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作业有答案

2024-05-13

计算机作业有答案(精选6篇)

篇1:计算机作业有答案

单选、判断、案例分析

一、单选题

1、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D)的离境。

A.一次不超过30日

B.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

C.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180日

D.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

2、下列项目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D)。

A.因漏税受到税务部门处罚而支付的罚金

B.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

C.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部分

D.对固定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3、下列单位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B)。

A.股份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外商投资企业

D.有经营所得的其它组织

4、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800万元,企业对该无形资产摊销了200万元,期末该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为580万元,则账面价值为(B)万元。

A.600

B.580 C.400 D.380

5、企业所得税规定不得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是(D)。

A.职工福利费

B.广告宣传费

C.公益性捐赠

D.赞助费支出

6、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A)为纳税地点。

A.企业登记注册地

B.企业实际经营地

C.企业会计核算地

D.企业管理机构所在地

7、某人2010年2月10日来华工作,2011年3月17日离华,2011年4月14日又来华,2011年9月26日离华,2011年10月9日又来华,2012年5月离华回国,则该纳税人(B)。

A.2010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11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B.2011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10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C.2010、2011年度均为非居民纳税人

D.2010、2011年度均为居民纳税人

8、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规定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整。下列各项中,属于暂时性差异的是(C)。

A.业务招待费用产生的差异

B.职工福利费用产生的差异

C.广告费用产生的差异

D.公益性捐赠支出产生的差异

9、依据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计算劳务报酬所得时,下列各项准予扣除的是(B)。

A.定额800元

B.定额800元或定率20% C.财产净值

D.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

10、某公司20×6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l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至20×6年12月3l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则20×6年末该公司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A)万元。

A.0 B.100 C.-100 D.不确定 11、20X2年7月杨女士将自有住房按市场价格出租给张某用于居住,租期为一年,每月取得租金收入3500元,当年8月发生租房装修费用2000元。杨女士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B)元(不考虑出租房屋的其他税种)。

A.1380 B.1420 C.1480

D.1560

12、某著名主持人受邀主持某公司的大型庆典晚会,当晚取得收入20000元。则该主持人当晚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所得额为(C)元。

A.20000 B.19200

C.16000 D.18000

13、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采用(A)。

A.分类征收制

B.综合征收制

C.混合征收制

D.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

14、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规定,于纳税年度终了后(C)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5、下列适用个人所得税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的是(B)。

A.劳务报酬

B.工资薪金

C.稿酬所得

D.个体工商户

二、判断题

1、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发表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可以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分次征税。A

A.正确

B.错误

2、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构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上以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B A.正确 B.错误

3、王某购买彩票中了8000元,王某应就8000元中奖收入按“偶然所得”项目减除必要费用后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B A.正确

B.错误

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增值税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收入总额中扣除。B

A.正确

B.错误

5、记者在本单位刊物上发表文章取得的报酬属于稿酬所得。B

A.正确

B.错误

6、某公司为居民企业,20X1年度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相等,均为10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业务招待费26.5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20X1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5.99万元。B A.正确

B.错误

7、不在中国境内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属于我国的非居民企业。B

A.正确

B.错误

8、= 12 + 6 = 18万元。A 18 某生产企业在20X1年发生财务费用300万元,其中包括用于在建工程的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180万元和企业扩大再生产向其他企业支付借款1500万元的本年利息120万元(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企业当年准予扣除的财务费用是90万元。

A.正确

B.错误

9、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包括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B A.正确

B.错误

10、个人所得税的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B

A.正确

B.错误

三、多选题

1、下列个人所得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A.外部董事的董事费收入

B.个人兼职收入

C.教师自办培训班取得的收入

D.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取得的收入 2、2011年12月中国公民钱某取得工资薪金收入4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15000元,从兼职的甲公司取得收入3000元。关于钱某2011年12月份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A.兼职收入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纳税

B.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12月份工资纳税

C.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计算纳税

D.钱某当月共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5元

3、企业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有()。

A.水果种植

B.花卉种植

C.中药材种植

D.家禽饲养

4、企业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有()。

A.海水养殖

B.内陆养殖

C.牲畜饲养

D.家禽饲养

5、下列事项中,可能产生非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会计确认的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法规定不一致

B.确认国债利息收入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D.计入营业外支出的缴税滞纳金

6、下列说法符合劳务报酬所得和稿酬所得的相关规定的有()。

A.甲某单纯的为出版社提供翻译所取得的所得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

B.乙某提供翻译,并且在作品上署名取得的所得,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

C.稿酬就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D.劳务报酬所得主要是指接受别人的委托所从事的劳务所得

7、某公司本年度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200万元,按税法规定核定的合理范围工资支出全年为100万元,发生超标业务招待费8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7万元,发生各种赞助费支出3万元,会计核算上计提折旧费用6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为10万元。若公司本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为900万元,且该公司的所得税率为25%,该公司本年度应交所得税计算不正确的是()万元(假定不考虑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三项费用超标部分)。

A.250 B.225 C.275 D.255

8、以下可以保险费形式在所得税税前列支的有()。

A.政府规定标准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

B.政府规定标准的雇员补充医疗保险支出

C.职工家庭保险费用支出

D.企业厂房保险支出

9、以下各项所得适用累进税率形式的有()。

A.工资薪金所得 B.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D.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10、企业取得下列各项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有()。

A.林产品的采集所得

B.海水养殖、内陆养殖所得

C.香料作物的种植所得

D.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所得

四、案例分析

某市蓝天公司本年税前会计利润为300万元,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额为180万元;税法规定按直线法法计提折旧,折旧额为90万元。该公司本年应纳税所得额为(B)万元。

A.480 B.390 C.300

D.210 该公司本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B)万元。

A.120 B.97.5 C.75 D.52.5

篇2:计算机作业有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实例启动后,数据库处于()阶段。

A.MOUNT

B.OPEN

C.NOMOUNT

D.None 2.当Oracle数据库启动时,如果由于操作系统的原因,一个数据文件或重做日志文件无法正常打开或发生故障,将发生怎样的情况?()A.Oracle将返回错误信息,并且打开数据库

B.Oracle将返回错误信息,不能打开数据库

C.Oracle将返回错误信息,并自动启动数据库恢复程序 D.Oracle将忽略这些文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数据库实例启动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OPEN,NOMOUNT,MOUNT

B.NOMOUNT,MOUNT,OPEN

C.NOMOUNT,OPEN,MOUNT

D.MOUNT,OPEN,NOMOUNT 4.Diane 是一个新入行的DBA,当数据库服务器正在运行时,她执行了shutdown命令,然后她发现Oracle在等待所有已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断开连接。请问她是采用哪种方式关闭数据库的?()A.NORMAL

B.ABORT

C.IMMEDIATE D.NONE 5.数据库启动过程中何时读参数文件?()

A.打开数据库时

B.装载数据库时

C.实例启动时 D.每个阶段都要读 6.以下哪条命令用于删除一个约束?()

A.ALTER TABLE MODIFY CONSTRAINT

B.DROP CONSTRAINT C.ALTER TABLE DROP CONSTRAINT

D.ALTER CONSTRAINT DROP 7.以下关于唯一性约束和主键约束之间的不同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唯一性约束会自动生成一个 唯一索引,主键约束则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或非唯一索引

B.主键约束列允许取空值,唯一性约束列不允许取空值

C.主键约束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索引,而唯一性约束则总是创建一个索引

D.唯一性约束列允许取空值,主键约束列不允许取空值 8.何谓模式?()

