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PPT课件活动设计

2024-05-03

《我长大了》PPT课件活动设计(精选7篇)

篇1:《我长大了》PPT课件活动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19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评议,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5、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2、分组完成实验。

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篇2:《我长大了》PPT课件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篇3:基于PPT的课件设计原则初探

关键词:Powerpoint,PPT课件,课件设计

数字化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也已经迈入课堂, 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PowerPoint (简称PPT) 功能强大而简单易学, 是目前广大老师的首选课件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提前把各种信息 (文字、图形、动画等) 有条理地组织到PPT中, 提前准备好课堂重点, 提升教学信心。学生们也可以更快捷地抓取信息的重点, 获取的信息更加条理, 且不必再忙于笔记而忽略听课。此外, PPT还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将学习内容生动的展现给学生,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体验。

1 PPT课件的本质

PPT作为讲课的辅助品, 与传统的板书很相似, 而且还可以通过图、文、声、影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的生动演示, 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兴趣。利用PPT设计课件时, 有一些原则必须遵守:

1) PPT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

利用PPT设计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适应教学设计需求。PPT课件的本质是教学内容的新载体, 因此传统的备课工作必不可缺。在设计PPT课件前, 必须梳理教学思路, 明确教学逻辑, 内容如何安排, 该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在设计PPT时, 还要注重突出课程内容, 不要用无关的多媒体素材。PPT形象生动, 板书能在小范围内描述整个过程, 弥补了PPT的不足。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 可以采取PPT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 正确选择使用PPT和板书。

2) PPT是创新型的教学工具

尽管PPT课件的本质依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但不等同于将传统的板书内容搬家到PPT中, 而是充分发挥PPT多媒体功能来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PPT课件的本质是信息呈现式课件或称为演示型课件, 通过多个页面的有序组合向学生演示知识信息。PowerPoint中利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的有序出现与组合给学生传达多种感官信息, 提供丰富的认知图景。这些丰富的媒体形式既可以表现空间性信息, 也可以揭示逻辑性关系;可以是静态媒体, 也可以是语音等时变媒体,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呈现形式。

2 PPT课件设计的原则

2.1 简洁性原则

从PPT内容上来看, PPT要做到结构清晰简洁, PPT课件的目的是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深入浅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材上的大段文字论述不必在课件中重复出现, 也不要全屏铺满文字, 演示是提纲挈领式的, 善于利用项目符号清晰并简洁的表达知识点, 便于学生抓住并理解知识点。

从PPT设计上来看, 幻灯片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不要在一张幻灯片上使用太多元素, 画面布局要突出重点, 减少无益信息对教学内容的干扰。

2.2 教学性原则

罗伯特·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学习进程的特点并影响学习进程。设计PPT课件时, 也要注意PPT演示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阶段相一致, 循序渐进,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见表1) 。

2.3 交互性原则

传统的“填鸦式”教学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PPT的多媒体功能可以实现在课件中设置多种情景模式和问题, 让学生充分参与互动,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PPT设计中可以善于利用自定义动画、超链接、动作按钮等进行交互设计, 通过媒体元素间的显示次序、页面间显示次序、呈现时间以及动画效果的设计等达到教学进度、课堂启发指引的作用。

2.4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将使学生更专注于演示文稿的内容, 而不是关心下一张幻灯片的将使用什么字体, 或者下一个背景将使用哪种颜色。在PPT中, 字体的颜色、大小、字号和样式都要保持一致。

2.5 艺术性原则

高质量的PPT课件应该是优质的内容与艺术的形式的统一。高质量的PPT课件让人赏心悦目,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总体协调, 图像清晰, 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元素与情境变迁、教学进程相一致, 得学生和教师间产生情感互动, 创造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与技巧[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7, (9) :51-53.

[2]王怀新, 耿俊.谈在PPT课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4 (4) :628-629.

[3]项国雄.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冯忠良, 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简析初中数学的PPT课件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件设计 认知负荷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概念

认知负荷理论是在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的一群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主要将认知负荷划分为三类:外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及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资料的难易度等自身性质,与学习资料要素之间的交互复杂程度也有很大关联。课件设计的水平对于内在负荷的作用并不明显。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与结构有关,大多是由于完善的教学设计所导致的。而通过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导向及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外在认知负荷。而关联认知负荷主要指学习者在图式的自动化与构建过程当中希望投入的认知资源总数,其主要将大量的、复杂无须的信息,组建成简单有序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并有效降低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

二、基于负荷理论的课件设计措施

认知负荷理论中认为,合理的信息展现方式除了能够有效降低内在与外在认知负荷,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及注意力,增加关联负荷。而内在与外在认知负荷的降低与关联负荷的增加,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正面的良好影响。

