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蜂行动作文

2024-04-09

猎蜂行动作文(共8篇)

篇1:猎蜂行动作文

猎蜂行动六年级作文

人生怎能不冒险呢?身为“冒险小虎队”的队长,我有责任让队员们过过冒险的瘾。

叮铃铃,叮铃铃,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终于过去了。我坐在椅上伸了一个深深的.懒腰,向我的队员们发出行动通知:明天一起去做一件只有冒险小虎队才敢做的事——捅马蜂窝。队员们兴奋地说:“好!”

第二天,我们集合在公园的树下。我问大家,你们怕不怕?“不怕!”队员们个个英勇地回答。于是,我们给这次行动取名为“猎蜂行动”,并制定了我们的行动口号——冒险、冒险,永远向前!

我们高喊口号,每一个人手中都握着几块石头,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那个马蜂窝。

行动!我一声令下,石头便一齐砸向马蜂窝。可是,一块石头也没有扔中,马蜂窝平静得像星期天的校园。队员们的冒险热情也一落千丈。

这时,有一个队员大声说:“我们一定还会有别的方法,我们的冒险一定可以成功!”听了这个队员的话,自信重回到我们身上。这个队员冲到树边,用脚狠狠一踹,可惜树上的马蜂窝仍旧没有大的反应,只有蜂王的几只手下飞了出来,在蜂窝旁边转了几下。

不愧是冒险小虎队,马上,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竹竿子打。我们

一人拿一个竹竿子,打向了马蜂窝。起先,马蜂窝没有一点动静,不一会,只听见“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越来越响,妈呀,一群马蜂飞了出来!我们撒腿就跑,原先的英勇气概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我跑得太急了,摔了一跤,脚上被马蜂叮了一口。这种痛太难受了,比打针还难受。我忍受不了这种痛,悄悄流下了眼泪。

太阳下山了,我的队员把我送到了家。

“冒险成功,只是损失惨重,狼狈逃跑,队长受伤”,几天后,我这样总结“猎蜂行动”。

篇2:心动自会行动——漫谈作文教学

一、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在感情上追求细腻、鲜明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作文中关注那些细枝末节, 表达敢爱敢恨, 旗帜鲜明的个性。正因为感情细腻、鲜明, 才会有精彩喷薄而出。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习作中有一句话“父爱像一口深井”, 这句话的感情就很细腻, 也很鲜明。它揭示了父爱深厚却不流于表面的特点, 也可看出小作者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 仅这一句就值得大加赞赏。其实不仅仅是在作文教学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训练学生去捕捉这样的细腻, 这样的鲜明。

首先, 要适时地触发学生本已郁积的情感。学生对现实中的很多事、人, 都会有一些想法、感受, 这时教师应巧妙地引导, 适时地触发。如即将毕业时, 我布置作文题《面对中考》, 学生立即有感而发, 有一句“这一周总在讲中考, 老师、家长乃至同学聊天, 话题都是中考, 每每这时, 焦虑就像面膜一样贴在脸上”, 这一句很精彩, 作者的细腻情感全然而出。这些精彩的得来全在于同学们平时观察时心有所动, 而我们老师就要善于抓住触发点。

其次, 要善于激发学生关注被忽视的事物。很多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的单调生活而被视而不见了, 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 教会孩子去关注、去思考、去生发。记得一次以“春天”为话题作文, 一个学生看着窗外的春景发呆, 良久, 未能下笔。问其原因, 她说“写不出来”, 我笑道:你看了那么久, 看到了什么?她说:柳树。我说:还有呢?她说:没了, 就只有看到柳树被风狂吹。我进一步问:那你思考一下, 柳树被风狂吹, 你会想到什么?她似乎有所觉悟, 继续思考, 我不再打扰。后来我在她的作文中读到“柳芽在恣肆的春风中爆青了, 她的淡雅让春风嫉妒;残柳在肃杀的东风中消亡了, 她的萧条让冬风狂妄地嘲讽。或许一棵树的生长经历本应如此:在嫉妒中爆青, 在嘲讽中萧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不经意的点拨换来了精彩的妙语连珠。

还有, 教师要创设自由的写作氛围, 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记得一次布置周记, 习惯了命题周记的我突发奇想,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完成周记。没想到话音刚落, 学生居然欢呼起来, 后来交上来的周记也是文笔极佳, 熠熠生辉。

