协作机制,实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支持项目,重点围绕产业优势和民生项目加大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吸引和补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要通过改革评价机制、完善公开招聘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大激励力度等倾斜政策,推动专家服务基层、“三支一扶”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持续发力。要在柔性引才上下功夫,视野开阔、不唯地域、不唯学历,研究探索用柔性化、弹性化方式引才,满足本地需求的有效供给。要打造更加包容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用科学、长远、大度的评价标准评价人才的创新活动,允许“十年磨一剑”,容许失败,鼓励人才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发挥“集聚效应”,让人才“待得住”。引进人才待遇固然重要,但用票子、房子、位子、“帽子”留人总是暂时的,而营造一个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软环境”,才是招才引智的长久之计。当前,一些地方在招才过程中重物质轻感情,简单粗暴的在物质条件改善上盲目投资,却严重缺乏与人才的情感交流;有的地方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干事创业等软件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欠缺,人才引进后又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各地要大兴惜才爱才敬才之风,学会在感情投入上做文章,多往人才那儿跑一跑,多和人才交交心,举办人才交流座谈会,及时了解人才的内心状况,营造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关心关爱,做细服务保障平台,为人才提供针对性、个性化、跟踪式的精准服务,切实解除其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提升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聚集力,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激发“鲶鱼效应”,让人才“干得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要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人才只有“才尽其用”才算“干得好”。现实中,部分单位只重视引进人才,却不注重人尽其才,甚至把费大气力引进的人才当成摆设,造成潜在的浪费。各地各部门对引进的人才要充分信任、多压重担,搭好用才之台,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使用方式,做好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空间。要有监督考核的机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考核评估,优胜劣汰,不发“铁帽子”,确保尽其才尽其责,时刻保持人才队伍有进有出、“一池活水”。同时,还要注重用才和培养开发并重,做好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在“引才”的基础上“育才”,不断提高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3

原本是阖家团圆之时,你们披上战袍,战斗在一线,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争分夺秒。原本欢喜的脸上,却被口罩遮住了笑容,仅露出的眼神中透着严肃与急躁。不论你们是什么职业,在国家紧急的情况下护大家周全,你们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样子,是国家最美的样子。感谢你们的坚守,因为你们的存在,才让我们感到心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拼死奋战在病房,与死神争斗。大年初一,各省各市陆续派医生向湖北发出援助,他们主动请战,奔赴战场。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病毒就是敌人,你们以血肉之躯与疫情作战,把一个个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口罩的压痕,手上的白泡,疲惫的身躯,都没有打败你们为大家的付出。战斗的英雄们,你们不会孤单,抗击疫情面前我们一起面对,希望医务人员要切实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感染。只有你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够有更强的战斗力来战胜新型冠状疫情。你们的健康就是广大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你们无偿的奉献,心甘情愿地帮助,让我们铭记在心。

看到病例增加我也很痛心,还有那么对人因疫情失去了性命,徐辉医生,李医生先后牺牲,当然,在这场疫情中,牺牲的不止他两人。在众多的岗位,相继离世的总计47人,在此,向他们致敬。而我做的只是呆在家祈祷着疫情能够好转。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致敬,勇敢是你们的担当,敬业是你们的素养,专业是你们的灵魂,奉献是你们的品质,有你们在前线抗击疫情给我们信心,我们也在大后方给你们做坚强的后盾,同时向你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你们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国家危急时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真的做到了,各大企业捐款,捐献防护服和口罩。货物运输的司机,即使通行政策上有倾侧,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可以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但此时此刻前往武汉运输物资,货车司机也还是会面临很大的危险。当前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都难以得到保障,更别说货车司机。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感染病毒的可能。在这场疫情中,无数货车司机成了最美逆行出征者。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把一车车物资送往武汉。让司机以身犯险的不是那一点运费,而是人性的善良和心中的大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医生在病房死神斗智斗勇,值班人员为我们守护家园,运送物资人员的疲惫往返,消毒者走遍角角落落。你们是最棒的,有你们的存在,我们一定会共同迈过这个坎,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4

笔者所在的社区是一处周边企业众多的动迁小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而本地的老年人也占了很大比例,管理工作并不轻松,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志愿者们要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人员车辆出入登记排查、体温检测、卫生消杀、帮居家观察人员代买所需用品等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笔者也在思考,防控工作能够进行得有条不紊,基层社区有哪些治理的智慧?我想这和宣传的力度、执行的强度、群众的配合度是分不开的。

