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2024-05-18

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通用8篇)

篇1: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 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一标段)

施工转包协议书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 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一标段)

施工转包协议书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经业主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协调批准下,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现将中标工程《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一标段)》整体转包给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由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组织该项目的施工。该工程的合同价款、工期、质量等所有合同条款均按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条款执行。该工程竣工验收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向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收取审计后决算总价的5%管理费。

附件: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合同。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 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二标段)

施工转包协议书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 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二标段)

施工转包协议书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经业主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协调批准下,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现将中标工程《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二标段)》整体转包给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由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组织该项目的施工。该工程的合同价款、工期、质量等所有合同条款均按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条款执行。该工程竣工验收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向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收取审计后决算总价的5%管理费。

附件: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与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土方工程(第二标段)》施工合同。

转包人:辽宁水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承包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篇2: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甲方现将部分转包给乙方承建,乙方在实际施工中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规范施工。

工程施工中和结束后(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预付款及土建部分工程款须全额转交给乙方,所有与乙方相关的工程款甲方均应在收到工程款三日内转交给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迟转交或拒绝转交,工程施工中土建部分所办理的工程经济签证属乙方所有与甲方无关。甲乙双方各自承担完成工程量部分的税款,乙方施工过程发生施工安全等其他方面的意外情况均由乙方承担,与甲方无关。

协议签定后甲乙双方未按上述条款执行,均应承担由自身原因造成的经济及法律责任。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在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即生效,此协议未涉及之处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订立附加条款或协议,双方签订的与此相关的协议及附加条款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复印件或传真有效。

甲方:(签字并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篇3:工程“转包”“挂靠”问题探析

工程转包, 是指工程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 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将工程的施工任务交由其他施工单位来完成的行为。工程挂靠, 是指单位或个人, 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前提下, 借用符合资质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任务并向出借资质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管理费”的行为。工程转包及挂靠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引发一系列的腐败案件和社会问题。

案例:A单位中标了某公路NO1标工程项目, 项目总造价1400多万元, 随后将工程转包给了某包工头。该包工头以工程项目的名义向他人借款、拖欠材料款、机械款及民工工资, 最后以亏损为由一走了之, 把大量的债务留了下来。A单位最终因负连带责任, 被法院判决先行代付该包工头拖欠的款项, 最终亏损了约720万元, 导致整个企业直接陷入了经济困境, 引发了职工上访、民工追债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2 案发机理

A单位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最根本的原因。从个案来讲, 具有偶然性, 但根源来看, 却具有必然性:

(1)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一种违法行为, 本身承担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一是工程转包及挂靠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 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 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 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转让、分包无效, 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工程转包不管是否已经获益, 都将被处以罚款。获益了的, 违法所得要被没收。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是悬在工程转包上“达克摩”之剑。二是工程转包及挂靠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 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简称《解释》) 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由于合同无效, 合同双方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实现, 往往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及钱财。

(2)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虽然无效, 但约定的权利及义务对双方当事人还是有约束力的, 这种约束力仅对双方当事人有效, 并不及于合同之外的第三人, 只要第三人是善意的, 合同双方当事人都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存在放大了发包人及被挂靠人的经营风险。根据《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 人民法院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转包人应当向实际施工人承担支付工程价款的责任, 发包人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与转包人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连带责任。工程转包及挂靠带来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一方面通过协议,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把工程实际控制权转给了承包人及挂靠人,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失去了左右工程项目的能力及权利。另一方面, 由于连带责任的存在,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的义务并未能因工程转包而免除。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必须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承担法律上、经济上的后果。虽然理论上,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在偿付实际施工人债务后有向承包人及挂靠人追偿的权利, 但现实中, 因为承包人及挂靠人往往都已将财产进行了转移或隐匿, 这种权利却很难实现。

(3) 建立在工程转包或挂靠上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刚性约束, 为双方继续进行利益博奕提供了条件及可能。工程转包或挂靠合同通常约定由发包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后, 直接将工程再转手给承包人承包。按照约定, 发包人不管工程项目最终是否赚钱, 都要收取“管理费”, 应是“旱涝保收”的, 但在实践中, 这种约定却往往难以实现。由于企业固有的“逐利”本能, 承包方会想方设法重新调整利益分配, 在盈余的情况下要求“利润独享”, 亏损的情况下要求“风险共担”, 甚至不惜恶意欠债。由于承包方掌握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控制权, 在这种博弈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常能迫使发包方与自己实行“换位”, 最终结果是承包方“旱涝保收”, 发包人承担了亏损的风险。

(4) 履约保证金对承包方的恶意欠债行为不具有完全防范作用, 承包人通过一定的手段, 有能力把履约保证金提前收回或转嫁给发包人及第三人。履约保证金一般仅占工程总额的10%, 承包人实际控制着工程项目, 却工程总额拥有100%的支配权, 只要恶意欠款超过履约保证金, 承包人不仅能转嫁履约保证金, 甚至能把其他的债务转嫁给发包人。