A.一系列数据库物理对象的集合 B.一系列数据库逻辑对象的集合C.一系列索引的集合D.以上都不对 9.位图索引最适用于以下哪种列?()

A.重复值很高的列

B.重复值很低的列

C.频繁插入的列

D.频繁更新的列 10.ALTER TABLE语句不能用于以下哪种情况?()

A.将表从一个表空间移到另一个表空间

B.改变表中区的初始大小

C.修改表名

D.修改列名

11.以下哪种约束不会自动创建索引?()

A.主键约束

B.外键约束

C.UNIQUE约束

D.以上都不对

12.在CREATE USER命令中DEFAULT TABLESPACE子句用于设置()的存放位置。

A.用户创建的数据库对象

B.用户创建的临时对象

C.用户创建的系统对象

D.以上都不对 13.以下哪个不是系统权限?()

A.SELECT B.DROP ANY INDEX

C.CREATE VIEW D.CREATE SESSON 14.在创建用户的命令中,下列哪个关键字是限制用户可以使用的存储空间的?()

A.SIZE

B.NEXT_EXTENT

C.MAX__EXTENTS D.QUOTA 15.以下哪个不是预定义角色?()

A.CONNECT B.DBA C.RESOURCE D.CREATE SESSON 16.以下哪个不是创建用户过程中必要的信息?()

A.用户名

B.用户权限

C.临时表空间

D.口令 17.以下哪个不是Oracle 提供的权限?()

A.对象级

B.系统级

C.角色级

D.公共级 18.数据字典由以下哪项组成?()

A.表和视图

B.用户和权限

C.角色与视图

D.用户与表 19.建立表结构的SQL语句是()。

A.CREATE CURSOR

B.CREATE TABLE C.CREATE INDEX

D.CREATE VIEW 20.从数据库中删除表的命令是()。

A.DROP TABLE

B.ALTER TABLE C.DELETE TABLE

D.USE 21.以下哪一条语句可实现增加表employee的name列的长度到25?()

A.ALTER TABLE employee MODIFY name VARCHAR2(25);B.ALTER TABLE employee RENAME name VARCHAR2(25);C.ALTER employee TABLE MODIFY name VARCHAR2(25);D.ALTER employee TABLE MODIFY(name VARCHAR2(25));22.如果希望employee表原有的列name非空,应该使用以下哪条语句?()

A.ALTER TABLE employee ADD name NOT NULL;B.ALTER TABLE employee MODIFY name NOT NULL;C.ALTER TABLE employee ALTER name NOT NULL;D.ALTER TABLE employee DROP name NOT NULL;23.撤消约束的命令关键字是()。

A.DROP

B.DISABLE C.ENABLE D.ALTER 24.Unique关键字表示创建的是哪一种索引?()

A.B树索引

B.唯一性索引

C.位图索引

D.非唯一性索引 25.CREATE INDEX语句用来创建()。

A.序列

B.同义词

C.索引 D.视图

参考答案:

1——5

篇3:布置作业有学问

布置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 其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作业的布置却存在下列弊端: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 作业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重重复与模仿, 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 也谈不上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被冷落了, 也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布置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诸多方面。

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 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力求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所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 对学生有帮助的, 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基于此,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作业布置优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 作业布置一定要优化。优化作业布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个性化作业

一刀切的作业模式运用到五六十人身上, 肯定会使好学生被限制了发展, 吃不饱;而差学生望而生畏, 失去了做题的兴趣。除统一作业外, 个性化作业的设置也是必要的。一星期之内, 要留1—2天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漏洞自己布置自己的作业。

具体操作如下:语文这门学科可谓是博大精深, 高考考察的范围也好像是无所不及。只说让学生补差, 可能很多学生很茫然, 不知道自己究竟差在了哪里。因此根据考试大纲把语文的学习划分为这样几个板块:语言基础题 (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 、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表达、作文, 这样八个板块。每次做综合卷后, 让学生统计自己的错题, 熟悉自己的优缺点。个性化作业的设置, 就是让学生自己面对弱项, 补差!越到备考后期, 越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查漏补缺的时间。这样存在不同层面问题的学生都能有针对性主动性的学习。根据著名的“木桶理论”他们也最终会取得好成绩。

2、多样性作业

有时作业也可适当灵活, 让学生自己出题, 其他同学做。当自己出的题别人做不出来时, 就可以很有成就感地给他人讲解。这样不仅互通有无, 互帮互助, 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 一定能创建灵活多样, 切实有效的作业类型!

当然, 任何方案的实施, 都要与坚持挂钩。高中生课业负担重, 高考压力大, 加上语文的学科特点, 学生普遍急功近利, 对语文重视不够。高中生虽有一定的自觉性, 但孩子的意志力还不是那么强, 要想把这些作业都真正落实且有效果, 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监督和指导。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二.作业评价多元化

学生课下作业是学生自学情况的直接反映, 反映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有知识的、能力的、态度的、习惯的,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本着以客观、激励、导向为主, 让学生能明白自己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努力的方向, 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加明确。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个体, 尤其是学习中困难较大的、问题较大的学生, 对这些学生, 你如果直接提出批评, 易伤其自尊, 产生对立情绪, 结果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

篇4: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4.2.1 1. C 2. D 3. (1) 周长为17 cm或19 cm. (2) 10和7或8和11.

4. ∠C=90°. 5. (1) 略. (2) 当α=150°,即∠BOC=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 当α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4.2.2 1. 提示:证△ABF≌△DCE,得AF=DE,∠AFB=∠DEC,故OF=OE.

2. (1) 略. (2) S筝形ABCD = AC·BO+AC·DO=AC·BD=×6×4=12.

3. 答案不唯一,如添条件∠A=∠B,得到△PAD≌△PBC.证明略.

§4.2.3 1. B 2. D 3. (1) ∠ABD=30°. (2) ∠APB=135°. 4. OE是△DEF的角平分线.理由略.

§4.3.1 1. A 2. C 3. 8 4. 12 5. 125°

§4.3.2 1. B 2. C 3. 25° 4. (1)答案不唯一,如△AEH与△DFH. (2) OE=OF,证明略.

§4.3.3 1. D 2. 平行四边形(答案不唯一) 3. AB∥CD 4. n-1

5. (1) 提示:证△AEF≌△DEB. (2) 四边形ADCF是矩形.证明略.