防控宣传“零死角”,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利用小喇叭、入户发放一封信、微信转发等宣传手段,按照既定的线路,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在公告栏和居民区张贴广告牌,确保每个路口、每个单元张贴到位,将《倡议书》《告居民的一封信》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利用私家车、电瓶车带上音响设备,在社区内循环播报新冠病毒防护宣传公益广告,用移动“方言小喇叭”喊话疫情防控战,防护构筑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宣传体系。

快速响应“零时差”,执行力不断加强。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既定方针,坚持每天深入社区上门入户摸排疫情,彻底排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坚决阻断本地二次传染。及时发现上报、及时反应处理的“零时差”响应机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人员聚集现象,及时通知网格员前去劝返,志愿者会同社区工作者、民警、物业共同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迅速构建起保障防线,紧紧把牢疫情防控的小区关口。

依靠群众“零距离”,群众配合度越来越高。有社区居民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者一起做好防控工作。有的相应社区号召,做好自我防护,自觉居家隔离,还在微信群里呼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者的辛苦表达感谢。这些都是对社区工作者的硬核支持。

疫情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只要我们凝聚共识,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将各方力量下沉到基层,让基层治理的智慧发光发热,构建形成疫情防控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返校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5

“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今年再听《难忘今宵》,听出了更多意味深长:“国”和“家”联系愈加紧密、越来越倍显重要。

临近年关,在祖国各地打拼了一年的游子,渴望满载收获、荣归故里,围桌而坐、把酒言欢,憧憬来年、畅聊人生。“‘鼠’你最能拼”“‘鼠’你最努力”,“鼠你最+”开始流行网上线下的时候,人们对新一个农历年也正充满了美好期待。庚子鼠年的“作风”真有点怪。不按常理“出牌”,让人猝不及“防”。一则“武汉出现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掉进了平静的河面上,揪紧了国人本已放松的神经。

有一种“纠结”叫“戴着口罩迎新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人们就开始“过年”,扫尘、赶集、备年货……忙得不亦乐乎。随着各省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置办年货的人们匆匆戴上口罩,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各地陆续暂停举办一切大型聚集性活动,引导取消群众性自发组织的聚会活动。客观地说,有一种感受是,今年“恐惧”不请自来,“隔离”不可避免,“口罩”成为新年装备,“网络祝福”入选新年俗。

有一种“乡愁”叫“咱们老家封闭了”。春节前后,在猪肉、鞭炮与口罩的混乱PK里,没有一个是“赢家”。loser却有一批:个别无事生非、造谣传谣者。很多老家在农村的网友分享说,一边贴对联、挂灯笼,一边就听见大喇叭开始吆喝,“不串门”“不拜年”“不走亲戚”。很快,“封城”“封村”的消息传遍朋友圈。人们纷纷取消了外出旅游,取消了来回聚餐,一边苦练“宅”的境界和耐力,一边牵挂老家或远方的亲朋。病毒汹涌,隔离了物理时空上的亲近,却抵不住心灵深处的追思:春节假期“扩容”,让陪老人、陪爱人、陪孩子的时间“拉长”,把读书、看报、学强国的精力“配强”,反思工作、规划人生也可以“慢工出细活”。病毒无情,但情满全家;同心抗“疫”,全国一家亲。

有一种“感动”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假期里,人们缺失了见面打闹逗笑的机会,微信和QQ群里讨论异常火爆起来,问答也令人沉思、感动不已。大伯家当医生的大姐去哪了?加班去了。二舅家当警察的表弟在不在?加班去了。在社区工作的三叔怎么不说话?加班去了。在报社当记者的小妹来聊两句?加班去了……医护人员、执法干部、基层党员、媒体记者编辑等等,“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一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成为这个寒冬里最温暖人心的一道风景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省兄弟齐心援鄂又创新作为,“来啊,来抄河南作业!”“看山东,‘搬家式’支援!”“浙江有心,‘互联网+’发口罩!”网上、线下,好消息不断,正能量爆棚。“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的海报转发如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协作引人注目。人们坚信,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每个春天里,一样会产生奇迹,充满传奇。

有一种“记忆”叫“出门带着介绍信”。有个元宵灯谜是,“生产鞋袜不对外。”谜底是“自给自足”。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物质供应凭“票”,人员出行凭“介绍信”,年年过节孩子们就盼着那一两顿“馉馇”(山东有些地方对饺子的一种古老叫法)。历史场景,仿佛不远。今年的正月初十,不少人出村、出小区门去上班,也得让单位先开证明信,有的出车上路得办“通行证”。几十年前的记忆,因为抗疫重新联系在了一起。一时断货的口罩和消杀用品,再次让国人体验到有钱买不到东西的困窘和遗憾。年轻人或许会说:形势严峻,这年怎么过?长者的安慰则充满哲理:相比过去,现在每天都是“年”。此刻,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先辈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满怀信心、休戚与共,如老话所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今宵,大江南北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坚决不退、打拼到底!“疫”后,待到胜利捷报传来那一天,让我们抬头挺胸、自豪地说,千年风雨脚下过,“鼠”与中华逞英豪?!