3 原因分析

工程转包及挂靠弊端很多, 风险很大, 国家法律明令禁止, 但现实中为何仍较普通存在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程承包人虽然具有施工资质, 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实际施工能力, 人、财、物等都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一是承包单位本身是个空壳子, 实际上并没有与相应资质相符的人、财、物。二是承包单位虽有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 但由于盲目承揽工程, 承包规模过大, 超越了自身正常的经营能力。第三种情况, 承包单位经营机制落后, 管理水平低下, 没有能力去管理经营好工程项目。

(2) 工程承包人法制观念淡漠, 风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法不责众”, 工程转包在工程建筑行业中具有普遍性, 其他单位都这么做的, 也没见受到什么责任追究及处罚, 自己也可以这么做。二是认为工程转包虽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但只要工程转包不造成严重后果及损失, 就不会受到责任追究。三是心怀侥幸, 认为合法分包与工程转包之间难以甄别, 而以“劳务分包”、“雇工自办”等之名行工程转包之实。

(3) 工程转包能为小团体及私人谋取利益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一是方便开支一些不便于在帐上反映的“灰色”费用, 为小团体谋取利益。二是可以利用工程转包之机, 向承包单位索贿受贿, 搞权钱交易。

4 整治对策

工程转包及挂靠既违反国家相关的法规, 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整治:

(1) 大力推进公路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整合资源, 依托行业优势, 做大做强公路施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彻底实行“事企分开”, 把施工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建成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 通过合作、租借、协议等形式,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加大对工程转包及挂靠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别是在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中, 要经常性地开展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 严禁工程转包及挂靠, 一旦发现有工程转包及挂靠的, 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做到违法必究。

(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中标工程项目后, 又将工程项目转包了的承包单位, 要按照未能履约记入信用记录, 限制或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 把这些企业逐出市场, 净化市场环境。

(4) 加强对工程转包及挂靠的专项检查, 定期不定期对承包单位履行合同情况进行检查, 监控资金的流向, 关键管理人员的变动, 一旦发现承包单位实施了工程转包, 要坚决清除出场。

(5) 指导承包单位从长远发展出发, 自觉摒弃工程转包这种经营模式。从市场准入、信用评价、检查考核等方面对严格遵守法律、严格履行合同的企业给予尽可能的优惠或照顾, 引导承包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5 结束语

篇4: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关键词:工程转包;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承包人与发包人(业主)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后,将施工任务全部交由第三人完成,承包人不实际履行合同的,业内俗称 “大包”。“大包”是口头语,其实质就是转包。转包为法律所禁止,《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

一、建设工程转包的主要情形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第三款对转包的定义做出明确规定,即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让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的承包的行为。2003年建设部发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转包。不履行合同约定,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的,属于转包行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分包工程发包人将工程分包后,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并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视同转包行为”。

结合相关规定,转包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总包人将其承包的工程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承包;②总包人将其承包的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转让给他人承包;③分包工程的承发包双方约定互为提供履约担保和付款担保,但分包工程的发包人将工程分包后,未在施工现成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并未对该工程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视同转包行为。上述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是总承包合同下的转包,第三种情形是分包合同下的转包。

二、工程转包的法律风险

1.转包合同无效

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工程项目转包,破坏了合同关系应有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损害发包人的利益,是违法行为,承包人与转承包人签订的转包合同系无效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及第四条的相关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与他人签订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行为无效则转包合同无效,但如果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双方仍然可以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于因无效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根据承包方和转承包方的过错程度和责任大小,确定应当承担的赔偿数额。一般来说,承包人和转承包人对转包行为的违法性都是明知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明知而故犯。因此,双方均有过错,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2.遭受行政处罚

承发包双方均面临行政处罚,此处的行政处罚是“双罚”。对于实施转包的发包人,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于接受转包的一方当事人,则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实施转包的承包人,按照《建筑法》第六十七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对承包人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3.收缴违法所得

转包合同约定提取的“管理费”,能否取得是个未知数,即使取得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也将因属于“违法所得”会被没收。这里的违法所得包括两部分:一是工程的利润;二是转包的发包人向承包人收取的管理费。一般情况下,承发包双方均会约定一定的管理费。如该费用已由转包工程的发包人实际取得,则依法应予以收缴。