篇5:等比数列周末作业(有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或者所有偶数项一定同号

B、常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C、首项为正,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一定是递增数列D、首项为负,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一定是递减数列

2、已知{an},{bn}都是等比数列,则()A、{anbn}、{anbn}都一定是等比数列

B、{anbn}一定是等比数列,但{anbn}不一定是等比数列C、{anbn}不一定是等比数列,但{anbn}一定是等比数列D、{anbn}、{anbn}都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3、设f(x)

数列{an}满足:a1f(1),an1f(n)(nN*),则a2010()

A.B.C.1

4D.4、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2,a5,则a1a2a2a3anan1=()

3A、16(14n)B、16(12n)C、(14n)D、32

3(12n)

5、非常数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n}的第5、10、20项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为()A、1

5B、5C、2D、1226、已知等比数列{an}中,an0,a1,a99为方程x10x160的两根,则a20a50a80的值为A、32B、64C、256D、647、某工厂2000年到2003年产量和为100吨,2002年到2005年产量和为121吨,则该工厂从2000年到2005年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A、10%B、11%C、14%D、21%

8、在等比数列{an}中,a12,前n项之和为Sn,若数列{an1}也是等比数列,则Sn=()A、2n+1-2B、3nC、2nD、3n-

19、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2,S30=14,则S40等于()

A.80B.30C.26D.1610、在等比数列{an}中,S4=1,S8=3,则a17a18a19a20的值是()

A.14B.16C.18D.2011、已知{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q1),且bi0(i1,2,3,,n)若a1b1,a11b11,则()

13、设1a1a2a7,其中a1,a3,a5,a7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2,a4,a6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4、已知两个数列{an},{bn},满足bn=3nan,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3n-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15、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2358

7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行(n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16、数列an的前m项为a1,a2,Lam(mN),若对任意正整数n,有amnanq(其中q

*

为常数,q≠0且q≠1),则称数列an是以m为周期,以q为周期公比的似周期性等比数列.已知似周期性等比数列bn的前5项为1,1,1,1,2,周期为5,周期公比为3,则数列bn前5k+1项的和等于__________(k为正整数).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3,前3项和S3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613

3.(Ⅱ)若函数f(x)Asin(2x)(A0,0)在x

为a3,求函数f(x)的解析式.

处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

18、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规划,本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

5,本当地旅游业收入估

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

4;

①设n年内(本为第一年)总投入为an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bn万元,写出an、bn的表达式;

② 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四.附加题

1、设a0为常数,且an=

3n-

1-2an-1(n∈N+).(Ⅰ)证明对任意n≥1,an=

5[3+(-1)

nn-1

·2]+(-1)·2a0;

nnn

(Ⅱ)假设对任意n≥1有an>an-1,求a0的取值范围.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Sn14an2(I)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

BCBCCBACBB

BC

1(n1)13k

an,n(n1)3,3

321(n2)

n13

n

217、an3,f(x)3sin(2x

6)

n18、an4000[1()],bn1600[()1],5年

n

四、附加题:

1、(Ⅰ)证法一:(i)当n=1时,由已知a1=1-2a0.等式成立;

(ii)假设当n=k(k≥1)等式成立,即ak=

[3+(-1)

kk-1k

2]+(-1)2a0,kk

那么ak+1=3k-2ak=3k-

[3k+(-1)k-1·2k]-(-1)k2k+1a0=

[3k+1+(-1)k2k+1]

+(-1)

k+1k+1

2a0,也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i)和(ii),可知等式对任何n∈N+成立.nn-1

证法二:如果设an-a3=-2(an-1-a3),用an=3

n-1

-2an-1代入,可解出a=

.所以{an-

n

}是公比为-2,首项为a1-

35的等比数列,∴an-

n

n

=(1-2a0-

n1

35)(-2)

n-1

(n∈N+),即an=

3(1)

n

+(-1)n2na0.(Ⅱ)解法一:由an通项公式 an-an-1=

23

n1

(1)

n1

32

n1

+(-1)3×2

nn-1

a0,∴an>an-1(n∈N+)等价于(-1)

n-1

(5a0-1)<(32)

n-2

(n∈N+).①

(i)当n=2k-1,k=1,2,…时,①式即为(-1)2k-2(5a0-1)<(32)2k-3,即为a0<

(32)2k-3+

.②

②式对k=1,2,…都成立,有a0<

×(32)+

-1

=

.(ii)当n=2k,k=1,2,…时,①式即为(-1)2k-1(5a0-1)<(32)2k-2,即为a0>-

×(32)

2k-2

+

.③

③式对k=1,2,…都成立,有 a0>-

×(32)2×1-2+

=0.综上,①式对任意n∈N+成立,有0

.故a0的取值范围为(0,13).解法二:如果an>an-1(n∈N+)成立,特别取n=1,2有a1-a0=1-3a0>0,a2-a1=6a0>0,因此0

.下面证明当0

时,对任意n∈N+,有an-an-1>0.n-1

由an通项公式5(an-an-1)=2×3

n-1

n-1

+(-1)

n-1

n-1

3×2

n-1

+(-1)5×3×2

n-1

nn-1

a0.(i)当n=2k-1,k=1,2,…时,5(an-an-1)=2×3+3×2-5×3×2(ii)当n=2k,k=1,2,…时,a0>2×2

n-1

+3×2-5×2

n-1

篇6:兽医免疫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作业题一

一、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是(D)

A. 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 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D)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3.免疫原性较好的物质其分子量一般大于(B)A.5Ku B.10Ku C.20Ku D.50Ku 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B)A.蛋白质B.多糖 C.染色质D.DNA 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A)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C)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超抗原 7.IgG的重链类型是(B)A.α B.γ C.δ D.ε E.μ 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A.VH B.VL C.CH D.CL E.VH 和 VL 9.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E)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1.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B)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2.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3.SIgA为(D)

A.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B.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C.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 D.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 E.由五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14.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C)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D)

A.C123456789 B.C145236789 C.C124536789 D.C142356789 E.C132456789 16.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补体成分是(B)A.C4 B.C5 C.C3 D.C2 E.B因子

17.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C);能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称为(B);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称为(D);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A);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为(E)。A.IL B.CSF C.IFN D.TNF E.单核因子

18.下列不是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的区域是(C)

A.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B.淋巴鞘

C.外周血

D.生发中心 19.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E),负责传递抗原识别信息的是(B),绵羊红细胞受体是(A),MHCI类分子限制识别的是(D),MHCII类分子限制识别的是(C)。A.CD2 B.CD3 C.CD4 D.CD8 E.TCR 20.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E)

A.生发中心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髓窦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C)

A.TCR B.CD3 C.FcR D.CR2 E.smIg 22.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B),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A.Tc细胞 B.NK细胞 C.浆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3.关于B1细胞描述错误的是(C)

A.是一类未发育成熟的B细胞 B.不产生免疫记忆 C.容易形成免疫耐受 D.针对TD抗原进行应答 24.下列不具有呈递外源性抗原功能的细胞是(B)A.B细胞 B.MΦ C.DC D.中性粒细胞 25.外源性抗原有下列哪一分子提呈(B),内源性抗原由下列哪一分子提呈(A)A MHC-I类分子 B.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26.属于动物体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骨髓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7.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下列物质被动转移(C)

A胸腺细胞 B.效应T细胞 C.致敏B细胞 D.激活的巨噬细胞 E.白细胞介素 28.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E)

A.防御素 B.补体系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29.下列哪种受体属于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识别受体(D)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Toll样受体 E.BCR 30.禽类的母源抗体来自于(A)A.卵清 B.卵黄 C.初乳D.常乳

二、名词解释 1.TD抗原: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

2.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IFN: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

5.CD8分子:CD8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CD8和其他类的T细胞一样起源与骨髓,在胸腺内成熟,成熟后在随着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相当一些CD8储存于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器官内。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

(一)大分子的胶体物质(二)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三)异物性(四)完整性 2.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3.T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作用?