二、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思想上勇于深刻独到

“千古文章意为高”, 我们在钦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时, 在激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壮时, 在感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时, 我们也不要忘记要求学生滤净自己的思绪, 使自己文章的境界提升。深刻的思考就要求学生透过事物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 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使自己在一般的认识上再进一步。

深刻独到的思想首先来自于平时的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 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

我常要求学生从细枝末节思考起, 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深切的亮点, 久而久之, 使学生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 文章的立意也就逐渐地鲜亮起来。

深刻独到的思想还来自于平时对思想锤炼的重视。锤炼思想, 就不能沉溺于庸俗的大众文化里, 就要敢于直视深刻沉重的文字, 敢于承担痛苦思考的孤独。我比较喜欢让学生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通过一些经典文章的阅读, 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 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 使自己的思想也变得深刻起来。

我的学生有一篇文章《毕业后, 我不愿记起你们》, 文中写到: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生活,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的生活有多好, 多快乐, 因为我把它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因为它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只属于我。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同学,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交了很多朋友, 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因为我把你们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因为我舍不得与别人分享。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老师,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遇到了多么善解人意的老师, 因为我把他们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不想再说出, 我是自私的。

所以我不愿记起你们, 因为我不要与人分享。

似乎自私的情感却饱含作者对中学生活的热爱, 你能说他不深刻、不独到?

三、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在阅历上乐于体验

铁凝说过:我能够像农民对土地深深地弯下腰去那样, 对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 以更广的胸襟营养心灵, 体贴生活。是的, 与自然、与社会亲密接触, 观察、触动、生发, 会有很多极具价值的东西。再想历史上的大文豪诸如司马迁、李白、苏轼等人, 足经大江南北, 阅历的丰富带来了内心的激流涌动, 化作优美的诗篇永垂青史。

学生限于年龄, 加上整日生活于“两点一线”间, 生活枯燥乏味, 阅历的丰富自然需要老师多多动脑筋。

1.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驻足社会, 思考社会

曾经有著名的特级教师利用假期时间,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在全国各地行走游学, 用这种方式, 引领学生走出“日常生活的栅栏”, 走进新鲜的生活体验, 拾回精神上的遗失, 从而为学生写作注入充盈丰沛的生命活力。虽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开展, 但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努力方向, 而我们平时上课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课外的作文实践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对学生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2. 阅历的“交换空间”

每星期, 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通过课前演讲以及课堂辩论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尤其是在放假之后, 我总会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见闻。可不要小看这样的介绍, 有心者会很好地使阅历“空间交换”, 丰富自我。事实上, 在你这里平淡的东西却会引发别人的思考而丰富了别人的阅历。如有一个学生介绍时, 说“周日在家写作业, 没写完就出去玩了, 结果外面又像下雨似的, 玩也没玩好, 很郁闷”。真是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这么一段干巴巴的介绍被另外一个同学“废物利用”了:

不知为何, 手中的笔滞留在纸上, 写不出字, 连画一道都不可以, 因为这张纸不属于它的领域。属于它的文字却又不能像金箍棒一样收缩自如。于是呆呆地向窗外看去。

窗外, 那忽散忽聚的云朵是在密谋着一场雨, 还是拨开一片净空给太阳?这云归属谁?就像羞涩了的笔尖不知如何印出字迹, 无可奈何时, 也只好阴晴不定。

这一段的精彩正是来自于其他同学的“无私给予”啊!

生活中还有很多经历值得我们去体验, 课堂上的情景创设, 家庭里的生活感悟, 都是如此。阅历是什么?在经历中融入主观的想法。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一些事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要求孩子们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 日积月累。这些看法自会由浅到深, 慢慢地, 阅历会丰富很多。

篇3:中学作文教学的行动与思考

一、放胆为文显个性

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的,作文是一个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载体,作文是一种思想的结果。作文首先要放开,“放开”,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

1.放开思路,创新创奇

个性是创新作文的生命属性。我手写我心,才能写出真正的内容、思想、感情;才能写出真正的新的有生命力的文章。以往作文当中大部分学生观察别人的观察,思考别人的思考,体验别人的体验,立意别人的立意,构思别人的构思,不能放开思路,不能创新创奇。而新课标就要求我们放开这些。放,就是要让学生不受约束,自由发挥,这就要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放胆文、多写自由文。可以立意求新,反弹琵琶出新招;可以语言求新,闪现个性出光芒;可以结构求新,可以构思求新等等。