4.工程项目亏损

承包人对转包的项目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工程施工干得好与不好,全凭转承包人的“良心”,但商人或商业机构有逐利的天然本性,这些转承包人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并不是有高尚的“良心”而去学雷锋做好事,留给承包人的将是无穷的风险。转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以承包人的名义对外发生经济关系,如进行采购、租赁、分包、用工等活动,一旦转承包人违约,相对人会将承包人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甚至转承包人侵害他人权利、违法犯罪,承包人也脱不了干系,买单的还是承包人,承包人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的项目债务等,使得承包人无利可图,甚至造成巨额亏损。

5.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转承包人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和获取利益,无可避免地将再次转包或肢解分包,甚至三包、四包,形成“层层转包、层层压价”的现象,最后可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大大减少,最末端的实际施工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只能通过违规操作、偷工减料,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等关键要素根本得不到保障,不可避免的留下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给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6.企业信誉受损

工程项目转承包人往往为个人,自身投入资金很少或没有资金,恶意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由于其缺乏法人责任意识和企业信誉,有了问题不是一走了之,就是逃之夭夭,引发群体上访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此,承包人遭受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暂停投标资格等处罚,企业信誉遭受损失;工程转包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一旦经媒体曝光后,政府和主管部门介入处理,承发包双方不仅遭受行政处罚,相关责任人依法被追究责任,而且直接导致企业信誉评价排名下降的不利后果,银行授信、企业投标均遭受影响,严重的被禁入建筑市场。

三、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工程转包的对策

工程建筑领域出现的转包等不规范竞争行为,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客观性,施工企业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有效杜绝法律明确规定的转包行为,防范法律风险,并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1.加强普法宣传,促法治

施工企业积极组织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使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建人员使其准确掌握工程转包行为的表现形式,认清转包的危害性及法律风险,增强抵制转包行为的法律意识。加强普法教育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利用企业信息平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强化舆论监督,形成“凡事有法有规,人人学法学规,事前问法问规,办事合法合规,”的法治氛围,引导企业和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理念。

2.强化项目管理,履好约

施工企业在投标时明确承诺不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中标后应确实履行承诺,加强自我管控。承建工程后,施工企业应按照投标承诺及时配备与工程相适应的项目管理人员,人员按约及时到位,切实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合同履约、安全、质量、进度等进行管理控制。工程需要分包的,应按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进行组织管理,否则,视同转包行为。

3.建立监控机制,防转包

施工企业建立分包监控机制,采取措施,避免转包、违法分包。一是加强对分包项目的合法性审查。如确需分包的,施工企业应在总承包合同中与发包人约定可以分包的项目范围。如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的,施工企业应在分包前取得发包人同意对该项目分包的书面文件。如分包前没有确认的,事后应补办证明文件。二是对分包单位履约能力进行实质性审查。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资信、履约能力严格审查,工程分包合同中将禁止再分包或转包作为重要条款予以明确,并把分包单位对条款的实际履行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从源头上防范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事项的发生。三是强化履约过程监控,杜绝包而不管和以包代管。施工企业按照施工总承包合同和进度要求,针对分包工程的人员、机械、设备、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水平进行检查,对照监理工程师审批的施工组织计划,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文件的要求,督促分包单位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施工企业职能部门要针对在分包管理上的缺位,认真梳理,缺什么补什么,要主动进位,切实担负起应负的管理责任,要有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把任务分解到人头,真正做到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凡事有人管,有人问,不留死角。

4.运用法律手段,维好权

基于利益驱动,有的转包单位正是由发包人指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意识。转包单位如出现履约不能,擅自退场等违约情形,严重阻碍施工进度,对此,施工企业应及时将其清退并签订好退场协议,避免纠纷;转包单位拒不履约又不退场的,施工企业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经济损失和企业信誉遭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周月萍.建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2013版施工合同实务专辑[M].法律出版社,2014.1

[2]张庆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预防与处理[M].法律出版社,2010.3

[3]陈旻,金华利著.建设工程纠纷案例答疑[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

篇5: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违法分包或工程转包

——重庆茂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 郑瑜

一、案情简介

上诉人(原审原告):重庆茂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诉人(原审被告):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2006年7月15日,重庆茂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茂尔建司,乙方)与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下称湖南总公司)的奉云高速公路B2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下称项目部,甲方)签订《内部劳务承包协议》,双方约定工程内容为K134+934.365-K136+259.443段桥梁、路基、涵洞施工工程,工程由甲方进行项目全面管理、指挥和组织施工,乙方承担劳务施工。一审法院查明和认定的事实

(一)关于主体工程量的认定。

1、土石挖方:茂尔建司主张为65405m3,其依据为路基队2007年3、4月的计量清单;湖南总公司认为只有13518.6 m3,依据的是2007年11月3日监理单位给湖南总公司发出的奉云高速公路现场工作指令。因此确认茂尔建司的土石方为13518.6 m3。

2、清表面积:茂尔建司主张为36429.8 m2,依据的是路基队2006年12月的计量清单。湖南总公司辨称只有960 m2,但未提交证据,因此应确认为36429.8 m2。