一、T细胞抗原受体:成熟T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的分子结构,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TCR是一种双肽链分子,按肽链编码基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在外周淋巴器官中大多数成熟T细胞(95%)的TCR分子,由α链和β链经二硫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分子,也称TCR-2。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这一类T细胞完成。

2、少数成熟T细胞的TCR分子是由γ链和δ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结构与TCRαβ相似,也称TCR-1。它可直接识别抗原(多肽、类脂分子),不必与MHC结合,也不需要抗原提呈分子。TCRγδ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0.5%—10%。TCRγδ识别病原体表面抗原分子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同时他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

二、T细胞分化抗原:1982年以来,国际有关专门会议把多数学者所制备的多种白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统一命名。应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称为分化群抗原(CD抗原)。现在已经命名了CD1—CD166共180个分化抗原群,其中CD4和CD8是区分成熟T细胞亚群的主 要表面标志。

4.动物机体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规律:

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

2、顺序:IgM-IgG-IgA 意义:

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

2、诊断意义

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四、试论述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发展的基础。从种系发育来看,无脊椎动物的免疫都是非特异性的,脊椎动物除非特异性免疫外,还发展了特异性免疫,两者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分开。从个体发育来看,当抗原物质入侵机体以后,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护能力的基础。

作业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的本质是(C)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动物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D)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动物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D)

A.扁桃体 B.胸腺 C.哈德尔氏腺 D.脾脏 4.仅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可被称为(B)

A.抗原 B.半抗原 C.丝裂原 D.致热原 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A)

A.抗原决定簇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性 D.抗原的物理性状 6.B细胞表位可以是(A)

A.线性表位 B.构象表位 C.即可以是线性表位也可以构象表位 D.不可以是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 7.导致输血反应的抗原属于(D)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8.CDR位于抗体的哪个区域(C)

A.VH和CH1 B.VL和CL C.VH和VL D.CH2和CH3 9.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B)链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10.下列含有CH4结构域的抗体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11.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A)

A.二硫键 B.共价键 C.分泌片 D.J链 E.铰链区 12.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Ig是(D)

A.IgE和IgD B.IgA和IgG C.IgM和IgA D.IgG和IgM E.IgM和IgE 13.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A.C5b6789n B.C4b2b3b C.C4b2b D.C3bBb E.C5b678 14.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C)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选择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集落刺激因子 15.下列CD分子中属于HIV受体的是(A)

A.CD4 B.CD21 C.CD8 D.CD3 16.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A)

A.MHCⅠ分子 B.MHCⅡ分子 C.CD1 D.HLA-E 17.专职APC细胞(A)

A.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8.B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将mIg识别抗原后产生的信号向胞内传递的分子是(D)A.CD81 B.CD79a和CD79b C.CD21 D.CD19 19.能够有效激活naive T细胞的APC是(C)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所有有核细胞 20.IgE主要介导的是(A)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二、名词解释

1.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2.PAMP: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5.抗原提呈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三、简答题

1.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及其意义。

T细胞阳性选择:90%以上的t细胞自杀,排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产生自身难受 T细胞阴性选择:小部分识别异己抗原并受自身mhc分子限制的T细胞克隆存活迁移至外周组织 T细胞基本成熟 意义 阳性选择:识别具备mhc限制 阴性选择:产生自身耐受 具备区分敌我的能力

2.以流程图的形式描述补体系统的激活的途径。

3.简述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的过程。

内源性蛋白抗原—蛋白酶体降解—TAP转运至ER内—在内质网内与抗原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提成给CD8阳性T细胞。4.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四、论述题

假设机体首次接触一种蛋白质抗原(以“X蛋白”表示),试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被清除的基本过程。

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抗原或带有不同I类MHC分子的外源细胞,在进入机体后,体内带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分裂产生大量新的T细胞,其中Tc有杀伤力,使外源细胞破裂而死亡。Th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使Tc、M以及各种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集中于外来细胞周围,将外来细胞彻底消灭。在这一反应即将结束时,Ts开始发挥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作用,终止免疫反应,每次特异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细胞免疫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较易成功,这是因为两者的基因组是一样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样的,2个个体都不排斥对方的器官。免疫抑制:激素、放射线照射、药物(6-巯基嘌呤)等 环孢素(cyclosporin)

3、补体反应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4000~400000,包括C1~C9、B因子、D因子,还有许多调节蛋白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发的级链反应,最终产物是攻膜复合体,使细菌等抗原外膜穿孔而死。(1)经典途径:经C1、C4、C2而激活C3的活化方式。抗原-抗体复合物(2)替代途径:绕过C1、C4、C2而直接激活C3的活化方式。酵母多糖。补体反应过程 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攻膜阶段。

1、识别阶段:Ab-Ag结合后,Ig构型改变暴露其Fc上的补体结合部位,与C1q结合导致C1构型改变,生成C1脂酶。C1q可以识别IgM、IgG

2、活化阶段:C1—C4—C2—C3—C5(C3b—BD—C3—C5)

3、攻膜阶段: C5—C6—C7—C8—C9 C56789—攻膜复合物,附着在靶细胞膜上,一方面使靶细胞膜裂解,另一方面,C9分子还形成一些横穿膜的水溶性小管道,水进入细胞,使细胞涨落死亡 生物学功能(1)溶解靶细胞,C1~C9 抗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患(2)促进吞噬过程 C3b、C4b(3)中和病毒和溶解病毒作用 C1、C2、C3、C4.微生物侵入机体----> 生物雷达发现并锁定目标----> 计算机进行身份核实---->自体目标锁定结束 OR 异体目标----> 首轮发射T细胞歼灭异体目标----> 派遣白细胞打扫战场---->打完收工

作业题三

一 单项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是(D)

A.机体排除病原 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骨髓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从理论上讲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A.蛋白质 B.多糖 C.DNA D.脂类

4.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型分别是(B)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A.VH B.VL C.CH D.CL E.VH 和 VL 6.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C)A.IL B.CSF C.IFN D.TNF E.chemokine F.GF 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8.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E)A.CD2 B.CD3 C.CD4 D.CD8 E.TCR 9.牛IgG对兔子而言是(C)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超抗原 10.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二、多项选择题

1.Tc细胞活化过程中,第一信号涉及的分子对包括(B)

A.TCR与MHC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B.TCR与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C.TCR与MHCⅢ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D.CD8与MHCⅡ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E.CD8与MHCⅠ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2.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BCDE)A.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 C.抗原的化学组成 D.抗原的分子构象 E.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 3.T淋巴细胞根据其TCR分子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哪些亚群(AB)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αβT细胞 D.γδT细胞 4.某些免疫球蛋白所含有的特殊辅助成分包括(AD)A.J链 B.二硫键 C.绞链区 D.分泌片 5.Ig C区的功能包括(ABD)

A.激活补体 B.结合Fc受体 C.穿过胎盘和黏膜 D.结合抗原 6.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包括(BCDF)

A.防御素 B.补体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F.抗体分子 7.构成C3转化酶的补体成分是(ABCDE)

A.C4 B.C5 C.C3 D.C2 E.B因子 8.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专职APC(ABC)

A.并指状树突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Tc细胞 E.红细胞 9.下列哪些免疫球蛋白通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AC)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10.下列哪种受体属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模式识别受体(DF)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Toll样受体 E.BCR F.甘露糖受体

三、名词解释

1.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2.MHC-I类分子:由一条MHCI类基因编码的重链(α链)和一条非MHCI类基因编码的轻链(β2微球蛋白)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分子。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C4b2b3b:C3被C4b2b裂解在C3a和C3b两个片段,C3b与C4b2b相结合产生的C423(C4b2b3b)为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5.TD抗原: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提呈方式

内源性蛋白抗原—蛋白酶体降解—TAP转运至ER内—在内质网内与抗原肽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提成给CD8阳性T细胞 2.简述补体激活的各种途径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基本原理: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而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将两种细胞融合和就同时具有了无限增殖和分泌抗体的功能。