2.放开题材,丰富内容

受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控制,我们的作文题材比较单一、单调。很多题材不能很畅快的进入学生的作文中间。而现代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是光怪陆离的,一味的要求学生写那些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东西,要求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东西,不但学生没有热情去写,就连教师恐怕也没有干劲去批阅。所以我们要放开题材,让学生去写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去写他们想写的生活,去抒发他们想抒发的情感。放开,就是要让学生不受约束,自由发挥,可以多途径选材,古今中外,为我所用。可以写出多元化生活,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把事件写的波澜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

3.放开评价,尊重劳动

在一个思路放开、题材放开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会是五彩纷呈的,其中有的让人扼腕赞叹,有的让人捶胸惋惜,有的会让人哈哈大笑,也有的会让人号啕大哭。这时,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评价就会显得苍白无益,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运用扎实丰厚的基本经验,运用渊博的知识储备,灵活机智地实施有效评价。我们要贴进学生的生活、现状,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仅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上,更应该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上。如此作文,能不好哉?

二、小心作文求规范

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这就是“收拢”的艺术,也就会自然形成这堂课的主题观点,做到繁而不乱,放收有序,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都是收拢的工作。

1.收拢目标,练有所得

作文教学,决不能随意放羊式的进行。平时课堂上不指导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学生没有形成能力,掌握不了规律,面对作文的要求还是稀里糊涂,无从着手。随意放羊,让学生碰运气,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收拢目标,练有所得。每一篇作文,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胸有成竹,学生要心知肚明。其中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都应做到审题准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端正、符合文体要求。当然一篇作文练习,不可能都面面俱到,包医百病,也不可能一促而蹴,一口吃成个胖子。

2.收拢时间,激发思维

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放任学生的时间。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功利的目的,强调时间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应试作文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效度。我们知道思维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来激发的,我们经常讲的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活力。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强度,多轮训练,效益必佳。

3.收拢模式,以成方圆

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随意为文。那样的话,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不能提高,反而适得其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作文教学的模式上,我们要加以严格的指导。文体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把握此类文体的基本思路,局部流程。把握文章如何开头,如何与中间,如何结尾。先教给固定的套路,运用自如后,然后在规范中求变化。

篇4:中等作文评改有效性的行动探索

一、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鼓励使人进步, 打击使人落后。崔永元说, 是语文老师的鼓励让他语文学得特别好。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品里有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 这样能巩固他的学习所得, 加强他的信心, 鼓励他的兴趣。”[1]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这种鼓励可以是中等作文卷面上阿拉伯数字的提高, 也可以多写几个“优”, 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也能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平时练笔, 可以把分数打高些 (当然考试时评分要依据评分标准) 。不要因为语言平淡些, 细节不具体些, 老师就盯住缺点不放。教育专家黄全愈先生说:“教育不是往货车上装货, 而是往油箱里加油。”一个善意的“优”或高分能给学生动力, 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老师可以在中等作文的旁批或总批中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2]中等作文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特别绞尽脑汁的, 对行文构思、遣词造句、材料选择、立意主题也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 因此老师要熟悉他们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写作水平, 不能贪多求全。“你这个词用得很精当”也许可以引起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注意, “看得出来, 你今天作文很用心”可以让学生端正作文态度, “我深深地被你写的游戏吸引住了”可以激发学生对材料的精心筛选, “今天作文不错, 能学以致用, 把所学的内容用到作文中, 太棒了”架起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老师可以撷取中等作文中的好句、好段或作文中任何一个优点在讲评课上当众读读讲讲。成果展示能让人产生成功感, 当老师把优秀范文打印出来当范文时, 不防把中等生作文中的好句、好段也一起打印出来共享, 或是在校刊、班刊中专门开设精彩语段集萃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当老师在表扬优秀佳作时, 别忘了呵护中等作文作者的那一颗脆弱的心, 给中等作文留下一片飞翔的天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当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时, 这些学生也会为你写好作文多投入一份热情, 老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给予中等作文当面批改, 延伸讲评的拓展性和延续性

中等作文的作者写一篇文章, 很不容易, 但当出现问题时, 又不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 只是简单的评语, 他们会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而教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一篇文章都详说细讲, 这时候需要一个耐心的指路人———老师拓展评讲的空间, 延长评讲的时间。我的做法是利用课余时间或早读课进行面批、个别修改, 这既保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 又能有针对性地对其作文进行修改, 有的放矢, 被修改者就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 明确修改方向, 效果显著。