3、涵洞基础挖方:茂尔建司主张为319 m3,但未提供证据,该主张不予支持。

4、碎石换填、涵洞盖板、碎石土换填三项工程:茂尔建司主张碎石换填的单价为60元/ m3,湖南总公司主张为18元/ m3;茂尔建司主张涵洞盖板的单价为345元/ m3,湖南总公司主张为270元/ m3;茂尔建司主张碎石土换填的单价为60元/ m3,湖南总公司主张为18元/ m3。庭审中,茂尔建司同意按湖南总公司主张的单价确定上述三项工程的价款,对此予以确认。

综上,茂尔建司实际完成的主体工程量价款,按双方订立的清单价格和认可的工程量以及法院确定的单价和工程量为标准计算,主体工程量价款为371.450606万元。

(二)关于挡土墙工程的认定。在庭审中,由于茂尔建司没有提供证据佐证,对其主张的工程款8.7552万元不予支持。

(三)关于《补充协议》

(一)、(二)涉及湖南总公司承诺补偿茂尔建司是90万元还是240万元的认定。茂尔建司认为《补充协议》

(一)、(二)约定的补偿款总额为240万元是对合同单价的补偿。虽然没有完成合同约定的施工任务,但由于中途解除合同,应当按茂尔建司完成的工程价款431.425036万元与合同总工程价款1750万元的比例确定湖南总公司应当补偿59.16684万元。湖南总公司认为《补充协议》

(一)、(二)约定如果桥梁不变更就补偿150万元,实际桥梁已经变更,只应补偿90万元。故应根据《补充协议》

(二)的约定计算茂尔建司应得的补偿款为19.1032万元。

(四)关于2007年9月14日达成的两份协议中约定违约金的认定。因该协议是在终止合同后对债权债务进行结算而形成的协议,虽系茂尔建司与湖南建工路桥公司奉云B25标施工队的郭淑良签订的,但2007年11月10日,郭淑良又代表项目部与茂尔建司签订《路基队设备材料移交协议》约定,路基队移交的所有设备材料协议价为164.8万元,此合同签署后,路基队估价清单上所有设备材料的所有权归项目部所有。因此可以看出《转让协议》的相对方分别是转让方为茂尔建司,受让方为项目部。上述两个协议已经履行,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对协议中涉及的转让价款无异议,因此,虽然没有证据证实郭淑良有权代理湖南总公司,但茂尔建司相信郭淑良能够代表湖南总公司,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故确认郭淑良的代理行为是有效的。2007年9月14日订立的关于未计量部分工程及附属工程的《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清结债权债务时通过协商形成的。上述两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合法有效。湖南总公司未按协议约定时间付款,已经违约,应当按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茂尔建司要求湖南总公司给付违约金的诉讼请求,符合双方的约定。湖南总公司辩称主合同无效而致使该协议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因主合同双方已经终止,本案中涉及的这两份协议是双方在对债权债务清理结算过程中重新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合法有效。湖南总公司辩称只晚付了几天、十几天,没有给茂尔建司造成大的损失,请求法院调整的理由,符合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故将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调整为10万元。

(五)关于湖南总公司代发工资6.378万元应否从茂尔建司的工程款中抵扣的认定。黄猛与湖南总公司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湖南总公司代发工资是受茂尔建司委托。茂尔建司只委托湖南总公司代发3.17万元工资。而湖南总公司却发出了9.548万元,之后双方发生争议,致使该笔债务是否应当由茂尔建司负担不能确定。湖南总公司要求与茂尔建司抵消该笔债务不予支持。湖南总公司可另行起诉确定。

二审查明和认定的事实

二审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

二、法院判决要旨 一审法院判决要旨

茂尔建司、湖南总公司之间终止原《内部劳务承包协议》后,双方以履行合同期间的债权债务进行了清理结算,就存在争议的部分诉请审理确认,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一)工程款(含保证金)部分。双方无争议的基础上为:

1、预制块14.8878万元;

2、设备、材料164.8万元;

3、临时设施91.4417万元;

4、押金158万元;双方存在争议但依法予以确认的项目为:

1、主体工程量371.450606万元。

2、茂尔建司已完成的工程应得的补偿价款为19.1032万元。

3、挡土墙工程因无证据证实不予支持。

4、湖南总公司要求抵消的债务6.378万元不予支持。以上项目茂尔建司应得工程款(含保证金)共计819.683306万元,湖南总公司已实际给付758.629513万元,湖南总公司下欠茂尔建司的工程款(含保证金)为61.053793万元。

(二)资金利息部分。茂尔建司已经就双方终止合同的原因部分另案起诉至法院,现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故本案不调整资金利息,茂尔建司可在该案中一并主张。