过程: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细胞融合后,用含HAT(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此黄嘌呤而死亡。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建株,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五、试论述Th细胞的产生、发育、激活以及发挥效应各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分子机制及事件发生位置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 ____________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1)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阶段、致死性打击阶段、靶细胞的裂解。

2)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对靶细胞的杀伤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在短时间具有连续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3)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穿孔素、颗粒酶系统、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作业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A)A.抗原 B.半抗原 C.丝裂原 D.致热原 2.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A.C5b6789n B.C4b2b3b C.C4b2b D.C3bBb E.C5b678 3.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B)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4.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型分别是(B)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5.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D)

A.IgE和IgD B.IgA和IgG C.IgM和IgA D.IgG和IgM E.IgM和IgE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A.VH B.VL C.CH D.CL E.VH和VL 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8.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识别抗原的是(E)

A.CD2 B.CD3 C.CD4 D.CD8 E.TCR 9.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C)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10.活化T细胞(C)

A.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ABCD)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耐受 D.免疫调节 2.Tc细胞活化过程中,第一信号涉及的分子对包括(AE)

A.TCR与MHC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B.TCR与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C.TCR与MHC Ⅲ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D.CD8与MHCⅡ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E.CD8与MHCⅠ类分子分子的结合

3.T淋巴细胞根据其TCR分子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哪些亚群(AB)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αβT细胞 D.γδT细胞 4.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CD)A.APC B.NK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中性粒细胞 5.Ig C区的功能包括(ABD)

A.激活补体 B.结合Fc受体 C.穿过胎盘和黏膜 D.结合抗原 6.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包括(BCDF)

A.防御素 B.补体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F.抗体分子 7.构成C3转化酶的补体成分是(ABCDE)

A.C4 B.C5 C.C3 D.C2 E.B因子 8.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专职APC(ABC)

A.并指状树突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Tc细胞 E.红细胞 9.内源性抗原包括(ABCE)A.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病毒抗原 B.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抗原 C.吞噬的细菌抗原 D.吞噬的肿瘤细胞 E.摄取的蛋白质抗原 10.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CDE)A.ADCC B.补体溶破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三、名词解释

1.单克隆抗体: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2.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3.半抗原:半抗原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又不能单独激发人或动物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它只有免疫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又称不完全抗原。

4.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5.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四、简答题

1.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提呈方式 外源性抗原是指APC从细胞外部摄取的,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此类抗原在被溶酶体降解成短肽后,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诱导CD4+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经专职APC摄取,加工,处理,提呈的外源蛋白质均属于此类,抗原识别受MHCⅡ类分子限制。2.简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4.简述B细胞活化的条件

B细胞活化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单识别:BCR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存在与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BCR识别和结合的是抗原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或称为B细胞决定基)。(2)双信号: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是B细胞的BCR识别并结合抗原肽,其抗原刺激信号由Igα/Igβ传导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需Th细胞的辅助。活化的T细胞表面表达CD40L、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还有其它的协同刺激分子参与,如T细胞表面的CD2、LFA-1等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的配体LFA-

3、ICAM-1等结合增强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作用,共同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3)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还有耐于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IL-

2、IL-

4、IL-

5、IL-6等的作用。B细胞在这三种信号的刺激下才能充分活化、增殖和分化为奖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5.以TD抗原为例,试述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CD8+Tc细胞对TD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基本过程:(1)TD抗原的提呈:诱导CD8+Tc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TD抗原主要是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二者为广义的APC,也是靶细胞)内产生,这些病毒TD抗原或肿瘤TD抗原产生后被细胞内蛋白酶体LMP降解成为小分子抗原肽,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并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的表面,供CD8+Tc的TCR识别。(2)CD8+Tc细胞的活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Th细胞非依赖性,如病毒感染的DC,由于其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可直接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促使CD8+T细胞自身增殖并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Tc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另一种方式为Th细胞依赖性,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性抗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胞内分别与MHC-I类或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CD4+T和CD8+T细胞识别同一APC所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此时,CD4+T被激活后可产生并分泌IL-2,辅助CD8+T活化、增殖和分化,或者,活化的CD4+T细胞表达CD40L,可促进APC细胞表达B7等共刺激分子,促进CD8+T完全活化,使之产生IL-2,引起自身增殖分化。(3)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是细胞毒作用。其基本过程:首先是效-靶细胞结合,效应细胞(CD8+Tc)在与靶细胞接触面形成免疫突 触,进而导致效应细胞内细胞骨架系统、高尔基复合体及胞浆颗粒等极化,均向效-靶接触面重新排列和分布,然后,进行致死性攻击。CD8+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一方面活化的CTL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靶细胞坏死或凋亡另一方面活化的CTL细胞高表达FasL,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

作业题五

一 单项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C)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A)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5.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D)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6.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

A.IgM可介导ADCC B.Mφ不具有ADCC C.CTL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D.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E.ADCC需要补体参与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E)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8.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A)

A.巨噬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浆细胞 9.有的抗原称为 TI-Ag,这是因为(A)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 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 IgG 类抗体 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E.它能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无需 T 细胞辅助 10.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D)

A.异种抗原 B.交叉抗原 C.超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二、多项选择题

1.再次应答具有下列特点(AE)

A.潜伏期较短 B.维持时间短 C.抗体效价高 D.抗体种类以IgM为主 E.抗体种类以IgG为主 2.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AC)

A.B细胞 B.Mφ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C)

A.ADCC作用 B.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分泌细胞毒素 E.分泌溶菌酶 4.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的有(CDE)

A.淋巴结 B.脾脏 C.胸腺 D.骨髓 E.禽类法氏囊 F.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5.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具备的(ACDE)

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 7.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BD)

A.B1细胞 B.γδT细胞 C.αβT细胞 D.中性粒细胞 8.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ABC)A.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B.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活化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E.活化后可通过表达Fas诱导靶细胞调亡

9.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E)A.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B.所有B细胞的活化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

C.B细胞对TD-Ag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参与 D.B细胞和TH细胞的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E.DC和Th细胞的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10.T细胞表面参与第一信号产生的分子包括(ABCD)A.TCR B.CD4 C.CD8 D.CD3 E.CD28

三、名词解释 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

2.APC: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3.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4.构象表位:抗原分子中由分子基团间特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5.Fab:免疫球蛋白(Ig)的抗原结合片断(Fab)。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抗体具哪些生物活性?举例说明不同类的Ig与不同细胞(Fc受体)结合所产生不同的效应?