当面批改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面批的人数不宜过多, 也不要老集中在几个同学上。曾经有个老师非常关心某同学, 每次作文都给予面批, 老师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 但学生却经不起老师每次的“吹毛求疵”, 最后在面批时哭了起来, 还说以后能不能不要改他的作文了。其次, 尽量尊重学生的劳动结晶, 学生作文中能给予保留的尽量保留。由于阅历见识的不同, 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老师对生活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不能过多地把老师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强扭的瓜不甜”, 对他们作文中哪怕是一些“废料”, 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加工成为有用的“黄金”。如一个学生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我身边的树》, 小作者由“黄山的苍松、泰山的侧柏、江南的细柳”开头, 中间写了两个片断, 第一个片断是写种子的顽强, 这其中有几句排比句写得较好, 能突出中心———顽强, 接着联想到人类, 不管是婴儿还是男子汉都应有这种精神;第二个片断是写黄山松, 没有具体写其怎么顽强, 但是有一段抒情议论的排比句写得铿锵有力。文章最后议论“人生如树, 树若人生, 人树相伴, 与树相依。”这篇文章基本符合托物言志的写法, 但未扣住“身边”的树来写, 我在给学生修改时就让学生用原来的开头引出“我身边的树”, 如榕树、槐树等, 接着将写种子的坚强的语言用到写“身边的树”上, 然后教会学生拓展“身边树”的顽强的表现, 摘用原文中写黄山松的排比抒情句自然过渡到写人, 再将前文中对人的联想部分和结句放在文章结尾, 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就写成了。这样在修改作文时, 有引 (引学生原作中有用的部分) , 有添 (面批时师生共同探讨增加的内容) , 有改 (讨论后重新写作) , 中等作文作者将自己创作的结晶保留下来, 不仅不会觉得改作文很难, 还让他们意识到原来作文是这么写的, 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再次, 要想面批能得到预设的生成,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二度创作”。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 引发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3]“二度创作”就是让这些作者根据师生共同探讨的结果, 趁热打铁, 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写作, 进行升格。我的作文训练主张是写一百篇没有质量的作文还不如修改三五篇像样的作文, 不一定要写得多, 关键是要学会写, 学会改 (修改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 因为在修改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实现螺旋式上升。我经常性的做法是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要写二到三遍, 针对第一次中等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讲, 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写同样题目, 大问题少了, 小问题还存在, 继续针对第二次中等作文的毛病进行再修改—第三次写同题作文, 这样在不断地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完成一篇中等作文的升格蜕变。

三、让中等作文作者做评改的主人

自我反思、自我整理和自我构建是知识内化与能力提高的必由途径, 需要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审视与反思才能实现。而平常评讲作文, 要么“选两头”, 先读几篇“劣作”, 指出其存在的大问题, 再选几篇教师认为的“佳作”展示完成该次作文的评讲;要么采用“田忌赛马式”的评讲, 让中等作文作者修改次等作文, 让优秀作文作者修改中等作文, 这样人数最多而又最需要学习的中等作文作者往往难以在修改讲评中得到提升。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作文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4]而且, 作文本身的“渐进性、实践性、自悟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又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中等作文的作者积极参与到作文讲评中。

第一种做法:把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全部交上来, 老师粗略一读, 属于中等作文的全部挑出来, 讲评课上, 不评“次作”也不读佳作, 专门评讲中等作文。每四人一组, 选择一组中作文能力较强的为组长, 一组改一篇, 要求尽量挖掘文章的优点, 然后每个小组把所改作文中的优缺点进行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所有学生都得到新的认识, 次作作者进行了一次“攀高”, 优作作者看到了一面“镜子”, 而中等作文作者置身于这样的“包围圈”中, 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中心人物, 作文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第二种做法:全班只选择一篇中等作文, 集中全班同学的“火力”锤炼这块有瑕疵的“钢”。让全班同学围绕这一篇作文按平常修改作文的步骤进行评改, 针对文章进行“增、删、改、添”, 这样一篇中等作文在不同同学的“修枝剪叶”或是“添枝加叶”中得以升格, 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根据同学讲评情况同时修改这一篇文章, 实现了由“评”向“改”的最重要的目标转变, 调动了中等作文作者的积极性。