篇7:复学第一课抗击疫情学习心得精选

这个病毒最早发现在湖北,而武汉发病的人占湖北的40%,是湖北发病人数最多的城市,多方商议后,决定把武汉封城。当这个消息发布到网上、电视上时,还是有一部分武汉人偷偷回家探亲,正值春节,这种行为这不是害人害己吗?

为救治病人,全国各地都自愿征集专业人员支援武汉,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建好火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于1月25日开始建设到2月2日建成,仅用10天。我要向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同志们敬礼!

篇8:“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一、“小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形式下的今天,以初中学生为例,学校开设了主科以外的多种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开设有民族母语、地方等课程。部分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周课时较少,不作必考要求科目,如地理、生物、地方等课程我们习惯性叫做“小学科”。目前小学科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小学科教材的编写从学生认知特点及生活积累出发,涵盖多领域、多方位、多热点内容。以初中地理课程为例,兼顾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以区域分类,结合自然与人文特点、自然与人文要素复杂关系,突出当今各领域难点、热点等方面问题,强调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课时量相对较少。现今学校教学课程开设众多,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生集中学习的课程安排为35课时,“主学科”占有量为17课时,“小学科”平均为2-3课时,课时较少导致没有深入地讲解和挖掘文本。

(三)家长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校外及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方向侧重于“主学科”,家长同样对孩子“小学科”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涉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大多数家长会以孩子主学科的学习成效来评价,很少会把小学科纳入评价范围,忽略了素质教育下孩子是否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四)学生学习动机较差。由于“小学科”非必考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同,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欢迎。个别学生因为对某科目感兴趣当作一种小爱好,少数学生因为教师授课方式易于接受、教师个人魅力喜爱某个小学科。当然更多的是把小学科课堂当作放松、休息、调整,甚至个别学生表示不欢迎,认为耽误了学习主课的时间,不如把小学科教学时间安排为自习,由学生处理主课作业。

二、目录在“小学科”教学中的价值

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概括性、系统性、条理性、索引性等特点,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借助书本目录可按图索骥,快速查阅需要内容。“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 ;不明,终是乱读。”注重学习方式方法和应用学习工具,效果会事半功倍。借助目录,可更系统、更深入地探究书本丰富的文化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教者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作为教育者,应注重书本目录,实施教材目录教学,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复习效果。

三、“目录教学”在小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经多年教学一线经历,笔者摸索出教学第一课应从阅读目录开始。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请全体学生拿出新书本,看一看上面写的什么字?闻一闻,有什么味?猜一猜,里面可能讲的是什么内容?采用类似反“德西效应”模式,将孩子们的“为学习而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变为“想了解”的内部动机,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拉近师生内心距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后,让学生看一看目录的章节,每章讲什么,每节围绕每章主题分别介绍什么,比一比刚才的猜想对了几成?转变“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不拘泥于形式的方法,实行温情教育,如“南风效应”,顺应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进一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小组合作,各抒己见。良好开端不代表成功,此时应乘胜追击,将学生的积极性持续到底。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提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更是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小组合作自主拟定本学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安排学习任务,符合素质教育基本内涵提出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三)交流汇报,约法三章。组织各组代表发言,谈本学期如何完成书本的学习,商议形成全班共同遵守的约定。教师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大家均能做到的要求作为本学期共同遵守的课堂班规。

(四)适时引导,循循善诱。教师简介本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对未来的影响,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点拨讲解,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地位,让学生树立信心,为整学期乃至本学科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五)独立学习,敢于质疑。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第一节,暗示学生自己可以学好,并要求把感兴趣的要点画出来,把不明白的标出来。为学生贴上成功的标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以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效率。

如此下来,40分钟的课紧紧围绕激趣、初步了解、定清标准、自主预习的思路,把学生的心吸引到本学科的主动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类似“增减”效应的推进教学,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负担增加,而且会乐于接受,转变小学科无所谓的思想。