抗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由于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能与抗原上的特殊物质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杀死并从体内清除抗原体。达到免疫效果。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于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在细胞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非共价、特异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作用:(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

2.简述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Th细胞至少以两种方式,与B细胞直接接触和产生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1)Th细胞借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B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结合介导直接接触,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代表是CD40L-CD40。活化T细胞表达CD154(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结合,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活化信号。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中的暗区形成、B细胞克隆性扩增、B细胞分化成生发中心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等,Th2细胞分泌IL-4和IL-5及IL-6等。主要是Th2细胞辅助B细胞激活、增殖与抗体产生(2)活化的Th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如Th1细胞分泌IL-2和IFN-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相关原理

基本原理: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抗体,而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将两种细胞融合和就同时具有了无限增殖和分泌抗体的功能。过程:将上述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细胞融合后,用含HAT(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无限增值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此黄嘌呤而死亡。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和克隆化建株,可获得能够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补体的激活途径及补体系统的主要功能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功能(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5.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规律:

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 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

2、顺序:IgM-IgG-IgA 意义:

1、接种疫苗需多次接种

2、诊断意义

3、制备动物血清多次疫苗

作业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不包括(A)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骨髓和法氏囊 D.胸腺和法氏囊 2.兼具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功能的是(D)

A.淋巴结 B.胸腺 C.脾脏 D.骨髓 E.黏膜免疫系统 3.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C)

A.抗原 B.TI抗原 C.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D.丝裂原 4.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类别分别是(B)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E)

A.VH B.VL C.CH D.CL E.VH和VL 6.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7.能够穿过母体胎盘的Ig是(C)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8.成熟B细胞表面BCR是(C)

A.mIgM B.mIg D C.mIgM和mIgD D.mIgM和IgE E.mIgD和IgG 9.承担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的Ig是(B)

A.IgA B.sIgA C.IgM D.mIgM E.mIgD 10.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D)

A.IgE和IgD B.IgA和IgG C.IgM和IgA D.IgG和IgM E.IgM和IgE 11.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A.C5b6789n B.C4b2b3b C.C4b2b D.C3bBb E.C5b678 12.下列补体成分中与其他二者不同的一项是(B)A.C4b2b3b B.C3bBb3b C.C4b2b 13.具有干扰病毒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是(A)

A.interferon B.interleukin C.chemokine D.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4.具有β2-微球蛋白的分子是(B)

A.MHC I分子 B.Ig C.CD D.CK 15.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分子是(B)

A.MHC I分子 B.MHC II分子 C.MHC I D.MHC II 16.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C)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17.下列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细胞是(C)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细胞 D.上皮细胞 18.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向细胞内传递第一识别信号的分子是(E)

A.CD2 B.CD3 C.BCR D.CD79a/CD79b E.TCR 19.下列细胞中高表达FcεR I的细胞是(D)

A.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20.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源于(C)

A.抗原 B.树突状细胞 C.Th细胞 D.Tc细胞

二、名词解释

1.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 用。

2.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4.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5.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三、简答题

1.简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并不成熟,这是适应抗原提呈细胞有效摄入抗原的需要。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有效的噬菌和溶菌作用。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受体和补体受体,这有助于对调解素微粒的摄入。它们仍旧表达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类型的受体,这样它们就能大体上识别所有的抗原物质。这些受体包括识别甘露糖和含有原核DNA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或非甲醛化的CGP。由活化树突状细胞单细胞增殖抗体NLDC-145识别的DEC-205就是这种受体之一。树突状细胞还能有效捕获抗原,这就允许树突状细胞成为交叉刺激反应的中介。2.简述补体激活的途径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3.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到髓质区的移行成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胸腺细胞受到胸腺不同区域微环境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细胞发育状态的变化和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4.简述不同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分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盖尔和库姆斯将超敏反应分为下述4种类型:Ⅰ型超敏反应 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o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SPS-A)等释放。这些介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Ⅱ型超敏反应 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 K细胞的作用、细胞被破坏。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或组织中,激活补体或进一步招引白细胞而造成的。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为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 T细胞介导的。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 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 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见图)。除上述 4种类型外,还有些学者提出Ⅴ型超敏反应(又称刺激型变态反应)。Ⅵ型超敏反应(又称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甚至更多的类型。有些变应原(如青霉毒)也可在同一个体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应同时出现。

四、论述题

假设机体首次接触一种蛋白质抗原(以“X蛋白”表示),试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被清除的基本过程。

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抗原或带有不同I类MHC分子的外源细胞,在进入机体后,体内带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分裂产生大量新的T细胞,其中Tc有杀伤力,使外源细胞破裂而死亡。Th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使Tc、M以及各种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集中于外来细胞周围,将外来细胞彻底消灭。在这一反应即将结束时,Ts开始发挥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作用,终止免疫反应,每次特异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细胞免疫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较易成功,这是因为两者的基因组是一样的,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样的,2个个体都不排斥对方的器官。免疫抑制:激素、放射线照射、药物(6-巯基嘌呤)等 环孢素(cyclosporin)

3、补体反应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4000~400000,包括C1~C9、B因子、D因子,还有许多调节蛋白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发的级链反应,最终产物是攻膜复合体,使细菌等抗原外膜穿孔而死。(1)经典途径:经C1、C4、C2而激活C3的活化方式。抗原-抗体复合物(2)替代途径:绕过C1、C4、C2而直接激活C3的活化方式。酵母多糖。补体反应过程 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攻膜阶段。

1、识别阶段:Ab-Ag结合后,Ig构型改变暴露其Fc上的补体结合部位,与C1q结合导致C1构型改变,生成C1脂酶。C1q可以识别IgM、IgG

2、活化阶段:C1—C4—C2—C3—C5(C3b—BD—C3—C5)

3、攻膜阶段: C5—C6—C7—C8—C9 C56789—攻膜复合物,附着在靶细胞膜上,一方面使靶细胞膜裂解,另一方面,C9分子还形成一些横穿膜的水溶性小管道,水进入细胞,使细胞涨落死亡 生物学功能(1)溶解靶细胞,C1~C9 抗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患(2)促进吞噬过程 C3b、C4b(3)中和病毒和溶解病毒作用 C1、C2、C3、C4.微生物侵入机体----> 生物雷达发现并锁定目标----> 计算机进行身份核实---->自体目标锁定结束 OR 异体目标----> 首轮发射T细胞歼灭异体目标----> 派遣白细胞打扫战场---->打完收工

作业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动物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D)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骨髓和禽类的法氏囊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下列细胞中主要介导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B)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自然杀伤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3.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A)A.抗原 B.半抗原 C.丝裂原 D.致热原 4.导致输血反应的抗原属于(D)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5.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B)链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6.Fab片段包括(C)

A.CH1、CH2、VL和CL B.VL、VH、CH2和CL C.CH1、VH、VL和CL D.VH、CL、CH3和CH1 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C);以五聚体形式存在的Ig是(B);分泌到黏膜表面的Ig是(A);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E);作为成熟B细胞表面标志的Ig是(D)。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8.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的Ig是(D)

A.IgE和IgD B.IgA和IgG C.IgM和IgA D.IgG和IgM E.IgM和IgE 9.直接发挥溶菌作用的补体组分是(B)

A.C5b6789n B.C4b2b3b C.C4b2b D.C3bBb E.C5b678 10.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C)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选择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集落刺激因子 11.能够提呈外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A)

A.MHCⅠ分子 B.MHCⅡ分子 C.CD1 D.HLA-E 12.活化的T细胞(C)

A.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3.T淋巴细胞表面负责将TCR识别抗原信号传递到胞内的分子是(B)

A.CD2 B.CD3 C.CD4 D.CD8 14.按照TCR的构成不同,可以将T细胞分为(B)

A.αβ T细胞和γδ T细胞 B.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Th细胞和Tc细胞 D.Th1和Th2细胞 15.能够激活naive T细胞的APC是(C)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所有有核细胞 16.利用结核菌素检测结合菌感染利用的原理是(D)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三、名词解释

1.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2.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结合价: 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半抗原为单价抗原,表面常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抗原决定基,能与多个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4.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5.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四、简答题