第三种作法:在课余时间或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专门召集中等作文的作者进行“圆桌会议”, 这里没有优等生的压力, 也无学困生的不屑, “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们特别放得开, 特别敢说, 针对彼此作文中的优缺点畅所欲言, 取长补短, 真真正正地做了一回作文评讲的主人。当然老师也必须在场, 对他们的意见加以补充。这种作法让他们深有感触, 曾有学生引用了一句格言来评价这种做法, “只是告诉我, 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 我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 我就会理解”。这种评讲效果特别好。

对于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的论述:“一个少年, 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 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 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5]这里说的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做人如此, 中等作文评改也是如此, 应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

这里, 我粗浅地谈了自己对中等作文评讲的困惑和自己的做法, 其实这些做法同样适合各类作文的讲评。我想, 只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粒希望的种子, 施以耐心的雨水, 坚持浇灌, 他们定会开出写作的灿烂花朵。

摘要:中等作文多因基本合题却不出彩, 语言流畅却不生动, 思路清晰却难有真情实感等因素而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评改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设目标。针对语文教学中这块“鸡肋”, 老师应多给予这些中等作文作者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引导、悉心的帮助, 延伸讲评的拓展性和延续性, 让他们尽量参与到作文讲评活动中, 引导他们做作文评改的主人, 成为作文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从而实现作文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中等作文,评改,有效性,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尊政.两位专家教我改作文[M].中国作家年鉴, 1984.

[2]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5-12-14日.http://www.studa.net/xueke/051214/20051214392-2.html.

[3]市教育学院张坤华老师《课堂教学的认知模式》授课笔记[Z].

[4]马孝东.让学生改出作文的靓丽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7) .

篇5:行动,还是行动

行动,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天赋无法替代它,有天赋而失败的人比比皆是;才能无法替代它,有才能却失败的人时时可见。教育无法替代它,受过良好教育却失败的人处处可闻。

因此,很多时候,是行动而非幻想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吴志泽高中毕业就开始推销发卡、纽扣,进而做出了“报喜鸟”;靠借鸡生蛋起家的刘沦龙,从自己动手挖坑,为农民造“凼凼肥”开始,一步步将企业带进中国500强;“洗脚富豪”郭家富14岁就帮妈妈卖稀饭、卖大碗茶;博士刘晓松在需要行动的时候,果断地终结了自己的博士生涯……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专门针对世界500强企业的OEO和成功人士分别做过一次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具有成功的潜力?最后的答案出奇地相似:崇尚行动,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如果没有行动,那么再天才的想法也不可能有结果。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当对一件事情有50%的把握时去做,能赚钱;当对一件事情有70%的把握时去做,会不赚不亏;如果等到一件事情100%把握时再去做,就会失败。

所以,行动固然有风险,但等到没有任何风险时你再去行动,恐怕一切就晚了。只要有行动,只要敢行动,那么你离成功的目标就近了一大步!

愚公虽愚,但是挖山不止,最终山还是被挖通了;智叟聪明,但是什么也不做,只有绕山而行。

篇6:猎蜂行动作文

本文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例, 阐述了以行动导向为原则, 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和职业活动相近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基础上研究和实施符合实际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以行动导向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

明确数控技术专业最新的职业活动领域, 结合高职学生实际, 以行动导向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将课程体系中的系统理论知识“打散”贯穿到学习情境中, 强调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到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将过去《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整合为学习领域《电工与电气控制》, 删去应用较少的理论内容, 结合职业活动需要设置若干学习情境, 如“典型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是学生未来常见的职业活动领域, 以“电动机控制线路”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工作任务, 摒弃了先介绍低压电器构造原理, 控制原理图的分析, 在做实验的传统教学步骤, 学生在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对电动机各种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的构造与原理, 了解继电接触控制的原理, 掌握电动机典型控制线路的控制原理与组装、调试与故障检测的基本技能;根据企业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将过去《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和《auto CAD》课程整合为基础学习领域《机械制图与识图》, 设置了“典型零件的识图与绘图”为工作任务的若干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若干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中贯穿了相关的制图、识图和公差配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整合为学习领域《数控加工》, 设计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为工作任务的若干学习情境, 每个任务都涉及一系列识图, 材料,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编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到什么知识, 学习什么知识, 学习内容结合职业活动, 学生知道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情境具体而系统, 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头脑中会形成清晰地知识技能系统。