篇9:“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新华社记者决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我看第一课就可以上这个。”

这是1985年9月26日,穆青对新华社河南分社青年记者训练班人员谈话的开场白。

1982年1月,新华社河南分社调进第一个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此后,每年都陆续调进一两个大学生,到1985年初,已有五六个了。由于各自学业、阅历不同,这些新来的同志有的还不了解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和作风要求,有的对河南的概况概貌不清楚,还有的不知道怎样抓新闻,尤其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抓重点题目。

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刚过完春节,分社社长刘葵华等领导,要我和其他同志牵头,举办一个青年记者训练班。训练班刚开班,穆青同志正好来河南,2月26日上午到分社给大家见面、讲话。刘葵华同志告诉穆青:“青年人正在办训练班,请你讲第一课吧。”

穆青肯定是根据自己掌握的面上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开场白之后,他就对某些不良现象苗头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感到我们这个队伍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不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这样下去,这个队伍非垮不可;这样下去,我们可以出万元户,出罪犯,就是出不了名记者,出不了好党员。这个事情不得了啊!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带来毁灭。

穆青同志很严肃地讲道:新华社记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扑在党的工作上,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把自己放在最后。

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资格当新华社记者。没有这种献身精神,也没有条件当新华社记者。

我们对收入、对报酬应该怎么看呢?首先应该看自己对国家、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大小。你对国家,对党的事业贡献大,那么人民就给你丰富的报酬,给你奖励。而不能倒过来: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办多少事。

他在讲到这一段话时非常激动。我当天的日记曾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穆青在今天的讲话中,拍桌子拍得最频繁,言辞一句接一句,几乎记不上的一段。

打那儿以后的十几年,我清楚地看到,穆青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

整整20年后的去年3月,我看到穆青子女回忆老头儿的一篇文章中提了一句续磊,说由于种种原因,续磊没有职称。再查其他资料,我看到,续磊不但没有职称,一辈子也没有其他行政职务。要知道,续磊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续范亭将军,她本人当年也是曾写出《“梁山伯”结婚了》等名篇的记者啊。

我顿时萌生一个想法,可让记者写一篇稿子,报道一下这个事,题目都想好了:“将门之女没职务,穆青夫人无职称”,清明节之际借怀念老头儿的由头发出去,既是报续磊,又是宣传穆青,肯定能打响,评上好新闻都有可能。

于是,我赶紧安排电讯的记者搜集资料,做采访准备工作。怕续磊认不准我,我找老同志陈日先联系一下。没想到,后来陈日同志告诉我:联系了,老太太坚决不让报道,说她没评职称不光因为老头儿是社长避嫌,还与自己身体不好、离开采编一线较早有关系。越是老太太这样说,我越觉得老太太的实事求是更可贵了:“我们就这样客观地表述老太太的话就行。”陈日再去说,续磊还是不应允。

尽管稿子写不成,我却通过这次联系了解到不少另外的情况。据陈日同志转述,穆青去世后,续磊慌了神:房子还没买下来呢,而自己手里的钱寥寥无几。找穆青的钱吧,穆青只有个工资卡,还都是秘书给管着。秘书拿出卡来,也没有多少钱——可不,穆青1992年退休,当时工资、退休金都低得很。就是直到最后这两年,也不过每月涨到三四千块钱,哪能积存多少?幸亏有他丧葬的3万元抚恤金,殡完后剩一些。反正这些加在一起,交款之后,穆青的钱只剩800元!这就是我们共和国一个部级干部,新闻界泰斗一生的结余。

如果说20年前,我亲耳聆听了他给我们青年人上的第一课的话,那么,20年后,在他离我们而去一年多之后的冥冥之中,他的在天之灵又给我上了最后一课。穆青一生的事业贡献和所得,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让我们通过这800块钱去想吧!