(三)违约金部分。确认湖南总公司违反双方于2007年9月14日订立的两个协议的约定,应承担10万元的违约金。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

一、湖南总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茂尔建司的工程欠款(含保证金)61.053793万元。

二、由湖南总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茂尔建司违约金10万元。

三、驳回茂尔建司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8531元,茂尔建司负担10000元,湖南总公司负担8531元。保全费5000元由湖南总公司负担。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二审法院判决要旨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裁判并无不当。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对本案事实、责任的认定及相关法理分析

本案是合同解除后对工程款的支付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纠纷。

(一)合同的效力-----《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是否有效

内部劳务承包协议与内部承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其不同点。

所谓建筑企业内部承包合同,是指企业与内部职工之间签订的为完成一定的建筑任务而约定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该协议就企业许可内部职工在企业资质范围内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物资及资金等众多施工因素,完成一定的项目施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向企业缴纳管理费,以及企业负责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约定。建筑企业内部承包具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从主体上看,企业内部承包的发包人一般应是企业法人,承包人为公司员工;第二,在内部,内部承包人与建筑施工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内部劳务承包协议虽然也属于内部承包协议的一种,但却与内部承包协议不同,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承包人承包的只是劳务,并不是对整个工程的承包,内部劳务承包人与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外不独立承担责任。

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劳务分包合同的相对方要有劳务作业资质,这是劳务分包合同合法有效的前提。与没有劳务作业资质的实际施工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无效。第二,要注意区分劳务分包和违法分包或工程转包。劳务分包是合法的,而非法分包和工程转包是违法的。第三,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一定要在合同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可以在劳务分包合同里约定由劳务分包人自己负责其施工队的生产安全,也即把劳务管理的内容加到劳务分包合同中来。第四,如果要劳务承包人自己包料和机械设备,一定要以总承包人的名义与劳务分包人另外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否则就会出现名为劳务分包合同,实为违法分包合同或者工程转包合同的情形,而后两者是违法的,是无效合同。内部劳务承包协议与劳务分包合同性质比较类似,两者转的都是劳务,而非工程,只是前者是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后者是针对本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自然人。两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责任承担上,内部劳务承包人只对施工单位负责,其行为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对外不独立承担责任。而劳务分包人是独立个体,按分包合同承担相应责任。

本案双方签订的《内部劳务承包协议》的有效无效原被告是有争议的。而遗憾的是,尽管原被告双方进行了争议,一、二审法院均未作为争议焦点进行评判和阐述,直接按有效合同进行了处理。笔者认为本案的《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无效,理由为以下几点:①《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是重庆茂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的项目经理部签订的,双方不属于一个企业,不存在内部的关系,这与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本质相违背。②双方虽在《内部劳务承包协议》上规定乙方承担劳务施工,但事实上乙方并不只是提供劳务,而是也提供机器设备,这从后面茂尔建司与郭淑良签订《路基队设备材料移交协议》可以看出。③双方结算的并不是劳务费,不是按照工期计算,而是按工程款结算,这也不符合劳务分包的结算方式。

无效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处理的总原则是:尚未履行的判决不再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并视具体情况按过错程度处理;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完毕的,应当根据无效合同当事人的过错责任程度和工程造价构成情况进行处理。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按照工程的实际造价返还无过错的承包方应得的工程款,并赔偿因此而发生的损失。承发包双方互有过错的,按过错程度确定赔偿数额。无效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过错责任承担:合同无效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过错大小,合理划分缔约过错责任。在审查上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各方均有过错。施工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原则上不应依据合同约定确定工程价款。但施工方付出了劳动,投入了资金,发生了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在施工过程中,上述财产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其价值并未改变,并已全部转移到新的建筑工程之中,因此,施工方理应得到合理补偿,即上述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应由建设方给付。对于建筑工程的间接费用,如劳保基金、税金、施工管理费等,其价值并不直接转移到建设工程中,如确已发生,可作为施工方的损失,根据双方过错合理分担。对于施工方的利润,原则上不应支持。

本案双方签订的协议虽名为《内部劳务承包协议》,实应为工程分包合同,而工程分包必须经过发包方的同意方为有效,所以本案是以《内部劳务承包协议》掩饰违法分包的目的,此《内部劳务承包协议》应为无效合同。

(二)合同解除和效力------是单方或双方协商解除合同还是终止合同

所谓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合同关系客观上不复存在。根据定义来看,二者极为相似,即都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效力。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合同解除通常被视为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对违约方的制裁。因此,合同的解除一般仅适用于违约场合。合同的终止虽然也适用于一方违约的情形,但主要是适用于非违约的情形,如合同因履行、双方协商一致、抵销、混同等终止。在本案中,湖南总公司以项目部项办字【2007】019号文件形式通知茂尔建司退场。通知中称:你方至进场近一年来从未完成项目部下达的施工生产计划。至今为止,施工已处于瘫痪状态,完成合同总额不到15%。并已严重影响了全标段的生产进度,给项目部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并造成了很大的施工损失和经济损失。根据你方所反映的情况项目部研究决定:

一、按协议约定,同意你方退场,你方协议负责人接到本通知后两日内与项目部商议退场事宜。

二、你方自2007年7月8日起全部停止施工,此后发生的任何工作量项目部不予认可。尽快退场工作,按协议约定,撤离全部人员、施工设备,向项目部办理移交手续。2007年9月14日,以茂尔建司为甲方、郭淑良代表湖南建工路桥公司奉云B25标施工队为乙方签定《转让协议》约定,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这是一方因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为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非违约方根据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提出解除合同。抗辩理由成立并且事实没有错误的话,非违约方可单方解除合同,而另一方也同意解除合同的话就变成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如本文中的情形,这样合同就终止了。双方最后达成的《转让协议》是对解除合同后后续事项的一个处理,是针对材料和设备的转让签订的一个协议,这是一个独立的合同,并不是原合同的从合同。《转让协议》是双方真实意志的表示,并且没有违背法律法规,因此是合法有效的。

(三)谁主张谁举证-----关于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性 证据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证据就是书证。在法律上,书证具有双重证据力,即形式证据力和实质证据力。形式证据力是指书证本身是真实的,其制作过程与案件待证事实有联系,且制作的手续合法、完备;实质证据力该书证所记载的思想内容,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作为书证,形式证据力和实质证据力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不具有证明力,也就是说不能证明提供证据者的主张。因此,保留好书证是当事人是否能取得胜诉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决定案件的成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这即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法院是否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关键在于证据是否能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证据缺失或证据不完整都极易导致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这就要求当事人要有证据意识,要制作或保留能证明事实发生的凭据。例如本案关于挡土墙部分,茂尔建司没有提供证据佐证,法院对其主张的工程款8.7552万元不予支持。这就是没有证据而不能认定事实,法院只能作出不利于主张方的判决,符合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方管理散漫,没有危机和证据意识,有些工程做了却没有记录和签证,这样就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实际工程量。日后发包方不予承认的话,承包方就可能败诉。因此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制作和保留的话,将会对自身利益受侵害埋下重大隐患。

(四)代理行为----表见代理的效力

本案郭淑良代表项目部与茂尔建司签订《路基队设备材料移交协议》是有效的。郭淑良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表见代理的规定。

所谓表见代理,是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签订了合同,如果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那么相对人就可以向本人主张该合同的效力,要求本人承担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受合同的约束。表见代理制度是为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并维护交易的安全,依诚实信用原则使怠于履行其注意义务的本人直接承受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为代理行为而签订的合同的责任。

构成表见代理合同要满足以下条件:l.行为人并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就与第三人签订了合同。《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这三种情形。2.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所谓善意,是指相对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权代理;所谓无过失,是指相对人的这种不知道不是因为其大意造成的。如果相对人明知或者理应知道行为人是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而仍与行为人签订合同,那么就不构成表见代理,合同相对人也就不能受到保护。

篇6:果园转包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情况下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将自己承包买断的位于西掌村桥平路西处二亩一分地,果树一百棵有偿转包给乙方。

二、转包期二十二年,转包费贰万元整(20000元)。

三、乙方应向甲方分两次交付转包费贰万元整(20000元)。第一次于2013年年末交壹万元整(10000元)

另壹万元(10000元)于2018年末前交清。

四、承包期内有关果园所发生的一切生产生活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五、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执行,如甲方违约,乙方有权要求甲方赔偿对该果园的投入及一切损失并赔付转包费的2倍,如乙方违约甲方应没收转包金,甲方有权收回果园。

六、转包期内如国家企事业单位征用或临时占用,在乙方承包年限内由乙方受理,与甲方无关;如不在乙方承包年限内的事宜由甲乙方协商解决。·

七、乙方在经营期,必须具备费用自筹,风险自担税赋自理,自负盈亏自己保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八、乙方在经营期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团规连约,安

全生产所有非甲方责任造成的安全事故,均由乙方承担。

九、在经营期中乙方要加强责任感,如因放水淹他人地,造成的后果及损失均由乙方自己承担。

十、在经营期内,无论发生任何变化(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乙方没有任何理由拒缴所有费用,否则甲方有权收回果园。

十一、经营期内,大队如有事宜及变化与乙方无关,有关事宜应甲方配合协调解决。

十二、此协议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甲乙双方必须按照协议严格遵守,此协议甲乙双方签字、公证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篇7:土地转包协议书

甲方(土地所有人): 乙方(土地承包人):