二、以完整的行动导向模型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为指导原则的完整行动模型: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监控-评估, 它是课程规划、方法选择及实施的基础, 授课特点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设计课程, 自己工作, 承担控制和检查的任务, 学生的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 是具体的行动,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周围人互动, 锻炼语言、沟通和社交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 讨论交流, 完成任务, 并进行成果展示, 讲解, 评估, 学生行动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中以培养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型为基础, 以“相关知识预习-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教学-任务实施-展示评价-归纳深化-知识拓展”为基本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组织引导陪伴, 学生受到教师的不断关注和及时引导, 学生之间交流合作, 教学氛围融洽, 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成果, 互相评价, 修正错误, 不断获得成就感, 学习兴趣浓厚, 知识技能掌握扎实, 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乐此不疲, 充分培养了专业能力, 社交能力, 语言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

1. 相关知识预习:

每次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本次课程任务的相关知识, 为上课时完成任务进行准备, 在“相关知识”环节教学中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加强教学效率, 减少理论教学时间, 给学生充足任务时间完成任务和交流讨论。

2. 任务引入:

根据职业活动确定教学目标, 向学生明确提出工作任务,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动力有目的学习知识技能, 完成任务过程中, 用到什么学什么, 有的放矢, 学生知道学的知识用在哪里, 能完成具体任务, 获得成就感, 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好。

3. 任务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 相关知识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任务实施:

小组通过观察, 探究, 讨论, 咨询, 查阅资料, 研究绘图的科学步骤和方法, 得出初步方案, 进而完成工作任务, 实施过程中教师陪伴指导。

6. 展示评价:

小组派代表展示并讲解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的方法, 遇到的问题等等, 小组自评, 互评, 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老师点评。

7. 归纳深化: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任务实施中的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 教师深化提升, 加强学生专业能力。

三、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设计教学方法

在学习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 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设计和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 教师选方法要根据工作过程特点, 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要求:主动参与, 独立学习环境。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结合, 根据学生小组学习快慢和基础, 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 客户订单学习法, 小组拼图法、工作站法、实地调查法, 角色扮演法等。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恰当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技巧和工具,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1.调查法2.头脑风暴法3.思维导图法4.壁报5.每周计划6.学习日记7.主持法。不断创新教学法, 如自创新教学法:答辩法, 即学生完成每一个步骤后, 要求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派代表讲解, 教师像论文答辩一样,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解答, 答辩过程中, 对专业知识理解增强, 学生收获很大。如在学习情境《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教学中运用小组拼图法, 为加强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专业知识的掌握, 要求学生分三组, 每组分别学习图幅图框、标题栏、图线的国家标准, 然后每组抽一人重新组合成组, 组员之间进行交流, 进行互相学习, 进而掌握三种国家标准要求, 学生有兴趣, 教学效果好。如将学生每次完成的各项绘图任务进行小组交叉互评打分, 并进行壁报展示, 促进学生上进心和成就感,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提高, 教学效果很好。

只有职业行动能力强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活动, 所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是职业教育核心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是十分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根据职业活动设置工作任务, 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职业能力, 通过数控技术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有成就感,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效果很好, 今后会继续在实践中实施并完善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培养出优秀职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2) .

篇7:“急难救援行动”在行动

2009年初的一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明媚的阳光中依然伴随着寒风,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这种天气吃火锅多暖和呀?对,就吃火锅吧,这个提议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赞同。这天晚上,住在河北区建昌道的民民和妈妈、继父及继父带来的哥哥正围着煤气炉吃火锅呢。热气腾腾的美味火锅在寒冷的夜晚为这个重组的家庭平添了几分春意和温馨,一家人连做梦都想不到,厄运和死神正向他们走来。由于煤气泄漏,第二天早上民民的妈妈和继父再也没有醒来,他和哥哥被好心的邻居送到医院抢救脱险,脱险后哥哥被生母接走,一夜之间这个不满17岁的少年成了孤儿。

失去亲人、断了生活来源,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痛不欲生,他不敢面对曾给他带来欢乐、充满温馨而今却空荡荡的那间小屋,更不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民民陷入了极度痛苦和迷茫当中。