1.简述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并接受教育选择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在胚胎早期发育成熟,自出生开始不断萎缩退化,老年人的胸腺充斥着脂肪组织,被认为没有活性,发育早期摘除胸腺会带来严重的免疫功能缺陷。胸腺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成熟,其上皮细胞富含多种类型抗原,为T细胞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微环境。进入胸腺的CD4ˉCD8ˉ双阴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发育为CD4+ CD8+ 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时发生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的重排,T细胞与上皮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抗原相遇,接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无MHC识别能力的的T细胞被清除,继而CD4或CD8单阳性T细胞(single positive T cell)与皮质髓质交界处的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相遇,接受阴性选择,删除那些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T细胞,获得免疫耐受性。上述过程可删除90%以上的胸腺细胞,保留下来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循环,称为初生T细胞(naive T cell),并在之后的免疫应答中进一步分化为效应T细胞(effect T cell)和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2.简述补体激活的途径

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替代途径

3、MBL激活途径 3.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4.简述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规律:

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 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

2、顺序:IgM-IgG-IgA

五、论述题

以病毒感染为例,试述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基本过程。抗病毒免疫

病毒在机体内增殖时,机体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而当病毒从细胞内释放以及形成病毒血症时,则以体液免疫为主。

一、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机体产生的抗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有两大类,补体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由病毒核蛋白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能结合病毒表面抗原,无免疫保护作用。中和抗体是由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包括IgG、IgA和IgM,它们中和病毒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抗体结合病毒并覆盖于病毒表面,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二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的病毒因不能吸附细胞而延长了在细胞外停留的时间,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中和抗体只能在细胞外的体液中发挥作用,故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继续感染细胞而造成的蔓延扩散。

二、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病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编码的抗原表达于受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此抗原不仅出现在感染细胞上,也出现于病毒诱导产生的肿瘤细胞表面。这些细胞表面的抗原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而被消灭。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功能主要由致敏淋巴细胞(Tc和TD)来执行,Tc能特异性地识别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发挥其细胞毒作用,破坏靶细胞;TD则在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动员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消灭病毒及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

三、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细胞可在24h左右产生干扰素,随即发挥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作用无特异性,只要细胞内有干扰素的存在,任何病毒都会受到抑制。因此,干扰素对病毒传染起重要的防御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综上所述,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抵抗病毒感染均发挥作用,但有所侧重。故在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时,应采取同时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措施,通常用活疫苗作首次免疫可达到此目的。

作业题八

一、选择题

1.琼脂扩散试验属于(B)A 凝集试验 B 沉淀试验 C 补体结合试验 D 中和试验 2.不构成非特异免疫的因素有(C)

A 皮肤屏障 B 吞噬作用 C 抗体 D 溶菌酶 3.(B)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4.下列哪种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C)

A 注射免疫血清 B 注射康复动物血清 C 注射卵黄抗体 D 注射疫苗 5.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

A 骨髓 B 淋巴结 C 脾脏 D 扁桃体

6、下列哪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C)

A 注射免疫血清 B 注射康复动物血清 C 注射卵黄抗体 D 注射疫苗

7、下列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是(D)。

A 青霉素过敏 B荨麻疹 C 过敏性腹泻 D 输血反应

8、抗体上与Fc受体结合的部位在(B)。

A 恒定区 B可变区 C 细胞结合点 D 补体结合点

9、能单独破坏靶细胞的淋巴细胞为(B)。A T细胞 B TH细胞 C K细胞 D B细胞

10、补体不具备(D)。

A 溶菌及溶细胞作用 B增强吞噬作用 C 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D 抗过敏作用

11、不属于体液免疫的变态反应是(A)。

A 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12、对动物注射免疫血清,属于(A)

A 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 天然主动免疫 D 天然被动免疫

13、抗体上与抗原决定簇结合的部位在(B)。A 恒定区 B 可变区 C 细胞结合点 D 补体结合点

14、(A)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腔上囊

15、下列CD分子中属于HIV受体的是(A)

A.CD4 B.CD21 C.CD8 D.CD3

16、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蛋白质类抗原的分子是(A)

A.MHCⅠ分子 B.MHCⅡ分子 C.CD1 D.HLA-E

17、专职APC细胞(A)

A.只表达MHC Ⅰ类分子 B.只表达MHC Ⅱ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D.不表达MHC Ⅰ和Ⅱ类分子

18、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主要为(C)。A IgG B IgM C IgE D IgA

19、与二型变态反应无关的成分是(C)

A 抗体 B 补体 C 效应T细胞 D 单核吞噬细胞

20、IgM、IgG、IgA、IgE和IgD的重链分别是(B)链

A.α、γ、δ、ε、μ B.μ、γ、α、ε、δ C.μ、γ、α、δ、ε D.μ、γ、ε、α、δ

二、名词解释

1、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

2、抗原提呈细胞(APC):又称为辅佐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3、反应原性: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特定抗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则称其有反应原性。

4、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

5、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 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三、简答题

1、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规律:

1、初次免疫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5-10d,抗体生成量少,抗体类别IgM>IgG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抗体生成潜伏期:1-3d,抗体生成量多,抗体类别IgG>IgM,IgA,IgE,抗体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

2、顺序:IgM-IgG-IgA

2、简述补体的经典和旁路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4、简述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提呈过程。

APC摄取的外源性抗原在内体中降解成肽,与MHCⅡ类分子(在内质网合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加工中需要Ii链和HLA-DM分子的参与。Ii链与MHCⅡ类分子的转运有关,并通过CLIP封闭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部位,阻止Ⅱ类分子在内质网中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HLA-DM分子促使CLIP从MHCⅡ类分子肽结合区解离,有利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5、I型超敏反应的组织损伤机制。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IgE以其Fc段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eR结合。IgE一旦与靶细胞结合,机体即呈致敏状态,所以致敏阶段即指自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上的过程。2.激发阶段是指相应过敏原再次进入已致敏机体,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性反应,促使靶细胞脱颗粒、合成或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并由此启动超敏反应的发生。当特异性抗原与靶细胞上两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即可能介导桥联反应。继而FcεR受体聚集,通过三种机制调控细胞脱颗粒过程:①FcεR聚集可激活甲基转移酶,使膜磷脂甲基化,从而激活钙通道。②FcεR聚集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促进细胞内贮存Ca2+释放入胞浆。③FcεR聚集可通过G蛋白的作用激活磷脂酶C,后者水解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使细胞内贮存Ca2+释放。上述过程引起胞内游离Ca2+升高,促进细胞脱颗粒。靶细胞表面IgE“桥联”是导致细胞激活并最后释放介质的关键。凡能使IgE受体桥联的任何一种刺激,均可作为活性介质释放的信号。细胞膜表面FcεR发生桥联后聚集,激活磷酯酰肌醇代谢途径使胞浆内Ca2+浓度升高,这是细胞脱颗粒的必要条件。3.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作用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是由介质的生理效应直接引起的。至今已知参与超敏反应的活性介质有50种以上。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介质有两类,一类是在细胞颗粒内预先贮备的介质如组胺、激肽释放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另一类是细胞受刺激后新合成的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介质共同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血压降低及组织损伤等。

四、论述题

T细胞能直接识别完整的抗原吗,为什么?B细胞呢?