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甲方同意将自己的承包的土地转包给乙方。为使甲乙双方合法权益能得到应有保障,甲乙双方订立本合同。

富林乡德兴村方向屯的张彦飞有土地二垧二亩半,其中老高房后10.5亩、老毛房后10亩、北短垅子10亩、北沟子2亩半,以上土地转包给乙方,转包期限为五年(2018年—2022年秋)。承包费为每垧地壹万元整,共计人民币贰万贰仟元整(¥22,000.00元整),壹年壹交,先交钱后种地,如果粮价有变,承包费不变(如有一方违约,赔偿对方违约金伍仟元整),另外地头地边必须完好无损。

特立此书证明,此书由女儿张海艳代办,此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土地所有人: 土地承包人:

篇8:通信工程转包协议书

(一)

非法转包、层层分包现象突出

2014年12月19日河南光山发生模板坍塌事故, 住建部调查报告指出, 这次事故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建设单位违法发包, 施工单位出借资质证书, 实际施工承包方不具备施工能力、无技术方案、使用不合格钢管扣件、现场管理混乱……

“光山坍塌事故像一面镜子, 直接照出的就是建筑业的违法乱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孟电集团董事长范海涛说。

“一些乡镇大规模搞拆迁搞开发, 贪大求快, 工程建设匆匆上马、不顾质量。”全国人大代表王刚说, 这在无形中为建筑业非法转包、层层分包提供了温床, 成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幕后黑手。

几经转手, 层层剥皮, 造价逐级降低, 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大为减少, 势必给工程质量带来影响。业内人士透露, 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施工的现象至今仍是业内“潜规则”。如今, 明目张胆的公开转包行为少, 绞尽脑汁、掩人耳目的变相转包行为较为普遍。

(二)

行业利润率低, 追求经济利益求生存

违法分包、转包等现象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 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偏低, 是违法分包、转包发生的基本背景。

据专业人士透露, 建筑行业整体规模迅速增长, 然而建筑行业利润率低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建筑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利润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仅为工业平均利润率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为了在利润率低下的市场中生存发展, 只能扩大经营规模, 增加承揽工程合同额, 从而实现利润绝对数额的增长。

然而, 盲目地承揽工程, 部分自身能力不强的企业可能出现企业管理能力无法胜任项目的需要, 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完成项目的情况, 企业不得不通过违法分包、转包或者出卖资质等手段, 在不增加人员、机具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借用低资质或无资质承包商完成项目, 并通过层层压价或收取管理费获得经济利益。

目标管理方式的缺陷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林伟鑫博士分析认为, 我国目前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层次, 这种企业规模划分办法简单易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营业额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 不能反映企业是通过什么手段和过程来实现的, 使得这种评价方法仅仅关注结果而没有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 没有考虑企业经营过程中诸如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更为重要但并不会短期内体现的指标。这种目标管理的政策可能对企业起到错误的导向作用, 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本末倒置, 只注重经营数据而不注重经营过程, 出现片面追求业绩指标的短期行为。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极可能导致企业的盲目扩张, 也将直接导致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

另外, 国资委曾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 并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除国资委针对央企业绩进行考核外, 各地也纷纷出台类似的绩效考核办法。国企的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维护所有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并且通过建立严格的奖罚任免机制激励国企负责人居安思危, 不断提高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业绩。

然而这套绩效考核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因为目前国企负责人通常都是任期制, 而考核制度侧重于利润和盈利能力等短期指标, 难以有效监督和防止短期行为的出现。一些企业或企业负责人可能迫于考核的压力, 出现为了达标而追求短期财务指标的现象, 例如建筑企业为了增加合同额而盲目承揽工程, 这可以使企业呈现较好的业绩指标, 但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 反而可能导致承揽工程数量与实际管理能力不相符, 这同样会致使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的出现。

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对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规定基本都属于禁止性条款, 对业主单位的责任界定不够详细, 对其不规范操作行为缺乏法律约束条款。同时, 对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法律界定条款太少, 且过于原则化, 缺乏可操作性, 难以据此在实践中进行违法认定和处罚执法。

为规范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我国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及《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对完善我国建设法律体系, 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目前的招投标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在招投标主要环节和程序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如招标公告发布不符合规定、自行招标未经核准、投标文件准备时间未达要求、评标专家组成不符合规定、评标报告内容不完整。此外, 招投标过程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严重、地方和部门的审批和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市场监管存在漏洞

缺乏行业信用体系, 市场主体存在不规范操作作为建筑市场的主要参与方, 业主、总承包商的信用缺失是导致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的主体原因。

总承包商的信用缺失会导致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出现。总承包商直接与业主签订合同,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应该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义务。然而通过违法分包、转包或出卖资质, 总承包商并没有兑现在合同中对业主的承诺, 将履行合同的义务转移给第三方, 并且可能是低资质或无资质的承包商。自己并不管理项目, 而只是通过收取管理费或者转包压价获得经济利益。