在这困难时刻,居委会和邻居们为民民送来捐款,河北区民政局为其办理了低保和孤儿救助补贴,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能否完成学业又成了新的难题。区慈善协会向天津市慈善协会提出申请,要求救助民民。市慈善协会接到申请后,特事特办,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核准、审批等手续,从“急难救援行动”项目中拨款9000元,帮助民民走出困境,完成学业。

3月6日,市慈善协会的赵会长和佟秘书长等领导来到民民家,将9000元救助款交给民民的大姨(民民的监护人)。赵会长说:“钱虽不多,但对眼前解急救难会有些帮助,希望民民要珍惜各方面的资助,早日摆脱心理阴影,好好学习,回报社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材。”民民激动地表示:“谢谢慈善协会,谢谢捐款的好心人,到了年龄我一定参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民民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市慈善协会“急难救援行动”的救援。“急难救援行动”是由天津市慈善协会、各区县慈善协会和《每日新报》联合开展,并携手为此项活动建立“安利爱心基金”的安利天津分公司共同策划、实施的一项急难救援举措。凡享受政府低保和特困救助的低收入(人均月收入不足低保金一倍)家庭,以及孤老、孤儿、五保对象、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外地务工人员,因火灾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遭遇抢劫、盗窃等非法侵害,造成死亡、伤残失去勞动能力,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都可以列为“急难救援行动”救助的范围。

“急难救援行动”项目于2007年实施,至今已经救助了31个特困家庭。其中,有22户家庭由于火灾住房被烧毁;7人因身体受到伤害或遭受不法侵害丧失劳动能力;1户家庭因大雨致房屋损毁:1户因煤气中毒造成家庭成员伤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家住河北区的王树兴,夫妻俩都是盲人,没有职业,日常生活比较困难,可“漏屋偏逢连阴雨”,2007年12月28日家中因漏电失火,大火烧毁了全部家当,幸亏没伤着人,面对家徒四壁、被烧得破烂不堪的家,夫妻二人欲哭无泪。大港区的苏兴凤大娘一家四口人,2008年的一场大火夺去了她丈夫和婆婆两位亲人的生命,房屋被烧毁,生活陷入绝境,她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张厚奕是一位刚刚考入大学,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他做了肠移植手术,术后又突发肠梗阻,又紧急实施摘肠术,为了筹集手术费用,家里变卖了全部财产。

这些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遭遇这种意外灾难。犹如雪上加霜,尽管政府及时给予政策补贴和救助,还有那些好心人的无私捐赠,但对于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仍是杯水车薪。市慈善协会收到这类求助申请后,都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第一时间调查核准,及时为这些遇难家庭送去救助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为了解受助者现在的生活状况,2009年春节期间,市慈善协会与“急难救援行动”项目基金的出资者安利天津公司,对18户受助家庭进行了慰问。由安利天津公司出资,为每户送去500元的米、面、油和慰问金。在慰问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在得到“急难救援行动”救助后,一个个曾经绝望的家庭摆脱了一时的困境,生活有了好转,重燃生活的希望。这些受助家庭对“急难救援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这是一个救人于危困的好项目。”对市慈善协会急困难群众之所急的高度负责精神和办事效率表示钦佩和赞赏,同时,他们也感谢“急难救援行动”项目基金的出资者安利天津公司的爱心义举。

“急难救援行动”已经启动两年了,作为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反响也很好,并得到捐赠者和受助人双方的认可和满意。作为一个成功的救助范例,需要壮大基金来源,向救助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让更多因意外事件而一时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得到及时救助。

在走访受助者的过程中,当安利天津公司的领导看到他们的善款温暖了那么多的困难家庭后,动情地说:“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有义务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企业所得是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

说得好!是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通过慈善义举,帮助、援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光彩一环。

篇8:猎蜂行动作文

2015年11月25日—27日来自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及亚洲发展银行的代表们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教育2030亚太合作会议。本次大会分小组召开了19个分会场,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内涵,会议重点关注新的教育议程(《教育2030议程》)以及关键的政策措施、战略,并提出基础教育优先行动的建议行动框架,以支持执行该议程和实现全球教育目标。

一、“教育2030框架行动”中基础教育两大目标及指示性策略

“教育2030框架行动”计划的内容要素、行动策略主要来自于《仁川宣言》。该计划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行动计划包括四项原则: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重申教育是一项公共责任;有必要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将两性平等置于优先位置。我们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到四项原则中将基础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尽管2000年以来全球基础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有相当一部分学龄儿童、初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女孩占多数)失学现象。更不用说,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4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中提到,全球有将近2.7亿学龄儿童,但只有1.5亿及以上的人接受了至少四年的学校教育,可他们仍然不会读、写、计算,达不到最低的学习标准。