T细胞可以(它可以被抗原刺激,把信息传递给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它可以感应到抗原是否进入靶细胞,从而去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B细胞可以(它可以直接被抗原刺激,直接分化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可以(只能分泌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可以。B细胞、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这是体液免疫的基础。B细胞、T细胞都能直接和抗原结合,经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直接杀死抗原,必须使靶细胞裂解,再通过体液免疫杀死抗原。

作业题九

一、选择题

1.最早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B)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土耳其 2.下列哪一个是中枢淋巴器官(B)

A.扁桃体 B.法氏囊 C.哈德氏腺 D.脾脏 3.关于细胞因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 B.细胞因子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

C.细胞因子的作用专一型很强 D.多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 4.抗体中与抗原结合有关的部位是(C)

A.重链的V区 B.轻链的V区 C.重链和轻链的V区 D.重链和轻链的C区 5.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D)

A.IgE B.IgD C.IgM D.IgG

6、能通过人和兔胎盘的Ig是(A)。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7、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C)。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多肽

8、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C)。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9、在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Ig是(D)。A、IgG B、血清型IgA C、IgM D、分泌型IgA 10.分子量最大的Ig是(C)

A.IgE B.IgD C.IgM D.IgG 11.抗体与补体结合的部位是(B)

A.重链和轻链的C区 B.重链和轻链的V区 C.轻链的V区 D.重链的C区 12.外源性抗原在抗原递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B)A.蛋白酶体 B.吞噬溶酶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3.下列哪一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时仍可发生?(A)

A.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B.病毒中和作用 C.毒素中和作用 D.ADCC作用

14、关于初次应答的特点,正确的是(C)。

A、潜伏期短 B、抗体滴度高 C、抗体维持时间长 D、最早产生的是IgM 15.新生畜溶血性贫血属于(B)

A.I型变态反应 B.II型变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16.下列对TC细胞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只能接受MHC 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段 B.对靶细胞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C.杀伤作用具有记忆性和高度特异性 D.可以释放穿孔素 17.没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是(A)

A.中性粒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18.在补体的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补体组分是(C)A.C1 B.C2 C.C3 D.C4 19.免疫应答的过程应不包括(C)

A.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传递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 20.禽类的母源抗体来自于(A)A.卵清 B.卵黄 C.初乳D.常乳

二、名词解释

1.ADCC: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2.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3.反应原性:人体免疫系统对于特定抗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则称其有反应原性。

4.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人们日常遇到的皮肤过敏,皮肤骚痒、红肿,就是一种变态反应。

5.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三、简答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2.抗体有哪些免疫学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IgV区与抗原结合后,在体内可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防御作用。

二、Ig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IgG1~3以及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因构型改变,CH2和CH3结构域内补体结合点暴露,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sIgA、IgE和IgG4形成聚合物后可旁路激活补体。IgD通常不能激活补体。2.结合Fc段受体:IgG、IgA和IgE可通过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产生各种生理学作用。①调理作用:抗体Fc段结合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Fc受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②ADCC:具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它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NK细胞为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的Fc受体结合,使其致敏,若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结合,即可促使这些细胞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E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的意义。此外,Ig对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3.请简述补体的经典和旁路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是IC激活C1q,进而使C1r构象改变而活化。活化的C1r使C1s裂解,形成活化的C1复合物。该复合物使C4裂解成C4a和C4b,C4b使得C2裂解为C2a和C2b,并与C2a结合为C4b2a,就是CP的C3转化酶。C4b2a使C3裂解为C3a和C3b,并结合为C4b2a3b,形成CP的C5转化酶。该酶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和C6、C7生成C5b67,再和C8结合生成C5b678并嵌入靶细胞的细胞膜,继而C9插入生成环形孔道就是所谓的攻膜复合物MAC,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4.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发生机理是什么? 即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又称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一种常见

现象,但大多数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大量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和出现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病,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溶酶体酶是造成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四、论述题

以一种病毒感染为例,论述其激活免疫系统,并最终实现病毒清除的整个过程。

我就以流感病毒为例子吧。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就启动了。他们消灭在细胞外液中存在的病毒,尽量的进行清除。而且同时,淋巴B细胞也分化成效应B细胞然后分泌抗体进行清除流感病毒。但是难免有些病毒可以进入细胞。流感病毒进入了细胞后,那个细胞就成为了靶细胞。而淋巴T细胞分化而成的效应T细胞就对靶细胞进行裂解。使得流感病毒再次暴露出来,被血液中的抗体捕捉或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过程。

作业题十

一、单项选择

1.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E)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2.免疫系统的组成是:(D)

A.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E.胸腺和骨髓 3.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B)

A.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B.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C.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D.清除异物 E.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4.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A.构象决定簇 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C.功能性决定簇 D.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E.连续性决定簇 5.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A)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 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 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A.抗原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的种类 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7.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E)

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B.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C.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E.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递呈

8.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A)A.Fab段 B.Fc段 C.F(ab)2 段 D.pFc’段 E.以上均不对 9.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D)

A.IgG B.sIgA C.IgD D.IgE E.血清型IgA 10.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C)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11.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是(C)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12.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mIg类别是(A)

A.mIgM B.mIgG C.mIgE D.mIgA E.mIgD 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

A.C4b2a B.C3bBb C.C4b2a3b D.C3bnBb E.C3bBbp 14.细胞因子不包括(B)

A.淋巴毒素 B.过敏毒素 C.IL-2 D.集落刺激因子 E.干扰素 15.下列能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A.IL-1 B.IL-2 C.IL-4 D.IFN-γ E.TNF-α

16、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其化学本质是mIg B.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17.全体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E)

A.CD21 B.CD32 C.CD4/CD8 D.CD28 E.TCR 18.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通过T细胞与APC间的哪组分子的相互作用(A)A.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MHC复合物 B.CD28与B7(CD80)C.LFA-1与ICAM-1 D.LFA-2(CD2)与LFA-3 E.CD40L与CD40 19.与外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B)A.MHC 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FcγR D.mIg E.C3bR 20.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

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2、反应原性:又称抗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4、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5、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2、请简述抗体单体的结构特点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最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3、请简述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并不成熟,这是适应抗原提呈细胞有效摄入抗原的需要。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有效的噬菌和溶菌作用。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受体和补体受体,这有助于对调解素微粒的摄入。它们仍旧表达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类型的受体,这样它们就能大体上识别所有的抗原物质。这些受体包括识别甘露糖和含有原核DNA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或非甲醛化的CGP。由活化树突状细胞单细胞增殖抗体NLDC-145识别的DEC-205就是这种受体之一。树突状细胞还能有效捕获抗原,这就允许树突状细胞成为交叉刺激反应的中介。

4、请简述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AP)活化时,C1、C2、C4不参与,而C3、C5~C9及B、D、P、H、I因子参与。用EGTA(乙二醇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螯合样品中的Ca2+,可起封闭C1作用而阻断传统补体途径激活。加入可使B因子活化的兔红细胞(RE),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即导致RE溶血。补体活性与溶血程度呈正比关系,也以50%溶血(AP-H50)作为检测终点。

5、请简述I型和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I型:1.机体致敏;2.IgE交叉连接引发细胞活化;3.释放生物活性物质。II型: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⑴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物质,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⑵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如链球菌细胞壁的成分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⑶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⑷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2.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⑴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使靶细胞溶解,以及通过补体裂解产物C3b、C4b、iC3b介导的调理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⑵IgG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效应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调理吞噬作用,溶解破坏靶细胞。

四、论述题

以一种能产外毒素的细菌为例,论述其进入动物机体、激活免疫系统到被清除的整个过程。

上一篇: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赏析下一篇:2021年资金委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