2005年10月11日(穆青忌日)

篇10:“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复学第一课防控疫情学习心得体会1

今天我收看了同上一堂战“疫”课,这堂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同时也对中国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骄傲自豪。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祖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为表面的突起来像国王头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状病毒。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被感染的人群一般会出现咳嗽、发烧、头痛、胸闷等症状。

其次,新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那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学习计划,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记得一定要佩戴口罩,第二,要经常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了最有效、最灵活、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件作出重大重要贡献。中国战疫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中国有非凡的基础和制度。

中国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发热门诊,迅速隔离感染者。鼓励在线医疗。关闭学校,为隔离在家的人文配送医药和食物等。科学技术成为防控急先锋,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防控。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一些外卖平台,利用机器人将食物从餐厅送到配送员和顾客手上。中国的学校停课不停学,数百万学生每天通过直播软件上课。疫情下的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繁荣,包括健身,厨艺和音乐等线上课程。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在这场众志成城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经过这一堂思政课的教导,我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道理,明白了爱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对我们的人生引领。

虽然,不能亲临战场,但是我们永远是国家,武汉的后勤部队。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钟院士加油!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点能够回学校上课!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

复学第一课防控疫情学习心得体会2

今天我观看了教育台的节目“在战役中成长”,这个节目告诉我们,目前在全球流行的病毒叫“新型冠状病毒”,同时详细地给我们介绍这种病毒的来源、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可采取的防护措施、配套的消毒方式、正确的健康检测,另外还告诉我们要宅在家里认真上课学习。观看了这个视频,最让我敬畏的是在疫情面前,我们的医生叔叔阿姨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不畏艰险,奋斗在前线,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看着他们疲惫的身躯,我都想去扶扶他们呢!除了医生们的付出,也有好多群众自发地支援武汉,如雨衣姐姐无论刮风下雨准时给医生送饭,从不间断。从这些感人的事件中,我明白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感受到了人民的团结和祖国的强大。

作为小学生的我,应该像视频中的叔叔阿姨一样,做一个认真学习、敬畏生命、明辨是非、学会合作、惜时如金、心怀使命的好少年。

复学第一课防控疫情学习心得体会3

2020是非凡的一年。新冠病毒席卷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为抗击疫情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从武汉封城,全民抗疫,全国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把重症患者送到我这里来!”,钟南山院士的一句话,铿锵有力,把民族的信仰,国家的担当扛在肩上。抗击非典疫情,他始终傲然挺立在国家和人民的前面。自从踏上武汉的那一刻,他再一次勇敢地直面新冠病毒,庇护着亿万人民的健康。

年逾古稀的李兰娟院士眼神坚毅,笑容和蔼。结束“红区”查房后,脱下防护服和口宅的脸上,压痕清晰可见,被人们称作——“天使痕”。

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一线,整天穿着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口罩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无论战斗多么艰辛,他们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因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使命,而心系祖国,无私奉献是他们的信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中华民族再次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党的统一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抗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封城、封路、全国驰援、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方舱医院……凝聚了抗击疫魔的中国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防控工作取得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机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如此制度优势作支撑,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的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复兴中华。

复学第一课防控疫情学习心得体会4

“少出门,不访友,勤洗手,常通风,不信谣,不传谣,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题记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打破了本应祥和的节日气氛。这场源波及全国的疫情也冲淡了过年的喜气,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看到这个视频,我内心深受感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战胜磨难的背后是一个个英雄们的拼博奋斗。而疫情的爆发,也让我们见证许多英雄们的挺身而出。

在这场疫情中,奋斗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为了准,但我知道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他们中有的孑身其行几十里,只为早点奋战在抗疫的前线;有的人夜以继日地工作,脸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瘀痕;甚至有的人因不幸感染,献出自己的生命。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但他们说“我们不是天使,我们没有翅膀”;也有人说他们是超人,但他们说“我们没有超能力,我们不是超人”。但在我的心中,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些医护人员献出己的生命,在全国各地努力奋战。

俗活说“人心齐,泰山移”,我相信这场疫情很快会被打败。待在家里的我们要做好后勤,做到“少出门;勤洗手;不到人群聚集地;与人说话相隔1米;出家门,戴口罩。”为战胜疫情供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复学第一课防控疫情学习心得体会5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位在抗疫中付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当疫情来临,是他们舍生忘死奔赴生命最前沿,为人民筑起对疫情的坚固防线。正是有了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家,才换来我们平安的家。

虽然一直在坚持学习,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做的得更好。把计划列好,让时间更加合理化,每天按照计划实施,再也不需要爸爸妈妈跟着我身后喊了。空闲的时间,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晒晒太阳,看几本课外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十分的惬意。在家也不会觉得煎熬啦。

延期开学,不代表学习也延期,在家可以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时间。面对疫情,我们要从个人做起,要讲卫生,勤洗手,尽量不要出门,出门要带好口罩,室内多通风。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停课不停学,更应该懂得国家不易,任重道远,更应奋发图强。

篇11:“复学第一课”学习心得体会

复学第一课小学六年级个人学习心得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开学那天,我背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书包,心情真是无比激动啊!