与总承包企业信用缺失相比, 业主单位的信用缺失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更大更广。一些业主单位的违规操作是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源头。业主作为建设项目的所有者, 是建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由于建筑物的成本、工期、质量与其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业主也是激励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防止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建筑市场上, 业主由于“关系”或者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 可能会规避公开招标或虚假招标, 而将工程指定发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或指使中标单位将工程转包或部分分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 并且直接向内定分包方支付工程款, 默许分包方不服从总承包商的管理协调, 从而使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成为既定事实。由于目前建筑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业主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对于业主的违规操作, 承包商出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只能惟命是从,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业主的违规操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虽然一些地区建立了建筑企业信用体系, 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信用体系, 这大大减弱了对建筑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由于缺乏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各地信用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导致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价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 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结果在不同地区之间无法互认, 无法实现全社会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使得企业的失信成本大大降低, 例如一家建筑企业在甲地的违约行为并不能传递到乙地, 在进入乙地市场时并不会由于之前的失信行为受到惩罚。信用体系的缺位无法有效地激励企业诚实守信经营, 更无法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起到惩戒的作用。

(三)

监管方式要抓到点上

如果目前的资质监管方式被转包、挂靠轻易规避, 我们就不得不反省, 目前的监管方式是不是没有抓到点子上?

上海金盟投资集团法律顾问李正义认为, 监管的正道应该是将重点放在对个人执业资格的监管上, 即重点是管人, 对企业资质的监管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

不论对企业资质要求有多高, 都不是最有效的, 因为企业可以“分身”, 不管要求多少专业人员, 动辄有几亿甚至几百亿资产的建筑企业来说都不是难题, 企业可以花钱买个人技术资格证书, 来满足对企业资质的要求, 取得企业资质后, 再承包工程转包给资质不够或没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 或者直接让人挂靠收管理费就行了, 这样一个企业资质可以“分身”成无数个施工企业资质。对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建筑企业来说, 对企业资质要求越高, 达不到资质要求的建筑企业越多, 其资质就越“值钱”, 会有更多的企业希望“分享”其资质, 反而更容易助长企业转包、挂靠的热情。

而如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对个人执业资格监管, 情形就不同了, 因为每张执业证书后面都对应一个真实的人, 人是无法分身的, 如果实现全国个人执业信息共享, 确保每个工程对应的执业技术人员到位, 对有不良执业经历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罚, 直至清理出相关执业领域, 这样转包与挂靠自然减少, 甚至会绝迹。即使存在转包与挂靠, 如果能将执业技术人员管好, 让其不敢只挂名不干活, 让出借个人执业资格失去生存土壤, 让转包与挂靠无法回避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到位, 那转包与挂靠也无伤大雅。

规范转包分包的立法途径

规范转包、分包与挂靠是个系统工程, 会涉及很多方面, 并且有些内容可能还要依据客观情况, 不断进行调整, 必须从大局着眼, 用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例如, 对《建筑法》进行修改, 规定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发包人、承包人有约定的外, 可以对工程进行转包、分包, 但接受转包、分包的单位应该有相应资质, 并提供国家规定技术岗位人员名单与资质, 用于备案。将工程转包、分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的, 或提供虚假资质证明的, 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相应资质。作为对法律的承接,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部门规章具体规定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执业技术资质证书, 并规定对工程施工需要的技术资格证书备案程序, 以及如何检查相关人员是否到岗, 以及对提供虚假或不实际到岗的相关技术人员与企业的处罚方式。

“治理违法分包、转包与挂靠, 先要正本, 即要明确, 监管是手段, 确保工程质量才是目的, 要区分情况, 该放的放开, 该管的严管, 疏堵结合, 正本清源, 方能解决违法转包、违法分包与挂靠问题, 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李正义认为。

(四)

打好这项持久战

住建部在工程质量治理行动中重点治理和打击转包和违法分包, 实际上是在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的法律秩序, 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理应得到广大建设单位的拥护。但是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 情况还不能令人乐观。

违法分包、转包的屡禁不止, 从宏观上看, 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的。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并且还没有形成全国通用的建筑业信用信息体系, 市场参与主体的不诚信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要杜绝建筑市场上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 必须改进建筑企业的考核标准, 引导建筑企业科学发展, 同时着手建设建筑业信用信息体系。

从长远看, 必须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制度来落实业主单位的责任。业主单位是防范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核心要素, 必须加强对业主单位的监管, 通过立法明确业主单位作为项目投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使之在投资效益、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 从客观上减少业主单位对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 从源头遏制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现象的出现。

上一篇:非煤矿山露天开采下一篇:母亲我爱你和如果我是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