(一)几何概念图文的结合呈现

就认知负荷的相邻体现准则及通道准则来看,图片与文字的同时展现,有助于削减学生心力的消耗,进而降低内在与外在的认知负荷。所以,对“图形与空间”等涉及图形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采取图像结合文本的展示方式。例如,对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堂课的课件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当明确这堂课所讲的是内错角、同位角及同旁内角的定义,对这三种角的具体定义,新课标不会对学生提出背诵的要求,但需要学生能够与具体图形结合对定义进行描述,并能对这三种角进行准确的分辨。学生在对复杂图形进行认知时,总是会难以排除干扰,将相关的图形抽象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将这些角与文字或数字进行结合展现,如图,同位角为∠1和∠5等。这样的图文结合展示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增强形象思维,也能够降低语义理解的困难,更能有效地增强关联认知负荷,减少内外部认知负荷。具体课件举例如图1。

(二)目标分解方式

就认知负荷理论来看,内在认知负荷主要是在学习资料的本质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一般来说是很难降低的,但教师可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方式来对认知负荷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目标。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这堂课的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到,这堂课的难度随着方程式形态复杂程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出现的去分母及去括号等步骤很容易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当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首先将方程分解的完整过程以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脑中对方程的分解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之后要针对这一课时新加入的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去括号的方式与去分母的方式两种,让学生进行单独的理解与掌握,使理解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课件的幻灯片举例如图2、图3。

(三)重点标记方式

学生进行标记的学习资料,要比未做标记的学习资料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字体、颜色、下划线等较为突出的标记,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组织与选择,这样能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课中,学生需要对三种角进行辨别,而进行辨别的关键点是要分清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哪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间又形成了什么角,学生面对复杂的多条线段,不易分清是怎样的结构,而教师如果用颜色对两条被截线与一条截线进行标注,学生便能更加明确的了解。

三、结语

篇5:《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1、幼儿在教师画好的两个小圆圈上用蜡笔沿着圆圈画轮廓线,直到两个小圆圈连起来。

2、说一说自己画的小宝宝在干什么?

活动准备:

美术纸、蜡笔、粘纸

教学流程:导入部分——幼儿作画——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激发幼儿集体活动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几岁了?四岁了,上小班了。到幼儿园来了以后,学会了哪些本领呀?幼儿讲。老师小结。小宝宝慢慢长大了,慢慢的懂事了。

老师和幼儿一起做一做长大了的动作。

二、进行部分:

1、好,今天我们就来把小宝宝长大的样子画下来好吗?

2、老师示范讲解。画的的方法和上一次绕毛线一样。慢慢的画的紧一点,圆一点。请小朋友在老师画好的两个小圆圈上用蜡笔沿着圆圈画轮廓线,直到两个小圆圈连起来。最后画上眼睛,手、脚。

3、幼儿练习,老师指导。

l 鼓励每个小朋友都参加活动。

l 画的时候要画的紧一点,圆一点。

l 要求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作业。

三、结束部分:

表扬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幼儿,并用小粘纸鼓励。

活动结束:

篇6:《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1、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来。

2、自主修改作文,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播放学生班级成长照片,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时的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的照片,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1: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长大了。

生2:大家的变化好大啊!明华的个头长得最快。

生3:小美蓄长发了。

师:转眼间,你们都是小大人了。孩子们,你们认为什么是“长大”?

生1:长个子了。

生2:年龄增长了。

生3:懂事了,会做很多事情。

教师小结: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身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懂得照顾他人、懂得尊老爱幼、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情、可以体会家人的等等,这都是我们长大的标志。

二、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

师:孩子们,从小到大,发生了许多事,哪一件事让你感觉你自己长大了。

生1: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学会骑车后,我感觉我长大了。

师:学习骑车时,你心里感觉害怕吗?

生1:很害怕,总是摔跤,我不想学习了。

师:学会后,你又是怎样想的?

生1:我觉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可以成功。

师:学习骑自行车这件事,让你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你长大的标志。

师:谁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长大的故事。

生2:三年级时,我自己坐公交去上学。

师:自己坐公交,你好厉害,还记得第一次坐公交时的情景吗?

生2:公交车上乘客很多,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时竖着耳朵听公交报站,生怕坐过站。

师:成功到校后,你感觉如何?

生2:满满的成就感,自己上学时一件很容易的事。

师:现在让你自己去完成一件事,你敢去做吗?

生2:敢!

师:你有勇气独立完成一件事,敢于尝试,这就是你长大的标志。

补充:师生继续交流自己成长的故事,并简单谈谈当时的感受,注意控制时间。

三、回顾课文,学习写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写的作文是真实的成长故事要求写作内容具体完整,并且生动详细。接下来我们来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师:大家还记得,课文《梅花魂》第二件事是什么?

生:五岁时,我在书房玩耍,不小心在外祖父挚爱的么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惹得外祖父大发雷霆。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好。“五岁时”三个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事情发生的时间。

师:从“书房”这两个字,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

师: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生: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

师:结果呢?

生:外祖父很生气。

师:一件事要叙述完整,要让读者明白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师:我们看课文《梅花魂》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

师:“用细刀片轻轻刮去污渍,用细绸子慢慢抹干净”,这一句话对应了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所以说,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就要写清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篇7:《我长大了》的教案设计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6、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上一篇:我来到了月球上作文600字下一篇:法律进社区策划