“六年级”这个熟悉,新鲜却又陌生的字眼,它标志着我的小学时代快要结束,还有一年就要离开培养了我几年的小学,向初中迈出新的一步……

开学第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那所熟悉的学校,那间陌生的教室,找到一个座位,拿出崭新的笔记本,愉快地写到:我上六年级了,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门功课。不管我以前怎样,在这里,就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同时也为我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面对一个新的开始,内心怎么可能会平静的下来呢?有了新的开始,自然会想要做些准备,以一个新面貌来对待将要来到的一切。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一定要给自己画一个完美的句号。好好学习,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就是我快乐的开学第一天,在这一天里,我认识了两位好老师,她们让我明白了:六年级不同于别的年级,在这一年里,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结束我的小学生涯。

复学第一课小学六年级个人学习心得2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这两个星期看似很短,却如此飞快,还未来及品味,却以散去余音。所以,还是记一下这一周的学习生活,保存记忆。

上了初一,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在中学里,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气氛才能在三年取得好成绩。

第二天,来到学校,不想以前那样嬉皮笑脸,浪费了早上的大好时光,课上课真听着老师讲的每句话,绝不会漏掉一点儿;告别精彩的电视,我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地过好初一的每一天,我向着自己的梦想坚定,一步步的走着,总会步入成功的大门。

因为上了初一了,我感觉自己被一种压抑所包围,空间在不断地变小,但是,我不会介意,为了自己所期待的学校,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也要想一办法来解决,在以后的日子里,等着我的还有一份考验,一份辛苦;我要有一份执着,一份勇气,一份汗水……

复学第一课小学六年级个人学习心得3

寒假的那段日子简直是度日如年,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点开学。那样,我就可以摆脱这样苦闷无聊的日子了。

开学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学校报名。终于可以见到同学们开心的笑脸了。过了一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长胖呢?虽然一开学就注定要面对学习,做作业,但能与久别了的同学们重逢,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认真听讲;一起在下课时嬉戏打闹;一起……

已经是六年级下学期了,即将要面对的是小升初的考试,我很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从另一方面想: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到了初中就会分班,想到这里真的是很留念从前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快乐的日子,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要在这最后一学期与同学们好好相处,相亲相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如果可以我希望时间永远停留,虽然每次我精心设计的班会同学们都很不配合,但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我比任何人都爱我们的班级!

自在的暑假一晃就走掉了。想想在这个暑假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暑假中流下的汗水,都将成为一个小学生的美好回忆。

复学第一课小学六年级个人学习心得4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看着从窗外射进来的一丝阳光,我陷入了沉思:开学了,今天的我已是中学生了,已不再是只会在草地上玩过家家的小姑娘了,如今的我那天真稚气的少年儿童,成长为了朝气蓬勃的少女。想到这,我快速的穿好衣服,跟着妈妈,带着我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乐平一中,开始了漫长而短暂的初中生涯。

一中是我向往已久的校园,到了这里以后我对校园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增加的课程、动漫制作﹑宿舍……

妈妈把我送到教室,简单的安排了一下,就匆匆离开了,只剩下孤零零的我。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很是无助,不由的想起了以前那美好的生活,落下了眼泪……不知何时才听到老师说的话。

下午,7点才放了学,晚上我自己鼓励着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个新的学期里,我会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过关斩将”,冲上高台。

复学第一课小学六年级个人学习心得5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学校门口很热闹,我很高兴,因为我又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了。

来到班上,我发现班上的座位是三个人一起坐的,原来的教室是两个人一起坐的,原来的教室有四大组,现在的教室里只有三大组,班上有一个同学说;第四组给消灭了。大家都笑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老师叫我们把桌子和椅子擦一下,擦完之后,老师给我们发新课本。

我们每人发到十六本书,因为发第一本是语文书,所以我就先看语文书,我最喜欢的课文是《槐乡的孩子》,我还喜欢《爬天都峰》,另外一本是课外阅读,我随便看了看,不太感兴趣,后来,看到里面有我喜欢的故事了,像《大拇指历险记》等。我又很喜欢看了。

另外我觉得科学书也很有趣,里面有观察大树、大树和小草、水和油、观察动物等知识。

我还喜欢美术书,美术书里面有很多美丽的画,有蒙古包,颜色是白色和蓝色的,还有四合院,决定这学期好好学习,要认真预习和复习,我对自己有信心,一定不断努力,天天进步。

上一篇:十八届六中全会题库下一篇:四清导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