因此,“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基础教育方面着重关注的是人的早期教育以及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吉姆·阿克斯(Jim Ackers)说道:“‘教育2030’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教育2030’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2]“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发布让全球教育的使命扩大至为世界上所有公民提供公平接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框架清晰明确地勾勒出关于全球教育中基础教育目标的未来蓝图是为了确保所有学龄儿童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从而为初等教育做好准备;并保证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费、公平及优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对于此,各国政府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计划、可持续发展计划和资源可利用性,将全球基础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如表1所示: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仁川会议上强调,普及优质的各级教育是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2030议程”以及行动框架目标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成为今后全球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将呈现新的趋势。

当然,各成员国达到普遍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十分关注终身学习,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并与各个部门加强协调,以不断满足全球公民和各级各类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虽然整体协调机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尚未定稿,亚太教育会议(APMED2030)参与者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反映了这种动态的愿望和多样化的地区性,因此同意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中,要求各成员国立即实施。

第一,建立或加强可持续目标国家协调机制。扩大会员,加强交流协商,确定一个适当的可持续目标协调焦点。协调机制的确立是为了重申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找出目前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不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共性问题,如环境问题、教育公平化问题、恐怖袭击等问题,只有各国建立健全的协商机制,才能合力继续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类挑战。

第二,各国应互相磋商,规划现有政策以有助于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全球和谐发展提出,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在于加强各国的交流、合作,使全球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问题,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进展。

第三,分析各国及地区现有的政策计划,明确与“教育2030议程”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组织协商分析“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和行动框架,并制定计划来实现和监测可持续目标。因此,“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体系是具体和可衡量的,子目标详细阐明了全球未来十四年教育发展的方向,鼓励各国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行动目标、策略适用于所有国家,在尊重不同国家的政策前提下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四,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有利于可持续目标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学习策略。各国应加强执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并利用先进的发展策略,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

为实现全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需以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为基本的操作性指标,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通过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等方式,让所有合作伙伴广泛参与,促进国家对所实现目标的责任感并形成共识,在国家主导意识下推动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的实现。

三、我国基础教育行动目标预测

根据“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2030议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义及旨向,并结合当前国际趋势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未来14年里我国基础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 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教育2030行动框架”确立了大胆的基准目标:各国将6%的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作为教育资金。这个基准无疑为各国发展教育提供了强劲动力,也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计划的完美诠释。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终途径,增加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要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的投资,而非消费性的投资。[3]

2. 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参加“教育2030亚太会议”的韩国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金珍熙(Jinhee Kim)博士表示:“本次大会的目的是关注区域间合作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一全球倡议赋予弱势群体权利。”教育2030议程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真正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也能平等地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利,通过公平的教育改变其不利的处境,获得自身的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和救助制度。

3. 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重视基础教育是世界各国早已达成的共识。基础教育的基础体现在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基础、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按照仁川会议要求,到2030年各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实现进一步增长,由9年义务教育增加到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球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化。我国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应该将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初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做好准备,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4.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仁川宣言》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包容性、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以应对全球和国家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每个人只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

5. 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到,各国要切实缩小社会、经济发达与不发达之间、城乡之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每个学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这也将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关乎未来的希望工程。

6. 加强品格教育,培养世界公民

仁川会议提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世界公民”,即有为实现和平、正义的生存环境做贡献的高尚品格,包容、健康的人文精神、强健体魄的现代公民。到2030年,我们衡量人的标准应当是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未来教育的努力方向要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自由、和谐发展。[4]

参考文献

[1]EDUCA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news/article/apmed2030-puts-asia-pacific-on-road-to-education-2030.

[2]UNESCO.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education-2030/apmed2030-outcome-document/.

[3]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猎蜂行动作文】相关文章:

不如行动作文04-12

“砸墙”行动作文05-01

梦想需要行动作文07-10

捉蟹行动作文04-09

救燕行动作文04-10

捉猫行动作文04-12

【必备】光盘行动作文04-16

为爱行动作文04-22

光盘行动作文大全04-22

冬暖行动小学作文05-02

上一篇:【微作文】如风的青春,有你和我一起走过下一篇:在求职信展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